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崇祯和李自成都解决不了的财政问题,清朝却解决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道雅各宾派是怎么解决财政问题的吗:

派骑兵扫荡法国的农村,抢走地主土豪手中的粮食。

知道列宁是怎么解决财政问题的吗:

派红军扫荡俄国的农村,抢走庄园主们手中的粮食。

为什么满清可以解决财政问题,这还不明白吗?

清朝比明朝和李自成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个新进政权,没有庞大的官僚和宗室的包袱;它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异族政权,没有安民抚民的包袱;明朝财政为什么不行,说穿了不就是四点吗?

宗室免税;地主偷税;官僚贪污;百姓抗税

对于明朝政府来说,宗室和官僚是基本盘,不能动;地主往往依附于官僚和宗室,不能动;老百姓还“不作安安饿殍”,那这个财政就没办法了。

李自成则是喊出来“迎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光靠拷饷能有多少收入?在乱世,银子是没有用的,粮食和武器才是硬通货,粮食光靠买,多少钱也不够。三年不纳粮,这个口号直接埋葬了李自成。

说满清靠讨好士大夫得天下的,这个说法不准确。满清对士大夫也有狠的一面,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明史案”不都是打击的士大夫和他们的附庸吗。满清对那些按时纳税,加倍纳税还没有怨言的士大夫是很好,但对那些试图抵抗和抱怨的士大夫可从不手软。

据已经被封号的马督工的文章,满清在顺治元年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崇祯早期;顺治二年的收入,就超过了明朝财政收入最高的张居正时期。要知道,这一时期,满清还只占据了北方九省,最富庶的江南还在南明手里呢。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不错,然而如 @临溪主人 所言,题主加了私货让人恶心。鉴于修改问题能增加盐值,我就笑纳了,加了一句批注。

清初是收三饷的,改了个名字九厘银题主就不认识了,不仅收,还收的比明末还多。所谓免加派,只是免了天启崇祯加派,税额依据是万历四十八年的水准(这里已经包含了辽饷)“悉照前朝万历四十八年年则例征征收”。但是呢,张廷玉就说过“方顺治八、九年间, 岁入额赋一千四百八十九万有奇, 而诸路兵饷岁需一千三百余万, 加以各项经费二百余万, 计岁出至一千五百七十三万四千有奇, 出浮于入者, 凡八十七万五千有奇。至十三年以后, 又增饷至二千万, 嗣又增至二千四百万。时额赋所入, 除存留项款外, 仅一千九百六十万。饷额缺至四百万, 二各项经费犹不与焉。国用匮乏, 盖视前代为独甚”。

没钱怎么办?该收还是得收。因此辽饷就被公然写入了顺治《赋役全书》成为了正赋。

毕竟在收税解决财政问题面前,我清大臣是公然这样说的:

“况目睹各省兵饷纷纷告匮,而庙堂之上,今日议裁省,明日议搜刮,生财之道,业已算无遗策

面对收税,什么叫脸?

下图就是学者收集的顺治朝三饷加派的部分原始档案。

这里我随便介绍一下清初怎么解决财政问题的东西,顺治朝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留了大量档案资料,包含各地督抚朝廷大臣的题本奏折,这就能很好还原一些实情。

一。田赋预征:

什么叫做预征呢?就是本来已经收过税了,但是呢,有各种理由,你把明年的税也先交了吧,一般都做为了应急手段,毕竟军事开支已经远超收入,只能拿远水解近渴。

顺治九年户部尚书车克说田赋预征沿袭自前明"自故明崇祯年间秦中军兴浩繁, 需饱甚殷, 持筹者计无所出, 遂议于通省地方预征三分, 以济燃眉。”这里前明预征3分,但是呢,顺治朝军费开支巨大远超正常收入,没办法,顺治三年陕西巡抚雷兴就说“军需不敷, 不得已而檄征三年本色五分, 接济兵食。”《为大兵云集, 粮铜不敷事》,将三分预收改为五分。

但是呢,到了顺治七八年,干脆把明年的税全部预征,即五月征夏税,十月征秋粮,直接把未来的一年额数也收了。这种寅吃卯粮吃相太难看,本只能做权宜之计,长此以往今年收了明年粮,明年收哪一年的粮呢?因此顺治九年要求各地不再预征,谁敢征就“指名特参”。

但是,限于军费实在繁重,实际各地方仍有预征,这种事清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顺治十三年的题本《为秦省兵晌最为吃紧, 部拨外协屡催不至事》里就表明地方官已经征了,而且还没被“指名特参”。后果就是“且当连岁冰雹旱灾, 斗米价值二三钱不等, 小民困苦已”。

比较有意思的是陕西成为了顺治朝田赋预征的重灾区“单骑细访士民, 纷纷称苦, 而知预征之弊又不自上岁始也。”想一想崇祯时期李自成等起义军皆出自陕西,明明陕西承受着比崇祯朝更重的赋税,且民众皆苦,这会反而没有流民了?

二,《顺治年间征收杂税史料选_》这本书是从第一历史档案馆摘出的顺治朝杂税,看一看也挺有意思。这里体现了很多苛捐杂税例如:

1商税:顺治二年,临清钞关对往来商贾收税,但因江南地方商路不通,商贾不肯来,因此只收了附件小商,2季收了13200两。顺治三年在潼关、龙驹寨等地收14502两。2 门面房屋收税,城内外门面房每月征银。3.有些地方有穷苦力替过往商人做苦力载人载货,或做中间人介绍促成生意“说牙”抽头,这些也要交税,交一半给朝廷。4征收渔课,向渔民征税。但是就连户部尚书也承认“渔课银非正款“……因此请求减免。5芦课,对沿水沙洲种芦苇耕地收税。6 对蒙贸易收税,7 额派的棉花、铜、铁、铅锡明矾等杂物。8 种莲藕养鱼收税。9盐课,10 向州县牙行换帖收税。

这里面有些是前明有的,有些就是入清新发明了。

三,清查明朝宗室勋贵田产。

清朝认为这些“虽云王田, 实系民产耳”,因此清查起来一点都不含糊,直接收入囊中。从顺治元年就开始,到顺治末还在清查。顺治十三年“衡藩废产每岁所得, 不惟可以养青州之兵, 而兼可以养胶、莱、登营之兵。推而至于济南德藩、兖州鲁藩, 即可以养总督以及抚院之兵。与夫沂镇、临清之兵, 是朝廷不必费正项壹分, 不必发内帑壹毫, 而山东之兵饷已无不足。推而至于山西代、晋等藩, 即可以养宣大以及山西各营之兵。而河南周藩、福藩, 江西桂藩, 湖广凤阳等处藩庄,以及世职废产, 皆可以不费正项而养各省之兵, 无不皆然。”

这就是胜利者的红利了,也属应该。前朝的王爷我大清自然是不能养的。

但是呢,明末宗室田产已经可以与民交易,很多宗室已经把田产卖给普通百姓了。“世代绵邈, 宗室繁衍, 间多兴废, 一概产业与民交易“。这在清查过程中就出了问题,给了我清官员一个绝好的借口,只要你的田与宗藩有牵连,对不起了您嘞,充公吧。“如前任分巡按查冀宁道王昌龄奉委查汾府宗产, 至则严刑酷拷, 士民体无完肤。宗室不论存亡, 房地不论典买, 凡沾与宗姓干涉者, 一概断令入官。”有的宗藩田地本已经报过,又额外多算一轮,租上加租。

四:清丈,这事当初张居正干过,现在到了大清,毕竟是新朝,各官员们很卖力的对田产和人口清理了一遍,登记造册,新增了不少田赋和人头税,连芦苇沙洲中开辟的耕地也被丈量课银了。张居正当年清丈三令五申都没清理的这么彻底,也不知张首辅什么心情。

五:追比钱粮逋欠。

例如奏销案,以文著称的江南,赋额最重,逋欠最多,但是在清统治者面前,什么功名,什么社会舆论,统统玩完,凡未交齐税额的,管你是什么进士举人状元,一概革除功名。“探花不值一文钱”,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叶方蔼,因欠一厘钱就被照例降调二级。

作为文人,你以为你可以写文写史骂?对不起喽,后面有个“文字狱”大杀器等着免费送你地府游。

还有与奏销案并列清初三大案的抗粮哭庙案,因为县官催粮饷太狠,秀才们集体请愿就被镇压了。

在前朝这些人可以凭着功名凭着势力不交税、欠税,但是这是在清朝,这些手段统统玩不转,毕竟我大清“生财之道,业已算无遗策”不是么?

大致罗列这么多。

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新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确实比旧王朝高。上述举措,任何一项在明季都难以推行,即便推行也很短暂就不得不被迫中止,流于形式。清初顺治一朝对官员考核尺度之严厉也是空前,达不到征收额度的官员制裁也堪称空前,顺治18年征收练饷仅陕甘就因未达考核要求,就处理了至少156人次。对待赋税饷银,清廷完全是逼着官员去征。这在明季是无法想象的。

赋税之繁重丝毫不比崇祯差,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是那句话,脸算什么?我有屠刀,你不服?

明季就是皇帝太要脸了,未从占据大量田土的世家豪族乡绅及有功名者、宗藩王爷们下手,又对各级官吏监察不严,吏制败坏,最后将赋税都压给了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不反才怪。


user avatar   kagurazakali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M3小蘑菇 又来士大夫代言人那一套,并表示如果崇祯帝赶抄“司马昭”的家,司马昭立马会唆使家丁杀死崇祯帝。这个想象挺搞笑的,所以问题来了,哪位大臣是崇祯朝司马昭哇?

我寻思,崇祯十七年,被朱由检干掉解决的大臣一抓一大把,我印象里怎么没有人唆使家丁干掉朱由检呢?唆使家丁干掉朱由检是哪个次元的明朝发生的事?

————————分割线————————

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是题主在提问的时候夹带了太多私货,这就非常令人恶心了。

想要给出完整的答案,我的能力也着实有些欠缺,所以只能从清初的“三饷”加派问题上入手,因为题主是不认为清朝存在着“辽饷”加派的。

1.清初的辽饷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顺治元年清政府对明季的三饷加派确实一度公开宣布蠲免,但顺治三年清政府重新厘定了三饷加派范围:仅蠲免天启、崇祯两朝的加派,万历末年的辽饷加派不在蠲免之列。

顺治六年,清江西巡抚王志佐上《题请停征辽饷以苏民困本》(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辑),以“民田半属抛荒”为由,恳乞朝廷停止辽饷加派。

顺治十一年,清湖广总督祖泽远上《题请征辽饷明示以便遵行本》,内称:“辽饷自九年起征。又奉部开,通省九厘饷银,旧额七十四万二千四百七十六两一钱六分三厘,以九厘原按亩加派,应照田地山塘等项科算,逐一厘正册报。“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四年十月丙子):“至若九厘银、旧书未载者、今已增入。”这个时候,清政府已经把“九厘银”,也就是俗称的“辽饷”正式划入固定田赋进行征收。

2.清初的练饷

练饷最早由明崇祯十二年进行加派,是杨嗣昌所提出专门用于练兵的一项赋税。顺治十八年,清政府持续用兵,财政入不敷出。有鉴于此,当年七月,诸王大臣会议才不得不重新把早先蠲免的练饷内容重新放到台面上讨论,随后户部当即奉旨依行。见户部尚书库克《题加征练饷之法及严禁各官作弊事本》(《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

对于练饷的征收,清政府通令地方不论土地贫瘠、不分内地和边疆、更不管水旱虫灾,一律自下令之时起,两个月内按亩尽数征完,三个月后造册报部。

清廷加派“ 练饷” 的地区如下: 直隶、山东、河南、江南、山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福建、陕西、广西、四川十三省,共计570余万顷地,每亩派征一分,计银五百余万两。

但根据现有材料显示,清政府的“练饷”加派只有顺治十八年一次,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正式宣布康熙元年将停止练饷的加派。


user avatar   gu-le-pi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尔萨斯陷阱了解下。鞑清入关后首先小冰河时期快结束了,再次中原连年征战,鞑清的屠杀。使得大量土地空缺。农民有地可种。还有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高产,对地力要求不大的植物在中国传播开了。使得中原人口的承受力从明朝的2亿提升到了4亿。


user avatar   wen-si-xua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有问题的问题。

首先,清朝解决了吗?纵观这112个回答,我还真的不得不全部反对一下。

清廷某种意义上根本就没有解决明末以来的财政问题,相反,这一问题在清初比明末更加严重。

我们来看干货。(以下记录出自清经世文编)

顺治七年以前的财政收支情况,史籍俱未详载,据时人张玉书所说:“七年以前可考者,盐课制钱而已,其余钱粮,未经奏销,无可稽考。”所以我们只能从顺治八年以后的记载,来研究顺治时期的财政状况。张玉书又称:“方顺治八、九年间,岁入额赋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九千有奇,而诸路兵饷,岁需一千三百余万,加以各项经费二百余万,计岁出至一千五百七十三万四千有奇,出浮于入者,凡八十七万五千有奇。至十三年以后,又增饷至二千万,嗣后又增至二千四百万,时额赋所入,除存留项额外,仅一千九百六十万,饷额缺至四百万,而各项经费犹不与焉,国用之匮乏,盖视前代为独甚。

从该条史料我们可以看出,顺治八、九年间财政亏空不过 87.5 万余两,至顺治十三年,军饷陡然缺至 400 万,据陈锋研究,顺治八、九年间的军费额 1300 余万两,基本上是指当时的常额军费数额,而随着统一战争的深入,至顺治十三年以后的军费数额 2000 余万两,则包括了相当一部分战时军费在内,从顺治十三年至十八年间,各省每年的最高军费额已经大大超出上揭 2400 万两之数。清廷在顺治年间的财政困难终于在顺治十八年达到了顶峰,“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等官公同会议得,本年不敷五百七十万有奇银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恰好与当年魏公公修三大殿所耗费的银子数目不谋而合,呵呵。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严重的财政困难,清廷为啥没垮台。

按照知乎某些对清廷政治正确的理论来说,那这时候就是疯狂胡扯的好时机了,知乎的回答大概有两种废物观点,总结起来就是:

1.清廷会抢劫,所以南方的“大资产阶级 大地主 官僚”纷纷把自己的银子献了出去。

呵呵呵。

自清初开始,江南地区也还是沿袭了明朝的旧习,仍然缴税不足,有所拖欠,“江宁苏松常镇五府…计(顺治)五、六、七、八等年,积欠二百余万两,钱粮甚多。”;“江南等省原未完成八、九、十年份银共三百五十九万三千八百二两五钱零。”(《顺治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户部尚书车克等题本》,一史馆藏)

积欠二百余万两也没看清廷用刀就能搞定啊。到了顺治十八年江南奏销案之时,然而所谓的轰动天下的江南奏销案到底搞到了多少银子呢?往这看来:经查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及栗阳县共欠条银 50000 余两,在追缴逋欠钱粮的过程中,共革黜上述四府一县官绅士子 13000 余名,收缴钱粮共 49105 两有余。(叶梦珠:《阅世编》卷六,《赋税》,第 13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

50000两对570万两,我觉得知乎大佬的数学基本没及格,意思是五万两的财政收入能搞定570万两的巨大亏空了意思是。

2.根据某些知乎er的疯狂意淫,清廷掌握北方以后就开始强迫大萌农民劳动了。

有趣,真的有趣。再看看记载,请。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①;中原河南景象最为凄惨,“大江以北,积荒之地,无如河南最甚……满目榛芜,人丁稀少,几二十年矣”。②山西本来土地十分贫瘠,遭圈地和战乱以来,民不聊生,大量逃往。据户部尚书和硕端亲王博洛奏报:“山右(山西)年来经大兵大荒之后,田地榛芜,生齿雕耗。旧日里徒存版籍之名,有一甲有一里止存数人,甚有一里一甲全然脱落,其徼幸存者十不一、二。”。北方除了受战乱影响外,还受清入关之初圈地、逃人等恶政摧残,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北直隶一带,破坏尤其严重。“圈地一定,则庐舍、场圃悉皆屯有。④(《清世祖实录》卷十三,顺治二年正月,第 119 页,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皇清奏议》卷四,李人龙:《垦田宜宽民力疏》,顺治九年,光绪二八年石印本)

从顺治初到康熙五十年,清入关已60 余年,耕地也没有突破 700 万頃,其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如此缓慢,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少见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顺治朝为解决由兵饷严重不足而引发的财政吃紧所采取重赋措施导致的结果。

如果你但凡有点文言文能力都能看明白,明末残破,清初,更残破,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清廷到底怎么解决的财政问题,有问题,总得解决的呀。

在我看来,大概是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刨除掉知乎ER意淫的什么抢劫,畏惧之类的放屁方法,清廷确实入关之前是强盗,动不动到处抢劫,入关以后也是屠刀开路统一全国,那可不代表他们就能用刀取得经济利益,所以清廷第一个完成的大规模解决财政问题的项目,就是减少地方存留。

所谓地方存留那可是大萌特色,根据大萌制度,各地的存留银和起运银比例可以达到1:1,也就是说一半存地方,一半给中央,再加上路程损耗,这种亏损十分巨大,我们对比一下明清财政,以康熙七年为例,各地的存留银额只剩338.7万余两,与该年田赋银2583.9万两相比较,起运比例为86.9%,存留比例仅为13.1%,与明朝时的“起、存相半”比较,已是少得可怜。清廷为了改变中央财政的窘迫局面,该年又裁存留银1744369两零,实际存留银1643237两零,存留仅占6.4%。

虽然这一行为导致了康熙后期地方财政的崩溃,但是却是在战时机制下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集中经济力量,要是换成大萌,那就饿死了,其实清初的财政收的钱还没崇祯鼎盛时期多,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大量的集中了财政于中央,要换成大萌,2600万两只能收1300万两,那当然年年穷死。清廷甚至对付三藩的时候还是这么干,不这么干清廷一样完蛋。

问题来了,大萌为啥不减少地方存留呢?呵呵,这道理估计也就知乎er会问的出口,其实很简单的一个回答就是,大萌的地方财政存留如此巨大,其最大的理由就是——养猪。

没错,养他朱家的藩王们呗,呵呵呵。

至于说这笔银子有没有真的用于养猪,那还真的没什么人管。

3.再看看漕粮改折。

这事可以说是大萌最愚蠢,最令人恐怖的操作了。

现在的知乎ER动不动就是江南大地主资产阶级不交税,苏松重赋假的呢?苏淞地区承担了大萌400万漕粮的四分之一,这其早已不堪重负,于是乎苏淞地区年年对大萌中央表示:能不能减税。

大萌表示,你们这些当年支持张士诚的叛乱分子还想减税?做啥梦呢?

连外国人都看明白了苏淞地区的人压根就是大萌的五等公民,一等朱家二等官三等汉民四等南,苏淞地区的人在大萌的地位连狗都不如(户部尚书无苏淞,除了第一位),于是乎苏淞的五等废物请求,那我们不减少漕粮了(实在是太难运了),咱们把漕粮变银子好不好。(折算一下)

大萌在这件事上,实际上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好事,但是一再的扭扭捏捏。

为啥呢?原因很简单,你不给我粮食给我银子,那我粮食从哪来。(大萌财政,实物交税持续了很久)但是江南表示,你不让我改折,我就只能抗税逃税偷税漏税了。(我TM粮食太难运了)而且你真以为漕粮说收苏淞地区90万就是90万吗?

徐阶就一针见血的指出过,90万,呵呵,实际上比90万多多了。

有些地区根本不产米也不得不交付漕粮导致只能高价到外地购买交税,还有的地区交通不便也不得不交付漕粮:

甚至漕粮导致了江苏的大规模内斗,以江苏高淳为例,由于漕粮摊派过于巨大,高淳在大萌中后期的一百多年里面的日常操作就是——求减税求折漕,求减税求折漕。大萌官方就一个回复:滚。为啥折漕他们乐意呢?还不是因为折漕交钱少,而且江南银子多,折漕以后就能减少大量虚浮的摊派和中间的损耗,而官方又能收到以官价兑换的银子,傻子才不乐意。

没错,大萌官方就是傻子,就是傻子!他们不乐意,原因很简单,大萌的地方官员不愿意背锅,中央又懒得管,于是乎这一废物制度就一直卡着,直到顺治九年清廷同意高淳漕粮改折。

高淳人民欢呼雀跃,

屠啥刀啊,暴啥力啊,清廷根本就不需要好不好,不是清廷太牛逼,完全就是大萌太奴性,全靠同行衬托。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抢啊!

不过是一群亡国奴,有何资格发言?

就算大清入主中原两百年,还不是在一次战乱中把长江下游抢的一堆县少了六七八九成人口,甚至至今没恢复当年人口。

不过这抢,有抢的方式,不能乱抢。要团结大多数人,去抢少部分富豪。这是不可能的。

不能光满洲人去抢汉人,还要发动支持我大清的汉人去屠杀去劫掠普通汉人。扬州十日,广州之屠,南京之屠,一堆支持我大清的汉人来屠杀汉人。

让汉人去劫掠汉人。主子省心了,连奴才都算不上支持我大清的汉人也纳了投名状。粮食有了,军饷也有了。苟全性命的普通汉人,也有了可以租佃的土地。社会也稳定了。

至于正常财政收入,大萌和大清差距没那么夸张。只是大萌的统计方式不一样。什么收不上税纯属扯淡。明史可是怒黑大萌末年疯狂收税的暴政。一年仅送达北京的中央税就史无前例的两千万两。(是不是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清朝是这么黑的。)

没有中间商?别扯淡了。就算地主阶级老实纳粮。我大清的八旗贵族又不是国际主义的战士。

那个和珅是那个朝代的。


user avatar   he-yun-she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答案基本上属于胡说八道。

满清入关的时候,是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当时清朝初期的财政制度,依然是起运存留。它规定的是国家财政收入,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分配比例。意思就是,凡地方州县征收的赋税,运解中央规户部支配的部分交“起运”,扣留本地分配的部分称之为“存留”。

划重点,清入关后初期的财政并没有解决,从顺治建国开始,清政府便陷入了严重亏空;到三藩之乱时,财政陷入了最低点,康熙军费都拿不出;一直到康熙中叶,清政府税收问题才得到解决。

高赞答案瞎扯什么清朝消灭了中间商,请问,你清朝入关后有这么多人手入收税,你搞笑吧。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不论是明代还是清代,它必须通过中间商来进行。否则,你根本没那么多人去收税。你以为一个县能有几个办事的,现在这么发达的互联网收税都是难题,真胡说八道。

清顺治入关后,顺治三年,重修了《赋税全书》,直到顺治十四年修订完成,以此作为新的征收赋税依据。而在此期间,均是实行的万历初年的版本。来来来,你告诉我清初期,究竟那个政策是消灭中间商的,只不过是把不听话的中间商换成了听话的中间商,清初财政这么好,还需要累死个雍正,去搞什么改革?

为什么清入关后,财政好于崇祯,有以下几个原因。

1.清入关洗劫了江浙富裕地区的财富。

屠江南、岭南、江阴、昆山、嘉兴、常熟、海宁、广州、赣州等,甚至伙同荷兰屠思明州。除此之外,还有四川。

“民賊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

看清楚没有,你剃头发都不好使,多尔衮要的是钱。你真当多尔衮吃饱了撑的,当然是抢钱抢女人。清入关后,相当大一部分军费来源于此。请问屠杀百姓,是不是也叫消灭中间商?

2.接收明代藩王土地

清入关后,初期为了获得农民的支持,曾部分将明代藩王的土地“更名田”给予农民。但依然有大部分明代藩王土地分为荒、熟酌量变价,拍卖给农民。这些土地坐落在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8省,约有十八万顷,是极其可观的财产。

除此之外,顺治元年 (1644年) 到康熙八年 (1669年),清政府在北京附近500里以内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占土地,共圈地20万顷。

3.田赋

清朝初期收税从操作层面上,从顺治开始是实行的二联票制度,一联给纳户,一联存官府。地方官吏从中贪污腐败,多了去了。顺治建国后,即可下令编制户籍,三年一编审,顺治十三年又改为五年一编审。户籍编审的原则是,每110户中,丁粮多的十户人为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编为一册。城区的称为坊,城市近郊的称为厢,乡村的称为里;各设一长。

请问基层和明代有什么区别, 你告诉我中间商消灭了吗?

4.农业人口回归带来的税收增益。

从顺治八年开始,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全国的耕地面积由2908584顷增加到8510992顷,增加了600万顷,增长近两倍。

这个一是因为气候回暖,二是因为明朝大量的流民,重新回归生产,带来了农业人口的回归。而战乱导致的人口死亡,也给人口回归腾出了生产空间。从顺治二年开始,既鼓励人口重新回归农田。

“新垦开荒地免租一年,原荒地,三年后起科,原熟地而抛荒之田,一年后供赋”

结论,多尔衮入关时是靠洗劫汉族百姓财产,以无情屠杀和逼纳维持的;而后接收了大部分明代宗室财产,在通过引导人口重新回归生产而稳定下来的。满清入关所谓的解决财政问题,绝大一部分就是杀光你全家,抢光你的银子,把你的城围了让你交钱,确实是能解决呀。

罗马不能解决的问题,被蛮族解决了,能说明什么?

---------------------------------------------------------------------------------------

而且现在人一谈到清朝,就只谈康雍乾,清朝其他时间都属于真空状态是吧。

清朝经过顺治和康熙时期战乱的平定,生产的恢复,到康熙末时,财政又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局面,在经过康熙和雍正的改革(部分改革始于康熙),一直到乾隆中叶,此时的财政又归于良好的状态。

但是到咸丰初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朝又立刻陷入了财政半破产状态。当时实际情况是,户部将部分财政权下放到各省。至此由前期的中央集权制财政体现,向分权型财政转变。

至此咸丰、同治开始,各地拖欠中央款项。比如1859年,山东、山西欠京响282万两,1863年各省各海关应解京响700万两,实际只收21万两。你看,这不是天道好轮回,不是和崇祯末年一样么,一样陷入了收不上税的局面。

同时此时的清朝政府,那才叫真正的财政破产好吗?

地方收不上税+镇压农民起义的亏空+两次鸦片战争赔。如果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介入,光镇压农民起义的几亿亏空,都没办法解决。可以说,这期间一直到清末,完全就是靠卖国,借款,把诺达一个中国能卖的都卖了,才换来所谓的清政府财政问题解决!


user avatar   ben-ai-xin-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总统 蒋公蒋委员长也跟题主有一模一样的问题。

为啥我在大陆搞土改搞金融改革那么失败,被tg赶到台湾后却立刻成功了呢?

答案也早就被历史学者们找出来了。

因为原有的既得利益者消失了。

当年国民党在大陆土改金融改革的时候,既得利益者们——也就是大地主大资本家们,同时也是国民党最坚固的支持者。国民党有可能跟自己的基本盘翻脸吗?

所以蒋经国太子爷到上海打老虎到时候,一开始打些小苍蝇时进展神速,被世人赞许为「蒋青天」。然而,一旦他开始要对问题的根源,也就是大老虎们翻脸时,立刻就被自己的父亲斥责不顾大局。

「不要这样不顾大局,哪有人自己打自家人的?」

同样的道理,大明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非常复杂,但说白了,根本问题就是没有税收。正所谓,没有钱,万万不能。

为什么没有税收?因为明朝跟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一样,都面临着一个问题,也就是封建国家的基本盘——地主官僚们。地主官僚们拥有一项特权,免徭役免税,这些有着功名在身的地方仕绅们,都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盘。

也正是因为他们免税免徭役,贫苦的农民们在撑不下去后,只能绝望的投靠依附在那些地方豪强们身上。于是乎,土地兼并开始蓬勃发展,到了最后,整个国家被寥寥几百几千个家族们把持大部分的土地,而国家的税收也就因此受到重大的打击。

这些国家栋梁,这些忠君爱国的士绅们,是不可能缴税的。

于是,国家收不上税,对外军力衰败外患兴起,对内遇到天灾人祸无法救济灾民,内忧外患下——一个王朝的天命移转,寿终正寝,新的王朝兴起再一次重复近乎一模一样的历史轮回。

所以,满清之所以可以解决明王朝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一个——既然旧的王朝已经灭亡,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们自然不可能继续拥有特权,一切重新洗牌,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

至于李自成为何无法解决经济问题?他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经济问题,李自成的失败完完全全只是因为在军事上彻底的失败。假如他能够击退满清,一统天下坐拥江山的话,一切也会重新洗牌,既得利益者们一被清除,经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中国的历史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够被归类为一种循环。

旧王朝既得利益者土地兼并严重—国家税收降低—内忧外患兴起王朝衰败—乱世开始各方豪杰逐鹿中原—新的统治者登基洗清既得利益者经济问题解决—旧王朝既得利益者土地兼并严重。

不过满清倒是极少数的例外,他的灭亡不是既得利益者土地兼并严重,而是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透过工业革命后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的西方列强。

没错,要跳脱土地兼并历史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透过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并借此彻底消灭掉传统的地主阶级(这段过程在西方主要表现在法国大革命后,新兴资本家逐渐取代传统土地贵族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可惜中国未能够引发工业革命,以至于在近代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可悲状态。


user avatar   he-run-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4年至今的库里,可以利用自己历史级的外线投射能力结合跑动能力撕扯对手的防守,最开始库里的无球没有这么强,就像起初的杜兰特一样,名声大噪之后,其他球队的教练组自然会根据你的特点重点看防布置防守战术。科比在争冠的那些年,在球队的意义是强力擦屁股机器,其他四个人怎么跑也跑不出战术了,得分又很难的时候,科比站出来不停的用两分去惩罚对方,最后依靠纯实力改变对方的防守策略,不得不包夹。诺维斯基07年以后基本大成,在进攻中就是面框或背身去冲击对方内线,作为一名内线,在进攻读秒阶段会接到队友的传球打高压球,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是为了弥补自己球队的战术不足,或在对方防守战术相对完美的情况下用自身能力强行改变对方防守计划,俗称擦屁股,这类球员是为了解决球队进攻便秘存在的。

也可以这么理解,上述球员,实际上也是一块球队的拼图,他们的功能是不讲理,争冠球队必须有进攻端打高难度球的人。他们在场上是在帮助队友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勒布朗废队友,这是比出来的。

在库里身边,格林,汤普森,巴博萨,大卫李们都有自己的职责,他们都有自己的专职,但同时,也会给他们很大的空间去发挥。

科比三连冠时期是没有这个说法的,那时候他对队友怎么想根本不关心,可以说,那个时期他想赢的不是总冠军,而是全世界,太贪,太自私。08年以后再看,除了阿泰斯特以外,所有队友基本都可以激活,队友进球球未必是他传的,但那个时期他懂得应该给队友一些空间,让他们发挥,也是他电影中说的,我现在终于可以相信队友了。

他们在夺冠时期是为了球队存在的,队友表现的比自己好?那也高兴,哪怕是科比,在两连冠时期也是这样。队友有不足,这些球员是要想办法帮忙的。

勒布朗不是这样,无论是他招募的队友,还是在场上的比赛方式,都是队友在帮助他。

很多人说印象流不好,不懂球才用印象说事,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会打球的人才会聊印象。

印象里詹姆斯就不是个得分高手,但明明他得分很高啊。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

骑士1.0时期我没有这个印象,那时候的詹姆斯在我眼里就是个得分狂人,技术有点缺陷罢了。那个时期喜欢詹姆斯的,绝对是真詹迷,你能看出来这个少年一定是地球上最会打球的几十个人之一,飞天遁地,队友得不了分?我来!硬生生顶开防守队员在人家脑袋上劈扣,有激情,有态度。

那时候他很少打easy ball,简单的进球尽量给队友。那时候我觉得,他以后搞不好要比科比强。

热火三巨头时期,詹姆斯彻底废了

技术确实完善了一些,防守也上来了。但他开始不停的打easy ball,在勒布朗三次夺冠的系列赛里,队友出彩的地方很多,但他本人的经典时刻真的不多。

大家总能想起在比赛中他会快下,无人防守暴扣得分。不是说防守反击有问题,而是战术定位中,那个反击得分的人大部分是詹姆斯而不是韦德,甚至年轻的博士跑起来也是很吓人的,勒布朗完全可以保存体力,利用自己的视野和传输能力给出长传给运动能力同样出色的队友助攻,保留体力用来攻坚。攻坚不是没有,但比重很少。

很多伟大的球星带领队友,可以让队友的能力越来越强,球星为了团队做出努力,给角色球员帮助。勒布朗需要队友帮助自己,其实大部分球队只有一个攻坚的关键球员。特别是外线。但詹姆斯自己不够还要再来一个,并不是他不好。他就是这个风格,

我一直觉着詹姆斯和邓肯其实有点像,总是觉得除掉勒布朗的反击暴扣以外,他们两个都是在48分钟内不停得分的那个,都挺稳,对我觉着詹姆斯挺稳。

詹姆斯的球队打系列赛,总能抢七,哪怕很弱的球队,经常就打的很焦灼。具体原因?我觉着是他的球队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关键阶段希望勒布朗接管比赛了,结果看到的是韦德站出来了。。。很怪异


user avatar   zuo-shang-62-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4年至今的库里,可以利用自己历史级的外线投射能力结合跑动能力撕扯对手的防守,最开始库里的无球没有这么强,就像起初的杜兰特一样,名声大噪之后,其他球队的教练组自然会根据你的特点重点看防布置防守战术。科比在争冠的那些年,在球队的意义是强力擦屁股机器,其他四个人怎么跑也跑不出战术了,得分又很难的时候,科比站出来不停的用两分去惩罚对方,最后依靠纯实力改变对方的防守策略,不得不包夹。诺维斯基07年以后基本大成,在进攻中就是面框或背身去冲击对方内线,作为一名内线,在进攻读秒阶段会接到队友的传球打高压球,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是为了弥补自己球队的战术不足,或在对方防守战术相对完美的情况下用自身能力强行改变对方防守计划,俗称擦屁股,这类球员是为了解决球队进攻便秘存在的。

也可以这么理解,上述球员,实际上也是一块球队的拼图,他们的功能是不讲理,争冠球队必须有进攻端打高难度球的人。他们在场上是在帮助队友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勒布朗废队友,这是比出来的。

在库里身边,格林,汤普森,巴博萨,大卫李们都有自己的职责,他们都有自己的专职,但同时,也会给他们很大的空间去发挥。

科比三连冠时期是没有这个说法的,那时候他对队友怎么想根本不关心,可以说,那个时期他想赢的不是总冠军,而是全世界,太贪,太自私。08年以后再看,除了阿泰斯特以外,所有队友基本都可以激活,队友进球球未必是他传的,但那个时期他懂得应该给队友一些空间,让他们发挥,也是他电影中说的,我现在终于可以相信队友了。

他们在夺冠时期是为了球队存在的,队友表现的比自己好?那也高兴,哪怕是科比,在两连冠时期也是这样。队友有不足,这些球员是要想办法帮忙的。

勒布朗不是这样,无论是他招募的队友,还是在场上的比赛方式,都是队友在帮助他。

很多人说印象流不好,不懂球才用印象说事,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会打球的人才会聊印象。

印象里詹姆斯就不是个得分高手,但明明他得分很高啊。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

骑士1.0时期我没有这个印象,那时候的詹姆斯在我眼里就是个得分狂人,技术有点缺陷罢了。那个时期喜欢詹姆斯的,绝对是真詹迷,你能看出来这个少年一定是地球上最会打球的几十个人之一,飞天遁地,队友得不了分?我来!硬生生顶开防守队员在人家脑袋上劈扣,有激情,有态度。

那时候他很少打easy ball,简单的进球尽量给队友。那时候我觉得,他以后搞不好要比科比强。

热火三巨头时期,詹姆斯彻底废了

技术确实完善了一些,防守也上来了。但他开始不停的打easy ball,在勒布朗三次夺冠的系列赛里,队友出彩的地方很多,但他本人的经典时刻真的不多。

大家总能想起在比赛中他会快下,无人防守暴扣得分。不是说防守反击有问题,而是战术定位中,那个反击得分的人大部分是詹姆斯而不是韦德,甚至年轻的博士跑起来也是很吓人的,勒布朗完全可以保存体力,利用自己的视野和传输能力给出长传给运动能力同样出色的队友助攻,保留体力用来攻坚。攻坚不是没有,但比重很少。

很多伟大的球星带领队友,可以让队友的能力越来越强,球星为了团队做出努力,给角色球员帮助。勒布朗需要队友帮助自己,其实大部分球队只有一个攻坚的关键球员。特别是外线。但詹姆斯自己不够还要再来一个,并不是他不好。他就是这个风格,

我一直觉着詹姆斯和邓肯其实有点像,总是觉得除掉勒布朗的反击暴扣以外,他们两个都是在48分钟内不停得分的那个,都挺稳,对我觉着詹姆斯挺稳。

詹姆斯的球队打系列赛,总能抢七,哪怕很弱的球队,经常就打的很焦灼。具体原因?我觉着是他的球队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关键阶段希望勒布朗接管比赛了,结果看到的是韦德站出来了。。。很怪异




     

相关话题

  《大明劫》中地方豪强为什么不捐钱? 
  为什么清末极少有汉人大员谋反? 
  请问首辅是什么意思? 
  喜欢清朝就是汉奸吗? 
  李自成为什么没有成为刘邦、朱元璋? 
  为什么谈论明朝贪官,很多人会把“薪水低”=“贪污有理”? 
  明末如果放权,开放团练能否解决问题? 
  太平天国在哪些方面打击了清朝统治? 
  请用最简洁的词汇描述一下明朝的灭亡? 
  为什么教科书对于明朝的优点如永乐盛世等等提也不提,绝大部分全提缺点,反之对其他朝代有褒有贬? 

前一个讨论
以电影《流浪地球》剧情中全人类众志成城的那种叙事方式,来拍生化丧尸片会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如果中国拍丧尸片,军队吊打丧尸是否是不错的题材?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