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想请教一下诸位大佬,明代宗为郕王时,他与自己的哥哥明英宗关系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郕王朱祁钰在未登基做皇帝之前,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怎样,其实并无多少直接靠谱的史料来说明,不过可以根据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来侧面分析揣测:

1、朱祁镇生母孙皇后和朱祁钰生母吴贤妃之间的关系

这是因为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要讨论朱祁镇对这个唯一的弟弟的态度,就必须先研究一下孙皇后和吴贤妃二人的性格、行为、身份地位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关于这方面的信息,相关史料并不多,而且非常杂,我尽量搜集。

且生母的性格及行事作风对子女的影响并没有什么确定的方向,也只能作为旁证参考一下。

2、朱祁镇本人对异母弟朱祁钰的言行态度

因为朱祁镇夺门之变成功复位,有意删改关于朱祁钰的史料,而朱祁钰为郕王时的史料就更少了,仅英宗实录中有一些,且多是围绕着朱祁镇来写的。但就一般逻辑,也只会删除一些朱祁镇对郕王不好的事情,以强调朱祁钰忘恩负义,所以实录应该比较可信。

PS:本回答因为添加了很多考证史料,会比较长,可以直接拉到最底端看总结。


现在先简要介绍一下孙皇后和吴贤妃:

一、孙皇后

1、孙皇后可能并非朱祁镇生母——狸猫换太子

按照大明官方的《明实录》记载,孙皇后当为朱祁镇生母,没有疑义,例如《明英宗实录·总序》说: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嫡长子,母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

这里还可以看《明宣宗实录》对朱祁镇和朱祁钰出生的记载:

乙未(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今上皇帝生,上之长子也,日下五色云见。
壬午(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初三日),皇子祁钰生,上之第二子也。

都未提到二人生母具体是谁。

但按照《明史·孝恭孙皇后传》的记载:

(孙贵)妃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按照明人王锜(1432-1499)在其史料笔记《寓圃杂记》中的记载,孙太后去世以后,英宗钱皇后曾劝英宗:

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验葬皆不如礼。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

不过,即使孙皇后真的不是朱祁镇的生母,但至少在孙氏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死之前,朱祁镇是不知道的,一直将其视为生母。

2、孙皇后其人——美艳、工于心计、善妒、狠辣、宠冠后宫、有大局观

2.1美艳的皇太孙嫔、皇太子次妃

孙氏(?~1462年)山东邹平人。由于其父孙忠曾担任永城主簿,而时皇太子(指明仁宗朱高炽)妃张氏之母亲恰好是永城人,她每次进宫时都要赞扬孙忠之女贤德,于是孙氏在十几岁时就得以入宫,由太子妃张氏抚育。

这时候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位历史名人,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皇后胡善祥了。

按《双槐岁钞》记载:永乐十五年,皇太孙将婚,时有济宁胡荣之女和河南永城孙忠之女备选,孙氏女美于胡氏女,但是据说胡善祥所居小楼每旦有红白气烟绕户弥月,时人以为是瑞兆。果然胡氏被立为皇太孙妃,孙氏为嫔

所以孙氏之所以后来能受到朱瞻基的宠爱,宠冠后宫,可能是因为孙氏长得美艳,是个大美女。

对于这个结果,孙氏及其家族显然是很不满意的,“彭城夫人(即仁宗张皇后之母,张皇后之父张麒被追封为彭城伯,故其母为彭城夫人)每为张皇后唧卿,而张皇后贤,不言也。”

仁宗即位后立朱瞻基为皇太子,胡氏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子妃,孙氏为皇太子次妃,“并赐孙氏以妃之冠服”,可谓与皇太子妃呈平起平坐之势。

2.2争夺后位——步步为营,终如愿以偿成为大明朝首位继后

宣宗即位后,究竟立谁为皇后,宣宗之母张太后最后定夺:“两家定位久,无可议,仍册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至于胡氏为何能够被立为皇太子妃,这大概与明朝选后中的“选贤不选艳”的传统有关。

纵观明朝诸位皇后,史书中记载相貌艳丽者很少,大多数皇后史书中都记载她们很“贤”。

所以,相比于有美色、工于心计的孙氏,忠厚的胡氏被册为皇太子妃更显得理所应当。

宣宗朱瞻基是一位风流天子,又适“仁宣之治”,天下太平,海内晏安,于是宣宗常常驾车游幸。对于宣宗这种行为胡氏往往进行规劝,于是宣宗慢慢地开始讨厌胡氏,移情于善于逢迎的贵妃孙氏。

孙氏工于心计,不甘于人下,在她的鼓动下,宣宗开始着手废后。

孙氏被册为贵妃仅几个月,宣宗就以“贵妃恭肃小心,动循礼则。祗事皇太后尽孝敬,又能辅朕及奉顺皇后”为借口,要求礼部赐予贵妃金印。

时任礼部尚书的胡淡明知孙氏宠冠后宫,“恭肃小心”仅是授印的借口,却不敢忤逆宣宗,同意授予孙氏金印。

明制,皇后金册金宝,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宣宗破例授予孙贵妃金宝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抗礼皇后的僧逾行为,此举也幵启了宠妃破例加礼的方便之门,故《明史》说“贵妃有宝自此始”。

但孙氏不甘心只做一位有金宝的贵妃,还要做真正的中宫皇后,破例授宝即是宣宗和孙氏对于皇太后、群臣态度的一种试探,得到满意结果后就拉开了宣宗废后立妃的序幕。

明朝有两位皇后涉嫌“狸猫换太子”,其中之一就是孙贵妃之“子”——英宗朱祁镇。

按一些史料的说法,孙氏为了达到废掉胡皇后的目的,釆用了狸猫换太子的方法将宫人所生的皇子夺为己有,抢在胡皇后之前“生”出皇长子,即后来的英宗朱祁镇。

查继佐所著的《罪惟录》、何乔远所著的《名山藏》、毛奇龄所著的《胜朝彤史拾遗记》、王锜所著的《寓圃杂记》中均釆信了这种说法。

特别是清修《明史》中,虽然在《后妃宣宗恭让胡皇后传》中钱皇后劝英宗恢复胡废后的位号时,隐去了《寓圃杂记》中“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的说法。

但是在《后妃宣宗孝恭孙皇后传》中明确记载:“(贵)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也算是坐实了孙氏这桩狸猫换太子的公案。实际上孙氏仅生育一女常德公主。

宣德三年三月,由附马都尉西宁侯宋琪、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担任正副使,持节册贵妃孙氏为皇后。

2.3继续打击废后胡氏

孙氏正位中宫后处处压制己经退位的胡氏。而宣宗之母张太后怜悯胡氏的遭遇,每次内廷朝宴,都把胡氏的位次安排在孙氏之上,这引起了孙氏的不满。

因为张太后早年对孙氏有养育之恩,即便是不满这种安排,孙氏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直到太皇太后张氏去世后,在安排后妃祭奠位次时孙氏借题发挥:

太皇太后崩,皇后祭奠,自齿诸六宫,知孙太后有谴疾意,痛哭。踰年殂。

太皇太后去世后,再无靠山的胡氏于一年后去世。

胡氏去世后,礼部议丧礼,杨士奇主张用后礼葬,而诸臣则认为胡氏用后礼下葬“此非内庭意也”,这个“内庭”指的就是孙太后。

孙氏把胡氏看成一生的情敌和政敌,即使胡氏将皇后之位让给她,退位后表现的处处谦恭、谦让,孙氏也没摒弃前嫌,最后胡氏以嫔礼下葬于金山。

2.4遇事冷静、果断、有大局观

英宗即位后,孙氏被尊为皇太后,一时风光无限,可惜好景不长,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恐恿下冒然亲征,在土木堡被瓦剌击败,英宗本人被俘。

消息传来,京城哗然,在于谦等人努力下,明政府决定固守北京。既然决定固守北京,燃眉之急是尽快确定新的摄政人选,英宗之子朱见深年仅两岁,朱祁钰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于是孙氏以皇太后的身份敕书给朱祁钰,令其摄政,之后又敕书文武群臣,命他们无论大小事务,均听令于朱祁钰,不得违抗。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孙氏从国家大局出发,并没有坚持册立英宗幼子为皇帝,而是在立英宗长子为皇太子之后,下懿旨令郕王登基为帝,是为景泰帝。

景帝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孙氏的这种做法,既解决了国家需要一个长君以保证社稷安全,又确保了皇位的有序继承。

通过这件事,可知孙氏遇事冷静、果断的性格

此外,孙氏并没有忘记远在沙漠的英宗,英宗被俘之初,她多次和钱皇后一起倾尽私人财物试图赎回英宗,未果之后又多次给英宗寄送御寒衣物。

景泰元年,瓦剌首领也先将被俘的英宗放回。景帝封英宗为太上皇,将他幽禁在南宫,期间孙氏经常差人探望他,并送去一些吃食。

2.5默许夺门之变,与官僚集团交好,同情于谦

之后的多门之变,孙氏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明史》:“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之。”

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孙氏对于“夺门之变”的态度是默许的。事实上,孙氏的弟弟孙继宗带领子婿、家丁四十三人参与了“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辟之后,以孙氏在“夺门之变”中立有大功为由,为其上徽号。

孙氏是明朝第一位有金宝的贵妃,第一位继后,第一位有徽号的皇太后,明朝大肆封赏外戚,也始于孙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孙氏对于文官集团的十分友好,这恐怕与早年宣宗废后时,文官集团参与出谋划策有关。在英宗复辟之后于谦被杀,她对于谦也始终持同情的态度。

2.6疑似迫害后宫嫔妃,残害皇子

明朝派遣出使朝鲜的太监尹凤曾告诉朝鲜国王:“(宣宗朝)且后宫争妒,宫人所出潜相杀之。

由此可知宣宗朝后宫的争斗是很残酷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宣宗子女较少,且多嫡出。

二、吴贤妃——势弱不受宠,疑似曾为朱高煦宫人,后长期居于宫外陈姓太监家

吴氏(?~1461年),南直隶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江南美女,她于仁宗朝入宫侍奉东宫,宣德三年生皇次子朱祁钰后,被册为贤妃。

但《罪惟录》中关于吴贤妃却是一段完全不同的记载:

(贤妃)初为汉王宫人,汉王以叛诛杀,宣宗赦其罪,故不敢携入宫,养宦官陈符家,赐宫女数辈奉之,实生景皇帝,中外未之知也。年七岁,而上疾革,语太后:‘更一哥哥陈符家,急呼来。’太后遂取其母子入宫,帝抱持哭。未几,封郕王,郕王代立,尊生母为皇太后。

查继佐认为吴氏曾是汉王朱高煦宫人,汉王叛乱被诛灭后,吴氏被宣宗秘密养于太监陈符家,直至宣宗去世前才迎他们母子回宫。这种说法大约与宣宗朝后宫争宠,甚至相互诛杀所生子女的事情有关。

宣宗作为一代风流天子,内宠也颇多,但只有二子三女。其中原配胡皇后生顺德公主、永清公主。英宗虽为宫人所生,但年幼即被继配的孙皇后窃为自己所生,孙皇后还生育常德公主。如此看来庶出的仅朱祁钰一人。

为何吴氏特别幸运能够诞下皇次子朱祁钰呢,是不是因为她一直被养在太监陈符家被免遭厄运呢?

吴氏生下朱祁枉后,宣德三年即被册为贤妃。景帝即位后吴氏被尊为皇太后。英宗复辟之后,吴氏又被降为宣庙贤妃,死于天顺五年。


综合孙氏与吴氏两人的生平事迹,可以发现孙氏强势、地位高、美艳受宠、工于心计、行事果断狠辣,且善妒,宣宗后宫有非常激烈的斗争,孙氏甚至可能有残害其他嫔妃子女的嫌疑。

而吴氏势弱,身份地位都较低,一直不受待见,甚至可能长期居于皇宫之外,其所生之子朱祁钰也不怎么受朱瞻基的喜欢,在朱瞻基生前并未封其为王。


三、正统十四年前,《英宗实录》中有关朱祁镇与朱祁钰二人互动的史料:

辛亥(宣德十年二月初九日),册弟祁钰为郕王。册文曰: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子孙世世相传,藩屏帝室,此古今帝王之大法也。朕弟祁钰,今特颁册宝,封为郕王,尔其恪勤忠孝,亲贤爱民,永笃藩辅,钦哉毋怠。

例行册封,此时是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八岁,朱祁钰七岁,二人尚幼,基本做不了主。

八月,拨给郕王京卫官军三百人、校尉五十人。

辛酉(宣德十年八月二十二日),以郕王使令之人,敕兵部拨京卫官军三百人、校尉五十人给之。
己巳(正统元年正月初三日),宣宗章皇帝小祥,遣卫王瞻埏祭景陵,上不视朝,率弟郕王祁钰奠于几筵。

正统元年(1436年)正月初三日,宣宗朱瞻基一周年祭礼,朱祁镇九岁,朱祁钰八岁,两兄弟一起祭奠父皇。

二月,有些不想戍边的军户、土民被分给几处王府任使,郕王府也分到六十户,越王是朱瞻墉,朱瞻基的同母弟,卫王是朱瞻埏,朱瞻基异母弟,三王待遇相同,不过此时朱祁镇尚年幼,这命令恐怕也并非出自他手。

己酉(正统元年二月十三日),先是行在兵部奏:大兴左卫军人胡用等系四川建昌交阯、云南、贵州等处土民,自陈孱弱,不堪操用,兼且不服水土,乞调四川雅州等处边关守备。
上念跋涉远役,不无失所,给与越王、卫王、郕王府中使,令每府六十余户。

正统二年(1437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两周年祭礼,两兄弟分别为十岁、九岁,又一起祭奠父皇。

癸巳(正统二年二月初三日),宣宗章皇帝大祥,遣卫王瞻埏祭景陵,上不视朝,率弟郕王祁钰奠于几筵。
辛酉(正统二年四月初二日),以郕王冠告太庙,命太师英国公张辅持节行冠礼,少师兵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为赞,行在礼部尚书胡濙宣敕戒,行在礼部左侍郎章敞、行在鸿胪寺卿杨善导引,并启王行礼,礼毕,赐辅等钞币有差。

四月初二日,朱祁钰行冠礼。

甲午(正统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先是上命行在户部检视各王刍牧地,至是具其顷亩方向及原据民人庄宅田地共三千余顷图列以闻。
上命以一百八十八顷给郕王祁钰,余拨神机、三千等营,令其刍牧,所侵夺民地悉给还之。

正统五年(1440年)十月二十五日,朱祁镇13岁,朱祁钰12岁,在古代差不多也算是成人了。

先前朱祁镇命令户部检查各王府的草场牧地,发现共占据了老百姓的庄宅田地三千多顷,于是将其中的一百八十八顷给朱祁钰,余下的拨给神机、三千等军营,让他们放牧,而侵夺民地全部还给了老百姓。

第二天,朱祁镇又给户部下命令说:朕的弟弟已经长大了,他的岁禄是一万石,现在既然他还在京城,那每年只支给他米三千石,其他的就给宝钞一万贯,等到他之国就藩以后再全给米。

这差不多算是明朝藩王之国之前的惯例。

这个“宝钞”即是大明的纸钞,最早于洪武八年开始发行,但大明宝钞的贬值,几乎在实行钞法后立刻就开始了。从钞与白银的比价看,在洪武中期大致是银一两当钞三五贯;宣德七年,每银一两纳钞一百贯;正统元年,“今银一两当钞千余贯”。成化年间,大兴左卫指挥使周广反映的情况更加严重,“近年钞法不行,每钞千贯止值银四五钱”。

乙未(正统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敕行在户部曰:朕弟郕王年已长成,其岁禄一万石,今在京岁支米三千石、钞万贯,俟之国全给米

正统九年(1444年)二月二十日,朱祁镇又赏赐朱祁钰宝钞一万贯,相当于给了几两银子吧。

庚子(正统九年二月二十日),赐郕王祁钰钞一万贯。

正统十年(1445年)二月十三日,朱祁镇命礼部给朱祁钰选王妃。此时朱祁镇18岁,朱祁钰17岁。

丁巳(正统十年二月十三日),命礼部出榜选郕王妃。

八月,选定兵马指挥汪英之女汪氏为郕王妃。

丙寅(正统十年八月二十五日),遣英国公张辅为正使,吏部尚书王直为副使,持节册中兵马指挥汪英女为郕王妃,行纳徵礼。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前夕,朱祁镇率军离开京师,命朱祁钰留守监国。朱祁镇22岁,朱祁钰21岁,原本无人理会的朱祁钰突然就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癸巳(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五日),上命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

以上就是土木之变前,朱祁镇朱祁钰二人互动的全部史料。仅就实录中的这些史料可以发现,二人关系实在很一般:

正统五年以前,二人都年幼,行动基本上难以自主,且二人的互动也多是一些常规礼仪仪式。

在这之后,朱祁镇对朱祁钰,算得上是恩典的也就是赏赐了一百八十八顷地,还赏赐过相当于几两银子的一万贯宝钞,聊胜于无,但又变相地大幅削减了朱祁钰的禄米。相比宪宗朱见深对其异母弟德王朱见潾,朱祁镇算得上有些刻薄寡恩了:

己亥(成化元年二月二十二日),上以秀王出阁,敕后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臣曰:“朕第三弟秀王,年已长成,其禄米岁一万石,今未之国,且岁支米三千石,钞一万贯,如德王例,便选学行端正者,除王府官,诚实堪任者除仪卫司,及群牧所官,拨校尉六百名,群牧所军士一千名,随侍军士百人,马百匹,一应事悉视德王例行。”

朱见深给两个弟弟的校尉、军士要比朱祁镇给朱祁钰的多得多。

戊寅(成化元年六月初二日),德王偕妃朝见,赐宴于宫中。

兄弟之间的互动也多得多,这里仅举一例,德王成亲之后还带着王妃到宫中看他哥。

而宪宗对德王之国也比较上心,赏赐也非常丰厚,德王还经常找他哥要钱要地要粮,朱见深基本都准许了,仅以成化三、四年为例:

丁亥(成化三年正月二十日),上谕礼部臣曰:朕弟德王之国,凡诸合行事宜,所司详具以闻。
己丑(正月二十二日),命给德王全支禄米岁一万石。
时王将之国,故预令山东有司于岁徵秋粮内派拨送纳,以供本府之用。
庚子(二月初四日),赐德王岁用米盐等物。
王累奏本府日用白熟粳米食盐及内官内使每月柴米并养马料草俱在内府关支,今将之国,一时难于措办,乞敕有司仍旧关用,候庄田成收日停止。
上允王奏,令今岁拨与白熟粳米二百八十三石有奇,食盐岁与一百引,马草料到府日为始,给五阅月(阅月:经一月),内官内使于所在官仓,每月人给米四斗,以资食用,五阅月而止。
癸卯(二月初七日),升武成后卫正千户刘忠为指挥佥事,不为例,忠,德王妃父,时王将之国,为忠陈乞也。
癸丑(六月二十日),礼部言:旧例,各王府祀山川社稷,祭物俱各府自备,今德王之国之初,奏称之用权令有司备礼,三年之后,宜从旧制。
从之。
癸未(九月二十一日),诏:德府禄米一万石,内岁给苏州糙粳米一千石。
旧例,王禄米皆给于所分封之地,德王之国时,奏山东不产粳米,上特赐苏州糙粳米三千石,其原赐日用白熟粳米,暂给一年,至是王请,并著为令,故惟赐以糙粳米三之一,余不许。
丁卯(成化四年正月初六日),以山东寿张等县闲地四千一百余顷赐德王府,从王请也。
辛巳(三月二十一日),诏:仍给德王府白熟粳米岁二百八十三石有奇。
初,王未之国,时岁给糙粳米三千石,而是米特给于内府,以供王食用。及之国,例当停止,王以为请,准蹔给一年,后王欲为定例,上止许给粳糙米千石,而白熟米则不复给。至是复以为请,乃命就糙米千石内如数易给之。
命以山东济南府在城税课之半赐德王,为汤沐之费,岁为钞七万六千八百三十贯有奇,仍命给饲马草料三月。盖王初之国,已尝再请给以五月,至是因其恳奏,复命给之,且令继今宜自措置,无再烦扰。

综上所述:

1、朱祁钰为郕王时,他哥朱祁镇同他关系很一般,相比于朱见深待其弟德王朱见潾的态度,可以称得上是刻薄寡恩。

2、朱祁钰生母吴贤妃地位低下,不受宠,甚至可能长期居于宫外,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小时候可能就不常见面,未必有什么兄弟情谊。

而朱祁镇生母孙皇后为人强势、身份尊贵、受宠善妒、甚至有迫害后宫妃嫔、皇子之嫌,言传身教之下,朱祁镇更不会有多喜欢这个异母弟弟。

甚至可以这样打个比方,小三和儿子可怜巴巴地住在外头,作为强势原配的儿子,他能对不招人待见的小三之子有什么感情?

3、朱祁钰作为不受宠爱的吴氏之子,也不怎么被其父朱瞻基喜欢,朱瞻基死后才受封为王,而其就藩之国的事情,更是长期无人理会。如果不是朱祁镇闹了个大新闻把自己给坑了,朱祁钰这个王爷可能会和其母吴贤妃一起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吧。

4、朱祁钰之所以没有对朱祁镇痛下杀手,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朱祁钰脸皮薄了一点,心软了一点,真想要干掉朱祁镇,办法多得是。




  

相关话题

  如果你是李自成,在攻破北京之后,如何做才能夺取天下呢? 
  如果郑和下西洋是到处殖民的话,那么满清是不是不用被八国侵略了? 
  读明史时,哪些人物或事件让你印象深刻? 
  明末汉族人的思想状况是怎样的?怎么轻易就被清朝给灭了? 
  谈迁的《国榷》中有这么一句:“臣言昌時么麼小臣”,这个“么麼”到底啥意思? 
  定陵的开掘是新中国考古史最大的悲剧么? 
  清朝法制相对于明朝法制发生的最有时代属性的变化? 
  李定国坚定支持腐朽的南明小朝廷是什么心态? 
  如果清朝不是由满族人统治,而是由汉人统治,中国是否会持续输入西方科技,社会发展不显著落伍于西方? 
  南明怎样才能有一个受到公认的皇帝? 

前一个讨论
甲午战争清朝有没有可能打赢?
下一个讨论
北京的哪些地理优势促成明成祖定都于此?





© 2025-01-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