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隐含暗喻或细节、情节的名画? 第1页

  

user avatar   lan-yue-70-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少有人像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 Pieter)这样,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游戏上。

1560年,他创作了一幅饱受争议的作品:

《孩子的游戏》。

在这幅长1.18米、宽1.61米的巨制中,他不厌其烦地描绘了250余人,以及超过90种孩童们玩的游戏

勃鲁盖尔向来有“农民画家”之称,他喜欢描绘农村生活,农民的日常活动、穿着打扮、乃至表情动作,无不被他描画得细致入微。

那么这幅《孩子的游戏》也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吗?

还是其中又更深层的意蕴?

今天,就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在勃鲁盖尔的笔下孩子们的游戏。

为了方便观看,我在这里把这幅画分为4个部分逐一加以说明。


Part.01 第一部分


在第一部分的远景处,芳草如茵,河水青葱,几个孩子畅快地在河中游泳,还有一个孩子顽皮地想要爬上树梢

再往前,3个女孩快乐地转圈,她们的裙摆如伞绽开;

她们旁边,两个孩子在玩地滚球,这种游戏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保龄球;

还有一群孩子在玩“我要选择谁?”的游戏,一个女孩从毯子下面选出她的“宝宝”;

最右侧房屋的凉廊下,一群孩子在抽陀螺,时至今日,这项活动依然是儿童喜爱的游戏;

房屋外面,两个孩子在演戏,其他人则坐在台阶上观看;

画面最左侧,透过窗,可以看到一个女孩坐在吊起来的椅子上,玩着荡秋千的游戏;

一个孩子带着面具趴在窗台上;

屋外,三个孩子在玩山丘之王(King of Hill)的游戏:凡是能站在土堆顶端的,就是"国王“,能把”国王“推下去的,就成为新的”国王“。

画面最前端,一群孩子骑在栏杆上,装作是在骑马

他们后面,两个孩子在进行线圈锦标赛,这有点类似于当时的骑士竞赛。


Part.02 第二部分


栏杆旁边,两个孩子试图从一排不断踢伸的腿中间穿过,这个游戏考验的是速度与注意力,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

房屋外,一个孩子蒙着眼睛去捉别人,人群四散奔逃,尽量避免被抓到,这个游戏类似于今天的捉迷藏

他们旁边,两个孩子在玩猜拳的游戏,两个玩家同时出拳,伸出任意数目的手指,并喊出一个数字。谁能正确猜出所有玩家手指数目之和,谁就得一分。

他们旁边,两组人在模仿骑士比赛。每组中,由两人充当坐骑,一人充当骑手。

在一张木桌上,有的孩子在玩鸟,有的孩子在用树枝制作帽子,有的在吹泡泡,有的在玩一个用坚果壳制作陀螺

画面的左下角,两个女孩在玩抓羊拐

这个游戏也即我们常玩的抓石子,它到现在依然流行,羊拐(或石子)一共有5个,玩家高高抛起一个,抓起地面上剩余羊拐的同时,需要接住被抛起的那个。

一队人披着被单在模仿洗礼,为首一人抱着一个包袱,假装那是刚出生的婴儿;

一些人在玩“抬花轿”,这个游戏也依然至今在孩童中盛行;

画面最下方,一个孩子在骑木马,木马只有马头部分比较精细,马身则用一根竹竿代替;

他旁边,一个女孩吹笛又打鼓;还有一个女孩在用木棍搅着粪便,颇有点搅屎棍的意味;


Part.03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的最右侧,一个女孩正试图让扫把在食指上保持平衡,这似乎是对政治的一种隐喻;

窗外,两个男孩在翻单杠;他们旁边,一个男孩颤颤巍巍地踩高跷,一个女孩抬头喝彩。

三个女孩正在丢石子,她们试图击中面前的石碓,这可能是保龄球的变种

他们身后,一群男孩在用关节骨玩着相似的游戏;

一个人费劲地爬墙,似乎随时都会滑下来;

两个人扭作一团,一个妇人朝他们当头泼去一盆冷水,想叫他们冷静冷静。

房屋后,一队人在玩贪吃蛇的游戏;他们前面的人举着细细的树枝,在模仿宗教仪式

画面稍远处,一群孩子轮番从木凳上跳下

画面右边,女孩们在齐声合唱

画面纵深处,一群孩子像魔术师那样骑着扫把

再往后,孩子们在燃烧了一堆熊熊大火,愉快地围绕火堆跳舞


Part.04 第四部分


几个孩子在玩“跳山羊”的游戏,相信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这个游戏都不算陌生;

两个人骑木桶作乐;一个人拿猪膀胱当气球吹;还有人在滚铁环

旁边,一个人因为输掉游戏,被同伴们抓起来摔屁股墩儿;

还有人骑在同伴背上,兴奋地玩骑马的游戏;

视线上移,一群孩子从一个人的腿下扔帽子,比赛谁扔得更远;

一个人趴在树干上用网捕虫

一群人哄叫着去抢一个孩子头顶的帽子,颇有些霸凌的意思;

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是,画面的右下角,一个女孩扮作商人,买卖东西;桌子的一边,可以看到“勃鲁盖尔 1560”的签名。


Part.05


上面的这些游戏,就是1560年时孩子们玩的游戏。

在这幅游戏大观中,处处充满着欢乐、活力与童趣。

其中不少游戏,500年后的我们也依然玩得不亦乐乎。

毫无疑问,勃鲁盖尔的本意绝非是对当时的游戏做一个单纯的罗列描绘。

《孩子的游戏》中最明显的一个主题就是,勃鲁盖尔很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描绘愚蠢。

中世纪晚期,愚蠢和愚人是艺术和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常见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学者伊拉斯谟写过《愚人颂》

德国也有一部流传甚广的长诗《愚人船》

勃鲁盖尔本人也偏爱描绘愚人,他的《盲人的寓言》,便以几个愚蠢的瞎子作为描画对象;

尼德兰民谚有言:瞎子牵瞎子,一起倒霉。

在画面中,领路的瞎子已经跌入壕沟,但其后的瞎子浑然不觉,依然跟着前面的人走。

愚蠢也经常通常以刻画孩子的行为来展现。

因为孩童的行为,常常欠缺考虑、天真幼稚、愚蠢无知。

左边二楼中探出窗外的那个孩子,带着面具掩盖住了自己的真实面目,这隐喻着“欺骗”

这个孩子的正下方,那个正在制作陀螺的孩子,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尼德兰的一句谚语:

“他像陀螺一样愚蠢。”(He is as foolish as a whirligig.)

猫头鹰在西方通常是智慧、理性、公平的象征,密涅瓦的猫头鹰也常被人用来比喻哲学。

但在这幅画中,一个孩子却用枪瞄准了这只智慧之鸟,寓意是明显的:智慧在这里没有存在的余地。

房屋和围栏之间,头盖蓝布的女孩试图抓人,被抓到的人在游戏中会成为她的丈夫。

注意她的斗篷颜色是蓝色的,在佛兰德谚语中,给某人戴上蓝斗篷,意为其妻行为不忠。(类似于中文里“戴绿帽”之意。)

勃鲁盖尔还有另外一幅画作,其名就叫做《蓝斗篷》(又叫做尼德兰箴言)。

画中描绘了接近112条尼德兰谚语

位于画面正中的,就是一个妻子在为其夫披上蓝斗篷,这就暗示着妻子已经背叛了丈夫。

勃鲁盖尔作为一个农民画家,热衷于对风土人情做极为细致的描绘,因而其作品具有一种民俗风情画的特质。

在《孩子的游戏》里,勃鲁盖尔也忠诚地再现了当时的风俗。

画面右侧的纵深处,一群孩子在围着火堆戏耍,这是对圣约翰节的暗示。

相传,圣约翰出生于6月24日, 因此这一天便成为了基督教的传统节日。

节日中,人们会在宽敞的广场上燃烧篝火,孩子们挨家挨户索要薪柴用以点火,正像画面右侧表现的那样。

人们还会去河里游泳,正像在画面左侧表现的那样。

因为和圣约翰关联的一个重要故事是,他曾为在约旦河边耶稣施洗。

在河中洗澡,显然有缅怀这一圣行的意味。

画面正中的那栋房子的二楼,一个篮子从窗户中伸出。

这种篮子被称为”圣约翰的篮子“,妇女们常将草药放入其中以培养好运。

值得一提的是,圣约翰节的前夜也被称为仲夏夜,这一节日通常被认为是属于恋人的节日。

在节日里,恋人们会互掷鲜花,有的人甚至会快速穿过篝火,跳到另一半的怀抱中。

莎士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便是以爱情为主题。

勃鲁盖尔在《孩子的游戏》中浓墨重彩描画和爱情有关的圣约翰节,和画面中描画婚礼和洗礼的部分形成呼应。

虽然此画画的都是游戏,但勃鲁盖尔却是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对待所描画的风土人情。

扮演洗礼的那队孩子,呈单列走在大路之上,为首的“妈妈”用襁褓裹着“孩子”,为的是让邪灵退避。

第三个孩子手中拿着的面包,在洗礼仪式中会被作为纪念品分发。

在扮演婚礼的那群孩子中,为首的”新娘“着黑衣,长发披肩。

其余人环绕着她,为的是不让厄运侵袭。在她前面,两个“花童"将鲜花撒下四周。

勃鲁盖尔将婚礼、洗礼这两个重大的人生事件和捉迷藏、戴面具等隐喻运气、欺骗的游戏并置,显然是对所谓严肃人生的嘲讽。

总而言之,勃鲁盖尔画作细节之多、隐喻之丰令人咂舌,所有的一切,都立足于他对生活肌理洞察入微的观察体会。


user avatar   an-de-lie-hui-hua-gong-zuo-shi-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女人与砍头,这个暗喻系列的名画还真不少。

一个画面,如果出现了女人提着一颗被砍下来的,带着血的男人的头颅,你会不会认为很惊悚可怕。怎么想,这种画面都只会在恐怖片和恐怖漫画中出现吧?

然而,当这个画面与古典油画融合呢?

就是这样看似恐怖片里才会有的组合,在过去的艺术大师眼中,却是热门题材。

上至文艺复兴时期,下至法国象征主义,很多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内赫,提香,卡拉瓦乔,鲁本斯,奎多·雷尼,都画过这样的女人和头。

或女人砍头:

你会不会疑惑,为什么这样一个题材,这样看似血腥、惊悚的画面,会成为大师的偏爱的主题,留下这么多的画作。

今天,我就来向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女人砍头画”的具体典故,以及为什么这个题材会诞生出许多大师名作。

其实,有些画作看上去都是将一位女性和一个男性头颅放在一起,但“此头非彼头”,两位女性代表的人物角色也并不相同。

它们分别出自不同的典故

但要解释清楚,我们就要从这两个故事说起了。


1、莎乐美与头

莎乐美蹁跹起舞,让希律王不得不砍下了圣徒约翰的头颅,交给莎乐美。

这个故事出自圣经新约中马太福音的14章。

说的是希律王娶了兄弟的妻子希罗底,这件事情传到了圣徒约翰的耳朵里,而这位圣人个性高洁正直,因此大声叱责希律王与希罗底的行为违背了摩西律法,是恶的行为。

这件事情让希律王与王后希罗底记了仇,希律王将约翰抓住,关到了牢房里,但因为约翰受人民爱戴,因此希律王无法处死他,只好一直关着。而后,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出来献舞,那舞蹈十分美丽,迷倒了在场所有的人,因此希律王表示愿意满足莎乐美一个愿望,什么愿望都可以。

迷茫的莎乐美询问母亲,自己应要满足什么愿望。希罗底乘机挑唆:要圣徒约翰的头。

于是,圣徒约翰的头被砍了下来,放在盘子里端给了莎乐美。

这便是“女人和头”的典故。

我们可以看到,画家会尽量保留故事的核心,画中的女子若是莎乐美,那她是一位美丽而充满魅力的妙龄少女。

圣徒约翰的头并不是她想要得到的东西,因此提香在画这个题材的时候,让少女莎乐美因不情愿而扭开头去。

因为是宴会,因此约翰的头会被放在盘子里,盘子,成为了莎乐美题材多半会具备的元素之一。

有时画面还会有宴会的场景,以体现故事背景。

通过这几个核心元素,我们就能飞快的分辨出,这张卡拉瓦乔的第一张砍头画,画的是莎乐美的故事。

但是,关于女人和头的话,我们还会看到另一部分画作,画面中女性手持利刃,手提一颗男人头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它们出自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复仇的故


2、朱迪斯与头

朱迪斯的故事与莎乐美截然不同。

它出自圣经《朱迪斯传》(又译茱蒂丝,友弟德)。

朱迪斯是犹太人,她的故乡以色列遭到亚述的入侵,犹太人虽然英勇抵抗,誓死不降,但因为亚述军队包围了城市,他们面临饿死的危机。

这是朱迪斯站出来,告诉大家要坚持信仰,相信主会眷顾他的信徒。但自己却带着女仆潜入敌军阵地。此时负责围城的亚述将领叫做赫罗弗尼斯(又译敖罗斐乃),他被朱迪斯的美丽吸引,主动与她亲近,这样一来二去,朱迪斯获得了赫罗弗尼斯的信任,最后在夜晚,趁着赫罗弗尼斯睡着时,砍下了他的头颅。

朱迪斯为自己的族人复仇成功,也拯救了以色列。

这就是“女人砍头”的典故。

首先,朱迪斯是主动砍下了赫罗弗尼斯的头,因此,画面中的女子通常拿着用来砍头的刀或者剑,手提对方的头。

卡拉瓦乔更是热衷于画下她亲自动手的那一

以及,朱迪斯是带着自己的女仆一起潜入的,因此画面中除了朱迪斯,还能看到另一名协助她的仆人。

左:克里斯托法诺·亚洛里(1613) 右:费德·加利齐亚(1596)

最后,朱迪斯被犹太人视为民族英雄,她的“美人计”与勇敢拯救了当时的以色列,因此,画面中被砍头的老倒霉蛋赫罗弗尼斯往往面容扭曲,体现他死前的痛苦,而朱迪斯则面容平静,充满了英雄的气概。

因此,这下我们就能看出,卡拉瓦乔的这张,是朱迪斯题材的“女人砍头”画。

朱迪斯题材甚至还登上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

西斯廷天顶画局部,看到装在篮子里的头了吗?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题材,会这么受画家的青睐?

这当然是和当时绘画题材有很大的关系。


3、当砍头成为热门题材

文艺复兴之前,中世纪的欧洲,大家普遍没文化。

他们被宗教控制,不被允许学习宗教之外的知识,虽然基础的算术、律法稍有普及,但大部分人只认得圣经里的故事与形象。

因此,当一个画家想要画画,自己又不擅长其他题材时,他自然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来画,那就是宗教。

这就是为何即便到了文艺复兴,宗教画依旧是最流行的题材,大家都画习惯了,雇主“点单”也点习惯了。当家里不知道挂什么画做装饰时,点几个圣经里的故事准没错,更别说那个时代的传统大订单:教堂壁画。

教堂,那自然就得画圣经上的故事了。

同样,我们不能小瞧古代宗教对人们思想上的控制,基督教认为所有肉欲,杀戮,血腥的东西,都是罪恶的,他不许人追求自己正常的欲望,而逼迫他们保持自身的贫苦,清廉,思想上的高洁与清心寡欲。

但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他们会想要得到感官上的刺激,会想要看到充满吸引力的画面,这是非常自然的欲望,也是人性。

而束缚人性的唯一结果就是让人们去打破它!

于是,人们想出了钻宗教空子的办法:

好吧,你不准我看美女,那我画宗教题材上的美女总行了吧?

那么谁是宗教上美女呢?首当其中自然是:圣母玛利亚。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如此多的圣母画像:她是耶稣基督的母亲,画得漂亮点肯定没有犯思想上的错误。

这样大家可以一边表明自己信仰上的虔诚,又能欣赏到女性的美。

但这样高洁的美人看久了,也会让人生腻。人心底未曾得到满足的欲望又开始骚动:美女好是好,但是我还希望画面能更有冲击感,能更刺激,更吸引眼球,还带点血腥那就更棒了。

而“砍头画”恰好符合这些要求。

“砍头爱好者”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砍头画

(除此之外他还画了不少“女人和头”)

莎乐美与朱迪斯都是圣经里脍炙人口的故事,朱迪斯更是犹太人的英雄,画这样的形象,从宗教上来说并没有出格多少。

而两位主角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莎乐美纯真而无知,朱迪斯勇敢而充满计谋,她们是宗教故事中的美人,也正是画家们想要用画笔描绘的典型主角。

而美女和被砍下来的头颅,这个视觉冲击足够抓人眼球,又有极强的故事性,为什么这位女性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这里会出现一颗男人的头,为什么她会要砍下这个人的头颅。

“我唾弃你的头颅”

这些困惑带给人们思考,让人想要知道画面中传达的意义,想要思考隐藏在画面中的故事,让他们忍不住在画前驻足观看。

这样的画,放在当时,肯定能大卖。自然也就成为了各大画家的心仪题材。

不过,而随着思想的解放,人,终于可以开始脱离宗教,去自由的思考人性本身。

这两个“砍头”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莎乐美,这一个纯正无知的少女,却因为自己绝美的舞蹈而间接杀害了圣徒约翰,因此,莎乐美成为了“诱惑”本身的代表。她美,但危险。

这个主题被带到了巴洛克时期,又被带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画家的面前。

于是,就有了莫罗那朦胧神圣与奇诡绝美并存的“莎乐美”

其中莎乐美就象征着危险的美丽,她美丽,妖冶,具有蛊惑人心的魅力,在殿堂蹁跹起舞。与她对应的,则是悬在空中的约翰的头颅。盘子被变化为头颅后的光环,这在宗教画中是神圣的象征,也是精神的象征。

而莎乐美指着约翰的头颅,仿佛在说“我会将你收下”。

在华美诡谲的画面中,莎乐美代表着蛊惑的危险。她杀死了约翰,但约翰代表的神圣精神却不会由此消失。这是诱惑与人性的战争。

而朱迪斯,同样也随着人性解放,而有了更加鲜活,更加贴近人的形象。

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朱迪斯杀死荷诺芬尼》(1614-1618)

在所有砍头画中,这无疑是最真实,也最具有冲击力的一张。
朱迪斯正与仆人配合,紧紧抓住抓住赫罗弗尼斯不让他挣扎。她的表情专注,脸上带着一些冷漠的凶狠,割下头颅的动作果断狠辣,没有丝毫犹豫。

从画面中澎涌而出的感情是如此真实:朱迪斯带着对仇敌的恨意,带着为失去生命的族人复仇的愤怒,带着拯救故乡的勇气,用力挥刀而下,割下了这个男人的头颅。

画中的朱迪斯,终于成了一个真正的女英雄,一个真实存在,并且有着自己情感的女性。

而这幅画的作者真蒂莱斯基,正是一位女画家。她想让画中的女性不再继续成为男人的观赏物,她让她们拥有自己的情感,让她们真的通过自己的计谋,挥下那英勇的一刀。

也许,只有女人才能真正理解女人。


就这样,在画家热衷于“砍头”这个热门题材时,这两个故事也在随着时代的推进,艺术流派的更替,人们思想的转变,而逐渐发生着自己的变化。

人类一直都在追逐着感官上的刺激与美,即便被束缚,也会追求释放,这就是人性。

同时,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当我们无法限于满足视觉上的美,观者会去试图解析画面所内含的意义,画家会试图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画中。二者互相推进,将画作的内容不断升华。

画,既承载了故事,又体现了文明的进化,记录人类思想所走过的路,容纳了文化的小小一隅。

绘画是如此,艺术更是如此。

说到这里,“砍头画”其实还有另一个热门题材:大卫砍下巨人歌利亚的头。因为篇幅问题,这里我也不再展开说了,有机会,我再和大家说说这个“男人和头”的故事。

最后,我来做个小总结,让大家以后看到砍头画的时候,很快就能分辨出画面典故,知道画面中这是谁的头,又是谁砍了谁的头。

男人+头= 大卫砍下巨人歌迪丝的头。

女人+盘子+头= 莎乐美与圣人约翰的头

女人+武器+头= 朱迪斯砍下敌方首领赫罗弗尼斯的头。

是不是很简单?那么我再给大家做个小练习。

下面这三张图都出自同一个画家之手,大家能分辨出三张“砍头画”的典故是什么吗?

三张画全部出自意大利画家 圭多·雷尼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可以转发,点赞哦!

更多绘画趣闻在我们公众号:安德烈绘画工作室

微信请咨询:zhaodaojiaoyu

by-棉花


user avatar   haku-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幅画是歌川广重徒弟歌川广景所做,这幅画暗讽了当时的局势。

同时也激怒了攘夷志士,也可能被天诛或者藏身他处放弃了画师的职业。

右上方蔬菜水果军有藤唐士之助(トウモロコシ)、蜜柑太夫(ミカン)、唐辛四郎(トウガラシ)、芋山十八(ヤマノイモ)、松田茸長(マツタケ)、砂村元成(カボチャ)、藤顔次郎直高(トウガン)、大根之助二股(ダイコン)。
右下方是空豆之進(ソラマメ)、茄子三郎(ナス)、桑井永之進(クワイ)、甲斐武道之助(ブドウ)、宇利三郎(マクワウリ)、水瓜赤種(スイカ)、百合根十郎(ユリネ)。
左侧鱼军鰈平太(カレイ)、ほうぼう小次郎(ホウボウ)、海底泡之助(カニ)、初鰹之進(カツオ)、佐々井壷八郎(サザエ)、蛸入道八足(タコ)、戸尾魚次郎(トビウオ)、鯰太郎(ナマズ)、味物鯛見(タイ)、大鰭鮪之助(マグロ)、ふぐ三郎腹高(フグ)。

《青物魚軍勢大合戦》表面上是霍乱时期吃什么好,不能吃什么。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看来象征了当时最引人注目“十二代将军继嗣问题”,蔬菜军与鱼类军代表了“南纪派和一桥派”。可以说是一副时事浮世绘。

继承将军大位的候选人分别是纪州藩主“德川庆福”另一位就是我们熟悉的一桥庆喜(后:德川庆喜)。支持庆福的被叫做“南纪派”,庆喜支持者又称作“一桥派”。

“一桥派”包括福井藩主松平慶永(春嶽)、島津斉彬、伊達宗城、土佐藩主山内豊信(容堂)、水戸斉昭、老中阿部正弘。

“南纪派”由大老井伊直弼、谱代、大奥等的支持

现在回国头来看上图,蜜柑不就是和歌山纪州的特产象征了纪州藩主德川庆福、藤顔(冬瓜)使用了井伊家的旗帜代表了井伊直弼。因此大家得出蔬菜水果军=南纪派

再看看鱼军,“蛸”是水户特产章鱼象征了水户藩主德川齐昭、“鰈”是越前(福井)特产鱼类代表了越前藩主松平春嶽、“鰹”是土佐(高知)特产鱼类象征的是土佐藩主山内容堂。鱼军也就是“一桥”派。

图画中战场上犹豫不决并无举刀冲杀的“两股大根”代表了与“南纪派”“一桥派”都交好的尾张藩主德川庆胜。

这幅画也是一种宣传手法,“南纪派”一定会战胜“一桥派”。

据记录了各种江户传言成书的《藤冈屋日记》文久三年(1863)十一月二十日记载:尊皇攘夷组织“皇国有志连”得知这幅画不仅在江户市内广泛传播、在横滨外国人中也颇受欢迎,相当震怒认为其是卖国行为。在江户打着清除“国贼”“天诸”旗号大肆搜寻广景行踪,并且号称如果有私藏者同罪。因而1861年以后,广景很少留下画作原因可能正是因为感觉到自己身处危险境地,离开江户也放弃了作画。


user avatar   wei-bi-yuan-f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偷拍”性质的名画摹本,叫《韩熙载夜宴图》

虽然不是真迹,但在中国美术史上很有地位,甚至可以代表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这幅画在南宋时藏入内府,辗转到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带到民间,后来张大千重金购入又低价转给了国家文物局,成为禁止出境展览的珍贵文物。

2020年故宫庆600岁大寿时原本打算亮相的,因疫情未能成展,不知延期到何时。

严格地说,这不单纯是一幅画,而是一份调查报告,是五代末期南唐画院待诏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潜入重臣韩熙载家中偷窥其夜生活后,回家凭目识心记一气呵成的轰趴复原图。

这幅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的“连环画”以屏风为界,精细再现了韩熙载举办的奢华party中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大主体场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花天酒地、夜夜笙歌。

第一场:琵琶独奏

聚会刚刚开始,大家还假模假式端着,一本正经地沉浸于艺术鉴赏。

教坊副使李嘉明扭头入神地看着妹妹弹琵琶,帽子最高的主人公韩熙载和一身大红袍的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床头目不转睛,长案两端的太常博士陈致雍和紫薇郎朱铣听得一脸沉醉,老韩宠妓秦弱兰和王屋山等恭恭敬敬地随侍左右。

第二场:六幺独舞

场子已经炒热了,王屋山大秀六幺舞技,老韩脱下灰色外套,撸起袖子亲自下场击鼓伴奏,郎粲侧身斜靠在椅子上近距离赏舞,老韩的学生舒雅识趣地打着节拍,不尴不尬的德明和尚不敢直视舞池,只能瞟着敲鼓的汉子老韩。

第三场:宴间小憩

玩到中场,舞也跳累了、手也敲酸了,老韩在7个美女伺候下洗了洗手,准备躺下眯一小会儿。

第四场:管乐合奏

美女乐队天籁之音的吸引力已经不够了,老韩脱鞋盘坐,袒胸露乳地和宠姬聊起天,有的宾客心不在焉地隔着屏风与小姐姐搭起讪,还有的不知睡在哪,下半场直接缺席了。

第五场:曲终人散

老韩拎着鼓槌送别好基友,可是大家依依不舍地普遍是他家这些绝色佳丽。

李煜拿到这份报告后,韩熙载8小时以外声色犬马、放浪形骸的纨绔生活跃然眼前。

但顾闳中作为当世一流画家,自然不会只做做表面文章。

无论是听歌看舞、觥筹交错,还是擂鼓助兴、寒暄送别中,韩熙载眉宇间总是难掩一丝漫不经心的痛苦和惆怅,似乎一直在诉说一千年后才有人总结的那句内心独白: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种微妙的心理,顾闳中当然捕捉到了,并如实反映在了画中。

李煜这个骨灰级文艺青年,应该是不难看懂的。

关于他派人偷拍的目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新君忌惮老臣,派人刺探一下敌情。

这幅画给出了回答:

哥虽有一丢丢不开心,但并没有不甘心,每天醉生梦死实在舒心,陛下大可放心。

另一种是说李煜想拜韩熙载为相,打算通过这幅画让他因“自愧”担起重任。

然而,老韩依旧装糊涂,根本不接招,美酒美味美女不香吗?当什么鸟宰相!

实际上,不管是哪种情况,大厦将倾的李后主都是在瞎耽误功夫,北方的赵匡胤早已磨刀霍霍,洗干净脖子候着就是了,现在才想起来励精图治,早干嘛去了

别看老韩一副吊儿郎当不着调的样子,40年前人家可是妥妥的热血青年一枚。

24岁在李嗣源的后唐中进士那年,身为平卢节度副使的老爹因卷入谋反案问斩。

在好基友李谷的帮助下,韩熙载通过淮水正阳渡口南逃吴国。

临行前,年龄相仿的两个年轻人喝了顿大酒、吹了个大牛。

韩熙载一边打着酒嗝一边畅想:

“若江东相我,我当长驱以定中原。”

选择留在北方乱世搏一搏的李谷也酒劲上涌:

“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

30年后,已在周世宗郭荣麾下位极人臣的李谷策定淮南之地,兑现了“探囊取物”的酒后戏言。

南渡的韩熙载却已蹉跎半生,与长驱中原的梦想渐行渐远

他初到江南便大开大合、强势张扬,落下一个狂妄不羁的人设。

吴国权臣徐知诰对他不冷不热,一直放在几个地方官任上“蹲苗”。

直到10年后,改名李昪的徐知诰完成禅代、建立南唐,才把韩熙载召回金陵当了太子秘书。

虽然这位南唐烈祖苦口婆心点拨年轻人:

卿虽早登科场,却未经世事,所以命你任职于州县。重用卿,望能善自修饬,辅佐我儿。

可惜人家韩大秘根本不领情,一直以为得不到重用是因为自家出身不够高。

待机7年后,太子李璟媳妇熬成婆,韩熙载也水涨船高,到尚书省当了能穿绯袍的六品官。

南唐中主李璟在位的18年里,韩熙载为报知遇之恩,甩开膀子频频释放能量,不过他一出招要么是炮火连天,要么是剑走偏锋,常常让人欲哭无泪。

毁誉参半的诗词宰相冯延巳经常喜欢跟皇帝玩一些“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之类的文字游戏,治政本事并不怎么样。

攻打福州战事失利后,冯宰相遭到六品大员韩熙载自杀式猛烈弹劾,不得已下放地方。

周世宗郭荣带着韩熙载年轻时的好友李谷亲征淮南时,已升到户部侍郎的老韩坚决反对设立监军,但老板对前敌统帅不放心,生死存亡之际仍在玩制衡术,结果部队内斗不断、阵前失据、一败涂地。

李璟不得不弯下高贵的膝盖:

割让淮南十四州,以长江划界。
去除帝号、自称国主,奉周正朔、称臣纳贡。
迁都南昌,远远躲到大后方。

打服南唐后,郭荣又派了一个叫陶谷的大臣过来刺探敲打。

史书上记载这货“文翰为一时之冠、然为人倾险狠媚”,成语”依样画葫芦“说的就是他。

应付这种角色,派出韩熙载对口接待,也算知人善任了。

老韩在驿馆见这哥们一副不苟言笑、道貌岸然的样子,知道直接送钱送美女这种简单粗暴的糖衣炮弹估计是很难腐蚀的,于是他使了个阴招:

让自己的歌妓秦弱兰假扮驿卒之女过来当服务员。

这个秦弱兰是个功力很深的演技派,既不主动勾引,也不安排路边偶遇,每天工作很单一:

弊衣竹钗,旦暮拥帚洒扫驿庭。

但是,“兰之容止、宫掖殆无”,没几天陶谷就忍不住套近乎:

小姑娘,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工作呀?

弱兰哽咽回答:

“妾不幸夫亡无归,托身父母,即守驿翁妪是也。”

一来二去老房子着火的陶谷再也不装矜持了,亲自为“小寡妇”写了首词,叫做《春光好》:

好因缘,恶因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等到李璟请他吃饭,酒过三巡后,乐队上台助兴,曲目就选了这首春光好,主唱当然是秦弱兰。

假正经的陶谷再也绷不住了,羞惭之下捧腹大笑掩盖尴尬,连酌连饮,醉倒狂吐,灰溜溜回到开封,名声臭了大街,再未受重用。

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货抢先拟好周恭帝的禅位诏书,靠政治投机勉强进了一步,但赵大一直很看不起他。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明朝时唐伯虎专门画了一幅《陶谷赠词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恶心他,还配了首打油诗(打脸诗):

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脸发红。

当然,这个故事的可信度是存疑的,不过作风实在很”韩熙载“。

李煜即位后,升为兵部尚书、中书侍郎的老韩越玩越脱线。

新老板扶正”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绣鞋“的小姨子后,群臣大宴庆贺,只有他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李煜突发奇想亲自到大理寺审案赦囚,被老韩一通猛怼,还要求他自罚三百万钱以充军费。

但阿斗实在扶不起,漏船更是没法补了。

老韩的政治抱负完全破灭,彻底放飞了自我。

他把丰厚的俸禄和润笔费全都用来蓄养伎乐,每天在家开party。

钱花光了,就换上破衣烂衫,手持独弦琴,cosplay一个老乞丐,逐房向诸伎乞食,玩得不亦乐乎。

李煜实在看不下去,自掏腰包接济他几回,可惜人家毫不收敛,转手就赏了出去。

终于,在南唐覆灭前5年,身体被掏空的老韩撒手人寰,享年68岁,参照刘裕谋臣刘穆之的待遇追赠左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葬在南京雨花台谢安墓旁。

陆游在《南唐书·韩熙载传》中为他作了盖棺定论:

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为当时风流之冠。

说穿了,还是一个文人。


user avatar   liu-yao-ji-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著名的《加布莉埃尔与她的一位姐妹》 枫丹白露画派(约1595年),现藏于卢浮宫。

这幅画作者不明,描绘对象主要是后世人们的猜测。一般认为右侧的金发女郎是亨利四世的情妇女

加布莉埃尔·德斯特雷,左侧褐发美女则身份存疑,一说是加布莉埃尔的妹妹,也有可能是其他贵族女子。


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人,都会被画中美女有些污又令人费解的动作所吸引。关于画的寓意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说的:

左边的年轻女子用手捏住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的乳头,这个令人费解且又充满深意的动作常常被解读为暗示着哺乳,即表示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身怀亨利四世的私生子。在远景中,一个年轻女人正做着针线活——可能正在为即将出生的婴儿缝制衣服——再次证明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怀孕这一解释。洗澡也可能与怀孕有关,因为那个年代的孕妇和产子后的妇女都会经常洗澡。除了这些与母性有关的细节之外,还有加布莉埃尔手中的戒指:戒指可能是暗示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和国王的婚事在即。

加布莉埃尔大概是亨利四世众多情妇中最有名的一个,她为亨利四世生下了三个子女,在怀第四胎的时候与国王订婚,差一点成为王后。可加布莉埃尔在筹备婚宴期间、也是临盆之前,遭到了暗杀。据说她在食用过一位意大利厨师烹调的晚餐后胃痛发作,第二天就分娩出一个死胎,母子皆亡。

值得玩味的是,在与加布莉艾尔订婚之前,亨利四世的妻子,是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儿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大名鼎鼎的玛戈王后。由于夫妻双方感情不合,多年来坚持分居、各自乱搞,亨利费尽心思、花下大笔金钱才与玛格丽特离了婚。而在加布莉埃尔身故之后,亨利与意大利的玛丽·德·美第奇结婚,这位王后为法国带来了丰厚的嫁妆。

再来看看画的细节。

加布莉埃尔左手拿着她的订婚戒指,是什么样的情况,会让一位准王后摘下她的戒指?

也许是即将到来的死亡。

左边褐发女子捏着加布莉埃尔的乳头。如果要在画中暗示她已怀孕,用轻抚腹部之类的姿态来表达这一寓意,是不是更合适?为什么要选择捏住乳头这一不甚友好的动作?褐发女子对加布莉埃尔是否有嫉妒之心?她真的是加布莉埃尔的妹妹吗?

她也许是姐妹,也许是情敌,也许是间接造成加布莉埃尔死亡的人。

背景中壁炉上方的画也似乎有所暗示,只露出了画中人的下半身,看起来略有淫靡之气。结合两位女主的裸体与充满色情感又令人费解的捏乳动作,不难想象她们在香艳情事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壁炉前的方形箱子也是挺奇怪的。储物用的箱子一般放置在角落,谁会把它放在房间中间、壁炉前呢?但如果它是加布里埃尔棺材的一角,这就解释得通了。那么坐在棺材边的佣人也不是在为新生儿准备衣物,而是在缝制加布里埃尔入殓时所穿的寿衣。

而墙上镜子中一片漆黑,空无一物,这也是死亡的一个前兆。

这样我们就能逐渐认识到,一副看起来表达着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油画,同时也隐喻着死亡。

真是有点恐怖呢。


user avatar   mi-zong-da-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5.1日更新)

Jan Vermeer, Milkmaid, 1658

《倒牛奶的女工》的右下角有一个暖脚炉,暖脚炉后面的墙上贴着的瓷砖上画着小小的丘比特。暖脚炉和丘比特在当时有着很明显的性暗示。然而女工完全无视了能让她舒适的暖脚炉,而是专心致志地用着不再新鲜的面包和牛奶做着面包布丁,所以这幅画其实描绘了17世纪荷兰所崇尚的勤俭持家、把小家庭经营得很好的美德(domestic virtue)。



Boucher, Triumph of Venus, 1740

这是洛可可大师布歇尔的一副充满着情色意味的作品。画中左下角有一个女子,正在自慰... 当时在上洛可可艺术,教授讲到这幅画时,她的措辞是"Oh, she is well pleased with herself"... 上另外一堂课时,教授也讲了这幅画,她年纪比较大,讲到这个时非常尴尬,她说: "Look! What she is doing!" 然后就匆匆跳到下一页幻灯片了hhhhhhhhh。


William Blake, Newton, 1795

布莱克是一位英国的诗人和画家,他热爱自然,追求一切有着灵性(spiritual)和神圣的美好事物,他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非常讨厌牛顿,一个用物理用数学用各种科学来理解世界测量世界的人。更可恨的是,牛顿还给色彩制定了一套理论(光色原理?),而对于布莱客来说,光是非常神圣的、充满无限的灵性和无限可能的美好事物,是不可以被理性或者科学亵渎的,于是布莱克便画了一幅画来讽刺牛顿。

这幅画描绘了布莱克讨厌的牛顿,他坐在黑暗的海底的最深处,专心测量着他几何,研究着他的数学。他背上的的一块块肌肉,仿佛龟壳,又仿佛铠甲,将他深深的包裹在自己的世界中,与外面神圣的大世界隔离。他对眼前海底世界的一切,那些怪石,植被,微生物等奇妙的存在,都熟视无睹。他是一个冷冰冰的人,只专注于冷冰冰的理论,完全无视了身边任何神圣超然的存在。

(嗯,物理不及格数学艰难过的我也讨厌牛顿hhhhhh)





Friedrich, The Chasseur
in the Forest, 1814

这幅画是德国画家Caspar David Friedrich在一次1814年的爱国艺术品展览上所展出的作品。他描绘了拿破仑军队里的一名失去了坐骑的军官,正往德境的幽深森林深处走去。他孤身一人前行,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脚印,然而不断飘落的雪花,正慢慢覆盖住他留下的踪迹。与巨大的北境森林相比,这名军官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这名法国的军官将会被北境森林吞噬,永远不能找到出来的路了。这幅画也暗示着,拿破仑最终会被盟军打败,会从德意志退兵。

同年,拿破仑军队被迫从德意志撤退。


Delacroix,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1830

《自由领导人民》应该是被众人熟知的一副作品了,我就不多作介绍了。在这幅画里比较有趣的一则小故事是,当这幅画被展出时,评论家们都很讨厌中间的自由女神的形象。他们说,她就是个街边卖鱼的渔妇好嘛!你们见过哪个女神的胸上有土,皮肤被晒得那么黑红,腋窝里还有腋毛!你说她是自由的化身,宝宝才不服!哼!(这不是我说的...是当时的批评家说的...当然最后一句话是我自己脑补的...)



Courbet, The Artist’s Studio (A Real Allegory Representing Seven Years of My Life), 1855

在法国先锋派画家库贝尔的《画家的画室》中,右边画着的是他的赞助者,朋友,和欣赏他画作的人。左边画的,则是他称为"exploited"和"exploiter"的人。在左边的人群中,有当时法国的财政部长Fould,也有许许多多潦倒的穷人。1848年,路易拿破仑出任总统。他赢得选举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写过一本书(或者可以说是小册子),里面的内容大约就是他将如何让法国底层人民摆脱贫困,创建一个更进步的社会。然而,当路易拿破仑出任总统后,穷人的生活却并没有得到改善,在法国仍旧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存在。

在画中左侧的穷人中,还有一名抱着婴儿的爱尔兰妇女。因为爱尔兰大饥荒(potato famine),爱尔兰有许许多多的难民逃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当时的爱尔兰被英国统治,却完全没有受益于当时英国的宪法制度和工业革命。而且当大批的爱尔兰人开始因饥饿死亡,英国政府却置身事外。

1855年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参展者向世人展出着科技、军事、教育、艺术等等的成就。库贝尔在展厅的旁边,自己搭了一个搭帐篷,展示着自己的画作。这幅画也被挂出。库贝尔在英国法国骄傲自豪地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取得的成就时,狠狠地打了英国法国的脸,无情地揭露了英法政策上的失败。


---------------更新--------------

Van Eyck, Madonna with Canon George van der Paele, 1436

在右侧站着的是Saint George,他的小圆盾(buckler)上,映出了画家杨凡艾克的影像。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幅包含了画家自身影像的画。

非常难以看清... 倒映的影像中,杨凡艾克站在画架旁边,戴着在他自画像中出现过的红色头巾。



William Hogarth, The Tête à Tête, 1743

《时髦婚姻》是Hogarth对18世纪英国所流行的没落贵族与新兴的商人阶级联姻的讽刺。这幅画描绘的是,男主人公疲惫地从party回家,他的宠物狗正嗅着他口袋里别的女人的内裤。他脖子旁边有一块黑斑,暗示着他因纵欲而染上了花柳病。而左下角的椅子,乐器和乐谱,则暗示着有人,也许是他老婆的音乐老师,因匆忙离开而撞翻了椅子。画面左边,他们的仆人,手上拿着厚厚的一叠账单,做出了一副不屑的表情。

室内的装潢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壁炉上摆着许许多多来自远东的装饰品,隔壁的房间挂着各种洛可可风格的画作。这几乎可以说是当时的暴发户风格。所以Hogarth在此也表示了对贵族逐渐变差的品味的轻蔑。




Bosch, Haywain triptych, 1500-05

Bosch的画真的太有趣了,里面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小细节。 他最有名的作品大概是《人间乐园》,不过因为上学期写过一篇关于它的paper现在有点审美疲劳hhhh,所以在这里想讲的是他的三联画《拖草车》。

比较有意思的细节在中间的那一联里。Bosch在此联描绘了一个堆满了草垛的拖草车正驶向右联的地狱。人们跟随者这个拖车,争先恐后地试图拽扯出些干草来(干草在当时的荷兰代表着人世间转瞬即逝的肉体上的欢愉,和短暂存在于尘世的物质)。为了争夺干草,人们打架斗殴,互相残杀,小孩,女人,甚至教皇都涉及其中,当然还有许多Bosch独创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杂种生物。

而在托草车的正上方,有一个小小的悲伤的耶稣。可是所有人都正为了欲望互相厮杀,没有人注意到耶稣的存在。只有草垛上的一个小天使,抬起头来,注意到了神色哀伤的耶稣。

这个三联画其实描述了一个荷兰谚语: “All the world is a
haystack and each man plucks from it what he can” (翻译无能…),大概说的就是人类的贪婪。而因为人类的贪婪,他们将会走向毁灭,遭到痛苦的惩罚(右边的地狱)。





------------17-02-2016 更新-------------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34

已经有不少分析这幅画的答案了,其他的细节我就不说了,来说一个没有被说过的细节吧~

在这幅画中,墙上的镜子上面有着一行字,翻译成英文是”Jan van Eyck was present
1434”,但通常来说画家署名一般会写”xxx
made this”而不是”xxx was present”。 而且这一行字是用非常华丽的哥特体(Gothic script)书写的,这种字体一般只有在法律文件中才会使用。所以这大概也暗示着,扬凡艾克不仅仅记录了这场婚礼,更是扮演了一个法定证婚人的角色。





Hieronymus Bosch,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Open), 1505-1515

Bosch的《人间乐园》三联画描述了人类因自身的荒唐和堕落而遭受到可怕的后果。

最左联中,造物主正把夏娃介绍给亚当。夏娃身边的兔子们有着多子多产和情欲的寓意,同时也暗示着人类多产的能力和亚当夏娃的堕落。

在前景和中景中,瘆人的生物正在往深色的池塘外爬,凶猛的动物正攫取着撕咬着它们的猎物。伊甸园并不平静,而是暗流涌动。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接下来将发生的可怕的灾难。

中联则描绘着上百个赤裸的人类狂欢者——亚当与夏娃的后代。他们在人间乐园中,沉溺于感官享受(sensual pleasure)里不可自拔。除了人类,还有各种Bosch式的奇形怪状的杂种生物。最令人震惊的是Bosch甚至描绘了一些正在亲吻、爱抚以及交媾的狂欢者,在北方(德国、荷兰、比利时 等等)传统的三联画中,这样带有情色意味的场景是从所未有的。

背景有着形状奇异的喷泉,左联也有一个粉色螃蟹形状的喷泉,它们其实是从当时的炼金器皿演变而来的,它们暗示着chemical marriage——化学物质或者化学成分的结合。所以,左联的粉色螃蟹状喷泉可以说是暗示着亚当与夏娃的结合,而中联的喷泉则与狂欢者们的交媾相对应。

中联还有许许多多被当做房间,小船,或者被狂欢者们食用的大颗的甜美的果实,比如草莓,葡萄,樱桃,石榴等,它们有着多产、短暂的寓意,也有着性暗示。这些果实暗示着狂欢者们正享受着的感官上的欢愉都是转瞬即逝的,它们必然是会消失的。



右联则描绘了一个荒谬怪诞的超现实的Bosch式地狱。在中联的狂欢者们正在地狱中受着可怕的刑罚。画面里有两只大型的怪诞的杂种生物,一只半鸟半蛙兽,另一个是半树半蛋人。半鸟半蛙兽正一边吞噬着堕落的狂欢者们一边将他们排泄出来,半树半蛋人则提供了专门用来折磨堕落者的刑房。

前景的乐器,比如鲁特琴、竖琴和鼓,还有树蛋人头顶上的风笛,代表着感官享受,比如贪吃,比如情欲。这些让中联的狂欢者们沉溺于中的感官享受,现在都变成了折磨他们至死的刑具。


这幅三联画被布鲁塞尔的一个贵族收藏。在16世纪, 分析类似这样复杂的作品在知识分子圈或者贵族圈子里非常流行,解读画中隐藏的信息和含义可以说是高逼格知识分子和贵族们热衷的娱乐项目。



---------------------5月1日更新----------------------------

Manet, Dejeuner sur l’herbe, 1863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描绘了一个赤裸的妓女与她的两位顾客在巴黎某个小树林中野餐的场景。马奈的许多画作都是从古时候的名画中寻找灵感,这一幅草地上的午餐也不例外。这幅画中三位主角的构图和Raimondi的The
Judgment of Paris(帕琉斯的审判)右下角的构图是一样一样的。

这幅帕琉斯的审判讲述的其实是导致特洛伊战争的一个重要事件, 右下角的三位河神却坐在河边,漠不关心画中心正发生着的大事,而是自顾自的四处张望或聊天。

并且,在古希腊建筑的三角墙中,河神往往是被雕刻在最偏僻的角落,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往往不会参与到人类或者神的重要事件中,所以一直被边缘化 。马奈借鉴了Raimondi帕琉斯的审判中三位河神的构图,也许就是想表明他所描绘的娼妓与资产阶级男人的性交易是边缘化的,暗搓搓地发生着的, 是闪闪发光的Haussmannization(奥斯曼化?)后的崭新的巴黎的丑陋的阴暗面。然而他却公然将这见不得光的阴暗面给画到了巨大的画布上,并且展出,所以这激怒了当时的围观群众和批评者(当然了他作画的技法也是激怒围观群众的原因之一,但在这里不讲了)。另外,帕琉斯的审判,英文其实是The
Judgment of Paris (Paris貌似是特洛伊的一个王子的名字),所以帕琉斯的审判其实也可以解读为巴黎的审判。所以草地上的午餐也可以看做是巴黎的审判,马奈对光鲜亮丽的奥斯曼化巴黎的审判。


Cassatt,
Five o’clock Tea, 1880

卡萨特,美国女画家,在巴黎生活。这幅五点钟的下午茶画的是她姐姐和另外一个富太太在喝下午茶。下午茶在当时的巴黎是一种必要的中上流社会社交仪式 (social ritual)。当客人来时,她们往往不会逗留超过15分钟,一般连帽子和手套都不会摘下,坐下来喝口茶,有特定的一系列的聊天内容,等15分钟到了的时候就站起来走人。这幅画描绘的就是这样的社交仪式。画中,卡萨特的姐姐左手托着腮,她的客人正小口饮茶。有一种蛋蛋的尴尬感流露出来,仿佛她俩已然无话可聊。而且能看出卡萨特的姐姐应该是不太习惯或者不太喜欢这种社交仪式的。所以在这幅画中卡萨特大概讽刺了这种无聊的、程式化的社交仪式。


Seurat, Bathers at Asnieres, 1884

修拉,阿尼埃尔的浴场

这幅画和修拉大名鼎鼎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其实是相呼应的。这幅画所描述场景是大碗岛的对岸。虽然看名字,阿尼埃尔的浴场貌似像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一样也描绘着巴黎人民周末闲暇时的娱乐活动,然而其实不是这样的。WHY? 看远处的工厂的烟囱,正在向外冒着滚滚的浓烟。工厂周末开工吗?并不。而岸边休息的人们,那白色的衬衫其实是他们的工作罩衫。所以,这描绘的大概是阿尼埃尔的星期一二三四五下午,累了一上午的工人们趁着午休时间到河边透透气的罢。 我们教授是这样评论这幅画的:What
Seurat is giving us is that leisure is not realm of freedom. Leisure is
something that exists and is carefully bounded by my labor and your labor. The
illusion is realm of freedom. The bourgeois myth of leisure. this shows us the
leisure is caught within the labor, carefully bounded by labor. This is a
radical image for that reason. (这是课堂笔记,语法有点乱不要介意哈哈哈)


高更自画像

梵高自画像

当梵高来到南法的阿尔勒后,他与高更有通信,他还和高更互赠了自画像。高更画了一幅自画像给梵高,并把这幅画命名Les Miserables (就是雨果写的那本悲惨世界)。他还附上了一封信,说自己在布列塔尼的生活有多么的悲催,住在一个小破酒店,没有钱,很想念家人之类的。梵高收到他的自画像和来信后都惊呆了,他觉得高更一定生病了,因为高更的自画像中他的皮肤透着一股青蓝色,所以高更现在一定很不健康… 于是 梵高回赠了他一副自己的自画像,他将自己画成一个日本僧侣,一个自然的追随者(a follower of nature)。因为当时的欧洲人认为日本是一个没有任何的现代化工业化的地方,人们都过着简单原始的生活,欧洲人十分向往这样的日本。而梵高觉得阿尔勒就是法国版的日本,于是他盛情邀请高更来和他一起生活画画,他认为简单原始的生活和如画的美景一定能够治愈高更。


顺便打个广告~

想关注更多艺术史的知识,就来关注我的专栏吧!

zhuanlan.zhihu.com/mizo


user avatar   lang-bo-3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清明上河图》被当今的媒体称为中国的“蒙娜丽莎”,其中的很多细节是值得体味的。

一、

先看这几张,不知各位能看出什么问题?

北宋大街上还有专门刮胡子的小铺。


一个挑夫买了一个炊饼当午餐。

原来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馒头。


这家脚店的招牌是立起来,恐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了,很像现在社会这些招牌了,直接侧立,能够吸引远处的客人。

什么是“十千”,其实是指酒,这个就是酒馆。


三个脚夫在一个“饮子”前,买什么?是在买水,但不是一般的白开水。

《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记载卖的饮子中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 等,一般都含有两三味中药,不仅可口好喝,还有养生功效。


这家是卖的“香饮子”。饮料加的可不是香精,而是麝香。

纯天然麝香呀!

知道现在这样的麝香什么价吗?八万元左右一克!

麝香有特殊的香气,稍微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这是神经中枢的兴奋剂,还能镇痛,你可以想想这个茶的香味吧,喝了还能兴奋。即便现在人想喝,也喝不着了。因为天然麝香几乎就没有了。


这家“久住 王员外家”,就是一个旅店,供客人住宿的。


“赵太丞家”其实就是诊所兼药店了。招牌上的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医肠胃冷”。

这是一家专门治疗胃病的诊所。肠胃病可是一种富贵病,“治酒所伤”,在宋以前,粮食珍贵的,用粮酿的酒是“浪费”,普通百姓喝不起的,可见北宋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了.


这个店铺写着“解”。这个有点类似今天的银行,可以把“交子”(纸币)汇兑成硬通货。


《清明上河图》中街道两边全是店铺,其中饭馆茶馆最多。


这些信息透出什么?


你想连刮个胡子都要找专业的,喝水都不喝白开水,普通老百姓也在街上吃饭,说明北宋的商品经济相当的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真是不错。


这个场景最有趣,一情侣正在买花,女子把手搭载情郎的肩上。过来几个轿夫,不约而同的都看“美女”,居然连方向都走偏了,美女竟也得意的笑了。好有现在社会的生活感。


二、

盛世的表面下有什么?

再看这几个细节:

这是一家“孙羊正店”。这家店是经营什么的?


细看一下:

“孙羊正店”挂着的红栀子灯。

《都城记胜》记载:“谓有娼妓在内,可以就欢,而于酒阁内暗藏卧床也。门首红栀子灯上,不以晴雨,必用箬盖之,以为记认”。

宋朝的酒店,门首通常都是悬挂着红栀子灯。如果红栀子灯盖整天盖着灯罩,表示这家酒店还提供“特殊”的服务。重点是此楼是画中最大的建筑。


这个细节展示了一个官宦出游的场面。清明节到了,士大夫们就要出城踏青。前面五个开道的,两个牵马的,后面两个挑东西的。

注意:这个人是骑马的!整个图中马不多,大多全是驴和牛。这个“马”相当于现在的名车“宝马”。


我们对比一下:

城门处三个乞丐,地上是个小孩子。看看旁边经过的出去春游的有钱人,丝毫没有怜悯的样子。

有钱人只能骑驴,带两个仆人,与官宦形成鲜明落差。



这个很瘦的挑夫只能在沮丧的在树荫底下休息,旁边就是个茶馆,他为什么不进去,不用解释。

他后面是个算命摊子。这个细节很有寓意吧。


一头驴低头拼命的拉着车,后面两个人也非常费力。

这与其他不同的五处特殊的细节,展示出来当时贫富不均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三、

这是城门旁边的税所。出入的商品都要上税,一个人很不满意的向收税的人喊话,好像觉得税太高了。


这是亭子是“望火楼”,楼上专门有人查看火情,楼下是兵营。可是现在,楼上没有一个人,兵营改成茶馆。

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已经上百万了,房屋多以砖木为主,汴京非常重视的预防火灾,每个街坊都有座望火楼来观测火警。楼下驻扎“潜火兵”。


可现在形同虚设。


这是兵营。几个士兵无所事事的坐在那里,百无聊赖,或打着盹。最左边的士兵居然躺着睡觉。院子里的马吃饱了卧着。


整个汴梁城门楼,城门没有一个士兵上岗执勤,只有收税的。

此时,已经是宋徽宗的时代了,离北宋灭亡也不远了。或许,我们可以看出点原因了。


四、

整幅画全长五米,中心就是河与桥的交叉点。这桥上和桥下发生了什么?


桥上,骑马的武官和坐轿的文官相遇,互不相让,仆人争吵起来。突出官场矛盾。

交通混乱居然没有“城管",也没有“交警”,他们在打盹呢。社会管理无序和弱化可见一斑。


桥下,是一艘船就要撞到了桥的惊险情景。

船头上的人紧张起来。船中央的船夫着急放在桅杆,一船夫用竹竿抵住桥身,避免相撞。岸上河桥上的人在旁边看着热闹。


所以,整副画的主题就是两个关键词:矛盾和危机。


河面船只众多,航道拥挤,如同陆路交通混乱。两艘民船就要相撞,一船夫赶忙用竹竿抵住另一船身,避免相撞。

画中的人紧张的神态、动作倒画得很传神。


在郊外,一些私船停在岸边,有人把船上的粮食背进河边的饭馆和铺子。

富人们开始屯粮,持住了城市的粮食市场,操控粮食价格。我们也就理解了宋徽宗时期,为什么粮价翻了十多倍。


这对农业社会来说是巨大的毒瘤,而政府却软弱无为,社会开始失控。


最后,看看整图开始部分的神来之笔。


一队很长的更大的官家踏春回来,前面的一匹马惊了,直接跑向了市集,后面三个马夫连忙去追赶惊马。

只可惜,画面失色受损,那批马只剩后半部分了。


市集的人扭头观望惊马,那头驴子也不安的跳了起来。


一个老太太赶紧去拉路边的孙子,生怕孩子被马踏着。危险就在此时定格了。


官马失惊,百姓危机。这样情节放在整图的一开始,当时社会矛盾不协调的寓意一下成为主题。


表面上繁华盛世,实则危机重重,败象已现。这就是北宋后期的真实情景。

以后的明朝和清朝临摹《清明上河图》,则是颜色鲜艳,一片盛世繁华。


《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张择端。

他是个有想法的人。


此文已授权《世界华人周刊》,请不要任何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


----------------------------------------------------------------------------------------------------------------------------

有人对麝香的价钱很感兴趣,在评论区展开激烈的讨论。

好吧,我把麝香问题解释一下。

麝鹿,分为原麝、林麝,黑色。

林麝,只在我国的陕西和四川才有,因为现在禁止取麝香。所以,林麝,号称“软黄金”。属于收藏品了。

至于有些知友说的价钱,那是原麝。

我国前几年已经开始养殖,成为一种产业,在东北大量养殖。所产的麝香,价钱和知友差不多。网上也有卖的,不是那么贵。

黑麝在西藏。

北宋时期,东北和西藏不在管辖之内。所以,当时开封用的是原麝。


user avatar   wwlx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孤独的斗士,一个悲怆的结局。

让FBI头疼、绝杀希拉里、搅乱美国大选的阿桑奇,今日被逮捕了。

当地时间11日,厄瓜多尔总统宣布撤销对47岁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政治庇护。

阿桑奇被捕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白色胡须了

随后,英国警方立即逮捕了他。







2010年,阿桑奇创立的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大量涉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引起了争议;





同年,阿桑奇被瑞典检方指控涉嫌强奸。





4月10日,维基解密现任主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阿桑奇在厄瓜多尔使馆被监视。





自从2012年6月,得到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庇护后,阿桑奇已经在这里呆了整整七年。




如今,这里已不再是它的避风港。





Julian Assange,这位天才黑客,执着于公布“真相”的“记者”,是一位令美国政坛震颤的鬼魅传奇人物。


在瑞典背负了性侵嫌疑的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多年不见天日的政治避难生活。


2017年,CNN电视台就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美国司法部自2010年起,就对阿桑奇和维基解密进行了调查;


同时,美国政府已准备正式起诉,以逮捕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阿桑奇。


指控方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在追究阿桑奇责任方面进一步推进的办法,比如,证明维基解密在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公布秘密文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证据。




(图片来自中新网)


美国政府为他兴师动众,他把美国搅和起风浪一片。


双方斗智斗勇,也是一场爱恨情仇的大戏。


这戏,可得从头说起。


阿桑奇,于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一座城市。


16岁,他就成为一名黑客,并成立“万国倾覆”组织。


后来,这位迷人的反叛角色,利用超级黑客的身份,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被符号化的机密,阿桑奇案的一个首席检察官曾这样形容他:“他就像万能的上帝那样逛来逛去,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




阿桑奇曾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一幅美国国旗图案的胶带封住了阿桑奇的嘴。美国政府一直对阿桑奇充满忌惮。(图片来自网络)



35岁的阿桑奇创立“维基解密”,是2006年。


这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组织。据 iAsk Media 报道,维基解密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阿桑奇本人也周游多国,居无定所。维基解密甚至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获取信息所需的计算机也藏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


网站主页上,维基解密称自己为“大规模文档解密与分析的不可追查和不被审查来源的网站”,而它的主要兴趣在于“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


并称:“我们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建设更好的政府与强大民主国家的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阿桑奇自我定位是一名“记者”,而维基解密作为一个“媒体组织”,能最大程度保护揭秘者和记者的安全。


据国际在线报道,这个网站每天贴出数十份机密文件,并声称:在这里,检举人、新闻记者和博客可以揭发各种腐败行为,而不用担心雇主和政府的报复。


一时间,“互联网时代的罗宾汉”与“破坏了国家信息安全的危险人物”两种评价让阿桑奇站在风口浪尖。





据报道,“维基解密”的创立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定时炸弹,至今已曝光1千万份文件,握有多少机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敢想象的问题。其中,跟美国政府结下的梁子尤其大。


网站运营初期,就公布了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关于如何审判俘虏的《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


关键转折发生在2010年。


4月,“维基解密”在Collateral Murder 网站上公开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空袭时杀死无辜平民和两名路透社记者的视频;


5月,《纽约每日新闻报》已经将维基解密排为“彻底改变新闻界的网站”第一名。阿桑奇被称为“黑客罗宾汉”,明目张胆地挑衅奥巴马政府。


顶着美国官方发出的追捕令与政府的多番警告,3个月后,它发布了7700份美军阿富汗战争绝密资料,涉及平民伤亡情况以及巴基斯坦和塔利班分子之间存在联系。美国就此事展开了大范围的刑事调查。




(图片来自网络)


同年10月,“维基解密”和主要商业媒体公司合作,公开了超过40万份,由美军士兵2004年-2009年间提交的报告,称为伊拉克战争记录,被BBC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维基解密’文件”。


而当时,阿富汗战争已持续近9年,战场上已留下千余名阵亡士兵的尸体,“撤军”的呼声渐高。


“被透明”的白宫跟五角大楼怒了,他们强烈谴责维基解密,称这些信息可能危害国家安全,让美军及盟友人员面临危险;并要求维基解密立即向美国政府归还机密文件,并删除网站上所有记录。同时威胁,如果维基解密不这么做,军方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迫使他们“做正确的事”。


然而,早在6月,涉嫌泄露大批情报资料给维基解密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已经在伊拉克被捕。




阿桑奇2010年Ted演讲(图片来自网络)


有消息称,因涉嫌“性侵门”被美国官方追捕的阿桑奇,同时面临美国情报部门的追杀(有爆料称,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想除掉阿桑奇,甚至表示:“难道我们就不能对这个家伙使用无人机吗?”);网站也将遭遇美国军方的黑客攻击。


可阿桑奇却说,网站还将继续公布文件,“我们不会被压倒”。


年底,又发布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与对美国安全影响重大的官方机密设施清单。





此后,维基解密网站历经短暂的低迷期,回到大众视野是2012年。


据报道,标志性的事件是:它爆料了从黑客组织Anonymous 处获取的,美国全球情报分析公司Stratfor的一系列机密邮件,内容涉及该公司不可告人的运作方式和收集、出卖情报的内幕本质。


被人们称为“影子中央情报局”的Stratfor公司,是一个全球情报分析公司,表面声称主营业务是为政府和商业机构提供全球政治局势分析服务,但实际上从事的是收集和出卖各类机密情报给美国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工作。


维基解密的合作伙伴解释曝光这些资料的原因:“我们认为,在美国社会资本主义框架下,执法者和世界500强企业的资本家选择与富有的统治阶级站在了一起,从而背叛了人民。”


而这家公司应对的态度是坦荡荡:事业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畏惧。


阿桑奇这边却动作不断。


第二年,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组织,帮“棱镜门”主角,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疑似争取避难冰岛。


而前一年,因为向公众泄露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而触怒华盛顿的阿桑奇,已经获得厄瓜多尔无条件提供庇护所。




阿桑奇在厄瓜多尔大使馆(图片来自网络)


据报道,藏身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的阿桑奇说:“我们一直在和斯诺登接触,也一直在帮助他。我个人非常同情斯诺登先生。” 同时,暗示“接棒”公布斯诺登的揭秘文件。


当时,英国《独立报》称,阿桑奇与厄瓜多尔一名外交官合作帮斯诺登获取了安全通行证。


而斯诺登成功出逃后,阿桑奇也成了为数不多知道他下落的人:“考虑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威胁,我们不能提供更多细节;但我们知道斯诺登先生身处何处,他目前处境安全,情绪高昂。”





以往种种已经让美国对他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接下来,2015年的“监听门”更让美国政府陷入众人讨伐的境地。


6月,阿桑奇称:“法国人民有权知道,他们选出的政府遭到本应是盟友的国家敌意监视。”


“维基揭秘”网站和法国媒体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连续监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三任法国总统的通信,时间跨度至少6年。


据法国《解放报》网站等援引“维基揭秘”网站的有关材料报道,“维基揭秘”网站获得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经常监听三位总统后撰写的5份结论性文件。


监听内容包括:法国领导层讨论全球金融危机、欧洲联盟前途、法德关系乃至美方对法方的情报监控行动。


这些文件描述了上述三位法国总统施政和决策行为的一些特点,被列为高级机密。最晚一份监听资料的标注时间为2012年5月22日,即奥朗德就职数天后。




(图片来自网络)


报道称,法国一些部长和议员也是美国的监控对象。曝光材料包括了美方获取的奥朗德和许多总统府官员的手机号码。


奥朗德召集议会主要领导人,抗议美国监听这一行径。执政党社会党议员雅克·于尔沃阿用英语和法语写道:“我们又一次看见,美国眼中没有盟友,只有靶标和仆从。”这件事上,美国起初表示无可置评。稍后称,“现在”没有监听。


法国媒体认为,“斯诺登事件”对法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还没消除,又披露出总统遭美国监听的丑闻,法美关系,甚至是欧美关系将因此受到冲击。


同样被阿桑奇警告的,还有日本。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的亲密盟友。甚至奥巴马访日时形容日本是”美国在世界上最亲密的一位伙伴”——可是,被阿桑奇啪啪打脸。


8月1日,据德国媒体报道,维基解密公布了名为“目标东京”的文件,称美国政府也对日本的政府和企业界进行了监控活动,其中一份报告的注释显示,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也获得了这份报告。


监控的广度和深度然人心惊,他干脆警告:“不要期待一个全球监控大国会有所顾忌或敬畏。


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





当时间走到2016年,已经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足不出户四年的阿桑奇,在美国大选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个高潮。


这个身为天才黑客的记者,发誓要终结希拉里的总统之路。


当2016美国大选的喧嚣渐渐平息,人们讨论着特朗普为何击败呼声极高的希拉里·克林顿。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有人提出:是阿桑奇的维基解密成功地将那位曾被当做笑话的特朗普送上美国政坛巅峰宝座。


每一次维基解密的亮相都是对希拉里的重创,也将特朗普一点点推向总统宝座。


开向希拉里的第一炮,是7月。


美国东部时间7月22日早上10:30,维基解密公开了美国民主党国家委员会内部绝密的19252封邮件和8034个附件,此次泄露的账户来自公关主任、国家财务总监、人事财务总监等7个民主党高层。


而此次曝光的内容主要是:民主党内部对桑德斯的打压、抹黑对手特朗普、屏蔽不利信息和报答捐款人等。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称,这可能是自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情节最恶劣卑鄙的一次总统大选。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邮件信息直接导致DNC主席舒尔茨下台,部分桑德斯支持者反目希拉里。




美国民主党主席舒尔茨辞职(图片来自网络)




桑德斯支持者反对希拉里(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好戏不止于此。


2016年8月,“维基解密”悬赏2万美金抓获杀害民主党工作人员Seth Rich的凶手。值得一说的是,这位被离奇枪杀的受害人在党内负责技术方面工作。


阿桑奇更发表讲话暗指其为邮件爆料人,继续炒热邮件门。




(图片来自网络)


当希拉里阵营疑似要甩锅俄罗斯时,阿桑奇说,希拉里的“天性”就是通过渲染外国威胁来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而俄罗斯坚决不接锅,并称“俄罗斯企图利用邮件影响美国大选”等类似指责是美国大选中的“常见伎俩”。


到了美国大选高潮迭起、抓马横出的十月,这一“黄金时期”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十月惊奇”。


原来,希拉里、川普两方阵营都卯着劲儿展开了最后的殊(si)死(bi)大战。


此前阿桑奇就通过多个渠道扬言要彻底摧毁希拉里的“总统梦”,计划每周放一波关于希拉里的猛料、在11月8日投票选举日前瓦解希拉里的获胜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说到做到的阿桑奇,利用“维基解密”曝光了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经理Podesta邮件,指责希拉里曾“支援”IS。


Political Insider的原文表示: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内,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授权将美国产武器运送至卡塔尔。她这一做法旨在颠覆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之后,这些武器又被送至叙利亚去资助基地组织,用于颠覆叙利亚的阿桑德政权。


希拉里在组织“叙利亚之友”(Political Insider说这也叫基地组织或ISIS)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领导人的角色。这是在支持由CIA领导的叙利亚政权更替暴动。




(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班加西恐怖袭击后,希拉里曾公开否认她对武器运输这件事情知情。


在之前Democracy Now对朱利安·阿桑奇的采访中,希拉里“邮件门”中包含的1700封邮件中指出希拉里与利比亚、叙利亚、基地组织、ISIS有直接联系。


每个大料,虽然真实性受到部分媒体的质疑,可照旧令希拉里招架不住。


维基解密,这个因为对政府不信任而建立的“编外成员”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这场美国大选。




如今,这位人们眼中的“互联网的罗宾汉”,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政治避难生活后,宣告被正式逮捕。


面前是与他纠缠许久、恩怨深远的美国政府,他又将去哪里呢?


user avatar   bu-xin-yao-bu-chuan-yao-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




  

相关话题

  《神奈川冲浪里》经久不衰的魅力在哪里? 
  鬼畜视频会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吗? 
  如何看待别人对你说“没有绘画天赋就不要画了”? 
  你最喜欢的一幅画是什么? 
  怎么理解在大量赛博朋克风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霓虹灯,大字招牌,烟雾和小雨?这些有什么作用? 
  当地时间 28 日,著名钢琴家傅聪在英国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你对他有哪些记忆? 
  怎样评价伊藤润二的作品?为什么? 
  素描里干净的排线是什么样的? 
  爷爷给做的防身木棍不知道给力不? 
  准大一美术生,接触板绘三年,画成这样子该如何改进和提升? 

前一个讨论
让尤弥尔爱上初代王的设定,是不是整个《进击的巨人》最大的败笔?
下一个讨论
台积电代工索尼CIS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