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绘画像花朵凋谢一样地褪色了”[1]
“……那些印象派画家弄的流行起来的这些颜料都不稳定,所有大胆地使用这些颜料的理由都站不住脚,时间终究会使它们变得过于柔和。”[2]
——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信
这不是什么轶事,这幅画,以及梵高许许多多的看上去好像是粉色的蓝色的画就是褪色了……受灾最严重的是梵高的鸢尾花和玫瑰系列[3]。
而且这幅画也不是什么《白玫瑰》,对梵高的画有两套编号系统,这是F681,维基百科的名字是Still Life: Vase with Pink Roses,美国国家美术馆给的名字就叫Roses。
梵高后期对于明亮而强烈的色彩的热情和追求我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他在生命中最后也是最多产的两年(1888年4月到1890年7月)大量的使用了基于伊红的色淀颜料Geranium Lake(在此之前他使用的主要是胭脂红色淀(Carmine)等)。这类颜料主要是通过将一些无机盐离子(对于Geranium Lake是加入了铅或铝)加入有机的显色分子的水溶液中,有机分子络合离子而沉淀而制得。但这些有机分子在光照下极易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其共轭结构,从而被漂白,以此造成的褪色和偏色现象出现了在梵高和高更的多幅画作中。
基于伊红的颜料色彩是那么鲜艳,尽管梵高自己知道画作的颜色会褪去,他仍然用厚的笔触来使用这些颜料,希望这样能使画的颜色保持的久一些。但是缺乏光保护,以及当时颜料技术的限制使得这些鲜亮的色泽无法阻挡地消逝了。
首先,梵高和弟弟以及其他人有大量的书信来往,且他非常喜欢在信中描述自己画的画的用色。根据这些集结成册的书信集对照时间和描述我们可以轻易找到相对应的绘画作品。而且梵高在书信里也提到了自己买了啥颜色,从哪里买的(让他弟弟提奥去订……)。
关于梵高的玫瑰(F681/F682)以及鸢尾花(F409/F608/F678/F680),试举两例:
I' ve also just finished a canvas of pink roses against yellow-green background in a green vase.(F682)[4]
A meadow full of very yellow buttercups, a ditch with iris plants with green leaves, with purple flowers, the town in the background, some grey willow trees — a strip of blue sky. (F409) [5]
可以发现他的描述中的红色都消失了。
其次,二十世纪早期梵高绘画的画册(具体是怎么复制的我不确定)可以辅助说明这一点:
我手上的这是1935-1936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Recueil important des oeuvres de Vancent Van Gogh Reproductions en couleurs, Volume 3,这一卷是静物。手机拍照会有色差,但是这些画中红颜色的消失一目了然(因为不确定这些画最早是什么时候复制的,甚至连这幅复制品都有已经开始褪色了的可能)。
使用物理化学分析手段,这是相对较为决定性的证据,且提供了还原梵高绘画颜色的方法。
科学家已经使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XRF)[6],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SEM-EDX),还有HPLC和GC-MS等手段对梵高的画整体以及部分部位的颜料切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由图1可知,曙红分子含有在颜料中非常少见的溴元素。而画中褪色了的曙红色颜料虽然结构被破坏掉了而褪色了,但其中含有的溴元素并不会移动。这样,XRF扫描的结果就可以确定消失掉的红色的位置。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因为我们知道梵高是从Tasset et L'hôte公司购入的Geranium Lake,当时留下来的一些颜料样品就可以被当做重要的证据,来分析,甚至复原梵高使用的颜色。研究者们获得了一管曾属于梵高的医生,业余画家Dr. Gachet的Geranium Lake(觉得这人名字耳熟?“加谢医生的画像(Portrait of Dr. Gachet(F753/F754))”就画的是他,三十年以来艺术品成交价格榜仍榜上有名)。通过对其中留下的颜料的元素分析,可以确定梵高使用的颜色的细节并佐证上文的仪器分析。
第一,梵高的用色是跟他自己的色彩理论相结合的。很细节的一些地方的一些褪色[9]可能对于整体影响不大,但是梵高的这几幅静物写生,其背景的颜色和花朵的颜色都是仔细考究过的,他就是为了凸显这种反差。然后色调中的暖色没了,这对欣赏研究梵高没有影响么?
第二,何止梵高一人!前文已经提到了高更的某些画作也受到了影响,不少印象派画家可能都曾使用过这种颜料。事实上,当时的一些油画教学手册已经指出了这种情况并且建议使用厚的笔触绘画以减少影响。
伊红的发现和大规模工业化使用并不是很早,根据1875年到1900年弗雷德里希·拜耳公司(Friedr. Bayer & Comp,又觉得耳熟了?这是拜耳医药的前身,当时是个颜料公司)对数种人工染料的报价,我们可以看出伊红其实一直是偏贵的(虽然价格快速降低)[9]。在1886-1890这一段时间,Geranium Lake的售价基本上是属于红色色淀颜料中的平均或者较便宜的水平(但开始相比于天然颜色如Madder或者Carmine便宜了)。我认为这不足以支持“梵高是穷没得选所以才用了这种颜色”的观点,更有可能的还是梵高喜欢Geranium Lake的鲜亮的颜色(才抛弃了Kopp's purpurin)——但讽刺的是,它对光极其脆弱,以至于现存的梵高画作中使用Geranium Lake的笔触大都褪色了。
如果你觉得我哪句话需要解说和参考资料来源,请一律参考[9],以及那本书的其他章节。
[1] "The paintings fade like flowers...". To Theo van Gogh. Arles, Tuesday, 30 April 1889.
[2] "...all the colours that Impressionism has made fashionable are unstable, all the more reason boldly to use them too raw, time will only soften them too much", To Theo van Gogh. Arles, on or about Wednesday, 11 April 1888. (对这一句的翻译可能有误)
[3] Note on Color Fading: "Paintings Fade Like Flowers", 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15/van-gogh.
[4] To Theo van Gogh. Saint-Rémy-de-Provence, Tuesday, 13 May 1890.
[5] To Theo van Gogh. Arles, Saturday, 12 May 1888.
[6] Alfeld, M., Pedroso, J. V., van Eikema Hommes, M., Van der Snickt, G., Tauber, G., Blaas, J., ... & Janssens, K. (2013). A mobile instrument for in situ scanning macro-XRF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paintings.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28(5), 760-767.
[7] Centeno, S. A., Hale, C., Carò, F., Cesaratto, A., Shibayama, N., Delaney, J., ... & Stein, S. A. (2017). Van Gogh's Irises and Roses: the contribution of chemical analyses and imaging to the assessment of color changes in the red lake pigments.Heritage Science,5(1), 18.
[8] “红色葡萄园(The Red Vineyard,F495)”为啥没有褪色?那幅画可能用的不是Geranium Lake。
[9] 除了本文中列出的这些例子,还有更多的颜色和更多的更加细节的地方的褪色(比如F692里面的一个手指和F648里的裤裆),有兴趣的去看Geldof, M., de Keijzer, M., van Bommel, M., Pilz, K., Salvant, J., van Keulen, H., et al. Van Gogh's Geranium Lake. In: Vellekoop, M., Geldof, M., Hendriks, E., Jansen, L., deTagle, A., editors. Van Gogh's studio practice. (2013). Brussels: Mercatorfonds.上面列了两页。
[10] 你们知道我发现我亲眼看过的梵高最著名的那副“鸢尾花(Irises,F608)”估计原先是紫罗兰色的时候我的心情么……"I have two others on the go - violet irises and a lilac bush." To Theo van Gogh and Jo van Gogh-Bonger. Saint-Rémy-de-Provence, Thursday, 9 May 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