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的高昂社会成本就是996工作制的一种反馈,不要假装看不见,即使假装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
在用工问题上,做为表率、行业利润高的大企业带头996、超时加班不给加班费(实际多加很多时间),无视加班不超过36小时的双方契约(资本与劳工)。大企业不走大道、走正路,喜欢抄捷径、走偏路、小道,有没有想过中小企业除了跟随,还能怎么做?这是带头恶化整个劳工市场的契约和健康生态。
有的公司是小企业的时候搞996,说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存活。成了中等企业的时候,说是为了追赶国外大企业。等成了全球行业顶尖的巨无霸大企业的时候,说是国内企业都搞996,本企业要不这么搞,对自己企业不公平。
成本守恒定定律(我编的):成本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表面看好像把996也没啥办法,但请记住“反馈”这个词,我们人类过度开采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环境,地球看似没办法,但它也会“发火”,要不夏天怎会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难忍?这就是“反馈”。
就说说初中最基础的两个物理知识:
第一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996加班就会产生成本,这个成本既然产生了,那就不会凭空消失。表面看企业赚了点蝇头小利加起来好像看似增加了一些利润,企业也支付了一小时30块钱(随便举一个差不多的数字)的加班费,员工只是每天额外付出了2个小时的时间跟精力。但账不是这么算的,员工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情况下,精力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额外的这2个小时产生的成本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更多的显性隐性成本其实是外溢到了整个社会,所以最大的成本其实是由我们整个社会来买单的。
再简单一点,大家围坐一桌吃饭,不管全部报销了,还是分摊,或者是某个人请客,但不管谁出,钱总得有人来付,总得有买单的,不可能吃霸王餐。即使真吃霸王餐,老板也没办法,但这种情况多的话,老板的店只能关门了,大家下次都没得吃。
企业将成本转嫁给了社会,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整个社会正在为此付出高昂成本。拼命加班生产产品,极力压缩用工成本,恶性价格竞争,只是为了给外国人提供廉价商品。
商品的成本价格应该按照员工8小时工作的时间标准来计算。
基于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供应链配套完善、自动化率高、基建物流交通便利、劳工素质与效率,这些因素加起来我们的生产成本肯定是低的,物美价廉,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做生意卖产品有个盈亏平衡点,正常思维与正常市价情况下,亏本是不卖的。
996也有这个盈亏平衡点,不过996早就是个亏本买卖。企业通过每天延长加班时间所获得的收益与利润,远不如因为996给整个社会加重的各方面负担与经济成本。
企业说自己只要照章纳税就行了,别的管不了。那不是还有个依法经营、合规经营吗?有的企业还设置了合规官这一职位。《劳动法》不是规定了用人单位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个小时(含周六周日),这就是个契约,也可以说它自动就是一份正式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条款,不是吗?即使与企业的劳动合同中不列明这一条,但字面上没有并不影响。即使是让资方跟工方自己谈,也会订出一个将加班时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约定。
有的企业说我们要追赶发达国家的企业,所以要通过加班、通过更多时间的工作来追赶。那德国的工业制造业不照样很强,美国的半导体科技、互联网科技不照样很强。
经合组织发布的2015年工作时长数据显示,墨西哥劳动者每年工作时长2246小时,德国劳动者每年工作时间最短,只有1371小时。一样的都是工业制造国家,墨西哥面积、人口都远超德国,北靠北美发达市场,南临人口不少的南美市场,距离非洲也不远,差距为何这么大?
墨西哥人勤勤恳恳只是赚点低端制造加工费,为的是给美国和加拿大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品牌、研发设计专利、股东、老板、管理者、工厂都是美国人的,只有工人和类似监工的工厂基层管理者是墨西哥的,就这还是美国和加拿大对墨西哥的恩赐。
互联网科技企业方面,谷歌、微软、脸书等美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加班不严重,企业不照样很强。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或网站都很简洁干净,维护更轻松容易一些,因为程序员的人力成本很高。
哪像国内的电子商务网站或普通网站弄得花里胡哨的增加程序员工作量,三天两头搞活动、换页面,增加程序员、设计人员工作量。消费者眼里,真有那个必要吗?996把人用顺手了,人最不值钱,惯坏了老板。
996的高昂成本:
一、上班族医疗花费巨增
损害打工者身体健康,给医疗体系造成负担。
看医生、吃药、住院这些都要花钱,都是成本,即使有报销与补贴。不光花自己的钱、也花纳税人的钱。年纪轻轻因为加班搞得身体患这病患那病,挤占本就不宽裕的医疗公共资源与补贴。
二、竭泽而渔,生育率低
会导致年轻人推迟结婚,推迟生育。日本现在不仅是超市和餐饮的服务员、农业、出租车行业缺年轻人,工厂年轻工人也缺,甚至在往办公室白领等几乎所有行业蔓延。一句话,职场一线缺年轻人,并且越来越严重,所以只能把现有的年轻人往狠了用,恶性循环。
也就前几年的日经新闻报道,日本企业自己说的,日本拿下了印尼的地铁还是铁路工程,日本技术、工厂、项目经验都有,但日本国内技术人员跟工程师严重不足,所以有的项目只能外包分包给国外公司来做,吃到嘴里值钱的肉只能分几块出去。
三、抑制消费,抑制服务业发展
打工者也是消费者,没有时间与精力享受生活与购物。
辛苦996搞出来的东西跟服务给谁卖?资本家都差点快忘了,劳动者也是消费者。
四、抑郁、浮躁等精神负担,不幸福感
上班忍受工作、看上司脸色8小时已经够了,再天天加个班,会导致精神负担重,越来越讨厌公司和上司的那张脸。
假如一个人娶一个漂亮老婆或嫁一个帅哥,清醒状态下,每天在同一个房子里相处10个小时,然后那位美丽老婆或帅哥老公经常训人,摆着一张不好的脸色,布置任务,给人不痛快,还得放低自己摆着笑脸小心伺候着,每天忍受8小时已经够了,还要天天额外加班两小时熬着看人脸色。即使那位老婆或老公再美,那张脸也会令人厌恶,离婚的想法会在心里想一万次。
不满自己的上司,是职场第二大离职原因,每天清醒状态下,天天相处10小时,不彼此厌恶才怪。
各个互联网平台网民对藏在企业后面的资本家一片批评声不是没有道理的。
五、996抑制就业
8小时工作制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加班的把活都干了,就会减少就业岗位,这对失业与找工作的人来说不公平。实际上通过严控加班、减少工作时间来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是国际通行做法。
假如地球上所有工作、所有行业都是三个人通过加班干五个人的活,拿几个人钱的事就不说了,那一家需要500个劳动力或就业岗位的公司,就只需要聘请300个员工,那另外200个人干啥去?这不就等于抢别人饭碗吗?假如地球上有50亿人口都是上班的,30亿人通过加班干了50亿人干的工作,那让另外20亿人干啥去?不觉得这有点问题吗?
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抢饭碗还能理解,毕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无法阻止。但通过加班来减少就业岗位,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但如果失业率高的话,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六、环境负担
生产过多工业产品,会导致价格低廉,浪费严重,消耗地球环境资源。
七、拉大社会贫富差距
公司加班越多,创造的利润就越多,股东与老板获得的也就越多,这是人为在拉大贫富差距。都说企业难做,老板压力大,但我们却看到富豪榜上的老板名下财富越来越多。
八、产量过剩,物美价廉
汽车、手机、电脑、鞋服、玩具等等,加班加的哪个不是产量过剩,东西难卖?市场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东西,加班加点生产那么多东西干嘛?换个思路,少加点班,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与价格,学习德国工业制造,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九、不公平竞争(对中小企业来说),扼杀创新
正常逻辑思维下,大企业加班少一些、待遇好、福利好、员工学历高,令人羡慕,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中小企业为了追赶大企业加班加点,吸引不了最优秀的人才。但现在反过来了,反倒是大企业天天996,拿人才当消耗品打消耗战,这玩法看似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扼杀了中小企业威胁自己的机会,但也扼杀了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与创新。
日本人当初就是疯狂加班加出了一系列社会毛病。生育率低、不婚族、老龄化、年轻人口大幅度减少导致企业用工短缺,产业越来越不行,伤害的还是企业自己。
日韩深受此害,已经采取了很多严格措施抑制这一危害性企业文化,包括部分采取每天下班以后准时给办公写字楼断电的措施。
不是能抗多久的问题,是整个社会要为这种不健康、不科学、不合理、不文明的加班文化买单买多久。日本、韩国已经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反面例子就在眼前。
借用周星驰电影《功夫》里面的一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大企业、利润率高、盈利好的企业应该带头不搞这种盲目拼人力的996工作制。
如果连它们这些一年盈利几十亿、上百亿的大企业都这么搞,那就起了一个很坏的“表率”作用,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有样学样,恶化了整个职场环境,更恶劣的是有的中小企业虽然学习大企业的996制度,但却不付给劳动者加班费。那些个号称给足加班费的大企业免费加班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为了保证企业间的公平,免得恶性竞争,最好是每晚七点,准时给办公写字楼断电,员工需要有合理的休息时间。未来更进一步,给工业产业园区每天七点强行断电。
加班和夜班是人类发明电灯以后,对电最坏的使用方式,毁掉人类做为动物的生物钟,严重损害人类身体健康。
地球上的动物都有正常的睡眠休息生物钟,千万年以来的动物包括人类一直都有正常的生物钟,休息规律,电灯破坏了人类的正常生物钟。
目前有不少企业招聘还有所谓35岁现象,那意思是35岁以上、年轻力壮的人都不需要工作了吗?招聘的时候会问女性,结婚了没有,有孩子了没有,潜在的意思想一想就懂了。不过有一点一直不明白,现在招聘的时候,HR或主管为何不只问男性买房了没有,准备在哪买,一个月还贷多少?还老问男性一个必问问题,结婚了没有?男性又不存在请假生小孩,原来是在考虑你的经济压力大不大,能不能更努力加班,考虑给你的工资开多少?男性结没结婚是个人私人秘密,与工作有何关系?比烂是不是?
《劳动法》规定企业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个小时。这是综合考虑了人类的身体状况、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家庭责任、精神需求等方面,全面平衡考虑以后定出来的。
感兴趣的可以翻一翻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劳动法关于加班时间的限制,可见这是一种全人类共识,是游戏规则。
加班本来就是一种为了照顾企业临时需求的变通,而不该是常态化的天天加班。
除了断电措施,还可以通过提高加班费,严查加班费执行情况,通过增加加班成本来遏制。
鼓励工人举报、保留证据起诉加班时间超过36小时的公司,一告一个准,通过巨额罚款来遏制。
企业就只知道学习西方企业的技术、管理、利润分配制度,那为何不连带着学习人家的年假制度,典型的对企业有益处的就学,对员工有益处损害自身利益的就贴一个糟粕企业文化标签,坚决不学。
要知道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员工享受至少每年4周的年假,这还不算上公共假期的时间。
问题1:不加班只领基本工资会不会饿死?
不加班的话每月只领1500的基本工资太少了,生存都难。这是企业故意营造的,故意压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收入,使手段逼迫员工加班。
实际上如果大家都是8小时工作的话工资自然会涨起来的。
问题2:不加班的话,产业会不会转移出去,导致更多失业问题?
这是多虑了,能往哪里转?除了东南亚跟南亚,几乎就没地可去,也就剩下回归本土了。即使是东南亚跟南亚,也就一个越南跟印度合适一点。
北美、欧洲、澳洲的劳动者也会加班,但加班情况并不太多。
南美人是欧洲人、非洲人、土著人后裔,天性自由开放,基本是不愿意加班的。
非洲人学的是英语、法语,读的是西方报纸,看的是西方电台,最主要用的是欧洲保护劳工的法律,是不愿意加班的,企业也没办法。
中东土豪地区,战乱冲突多,石油资源丰富,所以制造业产业也不会转移到那边去的。
能去的可不就只有东南亚跟南亚了,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本就是外劳大国,所以劳动力是短缺的,不可能引入太多外国工人来造福外资代工制造业,再加上这三国的劳动力成本加上供应链成本甚至高过中国。
文莱、老挝人口太少不现实。柬埔寨只有1000万人口,目前主要是成衣制造业出口,能引入一些与此相关的制鞋业等服饰相关产业已经很不错了,假如再引入电子制造业,一是配套产业链本就没有,二是柬埔寨的人口规模根本提供不了这么多工人。
缅甸地大物博,NGO发达,电力短缺,更重要的是缅甸人的文化更注重家庭,想让缅甸工人天天加班无疑是异想天开,想太多了。
菲律宾人口倒是多,但菲律宾人英语流利、见多识广,海外菲佣多、电信外包发达、海外船员多,制造业工厂开的那点低工资哪有以上三个产业给的多,这也是制造业工厂很少在菲律宾设厂、很少有人提在菲律宾设厂的主要原因之一。
剩下的也就越南跟印尼了,印尼是个岛屿国家,太过分散,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昂又缺乏产业链。主要岛屿人多地少,宗教氛围浓厚。印尼人口多,所以印尼的工会人数也异常多,力量太大太难惹,企业根本招惹不起。
选来选去,东南亚也就一个越南最合适,虽然越南离中国南方近,产业链配套容易,越南的1亿人口规模在地球上也排得上号,但能吞得下多少产业。本来越南人不爱加班也就算了,但偏又越南的工会力量影响越来越大,工资增长也特别快每年超过15%,再加上供应链成本高、劳动者效率不如中国、自动化率也低,这些因素加起来,吸引力也不见得有多大,毕竟企业成本不只是用工成本这一块。搬一些制衣制鞋、电子代工工厂去越南也好,这些工厂离珠三角近、本身需要从中国进口配件,越南也就中国一个省的人口规模,即使是低端制造也吞不了多少工厂,免得老板在工人耳边老提这个,真有这个心思的话,最好用实际行动搬过去。
南亚的印度征地老大难,水、电、气短缺。再加上交通不便、供应链不完善、政策的繁文缛节多。理论上年轻人口多、人力资源充沛、人力成本很低,但实际操作的话难题多多。就以电子制造业为例,很多企业是看重印度庞大的人口和潜在未来市场,主要是想在印度销售,还没打算印度生产、全球销售。设厂也是迫于印度对整机和主要零部件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压力,也可以理解为虽然印度人多,但基于印度复杂的投资环境和多重因素,企业并不看好印度短期(这个短期不是指三五年而是指一二十年)能够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毕竟水、电、气、改善交通、征地、配套供应链等都是需要长期巨额资金投资的。
问题3:互联网企业竞争激烈,加班是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做的?
世界上互联网企业发达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中国。所以,能跟我们竞争的也就美国互联网企业,美国程序员虽然也会加班,但在正常可控范围内。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4.24倍,无论怎么算我们的互联网企业用工成本都远低于美国互联网企业,即使它们有印度软件外包打外援。
说过来说过去还不是国内互联网企业自己跟自己恶性竞争。索性,互联网企业就都不要加班了,那不就公平了,不就良性竞争了吗?至少大企业就别996了,要不然中小企业怎么活?
问题4:不加班的话,企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与服务能力?
能做的事很多,比如梳理简化企业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避免重复、盲目决策与做事。提高企业自动化率、智能办公。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品牌知名度、价格。
问题5:大企业为何热衷加班?
不少观点认为因为有了996,所以外资企业竞争不过本土企业,被本土企业通过996给干倒了,实际上这只是因素之一。欧美一些企业不只在中国市场退出,竞争不过中国本土企业,欧美企业在日韩、东南亚、拉美地区也在出售业务退出,当然也有新企业新业务进入这些市场。说这个是说即使加班不严重的地区,也有很多欧美企业败退当地市场的例子。
大企业996的原因无非是为了追赶外企跟外企竞争、企业雇员多运营成本高、其它同行都这样不这样搞对自己不公平。但中小企业呢?它们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融资贷款难利息高、聘请不到最优秀的人才、规模不够大难以摊薄成本等。
医生、护士加班,因为是公共服务。
低端制造业工厂加班,因为工人学历低,为了就业只能卖劳力,我们要向全球出口产品,追赶西方财富。
服务业女性就业者多,没有996她们还有时间看顾家庭照顾孩子。
本来只有低学历的996,现在设计师、程序员等高学历的也996了。
本来只有大城市是996,三四线城市996少一些,现在三四线城市996工作也越来越多了。
男性、女性、大城市、小城市、高学历、低学历,996放过谁?过分了啊。
大企业,你们这些领头羊跟“表率”到底在做什么???路带偏了、正往沟里带知不知道?大队伍要走大道,走正路,只有小队伍才抄捷径、走偏道。
大企业完全可以带头逐步减少加班直至取消996,比如按照企业需求与人员比例严格控制加班,假如一个小部门有10个人,每天只准许或安排2个人加班,没必要的话就都不需要加了。至少首先要合规吧,合《劳动法》每月加班不超过36个小时的规定。即使现状是很多企业没有做到,但总得有企业先来做、朝实现这个目标来努力吧。身强体健的大企业不带头来做,难道要竞争力弱得多的中小企业来带头做吗?
王健林说要成为富豪,首先订“一个亿的小目标”。
大企业也可以把每月加班不超过36个小时,定为自己一个小目标。
“坏榜样”跟“坏表率”直接导致各行各业、所有大中小企业以此为借口争相模仿跟随,使得996成为企业一种正常用人方式跟职场正常现象,被企业视为理所当然。
这就有点类似剧院的“踮脚效应”,前三排都是身强力壮、体高脸皮厚的壮汉,一个个站在椅子扶手上双手抱于胸前四平八稳的,根本不考虑后面小孩、女性、老年、矮个子、瘦人看不看得见,典型的不要脸。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制造业加班更严重,说一下产业经营与升级问题。比如最近炒的很热的头盔,国内市场这么大,一年头盔销量那么多,头盔制造几十年了,出口国外的数量也不少,居然没有诞生出知名品牌,问问消费者谁能说出哪怕一个头盔品牌。德国一个十多人左右专做拴狗链的小工厂,都能做成一个全球销售的知名品牌,做成两百人左右专做狗链的工厂。我们至少要做中端制造,走中端价格、做品牌的道路,不要老在低端打转转,光会打价格战,光会让工人996。
感谢大家这么多的捧场点赞,写了有七千字,写长文容易出现忌讳的观点被删除。
其实写这么多,也是无奈,媒体现在已经不再宣扬加班精神(关注时事的肯定明白这点),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大企业对于加班越来越狂热、疯狂和崇拜,歇斯底里,这种氛围令人害怕,996就像藤蔓一样吸取宿主养分疯狂生长蔓延。
八成多的劳动者都是在私人企业上班,市面上的工作很多都是要求加班的,想找个不加班、加班少的真很难,加班时间(含周六周日)如果在36小时以内就已经是好企业了,城市里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也很长。
就是希望有大企业带头自己主动来减少加班时间,加班时间控制在36小时以内,合规经营,主动来做总比被迫来做要好的多,环保严格整治就是一个例子。
不知道我们要为这种不健康、不科学、不合理、不文明的野蛮加班文化买单买多久,或许目前的疯狂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其实无论哪个国家职场上都不好混,或者可以这样说人活一辈子并不容易,只是希望加班时间能少一些,工作跟生活能够平衡,有时间用来生活,心情能够有时间放松调整一下、开心一点。
真的拿这些企业没有办法吗?我们不只是劳工阶层,也是拿钱投票的消费者。有个名词叫做“道德消费”,比如象牙、童工、食穿山甲、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血汗工厂等,这些都与这个词密切相关。
引用人民日报一则有关道德消费的解释。道德消费又称良知消费,是指在消费选择中主动购买符合道德良知的商品,即所购商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环节中没有伤害、破坏或剥削人类、动物以及自然环境,同时,道德消费也不应支持无视生产者、消费者等其他人利益的行为。消费者可以采取“道德抵制”,拒绝购买不符合道德水准的商品,抵制违反道德以及伦理价值的公司。
大企业名字好记好识别,做为消费者完全可以尽量选择中等企业的同类产品,或者只购买或使用无法避免的大企业的主力产品,对于大企业多元化业务的其它产品不选择使用,削弱它,让它的多元化业务难以做大,用自然法则淘汰、削弱这些落后管理企业。
中小企业即使跟大企业一个德性,也还继续选择大企业,正所谓枪打出头鸟。https://www.zhihu.com/answer/97770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