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流浪地球》豆瓣评分从8.5分降至7.9分? 第2页

           

user avatar   WanPlusSW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片明明是满满的国际主义范儿……

电影里空间站上的主控电脑叫MOSS,这个意思在英文里是苔藓,苔藓是什么?苔藓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生物,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所以这部主控电脑叫“MOSS”的思路大家心里还没点数吗。

因为人类对这台飞船希望就是这台飞船能像苔藓一样,在其他星球也能顽强的活下去。

最后下命令让吴京开飞船撞击木星的是地球联合政府,使用的语言是法文(经指正已经修改),确定逃亡计划的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严格按照美俄中法英五国排序。

帮助吴京进入主控舱的是俄罗斯航天员马卡洛夫,最后提出计划的是以色列科学家(比主角要早提出了七个小时),而除了主角几个人启动了印尼的转向发动机以外,其他十三个发动机是全球其他一百五十万救援队启动的,主创团队甚至安排了各个国家的团队使用自己的语言对话,而没有强行为其配上中文,韩国人讲韩语,日本人讲日语,连印度人都讲的是印地语(印度对英语的执着实际上要比中国厉害多了),最终推动所谓“撞针”的也是全球几十个救援队的人。

想不通这为啥就成了民族主义了?

我一开始看片子之前也觉得这玩意民族主义,看完以后我觉得他打了我的脸,但是打的好!
8.4分我认为可以维持下去,最终再差也不会掉下8分。


有的人真的太可怕了……


user avatar   old-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知乎里推了《流浪地球》,我在朋友圈里推了《流浪地球》,我对每一个问我《流浪地球》好看不的人都说:

“好看,快去买票!”

但坦白来讲,除了IMAX大屏幕展现的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及全球动员,四海一家这样浩然宏大的剧情设置外,我整个的观影过程伴随着出戏和迷茫。

我感觉整部电影里的演员都只是剧情需要或死或活的棋子,我感受不到他们作为“人”的存在,他们为了拯救地球,拯救亲人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也很难让我产生共情。


1、 全片完全忽视了对人物背景的交代

除了对刘启一家的背景蜻蜓点水似的交代了一下,片中出现的其他人,他们是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表现出片子中的性格统统都是空白,一个又一个的演员就这样闯了进来,像填空一样填到他们应该出现的剧情里,然后又按照影片长度一样均匀分布死了几个,仿佛只是一部机器上损坏了几个可有可无的零件。

即使是对刘启一家的描绘,也是虚头巴脑的。刘启为什么要逃出地下城,就为了拖延一下见到父亲?如果说刘启对于他爸爸的恨是因为放弃了妈妈,那到底是多大的恨,能让他在亲生的爷爷死的时候依然选择不改口,还是称呼他叫“老东西”呢?


2、 复杂的部分过于复杂,简单的地方也没处理太好

导演在很多地方还以一个工科生的思维来进行处理,复杂的结构还有不断面临的矛盾给观众的观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在片子后半段重启行星发动机的段落里,如何完成这么复杂的步骤只靠李一一结合一块白板,飞快地口述了一遍,还有个什么“春节十二响”……演员们有台本的加持自然可以记住,但带着3D眼镜还一直接受着声光刺激的观众们可记不住啊!结果就是只看到一帮人非常努力地各忙各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还有产生的联动效果,大概只会存在于导演等少数几个人的脑海里。

而有很多简单的地方留下遗憾,导致剧情上有不少毛糙的感觉。如朵朵喜欢嚼泡泡糖,带头盔的时候还特意问了一下能不能在头盔里嚼,既然“泡泡糖”这个概念反复出现了多次,是不是最后也能派上什么用场?还有吴京他们在逃出休眠仓后,发现其他舱室也有人逃了出来,后来这些人又到哪里去了?


3、 演员演技配不上流浪地球的宏大主题

“流浪地球”这个主题本来就过于宏大了,在这样宏大主题下人性的光辉更加弥足珍贵。可除了吴孟达外,老实说其他人基本上没贡献什么值得一提的演技。很多人批评赵今麦饰演的韩朵朵演技很差,不过我倒觉得她的表现还是基本完成了影片交给她这个角色的任务。

虽然我敬佩吴京在完成整部影片的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然而他在片中的表现实在是比不上他在资金方面的贡献。我在吴京的表演上完全看不到失去了父亲,联系不到儿子的悲伤,看不到面对地球生死存亡时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平静地接受每一段生死,平静地下达每一个关乎地球命运的指令,语气波动甚至还不如空间站上的MOSS。

那么一个在太空中的男人面对生死离别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在《星际穿越》中给出了教科书般的答案:

光看这一段就能看哭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7691166962782208


4、 影片在让人产生共情这块儿实在是没做出什么努力

本来以为吴孟达饰演的韩老爷子会以他的稳重和智慧在剧情推进当中起比较大的作用,然而莫名其妙很早就挂了。在刘启接上李光洁饰演王磊一行人后,剧情又突然变得轻松起来,半路闯进来的李一一以工科生的思维插科打诨,刘启和韩朵朵也完完全全看不到失去了爷爷的伤痛,身边的至亲对于他们来说,和背景里交代的“三十五亿人”、“三十万人”一样只是存在于剧情本身需要的数字。

一处纹身、一个挂件、一段口述的回忆,影片想让人产生共情的方法有很多,然而遗憾的是相比在科幻场景中的精雕细琢,这些能唤起观众和影片人物共情的场景实在是太少,演员们饰演的人物很难“立起来”,更别提能够让观众们在这些人物身上,找到自身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投射了。


这部电影好的方面,其他的答主已经回答的太多。也许是过于喜爱,当面对《流浪地球》这样在中国的科幻电影甚至中国电影史上注定是里程碑式的影片时,像我这样挑剔的观影者总是过于贪婪,仿佛已经有了一块璞玉,总想雕琢出一块白壁出来。

但无论这部影片在豆瓣这个评分体系中是8.5分、8分哪怕是7分,都不妨碍我在知乎里继续推《流浪地球》,我在朋友圈里继续推《流浪地球》,我对每一个问我《流浪地球》好看不的人继续说:

“好看,快去买票!”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测刘电工可能要成为下一个吴京,看了《球状闪电》和《全频带阻塞干扰》《光荣与梦想》等小说,可能不久后会出现电工PTSD。

再说两句,红海战狼流浪地球的作品,他们越是黑越是反对越是阴阳怪气,就越是说明这几部电影拍的好! 老百姓说好看那才是真的好看!


user avatar   yang-ai-ho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场关于政治动员能力的比赛。

尽管参赛者不止两个:科幻迷,京黑,人日新媒体大老爷,制片方,竞争对手,某些奇奇怪怪的人,另外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又一些奇奇怪怪的人,以及,千千万万个在票圈在微博在豆瓣在各种群里在线下呼朋唤友的普通人。

尽管参赛者们参赛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夙愿得偿,有的是为了钱而装作吹或装作黑,有的是为了借机贩卖某种意识形态,有的是为了反对借机贩卖某种意识形态,有的是以上某种理由的二阶三阶四阶…N阶传递。

但他们,或者说我们,最终都汇聚到了“好评”“差评”两面大旗之下,输出或有趣或无聊的声音,面红耳赤,心潮澎湃。

这像是什么?

美国大选:尽管有着N多个诉求、N多种组合,都在政治动员后最终变成了二选一。参选和云参选的各路人马争得面红耳赤,心潮澎湃。

我觉得,这是好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摸清谁是我们的朋友、朋友可能有多少(剩下的对称内容就不用我说了吧)。再往后么……我想到了大刘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中国2185》,今年是大刘写下这部小说30周年。要是能在40周年的时候把它拍成电影就好了;40周年时不行的话,50周年也好啊!总不能拖到60周年还不拍吧?


user avatar   fu-hao-yu-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电影还没首映完这个喷的视频已经出现了


大家算算时间,加上审核的时间。

不想说什么,大家自己看

十几亿人不出一些......那我就真的相信天堂存在了。

跪的时间长了,看见别人站起来,心一定不舒服吧。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浪地球》上映的时候我跑山上玩儿去了,刚回来也没来得及去看,本来是不打算参与这一场撕逼的。可是看了看整整占了书柜一层的各期《科幻世界》及其增刊,这些杂志无论如何我都没有舍得丢掉,我决定还是撕一把。

《流浪地球》上映之前我是打死也想象不到,“逆向民族主义”也能给你整一个极端主义出来,极端逆向民族主义者这种听起来不大可能存在的物种也能诞生,真的挺让人叹为观止的。


回想起这几天的见闻,突然明白了这种人是怎么诞生的。




第一件小事是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的南迦巴瓦峰脚下。南迦巴瓦峰脚下有个小村子,名字取得特别的直白,就叫“直白村”。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公路的尽头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到这里两边都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无法支持人类生活,公路也就到此为止。

请自动脑P掉那个黑胖子。这里居然还有一座钢筋水泥的悬索桥,可以允许两辆SUV会车,看到这个铁索桥的时候我还以为桥的那一头会有什么不得了的地方,值得修建这么一座规规矩矩的大桥。


结果就那么一个小村子,里面估计住着几百号人而已,再往下还有个小村子叫“加拉村”,然后就再没有人烟了,几百公里都是地形险恶的原始森林。直到中国人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嘎隆拉活生生凿一个隧道出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里面才再次有了人烟。


我把车停在公路的尽头,加拉村的村民在这里架起了一座铁丝网围栏,是用来防止讨人嫌的喜马拉雅野猪跑进来啃玉米的。当地村民跟我说,从21世纪初开始搞退耕还林以后,野猪越来越多,仅剩的玉米地经常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踪迹,玉米杆都不给你剩下多少。又不允许打野猪,不许破坏生态,更不许上毒药、兽夹什么的,只能这么被动防御了。野猪讨厌得要死,不但一夜就能把你玉米地啃个精光,还会勾搭村民养的家猪,裹挟家猪私奔,运气好家猪能给你带回一群小猪仔,运气不好就从此消失在喜马拉雅山莽莽的森林里。


好在政府给补钱,野猪破坏多少给补偿多少。


德吉家的猪刚刚私奔回来,怀上了一窝野种,不要脸得很,到处跟人要吃的,吃了我不少萨其马。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村子的一切,跟我那个远在千里之外四川盆地里的老家几乎完全一样。一样的退耕还林,一样为生态环境好转后野生动物泛滥发愁,政府一样给补钱,一样的“村村通”工程,一样的农网改造,一样的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大容量输电线路刚刚架设好,银光闪闪的电塔在加拉白垒峰下面看起来如梦如幻。通到村子里的公路正在由一个四川人组成的施工队在改造,今年夏天就能够不再受随时随地的塌方的困扰。

毫无疑问,对于基建狂魔而言,无处不在的野猪才是修建这条小小的乡村公路工程中最大的难题。


只要是稍微对于中国有所了解的人,身在这个村子里,都能感受到这里就是中国,尽管它离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缅甸、不丹、老挝、泰国、越南的首都,都要比离北京近得多。


这里路上跑的是便宜实用的国产车,摩托车最好使,小路上也能乱窜,都是嘉陵、隆鑫什么的;家里是国产家用电器,TCL、海尔这些;手里的手机是华为、小米;吃的是北京富强粉、四川大米、本地产酥油;穿的都是烂大街的国产品牌;孩子们都得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18岁公民都得准备好服兵役;医疗都是新农合。除了无处不在的藏语和老年人身上民族风格强烈的服饰,这里跟中国任何一个农村并没有什么区别——老年人、留守儿童正在承受改革的代价,年轻人纷纷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辛苦、劳累,但是充满了希望。



第二件小事是我跑去冰川上作死,这回终于作大了。

冬天的冰川上很明显不是什么风和日丽的好地方,白毛风卷起积雪,噼里啪啦就往你脸上抽。往上蹭了一小截,赶紧在风雪把我吞了之前下山走人。山脚有不少大过年来西藏旅游的游客,有两个不知死活的跑到冰川上面去了,导游在山坡上扯着嗓子喊也不答应,那导游眼瞅着脸都要紫了。我又折回去帮他找人,他和我都没有带高山装备,爬上去非常的费力,一路爬一路喊,好不容易在一个雪窝子里面找到了两位作大死的大神,抱着在雪窝子里面哆嗦。


旅游团的车跟着我下山,然后我就看到了它。一个急刹车,把旅游车司机吓一大跳。

这是一头草原狼,蹲在山坡上正在晒太阳,被我的刹车声吓得嗖一下子蹿起来。等旅游车里面的人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发出一片“哇、啊……”和相机快门的声音。


让我意外的是狼看起来并不害怕人类。这头狼跟我以前见到的狼不一样,前几年看到的狼都是些胆小鬼,即使是狼群,看到人类活动也会立刻躲得远远的。狼与人类是相爱相杀的好CP,狼既可以当人类的好盆友,又可以是人类的仇敌。但是无论如何在野外碰到狼,大概率是狼害怕人,尤其是我们这么多人。


这家伙围着我们绕了一大圈,最后彻底放下了警惕。我有到处撸野生动物的习惯,上山总是带着五花肉。我拿着一坨五花肉勾引它,它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放下了一头高傲的孤狼那不可一世的尊严……

身为一头狼,一旦被撸,你跟一条二哈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的野生动物,有岩羊,藏狐,老鹰,游隼,都不怎么怕人了。我在西藏生活这么多年,突然就发现野生动物不再对人类抱有警惕性,人类不再伤害它们,不再打扰它们的生活,人类成为了一种无关紧要的景观而已。回想仅仅30年前,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献出了生命的索南多杰,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一头恶意卖萌的小羊羔子。

一只丑得不像话的长嘴方脸狐狸。


除了有个黑胖子十分不要脸的时不时把它们按倒撸一把就跑,几乎没有人骚扰它们。中国人不再无止境的向大自然索取,来自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收入回报可比跟大自然母亲索取要丰厚的多。中国人没必要非要去伤害大自然,仓禀足而知礼仪。




这片土地正在发生不可逆转、无法抗拒的变化。


农村如此,大自然如此,《流浪地球》也是如此。中国的文化输出是不可抗拒的,中国人为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将越来越多。科幻作品是只有强盛国家才玩儿得起的东西,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民族自然而然就会热衷的东西,中国的科幻作品必然将会取得全世界人们的认同和欣赏。


仅仅30年前,科幻作品还在中国举步维艰。


那个年代是逆向民族主义的高峰,无数人认定中国是个没有前途的国家,中国人不配有科幻,中国人只能跪倒在外国输入的文化面前瑟瑟发抖。


仅仅30年,情况已经开始了不可遏止的大逆转,中国人站起来了,也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站起来。某些被逆向民族主义洗脑的人,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是不可能接受这个现实的,是不能够理解这件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是必然会产生极端的绝望和不解的。


而绝望是极端主义的温床。


一件事情如果还有希望,人们是不大愿意走向极端的,极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人们只有在面对完全无望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拥抱极端主义,在极端主义的怀抱里求得一点点心理上的安慰。比如说逆转中国的全面崛起这件事,对于他们而言已经绝望了,没有一点点成功的可能,于是他们必然走向极端主义,谩骂、歇斯底里、胡喷,给自己一点点“还没有放弃”的心理安慰。


可惜他们又没种,连跑去当人弹的勇气都没有,要是有种也不至于跪下去起不来了。豆瓣是这种人的大本营,是他们抱团取暖的基地,是他们的“雪窝子”,《流浪地球》掉一点评分一点都不奇怪。


谁还不能有个避风港呢。


user avatar   yao-jing-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表情呆滞的硬汉领衔,不合逻辑有如儿戏的世界设定,全程叛逆中二硬要混杂亲情,再加上自我牺牲的宣扬。这样一部破电影,凭什么就在豆瓣上能拿到八分以上,观众都是傻了吧!







说的就是你,《终结者2》!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补充个视频,B站的,里面的一星评论比我的详细……

卡神好评,确认了。

(下为脑子过热原回答,然后,我并不打算收回我说的话,虽然是脑子过热,但是看到最新的很大一部分一二星,以及评论区那些怼人不怼事的主们,我反而不觉得自己说的有问题了)

要想评分上9.4?

简单。

导演换老外,制作公司换老外,男主角换老外。

分分钟上9.4。

至于某些说剧情觉得尴尬的,也换,换成欧美人来说。

尴尬效果绝对瞬间减半。

再把吴京什么的换成德普,轻松9.5

(加黑字体原回答,看到一星评论的气话,补充说明)

对了,补充说一句:

如果豆瓣的评分是出自于客观立场的话,那么评论区里面置顶的评论完全没问题,但是,豆瓣评分客观么?(之前忘了逃了,现在继续逃)

——————————

贴几个豆瓣最新的打分(按照最新顺序无差别截图一分):

这就是豆瓣现在最新展示出来的四个一星(说实话,比起零点场,貌似现在的评论好了不少)。

再贴几个最火的一星:

(吐槽一句,被知乎众踩成一片的冰汽时代被这么热捧,作为粉丝我有点慌啊……别啊,大哥,您黑就黑,别提我冰汽时代成不?)

(民族自尊心,我的个乖乖……)

(吴京差评四连)

就这些了,再有的都是重复没新意的,感觉就是复制粘贴的内容、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截止到今天,《流浪地球》总票房已经突破40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的作品。与此同时,流浪地球在豆瓣上的评分也从8.5下降到7.9,两者的背离引发的讨论,其热度完全不亚于《流浪地球》内容本身的讨论。

但事实上,这个下跌,从8.5到现在的7.9,或许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正如以下两个答案所说:

1,许多电影上映后都出现了豆瓣分数逐渐下跌的现象。四部春节档电影,分数下跌也都不比《流浪地球》少。而根据 @惊记 抓取的豆瓣数据,在2018年的电影里,《唐人街探案2》、《超人总动员2》、《李茶的姑妈》、《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都在上映一周内分数下降0.5。更别说我最喜欢的《海王》了,人家从8.5下降到了7.7,嘤嘤嘤(拜托可别在本答案下刷海王真难看的评论了)。

2,《流浪地球》的分数下降,和其他分数下降的电影一样,主要是由三星和四星的比例上升导致的。一星比例高达2%,而虽然偏离同等电影的正常水平,却对总分影响甚小。如下图所示,在当前的分数结构下,即使把2%的一星全部扔掉,平均分也只能增加0.1分。

事实上,豆瓣的抨击者并不是对这些数字一无所知。一开始,他们说豆瓣分数下跌不正常;过几天,他们承认分数下跌幅度或许正常,但一星比例高得不正常;再到后来,发现2%的一星比例对总分影响不大,但又认为豆瓣热评首页里差评太多……

总之,这个板子,是一定要打到豆瓣身上去了。

【已经花了300块钱购买了3张IMAX影票带全家去观看了《流浪地球》的】我觉得,因为对网站的评价不满意,就把板子打在豆瓣这个app身上,似乎也有些莫名其妙。毕竟一星的评分是用户自己去打的。热评首页中差评排序居多,那几万票「有用」也是用户自己投上去的。

比如豆瓣到现在还排名第一的左丘失明的长评——

人家确实有5.6万个踩,但也有4万多个赞,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吧?

再比如对《流浪地球》的短评。上图是热评的前三名,第二和第三名都打了一星,加起来有10万个赞。其中排名第二的「嘟嘟熊之父」,现在有6.5万个赞,比一星期前增加了4万多个。

而《流浪地球》的一星评价数量,在同期只增加了1.5万个。

对「嘟嘟熊之父」的一星短评的赞同增量,远远多于实际的一星评价的增量。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很多人确实没有发表评论,也没有给《流浪地球》打一星,也许是因为打一星会显示在页面上。他们只是静悄悄地找到符合自己想法的评论,然后点了一个不能被别人看到的赞。

这让我想到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公开场合下大家都不喜欢特朗普,所有的民调都不看好特朗普,媒体也说特朗普这不好那不好,看上去希拉里民心所向……

然后特朗普赢了。

在大选时,因为不喜欢一个人而选择另外一个人是常见的现象,但对电影来说,不存在直接的反对机制。我不喜欢看这个电影,也没法卖空,也不会拼命去看另一部电影,这没意义。所以要是不喜欢一部电影,除了评论和在软件上打分,其他也啥都做不了。

因此,战场才汇聚到了豆瓣身上。

但正如希拉里败选后没法去怪罪大选制度一样,因为豆瓣上的差评在首页排名很高就去怪罪豆瓣的话,还不如去想一下,那些让你们看不顺眼的一星差评,为啥会拿到6.5万个、4万个、3万个【有用】

把这几万个点赞全部当成【牧羊犬】【跪久了】,说几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之类的漂亮话,对理解这个问题,有帮助吗?

短评第一名是5.6万个【爱国者】,短评第二名是6.5万只【牧羊犬】,很让人高兴吗?


这篇文章从这里才真正开始。我们想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豆瓣的用户,和真正去看电影的用户,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这样的差异会造成什么?

首先,我们给每一部电影做一个用户画像。

电影的用户画像并不好做,首先,在线购票的比例虽然到了九成,但并不知道这些票都是给谁买的。其次,对在线购票者本人来说,他们的画像也不一定准确。

因此,我们使用人口普查分区县数据和各区县的票房和人次数据来完成这个画像,步骤如下:

1,电影 的总观影人次为 ,其中在区县 的观影人次为 。

2, ,表示每一个电影 在不同区县 的观影比例。

3, 表示当年区县 的观影总人次,用每个区县的观影总人次除以当年全国观影人次 ,得到 ,表示当年所有全国观影人次中不同区县 的观影比例。

4, ,表示区县 在电影 中的观影比例大于区县 在所有电影中的观影比例的程度,可以理解为,是区县 对电影 的「偏爱」程度。

5,对于每一个电影 ,回归该式: ,得到一组 。他的含义是,我们要用每一个区县的特征,去解释为何不同的区县会对这部电影有不一样的「偏爱」程度。

举一个例子,现在有100个人,50个男人50个女人,今年总共看了30次电影,男人看了15次,女人看了15次。

其中有一部电影叫做《刺激的动作片》,男人看了10次,女人看了5次。那么

从上式我们发现,当性别从女性变成男性的时候,对《刺激的动作片》的偏爱程度从 上升到 ,带来了一个效应为 的上升。因此有:

这样,就把性别对《刺激的动作片》的偏好影响估算出来了。我们对每个电影都做如此回归,相当于是把3000多个区市县看成3000个具有不同特征的人,通过这3000个「人」的不同特征和对电影的不同偏好,把所有人口特征对所有电影的偏好给算出来。

6,使用性别比例、平均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三个特征,我们回归计算了所有电影,记录下所有系数,这样每个电影都会变成一个三维的向量。比如《复仇者联盟》,我们就有三个数值:

对所有的电影,我们都有这三个数值。前20名的电影的系数表格如下:

选取2012到2018年所有观影人次在1000万以上的电影,将三个数值分别作为一个三维空间的x、y和z轴作图,可得下图:

在上面的三维坐标中,大于零的部分表示性别越偏男性/教育越高/年龄越小 越偏好于这部电影。用观影人次排名前20的电影举例,具体表格如下:

这个算法准不准呢?我们可以做一个检验,看每一个点的最近的邻居分别是谁——两个在三维空间里距离较短的点,说明两者的观影人群十分类似。我们实验了四部不同类型的电影,分别找到离这四部电影最近的5个点,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在空间上最接近的几个影片有相同的观众偏好,一般也处在同一个范畴内。比如到《复仇者联盟2》距离最近的5部电影,有4部是漫威出品;在距离《熊出没·变形记》最近的5部电影中,有4部都是熊出没的系列片。

从直觉上看,这个算法还是能非常准确地将电影给划分开来的。

特别有趣的是《战狼2》,距离他最近的五个点分别是——

1,小时代3:刺金时代

2,小时代4:灵魂尽头

3,美人鱼

4,捉妖记

5,小时代:青木时代。

这说明《战狼2》的观影人群画像,和《小时代》系列是十分类似的。特别让人惊讶的是,和我们的印象不同,《小时代》的性别系数和《战狼2》一样,都是正的,说明男性越多的地区,反而越偏好《小时代》。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和战狼2最接近的几部电影,都创造了票房佳绩。

每一部小时代都是当年票房的佼佼者,到了《美人鱼》和《捉妖记》,这个偏好的观众人群创造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更别提《战狼2》了,他创造了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这个现象也提出了本文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拍摄什么样的影片,吸引什么画像的人群,才能尽可能吸引更多观众来观影?

我们将性别、教育和年龄这三个指标分别和观影人次的对数作图,可以得到下面三张图:

从上面三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1,过于偏向某一种性别的电影,不会有很好的票房,只有性别处在中间的时候,票房才更高。

2,让年龄太低或者年龄太高的人特别喜欢的电影,票房也不会很高,也需要针对中间值来确定观众的偏好。

3,和性别、年龄的图中出现的先上升、再下降的图不同,教育水平的偏好关系和观影人次似乎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峰值,而是随着教育提升,单调下降——越让高教育人口喜欢的电影,票房越低

我们将上面的第三张图分成2015、2016、2017和2018年,可以看到一个更明显的趋势——

上面四条线的斜率,一年比一年大,这意味着低教育偏好的电影,带来的观影人次一年比一年高。

2015年和2016年时,低教育偏好的电影和高教育偏好的电影,在观影人次上还差不多,从2017年开始两者的关系变为显著负相关,系数为-0.17,在5%水平上显著。

2018年,低教育偏好能带来更高票房,系数已经达到-0.22,在1%水平上显著。

这意味着电影的目标观众教育水平越低,该电影的票房越高,而且两者的相关程度还在不断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非常简单——高教育人口,已经不能贡献增量票房了

我们将中国3000多个区市县按照其平均教育水平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平均教育年限大于12年(全国前百分之1%水平)、10.9年到12年之间(全国前1%到全国前10%)、9.6年到10.9年之间(全国前10%到全国前25%)、9.6年以下(全国后75%水平),他们在2012到2018年的观影人次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观影人次从2015年到2018年已经下降了6%!

教育水平次高的地区也有同样的现象,从2015到2018年只上升了5%。

而平均教育年限在9.6年以下的地区,从2015到2018年的观影人次上升了55%

随着中国的电影院在发达地区饱和,并向三四线城市蔓延,未来如果有人能够对电影票房产生新的贡献,那么他们一定是三四线城市的人群。

因此,新的卖座电影,必然是为这批观众量身定做的电影。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会许多电影的豆瓣电影评分逐渐降低?那些豆瓣评分逐渐降低的电影,和电影本身的目标人群特征有什么关系?

我们将 @惊记 提供的豆瓣分数动态变化数据和我们用票房数据计算出的每一部电影的偏好链接在一起,看哪一个维度的指标和豆瓣的评分降低有关。

结果,只有一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他就是一部电影目标人群的教育水平和电影偏好的系数。

上图是豆瓣评分和电影倾向观众的教育年限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越倾向于高教育地区的电影,在豆瓣上都有越高的评分。

上图是豆瓣开分和十天后的评分差额与电影倾向观众的教育年限之间的关系。散点图的相关性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电影的目标观众人群越倾向于低教育人口,豆瓣给他的评分下降就越多。

其中,位置在最上方,分数提高最多的电影是《无问西东》,豆瓣开画6.7分,到第十天是7.7分(目前是7.5分),票房为7.5亿。

而分数降低最多的是《后来的我们》,豆瓣分数从一开始的7.1,降低到第十天的5.9(目前仍为5.9),票房为13.6亿。


最后理顺所有的故事:

1,从2015年开始,那些比较发达、平均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观影人次达到饱和,出现增长停滞,甚至下降。而那些欠发达、平均水平比较低的地区,观影人次持续增长。

2,欠发达地区人口偏好度更高的电影,能够带来更高的票房,且两者关系逐年增加。而豆瓣对这批欠发达地区偏好的电影更为苛刻,他们虽然常常拿到很高的票房,但是豆瓣评分却往往逐渐降低。

3,电影的提供者当然会优先满足快速需求的增长。在这种趋势下,我们未来将看到更多为这批快速增长的欠发达地区观影人群量身打造的电影。

4,除非豆瓣的构成和中国观影人群的构成一样快速转变,否则,随着电影供给向欠发达地区的偏好逐渐倾斜,豆瓣评分走低但票房又同时走高的现象,将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注:

感谢 @王义之 提供的电影票房分影院的日度数据以及 @惊记提供的从2017年开始的豆瓣评分动态数据,其他数据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资料。由于还没有拿到《流浪地球》的分影院数据,我们暂时无法计算出《流浪地球》的偏好坐标。


user avatar   zhang-guo-liang-27-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浪地球有三大原罪!

第一,这是中国人拍的!

第二,这是中国人主演的!

第三,这是以中国人为关键拯救世界的!


再加上这里面有吴京,那不用看了,先一星差评,然后骂一通演员战狼小粉红附体,导演编剧垃圾把刘慈欣小说改的一塌糊涂就行了,其实他十有八九都不知道原著小说讲的是啥,不过无所谓,反正就是来恶意黑的,不需要讲啥道理~


晒个首映票根

不想剧透,但是电影比红海行动还让人惊喜!

如果说有黑点,那就是男主角刘启的扮演者屈楚萧长了张僵尸脸,其他无论是特效,剧情都非常棒,中间也有很感人的剧情部分,吴京在这里是个亮点!


最后我就想说一句话,这片子如果都低于八分,那豆瓣电影评分就是被水军攻占了


加更一个内容…



唉,还能说什么…卡梅隆懂什么科幻片呢,阿凡达这种讲维吾尔族大叔智斗巴依老爷的动画片和科幻片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国在里约奥运会上各种被黑? 
  如果,我说战狼和魔童都是标准的网络小说剧本,有毛病吗? 
  如何评价电影《阿修罗》全体投资方决定撤档停映? 
  如何看待「中国参加太平洋岛国论坛遭主办国瑙鲁阻挠」以及外交部的反应? 
  如何理解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 30 亿元风险事件?暴露了银行管理的哪些问题? 
  如何看待买假货后有意炫耀它并声明买的是假货的行为? 
  如何看待 中国首位歼十女飞行员余旭牺牲,竟被指责女人不适合开飞机? 
  如何评价田晴的“劳资姓赵,气死你,哈哈哈”这一段文字? 
  如何看待「26 岁北京妇女董珊珊婚后 10 个月被家暴致死,终审判决凶手有期徒刑 6 年半」? 
  如何看待那个支持特朗普的很火的美国小姑娘?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下一个讨论
《疯狂的外星人》好看吗,有哪些隐藏的彩蛋,有哪些亮点?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