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院士含金量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导是近几年新评上的院士,我所做的方向稍微偏离组里原有方向,平时工作都是直接跟带我的导师沟通,一导只是大概知道我做什么方向。博士期间有提过把我转到直接带我的导师名下,但因为进组时候的专业问题,没能转,算是历史遗留问题,我所在小组后续的师弟师妹全部由直接带我的导师招生并负责培养。准备毕业时,由于种种原因,直到论文送审的截止时间前一天才将论文送出,跟一导约预答辩和答辩的时间已经有点儿迟了。加上直接带我的导师也临时有出国任务,我又坚持按时答辩,不想因为几天的推迟,导致拿到学位证时间再推迟半年,一导只能直接参加答辩。以上这些是前提,跟我的回答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争议。

博士毕业答辩的时候,一导边听答辩边翻博士论文,等到其他评委提问结束后,一下子提了几十个问题,并对其中的大部分给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我自认博士期间工作做得还算投入,论文中的主要内容也发表在本领域的顶刊上,涉及的所有数据、模型均经过了审稿人的很多轮评议,论文反复修改时间长达两年多。因为遇到的审稿人都非常细致,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很专业,修改完特别自信不会再有什么大的问题了,所以听到一导的建议极其佩服,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视野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更关键的是,我做的方向跟一导之前的领域还不是那么相关,在他自己的领域,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评价了。他做工程的项目多一些,在业界的影响力更大,毕业后我也在相关行业工作,已经听不少企业的高管明确说,某院士说了能干,那就一定没问题,其中不乏跟他层级相当甚至更高的领导。要知道,每干一个项目都是要大量真金白银往里面投入的,这种信任绝对不会是凭空来的。平时的交流中,也真真假假地听了许多关于他如何在关键时刻拍板,解决了某些关键问题,使得项目得以进行下去的事例。

2019年7月3日更新

回复某匿名用户:

我非常钦佩Malik院士的辛勤工作,我对任何专注于技术,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都满怀敬意。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领域所需要的投入也完全不同,我相信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需要所有人去遵循的。直接带我的导师也在我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连续不眠不休一天一夜帮我修改文章,那篇文章也是我最省心的一篇文章,只需要把他的修改合并到文章里就可以直接投稿了。我对我的导师非常非常感激,但在这样的模式中,我完全体会不到我的价值所在,也很难觉得自己经历这样一次投稿之后有多大的提高。因此在第二篇文章的时候,我把文章所要包含的主要内容,分好几次分别向直接带我的导师汇报,单独就每个点进行讨论,之后又对文章的整体框架与思路进行探讨,最终才将完成的文章交给他修改。我也明确跟导师说,只需要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我就行,我可以尝试着自己修改。当然,最后提交的论文版本也几乎被改的面目全非,但起码我知道每个修改的地方是为了什么,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修改。到第三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就文章的思路跟导师进行了讨论,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修改后,导师看了下,没做任何修改就直接提交了。可能每个博士的期待都有所不同,对我来说,第二篇文章的那种指导模式是我收获最大的,而第三篇文章那种,则是博士毕业前起码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可能我对于独立工作的能力有种偏执,所以在准备第三篇文章的时候,我甚至刻意避免寻求导师的指导。

关于文章挂名的问题,这也是我写这么长回复的主要原因。学术不端的帽子太大了,实在担待不起。一导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提供所有实验条件和经费。我所做的方向是一导原来领域的自然延伸,具体的课题也是他最终决定定下来的。文章的核心思路受到他之前在项目工程化过程中所采用的简化关联方法的启发,该部分属于平时交流中听到的,不是单独对我说的,但也算指导吧。部分核心内容在实验室大组会上有过汇报讨论,就文章内容整体而言,他应该是知道的,只是对具体实现细节可能不知道,答辩时我比较意外的是他提了很多细节的东西。我做的东西有部分偏工业化的数据,这部分内容能否发表以及数据公开到什么程度,需要他最终把关。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他文章挂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何况仅仅是挂名,既非一作也非通讯。

这篇回答的本意只是想纪念一下对我触动最大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学术上的视野与见解,另一个是在工程界的能力。在学术上,哪怕只是在他自己的领域稍微相关的方向,凭借对他自己领域的深刻理解及触类旁通的能力,也可以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工程上,他推动了不止一个关乎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在业界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在之前的回答中,没有提到指导学生方面的内容,是因为我觉得这方面哪怕说再多,都会有人觉得是作为一个导师应该做的。就像后来回答中补充的,他在我们这一级的时候已经完全不直接带学生了,尽管作为我的一导,但更多的是因为招生时候的遗留问题。听之前的师兄说,一导以前也是趁着出差的路上给他们改文章的,他的第一篇文章被反复修改了几十次,甚至于直接把实验数据要过来,手把手教他怎么处理数据。这样的机会,以后应该是不会有了。不过作为一个院士来说,这样未必是效率最大化的一个方式。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科研体系,提出有战略性的方向,然后招一个团队来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就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来说,恐怕是更有意义一些。

对于该回答及其评论中对我的评价,我倒是无所谓了。我不是一个特别擅于跟人沟通交流的人,这篇回答中的内容也只是在网上发表一下我的一些感受,现实中几乎没有可能会提起。可能有些人很难理解,一个想要在技术方面做出什么东西的人,对于相关领域做到极致的那些人,有着怎么样的崇拜。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邻居是个庄稼好手,对谁都不服,结果有天碰到一个人割麦子速度甩了他一大截,几年之后提起来都还赞不绝口。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会有类似的感慨,我曾经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在我所研究的课题上,可最后的结果还是非常一般。也正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的难度,所以对那些处在这个领域顶尖的人,真的是由衷佩服。不止是我的两位导师,也包括那些曾经在这个领域做出过突出成就的人。何况,一导在我现在年龄的时候所做出来的成就,我这辈子都未必能企及。

(我真的只是非常非常一般的博士,对我的工作,只能说还算扎实,完全不敢说有多大创新或者现实意义。我不太愿意招惹麻烦,不想因为这个回答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之前的回答中,我尽可能模糊了我的背景,但面对某些质疑,不得已补充了些内容。如果有认识的人,猜出来我的背景的,希望不要在这里公开。)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相关话题

  读博先有小论文题目还是大论文题目? 
  怎么看对裴钢的处理结果? 
  裴钢是否拉低了院士水准的下限?是否拉低了院士颜值的下限? 
  为什么裴钢“院士”不重新用一次严谨的科学实验,狠狠的回击饶毅呢? 
  如何看待自动化研究所乔红研究员当选2021年科学院院士? 
  如何评价文章《反对背后:高校学阀与李彦宏的生死战争》?李彦宏入选院士的争议是因学阀而起吗? 
  如何看待歼20战机总设计师杨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的院士算不算人中精英? 
  如何评价「同济大学82岁院士汪品先在南海深潜1410米,获重要发现」? 
  联想在1995年撤销倪光南院士的总工职务,是谁的决定?柳传志起了什么作用? 

前一个讨论
老年代步车乱象有多严重?
下一个讨论
高达中机体的编号怎么编的?





© 2024-06-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