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陈丹青说我国美术学院的那些素描是死路一条、是一场灾难、是反艺术的? 第1页

  

user avatar   wa-ka-ka-11-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发觉评论的人都脱离了一个大前提。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但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大前提如果没看明白,那就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前提。这个前提的存在是中国一切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国产生问题的缘由。陈丹青无论怎样表述艺术,脱离不了中国的环境。

我很喜欢陈丹青,长相、个性、出国前的作品我都很喜欢。但他的言论,部分不赞成。


原回答:

我个人和周边同学了解,陈丹青这个人呢,他在85后的热度再次爆发就是,因在清华招不到研究生一气之下辞职。圈子的热度再次被引出,接着他开始在公众视野里频出。

在对美术艺考方面的话,当时极受美术生的欢迎与推崇。可我们对他推崇犹如同期的韩寒的推崇。韩寒的诸多名句就提一句,大意是,“学好数学能让我才华横溢,横竖都溢我肯定学”,同样符合广大数学不好的学子的想法。特别是还有一句“数学学到初中就可以了,买菜也用不上微积分”。都能对学生产生好感。可没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到大学依旧还很推崇他,还买了《荒废集》《草草集》《纽约琐记》来看。里面描述了他过去至今的部分人生经历。这些事对于无社会经历的人来说,很有意思。

可毕业后,真的就对他改观了。

先说说问题吧。

中国式的美术教育可取不可取?

这个问题先放下。咱们先看看与美术有关的社会工作,这些是不是国家培养出来的。

服装设计,下分到具体软件中的运用操作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衔接。

包装设计,下分到审美观念的培养提升以及具体工作中的软件使用。

平面、书籍、广告等相关的展示类设计行业。这些是专业中其实软件的使用不是问题,做主要就是审美的培养与发展。

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这些都是在大学期间经过专业性的培育,在走入工作岗位后实践磨砺后才步入正轨的。这些专业性更强工作,不可能让没有美术功底的人来参与,即便有,那也很少。

珠宝设计,这类更是要求手头功夫,而且和狭义上的素描没太大关系。但要求的却是完完全全的美术生踏入。

接下来就是接触最广泛也最容易被忽略的。

动漫影视相关产业。从动画、人物、背景、道具、游戏、特效、影视分镜等,每一级都需要大量的美术专业人士。从看到厌恶到爆的游戏广告到产品广告再到影视特效再到动画片制作,这些都是美术生出来后的工作。

我说了这么多,能明白我想说什么吗?

那就是中国的美术教育,无论开始走了什么样的路子,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后,他发挥了中国人口众多的优势。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相关产业人才。

现在动辄说中国基建狂魔,还不是培养出来大量的工程师人才,他们在各个阶段里发光发热。

而美术生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便排出专业不对口的部分,依旧培养出来超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走向了工作后才能有中国这么快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人口多人才也多,都要就业吃饭啊,这就有了知乎上说的内卷化。

这些问题陈丹青没看到,是因为他是一个搞纯艺术的人,所以他的关注点放在这上面。也没错。

可他错在没有把问题放在中国来看,中国的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国人才,产生的中国问题就要放在中国的环境里来反思,以及提供改良的办法。

中国现阶段的人口数量与考生规模,不支持别的方法,特别是美术生考试。作品集、面试等绝对能引来大规模的反对热潮。现行平均主义已经相对有弊端,但它依旧是利大于弊,美术生高考录取问题不解决,那么陈丹青所说的前期因应试而进入大学后的艺术表现出来的问题依旧会有。但,会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会越来越优质,问题会越来越小。

更何况近20年培养出来的一大批美术人才中从事纯艺术的也非常多非常活跃,见多识广,也会在艺术精进的道路上来回修正进而指导未来的美术生有更加完善合理的学习环境。

可现在看来,陈丹青干了啥?

嗷的吼一嗓子,辞职,没了。然后抱着美国久居的光环归国,开始在舞台上展示他的强大的演讲能力。

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基础上啊。先天就没有各种资产阶级那些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调调啊,没有继承,哪儿来的继续发扬啊。素描都是现学苏联的,建国才70年,怎么跟那些发展了上百年的欧洲比啊。中国在打鸦片战争的时候,欧洲那些列强可都一直在画所谓的素描油画,中国丫的清朝都灭亡了他们还在画,一直画到英雄纪念碑竖起来,一直画到现在。我们呢?更何况,我们自己的系统是国画。因为历史问题,搞得现在美术考试全都是画西方那套,国画书法等专业真的少啊。要都是搞国画的,老陈也嗷嗷不出来了。

老陈还是历史因素成就了他,不熟悉的可以翻翻他的履历。

最令人不解的是他在美术方面的建树并没有,新创作的作品我是真的觉得不咋地,远没有当年《泪水洒满丰收田》带给我的那种味道。他这近二十年在国内的舞台上发声,把光环卸的差不多了,再看他的作品,我有一种失落的怅惘。毕竟,还是推崇过他的。

说完老陈,回到话题。

国内学美术的孩子,绝大部分是不会走上纯艺术的道路,因为这条路在中国跟脱产是差不多的,人得活着。

美术话题下讨论最多的一部分就是学生,他们在进入大学前,对美术的关注点那就只放在纯艺术上了。可眼高手低不说,跟社会还脱节(这个应该的),然后陈丹青这么嗷一嗓子,那可真是顺了广大广大学美术的高中学子的心。因为他们本来就痛苦其中。

可学生你们反思一下啊,老陈嗷一嗓子拍拍屁股去别的电视台录节目,你们欢呼完可还得接着画啊。

在十五六年前陈丹青的话是有市场的,在现在市场会小了,再往后,随着中国的发展,人才的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因为,审美的标准不可能一直被这些神棍把持,更重要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去……


user avatar   mao-ge-vs-z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孩子们连走起来都费劲,陈却在质疑说:“孩子们为什么飞的这么慢?”

我觉得诸位说的都不在点子上,这就是个乌龙事件。陈丹青觉得考前素描花的死,但对美术来说能画成那样就不错了。

中国式素描的问题很明显,而且原因也很明显:为什么千人一面?为什么那么僵?因为我们的美术教育继承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乱的,画不死画不僵才奇怪。我们没有完全继承苏派素描的教学体系,也没有完全继承欧派素描的教学体系,而是两个杂糅,而这两个体系本身就是相互冲突的,这就是原因:


举几个例子,各位美术生可能都有过以下困惑:

问题一

学生:我从第一步到第三步都没有问题,但第三步到第四步是怎么变过去的?

老师:...........


问题二

老师:根据光源,区分灰层次,在灰的里面找重、找浅的.........

学生:老师,这是我的素描

老师:你这画的是平的

学生:那怎么就不平了?

老师:........


问题三

老师:我来讲一下色彩,这个是环境色,这个是光源色......红和绿是互补色,黄和紫是互补色....

学生:老师,这是我的色彩

老师:不,你这是在用颜料画素描

学生:那怎么就色彩了?

老师:........


问题一:为什么中国式素描显得僵、愣?

我们国家素描教学先学习的是苏联,就是央美的马夫班,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是这样的:

1索斯磨成粉融合水刷在纸上,将纸反裱到板子上,待纸干就变成了有色纸

2起形

3找到明暗交界线,统一暗部

4用橡皮擦出高光,这个时候画面上有了三个层次,高光,亮面,暗部都有了。

5刻画,结束

但是中国那个时候很穷,临摹素描的书是黑白的而不是彩色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临摹素描的中国人不知道画画用的纸是有色的,还以为苏联人在白纸上画素描。

所以衍生出中国式素描,中国式素描最大的问题在于:因为纸是白的,当我们在第三步统一明暗交界线以后,整个亮部都是平的,而亮部才是层次最丰富的地方,这些微妙的层次基本都要靠人的感觉“硬画”出来,对于新手来讲,肯定很难。

而苏联素描因为是有色纸,所以在统一明暗交界线以后,还可再进行一步就是擦出高光,大家去试试,这一步很神奇,一旦有了高光,即使亮面是灰的没有任何层次,但感觉上就是画完了,(类比于飞地艺术坊的虚虚四步法)你只需要靠感觉找找过渡面、细节就可以结束了。

因为中国式素描画亮面很难,所以好多学生做不到从第三步到第四步的过渡,不敢画亮面,一画亮面层次就乱。

因此,有中国人找到了解决方法,就是“机械式分面”处理,大家都去学他,就导致中国式素描千人一面、僵、楞。

欧洲素描对于“结构”的把控要比俄罗斯人严谨得多,准确的说,“结构”对于欧洲人来说就是“素描的一切”,欧洲人认为:素描就是扒开衣服画身体,扒开身体画肌肉,扒开肌肉画骨头,你要而光影是色彩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二:关于为什么中国式素描容易画平?

因为苏联式素描本身就是在画光影而不重视结构,用欧洲人的话来说,“俄罗斯人在用素描画色彩(光影),用色彩画素描(明暗)”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列宾美术学院在圣彼得堡,那里属于高纬度,日照时间短,这段时间只能用来画色彩,而素描就没有办法了,只能打着光画,一打灯光,很多结构就模糊掉了。

这是苏派素描,以下是欧洲素描

欧洲素描对于“结构”的把控要比俄罗斯人严谨得多,准确的说,“结构”对于欧洲人来说就是“素描的一切”,欧洲人认为:素描就是扒开衣服画身体,扒开身体画肌肉,扒开肌肉画骨头,你要弄懂这些问题,就是跟鲁本斯一样的大师,而光影是色彩要解决的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把亮到暗的重度分为1到10的话,那么苏派素描在用1.2.3.4.5来画亮部,用6.7.8.9.10来画暗部。而下面这一张画,他的每一个形体、结构都用了1到10整个重度,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形体上。


苏派素描特点是理性写实,比如苏派素描没有线,因为他们认为客观世界上就没有线,线是“空间面与面的交叠“。而欧式素描特点是灵活,不受光影羁绊,你能便捷的控制线和黑色来制造“美”,把重色安排到你想要的区域能加重局部的厚重感,或是用线来彰显坚硬、松软的质感。类似下面这张程丛林的《念珠》和门采尔的自画像,总之各有好处。但中国可悲的就是两个都在学,两个都学的不怎么样。

这就是问题二的答案,我们明明学的是画光影,最后偏偏还要学生把结构画的很明显,就好比你教学生一加一等二,然后非要问学生二加二等于几,这不是要命嘛,这也是导致愣的原因之一


至于问题三是色彩,跟题目无关我就不说了,总之中国老师吹嘘了半天莫奈、印象派,但其实中国色彩教学跟印象派色彩体系没有任何关系,莫奈不知道什么光源色环境色。顺便推荐一本书《江水如蓝》,讲的是中国美院的博巴班,他们的是欧洲塞尚教学体系,我觉得非常强大,很厉害


然后终结一下中国考前素描的问题:1继承体系混乱,目标混乱 2步骤反人类 3没有教过你的东西还非要你画出来,

考前素描确实很不怎么样,但就我们素描教学体系来说,能做到这样就很不错了。


还有就是别太入迷《局部》这个片子

陈丹青本身这个人非常善于演讲。他不完全是艺术家,而是演讲家、文人、政治评论员集一身的人物。

他的《局部》,乍一听说得真好。其实一般般,对专业人士的指导价值很有限,有很多洗脑的成分,用言语引诱着你走。陈丹青就是太执于感性的东西,动不动就“那种味道”、“那种感觉”,但是那种感性的东西也是最模棱两可、最有心理暗示的。

早年陈丹青去外国看展,回来就说过一句:“中国人怎么都画不出来人家的那种油画味(大意就是这个意思)”,引起了油画界关于“油画味”的争论,当时就有人觉得他提的这个东西有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味”非要学外国人的“味”?

陈当年红过一阵子。但乡土之后,他在画坛上就属于被拍在沙滩上的老一辈人了,后来年轻人玩的这些东西他也不大懂,可能正因如此,《局部》他就没有讲当代的艺术。

估计不行以后他转正文人,不怎么画画,干起评论员的行业。陈丹青的评论有时候说的很精辟,很解气,有的时候就感觉有些煽情、渲染的成分。

总而言之学习画画还是要稳扎稳打,一步步提升,别看了一部片子就放飞了自我。



更新一下,很多朋友在回复里提出异议,指出俄罗斯素描才是最重视结构的。

我也是从艺考到研究生,从全因素到线性素描一步步过来的,当初我也很崇拜俄罗斯素描。所以对高考和陈的说法,我是亲身经历,感同身受的。

  • 知己知彼才能彻底了解一个事物
  • 越客观的东西,就越容易洗脑我们,总觉得就是这样没错呀?但忘了画画本来是需要主观加工的事,如果一切绘画手法、一切观察手法都来自于客观,但客观世界只有一个,那大家不都千人一面了吗?
  • 有同学说靳尚谊,他本身就是马克西莫夫的学生,这种教学体系的推广也是他们做的,所以只能代表一种观点。

在美术圈里,对这种教学体系以及其介入高考有异议的人远远不止陈丹青,这种现象也在慢慢变化。像陈说的那种看了想死的素描,在现在是不可能拿高分的。天津美院老院长就曾说过“这种体系让中国素描千篇一律化更严重了。”类似的话,只不过陈说的比较难听,又似乎攻击高考文化,比较吸引人眼球。


感谢这么多赞,最后偏个题,给高考学子们几个建议。

  • 多去了解美院有地位的一些教授关于高考评分的感受和言论,从中吸取教训,比如很多美院的教授,都说过反感素描“黑白一刀切”这种,这种就要注意。
  • 多看看美院的高分试卷,远比其他教辅材料靠谱。(这书中的评语你可能听不懂,现在编书就爱在每张画旁边写段字,显得好像用心点。但不一定真是打分者写的。中央美院高分卷很多年不出了(我那个时候是,但不知道现在怎样),那里面的评语应该是打分者写的。
  • 外面很多教辅书画的好是技术好,但你没有那个技术画不出那个效果。在追求技术的路上很容易抛弃对审美的训练,你要想找到你这个层面在技术和审美上都均衡优秀的作品,美院高分试卷是不二选择。)
  • 画画没有任何秘密,怕的就是你太迷信“秘密”。(各美院是不是有喜好的风格?考美院是不是有宝典?速写用炭笔分更高吗?是不是只能去北京杭州的画室才能考上美院?到头来才发现,画画就那么几个要点而已,老师只不过是把你认为不重要扔掉的东西,捡起来重新还给你而已。)

user avatar   jiang-zhi-fei-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孤独的斗士,一个悲怆的结局。

让FBI头疼、绝杀希拉里、搅乱美国大选的阿桑奇,今日被逮捕了。

当地时间11日,厄瓜多尔总统宣布撤销对47岁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政治庇护。

阿桑奇被捕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白色胡须了

随后,英国警方立即逮捕了他。







2010年,阿桑奇创立的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大量涉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引起了争议;





同年,阿桑奇被瑞典检方指控涉嫌强奸。





4月10日,维基解密现任主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阿桑奇在厄瓜多尔使馆被监视。





自从2012年6月,得到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庇护后,阿桑奇已经在这里呆了整整七年。




如今,这里已不再是它的避风港。





Julian Assange,这位天才黑客,执着于公布“真相”的“记者”,是一位令美国政坛震颤的鬼魅传奇人物。


在瑞典背负了性侵嫌疑的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多年不见天日的政治避难生活。


2017年,CNN电视台就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美国司法部自2010年起,就对阿桑奇和维基解密进行了调查;


同时,美国政府已准备正式起诉,以逮捕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阿桑奇。


指控方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在追究阿桑奇责任方面进一步推进的办法,比如,证明维基解密在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公布秘密文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证据。




(图片来自中新网)


美国政府为他兴师动众,他把美国搅和起风浪一片。


双方斗智斗勇,也是一场爱恨情仇的大戏。


这戏,可得从头说起。


阿桑奇,于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一座城市。


16岁,他就成为一名黑客,并成立“万国倾覆”组织。


后来,这位迷人的反叛角色,利用超级黑客的身份,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被符号化的机密,阿桑奇案的一个首席检察官曾这样形容他:“他就像万能的上帝那样逛来逛去,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




阿桑奇曾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一幅美国国旗图案的胶带封住了阿桑奇的嘴。美国政府一直对阿桑奇充满忌惮。(图片来自网络)



35岁的阿桑奇创立“维基解密”,是2006年。


这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组织。据 iAsk Media 报道,维基解密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阿桑奇本人也周游多国,居无定所。维基解密甚至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获取信息所需的计算机也藏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


网站主页上,维基解密称自己为“大规模文档解密与分析的不可追查和不被审查来源的网站”,而它的主要兴趣在于“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


并称:“我们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建设更好的政府与强大民主国家的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阿桑奇自我定位是一名“记者”,而维基解密作为一个“媒体组织”,能最大程度保护揭秘者和记者的安全。


据国际在线报道,这个网站每天贴出数十份机密文件,并声称:在这里,检举人、新闻记者和博客可以揭发各种腐败行为,而不用担心雇主和政府的报复。


一时间,“互联网时代的罗宾汉”与“破坏了国家信息安全的危险人物”两种评价让阿桑奇站在风口浪尖。





据报道,“维基解密”的创立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定时炸弹,至今已曝光1千万份文件,握有多少机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敢想象的问题。其中,跟美国政府结下的梁子尤其大。


网站运营初期,就公布了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关于如何审判俘虏的《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


关键转折发生在2010年。


4月,“维基解密”在Collateral Murder 网站上公开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空袭时杀死无辜平民和两名路透社记者的视频;


5月,《纽约每日新闻报》已经将维基解密排为“彻底改变新闻界的网站”第一名。阿桑奇被称为“黑客罗宾汉”,明目张胆地挑衅奥巴马政府。


顶着美国官方发出的追捕令与政府的多番警告,3个月后,它发布了7700份美军阿富汗战争绝密资料,涉及平民伤亡情况以及巴基斯坦和塔利班分子之间存在联系。美国就此事展开了大范围的刑事调查。




(图片来自网络)


同年10月,“维基解密”和主要商业媒体公司合作,公开了超过40万份,由美军士兵2004年-2009年间提交的报告,称为伊拉克战争记录,被BBC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维基解密’文件”。


而当时,阿富汗战争已持续近9年,战场上已留下千余名阵亡士兵的尸体,“撤军”的呼声渐高。


“被透明”的白宫跟五角大楼怒了,他们强烈谴责维基解密,称这些信息可能危害国家安全,让美军及盟友人员面临危险;并要求维基解密立即向美国政府归还机密文件,并删除网站上所有记录。同时威胁,如果维基解密不这么做,军方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迫使他们“做正确的事”。


然而,早在6月,涉嫌泄露大批情报资料给维基解密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已经在伊拉克被捕。




阿桑奇2010年Ted演讲(图片来自网络)


有消息称,因涉嫌“性侵门”被美国官方追捕的阿桑奇,同时面临美国情报部门的追杀(有爆料称,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想除掉阿桑奇,甚至表示:“难道我们就不能对这个家伙使用无人机吗?”);网站也将遭遇美国军方的黑客攻击。


可阿桑奇却说,网站还将继续公布文件,“我们不会被压倒”。


年底,又发布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与对美国安全影响重大的官方机密设施清单。





此后,维基解密网站历经短暂的低迷期,回到大众视野是2012年。


据报道,标志性的事件是:它爆料了从黑客组织Anonymous 处获取的,美国全球情报分析公司Stratfor的一系列机密邮件,内容涉及该公司不可告人的运作方式和收集、出卖情报的内幕本质。


被人们称为“影子中央情报局”的Stratfor公司,是一个全球情报分析公司,表面声称主营业务是为政府和商业机构提供全球政治局势分析服务,但实际上从事的是收集和出卖各类机密情报给美国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工作。


维基解密的合作伙伴解释曝光这些资料的原因:“我们认为,在美国社会资本主义框架下,执法者和世界500强企业的资本家选择与富有的统治阶级站在了一起,从而背叛了人民。”


而这家公司应对的态度是坦荡荡:事业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畏惧。


阿桑奇这边却动作不断。


第二年,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组织,帮“棱镜门”主角,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疑似争取避难冰岛。


而前一年,因为向公众泄露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而触怒华盛顿的阿桑奇,已经获得厄瓜多尔无条件提供庇护所。




阿桑奇在厄瓜多尔大使馆(图片来自网络)


据报道,藏身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的阿桑奇说:“我们一直在和斯诺登接触,也一直在帮助他。我个人非常同情斯诺登先生。” 同时,暗示“接棒”公布斯诺登的揭秘文件。


当时,英国《独立报》称,阿桑奇与厄瓜多尔一名外交官合作帮斯诺登获取了安全通行证。


而斯诺登成功出逃后,阿桑奇也成了为数不多知道他下落的人:“考虑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威胁,我们不能提供更多细节;但我们知道斯诺登先生身处何处,他目前处境安全,情绪高昂。”





以往种种已经让美国对他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接下来,2015年的“监听门”更让美国政府陷入众人讨伐的境地。


6月,阿桑奇称:“法国人民有权知道,他们选出的政府遭到本应是盟友的国家敌意监视。”


“维基揭秘”网站和法国媒体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连续监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三任法国总统的通信,时间跨度至少6年。


据法国《解放报》网站等援引“维基揭秘”网站的有关材料报道,“维基揭秘”网站获得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经常监听三位总统后撰写的5份结论性文件。


监听内容包括:法国领导层讨论全球金融危机、欧洲联盟前途、法德关系乃至美方对法方的情报监控行动。


这些文件描述了上述三位法国总统施政和决策行为的一些特点,被列为高级机密。最晚一份监听资料的标注时间为2012年5月22日,即奥朗德就职数天后。




(图片来自网络)


报道称,法国一些部长和议员也是美国的监控对象。曝光材料包括了美方获取的奥朗德和许多总统府官员的手机号码。


奥朗德召集议会主要领导人,抗议美国监听这一行径。执政党社会党议员雅克·于尔沃阿用英语和法语写道:“我们又一次看见,美国眼中没有盟友,只有靶标和仆从。”这件事上,美国起初表示无可置评。稍后称,“现在”没有监听。


法国媒体认为,“斯诺登事件”对法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还没消除,又披露出总统遭美国监听的丑闻,法美关系,甚至是欧美关系将因此受到冲击。


同样被阿桑奇警告的,还有日本。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的亲密盟友。甚至奥巴马访日时形容日本是”美国在世界上最亲密的一位伙伴”——可是,被阿桑奇啪啪打脸。


8月1日,据德国媒体报道,维基解密公布了名为“目标东京”的文件,称美国政府也对日本的政府和企业界进行了监控活动,其中一份报告的注释显示,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也获得了这份报告。


监控的广度和深度然人心惊,他干脆警告:“不要期待一个全球监控大国会有所顾忌或敬畏。


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





当时间走到2016年,已经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足不出户四年的阿桑奇,在美国大选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个高潮。


这个身为天才黑客的记者,发誓要终结希拉里的总统之路。


当2016美国大选的喧嚣渐渐平息,人们讨论着特朗普为何击败呼声极高的希拉里·克林顿。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有人提出:是阿桑奇的维基解密成功地将那位曾被当做笑话的特朗普送上美国政坛巅峰宝座。


每一次维基解密的亮相都是对希拉里的重创,也将特朗普一点点推向总统宝座。


开向希拉里的第一炮,是7月。


美国东部时间7月22日早上10:30,维基解密公开了美国民主党国家委员会内部绝密的19252封邮件和8034个附件,此次泄露的账户来自公关主任、国家财务总监、人事财务总监等7个民主党高层。


而此次曝光的内容主要是:民主党内部对桑德斯的打压、抹黑对手特朗普、屏蔽不利信息和报答捐款人等。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称,这可能是自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情节最恶劣卑鄙的一次总统大选。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邮件信息直接导致DNC主席舒尔茨下台,部分桑德斯支持者反目希拉里。




美国民主党主席舒尔茨辞职(图片来自网络)




桑德斯支持者反对希拉里(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好戏不止于此。


2016年8月,“维基解密”悬赏2万美金抓获杀害民主党工作人员Seth Rich的凶手。值得一说的是,这位被离奇枪杀的受害人在党内负责技术方面工作。


阿桑奇更发表讲话暗指其为邮件爆料人,继续炒热邮件门。




(图片来自网络)


当希拉里阵营疑似要甩锅俄罗斯时,阿桑奇说,希拉里的“天性”就是通过渲染外国威胁来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而俄罗斯坚决不接锅,并称“俄罗斯企图利用邮件影响美国大选”等类似指责是美国大选中的“常见伎俩”。


到了美国大选高潮迭起、抓马横出的十月,这一“黄金时期”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十月惊奇”。


原来,希拉里、川普两方阵营都卯着劲儿展开了最后的殊(si)死(bi)大战。


此前阿桑奇就通过多个渠道扬言要彻底摧毁希拉里的“总统梦”,计划每周放一波关于希拉里的猛料、在11月8日投票选举日前瓦解希拉里的获胜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说到做到的阿桑奇,利用“维基解密”曝光了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经理Podesta邮件,指责希拉里曾“支援”IS。


Political Insider的原文表示: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内,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授权将美国产武器运送至卡塔尔。她这一做法旨在颠覆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之后,这些武器又被送至叙利亚去资助基地组织,用于颠覆叙利亚的阿桑德政权。


希拉里在组织“叙利亚之友”(Political Insider说这也叫基地组织或ISIS)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领导人的角色。这是在支持由CIA领导的叙利亚政权更替暴动。




(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班加西恐怖袭击后,希拉里曾公开否认她对武器运输这件事情知情。


在之前Democracy Now对朱利安·阿桑奇的采访中,希拉里“邮件门”中包含的1700封邮件中指出希拉里与利比亚、叙利亚、基地组织、ISIS有直接联系。


每个大料,虽然真实性受到部分媒体的质疑,可照旧令希拉里招架不住。


维基解密,这个因为对政府不信任而建立的“编外成员”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这场美国大选。




如今,这位人们眼中的“互联网的罗宾汉”,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政治避难生活后,宣告被正式逮捕。


面前是与他纠缠许久、恩怨深远的美国政府,他又将去哪里呢?


user avatar   liao-bu-qi-de-su-xiao-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yu-hua-xia-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期错过了殖民掠夺,后期在分蛋糕战争中站错了队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各大美院取消英语限制? 
  怎样才能考到中央美院? 
  学素描(基础)应该找怎样的老师或者培训班? 
  怎么削铅笔? 
  如何评价陈丹青? 
  如何评价陈丹青? 
  十万个是什么:「素描」是什么? 
  自学素描画成这样还有救吗? 
  如何看待各大美院取消英语限制? 
  为什么陈丹青说我国美术学院的那些素描是死路一条、是一场灾难、是反艺术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自然》统计和意大利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占比超过 50%?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美空军将 50 万个新冠检测拭子从意大利运往田纳西州?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