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效果如何,坦率的说,挺难的。如果真出来了,我打算支持一台,和爱国无关,纯粹的护犊子心理。当然这个行为跟华为无关,只是我个人这么想,华为当然也不在乎我怎么想,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改革开放这么些年,能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就这么几个,我觉得华为做的挺好,就这些。。。。。。。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我们当时的年级主任在大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要不是容易影响成绩,谁几把管你早恋啊,可你有能力靠事实担保早恋不影响成绩嘛?没有吧,很蓝的啦。
这就是高中反对早恋的真实原因。
所谓的为了学生着想,都是屁话。这跟高中老师和校长主任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而且因为高考的性价比极高,导致家长也不愿意孩子早恋。
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高考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跨越阶级的方案,肯定要珍惜啊。
这种事情在大城市互相为“中产阶级“或者收入颇丰的家庭就不存在这种屁事,老师管都懒得管,门当户对,双方最后都是要出国留学的不需要走高考这套规则,只要别太激进离谱就行,双方接收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就行了。新兴”中产阶级“家长也有能力给子女传输正确的这些观念。
当然,不是门当户对那一方家长和另一方家长就是不同的态度了。
首先题目就错误,人类当然包括星舰文明,星舰文明活到宇宙末日了。
其次,不存在主角光环保罗辑的问题,罗辑当然可以逃生,星环号光速飞船上有40人的容量,罗辑选择多造几个庭院,只设4个座位,给艾aa、程心、曹彬和他自己,曹彬没上船,罗辑当然也不想上了。
飞船上的大部分空间被生态循环系统所占据,按照常规计算,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冗余量,几乎是用可以维持四十个人的容量来支持四个人的生活。
“星环”号上还有许多不寻常的设计,比如,飞船上有六个小庭院,分别为二十至三十平方米不等,在加速时都可以自动适应重力方向,在匀速航行时可以在飞船内独自自转,产生人工重力。每个庭院内都有不同的生态景观,比如一小块翠绿的草地和流过草地的小溪,一处中间有清泉的小树林,一小片沙滩。有翻着浪花的清水涨落……这些景观小而精致,像是用地球世界最美好的东西穿成的一串珍珠,在小型恒星际飞船上,这是极其奢侈的设计。
活着的罗辑、程心、曹彬、艾aa,死去的维德、毕云峰为了全人类而牺牲的个体和努力,最后还是一场空。至于“全人类”,二向箔的末日审判来临时,忘了自己弄出光速飞船禁止法,忘了自己绞杀星环,忘了杀了维德、没收了程心9成财产,忘了自己全程没给星环集团出一分钱,出一点力,反而嫉妒程心乘船逃跑,这就叫一个词-该死。
该跑的跑了,该死的死了,大团圆的结局。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因为作者们偷懒了,没有描写一个真正适应“高武”逻辑下的社会结构。
官府的威慑力来自于其暴力,而暴力的来源是其组织力。
当武侠小说出现了“内力”的设定,让组织力不足以碾压个体的时候,
这套现实社会的逻辑就失效了。
但如果想要购建一个新的基于武力的社会逻辑,又做不到——或者说这不是武侠小说乃至中国大部分小说的兴趣所在。
君不见即使现在都到了很多修仙玄幻小说里,强者都可以一拳打爆一个星球了,组织这种东西在力量面前不值一提,但社会竟然还维持着种种奇怪的组织结构。
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上不上下不下的逻辑拧巴的情况。
论文不会选题?选题掉进大坑?
学姐带你破题!
你有没有听过爱因斯坦的名言: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句话放在论文选题当中,也同样适用
其实论文的选题,就是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万不要随便BD一个题目拿来就用
不贴合专业的题目,就像不合适的鞋子,磨的还不是你自己的脚?
咱们选好题目再写作,会让你整个大四,都比别人轻松一百倍
都2021年啦兄弟,你都想到的题目,基本上都被前辈大大们研究得透透的了
一个没有人写过的题目,你想想看是为啥?
通常有两种可能:
说实话...其实很多导师看咱们的论文,就像你看小学生作文
回想一下,你看小时候作文什么感觉?
所以咱们的水平,导师都很清楚,也很明白
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写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题目
论文题目总被pass? 题目究竟要怎么定?
咱们来聊聊“论文选题经常出错的案例分析”~
搞定~ 我是 @思源学姐 这是我在知乎的第1篇回答
在这里!祝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
论文不会选题?选题掉进大坑?
学姐带你破题!
你有没有听过爱因斯坦的名言: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句话放在论文选题当中,也同样适用
其实论文的选题,就是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万不要随便BD一个题目拿来就用
不贴合专业的题目,就像不合适的鞋子,磨的还不是你自己的脚?
咱们选好题目再写作,会让你整个大四,都比别人轻松一百倍
都2021年啦兄弟,你都想到的题目,基本上都被前辈大大们研究得透透的了
一个没有人写过的题目,你想想看是为啥?
通常有两种可能:
说实话...其实很多导师看咱们的论文,就像你看小学生作文
回想一下,你看小时候作文什么感觉?
所以咱们的水平,导师都很清楚,也很明白
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写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题目
论文题目总被pass? 题目究竟要怎么定?
咱们来聊聊“论文选题经常出错的案例分析”~
搞定~ 我是 @思源学姐 这是我在知乎的第1篇回答
在这里!祝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不是针对谁,但这个问题下 @鲁超 的高票答案中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错误。科普很不容易,要兼顾正确性和通俗性,但不能为了通俗就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来妥协,甚至牺牲最基本的正确性。所以在这里写个回答分析一下其中一些:
1.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没想到从1937年开始,μ子、中微子、π介子各种奇异粒子接连在回旋加速器中被捕捉到。
这是错的。
μ子最早是于1936年被Carl D. Anderson和Seth Neddermeyer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的。中微子最早是于1956年被Clyde L. Cowan和Frederick Reines利用核反应堆作为中微子源探测到的。π子最早是于1947年被 Cecil Powell、César Lattes、Giuseppe Occhialini等人利用宇宙射线探测到的。这些粒子最早的探测都跟回旋加速器没有任何关系。
2.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1956年,物理学家首先发现θ子和τ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性质完全相同,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俩货实际上是同一种粒子。但另一方面,θ子会衰变成两个π介子,而τ子会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又如何解释。
这种情况下,两个在美国的中国小伙子杨振宁和李政道对此开展研究,他们提出:这两种粒子实际就是一种,之所以衰变方式不一样,是因为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
这段话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当年的τ-θ难题的核心并不是性质相同的粒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模式。在物理学中,无论是基本粒子还是复合粒子,有多种变化途径是很正常很常见的现象。比如Z玻色子就既可以变成一对正反电子型中微子,也可以变成一对正反μ子型中微子,还可以变成一对正反τ子型中微子。τ-θ难题的关键在于π子的parity是 -1,而parity作为一个量子数是通过相乘(而不是相加)来复合的,因此两种衰变模式的产物的parity不相等,这才是τ-θ难题的关键。
其次,当时弱相互作用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家也早就知道τ子和θ子衰变为π子是弱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并不是τ子和θ子“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这种在当时人尽皆知的废话。
3.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镜子里的人跟自己不是完全一样的,左右互换了。但镜子里的人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物理定律,我跳他也跳,我蹲他也蹲,不可能看到我在刷牙,而他却在洗脸。这就是宇称守恒!
这种对宇称守恒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有不一样的动作和行为,也不代表宇称不守恒。反过来说,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的动作和行为完全一致,也不代表宇称守恒。宇称守恒指的是在宇称变换下物理定律不发生变化。镜子内外的人的行为是否相同跟物理定律并没有关系。
4.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当吴健雄的论文发表之后,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
《纽约时报》对吴健雄实验的头版报道是在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而吴健雄等人的论文《Experimental Test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Beta Decay》发表于1957年2月15日。(见文末截图)
5.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平移的对称性,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你在南京而不在上海,你就会胖一点或者跑得快一点。
角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的各项同性,不管转多大角度,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说你转多了头晕,不是由于空间出错了,而是你的生理特征,这也由更深层次的物理学定律所支配。
能量守恒代表的是时间平移的对称性,时间总是均匀的流逝着,时钟不可能一会快一会慢。
这种表述是错的。
空间平移不变性指的是物理定律在空间平移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空间平移不变性跟空间性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能推出 “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Schwarzschild时空,在这个球状对称的时空中,空间性质并不是处处相同,因为不同半径处的曲率等性质显然不同。但其中的物理定律还是有空间平移不变性。
同理,时间平移不变性也跟时间是否均匀流逝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6.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这就是伟大的“诺特定理”,它体现了守恒律的美。
而现在吴健雄的实验告诉大家,原来我们的宇宙竟然有一个不守恒的地方,而且是我们之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镜像不对称,大多数人都首先表示不能接受,泡利“左撇子”的论调正是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这种对诺特定理的理解是错的。
诺特定理中涉及到的与守恒律相关的对称性是连续对称性。宇称变换是离散变换而不是连续变换,宇称对称性(和宇称守恒)跟诺特定理并没有直接关系。
7.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一直以来,电荷对称性也被视为宇宙真理,每一种粒子都有其对应的一种反粒子,除了电荷以外,其他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在粒子物理学中,charge-conjugate symmetry并不能翻译为电荷对称性。因为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涉及到的不只是电荷,还包括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色荷(color charge)等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在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下,粒子变成相应的反粒子,正反粒子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电荷,还在于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这也是为什么电荷为零的中子跟反中子不相同。
另外,除了这些charge quantum number,正反粒子的其他性质就是完全一样,并不需要加上一个“几乎”。
8.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对称破缺的一种比喻,小球只有在中央的顶点才是稳定的、对称的,当受到微扰,它就会落下来,产生运动,并发出各种叮呤咣啷。稳定的、对称的、孤芳自赏的小球甚是无趣,叮呤咣啷才是我们宇宙的精彩。
这是错的。
在“墨西哥帽”模型中,中央顶点对于小球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球会倾向于发生对称性破缺而从顶点移动到较低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