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是怎样申请到 PhD 的呢? 第1页

  

user avatar   berkeley-you-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2015年秋季入读了UC Berkeley的计算机科学PhD项目,当时申请了我心里最好的8个名校,拿到了6个offer (offer截图详见我在2016年4月15日发的微博: weibo.com/2082348875/Dr)。

我在伯克利就读期间也多次参与过PhD录取,对美国学校录取过程比较了解。

同时我现在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就在PhD录取委员会里。新加坡国立大学用的是斯坦福的PhD录取制度。

我也谈一下我的体验:

【为什么要申请PhD?】

我2012年攻读硕士后开始考虑这件事,其实当时国内想申请到斯坦福/伯克利这种学校的CS PhD是非常困难的,清华最顶尖的姚班本科申请都很困难。比如2011年斯坦福只在大陆发了一个CS PhD offer (这位前辈还被伯克利reject了):

我要膜拜一下这个人--Stanford CS大陆唯一已知offer,复旦杨双师姐

我硕士入读清华大学后,我当时第一年就发了一篇论文,而且成绩也非常优异。之后也顺利获得了当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数额最高的西贝尔奖学金。当时清华的导师告诉我想转博士非常容易,并且可以很快毕业,当时清华研究生或博士去阿里腾讯华为特别容易 (现在好像也不难),据说待遇也不错。这固然很诱人,但是我之前的一些经历也让我有了一些别的想法:

2013年,我有幸去美国波士顿参加国际并行与分布式处理会议 (IPDPS 2013)。

当时参观了顶尖学府哈佛和MIT,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气息。同时,5月的波士顿碧水蓝天,气候宜人,路上遇到的美国人也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或提供帮助。这让我对美国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我未来的导师James Demmel教授是这个会议的Keynote speaker。

Demmel教授温文尔雅又风度翩翩,他沉稳的演讲风格和领袖气质深深地让我折服。会上也有很多伯克利计算机系的学生参会,当时感觉伯克利的学生都非常自信,侃侃而谈。当时,可能是国内CS研究水平跟美国一流学校差距很大,一大群学生围着Demmel教授请教问题或陶瓷。我当时也没敢上去跟Demmel教授交谈。不过从那时候开始,我心里大概知道了Demmel教授就是我的dream导师了。

由于之前没有长期在国外生活过,我当时脑子里还以为美国快不行了,中国10年内势必要超过美国,20年内会完全碾压美国。中国大学势必会把美国大学踩在脚下。所以就觉得现在去美国是不是等于48年加入国民党?于是,我去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进行了咨询,但是那位老师听到我的问题笑着说,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他从军事,经济,科技方面给我解释了美国霸权地位的牢固性。他又说,即便美国未来衰落了,美国的学位也不会贬值,因为学术的影响力会比军事经济持续更久。他原话说,即便二战后德国国力大幅度衰落,50-60年代人也不会觉得毕业于德国一流学校的人是二流学者。所以,他建议我,如果有可能,还是要出国读PhD。

随后,我也咨询了当时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方面的青年才俊付昊桓教授。付老师履历丰富,在香港欧洲美国都长期生活过,是我觉得在国内视野最开阔的人之一。他大概意思是美国是技术的源泉,加州是美国技术最开放的地方,所以也是非常支持我去美国读PhD。

这样,我逐渐下定决心出国读PhD,并且把伯克利和Demmel教授设成了我的目标。

【硕士生和本科生的优势】

有很多同学咨询我,申请PhD的时候,硕士生和本科生谁更占优势?有没有必要读个硕士去提升自己的背景?

我说一下自己的经验感悟 (不是定律,并且少量case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1. 对Stanford,Princeton,MIT,Berkeley,CMU等顶尖计算机科学学校,他们其实是想招最有科研潜力的学生 (或者最优秀的学生)而不是最有科研经验的学生。所以,一个同等学校相似背景的两个学生,本科生比硕士生申请时更有优势。比如,同等条件下,清华本科应该比清华硕士更有优势。
  2. 如果硕士科研成果显著强于本科生 (比如多了2篇高质量第一作者论文),那么硕士生也可能更占优势。如果硕士生只是多了一些不太亮眼的科研成果 (比如两篇低质量论文或挂名论文),那基本没什么用。因为顶尖学校相信,优秀的本科生可以在半年或1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研究经验。总之,跟NBA一样,天赋比资历重要。
  3. 那么硕士生是否在哪些方面有优势?我觉得本科不够好的同学去一个档次高一点的学校读硕士,是能提升背景的。另外,多了2年做科研的时间。如果在这两年内做出好的科研或获得好的学术交流机会,会很有帮助。
  4. 当然,成熟度和执行力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分量。不过这些只能在推荐信或面试中体现出来。

总结:硕士生稍微处于劣势,但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

【套磁导师的方法】

我想说,对任何学校,套磁教授是有用的。觉得没用,可能是3个原因:

  1. 套磁邮件写得太敷衍,群发的邮件可能产生负面效果。
  2. 没有找到教授真正关心的东西。
  3. 自身背景没有达到教授预期的要求。

如斯坦福伯克利等学校,他们明文写了committee决定录取学生,理论上套磁邮件是没用的。一般教授也不怎么回复,即便回复也是让学生按要求申请。但是,据我所知,即便对于用committee招生制度的学校,如果一个教授特别想招一个学生,很大概率是可以成功的 (只要这个学生满足招生的基本条件)。另外,这些学校的教授每天工作的重心其实都是科研和技术。如果你能准确地知道他最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并给出合理的讨论,发邮件他应该会回复的:

比如,一个教授正在证明某个算法的通讯lower bound,你恰好从他最近的论文,演讲或Twitter中发现了,并深入研究之后,找出了合理的研究方向。这时,应该大胆自信的联系这个教授。他应该很感兴趣。

另外,对于一些正在积极招生的教授,只要你的背景很strong,并且套磁邮件真诚,他们一般也会积极跟你互动的。

总结:找到3-5个跟自己最匹配的教授,认真研究他们的research,做有目的的高质量套磁。对其他教授可以广撒网。

【充分利用间接人脉资源】

在我选定了Demmel教授作为我的目标导师后,我当时的问题是怎样能接触到他并留下好印象?

仅有的一次波士顿会议搭讪的机会我也没把握住,不过想想即便搭讪了应该也没什么用,毕竟会议上太多人搭讪他了。我也试着认真地发了两封邮件,他也没回复。我左思右想,教授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应该就是自己的学生吧,联系跟他关系密切的学生是不是会更容易一些?

当时,Demmel教授有一个刚毕业的学生Grey Ballard。我刚好发现他要参加一个会议,于是我就去这个会议上跟他交流了一下。交流之前,我认真研究了他最近的论文,并在会后跟他礼貌而深入地探讨了一下技术问题,他也对我们的交流很开心。

但当我提到“能不能请他把我推荐给Demmel教授”时,他却面露难色,表示自己比较困难推荐。我也没有强求,知道竞争很激烈,就跟他友好告别了。

进一步搜索,我发现Demmel教授还有两个学生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任职。所以,我就搜索清华计算机系是否有跟佐治亚理工学院有很强connection的老师,可否推荐我到佐治亚理工做研究。我当时的plan B是:佐治亚理工也是计算机方面的牛校,即便我最终不能去伯克利,能去佐治亚理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一番打听,我发现当时清华计算机系的都志辉老师之前在佐治亚理工长期访问过,还经常跟那里的教授一起发共同作者论文。可是,都志辉老师并不是我的导师,也不认识我。我想他应该不会贸然推荐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于是,为了跟都志辉老师建立联系,我选修了他的《并行计算与编程》课程。我认真的学习了这门课程,课上也多次跟都老师深入讨论了技术问题,我感觉我应该给都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每次的课堂编程测试都是最快完成的 :-) 这门课结束后,我得了满分。据我所知,当时这门课只有一个满分。我想都老师应该对我的表现很满意,于是就在课程结束一周后找他推荐我去佐治亚理工做科研访问。果然,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我申请的时候都老师也帮我写了一封非常strong的推荐信)。

于是,我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佐治亚理工做科研,间接地跟Demmel教授产生了联系。

另外,我在研究上跟清华大学的付昊桓教授有很多联系,他人也非常好。其实付教授也帮我找了一个跟斯坦福教授Michael J. Flynn聚餐的机会。我非常感谢付教授,不过Michael J. Flynn的研究方向跟自己不太符合,所以我没有集中精力往那个方向发展。我感觉申请过程中需要果断做出取舍,因为精力和时间都有限。

总结:根据社交网络定律,我们肯定能通过自己的间接关系跟牛人产生联系,要发掘!

【最重要的是research】

我觉得博士录取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看科研潜力。比如,清华很多优秀学生都会到斯坦福做暑期研究,之后通过自己的优异表现获得好的推荐信。清华姚班也有很多人本科期间去MIT访问一个学期。对于像我这样的硕士生,如果想申请到一个好的学校,需要有好的科研成果才行:不仅仅是过程让导师满意,还要有结果。比如,伯克利的Kurt Keutzer教授就明确在自己的主页中写出了论文的重要性:

到佐治亚理工后,我认真研究了Vuduc教授 (伯克利Demmel教授的学生)的研究方向并在2个月内找到了一个topic并设计了一个算法,看实验结果不错,于是就迅速写了一篇论文初稿。我欣喜若狂,自我感觉很好,于是就把草稿拿给Vuduc老师看。但是,我马上就受到了打击:Vuduc教授感觉虽然实验结果很不错,但工作整体不太有意思,建议我不要投稿。虽然很受打击,但我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自己有求于别人。于是,我认真总结了Vuduc老师的建议,并快速选定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应用设计通讯避免算法,因为当时的大数据时代,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讯还是代价非常高。Demmel教授其实也很重视这个研究方向。我当时认真研究现存的各种算法技术,有想法就编程快速做实验,同时每周也跟Vuduc教授汇报我的进展。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完成了CA-SVM方法的设计与实现,Vuduc老师看过方法和实验结果后都非常满意。Demmel教授和Vuduc教授是师徒关系,自然经常交流。由于通讯避免算法正式Demmel教授当时的研究方向,并且当时机器学习应用刚刚火起来,Demmel教授也对我的这项工作非常感兴趣并饶有兴致地给我了一些建议。我的这个CA-SVM工作最终也获得了IPDPS (国际并行与分布式处理会议)的最佳论文。Demmel教授后来告诉我,获得IPDPS的最佳论文,其实直接可以在伯克利博士毕业了。

Demmel教授学生众多,像Vuduc老师这样的人,每年都会给Demmel教授推荐很多学生,但大概95%还是被伯克利reject了。其实工作质量很重要,找准一个目标教授认可的研究方向,做一项有意义的great work胜过做10个good work。因为大牛教授审阅一个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你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research的质量大于数量。

【做好申请材料】

申请中,一般重要材料有推荐信,成绩单,简历,个人陈述,托福和GRE等英语成绩。

对美国顶尖学校而言,他们比较信任来自知名学者的推荐信。如果有一封来自于图灵奖得主或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强推,会极大地提升拿到offer的概率。因为strong推荐信往往能立体地反映申请者的科研成就和潜力。

当然,很多中国学生可能没有知名学者的strong推荐信,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有足够强的客观成就,也是可以拿到offer的。比如,ICLR一作论文一篇 (简历体现),自己的一作论文被引用了50次以上 (简历体现),或自己的论文被Hinton的论文引用了 (简历或个人陈述体现),在清华等名校的本科专业中排名前10% (成绩单或简历体现)等等。

除了上述research相关的硬实力外,也要重视托福/雅思成绩。一般美国名校要求托福至少100分或托福口语至少21分。GRE对很多名校越来越不重要,比如伯克利都已经不用GRE成绩了,好多学校只需要一个成绩。

总结:突出重点,用申请材料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即可。

全文总结:我的申请过程中没有特别幸运的地方。但我通过自己的规划和努力一步一步拿到了dream school的offer。我申请的3个关键点:

  1. 我去清华计算机系读硕士,在那里我不仅有了做好科研的机会,而且获得了很多间接人脉资源。
  2. 我凭借自己的实力在都志辉老师的《并行计算与编程》课中获得了满分 (那门课核心是在超级计算机上做分布式编程,只有一个满分)。我得到了都教授的认可,他把我推荐到了佐治亚理工做科研。
  3. 在佐治亚理工我和Demmel教授的学生独立完成了CA-SVM工作,后来获得了IPDPS的最佳论文,这项工作得到了Demmel教授的认可,我也因此获得了Demmel教授的强推。

user avatar   wo-jiu-shi-wo-yi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唔~这个问题要来答一答,好多东西没地儿说说,实在憋得难受。
16年还在本科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准备直接去美国读Ph.D,跳过在国内读硕士这个阶段。国内的硕士还是有自己的可取之处的,但是不得不说在专业水平上还是有一些欠缺的,加之一定程度上美国也不太认可国内的硕士文凭,所以个人觉得实在没必要浪费那两三年的时间去读硕士,准备本科直博。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根据个人专业情况实际考虑不同也有其他的选择和做法,这点我不质疑任何决定,自己的人生嘛自己掌握。比如楼主已经工作三年,那么丰富的工作经历就能给楼主带来很大的优势,申请的时候也可以悉数这一点,不过就是也要记得回学校开官方成绩证明和毕业证明这些了。
回归正题,做好决定之后呢,我就开始网上搜集一些资料,想全面地掌握申请Ph.D的技巧,看了一圈做了厚厚一本攻略之后,发现还是先刷GT比较重要,于是每天醉心刷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爱刷考题。

所谓GT呢也很好理解,就是GRE和TOEFL分(根据专业不同可能会不要求GRE而要求LAST或者GMAT分数这些)。这点是没办法的,怎么着都有一个准确的分数线在那儿横着,没达到那个要求基本就凉凉。一般来说GRE的分数是按照学校来的,虽然大多数不会有一个很清晰明确的要求,但是看看历年招生情况就能知道,最好还是高于最低录取GRE成绩,越高越好。我们不用去追求过高的GRE分数,但是太低了也不太像回事是吧。
而TOEFL基本上是需要高于100分这种水平的,就相当于本科基准90分这样,根据学校的不同,分数可能会有上浮。
这两项分数来说,其实并不是很容易考的,毕竟不是每个人TOEFL都能考到100+的,所以这才有了TOEFL/IELTS等语言培训班存在的基础条件,有需求的地方才会产生行业。不过分数嘛,刷刷也就有了,中国学生最擅长的技能之一不就是考试么,您静下心来学个一年半载的,怎么也能考出来了。
就跟我一样,当初就是关自习室刷了三个月题,考了GRE,分数还成吧,顺势考了TOEFL,私以为TOEFL是比GRE简单些,所以TOEFL考得还行,有个111分,真的,一分不带多的,就是111。
当然了,还有一个需要同时保持甚至提高的就是你的GPA了。美国的学校认为,GPA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至少在本科阶段。可换句话说,如果你本科阶段都没法好好学习,那么他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你长达五年之久的博士阶段自然依旧没办法好好学习。就是这种逻辑,所以GPA也得拿得出手才行,这点应该没有疑问吧,整体来说Ph.D的门槛还是高于master不少的,GPA有个3.5左右才算是起点,再低就只能看其他项的发挥了。
我大学时期GPA应该不算低,虽然本科学校背景没那么强势,好歹自己还算上进,GPA有3.8+,不算低,但是也不拔尖,和那些真正的top学校的大神还是没法比的。
标化成绩一般在留学里面都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在博士申请中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奖学金的多少,特别是当你申请top学校,比如楼主说的top30的学校,对这些要求还是挺高的,一个优秀的标化成绩就是底气,就是你申请时的资本。

Of course,美国高校也不是唯成绩论,更多时候,成绩只是让你有条件参与这场竞争而已,只起到类似于一张入场券的作用。大部分时候,学校会更加看重你的科研经历。
科研嘛实验嘛,肯定是要花时间的,真的,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你得表现出自己有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甚至还有一定的作品。这表明了你在今后的博士课程中能够很快上手,能很轻松跟上课程并有自己的动手能力。
这一点的话,我希望大家能明白,学校找Ph.D的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招一群学生而已,本质上就是招一群打工的人,出卖劳动力,换取相应但也许并不相等的回报。越差的学校回报自然越差,不过不少好学校在这两者之间自然有一定的平衡,你为学校为老板工作实验换取相应的经验知识和学历证书或者还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无非是和自己的人生安排与选择专业、学校挂钩,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自有抉择,就不用我废话了。
配合科研经历的一定是相应的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国家级期刊和SCI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你能有不少一作的SCI,那么申请Ph.D还不是事半功倍吗。但是弱一点的也需要几篇二作吧,没有论文,是比较难申请到学校的,同学们,教授们不喜欢没有作品的孩子。
至于我的实验经历这些,多的就不讲了,我只知道那一段吃喝拉撒睡都在实验室的酸爽日子,简直令人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还有一项与科研经历几乎同样重要的东西,就是RL(推荐信)。所有文书里最重要的应该就是RL了,当然还有其他文书比如PS、CV诸如此类,也很重要,大家也不可掉以轻心,不过这次主要讲RL吧。
推荐信的作用几乎举足轻重,学校可以通过你的RL,了解你的各种能力、性格、品质等等等等,RL的作用在申请Ph.D时,比申请master还要大得多,但是都需要谨记一点:推荐人自然是专业领域里分量越重的大牛越好,但是必须得是和你相熟的人(强调:必须是熟悉的人)。他们能给你做出很贴切很真实的评价,但是与你关系浅薄甚至根本没有交集的话,美国学校那边是不会认可的。
专业大牛的推荐信自然能给你加分够多,但是通过一份十分牛X的推荐信来让自己活得牛校的offer,这个想法我劝大家还是免了吧,不要想这些个投机取巧的捷径,有那时间,还不如多看两篇教授的paper,毕竟之后还要面临各种套磁。

好了又是一个大知识点,同学们快搬小板凳坐好要做笔记了。
与硕士申请不同,博士申请是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和教授套磁的!!
这点和日本留学很相似,在日本学校,导师是有很大的权力的,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生,所以留学日本也需要套磁。美国博士申请时,教授依然有选择学生的权力,就是那句话,你的老板要你就成。而且老板喜欢你与否基本决定了你能拿全奖还是半奖,因为你的奖学金实际上就是教授的科研经费。
关于套磁真的有很多话要讲,真的说起来又是另一个庞大的艺术了。嗯,套磁艺术。这里的话直说比较关键的。
第一:决计不能,一篇套磁信群发所有或多个教授!这是大忌!你真当教授私下没来往吗?要是正好发现你给他们发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套磁信,那绝对玩完儿,不夸张,就算本来想要你的,也会果断pass掉你。
第二:模板套要不得。事实证明能把模板套磁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人,实在是少数,不要去冒这个险,多点真情实感比什么都好,况且你以为看遍大江南北各种套磁信的教授的一双慧眼,会认不出来你这东西是不是模板?
第三:不管你事先有没有读过该教授的paper,实际上那么多教授一个个地去看真的是件很累人的事,但是记住,如果教授回信并对你有意,那么一定要认真多读几篇该教授的paper,切记切记,能当教授的人,都是人精。
不过与教授套磁真的是门功夫,有累人又考技巧,先不说那么多教授的paper要看吧,给教授回信都够你喝一壶的,没两把刷子真的应付起来很难受。我当初就是一个人默默承受来自无数教授的各种专业性的非专业性的问题,还得做出一副云淡风轻闲庭信步信手拈来的感觉不能露怯,折磨了我一个多月。
但是我一个同学就不一样了,他找的一家叫admitwrite的留学机构,分了位留学导师,把留学的各项要求,还有如何套磁这些方面,咨询得一清二楚,之后直接在那家留学机构办了半DIY申请,导师来准备各种材料,文书写得清清楚楚,内容丰富有特点,一点不假大空,甚至连套磁都是导师去和教授交流,申请起来那叫一个悠闲自在,就这样接连搭上好几个教授,要不是我专业成绩胜他一筹,怕是得把我老板都给勾搭过去了!
更可气的是他根本没花上两个钱,我原还以为找中介定是花了不少钱,结果居然就两万块钱不到,最后还被他拿到了cornell的全奖!你说气不气?!
所以奉劝各位同学,如果自己不擅长套磁这些,或者对留学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对写文书感到头疼……等等。真的,折磨自己不如花点钱吧,钱嘛,身外之物,多少中介费,一个全奖还抵不了呢?是吧。
最后呢我是顺利去了Caltech,据说谢耳朵是这个学校的?我应该是没有谢耳朵那么牛了,不过,也还成吧。目前老板还算喜欢我,全奖拿着实验做着夜也天天熬着……

以上就是申请美国Ph.D的具体方法了,希望能帮到楼主。看到的同学们呢也只当做个参考,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


user avatar   Chonghe_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祝同学们都拿到心仪学校的录取和全奖啦!

最近拿到了哈佛大学Harvard )和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的录取。



下面讲讲历程,申请背景,和一些经验。

今年申了几个生医,生化和医学的phd program,只申了5所学校,都在top 6左右。风险很大,压力也比较大,好在有学上,比较庆幸。同学们申请请一定多申,多套磁才稳一些。

说下背景:本科科研做的很一般,因为课业也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投入。硕士之后开始主要专注研究可穿戴电子,转化医学,90%时间都在科研上,因为申top比较看重研究经历。

我背景不是很好,短板很多,GPA和GT都是平均水平。优势是相对主要专注research一些。publication record相对还算可以。

以下是我的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

主要工作发表在一些Nature,Science子刊和一些领域顶刊,如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一作), Science Advances(共一), Nature Electronics(co-author), Advanced Materials (1篇共一,1篇co-author)PNAS(co-author, under revision),等

关于代表作论文具体细节请见我的回答

有些小tip,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1. 一定要争取面试

面试是申请phd中可以说最关键的一步,一般能拿到某个faculty面试可以说是成功一半,因为老师都非常忙,没那么多时间可以花在选新生上,而且大家都是一套多,如果愿意约面试,说明已经相对认可applicant的实力了,才愿意抽出宝贵时间谈一谈。

一般面试时间长短为40分钟到1个小时

强烈推荐同学们准备一些slides,讨论:

第一-介绍自己的工作

第二-和对方老师研究的契合点

第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规划

这样的好处是如果学生能讲很多,比如半个小时present这些内容,faculty的提问环节就会相对少一些,老师主要在听而不是问。如果不做slides只面聊,那就有聊不下去或者对面老师问题太多,被问爆了的尴尬局面,结果自然是直接劝退,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做slides第一显示自己很professional,第二对待面试态度认真,第三尊重对方老师的工作,好处很多,希望同学们都准备一些。

面试软件大家常用skype,我推荐blue jean或者zoom teleconference,这两款软件音轨,操作都非常专业,展示slides时候可以配各种激光笔,标记,还可以录音录屏切屏。用过都说爽,不过好像某一款需要付费,但是体验绝对比skype好。

2. 做得好不如做得巧

phd申请一般来说老师看talent不是看major或者research area,但是如果极其match而且又做的很outstanding那是非常加分的。

3. 不陶瓷申phd没学上

美国前6的学校基本都是华裔歧视严重,想进program稳必须找到faculty在系里挺你,否则希望很渺茫。就算有一作nature,也会无理由rej。我目前理解,就是太年轻,以为自己工作很叼就能横扫一片,实则是对力量一无所知。

4. 工作solid有impact是王道

代表一作工作发到了Nature子刊封面上,如图:

再加上原创性和工作质量,知名度很高,不少我发邮件的老师都是在我套词前就读过我的文章了,所以套词也很轻松。代表性新闻如下:

国家地理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2019年一月刊: The future of medicine-12 revolution that will revolutionize the future of medicine. (nationalgeographic.com/)

MIT Technology Review美国官方新闻highlight (A stretchy stick-on patch can take blood pressure readings from deep inside your body

登上NIH主页 (Wearable ultrasound patch tracks blood pressure),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几百个像素,lol)

被NIH评为 2018世界全年度Promising Medical Advances

Nature收录新collection-bioelectronic interfaces (Bioelectronic interfaces)

福布斯(Forbes)2018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In 2018 That Furthered The Study Of Alzheimer's, Cancer And Blood Pressure)


发邮件套词的时候建议附上简要cv和1~2个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显得专业,一般老师也会appreciate。

还在等其他学校,续更。




  

相关话题

  大牛Bengio 团队最新的研究和我自己之前的研究成果重复了,应该怎么办? 
  应该去威斯康辛还是马里兰? 
  国内本科毕业,申请国外的博士可行吗? 
  怎么看待云南大学支元洪喜欢挂人(每年让数统学院十多个人因为他的课延毕,某年让经济学院挂了半数)? 
  宿舍养猫,我该平摊费用吗? 
  你看过/写过哪些有意思的代码? 
  有哪些事是找了黑人男朋友才明白的? 
  博士读一半决定跑路了,丢人吗? 
  如何看待清华姚班毕业生、麻省理工博士胡渊鸣开发新特效编程语言,99 行代码实现《冰雪奇缘》? 
  程序(软件)打开文件的工作原理? 

前一个讨论
李煌的阶乘计算小技巧,与斯特林公式有什么区别?
下一个讨论
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的区别在哪里?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