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俾斯麦后半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防范一个只有他看得到,其他人却毫无知觉的风险:周边列强对德国的围扼。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长袖善舞,尔虞我诈,为国家利益不计毁誉,最终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俾斯麦离职的时候,德国跟英国、与俄国、与奥地利等大国的关系都非常友善,与之相反,英俄矛盾、英法矛盾、俄奥矛盾都非常激烈,甚至法俄之间的相互猜忌也是非常大。在列国互相残杀时,德国独善其身,安之若素,列强为了取得优势,反而不断央求德国支持自己,德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仲裁者地位。
这实际上是俾斯麦极力抵制潜在风险的成果,但问题是表面的安全,使得大部分德国人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风险。从高层官僚到职业外交官,从绅士名流再到普通民众,他们不愿意再支持俾斯麦的政策,不愿意再隐藏德国的锋锐和个性。
事实上,威廉二世的毁灭性外交,并非他一人的结果,而是德国人民的选择。毕竟,即便是俾斯麦那么伟大的英雄,也不可能强迫他的人民去竭尽全力地防范一个他们根本看不到的风险——到了俾斯麦执政晚期,民众已经厌倦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了,舆论多次抨击他的老迈和审慎,即昭示了他政策的毁灭——俾斯麦下台后,在新的内部外交政策讨论会上,没有一个德国外交官支持他的政策。
最终,只有灾难降临,国家被夷为平地,历史才能证明,俾斯麦真的非常有远见,他并非自私自利,而是真真正正的大政治家。
即当一个民族与俾斯麦发生分歧时,历史以毁灭性的灾难告诉这个民族,你们都错了,只有俾斯麦是对的。
但这又能改变什么呢?一个曾经如此伟大的民族已经被愤青们阉割了,几代人的苦难仅仅成全了一个试图竭尽全力防范这种苦难之巨人的伟名。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剧吗?
俾斯麦是一个高明的赌徒,他知道什么情况下能下注,什么情况下该收手。
国内也不是没有研究印第安人与美国白人关系论文,但就华盛顿时期美国政府对待印第安人态度。觉得华盛顿会剥皮印第安人不大可信
美国真正开始以强制驱逐和屠杀是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开始,当然这也是想获得印第安人土地为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