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为何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初期选择掩盖事实?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xiao-yi-51-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切尔诺贝利》这种剧,显然就是奔着意识形态去的,一些人说苏联掩盖这掩盖那,说苏联的材料都不客观,不也是在欺负死人不会说话么?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真把人不当人,为什么要疏散呢?咋不派“秘密警察”把小镇平了呢???


苏联全党全军准备了四十多年的核大战,能有几个苏联人不了解核事故的危害?


都说苏联高层隐瞒,那积极救灾,在前线指挥的那部分高官和苏军高级指挥员算不算高层???


西方的价值观最差劲的地方,就是假装客观,把事实给你部分的呈现出来,然后在道德上审判你。


你凭什么审判别人?


不匿了,虽然这个题目是由剧而引起关注,但这题不是评《切尔诺贝利》这部剧的,有兴趣的可以看我在剧集讨论下的回答,摘了几场戏,从剧本上分析,这剧为什么是胡编。(已经更新至第三集)


把这个回答里有关题主“苏联为何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初期选择掩盖事实”的部分搬回来,切题。


关于层层隐瞒

26日凌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接到苏联动力和电力化部副部长马约列茨打来的电话后得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发生了强烈爆炸,继而引发了火灾……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核电站的夜间密码警报显示该电站发生了核泄露、核辐射、火灾和爆炸。”但由于前线的检测设备糟糕,当时没有人知道真实情况。

等到白天,局势逐渐明朗起来了:

“1986 年 4 月 26 日 1 点 21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动力机组在进行计划中的检修,反应堆停止工作后,反应堆堆舱顶部发生了爆炸。根据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站长的报告,爆炸时反应堆堆舱顶部及部分墙板、机械设备间的一些顶板和反应堆堆舱辅助系统的一段发生了坍塌,顶板燃烧了起来。3 点 30 分火被扑灭。核电站工作人员全力采取措施冷却反应堆堆芯。”(1986 年 4 月 26 日苏联动力和电力化部致苏共中央的报告。РГАНИ,ф.89,оп.53,д.88,л.1 )

今年 4 月 26 日 1 点 25 分四号动力机组在 7 号和 8 号 HP 涡轮发电机进行了计划中的检修之后发生了爆炸和火灾。火灾蔓延至三号动力机组顶部。爆炸摧毁了HP4 反应堆顶罩和机器间。事故期间,17 名换班人员在场。其中 9 人送医,4 人情势危急,其中 1 人重症监护中。火情已得到控制。估计由于多通道强制循环回路(КМПЦ)的崩裂,受到污染的水已经排入电站地域中。电站地域辐射水平为 20—25 毫伦琴/秒,普里皮亚季市为 14 毫伦琴/秒。三号动力机组由于事故已停运(一号和二号动力机组运作正常)。电站已被封锁。(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向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

而苏联中型机器制造部的专线电话,也是先向雷日科夫汇报,后向戈尔巴乔夫汇报。

所以,戈尔巴乔夫的戏份,恐怕是有点多了

事故发生后,苏联多个部门做出了反应:如国家安全委员会系统内第一时间已派出以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管理局副局长 Г.А.西维茨上校为首的行动侦查小组前往事发地;苏联动力和电力化部在接到切尔诺贝利电站给出的报告事故情况的同时,也报告说“已经在采取措施消除事故后果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该部副部长马约列茨也在雷日科夫指示下前往事故当地国家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从直升机上及各气象站进行了辐射环境的初步测量;同时,苏联部长会议还委派了由原子能、反应堆、化学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政府临时委员会,授权他们在事发地调查事故原因,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该委员会的指挥是部长会议燃料能源综合体管理局局长谢尔比纳,此人被认为是雷日科夫的副手之一。这些人分两批赶到切尔诺贝利,专家在26日9时到达、其他人在下午5:40分到达了基辅。其中谢尔比纳也在下午5:40分抵达了,而他上午还在西伯利亚地区指导工作。


在事故是在凌晨发生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也被叫做苏联总理)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了有事故发生,苏联动力和电力化部在自己还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就随时就最新情况向雷日科夫进行汇报,这算不算是层层隐瞒呢?


一定有杠精要杠,为什么不向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汇报呢?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说他啥也不知道呢?

首先,切尔诺贝利电站的直属管理单位中型机械制造部在向雷日科夫汇报后,马上就向戈尔巴乔夫汇报了,此时是凌晨,中型机械制造部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到底发生了啥。

其次,该部门是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管辖的,苏联部长会议相当于苏联政府,而戈尔巴乔夫是党的领导人,他们不是一个系统的。戈尔巴乔夫就算想管,恐怕也是越权了。更何况,同为政治局委员的雷日科夫之后便在政治局上作了汇报。


关于撤除决定的撤出

剧中是27号,符合史实。但剧中瑞典也是在27号发现的,苏联迫于压力才实行撤离工作,这就不符合史实了。事实上,26日晚10-11点,专家团在进行了一天的评估后,认为局势可能继续恶化,事故处置委员会指挥谢尔比那在听取了专家团的报告后,就做出了撤离的决定[1]

深夜,雷日科夫接到了谢尔比那的电话,电话中请求雷日科夫协调军队协助撤离工作。[2]

27号中午,撤离所需的物资准备完毕,14时正式撤离,三小时后,普里比亚季就已经成了一座空城。

值得一提的是,撤离命令是通过广播公开发表的,已经相当于公布此次事故,而西方国家发现事故时,已经是28号了。又去哪里施加压力呢?


关于灾后宣传

1.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态度:

2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宣传问题进行了讨论。戈尔巴乔夫向成员们征求报道工作如何进行的意见,多尔吉赫提出应以控制放射源的工作为先。而戈强调,对于事故“必须尽快予以报道,不能拖”,沃罗特尼科夫、利加乔夫、雅科夫列夫均表示同意戈的观点,阿利耶夫、多勃雷宁也表示应该发布事故信息。多勃雷宁认为,美国人肯定会利用发生了爆炸的既定事实(以对苏联造成不利)。众多政治局成员的表态,使得会议氛围已完全倾向于有必要对外公布事故信息。至于具体该如何公布事故信息,葛罗米柯认为,信息文本应当“写得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不安和慌乱”,同时因为“朋友们从我们这里购买核电站设备,也许可以考虑向他们专门通报发生的事”。戈尔巴乔夫则认为应当首先告诉自己的公众。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紧急应对策略研究,张菊萍,华东师范大学,2018)

4月28日,消息首先在《时间》节目上报道,同时,莫斯科电台也进行了报道。同日,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将此消息告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条消息的内容是塔斯社采写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事故,其中一个核反应堆受损。正在采取措施消除事故后果。在为受灾者提供帮助。成立了政府临时委员会。”


2.消息发出后,立马被美国利用:

苏联发声后,在29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戈尔巴乔夫表达了他的不满:“也许相比于我们周边的国家,我们对事故作出的反应太小。芬兰人和瑞典人通报了辐射上升的情况。……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向我们提出要求索要信息。”[3]

果不其然,4月29日,美国合众国际社最先向世界宣布,“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事故,造成了数千人死亡”,该社还援引了一位所谓“长期提供准确消息的基辅女士”的话,“80人当场死亡、2000人死在医院的路上”“死者没有被埋在普通墓地,而是在通常掩埋放射性废物的皮罗格维奇村”,“基辅的十月医院都挤满了患有放射病的人”[4],此消息发布后,立即被西方各国媒体疯狂转发。

在缺少事故信息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出现了对事故的消极利用和猜测。在苏联与西方意识形态相互对立的背景下,苏联外交部向苏共中央呈报的报告指出,在美国大肆传播着不利于苏联的传言,其内容不仅“戏剧化”此次事故的规模和后果,还攻击苏联的核电站。该部由此得出结论,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被“用于宣传目的除了西方媒体上已出现的“反苏行为”外,在苏联国内围绕此次事故也活动着一些西方记者和外交人员。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向苏共中央报告,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事故信息之后,一些驻苏联的外国外交家和记者一直尝试收集有关核反应堆发生爆炸的原因、当地污染的范围、放射性沉降物扩散的方向、死亡的人数、苏联公民对此次事故的反应等详细信息。比如,美国和联邦德国的记者斯梅尔、多布罗沃尔斯基、霍尔茨等人前往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伏努科沃机场和莫斯科的基辅火车站,试图在这些地方向从乌克兰来的乘客、机组和列车组成员问一些相关,问题;美国 ABC 电视广播公司的两位记者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询问苏联公民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态度;美国合众国际社的记者威廷顿声称,他收到了自己编辑部的任务:“由于美国对此次事故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所以需要紧急收集所有核电站事故的信息。”因此,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反映出来的是西方另一些外交官和记者利用此次事故“鼓吹反苏宣传运动”。

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新华社莫斯科5月1日电 据塔斯社来自苏联部长会议的消息报道,4月30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及其所在地的核放射性物质已减少了差不多一半,受害者正在继续得到治疗,其中有十八人仍处于严重状态。[5]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的实际死亡人数是两名,而不是某些西方通讯社报道的数千人。公告说,被送进医院的共有一百九十七人,其中四十九人经检查后已经出院。[6]

3.苏联的确在宣传上进行了区别对待

首先是本国人民:“……确切地说,对苏联人民播发的消息到此为止。政治局决定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公民说得多一些”。[7]面向外国政府的信息文本,由相应的苏联大使传达给所驻国的最高领导层。不过这些信息文本并不是发往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仅发送给了驻 8 个社会主义国家和 22 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苏联大使:一份文本发给驻索菲亚、布达佩斯、柏林、华沙、布加勒斯特、布拉格、哈瓦那、贝尔格莱德的苏联大使;另一份文本发给驻华盛顿、伦敦、巴黎、罗马、波恩、赫尔辛基、奥斯陆、斯德哥尔摩、雅典、维也纳、伯尔尼、布鲁塞尔、海牙、卢森堡、哥本哈根、马德里、里斯本、都柏林、瓦莱塔、尼科西亚、安卡拉、渥太华的苏联大使;同时还注明“只对赫尔辛基、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请转达若是出现了牵涉到这些国家特别利益的数据,将会另行告知他们”。[8]

苏联在宣传上的区别对待,才是苏联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的最大黑点。苏联首先对8个社会主义国家和22个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通告,其他国家却只能通过塔斯社了解消息,苏联在其中的“家长做风”实在是太明显了。其他国家,需要从塔斯社以及苏联外交部的新闻招待会上了解信息,除此之外,就只有购买了苏联反应堆的国家能够得到苏联的主动通告。

就连我国的外交声援,还要拐弯抹角的通过采访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的方式,从他的口中表达(中苏关系当时还没有正常化),这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但按照美国一贯的路数,说苏联在刻意隐瞒着什么,就是无中生有了:

1)美国在21世纪采取的宣传策略,是苏联在此次事件中初期进行了刻意隐瞒,然而28号进行报道的时候,前线还在救火,事故调查工作还没有进行,怎么像外界公开?而随着事故调查的不断进行,苏联外交部一直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跟进[9](这点我在第四条说了)

2)眼看第一条站不住脚,就转而攻击劳动节游行的问题,这点苏联做的的确不到位。但要说刻意隐瞒,就是往人家头上扣屎盆子了——苏联民防部队和苏联武装力量在封锁区外也在进行除尘工作(这是有效的),虽然苏共中央表达了对他们工作进度的不满,但这并不代表什么都没做。而且基辅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沾染辐射尘的患者出现

3)美国在当时采取的宣传方式,是对死亡人数进行夸大:据“长期提供准确消息”的基辅女士称,有2000人死在了路上。这就更是无中生有,而这个谣言现在还在发展,成了“几十万人牺牲、苏联不把人当人”

真实情况,还请见这份文件:

4.人民日报也对切尔诺贝利事故表达了立场

这块我得 @青山布衣 一下,他那个回答可以说是非常爆笑了。突发性灾难中媒体传播社会信息的方法和责任,这篇文章只是2009年国务院新闻办网站理论研究版块刊载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2007级学生的一篇投稿,四个作者林山 白洋 黄舒暖 黄敏瑜都是大二的学生。

引用的资料也是非常没有权威性啊,根本没有苏联声音,就下了苏联“隐瞒”的定论

我国政府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立场,在1986年就已经表达了,拿一个2009年的学生论文来,分量实在是不太够。不是在国务院新闻办网站上随便拿一篇文章过来,就能当成毛主席语录用的。

人民日报对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道参见人民数据-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9)

在1986年4月27日到5月30日的时间内,人民日报对切尔诺贝利的有关情况进行了33次报道,其中29篇是有关于事故的进展及相关国家的反应:

1986年5月2日, 苏联部长会议发表公告谈核电站事故情况

1986年5月3日, 苏联正采取措施消除核电站事故后果

1986年5月4日, 巴西对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 埃及决定不买苏联核反应堆 苏领导人视察出事故核电站 图片

1986年5月5日, 埃及将继续建设核电站 苏联核电站事故后国际市场油价上升 美国农副产品涨价

1986年5月6日, 塔斯社就核电站事故发表公告

1986年5月7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前往苏联 清除工作仍在进行 放射性物质在减少

1986年5月10日, 苏共政治局讨论处理核电站事故问题 苏联核事故是迄今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

1986年5月13日, 苏联将帮助利比亚修建核电站 西德向苏提供处理核事故设备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主要危险已过去

1986年5月14日, 国际原油现货市场价格稳步回升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又有六人死亡 十二国出口食品未受苏核事故污染

1986年5月16日, 戈尔巴乔夫首次谈苏联核电站事故 受苏核事故影响地区辐射量达正常标准 苏联核电站事故造成的污染已减弱

1986年5月19日, 核电站:埃及将继续建设 西德不打算关闭 科尔要求举行国际会议讨论苏核事故后果

1986年5月22日, 国家正采取五项措施确保核电站安全

1986年5月23日,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情况稳定 放射性烟云飘至我国上空

1986年5月24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讨论苏核电站事故

1986年5月30日, 巴西政府不会改变建核电站计划


4篇报道表达了人民日报的立场,他们分别是:

社会主义思想原则必将胜利 解决国际问题要靠所有国家

吴学谦外长抵瑞典进行正式访问 瑞典国王和议长分别会见吴外长

发展核电是必然趋势

呼吁安全使用核能和实现核裁军


5.关于@青山布衣答案反对意见的继续


重复一遍,不是在国务院新闻办网站上随便拿一篇文章过来,就能当成毛主席语录用的。

(我不是说大学生的论文就不能掌握真理了,只是那篇拿“参考消息”、“南方周末”的文章作为论据的论文离真理怕是有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呢?

1)青山布衣答案中所引用的内容,全是对于事故后果的判断,没有任何依据

我请问这段话,有什么事实证据呢?而且本身逻辑又存在自相矛盾:一边说灾情通告不及时,一边又说军队过早进入核辐射地区进行救灾,这是什么逻辑?没有军队去救灾,哪能掌握灾情情况?

另外,在4月28日时,还没有“几十万”军队抵达切尔诺贝利,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不实的。

我不是说大学生水平不行,有很多大学生水平都是行的,但是这种地摊级别的论证模式,真的是算了。苏联发生的事故,通篇没有苏联的材料作为论据,怎么可能客观呢?

2)青山布衣第二次更新时引用的新论据

且不说青山布衣又在拿现在的消息去论证当时的情况,咱就说他举得这些材料,也是没有分量:

1)苏联方面从来没有否认事故影响被消除了,相反,苏联一直积极承认事故存在、并且一直在做灾后处理,甚至苏联解体后,到了乌克兰时代,切尔诺贝利还在做加盖棺盖的工作。

2)事发后当局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隐患?????这简直不值得驳斥——自己引用的第一段材料还在强调,几十万军队“过早”的救灾,后面又说没采取不要措施消除隐患。这不搞笑呢么。


那么苏联是怎样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的呢?


关于去污和救灾

请注意,想要跟随放射物扩散的速度去追加封锁区的范围,恐怕是既不现实的,疏散工作做的再快,也赶不上放射物扩散的速度。去污与救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已扩散的辐射尘的清理和去除、已沾染的人员的医疗、对于电站的处置。

1)已扩散的辐射尘的清理和去除

随着普里皮亚季的清空,去污工作从28日开始步入正轨。该项工作由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负责的化学兵部队,和由苏联民防部队司令员阿尔图宁的民防部队承担。

但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在29号表达了对去污工作的不满

会议认为,苏联民防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组织得很糟糕也很粗糙,许多需要的设备和材料都没有,人和设备也都没有防辐射保护,无法走近严重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区域。当晚政治局工作组会议讨论此问题时,指出苏联民防缺乏明确的事故处理行动实施方案,责成民防总司令阿尔图宁将军组织民防部队进入受到辐射的区域,采取必要措施把事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10]

技术装备不足的问题在去污工作中体现的尤为突出。5月3日,政治局不得不从国外采购有关装备。意识到这一问题后,5月5日,政治局通过了发展相关技术装备制造工业的决议。

去除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应对过程中,苏联武装力量的工作一直被事故的客观发展情况所驱使,不得不根据情况加强工作力度、持续投入着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的军力和物力

29 日晚政治局工作组会议上,阿赫罗梅耶夫报告无线电控制设备已经到达事发地,目前已有 600 人在那里工作。政治局工作组会议责成其尽快推进核电站及附近区域的消除放射性污染作业;同时还让国防部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扩编化学兵部队。5 月 1 日,阿赫罗梅耶夫向政治局工作组报告,国防部化学兵部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地区全力投入了对人和设备的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已对2600 人和 400 辆车进行了处理;建立了 16 个去除放射性污染点;查明了一些放射性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为扩大可控地区,还在紧急组建新的军事部队。3 日,政治局工作组决定由国防部派出专人负责事故相关行动:交由西南线总司令格拉西莫夫负责协调苏联武装力量不同部队在消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方面的行动,索科洛夫负责给出相应的指示。

截至 5 月 5 日,为进行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受灾地区被分为了 3 个地带:第一地带是核电站及普里皮亚季市地区的能源设备,是未配备防护装备不能驻留的地方。这一地带没有内部部队控制,部分国防部的人员在里面工作;第二地带是半径为 10 公里的区域;第三地带是半径为 30 公里的区域。在所有地带,特别是在第一地带,都需要进行大量去除放射性污染的工作。为此往这一地带派出了超过 2000 名配有相应装备的化学兵部队和民防部队人员。根据 5 日的报告,该地区有大约 7000 名国防部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约 3000 人的内务部部队及与此差不多数目的预备人员。

5 日的政治局会议上,雷日科夫表达了对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的不满。他认为根据国防部化学兵部队的信息,去除灾区放射性污染的工作将会进行 1—2 年,“这是无法接受的,很明显,化学兵部队应该加大力度”,而“民防并未对工作的开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民防工作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基本上做的是与其它兵种或党组同样的工作”。他总结指出:“这些工作应该继续,不能停留在这种很小的规模上。”[11]

不同于 4 月 28 日政治局对事故初步的、总体的决议,5 月 5 日政治局将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单独成项:责成苏联国防部、卫生部、内务部、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以及地方的党、苏维埃、经济管理等机构保障已遭受放射性污染的领土和建筑物进行去污染的工作。
起初,随着对辐射情况的不断监测和监测范围的逐步扩大,苏联国防部持续投入着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的军力和物力。而此项工作的规模和复杂性,要求苏联武装力量不得不从长期的、大范围的角度来考虑此问题,于是该项工作逐步走向了计划性。(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紧急应对策略研究,张菊平,华东师范大学)


2)居民的撤离与医疗服务

4 月 29 日政治局会议表达了对卫生部工作的不满:“医疗部门在极其异常的条件下对如何开展工作毫无精神和物质准备。”该次会议责成卫生部立刻开展对辐射区人们的工作(部长布连科夫为负责人),负责该地区的人们体检、治疗。当晚政治局工作组会议提请布连科夫注意组织事故地区撤离者的体检和必要的医疗救护均严重不足。会议责成布连科夫紧急飞往现场,领导医疗工作,采取措施为辐射区撤离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并从根本上改善此项工作。

5 月 1 日政治局工作组会议再次提出卫生部针对事故所进行的工作不力。首先,会议认为在组织受灾居民的医疗服务工作上,卫生部副部长谢平和布尔加科夫未对从地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应有的考虑和分析,因此他们所提交的信息差强人意,会议要求谢平采取紧急措施处理这件事。其次,会议还要求苏联卫生部成立一个能够组织体检和救治高辐射地区居民的指挥部,由谢平领导该指挥部,需每日向政治局工作组报告住院者的人数(包括儿童)、放射性疾病确诊病人的人数。于是当天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政府医疗救助临时委员会,由苏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谢平领导。[12]

雷、利二人从事发地回莫斯科后,于 5 月 3 日在政治局工作组会议上报告,苏联卫生部在组织高辐射地区撤离者体检及对其进行医疗援助的工作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苏联卫生部的确不具备处置灾情的能力)。当天的政治局工作组会议将此项工作从卫生部转交给了国防部,让国防部部长索科洛夫负责组织对撤离者的医疗服务,为此还需在当地扩编专门的医疗军事部队。

于是从 5 月 4 日起,该区域内所有医疗工作交给了国防部医疗部门负责,而谢平所领导的政府医疗救助临时委员会,则负责决定所有住院及医治受灾者问题、保障医疗工具及药品供应。国防部还动员了 2000 名军人,组建了 5 个医疗营,确定了他们在撤离人口居住地点的住宿地点。具备了每日体检7000人的能力。


可能这些工作在青山布衣的眼里,等于什么都没做吧。


至于青山布衣给的其他的材料,都是在讲“隐瞒”的事,苏共中央政治局在宣传上的事我在之前已经讲清楚了,这里不说了。


悠着点吧,不要章口就莱

当然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青山布衣

参考

  1. ^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 33 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第 684 页
  2. ^ 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第 171 页
  3. ^ 1986 年 4 月 29 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 АПРФ , ф.3 , оп.120 , д.65 , л.445-450 , Вестник , 1996 , №5 , с.90-93
  4. ^ Nuclear Disaster: A Spreading Cloud and an Aid Appeal; U.P.I. Says Toll May Pass 2000 , New York Times , April 30 , 1986 , A10.
  5. ^ 苏联正采取措施消除核电站事故后果 《人民日报》1986年5月3日第7版
  6. ^ 苏联部长会议发表公告谈核电站事故情况,《人民日报》1986年5月2日第7版
  7. ^ 皮霍亚:《苏联政权史》,第 537 页
  8. ^ 1986 年 4 月 29 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 РГАНИ , ф.89 , оп.53 , д.2 , л.3-6
  9. ^ 1986年5月2日,苏联部长会议发表公告谈核电站事故情况
  10. ^ Ярошинская А.А., Чернобыль. Совершенно секретно., с.250-251.
  11. ^ 1986 年 5 月 5 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 АПРФ , ф.3 , оп.120 , д.66 , л.1-18 , Вестник , 1996 , №5 , с.93-103
  12. ^ 1986 年 5 月 1 日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工作组 3 号会议纪要。 РГАНИ , ф.89 , оп.51 , д.19 , л.1-3

user avatar   andrewle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开始推荐一下由 @kgb1986 写的文章,他对HBO的切尔诺贝利进行了不错的历史原型分析,推荐大家阅读

评论区有打脸地摊文学实录,欢迎参观

来,读地摊文的,下面我告诉怎么质疑别人的观点,请想放黑屁的按下面格式质疑:

1.你的观点2.你观点的来源3.能支持你观点的资料4.能交叉印证你观点的资料(可选)

不要像这个

像这个

或者这个

章口就莱!

你说死几万就死几万?你(路透社30年后记者)说辐射食品回流就回流?死了多少人你有名单吗?没名单你有统计数据吗?统计单位是谁?是基于什么资料统计的?求求你贴一下,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开开眼?

统一对有人提到的国务院“官方认证”的切尔诺贝利隐瞒的一个回复:

这一部分来自于 @黄锴

还有人说中国政府官方认证苏联隐瞒真相,救灾不利。

理由是这个:

自己看上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2][7] 贝克《风险社会》何博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第19、15、52页

[3] 《核反应堆的大火是怎样扑灭的》《参考消息》1986年5月8日

[4] C.J.Chivers《Two Worlds Paired by War》《纽约时报》2001年12月31日

[5] 《长时间“强震缺失”的后果?——地震专家眼中的汶川大地震》《南方周末》2008年5月14日

[6]《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318页

(作者:林山 白洋 黄舒暖 黄敏瑜 系广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2007级学生

说实话,我自己看到这个也笑了,这也是“官方认证”?资料来源一篇切尔诺贝利的专业文献都没有,有的人是怎么敢信的?

————————正文开始————————

在其他回答与他们的评论里,我看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言论,这些发言的人自身可能对切尔诺贝利本身——乃至对于辐射——都一无所知,就在这里用着各种来源的小道消息与臆想,将其冠冕堂皇的作为历史事实,出于各种目的,贬低一个可以说拯救了人类的伟大行动。

先回答一下问题:苏联的欺上瞒下到底是什么程度?当时苏联政府究竟是怎么对外宣称切尔诺贝利的?

我们设定一个时间原点:1986年4月26日凌晨0123分,这是切尔诺贝利爆炸的时间。

4月26日0500: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收到了时任能源部长马约列次的报告: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

4月26日1100:成立应急临时委员会,成员包括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及其副手、能源总局局长鲍里斯·叶夫多基莫维奇·谢尔比纳、库尔恰托夫核能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瓦列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列加索夫院士、叶夫根尼·帕夫洛维奇·韦利霍夫院士、乌共中央第一书记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谢尔比茨基,以及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伊戈尔·库兹米奇·利加乔夫、维塔利·伊万诺维奇·沃罗特尼科夫、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大将,还有2名政治局候补委员、3名苏联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2名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主席与名誉主席,16个有关部委的部长与第一副部长等人。

4月26日1600:临时委员会在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鲍里斯·叶夫多基莫维奇·谢尔比纳率领乘专机飞往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

4月26日2000:临时委员会到达切尔诺贝利,接管了现场领导权,开始指导反应堆清理任务,并开始根据26日的测量结果,做出了撤离普里皮亚季市全部市民的决定。

从事故发生,到中央政府成立的临时调查组到达切尔诺贝利并接管领导权,历时18个小时37分钟

4月26日2200:谢尔比纳电话汇报雷日科夫与苏军总参谋长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联系安排出兵救援。此后,苏联政府委员会一直在切尔诺贝利办公,实行领导成员轮流值班制度,直至当年9月放射剂量稳定为止

4.26全天,苏联的气象、水文、辐射和公共卫生监测部门迅速组成出动监测人员,在半径500公里内展开辐射环境监测,出动直升机500余架次收集空气样本检测辐射剂量,为苏联政府委员会的大疏散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4.26日就此结束,接下来的是4.27,这也是很关键的一天

4.27日0600:这是事故发生的第30小时,苏联军队的核防护部队2500人与400台专业的车辆和直升机到达切尔诺贝利,化学兵司令皮卡洛夫上将(兵种司令)与工程兵司令塔拉科诺夫上将(兵种司令)到达现场,化学兵开始控制反应堆的链式反应并进行洗消作业,工程兵则开始清理废墟,防止支离破碎的四号反应堆垮塌。

4月27日1100:1000余辆大巴与3列火车到达普里皮亚季,普里皮亚季开始实行撤离

4月27日1500:普里皮亚季53000余名居民撤离完毕,这是灾难发生的第38个小时

我觉得这份时间表到这里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打破了很多谣言了。从事故发生,政府知情,临时委员会成立,进入现场接管领导权,专业部队展开,撤离居民,38个小时。

其实事情还没完,因为后面的部分的时间已经不准确了,但是那一天干了什么还是具体知道的,下面也稍微列举一下:

4.28:开始撤离半径10km内的全部居民,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救灾问题。

下面一个有意思的时间点,灾难后的第68小时4月28日2100:苏联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向社会公布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消息。苏联所有广播与电视台均播放经典音乐向事故受害者默哀。

4月29日成立以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为首的苏共政治局应急行动小组,全权负责切尔诺贝利救灾工作,每天召开两次会议汇总情况、作出决策。政府委员会决定全部撤离核电站30km半径内全部居民,至5月6日全部撤离13.5万名居民。

4月30日下午召开的乌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是否取消次日的五一节活动。科学家的报告称基辅市的放射性水平仍然是正常的。会议决定次日基辅市的五一节庆祝活动从正常的4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

我们跳过5月1号,谈一谈5月2号,为什么呢?因为在很多地方,这一天——事故发生后的一个礼拜——是苏联军队开始救援的时间

然而真实情况是什么?5月2日,包括苏联化学兵 工程兵 航空兵等兵种在内的部队已经奋战了6天,用直升机运送了5000吨硼砂,彻底终止了反应堆的链式反应。整个切尔诺贝利的所有明火已经扑灭,现场指挥部开始部署解决堆芯熔融物下沉问题。半径三十千米内的居民135000人已经全部撤离,白俄罗斯 乌克兰和俄罗斯开始进行预防性体检。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抵达切尔诺贝利。

然后还有说苏联政府瞒报死亡人数的……诚然,4.28的新闻里只说了死亡两人,那是因为,到了4.28号,的确就死了两个……瓦列里·伊里奇·霍杰姆丘克和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沙舍诺克,这两位大哥被爆炸后垮塌的废墟埋了……而31的死亡名单,那要到7月才能达到,我寻思着苏联电视台再厉害,也报不出两个半月后的死亡人数啊

最后一个黑点是基辅五一大游行,我也不说别的了,看这个回答的也都认识汉语,大家自己看看基辅在那里吧……

基辅就不在污染区里……

图片右下角的单位是:

低于1居里/平方千米

1居里/平方千米到15居里/平方千米

15居里/平方千米到40居里/平方千米

基辅就按高的,1居里/平方千米算

每平方米就是3000贝克勒尔,看起来有点大?我们来个对照,人体内含有175g钾元素,天然钾元素中有0.012%的K40,其活度是4400贝克勒尔,也就是说,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活度要比基辅最大的放射性污染物活度还要高33%,我怎么没被自己辐射死.jpg

对了,别说这图是毛子搞出来糊弄人的,原作为CIA资料,后由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赠予wikimedia,本图片由上传者从源文件翻译而来

很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点赞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苏联工程兵司令 上将 塔拉科诺夫在率队登上切尔诺贝利屋顶前的讲话:

“同志们请稍息!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我和政委刚刚到屋顶上面去了一次,那里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切就绪,每个人到上面就铲两下然后赶紧下来,记住防护要领!每组十人,不要超过40秒!还是我先上去,然后是政委、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注意安全。假期和黑海的疗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苏维埃祖国!”

———————800赞更新———————

我看到其他回答里,有人搬出了戈尔巴乔夫,用他在BBC纪录片的发言,来说明苏联政府内的欺上瞒下的严重性——连他都不知道切尔诺贝利的情况。

这非常有意思,我这次更新就详细说说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的戈尔巴乔夫。

首先戈尔巴乔夫说他没有收到切尔诺贝利的消息……

但问题在于政府内部在事故当天开会的时候,部长会议 政治局 军方以及相关专家都来了,怎么没有戈尔巴乔夫?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戈尔巴乔夫应该以什么身份来?

戈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个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在这种突发事件会议里,自然应该以中央决策和领导机构的头头身份来了

然而……他自己没来,不是因为他不重视,而是因为

他足足派了五个手下:

伊戈尔·库兹米奇·利加乔夫

维塔利·伊万诺维奇·沃罗特尼科夫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

还有2名政治局候补委员

这就有意思了,你五个手下来开一场重要会议,你一个当头头的居然不知情?他们是自发前去的?没有得到中央政治局授权?如果没有授权那他们去了干嘛?有用吗?

好吧,退一步,就算这五个人欺上瞒下心有灵犀自己组织来参加了这次会议

4月29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雷日科夫和戈尔巴乔夫汇报切尔诺贝利的现场情况,并且请戈尔巴乔夫和他一起去普里皮亚季视察,提升一线人员的士气

按雷日科夫的话:“戈尔巴乔夫拒绝了”

可能那天拒绝雷日科夫的戈尔巴乔夫和后面接受采访的不是一个戈尔巴乔夫

事实上,在凌晨5点雷日科夫被吵醒之后,他就开始了会议的准备工作。他不通知中央政治局,那中央政治局怎么会派人来?他通知了中央政治局,那么中央政治局的头头戈尔巴乔夫怎么会不知情?

所以可以看到:

戈尔巴乔夫知情的,但是在BBC面前,他撒谎了

那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撒谎?

很简单:为了洗白自己在切尔诺贝利里面的无所作为,并且借此作为政治资本来迫害他的反对者们

戈尔巴乔夫在这一期间中缺乏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关心,他将一切工作都交给下属来做:在事故现场指挥的是三位副总理,在莫斯科坐镇的是总理雷日科夫,军方有安托什金(空军) 皮卡洛夫(化学兵) 塔拉科诺夫(工程兵) 阿赫罗梅耶夫(总协调)。相比之下,利加乔夫担当起了戈尔巴乔夫的部分责任,5月2日,他代替本应出现的戈尔巴乔夫,和总理雷日科夫一起来到普里皮亚季,视察慰问一线的工作人员。戈尔巴乔夫则继续在克里姆林宫里,规划他的“新思想”运动。

后面BBC采访的时候,如果你是戈尔巴乔夫,你好意思说:切尔诺贝利的时候,我当天早上就得到事故消息,但是我没有参加紧急会议,而是派了手下来;我没有接受雷日科夫去前线视察的要求,而是派了手下去;我把一切的工作都交给下面的人来做,自己忙着新思想运动……

丢人!

那干嘛不说我完全不知情呢?这样一来可以给自己开脱,二来黑了一把苏联政府。反正苏联也没了,没人会跳出来反驳,还能借死人来洗白自己,一箭双雕啊!

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显然不懂苏联有多么奇葩

赫鲁晓夫的女婿阿朱列伊在50年代当过苏联《共青团真理报》和《消息报》的总编,他回忆道:“从当时的报纸看,苏联从没有铁路和航空惨剧,从没有沉船事件,矿井从不爆炸,泥石流也不会崩塌,总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220. )
“苏联公众闭目塞听,事事蒙在鼓里,无法正确判断国内外形势,也无法真正行使国家主人的权利。他们不知道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镇压,不知道苏军在阿富汗的惨重伤亡,不知道国内发生的民族反抗、厂矿罢工、农民闹事,甚至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的犯罪事件、天灾人祸都不许见报。”(张允若.对苏联新闻业的历史反思[J].国际新闻界,1997(5):45-48. )
除了报喜不报忧,苏联媒体的“假大空”也十分泛滥。苏联媒体曾大肆宣传的斯达汉诺夫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阿列克塞·斯达汉诺夫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1927年到卡季耶夫卡市“中央伊尔敏诺”矿井挖煤。1935年8月31日,斯达汉诺夫在一般工作时间里采煤130吨,超过普通定额13倍,因而得到了苏联最高当局的大力宣传和赞扬。在领导和媒体的造势下,全苏联掀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媒体鼓吹“超过了世界上至今知道的所有成绩和记录,把大洋彼岸的工人们的最高指标抛在了后面”。然而,他所创造的“世界纪录”完全是由该矿党委书记彼得罗夫一手策划的。他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将与斯达汉诺夫一起工作的三个矿工的工作量都算到了他一个人身上。斯达汉诺夫的“事迹”次日即刊登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于是,他成了劳动英雄。斯大林接到报告,当即决定在全国发动斯达汉诺夫运动。(安立志.组装典型斯达汉诺夫[J].同舟共济,2008(8):55-56. )
在“斯达汉诺夫”的虚假典型树立起来后,苏联要求各行各业都向斯达汉诺夫同志学习,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纪录,于是各地掀起创纪录的狂潮。各行各界都在创纪录,每个企业都涌现出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牙科医生向斯达汉诺夫学习,拔牙效率提高三倍,比如从前每个工作日拔十几颗牙,现在就要拔几十颗了;芭蕾舞演员单足脚尖旋转从五个增加到十五个;教授必须增加自己的科学发明的数量,否则就有怠工的嫌疑;伏特加酒酒厂生产“增加无产阶级烈度”的伏特加酒,把度数从四十度调到四十五度……炼钢、织布、开火车、收割庄稼等都开始学习斯达汉诺夫破纪录。最荒唐的是内务部,内务部学习斯达汉诺夫,就要提高逮捕、判刑和处决的数量,挖空心思制造出敌人来。
 

当然,以上只是苏联文化传媒领域的一角。试举十个例子:

  1. 在1947年苏联哲学界的论战中,日丹诺夫反对只出一种哲学杂志的主意(《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已于3年前停刊) ,说联共布的月刊《布尔什维克》完全能包罗哲学,但最后他温和下来,同意创办《哲学问题》杂志。在这之后不久,该杂志第一期出版,登了一篇关于论战的快讯。杂志第一位主编是V. M.凯德洛夫,此人专攻自然科学哲学,比绝大多数苏联哲学家有着更深的素养。但是,他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一在 该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著名理论物理学家M. A.马尔科夫( M. A. Markov)的一篇文章,题为《物理认识的本质》。这篇文章为哥本哈根学派关于量子物理学的认识论方面的观点辩护。这篇文章被马克西莫夫在官方周刊《文学报》( Literary Gazette)上加以批判,凯德洛夫因此丢掉了职位。
  2. 逻辑研究自然也难逃苏联的恢恢法网。一方面,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讲过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矛盾”。从他们的表述来看,矛盾律不能说是普遍正确的,因而形式逻辑从整体上也不能说是普遍正确的。另一方面,经典作家谁也没有明确批判过逻辑,而且列宁还曾命令教授初级逻辑。大多数哲学家想当然地认为“辩证逻辑”是更高一级的思维形式,认为形式逻辑“不能用于”运动现象。但令人不清楚的是,在哪一方面、在多大程度上这种“限制过的"逻辑是可以接受的。哲学工作者们一致批判“逻辑形式主义”,但他们谁也不能解释它与“形式逻辑”之间的确切区别,而“形式逻辑"则是在很窄的范围内得到容许的。40年代中后期,在中学的高年级和哲学工作者中教授了初等逻辑;也出现了一些教科书,一本由法学家斯特罗戈奇(Strogovich)编写,另一本由哲学家阿斯穆斯编写。这些书除去思想上的婉转措辞外,就完全是老式的课本了。它几乎没有超出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法,而且忽略了现代符号逻辑,很像19世纪的中学教科书。然而,阿斯穆斯的书却因为缺乏党性、不讲政治、追求形式、意识形态倾向不足而受到猛烈抨击。这些批判是1948年高等教育部在莫斯科组织的一次论战中提出来的,指责阿斯穆斯忽视政治的主要理由是他在列举三段论推理的例子时选择了“中立的"、缺乏战斗性的思想内容的命题。 现代逻辑对这些哲学家来说是一部密封的 书,但它并没有被彻底忽略,这要感谢一小批数学家。他们把精力集中在技巧性问题上,并小心冀翼地不介人只能招致灾难的哲学讨论。由于他们的努力,两部论符号逻辑的优秀著作的译本于1948年出版: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 Alfred Tarski) 的《数学逻辑导论》(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Logic)和希尔伯特(Hilbert)与阿克曼(Ackermann)合著的《理论逻辑原理》(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Logic)。《哲学问题》上登载的、由其他方面不出名的作家写的文章斥责这些著作是一种“ 意识形态的消遣”( ideological diversion)。
  3. 日丹诺夫在其1947年对哲学家的讲话中痛斥爱因斯坦的信徒,因为他们宣扬宇宙是有限的。哲学批判家们还争辩说,既然时间是客观的,那么同时性的关系必须是绝对的,而不是像那个狭义相对论所主张的那样,取决于参考系。同样,运动是物质的客观属性,所以运动物体的轨道不可能部分地由坐标系决定(这个论点自然用来反对伽利略和爱因斯坦)。总之,既然爱因斯坦让时间关系和运动取决于“观察者”即人类主体,那么他一定是个主观主义者,因此也就是个唯心主义者。参与这些辩论的哲学家[A. A.马克西莫夫、G. I.纳安(G. I. Naan)、M. E.奥梅利亚诺夫斯基以及其他人]并不限于批判爱因斯坦,还攻击整个“资产阶级科学"。他们最喜欢的靶子是爱丁顿( Eddington)、简斯( Jeans).海森堡( Heisenberg)、薛定谔( Schridinger)和物理科学所有知名的方法论学家。而且,爱因斯坦不是也承认他关于相对论的最早思想得益于马赫,而马赫的蒙昧主义哲学不是被列宁推翻了吗?(列宁批判马赫的文章参阅《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4. 量子力学自然也是难逃一死,一个叫马尔科夫的人写了一篇赞同玻尔和海森堡观点的文章,得出的结论显然违背了列宁的反映论。所以,马尔科夫被《哲学问题》几位新编辑谴责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是被列宁所斥责过的普列汉诺夫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s)理论的追随者。
  5. 化学也没有被放过。1949年至1952年见证了哲学杂志和《真理报》对结构化学和共振理论的攻击。这二者于30年代由鲍林( Paul-ing)和魏兰(Wheland)提出,被苏联一些化学家所接受,此时却被斥为唯心主义、马赫主义、机械主义、反动的等等
  6. 从1949年底开始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 Great Souiet Encyelopedia)的“汽车"一条的历史部分是这样开始叙述的:“1751年至1752年,尼兹奴诺夫哥罗德省农民列夫季.沙姆舒金科夫(参见该条)造了一辆两人操作的自行驱动车。”
  7. 偶然由于1949年《真理报》的一篇批判杂技中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文章所引起,杂技马戏界进行了思想改造。有些表演者陷于世界主义式的幽默形式,没有思想内容,简单地逗人们发笑,而不是教育他们对付阶级敌人。
  8. 列宁文集第4版包括一些新文献,但是隐瞒了一些其他的文献,其中包括一些关于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不适当的绝对的评论和给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The Days That Shookthe World)一书写的热情洋溢的序言。里德十月革命期间正在彼得格勒,在他的书中多次谈及列宁和托洛茨基,却压根没有提到斯大林,所以,列宁向世界推荐此书就是不可饶恕的过失(gaffe)了。新版书籍还几乎完全删去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评论和注释,因为作者们死于大清洗中。(这种重编历史的方法并没有在斯大林死时立即结束,几个月后,当贝利亚被新领导人处死时,订购《苏联大百科全书》的人在下一卷发现一张纸样,告诉读者用刀片切掉前面某几页,把随纸条附带的几个新页添到原处。翻到所指之处,读者发现是贝利亚那一条,而替换的几页新纸是白令海的照片,与贝利亚风马牛不相及。
  9. 一个叫列佩申斯卡娅的生物学家宣布她成功地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创造出活细胞。这被苏联宣传机构称为苏联科学优越于资产阶级科学的证明。斯大林去世后《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更耸人听闻的文章,意思是萨拉托夫一家工厂造出一台机器,其产生的能量比消耗的多,因而最终取消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同时证实了恩格斯的论述:宇宙中耗散掉的能量也必将在某个地方聚集起来(具体地说是萨拉托夫那家工厂)
  10. 1938年第三国际通过一项决议解散了波兰共产党(波共在本国是非法的),理由是它是托洛茨基主义者和其他种种敌人的温床。波共在苏联的干部被成群结队地逮捕、杀害,几乎全部领导人遭到监禁,只有几个人在数年后恢复了自由。幸运者是那些被召唤时,正关在波兰监狱里面而无法前往俄国的。少数真正不服从召唤的被公开宣布是波兰警察的特务,随后扭送到波兰警察的手里。这种方法在30年代常用来对付其他国家地下共产党的“异端”分子。除了波兰人之外,大清洗的受害者还包括许多匈牙利共产党员[包括贝拉·库恩( Bela Kun)],还有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和德国人;德国共产党人中一部分活到了1939年,随后被斯大林交给了盖世太保。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切尔诺贝利,居然还有人出来洗?



以下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官网:


1、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发生后前苏联国家媒体的反应。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灾难发生后,苏联的媒体并没有及时地加以报道,4月26日发生灾难,4月28日塔斯社才用极少的文字将这一灾难告诉人民,而直到5月6日苏联党报《真理报》才刊登了第一份有关这一事故的较详细报道。事故初期,前苏联政府只是公布核电站发生了火灾,并没有说明发生了核泄漏事故。当地居民是通过国外新闻媒体才得知发生了核泄漏事故。为了掩盖核泄漏的真相,前苏联政府仍于5月1日在离切尔诺贝利140公里的基辅市举行了传统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大游行。在核爆炸发生后的一个月内,苏联报纸上刊登的消息都是好消息

不告诉你真相,给你的都是好消息,还举办51劳动节大游行。


当灾难发生后,前苏联媒体对灾难报道有意识的弱化,以正面信息和正面人物为主。有意识隐瞒一些负面信息,如苏联报道中说,事故当场死亡2人,而实际上是31人长时间隐瞒核泄漏的真相及其危害。大量的篇幅用于事故处理中的好消息,如在5月8日塔斯社题为《核反应堆的大火是怎样扑灭的》中的句子,“我们的驾驶员”飞行“最高的水平”“百分之百命中”“勇敢的苏联飞行员在难以置信的艰苦条件下向喷发着炽热的火口投掷东西”等。

死31人说是2人,长时间隐瞒核泄漏的危害。


以感性报道为主,缺乏科学的、理论的深度分析。灾难发生后,人们迫切对灾难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有所认识,这就需要有对事故的科学的、理论的深度分析。特别核泄漏并不是普通的自然灾难,人们对次缺乏了解。但是前苏联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少,因为要驱除人们对于核的恐惧以至国家的核事业能够继续发展,报纸原封引用了高层的话,事故是人为错误造成的。报道中没有提到其他不同的观点,更没有任何争论。时至今日,官方的事故的起因说法并不统一,人们对事故真正的起因依然存在质疑。特别是由于对核泄漏的可能后果估计不足,导致政府的错误决策。

时至今日,都还没捋清楚事故的前因后果。



前苏联国家媒体在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中的报道方法和新闻理念产生了三个明显的结果:一是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民对此次事故几乎是一无所知,大部分的人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而人民对国家充满希望,并且相信事故已经得到控制,这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二是制造了新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由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媒体既不把发生的事情告诉当地居民,也没有告诉他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致使附近人民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长时间辐射,身体受到极大损害,新生婴儿很多先天疾病,这使得当地居民十分不满特别是由于政府的错误决策,数十万军队在没有足够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过早进入核辐射地区进行救灾,使这些军队中许多士兵受到严重的辐射。第三,严重影响了前苏联国家的国际形象,也使东欧的领导人感到愤怒。

整个国家人民几乎一无所知;当地人因为长时间被隐瞒没有采取措施而受到巨大伤害;数十万军队被瞎指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11月3日


有的人没法从内容去反驳,就以文章是大学生写的为由来说事儿,这恐怕是对我国的宣传体系存在重大误解,你试试去找几个大学生写个东西看看能不能上国务院新闻办的官网。客观事实就是客观事实,不因为从谁口中说出就发生改变。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受害者联盟主席、核问题专家赞切科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并没有被夸大,而是被低估了。直到今天,这一事故的影响依然存在。



赞切科指出,建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大失误是把它建在了城市边上,更糟糕的是,事发后当局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隐患,而是封锁所有的消息。1986年的5月1日,几百万乌克兰人对这么大的灾难浑然不知,纷纷到户外参加五一劳动节游行活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写过一本纪实作品,叫做《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更可悲的是,苏联当局一直封锁消息,蒙蔽当地居民,没有及时组织撤离民众,致使更多的人受辐射。



俄一核电站因故障暂停发电,当地政府紧急事务部门负责人伊戈尔·马雷说:“不会出现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也不可能发生隐瞒情报的情况。”



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炉心融毁辐射外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但当时苏联官方开始时向世界和该国人民隐瞒事件真相,被国外媒体和核辐射检测部门揭露后,苏联的官僚意识受到广泛批评



乌克兰大使认为前苏联政府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他们没有公开通报切尔诺贝利的整个情况。“5月1日,就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五天后,在基辅本来有一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最后却变成了一场游行。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台前幕后》


前苏联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但一直隐瞒民众,为了隐瞒消息,51节仍然强行组织五一节大游行,不明真相的市民不加防护的走上街头。



当然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user avatar   huangshang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是个人观点:

除了现代文明,以及纯粹靠着偶然建立现代文明的西欧之外,全部都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我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两个节点,三个阶段。

第一个节点是人类这个物种正式从基因进化改变为模因进化。

什么是模因?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而是学习的方式传递的信息。

这一步是一个纯偶然,需要同时具备:发达的新大脑(即学习脑),灵活的肢体(工具制造能力),以及优秀的发音器官(信息传递)。

地球生命圈30亿年的历史里只出现过一次。

在这一节点之前,人类属于胚胎期,在这之后,人类出生了。


第二个节点,就是“科学”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科学”取代“文化”,就是理性取代感性,实证取代先验。

要知道理性和实证其实是反生理的,人类的大脑在数十亿年的进化里,为了保证以最低的能耗实现最大的功能,尽可能多地采用了“预先编程”式的思考模式,这就是感性和先验。

但这对模因的进化是巨大的制约和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初数百万年的模因进化,却远远比不过现代文明区区几百年的进化。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第二个节点的出现是纯偶然的,因为“科学”这个事物在最初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的进步是无益的。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古文明都发展出过朴素古老的理性实证思想,比如古希腊的哲学与数学,比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墨、儒等哲学。

但这些哲学毫无例外地全部走向了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这才是符合统治与生产力短期发展的,纵观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发展历史就一目了然了。

欧洲也是如此,昙花一现的古希腊哲学之后就是漫长的宗教统治。

直到“科学”这个事物偶然地从西欧诞生。

我们通常认为伽列略——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从他们起,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就隐约成型了,并成为后世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方法论。

但这并不是什么必然,只是纯粹的偶然,最初的科学对统治并没有帮助,事实上对统治还有害,但正是英国皇室的“个人爱好”,使得皇家学会得以成立。在官方的鼓励下,才有“科学”这个事物在襁褓中不被扼杀。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化的“强度”是远超欧洲的,儒家和皇权对社会有极高的控制力,在这种环境下,“科学”想要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高度困难的。

跨过了这一步,人类文明正式进入少年期。


下面再谈谈我认为的下一个节点,

下一个节点应该是在人类拥有全方位改变人类身体和大脑的技术之后,那时人类可以彻底摆脱如今人类的大脑这个效率极低的模因载体的制约,模因进化效率将达到一个顶峰。

那才是人类文明的成年期。


user avatar   fengzhihao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的强大在于美国拥有最好的人才,这个人才不局限于理工,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

美国的强大无论世界五百强占据了多少席位亦或者美国的军事力量多么骇人听闻等等,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拥有最好的人才因此造就了他的强大。美国强大的标志也并非多少艘航母,多少个五百强,而是美国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常年占据世界最好的大学前20中的17-18个(无论中外排名)、前100中的50个左右,美国高校2007年-2017年的论文发表数量高达380W篇,并且每篇平均引用量达到了17.5次。

时至今日,美国每年吸收的高等人才移民和本土的优秀教育发展是他强大的根本。

美国教育的强大要从其建国开始,美国的开国班底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清一色政治家、军事家团体,美国开国的那批人有着非常浓厚的科教背景,例如医学、物理、建筑学等。当美国建立开始的整个国家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高等院校。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前,全美仅有9 所高等院校,当百年国庆之时,全美高等院校总数已达700 多所(平均一年建成7所高校),而当庆祝建国200 周年之际,院校总数已超过2800 所, 如今美国共有4810 多所高等院校。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636- 1776 年为大学的创建阶段,出现了殖民地学院; 1776-1862 年为专业教育的发展阶段,独立的专业教育学院得以建立和发展;1862-1900 年为现代意义大学的诞生阶段,当今美国著名的大学相继建立;1900 以后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多样化的阶段,产生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挥需要的社区学院,大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

美国教育里程碑事件 :1862 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莫里尔赠地法案》, 把联邦政府的土地以每公顷1.25 美元的价格廉价出让给各州,每州约3 万公顷,用以创办和支持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创办农业和机械学院,攻克一些农、牧、林业等方面的技术难关,以适应美国农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而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职能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方向延伸,同时也为美国新型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此类学院被称之为“增地学院”。前加州大学校长、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克拉克·科尔认为,美国现代公立大学体系至此才开始产生。

随后19 世纪下半叶,美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几项重大改革:通过立法,设立农工学院,建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体制;向德国学习,发展研究生教育;创立两年制学院,理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奠定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层次。这几项改革促使美国高等教育在20 世纪初形成了具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三级结构,以及由准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构成的四级学位结构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雏形。为此,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保罗·韦斯特迈耶等人将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之后的美国高等院校称为“现代大学”。

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幅发展,他们从欧洲科学知识的追随者逐步开始完成反超。

很多人总是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应该是飞机大炮或者航母导弹亦或者芯片机床,但是这些都是都相对来说是结出的果而非因。美国通过建设高等教育和广泛全球吸收高等人才两件事完成了他强大的根本,在美国的技术移民大军中你可以看见大量伊朗、俄罗斯、中国等意识形态不同国度的来者。

在技术移民最疯狂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中的工科领域讲师一度技术移民身份比例达到70%。

除此之外,美国的社科、法学、金融等非理工领域的教育建设的也很好,美国的全球军事体系、美国的构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等都得益于该方面人才的贡献。截至目前,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人才净流入国,虹吸来自亚欧的顶尖学子,而美国优秀的企业、繁荣的金融等等不过是人才基石上长出的花朵。

抛开美国官方对技术移民的态度和政策,美国民调也显示约有78%的民众支持高等人才移民至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不希望有移民的民众中进行调查,依然有63%的美国民众希望高等人才移民保持。

回想二战时期,美国与德国交战中,美军阵中有大量的将领都是德裔美国人。美国这种族裔混居的国家相对于主体民族排外性会更低一些,也会更包容一些,这是他某种程度的优势。

美国截至2015年博士毕业生的数据统计报告,里面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外国留学生的去留比例和就业统计。

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共授予博士学位5.5万人,科学与工程领域占75%,其中有1.4万人为外籍,中国、印度和韩国籍加起来占了一半。外籍博士留美意向统计——想留美的人是想离美人数的3倍以上,2015年外籍博士的总体留美比例超过了70%。博士毕业后继续留美科研或工作不同生源地的比例统计如下:

得益于全球的知识分子的到来,美国的资本家只要做一件事钱给到位,企业就能发展起来,在很多新兴科技企业方面,美国资本家的模式+美国高等教育的成果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1.航天方面

NASA(甲方机构学术研究为主,有一定工程能力)>ULA>SpaceX>其他国家。除此之外美国还有内华达山脉公司、蓝色起源、毕格罗宇航公司、维珍银河公司、轨道科学公司、XCOR宇航公司、电子火箭实验室等等。

2.航空方面

世界十大民用飞机公司,美国占据五家。其中波音作为世界头号航空公司,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空客的30%+。除此之外美国还有湾流、赛纳斯等中小型飞机的知名公司。

航空航发三巨头美国占其二,美国通用公司处于市场绝对老大地位,占有40%市场份额,其次是英国罗·罗公司,占据22%市场份额。美国普惠公司占9%的市场份额其2005年为F35研发的F135发动机可能是目前战斗机最强的发动机,

3.医疗机构

世界顶级医院排名

这其中亚洲、中东、欧洲等富人阶级最爱去的美国医院应该是梅奥、麻省、安德森等。

4.医疗器械方面

美国在全球十大医疗器械厂商中独占7家,GE、美敦力、强生等企业实力十分雄厚。。

5.医疗药物方面

在世界医药公司排名中,美国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过优势相比较其他行业没有那么夸张,TOP20中独占10家,美国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创新药物五成以上

6.半导体方面

世界最强半导体企业TOP24,美国11家(英特尔、高通、英伟达、镁光、德州仪器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三星首次超越英特尔,占据了全球14.2%的市场份额,中国台湾企业台积电与联发科榜上有名。

7.操作系统方面

PC操作系统,WIN7(67%)唯一的对手是WIN10(17%),剩下是WINXP(12%),MAC(6%).

手机操作系统份额排名:Android、iOS合计占98.2%,Windows Phone贵为第三但是仅占0.73%。

8.军事设备方面

第1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军售额395亿美元 美国

第2名 BAE系统公司 军售额327亿

第3名 波音公司 军售额311亿美元 美国

第4名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 军售额266亿美元 美国

第5名 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 军售额240亿美元

第6名 通用动力公司 军售额229亿美元 美国

第7名 雷神公司 军售额216亿美元 美国

第8名 欧洲宇航防务公司 军售额162亿美元

第9名 芬梅卡尼卡公司 军售额102亿美元

第10名 联合技术公司 军售额99.6亿美元 美国

9.软件方面

其他数据就暂不列举,美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人流流入国以及拥有最好的高等教育。这是他发展的最核心的根本力量,换句话说美国强大崛起给其他国家的提示就是做好本国高等教育、留住本国高等人才、吸引非本国高等人才三部曲

上海交大版全球学术排名

附中国G7高校本科生源去处一览

清华

北大

浙大

2016 届共1416名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占毕业生总数的 25.21%

上交

复旦


南大


中科大

本科出国(境)553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1.9%


user avatar   hei-nai-hong-x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结论是鼻子一定要好看,单眼皮也可以很可爱,比如多部未华子


user avatar   fgbvyhv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user avatar   diabloblizza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user avatar   hu-xiao-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克格勃有能力暗杀托洛茨基,为什么不顺带干掉克伦斯基呢? 
  切尔诺贝利的堆芯为什么会爆炸? 
  如何看待俄罗斯前间谍在英国中毒,英国向俄罗斯发布“最后通牒”? 
  俄罗斯乌克兰这场战争会怎样收场? 
  为什么和美国混的国家和跟苏联混的国家差距那么大? 
  苏联是主权国家还是国家联盟? 
  苏联一开始打算和美国争霸吗? 
  《V字别动队》里强行切换电视内容的事例在现实中出现过吗?产生过哪些影响? 
  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联建国以后各个时期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如何? 

前一个讨论
知乎是否需要校园大使?怎么实行?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魔兽世界8.2动画《避风港》?





© 2025-01-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