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说到“汽车设计公司”,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中小学时代看的一个黑龙江台的汽车节目,时间好像是晚饭后,6点多的样子,当时提到沃尔沃还是C30、S40呢。在当时的那个节目中,我学到的一个词就是“大气”,不论是评测个面包车、皮卡,还是SUV什么的,只要长得难看的就说“大气”…黑龙江台么,主要赞助的汽车公司自然就是当年还健在的哈飞。
“意大利Pininfarina名师设计,三菱技术强大动力,英国Mira安全认证……”
可以说,当年的中国企业养活了一整个意大利汽车设计业。
宾尼法利纳,国内业内一般简称为“宾法”,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直到我上大学以后才把极品飞车6里面那个Ferrari 550 Barchetta Pininfarina和哈飞赛豹联系到一起。但除了这些,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宾法做的定制车型:
有个资深收藏家James Glickenhaus,他看着自己的Enzo越看越不爽,于是就把自己的Enzo运回意大利,并委托宾法(Enzo也是宾法设计的)为他重新设计一辆。该车是以1967年的P4赛车为概念、Enzo作为改造基础……这台车的外形甚至拿到现在也不过时,而是依然前卫。
宾法和法拉利的关系特别密切,到了今天也依然合作不断。宾法的老板更是长期在法拉利担任高管。2015年,印度的Mahindra集团收购了宾法。而且在新能源的大潮下,宾法也有点坐不住了,于是它要自己造电动车来卖:
这台在2018年年末发布的Battista纯电超跑以公司创始人Battista'Pinin'Farina命名,而且与在The Grand Tour里面提到过的Rimac C2有很多的联系。
博通也是一个家族化企业,子承父业的Nuccio Bertone在二战后将父亲一手建立起的小作坊发扬光大,称得上是全球最早的汽车设计大师之一,他的学生包括两位大师甘迪尼和乔治亚罗,他们为全球汽车市场设计了数不清的经典车型。
1966年,甘迪尼设计的Miura可以说是兰博历史上最优雅的车。
到了70年代,具有楔形车身造型的Countach推出,它不仅奠定了直到今天兰博基尼的基本布置,而且还可以说是整个汽车工业的一个里程碑,无论说空气动力学还是单纯的造型设计,都绕不开这个楔形车。
我印象最深刻的博通设计的车型是2010年日内瓦车展上的Alfa Romeo的Pandion。这台车是为了纪念Alfa Romeo成立100周年而在8C的基础上特别设计,更是当年的最佳概念车之一。几年后我在做毕设的时候还受到了这台车车身侧面特征的启发而打开了思路。
博通在中国合作的汽车企业我能查到的只有奇瑞这一家。只不过奇瑞实在是没有什么营销,不去特意查还真不知道。
这台瑞麒G5基本上体现了什么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庸的总布置的基础上,即使是博通也只能做出这样的车来……
然而在1997年老博通去世以后,博通设计公司似乎有些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逐渐走向低迷,并且在金融危机后状况越来越糟。
1959年,前面提到的乔治亚罗加入了博通。并在那里完成了不少经典车型的设计,比如法拉利250GT、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Sprint GT、宝马3200CS等等。
1965年,乔治亚罗离开了博通,并在3年后建立了Italdesign(意大利设计)。
这之后,乔治亚罗以及他的意大利设计与大众集团的关系一直保持的不错:
比如初代高尔夫,到今天也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乔治亚罗的代表作之一。等到后来德席尔瓦执掌大众设计团队并设计第六代高尔夫的时候,还致敬第一代,表示要重回初代的简洁风格。
奥迪80 B2俨然是如今A4、A5系列的老爷爷了。乔治亚罗的设计风格比较稳重、型面饱满,车往往具有很稳的姿态,并看上去很坚固。对于一款车来说,传递这种安全、踏实的感觉很重要。或许也是正因为如今保有量最高的几款大众的初代或者第二代车型都是乔治亚罗设计的,所以大众的车子也都基本具有前面提到的姿态。
后来呢,乔治亚罗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并逐渐走向幕后,意大利设计则交给了他的儿子Fabrizio Giugiaro。
这个时期的一个代表车型呢就是兰博基尼被奥迪收购后推出的盖拉多。同时在00年后,国内的汽车市场开始爆发,国内很多厂商都朝着“乔治亚罗”的招牌找到意大利设计来做自己家的轿车,比如一汽:
奔腾系列。不过有一些消息说,奔腾其实是意大利设计在90年代就做过的方案,结果在00年后被一汽看上了,并用在了自家的新品牌身上……
乔治亚罗也经常做一些“跨界”设计,比如手表、家电以及尼康的相机:
Nikon F4
2010年,大众说既然咱俩关系这么铁,那就加入我们吧。于是大众收购了意大利设计90%的股份。因为成为了大众的控股子公司,所以意大利设计也就不再作为独立设计供应商接其他汽车公司的项目(主要是中国)。
意大利设计作为一个大众的独立品牌在最近两年推出了一些概念车,并专门面向收藏、定制市场,因为新推出的品牌名字叫做Italdesign Automobili Speciali。比如上面的Zerouno跑车以及刚刚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基于奥迪电动车平台的达芬奇概念车。
相比前面的三家老牌企业,意柯那绝对是超级年轻的汽车设计公司了。其实随着欧洲经济的低迷,我们看到上面的三家老牌设计公司都难以继续独立运作。2010年成立的意柯那应该算是赶上了新能源的潮流,如今国内外的企业都大批量的扩展新能源车型的开发,一时间行业内,尤其是中国市场对于汽车设计的需求就又扩大了许多。
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开始知道意柯那是因为2013年的Vulcano。
记得当时看TopGear,三剑客还没有离开,他们有提到这个车。这款车后来被加入到了狂野飙车8里面。后来在我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学校老师请来前丰田的设计总监御园秀一过来做一个workshop,就遇到了一个隔壁学校的朋友说去了意柯那实习如何如何。
2015年的上海车展,意柯那又把Vulcano进行了一次魔改升级,Vulcano Titanium用上了全钛车身。一个钛的眼镜框一般都要四位数,所以相应地,这台Vulcano Titanium的价格也涨到了6680万,是当年车展上的“标王”。
意柯那在业内属于近些年比较活跃的公司之一,但在公开渠道则比较低调,几乎查不到他们做了哪些项目,想来也是为甲方保密吧~
现阶段,国内的大多数主机厂都有相当规模的设计团队,而且其中的很多还有多个设计工作室。所以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类似于意柯那以及前面提到过的依然还能对外接项目的其他公司,更需要起到鲶鱼效应的作用。因为设计公司的人接触面更广,要做很多品牌的项目,接触很多设计语言,所以更容易做出跳出固有体系的方案,给主机厂一个刺激。
最后再提一个偏小众的:
Zagato到现在正好成立100年了,可谓老牌公司,但我从上学以来到现在印象中感觉这个公司存在感略低。
就我个人而言,第一次知道Zagato是在2012年,当时宝马发布了BMW Zagato Coupe概念车,这是宝马在拥有自己的独立设计团队后,为数不多的外包项目。这台概念车当年被认为是Z5的准量产版,当时不仅发布了这么一个Coupe,而且还有一台Roadster,工作可以说做得很全面了。
不过这台车一看就不是宝马的那种型面风格,从班戈开始,宝马的设计型面更追求筋肉感,车身上的各种特征仿佛人发力的时候爆起来的筋。而Zagato设计的车型型面非常有意大利雕塑的那种肌肉感。
后来查了一下又看到了多款阿尔法罗密欧的概念车:
这两个2011年的概念车的型面以及特征,跟前面那台宝马完全是一个味道,甚至有些地方基本上一样。
Zagato如今的主要业务似乎是以推出各种联名车为主:
左侧2017 Vanquish S;右侧2017 Vanquish Zagato。之前我们见到过的好几款大嘴的马丁都出自Zagato。
这种相当于深度定制改装的车型对于成本可以说是没太大概念的。而基于百年来的设计经验,Zagato对于细节的把控也是令人佩服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