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大陆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第1页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持有什么观点都可以,但只要都明白并承认,“中等收入陷阱”,并非一个经济学范畴的话题,而是一个政治范畴的话题,起码是一个政治经济学范畴的话题即可。

这个陷阱的本质,最终是有关产业的,但并非是由产业规律决定的,而是一个 “本国资本” — “国际资本即外国公权力” — “本国公权力” 三者,在一个经济体完成了初始的工业化,形成了可观的消费市场后的力量斗争的结果决定的。

更简单点儿说,国家(公权力或掌权的资本集团)的产业升级意志,一定要强、相对稳定、有持续性,才谈得上有些许可能性。

若斗争输了,结果即本国资本买办化,本国公权力成为本国买办资本和国际资本所掌控的工具。好点儿的,继续原地踏步,承揽现有产业链条上的业务和价值。糟糕点儿的,去工业化,退为一个资源国乃至农业国。

个别国家,在陷阱中,可能会发生革命,走向左翼狂热一阵子。若无军权,之后有可能军头篡权,再买办一阵子。之后再往复摇摆。

若斗争赢了,那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建立起较稳固的护城河了。产业科技是第一步,标准体系生态是第二部,货币、安全、文化和价值观是最后一步。能到哪一步,就主要看国家体量和国家意志了。如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能实现一些领域产业科技的壁垒,就已经到头儿了。竟然能搞出一些标准体系生态的门槛,就已经算是突破上限了。


二战结束至今,真谈得上跨过了 “中等收入陷阱” 的略有规模的后发的名义上的主权国家(姑且以总人口1000万算好了),至今也只有两个:

日本和韩国。

如果你不算日本是后发国家,而是将其视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那么真正谈得上成功的国家,就只有一个,即韩国。

我无意特意夸赞韩国,但有兴趣确实可以去研究一下韩国的发家史,以及日韩两国的共性,(笑

于是就再次重复一遍,一切拿日韩两国和我国做类比,用来表达一个有关经济、产业、人口、安保等话题的主张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嗯嗯。

最终总结就是:

二战结束至今,全球出现了的,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主权真正独立的大国数量,至今仍然为零。(本国无帝国军队大规模驻扎,为 “主权真正独立”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大国” 标准如前,姑且以人口1000万为线,毕竟谈论城国/城市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而今天的我国,就是在二战后,“全村唯一的希望” 了 — 唯一一个有可能以独立自主的大国身份,跨国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纯政治陷阱的国家 — 目前看来,可能性颇大。且颇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把一些国家拉回到阱里去。


user avatar   zhis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是否定的。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资源依赖性”国家。

比如委内瑞拉和阿根廷。

委内瑞拉的石油非常丰富,在查韦斯当政期间,拼命卖石油赚钱,那时候的油价突破100美元一桶,石油国家都发了大财。

委内瑞拉政府用石油外汇进口消费品平抑物价,用石油外汇给委内瑞拉国民提高收入和福利,国民幸福指数特别高。

但好景不长,美国页岩油革命+2008年的金融危机双重打击下,石油需求开始疲软,价格暴跌,甚至一度跌成负油价。

这下好了,没有开采成本优势的委内瑞拉石油产业,一下子没了收入来源。政府没有外汇收入,就不得不停止进口消费品,不得不减少国民的福利支出。

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为没钱进口消费品平抑物价,导致委内瑞拉的物价暴涨,商场大面积断货;没钱给国民发放福利,导致工人罢工游行,经济雪上加霜。

不仅如此,国际上,委内瑞拉因为没钱还国债,导致国债违约,信用评级暴跌,融资成本开始急剧增加,甚至借不到钱。所以,想靠借外债拆东墙补西墙也是很困难的。

至此,委内瑞拉已经完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

阿根廷呢,农业发达,实际上,农产品也是大宗商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农产品价格好,其他国家的农民就开始扩大种植面积,比如美国,第二年农产品价格就会大跌。

但是,美国有金融优势,可以对冲价格波动的风险。阿根廷就很难。

再者,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本来就远不如制造业,毕竟农业产出是以年计算的,工业是以月、天计算的。对农业依赖太强,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暴跌,必然会影响阿根廷人民的收入和福利。

和委内瑞拉模式相近的,还有俄罗斯和中东一票国家。不过,中东国家的石油开采成本实在是太便宜了,因为中东的油矿层很浅,沙特的开采成本只有5美元,也就是只要国际油价低于5美元就有利可图。而页岩油的成本40美元以上,俄罗斯估计在35美元以上,中国开采成本需要50美元以上。所以,当油价跌得很厉害时,俄罗斯财政也会出现较大危机,就会和欧佩克组织(沙特为首)商议减产额度,以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让油价回升。

中国不一样,中国现在的经济模式,是进口资源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而欧美国家和日韩新等新兴发达国家,几乎都是走的工业化道路。这些国家经历过多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但至今它们还是发达国家。

为什么制造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资源业强大呢?

一是制造业普遍是先看到订单,再组织生产。

比如手机,不是生产一大批在仓库,然后慢慢卖。而是通过评估市场需求,一边卖、一边生产、一边补货。库存周期也就一个月左右。

而像汽车业,是消费者先付钱,汽车厂再生产,除了4S店的样车,大部分汽车品牌都没有库存风险的。

二是制造业有定价权。

自有品牌就不说了,想定多少都可以,这个好理解。某项产品亏本的话,我就不生产了,换一个赚钱的产品。

代工厂呢,报价=成本+利润,如果没利润我就不给你代工,换其他盈利的订单。

但油井已经打好,别人说贵了不买,油井是不敢轻易关闭的,因为油井无论是开采还是关闭,都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

农业也一样。你今年春天种下去的棉花,今年秋天才能收获。等收获时发现供大于求就晚了,就会以亏损为结局。

三是制造业灵活,抗击打能力强。

比如服装业。

正常来讲,一个人一年3套衣服就够了。

但是,因为款式的不同,使用场景的不同,可以细分出很多需求。

比如上班穿的职业装、谈恋爱穿的休闲装、旅游穿的旅行装、运动时穿的运动装、游泳穿的泳装、逛夜店时穿的礼服、跳舞时穿的舞蹈服、结婚时穿的婚纱礼服……凭空就多出很多很多的需求。

每一个细分场景,还可以每个月推出不同款式来诱惑消费者买单。

石油业和农业没法搞这么多花样。种棉花就是为了提供纺纱原料,受服装业需求影响,而服装业需要的纺纱原料总数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棉花种植业没法自己创造需求。

石油需求是受客户需求影响,自己也无法创造需求。

石油业和农业产品,供大于求就会价格下跌,供小于求就会导致价格上涨。

很多时候,价格不是产油国控制的,而是需求国控制的。

很多需求大国,同时也是资源大国。比如美国和中国,不仅是石油和粮食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石油和粮食生产大国,也有控制油价和粮价的手段和意愿。

四是制造业产业链条长,可以衍伸很多新的行业和就业岗位,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形成内循环。

比如中国手机制造业,就有上百万产业工人,还有几百万供应链和周边服务就业岗位。比如手机面板、半导体、五金、注塑、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软件、批发零售、维修等行业,还能对互联网产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因为大量工人有了收入,他们又能提高消费能力,购买更好的手机和服务,创造新的需求。

正是这么一套循环机制,各行各业都繁荣起来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

资源业和种植业,本质上是原材料,很难形成产业链条。因为志愿者和种植业的下一个环节就是制造业。全球资本不会在资源国设厂,而是去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庞大、交通设施完善、政局稳定、供应链齐全的国家投资。

久而久之,资源国(如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阿根廷、澳大利亚)就会成为制造业大国(中美欧盟日韩)的原材料供应商,经济被制造业强国绑架,看制造业强国的脸色过日子。

工业化国家什么情况下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呢?

一,基础设施被外资绑架,成本高企。参考菲律宾。

二,国家财政收入很低,入不敷出,主权信用低,国家没有钱主导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参考希腊、土耳其。

三,被其他大国制裁,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比如朝鲜、俄罗斯。

四,政府频繁更迭,且没有长远的经济增长计划。参考泰国。

这四点,我国都没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第三点,被美国制裁的问题。

中国虽然被美国定点制裁,但2021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规模和贸易逆差再创新高,说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捆绑还在加深,中美脱钩基本不可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如果中美全面脱钩,苹果公司马上就没手机可卖,直接倒闭,2.6万亿美元市值蒸发,引起美国金融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大堆金融机构和个人破产,从而暴发金融危机。

这样的例子,还有戴尔、惠普、微软、intel、高通、沃尔玛、亚马逊等美国巨头。中国代工业,实际上是很多美国巨头的核心供应链。中国市场,也是很多美国企业最主要的市场。这种大背景下,中美如何脱钩?

中美脱钩,会导致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经济领头羊的经济崩溃,从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所以,说美国敢和中国脱钩,完全是杞人忧天、天方夜谭。

其实,中国最大的威胁,是地方举债过高的问题。但目前还比较可控,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收入更高,地方举债大部分是用来修了基础设施,而不是用来发福利挥霍掉了。这个投资长远来看,是会产生持续的财政收入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会出问题。

举个例子。

比如武汉地方政府找工商银行借了100亿,在外围修了一条地铁。这地铁沿线马上就成了地铁房,卖5个20亿的地皮项目就回来了。假如每公里造价5亿,100亿能修20公里远,卖50个20亿地皮都足够了。

更何况,地铁本身还能赚钱,修地铁本身的成本,大部分是本地企业的收入,部分以税收的形式进入了地方财政,地方政府真正的支出可能只有60亿。

现在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是因为地方政府举债太猛,都在比拼超级城市,提高GDP增长率,扩大债务搞基础建设的步伐太猛了。

08年左右,武汉举债几千亿大搞基建,同时有5000多个工地开建。今天呢,武汉政府负债率已经很低了,基本不堵车了,武汉地铁总里程也成为全国前几名,但武汉地铁却是中国少数已经实现盈利的地铁。

但是,危机是存在的。

目前,土地财政出现一定的危机,因为房市遇冷,国家调控很严格,必然会导致开发商拿地意愿降低,地方上的土地财政吃紧,就会导致入不敷出,影响后续的城建投资。

往后的中国城市的发展,必然是限制一线城市规模的扩张,鼓励二三四线有扩张条件的城市扩大城市规模,吸纳农村人口进城。怎么搞?

必然还是举债搞基建,然后卖地回笼资金还债,滚动开发,快速扩大城市规模。


user avatar   windmind-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有满足一个基本条件,中国大陆才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那就是:

产业升级成功,进入世界高端产业链。

换言之,如果这个条件长期(指20年往上)满足不了,中国大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大于90%。

满足这个条件的必要条件有不少,列举如下:

1.长期稳定保持不断增长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

2.建立并稳固产权制度。

3.建立并巩固保证创新的充分自由的社会环境,包括舆论、思想、文化等。

4.保持同世界发达国家的良好关系和充分交流。

5.坚持市场经济为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6.破除行政性质的行业壁垒和垄断。


user avatar   ai-cai-xue-tang-miao-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有这个可能性,但实现起来估计会很难。

为什么老猫会这么说,首先我们就需要先理解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语的概念。大意是说,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时,就可能会突然掉坑里,再也没法往上爬了。这不是一个必然现象,但是如同一个经济魔咒一样,在很多国家身上发生。

最典型的莫过于阿根廷了。

阿根廷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如同一辆开足马力的火车,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形势好得不得了。依靠着发达的农牧业,伴随着大西洋航运的迅速发展和冷冻技术的提高,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出口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单凭初级农牧产品的出口,便让阿根廷的经济一跃千里,成为比肩欧洲和美国的发达经济体。

可是,当它达到中等收入的时候,就突然熄火,再也起不来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不但熄火起不来,它还被各种麻烦缠身,不断下行,最后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毫无存在感的样子。

曾经的阿根廷非常富有,经济规模曾长期居于全球第七,比德国还有钱,但现在,大家提起阿根廷,除了能想起足球以外,估计对这个国家不会任何多余的了解和兴趣。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中等收入陷阱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核心原因:

1、生产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2、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市场需求不足。

很多国家的发家史,基本都伴随着前期的野蛮粗暴发家行为。比如,假设家里有矿,那就直接挖,挖了之后卖掉,积累了原始的第一桶金。

或者像西方国家,干脆是靠武力殖民到处侵略,把别的国家打成渣,把土著人全部屠掉,把他们的财产、资产、矿产等据为己有,然后获得资本的第一桶金。

为什么第一桶金这么重要?

人类的大规模财富生产和创造行为,归根结底靠组织能力。单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是很弱的。

假设你自己一个人,想生产一辆自行车,估计整半天都不一定能生产出来。

别看自行车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车把、车身、轮胎等很多工艺。如果没有一个团队,大家来分工协作组织生产,一个人基本是搞不定的。

而如果连自行车这样相对简单的产品生产都搞不定,靠个体就更别提生产什么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更加复杂的现代工业品了。

所以,大规模财富的生产和创造,必须依赖于大规模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而大规模团队的协作生产和组织能力,是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启动资金成本的。

比如,假设你想召集1000个工人,生产汽车上的某个关键零部件,你需要先采购生产该零部件的流水线生产机器,还要租厂房,给工人发工资,安置工人的生活等。

在你的工厂盈利之前,这些成本非常高。如果你没有第一桶金,你根本干不了这个事情。

所以,小到个体,大到国家,如果你想发展,首先得有第一桶金。否则,你就只能一直在很低的维度上待着。

再好的想法,再好的创意,如果没有第一桶金来支撑你的执行,则基本等于零。

那么,有了第一桶金后,接下来你要干什么?

就是我前边讲的,你要做产业的转型升级。你不能老是靠挖矿的生活过日子,因为矿总有一天会挖完的。

同理,你也不能老是靠开采石油或其他自然资源的方式,来过日子。

如果你的产业得不到转型升级,你的整个社会获取财富的方式,其实一直停留在一个很低的维度上。

也就是说,你的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而决定一个社会是否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之一,不是纸币的多少,而是这个社会所能创造的物质总量的多少。

从个体或小家庭的角度来讲,一个个体或家庭是否富裕,主要看他有多少纸币。但是,从整个社会或国家的角度来讲,这个社会或国家是否富裕,主要看这个社会或国家有多少物质总量。

在国家层面上,钱是没有意义的。钱,只是纸而已。

所以,当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时,这个社会所能创造的物质总量,也无法得到提升。当这个社会的物质总量,总是在某个维度上徘徊无法上升时,则这个社会就会注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无法再往上突破。

这就是阿根廷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

阿根廷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大家靠挖矿,挖得了第一桶金。于是阿根廷人觉得,既然挖矿就可以致富,为啥还要辛苦的做产业升级呢,多累。大家挖挖矿就好了嘛,来钱多容易。

然后,整个阿根廷的生产力就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等矿挖的差不多时,整个社会就出问题了。

俄罗斯也有同样的问题。大家靠挖石油,就过上了好日子。结果,整个国家也没做啥整体性的产业升级规划,就是靠挖石油。油价高了就有钱,油价低了就没钱,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一直维持在某个水平,想上也上不去。

如果西方国家拿油价做点文章,整个俄罗斯则软趴趴的,北极熊差不多跟北极猫似的。

当然,生产力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内需不足。

市场经济是靠需求推动物质生产的。有人有购买需求,才会有人为了赚钱而去生产。需求越多,则生产越多。生产越多,则整个社会物质总量越多。生产者之间的彼此竞争,会促使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让整个社会在同一个单元时间内,能够生产的物质总量,持续提升。

而如果一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即极少部分人掌握了绝大多数财富,而绝大多数人都非常穷的话,则这个社会的整体购买需求,是不足的。

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行小政府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

小政府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规则,基本上必然会造成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社会中,强者只要获得了第一桶金,度过了最初的难关,后边会越来越强。强者会利用雄厚的资金壁垒,把市场上的后来弱小竞争者全部干掉。

剩下的人,则由于没有第一桶金,只能天天在一个低纬度上趴着。

资本家在获得庞大的财富后,还会把资金转移走,造成本国财富的流失。

比如,我们看到国内有些有钱人,在发家致富后,移民去了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当然,其实移民去美国的有钱人,还基本属于被忽悠瘸了的人。

美国的税很高。由于常年打仗,美帝国政府严重缺钱,天天琢磨着从哪儿刮点油水,以弥补自身的巨大财政亏空。国内的有钱人跑到美国后,正好成了他们案板上的肥肉。

所以,真正高明的资本家,都不会移民到美国去,而是在一些避税天堂,比如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啥的,设立一个信托基金,把钱放到这个信托基金里,从此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信托是专门为有钱人设计的一项法律产品,它可以有效隔离个人的财务风险,即便这个人破产没钱了,法院一般也不能直接执行信托里的钱。

所以,实行小政府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会造成社会财富向少部分人集中,并且当这部分人把资产转移到税率极低的避税天堂后,会造成社会经济的窟窿。

当然,不要觉得只有中国的有钱人这么干,美国的有钱人也这么干。全世界的有钱人,差不多都一个德性。

聊了这么多,回到中国身上。

那么,中国是否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呢?

中国要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我觉得基本也是看是否做到了以上两项。

中国的第一桶金,是靠给外资超国民待遇、污染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华人华侨的返乡投资等,逐渐换来的。

在获得了第一桶金后,中国政府马上制定了各种产业升级规划。虽然升级的过程很累,但是社会总体生产力不断得到提升,我觉得大方向是对的。

在这个维度上,中国不会受制于此,而最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贫富差距问题上,虽然贫富差距不可避免的在发生,但中国政府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我觉得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国民的整体收入,还是比较有效的:

1、用国企利润和财政收入,去不断投资基建和互联网建设,既促进了内部财富的再分配,也加速了市场经济一体化建设,降低了供需成本,刺激了经济发展。

在此不得不说一句,政府和资本家对于财富的处置理念,是不同的。当政府获得大量财富后,它有花出去的冲动,没有攒下来的冲动。

政府是一个虚拟的概念,不是现实中的实际个体。当有很多资金趴在政府账上时,对于政府来讲,基本没有太大意义。政府不会靠吃利息来维持生存,政府的终极目标是维持收支大体平衡。

当政府把钱花出去时,属于制造需求,加速财富流通和再分配。只要钱花的对,不但能够刺激生产,还会产生事半功倍效果。

而资本家则完全相反。

当一个资本家获得大量财富后,一般来讲,他没有大量花出去的冲动,而只有财富保值增值的冲动。最理想的状态是,他最好做点啥投资,安全无风险,利率还高,然后他躺在家里数钱就好了。

所以,当大量财富到了资本家手中时,不容易形成财富的再流通和再分配。而如果财富不能得到再流通和再分配,则穷人将一直是穷人,获得翻身的几率,可能比中彩票还难。

2、扶贫。

除了前者的正向投资基建和拉动互联网建设等,中国政府还利用体制性的力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前者是通过市场的手段,促进财富再分配,并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蛋糕做大,后者则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帮助底层人士脱贫。

当大量的底层人员从贫困线上脱离后,整个中国社会的整体购买力上升,消费需求也会持续上升。内需增加后,社会生产会随之增加,社会的物质总量也会随之增加。

而上面这两件事情,基本都是实行西式制度的国家无法做到的。正因为此,老猫我觉得中国社会大概率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每一个社会都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社会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前行的道路上遭遇短暂阵痛,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


user avatar   qi-ding-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伪命题。

全世界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也就10多亿人。

中国要走出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让人均收入提升到发达国家水平,哪怕只是入门水平,那也等于是要再造一个“发达国家联盟”了。

这对全世界的财富分布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影响?会和现有利益实体产生多少摩擦和冲突?

历史书上也都写着,现在这些发达国家当年都是怎么发达起来的。

那如果现在要再造一个这么大规模的“发达群体”,它要怎么发达起来?

这么宏大叙事的命题,岂是一句小小的“中等收入陷阱”可以描述的。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

现在人均GDP 1.2万美元,当然,美元购买力也不是20年前的1.2万美元了。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对应的人均GDP是1.5-2万美元,那大概是2000年的标准,现在起码得2.5-3万美元才算中等收入国家了,比如韩国。

因此,我们人均GDP还要翻一倍才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进入之后出不来,才能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那么如果压根就进不去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又谈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呢?


user avatar   mr-anderso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印度,日常看见一个工人干活,三个人在旁边看,所以印度垃圾。

不久的将来,独生子女两夫妻,上面4老人,下面三个娃。要人均2万5GDP,那么两夫妻得干出人均11.25万多GDP。

或者不生娃,那么人家只需要干出7.5万,那就跟瑞士差不离,这样来说还是有希望的。

加油了。


user avatar   fan-fan-91-2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

是,行业创新力不够,财阀崛起,阻碍生产力发展。

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太大。

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失业率高居不下。

——

中国出现这个问题。

那就是大资本家又过得风生水起。

资本开始砸个体工商户饭碗。

世界新工业中心兴起,夺走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占比。

自由职业者普遍破产,失业

请问这可能吗?

我相信只要共产党还执政一天,以上的事情就绝不会到来


user avatar   qing-bing-bai-ye-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我们不能打包票说中国一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但是我们可以说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极大。

刨去那些胡里花哨的伪装和烟雾弹,不讲那些复杂的经济名词和理论,

只用最通俗的大白话,

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跟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凭什么同样是工作一个小时,你在你的国家能赚100块钱收入,我在我的国家却只能赚1块钱收入?

归根结底就是你的国家生产力水平更高,你在你的国家工作一小时,确实能创造远超过100块钱的价值,可能是200块,所以资方愿意从中拿出一部分,给你100块钱的报酬。

而我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不行,我在我的国家工作一小时,顶多能创造2块钱的价值,那么资方绝不可能倒贴一大笔钱给我提供100块钱的报酬,哪怕把刀架到老板脖子上,他也掏不出这么多钱,是真的掏不出来。他只会从我替他创造的那2块钱里拿出一部分,最多给我1块钱。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怎么提高生产力水平呢?

只有切实地发展掌握科学技术,才能有效提高生产力水平。

只有有效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所以想要一直提高收入水平,就要一直发展科技,并且将其变现转化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都是邪路。

中国近些年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急速提升,增长速度远超全球一切国家,

恰恰说明我们的路走对了,完全没有偏离正确航向。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

并且培育了一系列的中国企业来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让我们有更多的钱继续投入科技研发。

这是良性的正循环,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收入水平也跟着提高了。

在大多数科技领域里,中国都达到了世界先进行列,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自从2020年起,世界500强力的中企数量也已经超过了美国。

这就是我们中国有信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底气所在。

话说回来,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说穿了,本质上不是什么陷阱,而是生产力水平达到了极限,所以收入水平没法继续提高而已。

这事儿就像爬山一样,越往上越难。

收入水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从1块钱涨到10块钱很容易,

从10块钱涨到30块钱还算容易,

从30块钱涨到50块钱就有点难了,

从50块钱涨到70块钱非常难,

从70块钱涨到100块钱极其困难。

所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是既没有足够的科技实力,也没有将现有科技成果完美变现提高生产力水平手段的国家。

既然本国的实力不足,那就只好指望有实力的发达国家施以援手了。

所以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在他们那里投资建设,所得的收益外国资本吃肉,所在国跟着沾光喝点剩汤。

这种模式的发展肯定是有上限的。

之所以外国资本离开自己国家到别处投资,说白了就是哪怕在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一小时能赚100块钱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工作创造的价值都值100块钱,有些工作的价值被平均值强行拉高了。

其中有些工作是无法转移的,比如理发的费用在中国是几块钱到几十块,在美国至少是几十美元,价格可能差10倍甚至更多。但是美国人不可能为了省点理发的钱专门坐飞机来中国理发,贵也只能忍着。

但是有些制造业的低端工作,没有技术含量而且可以转移。

资本家把那些跟本国收入水平不匹配而且能够转移的低端工作转移到生产力水平更低的国家,能减少成本支出赚更多的钱。

一切操作都是为了多赚钱,这是跨国投资的根本目的。

所以当所在国的收入水平提高到他们觉得不划算的时候,他们就会抽身走人换一个收入水平更低的国家赚钱。

那么什么时候外国资本会觉得不划算呢?

其实就是所在国的收入水平达到了相匹配的生产力水平极限的时候。

收入水平再提高的话,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国际的资方来说,都不划算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不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了,多给你一分钱他们就要少赚一分钱。

面对这种情况,本国的老板们只能忍着,但是外国资本可就不奉陪了。

比如说某个国家本来靠自己要花50年时间把收入水平提高到45块钱跟生产力水平相匹配的极限,然后在这个阶段卡30年才能有所突破。

结果外资的注入帮助这个国家只花了20年就达到了45块钱的极限,然后抽身走人了。

人家的东西再好也不是你的,你自己的生产力水平没有提升,那么你的上限依然是45块钱,提前30年到达意味着你要多卡30年,所以要卡60年才能有所突破。

所以看上去就好像是在陷阱里困了几十年。

而且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有的国家人均GDP能达到1.5W万美元才“陷入陷阱”,有的只有1万美元,有的甚至连1万美元都没到就停滞了。

区别就在于每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一样,生产力水平更高的收入上限也会更高一些,

甚至发达国家也是这样,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更高,收入上限也更高,但是一样存在。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近三十年来GDP都差不多,“失落的三十年”。

很多日吹都片面强调日本有很多高科技,这些年拿了很多诺贝尔奖,还有一些瘦死骆驼比马大的大公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事实,日本没有这些底蕴的话也撑不到人均GDP4万美元的时候才开始“失落的三十年”。

日本的前车之鉴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就要清醒地认识到:

“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也不是终极的考验。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能指望依靠外力,需要的是切实地提升自己的科技能力和生产力水平。

耐克鞋转移到南美生产的时候叫美国耐克,转移到中国生产的时候也叫美国耐克,转移到越南生产的时候依然还叫美国耐克。外国资本在发展中国家里多次转移是必然的事情,这是冰冷的客观规律。

不是说外国资本把加工车间转移到你的国家整个公司就是你的了,你就与有荣焉配姓赵了。

也不是他们走了你就如丧考妣活不了了。而且他们总有一天是会走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处。

硬要挽留既没有意义也做不到,不是你的东西永远都不是你的。

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利用外资留驻的期间,借力发展提高自身的科技能力和生产力水平。

自己发展创造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而且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也不是终点,想要一直提高收入水平,就要一直发展提高自身的科技能力和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永远向前。

否则的话,哪怕你发展到日本这样发达的程度之后故步自封停止创新,一样会有撞到天花板的一天。


user avatar   song-cheng-ju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是先得有中等收入,现在看来,掉进去的希望渺茫。




     

相关话题

  为什么男女评价双方的标准存在差异? 
  如何看天津地铁一号线转让51%股权? 
  如何评价明尼苏达州警察压人案,被害黑人曾多次因犯罪被监禁,罪名为盗窃,擅闯民宅,携带毒品,持枪抢劫? 
  如何看待【男子18万元汇错账号对方愿还 法院称不可以】? 
  如何评价周小平的《三打袁腾飞》? 
  如何看待韩国社区推出「生孩子免租金」政策,生两个孩子最高可免 10 年房租? 
  1934年美国的白银法案,是否针对中国,对中国是赤果果的掠夺? 
  为什么当前的西方社会总给人一种不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经济的印象? 
  民主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东营市胜利一中副校长因女生头发过长斥责其「思想肮脏、不知廉耻」? 

前一个讨论
汽车上显示发动机转速对司机有什么用?
下一个讨论
有什么是用过了rtx3090才有的感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