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预警: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2日6点35分,伊隆·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时隔一年再次从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台发射,这款现役运载火箭之王终于迎来了首个正式商业载荷,一颗重6.46吨的同步轨道商业通讯卫星,两枚助推器率先返回陆地着陆场LZ1和2,随后芯级也稳稳落在距发射场1000公里的无人回收驳船上,34分钟后星箭顺利分离。至此,马斯克终于实现了7年前向观众展示的三枚火箭同时回收的壮观景象,只不过当年那个寒酸的发布会上迎来的是同行嘲笑和讽刺,今天迎来的却是潮水般的欢呼,27台发动机并联设计的可靠性再一次得到了验证。而这次看似平淡的发射之后,一些潜藏但惊人的变化正在航天界涌动,无论是NASA的重返月球进程,还是在遥远的大洋彼岸。
发射视频,从点火前1分钟直到回收全部成功,推荐观看
作为重型猎鹰的第二次发射,本次发射所用的芯一级和两台侧助推器均为全新生产的Block5最新改进型(芯级编号B1055.1,助推器编号B1052.1和 B1053.1),但按照SpaceX一贯抠门到死的脾气,虽然箭体是新的,但部分梅林(Merlin)发动机以及助推器头锥却是重复使用的。
一年前的2月8日,重型猎鹰火箭首次成功首飞,两枚火箭的助推器在完成发射任务后与火箭分离。然后逐渐飞回发射场,缓缓落在着陆场上。这个过程被空中的无人机准确的拍摄下来,震撼世界。整流罩打开,蔚蓝地球背景下的红色特斯拉跑车和炫酷的假人模型的照片刷爆了当天的所有媒体。
SpaceX的2018年集锦,剪辑优秀,包含大量首飞画面,推荐观看
这次发射一时间成为爆炸性新闻,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当天本号文章获得了超过110万的恐怖阅读量(发射台没被炸平,新的人类最强现役运载火箭诞生!马斯克吹的牛又一次变成了现实!(内附发射视频)),超过其他所有文章阅读量之和,这让我见识了什么才叫真正病毒式传播的威力,什么叫话题性新闻,有些网友表示甚至从不关心航天的大爷大妈,茶余饭后都聊起这个话题,在知乎上也掀起了一片对私营航天和体制的争论。
据说重型猎鹰首射后的一周内,这家仅有七千多员工的公司竟然收到了一万多份求职简历。之前一直苦于航天不受关注的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若想有惊世之名,势必需惊人之举“,航天的宣传需要噱头,需要炒作,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真真正正的创新。
但是这场争论蔓延的实在太远,尤其是一款运力强大的火箭首飞只敢搭载一辆不足2吨重的跑车,遭到众多网友的嘲笑,称其用了吃奶的劲儿却只打了一堆太空垃圾。甚至众多友商纷纷表示,打跑车我们也行,甚至可以一口气打好几辆。但事实上,去年首飞搭载跑车实属无奈之举,其实正证明了当时重型猎鹰的最大问题:
可靠性不足,没有客户敢上!
但在去年首飞的喧嚣过后,重型猎鹰不得不面对一个“空有屠龙刀,却无龙可屠”的尴尬境地。人们常说“火箭的运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重型猎鹰火箭标称近地轨道运力高达63.8吨,同步转移轨道吨的运力26.7吨,看似大有可为,其实是高不成低不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力对于商业客户过大;
2.可靠性让NASA和军方心存疑虑;
3.价格优势不如猎鹰9那么突出。
首先,商业客户并不需要这么庞大的运力,最重的商业通讯卫星也不过重8吨有余,还不到火箭同步轨道运力三分之一,类似阿丽亚娜5的双星拼车也限于整流罩等原因难以成行,况且高通量同步轨道卫星造价动辄数亿美金,加之多数客户对重型猎鹰可靠性存疑,订单数量较猎鹰9逊色不少。
而忠实客户NASA短期也并不需要这款火箭执行深空任务,一是因为探测器对发射窗口及可靠性要求甚高,而火箭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证。猎鹰9执行了近70次发射,直到去年末才拿到LSP-3认证,具备发射所有高价值载荷的资格,而且对于一般探测器则运力严重过剩,要知道人类迄今向火表投送的最重物体好奇号也不过重一吨。
美国空军和国家侦察局(NRO)虽有所需求,尤其是国家侦察局著名的锁眼(Keyhole)、导师(Mentor)等间谍卫星(详见往期文章:美国国家侦查局的“幽灵天眼”—揭秘“锁眼”系列间谍卫星)。但NRO载荷历来以贵出名,载荷贵过等身黄金,且事关美国国家安全,仅成功发射一次的火箭难言可靠(通常头三次发射都具备较大风险),SpaceX急需一次正式任务证明自己的设计足够可靠。于是,中东土豪今天顺利成为了小白鼠。
载荷是Arabsat-6A是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采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增强的LM-2100平台,但问题这颗卫星仅重6吨有余,自家猎鹰9完全可以胜任,缘何大动干戈动用重型猎鹰呢?难道只是为了证明可靠性?
Arabsat-6A合同签订于2015年,那时的猎鹰9 1.1版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仅有4.85吨,6.46吨卫星选用重型猎鹰合情合理。然而世殊时异,猎鹰9在4年间不断迭代升级,运力一路飙升至8.3吨,已经轻松涵盖6吨卫星。不过若严格按照合同履行,采用重型猎鹰是合理的,但以往也有过重型猎鹰订单下放到猎鹰9发射的情况,这次为什么不呢?
这要从复用计划说起,自2015年12月首次回收猎鹰9火箭起,经过4年疯狂改进和迭代,SpaceX的回收复用日渐成熟,从国内相关论文估算可知,相对于一次性发射,海上回收大概会损失30%运力,返场陆地回收损失50%运力。虽然如此,但SpaceX依然坚定的将复用道路走了下去,并且于去年Block5构型服役起宣布,对商业客户除特殊原因外,不再安排一次性发射,将对复用火箭发射逐步打出各种折扣,以吸引客户使用。至此,业界对于复用火箭是否省钱的激烈争论基本告一段落,折扣就是最好的证明。
迄今为止,SpaceX取得了20多次复用火箭发射成功率100%的傲人成绩,让那些日夜期盼复用火箭翻车好开始冷嘲热讽的人等的好辛苦好辛苦。因此目前,SpaceX除非特殊政府载荷(如GPS-3首星)外,运力上限就是5.5吨(见上图),当然也有卫星超重但自行升轨的情况,篇幅所限不展开。所以但凡超过5.5吨的GTO载荷,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重型猎鹰的订单。当然不仅如此,此次重型猎鹰将试图将卫星送入一条超同步轨道(Super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22.9623° x 320.533 x 89807.493 km ),也就是多送卫星一程,仅此一项就将节省大量卫星推进剂,有望将卫星在轨寿命从15年延长至18-20年,这也是客户冒险选择重型猎鹰的原因所在。
今天的发射成功后,两枚助推器将被重新翻修,用于今年另一次重型猎鹰发射,这一次,重型猎鹰要向美国空军证明,这款火箭完全具备替代ULA宇宙神5和重型德尔塔4的实力,可以执行各种国家安全发射(National Security Launch),不仅如此,SpaceX更便宜,运力更大,不再需要忍受重型德尔塔4每次发射近4亿美元的勒索价格,不需要忍受宇宙神5每次1.5亿的昂贵报价,只需要9000万美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事实上政府发射报价会比商业报价略高,因为包含特殊要求)。
但是无论如何,今天的这次成功发射,进一步验证了27台发动机并联的设计是足够可靠的,这对未来世界运载火箭的设计思路,以及未来SpaceX的订单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大推力高性能火箭发动机是否还那么那么的必要,成为了一个新的争议话题。
就是这样,一家曾经被业界称之为耻辱,也被同行笑话的公司就这样一步一步成为了现役的运载火箭之王。把所有曾经笑话他,鄙视他的对手,就这样轻松地踩在了脚下,这种屌丝翻身的故事,似乎是所有媒体都喜欢的。
SpaceX一直奉行互联网式的快速迭代策略,基本就没有”定型“和”批产“这个概念,正如公司可靠性部门发言人说的那样——在过去的数年间,公司几乎就没生产过两枚完全一样的猎鹰9火箭。其实这次发射的重型猎鹰也是如此,今年火箭全面基于2018年4月首飞的Block5型猎鹰9改进而来,推力提升,运力提升,全面换用钛合金格栅舵,改进发动机舱防热结构,换用新型箭体涂料等等,这些改进在此不再赘述,详见:猎鹰9号进化史——走向多次复用的设计变革,由于同宗同源,猎鹰9的任何改进都将延申至重型猎鹰上,形成协同效应。
其实此次发射的发动机舱还是颇具看点的,从高清图可见(上:此次发射的Block5版本,下:去年回收后的助推器,基于FT版本),Block5为更好的复用,首先改进了发动机摆动机构的密封结构,为了实现推力冗余设计,所有梅林发动机都具有摆动能力,因此需要柔性密封结构保护发动机,但原有的防火帆布在最高6-8马赫的恶劣回收再入环境下受损严重,甚至有些任务中会被彻底吹烂。因此在Block5版中改成了活动防热板(上图白色),同时发动机舱还有明显的铜绿色防热涂层,还有OctaWeb结构上的连接和分离机构也为研究重型猎鹰的捆绑受力结构提供了素材和佐证。(我认为是后捆绑,但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一直以来,SpaceX都被很多媒体和网友称之为NASA的私生子,不管是猎鹰9、龙飞船还是重型猎鹰,任何该公司的成功都可以直接扣一个NASA过时技术资产转移的帽子,然后心安理得的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继续过自己的小日子。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就以大家说的最多的梅林(Merlin)发动机为例,好多媒体都说这不过是马斯克捡了半个世纪前阿波罗登月舱下降级发动机(Lunar Module Descent Engine,简称LMDE)的垃圾而来,然而事实LMDE根本就不是NASA的技术,该发动机由TRW公司设计制造,技术和版权都归属于TRW公司,NASA只是传统的“包办式大总体”,NASA无权把他甩卖给任何公司和个人。而LMDE本身和梅林发动机最大的通用之处就是采用了针拴式喷注器,这种喷注器事实上广泛应用在TRW的各种发动机上,这种喷注器利于调节推力,适用于变推力发动机,适用于VTVL回收,但对推力室冷却要求较高。除此之外,LMDE和Merlin无论是推力、推进剂组合、用途上都完全不同。唯一鸡贼的就是马斯克挖到了TRW的Chief Designer汤姆·穆勒,但这个思路又何尝不是国内民营航天企业都在实践的呢?
对于这个话题,本号往期有专文解析:举火寻道六十年——地外着陆反推火箭发动机发展史揭秘。我国相关科研院所也对该发动机有大量中文综述和研究文章、书籍,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深入了解。
简单聊了技术转移,还有人跳出来会说——NASA天天给SpaceX撒钱,各种资助,各种养着,这就是养儿子,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事实是SpaceX确实受到了NASA的大量金援,但是绝大部分是发射合同形式,但并非所有火箭型号都受到了NASA青睐,SpaceX的很多火箭型号NASA甚至连一毛钱都没投过,其中就包括今天的重型猎鹰火箭。公司成立至今的所有火箭型号当中,猎鹰1的研发基本是伊隆·马斯克自掏腰包完成的,三次失败折磨的他几近破产,直到第四次发射成功之前,前三次发射失败,NASA都没有掏过一分钱。
然而我们所熟知的猎鹰9火箭和龙飞船,确实是在NASA的商业货运服务(CRS)的项目资助之下研发而成的,载人龙飞船也是在商业载人航天项目下资助完成的(CCP)。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猎鹰9的VTVL项目并不是NASA的资助范围之内,这完全是公司自掏腰包逐渐实验完成的,而且最开始NASA从可靠性角度出发,是明确反对过公司进行火箭回收试验的,然而数年后。。。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重型猎鹰火箭,自从他诞生的第一天起,从公开渠道资料来看,可怜到没有收到过NASA哪怕一分钱的资助,无论是整箭订单还是研发资助,统统都没有,只有一个可怜的搭车空军任务的订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看起来这么美好的重型猎鹰火箭,为什么一直不受到NASA的待见呢?因为在50吨以上运力级别,NASA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也就是美国航天的“未来之星”、“强国之基“、”登月希望“,真真正正的重型火箭,真真正正的亲儿子!
来,真正的亲儿子,亮个相吧!
波音同学,最近你好火啊!
看到没,这才是NASA的嫡出,SpaceX的那些”破“火箭的待遇跟他相比,连垃圾箱拣的野孩子都不算
作为航天飞机技术遗产的重塑再造,作为”美国未来确立在月球、火星及更远深空领先地位的核心“(NASA原话),NASA的一路高调支持,加上国会议员各种力挺,再加上主承包商波音的巨大政治影响力加持,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甫一出生就光环加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颇具王者气派。SLS在美国可以说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技术给技术,倾其所有,毫不吝啬。
想要世界最好的分级燃烧氢氧发动机?
好,5500万美元一台,可以复用10多次的RS-25拿去,发射一次扔海里4台
想要世界最好的助推器?
好,航天飞机SRB改进的5段式固体助推器拿去,不打捞不复用,用完就扔不在乎。
想要世界最好的上面级发动机?
好,3000万美元(旧价格)一台,膨胀循环的RL-10拿去,改进型的EUS上面级发射一次扔海里4台。
想要世界最好的发射条件?
好,土星五号的发射台LC-39B免费给你,10亿美元砸上去,改建发射台,壮观不,厉害不?
什么叫豪气冲天,什么叫真正的亲儿子待遇,这还只是冰山一角。NASA还量身定做为SLS安排了一系列任务,钦定SLS发射,其他谁都不行。
这是被商业火箭一顿蚕食后剩下的SLS任务,还是很多不是?
然而SLS自2011年宣布开始研发,在继承航天飞机所有成熟动力系统和技术遗产的前提下,原定2016年首飞时间一拖再拖,原定的研发经费和发射费用一涨再涨,原定的运力水平一缩再缩。首飞目前已经推迟到不早于2021年,单次发射费用从原有宣传的4亿美元一次飙升至15-20亿美元一次,运力水平缩水至基于ICPS的Block1型仅有75吨近地轨道运力,项目每年都要烧掉NASA慷慨提供的数十亿美元资金(NASA的预算案每年是公开的,网上可以下载,有兴趣可以看看),火箭尚未首飞,已经花费近170亿美元(另有说超过100亿美元),波音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即使如此,SLS依旧稳如泰山,波音对NASA每年的巨额拨款更是照单全收。
但是,转机出现在2019年初,波音这种肆无忌惮的拖延、超支和运力缩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特朗普政府拟定的重返月球计划表。因此副总统迈克·彭斯为主的太空委员会终于对SLS忍无可忍,勒令必须在2020年6月开始猎户座飞船的首次绕月任务,代号EM-1,即使不采用SLS(其实就是谁能干谁上,不能干的滚蛋),一时间业界哗然。
NASA新任局长临危受命,研究用已有的商业火箭替代SLS执行猎户座飞船的首次绕月飞行(EM-1),严密讨论后,发现唯一能满足要求,赶得上时间,运力又足够的,竟然是NASA从不待见,一分钱没投资过的重型猎鹰火箭。
虽然最终NASA结果是这两种方案同样赶不及在2020年6月发射猎户座,转头又回去催促波音赶紧干活,但是这对于SpaceX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机会,一次染指深空载人发射这块NASA自留地的绝佳机会,又是一次屌丝翻身的机会。正所谓天道酬勤,无人资助的重型猎鹰火箭从马斯克本人的一种执念逐渐变成了现实,直到差一点儿就把NASA亲儿子踢落马下,可以说,努力永远都有回报。今天的成功发射过后,未来的登月任务中,重型猎鹰的地位或许又会有微妙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有关本次事件,详见上期文章:拖延到影响NASA重返月球的“猎户座”飞船,你到底要怎么飞?
历来,在公开媒体上妄言在研的国内火箭型号是一项“作死”举动。但今天仍旧不吐不快,请各路神仙高抬贵手。今天重型猎鹰的首次商射成功,不仅是为SpaceX敲开了未来深空任务的大门,不仅仅会对美国航天界造成震动,更是会影响到某个东方的神秘型号。
说起这款火箭(上图左),要先从承载了中国载人登月梦想的长征九号(上图右)说起,这款火箭自曝光起,就和SLS颇为相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科技集团及相关厂、所,各路官方媒体,乃至关键技术攻关的相关厂商都不断高调吹风,两会更是年年不乏相关议题。近年来,长征九号的方案数易其稿,但公开的各版本基本思路变化不大,最高运力对标土星五号,甚至更高,是目前世界在研重型运载火箭中最高的,有望一把将中国航天的火箭运力推向世界最高峰。
但长征九号自始至终都是彻彻底底的一次性设计,对回收复用考虑很少,通过搭配串联芯级和助推器调整运力,最关键是绕不开动力系统两座大山——500吨级补燃煤油机和220吨级分级燃烧氢氧机(坊间一般叫YF-480和YF-220),500吨级对标人类航天史上煤油发动机最高峰,前苏联的RD-170;而200吨氢氧机直接融合借鉴美、苏分级燃烧氢氧发动机的巅峰之作RS-25和RD-0120。两型发动机指标之高,难度之大,结合YF-77近年的坎坷风波,实在让人替11所和科技集团捏汗一把,再加长征九号9米直径贮箱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风险,虽然我热切期盼中国人踏上月面的那一刻,但是作为键盘航天从业人员,我只能冒着挨喷的风险评价说“研发人员勇气可嘉”。虽然500吨涡轮泵联试近期取得进展,但是万里长征头几步,困难险阻在后头。
有人要着急了,这玩意和重型猎鹰有毛关系?从公开途径来讲要从2018年10月的第五届载人航天(国际)学术大会上说起,会上曝光了一款新型载人火箭的架构。
多种设计方案中,基于5米直径贮箱的CBC设计方案最为亮眼。这款火箭与长征九号迥然不同,采用7台YF100K液氧煤油发动机并联,芯级及助推器通用设计,二级及三级发动机也是成熟型号,整个方案就看不到任何技术挑战性很高的设计,基于成熟可靠设计重新组合拼装,但惊人的是获得了69.3吨的运力水平。依靠这种火箭,只需要拆一发长九为2-3发该火箭,即可等同乃至更好完成登月任务,同时研发周期和技术风险度大幅下降。不仅对回收及重复使用友好,而且一旦砍掉助推器,光杆两级或三级型号非常优异,直接对标长征7和7A。考虑到国内长征系列火箭运力范围广泛,型谱齐全的现状,一型新火箭挑起大梁,就必须要有另一型火箭受到冷落,因此光杆构型反倒未见详述,而珠海航展上,其实也做出了曝光。
根据相关介绍,我们审视这款火箭时,会发现很多的似曾相识。
新一代载人火箭直径5米、全长约90米、起飞重量约2000吨,可以将25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或者将7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同时其采用多台发动机并联布局,可以实现垂直起降重复使用。
据悉,一院研制团队已攻克该火箭的泵后摆发动机、高压补燃发动机低压起动、固体发动机推力调节等多项关键技术,正在开展大直径低温共底贮箱、超低温复合材料气瓶、千吨级轻质箭体结构等原理样机的研制生产,预计2019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日报
看到这张表格,估计不少网友要直奔评论区准备骂我崇洋媚外了,别着急,其实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款火箭的出现,对于这种借鉴,我要说“干得漂亮”。及时跟进最先进思路,预留回收复用潜力,火箭动力冗余,整体风险可控,耗时缩短,成本更低。
在“合理借鉴,控制风险”的原则下,对标型号本身必须异常优异,否则这个型号在国内是立不住的。比如下图中两个方案,可见一个是重型猎鹰like,一个是安加拉A5 like,而安加拉A5的状态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称其为惨不忍睹应不为过,而重型猎鹰的情况有目共睹。
在新时代航天大潮的冲刷下,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冲击过程中,是否应该及时重新审视追赶的方向和对象?大洋对岸的马斯克拿出低端发动机并联组合取得高运力的事实,证明多发并联是可靠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重新思考那些用途不太广泛但难度奇高的大推力高性能发动机在紧迫的时间表面前是否如以往那般必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中国人登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火箭呢?
美国的强大在于美国拥有最好的人才,这个人才不局限于理工,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
美国的强大无论世界五百强占据了多少席位亦或者美国的军事力量多么骇人听闻等等,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拥有最好的人才因此造就了他的强大。美国强大的标志也并非多少艘航母,多少个五百强,而是美国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常年占据世界最好的大学前20中的17-18个(无论中外排名)、前100中的50个左右,美国高校2007年-2017年的论文发表数量高达380W篇,并且每篇平均引用量达到了17.5次。
时至今日,美国每年吸收的高等人才移民和本土的优秀教育发展是他强大的根本。
美国教育的强大要从其建国开始,美国的开国班底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清一色政治家、军事家团体,美国开国的那批人有着非常浓厚的科教背景,例如医学、物理、建筑学等。当美国建立开始的整个国家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高等院校。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前,全美仅有9 所高等院校,当百年国庆之时,全美高等院校总数已达700 多所(平均一年建成7所高校),而当庆祝建国200 周年之际,院校总数已超过2800 所, 如今美国共有4810 多所高等院校。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636- 1776 年为大学的创建阶段,出现了殖民地学院; 1776-1862 年为专业教育的发展阶段,独立的专业教育学院得以建立和发展;1862-1900 年为现代意义大学的诞生阶段,当今美国著名的大学相继建立;1900 以后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多样化的阶段,产生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挥需要的社区学院,大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
美国教育里程碑事件 :1862 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莫里尔赠地法案》, 把联邦政府的土地以每公顷1.25 美元的价格廉价出让给各州,每州约3 万公顷,用以创办和支持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创办农业和机械学院,攻克一些农、牧、林业等方面的技术难关,以适应美国农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而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职能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方向延伸,同时也为美国新型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此类学院被称之为“增地学院”。前加州大学校长、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克拉克·科尔认为,美国现代公立大学体系至此才开始产生。
随后19 世纪下半叶,美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几项重大改革:通过立法,设立农工学院,建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体制;向德国学习,发展研究生教育;创立两年制学院,理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奠定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层次。这几项改革促使美国高等教育在20 世纪初形成了具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三级结构,以及由准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构成的四级学位结构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雏形。为此,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保罗·韦斯特迈耶等人将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之后的美国高等院校称为“现代大学”。
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幅发展,他们从欧洲科学知识的追随者逐步开始完成反超。
很多人总是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应该是飞机大炮或者航母导弹亦或者芯片机床,但是这些都是都相对来说是结出的果而非因。美国通过建设高等教育和广泛全球吸收高等人才两件事完成了他强大的根本,在美国的技术移民大军中你可以看见大量伊朗、俄罗斯、中国等意识形态不同国度的来者。
在技术移民最疯狂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中的工科领域讲师一度技术移民身份比例达到70%。
除此之外,美国的社科、法学、金融等非理工领域的教育建设的也很好,美国的全球军事体系、美国的构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等都得益于该方面人才的贡献。截至目前,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人才净流入国,虹吸来自亚欧的顶尖学子,而美国优秀的企业、繁荣的金融等等不过是人才基石上长出的花朵。
抛开美国官方对技术移民的态度和政策,美国民调也显示约有78%的民众支持高等人才移民至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不希望有移民的民众中进行调查,依然有63%的美国民众希望高等人才移民保持。
回想二战时期,美国与德国交战中,美军阵中有大量的将领都是德裔美国人。美国这种族裔混居的国家相对于主体民族排外性会更低一些,也会更包容一些,这是他某种程度的优势。
美国截至2015年博士毕业生的数据统计报告,里面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外国留学生的去留比例和就业统计。
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共授予博士学位5.5万人,科学与工程领域占75%,其中有1.4万人为外籍,中国、印度和韩国籍加起来占了一半。外籍博士留美意向统计——想留美的人是想离美人数的3倍以上,2015年外籍博士的总体留美比例超过了70%。博士毕业后继续留美科研或工作不同生源地的比例统计如下:
得益于全球的知识分子的到来,美国的资本家只要做一件事钱给到位,企业就能发展起来,在很多新兴科技企业方面,美国资本家的模式+美国高等教育的成果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1.航天方面
NASA(甲方机构学术研究为主,有一定工程能力)>ULA>SpaceX>其他国家。除此之外美国还有内华达山脉公司、蓝色起源、毕格罗宇航公司、维珍银河公司、轨道科学公司、XCOR宇航公司、电子火箭实验室等等。
2.航空方面
世界十大民用飞机公司,美国占据五家。其中波音作为世界头号航空公司,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空客的30%+。除此之外美国还有湾流、赛纳斯等中小型飞机的知名公司。
航空航发三巨头美国占其二,美国通用公司处于市场绝对老大地位,占有40%市场份额,其次是英国罗·罗公司,占据22%市场份额。美国普惠公司占9%的市场份额,其2005年为F35研发的F135发动机可能是目前战斗机最强的发动机,
3.医疗机构
这其中亚洲、中东、欧洲等富人阶级最爱去的美国医院应该是梅奥、麻省、安德森等。
4.医疗器械方面
美国在全球十大医疗器械厂商中独占7家,GE、美敦力、强生等企业实力十分雄厚。。
5.医疗药物方面
在世界医药公司排名中,美国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过优势相比较其他行业没有那么夸张,TOP20中独占10家,美国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创新药物五成以上。
6.半导体方面
世界最强半导体企业TOP24,美国11家(英特尔、高通、英伟达、镁光、德州仪器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首次超越英特尔,占据了全球14.2%的市场份额,中国台湾企业台积电与联发科榜上有名。
7.操作系统方面
PC操作系统,WIN7(67%)唯一的对手是WIN10(17%),剩下是WINXP(12%),MAC(6%).
手机操作系统份额排名:Android、iOS合计占98.2%,Windows Phone贵为第三但是仅占0.73%。
8.军事设备方面
第1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军售额395亿美元 美国
第2名 BAE系统公司 军售额327亿
第3名 波音公司 军售额311亿美元 美国
第4名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 军售额266亿美元 美国
第5名 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 军售额240亿美元
第6名 通用动力公司 军售额229亿美元 美国
第7名 雷神公司 军售额216亿美元 美国
第8名 欧洲宇航防务公司 军售额162亿美元
第9名 芬梅卡尼卡公司 军售额102亿美元
第10名 联合技术公司 军售额99.6亿美元 美国
9.软件方面
其他数据就暂不列举,美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人流流入国以及拥有最好的高等教育。这是他发展的最核心的根本力量,换句话说美国强大崛起给其他国家的提示就是做好本国高等教育、留住本国高等人才、吸引非本国高等人才三部曲。
附中国G7高校本科生源去处一览
清华
北大
浙大
2016 届共1416名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占毕业生总数的 25.21%
上交
复旦
南大
中科大
本科出国(境)553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1.9%
说出来可能不信,王者荣耀比你们更爱学习。
不明白他想干些什么!
经过评论里老哥的指点,现在我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没有任何APP
:比我王者荣耀
:更懂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