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美剧《高堡奇人》?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xiao-m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为一名女性观众,在这部视角宏大,融合战争,谍战,科幻元素的剧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竟然是对家庭的爱与执念。


本文有剧透。

另外,本文思维奔逸,离题万里,请谨慎阅读。

————————————————————————————————————

如果二战时他们胜利了,世界将会怎样?——《高堡奇人》的这个脑洞很有意思,让根本就不喜欢战争题材剧的我倍感好奇,遂找来一看。


在初看时,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虽然有获雨果奖的小说原作为底,有德日分治美国这样的新奇脑洞为噱头,但剧本却在节奏与人物设定上强差人意,情节铺陈缓慢,有些地方太过拖沓。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女主角太过任性,敌我不分、一视同仁的处处坑人实在让人有点接受不能,要不是每集结尾都留有足够的悬念,我差点就弃剧了。第一季看过后感觉一般,多少有点对不起这个宏大的故事框架。幸亏刚好赶上第二季上线,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没想到却倍感惊喜,第二季比第一季好的简直不象一部剧!


第二季的故事已与原作无关,完全是原创内容,叙事也不再以男女主角为中心,而是采用多角度的叙事结构,六条故事线齐头并进,慢慢铺陈,渐渐展开,各种冲突不断汇总,融合,至最后三集全面爆发,酣畅淋漓,极为痛快。虽然在历史面前,个人是渺小的,被历史洪流挟裹,身不由已,但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坚持,奋斗,抗争。不论善恶,不论立场,不论对错,在每一个人物身上表现出的复杂人性都深化了主题,发人深醒,引人深思,令人久久回味,真是堪称神作!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某剧大热,是因“它是一部能让女性观众「爽到」的电视剧”。对于这种观点,我颇有点不以为然,但仔细想想,方觉这个总结实在精辟,其实何止是那部热剧,任何一部剧,要吸引观众,不都靠的是能让观众“爽到”吗?《三生三世》看的是神仙们缠绵千万年的爱情纠葛,《微微一笑》看的是小鲜肉们的青春美颜,《人民的名义》看的是对现实问题的大尺度反映……


《高堡奇人》也是这样,历史爱好看可以看到另一种可能的别样世界,军事爱好者可以看到各种武器的混合展示,科幻爱好者可以看到平行世界间的奇妙穿越(虽然并不多),严肃文学爱好者可以看到对人性的深刻刻画……对于我这样的既不太懂历史,更不懂军事的普通女性观众,这部剧吸引我的是什么呢?


是剧中的一个角色。


其实在写这篇观感之前,我犹豫了很久,到底该不该写,因为我怀疑我的三观出了问题,不仅是出问题,简直是歪到了姥姥家。在整部剧中最吸引我的,也是最具魅力,最为出彩的角色,竟然是一个纳粹——党卫军副总指挥约翰.史密斯!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的是,我已经被一个正义感爆棚的小伙伴骂的狗血淋头了)


记得小时候听故事,总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长大之后,知道人性复杂,无法以善恶二字简单涵盖,但在看剧时,还是会不自觉的把人物划归不同阵营,期待“好”人能得善果,“恶”人终有恶报。可这个问题在本剧中彻底无解:因为我在看完两季整整20集之后,都不知道史密斯这个角色到底该算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听说有种创作手法,是给反面角色中加入一些 “好”的特质,比如头脑过人,意志坚定,风度翩翩等等,这样就会令观众对其印象大为改观,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但这个技巧似乎不能完全适用于史密斯这个人物,因为你越是了解他,就越是困惑,越是难以评价他。


在故事一开始,约翰.史密斯是做为一个“典型”的反面角色出现的,他是纳粹德意志帝国美占区党卫军的最高领导者,为人精明,狡诈,冷血无情,残酷镇压抵抗组织的活动。


他有着几乎所有反派的共同特征:对暴行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他的一位旧友(一个德国军官)对曾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杀戮暴行痛悔不已,而史密斯却不愿提及那段过去,只轻描淡写地说那是他们必须执行的职责(对于他来说,那绝非平庸之恶)。他告诉男主,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生活中,



希特勒年迈病重,德国高层的权力之争也越来越激烈,史密斯做为美占区最高领导者自然无法置身事外。海德里希(就是那个“拥有钢铁之心的男人”)密谋刺杀希特勒,并强硬地要求(实为要挟)史密斯表态。在对方的步步紧逼之下,史密斯看似只能被动招架,但实际上他早已洞察全局,并在暗中安排好对策,结果不仅一举击败海德里希,更使他赢得希特勒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他不动则已,一击必是杀招,无论是谋略还手段,都凌厉之极!


在第二季里,史密斯的秘密亦浮出水面。我们先是看到他的办公室里赫然陈列有一枚美军的勋章(所罗门群岛战役),而到了最后一集,更是让我们大跌眼镜地发现他的本来面目:身穿美军制服的史密斯和他妻子目睹华盛顿被纳粹投下的核弹所毁。原来,这样一位纳粹高官竟然是美国人(约翰.史密斯是典型的美国名字),而且还是美军军官!从他与朋友的谈话以及他所佩戴的勋章(貌似是骑士铁十字勋章)来看,在他投降后,一定做过很多很不堪的事,表现得“战功卓著”,所以,才能得到这样的“至高荣誉”,且一路爬到权力高位!


这样一个 “反派”,真是让人细思极恐,不寒而栗。


在剧中,借史密斯妻子之口,道出他的人生信条,即,一个男人能决定自己的价值。那么,这样一个有谋略,有手段,有眼界,有决断的人,他追求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呢?


原来,在他的心目中,家人比什么都重要。而保护家人,也并不是他第一次说起。


当那位旧友谈及在集中营里 “我们手上沾满鲜血”时,他先是极为愤怒,然后眉头紧皱,嘴角颤抖,眼中闪过一丝悲哀的神色,似是马上就要痛哭出来。显然,过去的经历并未在他心中真的消失,那段记忆也令他备受折磨。但随即,他的目光锐利起来,继而表情狰狞,



他是为了保护家人?

在美国战败时,史密斯怀孕的妻子已将临产,也许,他是因为不能眼看着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惨死,所以才走上投敌变节这条路。我们可以说他很自私,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不惜背叛国家,去充当一个邪恶政权的刽子手。又或许,在那种极端的情形下,他已别无选择,只能让自己走进地狱以换得家人的安全。


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随着剧情的展开,对他生活的着色也越来越多,这使我们得以看到他的另一面。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优雅的妻子,一个英俊帅气的儿子和两个乖巧可爱的女儿。虽身为高官,但他没情人没应酬没不良嗜好。每天上班前下班后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尽管他的家庭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但在妻子面前,他却从没有表现得高高在上,反而给予妻子足够的尊重。他信任妻子,告诫男主说“你得能把你的性命托给你生命中的女人”。在孩子们面前,他从来不吝惜表达对妻子的爱,还会为让妻子参加自己喜欢的社交活动而帮助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他以身做责,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当孩子们遇到问题,他会予以价值观的教导。抛开他的纳粹身份,他简直是在亲身示范什么是好丈夫,好父亲。


可是,命运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的儿子被查出患有遗传病。这种先天性疾病会导致残疾,且没有治疗的办法。根据纳粹奉行种族政策,这意味着他的儿子必须被“清除”。 虽然他身为这个邪恶制度的维护者,但他选择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家庭。


面对惊惶不安的妻子,他说:


短短几句话,掷地有声,令人倍感安慰。


他制定好保护儿子的计划,可就在这时,时局突变,希特勒去世,德国高层的野心家上位,并为巩固自己的权力,要发动对日本的战争。他不得已,在这个关键时刻,奔赴柏林。


一直理解他支持他的妻子在这一刻终于无法承受,因为他们的儿子已经开始逐渐表现出症状,越来越难以隐瞒下去了。她情绪激动地质问他为什么不保护儿子,并愤怒地说要带着孩子们离开他,到一个“你的基因缺陷不会威胁到我们的地方”(这个病遗传自史密斯家族,他的哥哥就因发病而被“清除”)。


面对妻子的愤怒与斥责,他沉默,然后走到她面前,用手抚着她的脸,轻声说:

然后,坚定离去。

这样一个心狠手辣,令人畏惧的男人,在这一刻,如此温柔。

我已经记不得从哪里开始,对这个人物由反感变为欣赏,再由欣赏变为敬佩。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婚姻中最为温暖与动人的一面。在那样一个充满危险与禁锢的世界里,他用有力的臂膀,坚定而温柔的守护着家人,他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是如此动人。


由这个角色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选怎样的人共度余生?


年少时曾坚信“颜即正义”,看着一张俊美的,对你微微一笑的脸就是幸福。长大后知道红颜易老,小鲜肉的保质期也不长,空有一张粉脸不足以支持房子,车子,孩子以及生活。于是开始相信,才华与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有了才华才有发展的可能,有了能力才有未来的保障,而有了眼前的保障和今后的发展,才能有幸福的生活。可再后来,发现幸福也并不偏爱才华,在生活中听闻到的种种无奈,失望与痛楚,才终于明白任他有再多的才华,再强的能力,若不肯于付诸于家庭,便全都与你无关。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不婚,除了性格使然,追求自我,不愿被婚姻所束缚之外,更多的人,是因为看到无数 “教科书”般经典的反面例子而不敢走进婚姻:明明我自己过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入那样的婚姻来拉低我的生活质量?


这种顾虑当然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就算三世三生四海八荒都命定在一起的两个人,由爱情而进入婚姻(或者共同生活)后,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从天堂到洗碗池的落差。我相信在走入婚姻之初,绝大多数夫妻还是想要好好经营婚姻的,但随即“拍”面而来的,是冷冰冰的现实:丧偶式婚姻,空气式伴侣,甚或背叛、出轨亦屡见不鲜。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越来越相顾无言,越来越无动于衷。不要说什么亲密关系,对方能回家能赚钱就一切OK,还奢求什么呢?纵使内心觉得不满足,不幸福,不甘心,可还能找个什么更有底气的,听起来不是那么没事找事的理由去抱怨呢?


其实,婚姻中这种种不堪,说到底,不过是他不肯“给你”呀。不肯付出时间,不肯付出精力,不肯为你们的家而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肯为你们的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怕只有一点点。心理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说,真正的爱是“给予”。给予并不仅仅是指物质,也不是让你去惨痛的放弃自己,甚或牺牲自己以迎合他人。给予是把自我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付予对方并与对方共同分享由此而带来的喜悦与充实。


婚姻从本质上来说,是人际关系。就如双人舞一样,只有两个人相互信任,彼此配合,才能跳出优美的舞步。在史密斯的家庭里,他支撑着这个家,她维持着这个家。她固然需要他,可他也离不开她呀。他们能拥有众人眼中羡慕不已的婚姻,无非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个家去“给”。现在结婚,房子是标配,可光有房子并不叫家,只有两个人一起担当,一起给予,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才能把房子变成一个家。


或许,这才是家的本意吧。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清楚男友哪些方面才能嫁给他?很多人都给出了非常好的回答,提到诸如三观,性格,品德,素质,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必须要考量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他(她)是不是爱(你们两人的)家。需要注意的是,爱是需要用行为表达出来的,否则,纵使你满腔浓浓爱意,对方又怎么感受的到呢?


什么才算爱家人?不是说给你买包买鞋买各种奢侈品(呃……这些当然也好)就叫爱家人。对家人的爱,更多的是体现在,他(她)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是不是以保护你们之间的感情为前提,是不是以不伤害你们的感情为基础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使很多潜在的问题显形。比如:当他说“我妈就提这么点要求,你就不能顺着点她”,考虑到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了吗?当他有事没事总是打听你见过什么人干过什么事,这种把你当做私人财物要全权管控的做法是你可以接受的吗?当你们遇到问题与困难时,他抱怨指责发脾气或者干脆冷暴力,这种只知渲泻情绪而不去解决问题的做法对你们有益吗?……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而这些情况,随便哪一种,都可能会对婚姻、对感情带来潜在且严重的伤害。


也许有人会说,人是会变的,就算结婚前看的再清也没有用。诚然,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变,但那些根植于观念、性格中的东西,往往是稳定的。既不会突然出现,也不会突然消失,在你们相处的过程中,大多是可以了解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恋爱需要一定的时间,就是因为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对方,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爱家人,在选择伴侣的众多条件里,听起来可能最平平无奇,在现在的社会里甚至还会被人看作“总围着家人转多没出息”而被很多人所不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它有多珍贵。爱家人,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意味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特别是对于男人来说,爱家人,才是男人魅力中权重最高的加分项。


当然了,除此之外,一定要找一个 “好人“呀。


那史密斯,他算“好人”吗?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史密斯与同样希望和平的日属太平洋合众国总检察官(本剧的另一“反派”,但同样也是一个令人心生敬意的角色,三观再崩一次)的合作,在德日大战即将爆发的危急时刻,他奔赴柏林,用计扳倒野心家——那个战争狂人为了要建立他心目中的美丽新世界,要满世界扔核弹啊——在千均一发之际阻止了战争,救下无数人的生命。恐怕我们还无法知道史密斯阻止战争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或许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许是他仍忠于纳粹,但从结果来看,他此举其实更多的是保护了美国,因为在高堡奇人带有预言意味的影片中,旧金山会被核弹所摧毁。

(阻止战争,是很多人“善”的选择而实现的,史密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他的儿子,在电视上看到父亲因揭露阴谋而受到人们的敬仰与欢呼,这个有很多事情想去做,有很多地方想去看的孩子,为了家庭的荣誉,为了保护父母,自己向卫生部门举报了自己。


一声叹息。


歌德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虽然现代社会让我们在经济上更自由,物质上更丰富,但孤独感却比任何时代都更强烈,亲密关系对我们的意义可能比我们想的要重要的多。


那么,你想和怎样的人一起去寻找幸福呢?


user avatar   jia-kong-41-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影《刺杀肯尼迪》(JFK)? 
  如何吐槽《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六集 S08E06(大结局) ? 
  如何评价 2016 年全国一卷高考漫画作文题(耳光与亲吻)? 
  94版《三国》有什么缺憾吗? 
  怎么看待观看《八佰》可以笑出声的人? 
  《叛逆者》和《伪装者》,哪一部更好看?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共青团中央的文章《【荐读】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如何评价「王斌给您对对联」? 
  如何评价美剧《洛基》第一季第六集(大结局)? 
  如何评价张耀扬的演技? 

前一个讨论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到底好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生了孩子就不爱猫了怎么办?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