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我上初中的时候青梅竹马就天天叨叨的话题,叨叨到今天你们还没个结论?
汉服之所以不普及,很简单:
好看的不方便(所谓的“贵族剥削阶级服饰”本来也不是为了干活儿),方便的不好看(不会有人觉得粗布短褐比休闲T恤或者冲锋衣观赏性更好吧?)。
就实用性和观赏性,或者再加上经济性来说,现在的主流服饰是二者妥协的最佳平衡点了。汉服应该去和宴会燕尾服等等这类服装竞争,只要能够让有实力的商界精英认可并且穿汉服出席正式会议,你们所谓的汉服复兴也就来了。
日本商务文化里是有穿和服这一条的,外国人穿和服和日本人谈生意则会被视作尊重日本文化的代表。相应的,中国这边可能是受定价权、谈判主导权和话语权不在手中的影响,所以没啥人穿汉服去参加正经商务谈判。
说来说去现在汉服都是一些中产阶级在玩儿,明星最多也就穿个汉元素走走红毯。按照壁画等资料严格考证的汉服还没有在国际上打出一席之地,甚至还没有在本国精英阶层取得认可。
商界精英亲英美或者亲日韩,喜欢西服而且也方便——毕竟西服是随着西方文化席卷世界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改良的,不会不合身,也不会被人家认为是不尊重或者自负。政界精英喜欢黑夹克或者中山装,这是政治因素决定的。
即使商界精英打算靠拢本国,第一选择也会是学习领导们的风格穿中山装,而不是想到汉服。你们这群问问题的小仙女穿汉服喜欢吹自己漂亮,在商界和政界精英眼里自己穿汉服就变成了轻浮。
所以政治上来看这事也挺作死,尤其是四个人罪名里不大不小有一条大汉族主义。
所以目前来看汉服两条路都走不通。不过这么一看,中国的西化/现代化程度还是非常深刻的——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但现代化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要西化。
所以这种问题别问知乎,去问那帮企业家老总去。
另外一堆人把这个往民族矛盾或者要阶级还是要民族上带,我也是十分看不懂。我理解你们的水平只能玩玩儿这种话题,但我还是得说,你们是吃饱了撑得没别的话题了吗?
穿汉服的人在搞娱乐,反对汉服的人在搞政治。
汉服鄙视链吧。穿个不伦不类的不行,穿假货不行,长的丑大概都不行。阻碍汉服的更多是所谓的爱好者,就像京剧一样。
所有人都能咿咿呀呀哼两句流行歌词,哪怕调跑姥姥家了也没人说啥,京剧不行啊。你唱个跑调的戏词大师会说你的。
借楼说一下反复复兴之路,以及汉服和韩服之间的恩怨情仇,不接受为黑而黑。
韩网友最近为了汉服的归属问题在网上打作一团。韩国网友指责漫画家old先的作品,演员许凯的服装造型,都在抄袭的韩服。
编剧于正、微博大V“十音shiyin”,B站UP主灶下钟也棠则纷纷发声,科普韩服才是朝鲜王国借鉴明朝的服饰。汉服抄袭韩服,那不等于因为儿子长得像爸爸就说爸爸抄袭儿子吗?
为什么韩国网友会对汉服提出这么奇怪的质疑?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梳理一下汉服和韩服的历史,其中部分事实,可能会对大家的心态稍微有点挑战。
我们先说说汉服。
汉服这个词,其实有两个概念。真正意义上的汉服,是古代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人穿过的服装,今天大多数人讨论的汉服,则是从21世纪初开始推广、复原、改良的一种复古文化。
这两个概念要分清楚,前者是历史,后者是潮流。
历史上的汉服,很多大V讲过了,我们就不展开。下面我们展开讲讲汉服运动。
2001年的上海APEC峰会,意外地刺激了汉服运动的兴起。当年,中国推出了代表中国特色的服装——唐装。
这种从清代对襟马褂现代改良而来的服装,引起了网上的争论,中国主流的传统服装是这样吗?汉族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民族服饰?
讨论越来越热烈,必然要从动口升级到动手。
2003年的某一天,郑州电力企业职工王乐天(网名“壮志凌云”)穿着“曲裾深衣”上街。汉服第一次进入线下公众视野。
有意思的是,这件衣服是照着《大汉天子》里的道具服做的,缺乏历史根据,后来被汉服党踢出了汉服圈。但它开天辟地的历史使命,毕竟是完成了。
在最初一批汉服倡导者眼中,汉服承载着五千年来纯正、优越的汉族文化,是必须恢复的华夏正统。所以,那会儿汉服党经常一本正经搞大事,比如祭孔子、祭民族英雄、办成人礼和婚礼,衣服穿得对不对另说,重要的是耿直不屈,一身正气。
但早期汉服圈鱼龙混杂,有认认真真的研究者,有鼓吹大汉族主义的热血愤青,也有牛鬼蛇神乱入,其中甚至诞生了中文互联网有史以来最璀璨的奇葩之一,自称“女娲后人舜皇嫡系紫薇圣人中国汉服复兴开创发起传承人汉服王子”的陈朕冰老师,马保国老师见了都要甘拜下风。有兴趣的观众盆浴可以自行搜索一下,保证你会回来在这里的屏幕上打出23333。
虽然幺蛾子不少,但靠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旗,汉服运动迅速风靡校园。2007年,有人大代表建议用汉服作学位服,又有政协委员提出将汉服作为国服。汉服议题开始进入官方视野,一批专业汉服商家也陆续上线,比如著名的吞金品牌明华堂。
但大众对汉服的了解……依然令人遗憾,穿汉服上街,还要冒着被人当做和服、扒下衣服当街烧掉的危险。
2009年之后,汉服圈从混乱的春秋战国进入了新阶段,汉服圈分成几大宗派:
考据派,又称古墓派,专注考证,反对臆造,汉服长啥样,那必须要有出土文物的依据。这波人经常怼其他流派和国产古装剧在服装上胡编乱造。
改良派,讲究吸取汉服元素,改造汉服,把汉服变成日常穿着;
视觉派,主要目标是出大片,总之要好看;
激进派,极端主张,言辞激烈,经常上网吵架。
这几派既有斗争,又有联合,恩怨情仇一两句话说不清。
不过总的来说,经过十几年的复兴,汉服已经复兴得很复兴了。
早期汉服圈里那种“保卫华夏正统”的亢奋已经淡化,被早期汉服党看做根正苗红的曲裾、齐胸,跟各种影楼装一起被汉服圈开除了汉籍。
人民群众有钱了,汉服的水平也提高了。当代汉服还细分出了汉唐五代宋明各个朝代的风格形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社交媒体、影视和汉服商家的共同推动下,汉服也从小众走向大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2019年,汉服爱好者已达356万人,同比增长74.4%,汉服市场交易规模已超20亿元,并保持了150%的高速增长。今年双十一,汉服也是销售增速最快的商品之一。
请把破产三姐妹打在弹幕里。
对了,如果你想了解现在汉服圈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我们建议你看看B站的“裝束复原”“蜃楼志STUDIO”,u1s1,审美相当过硬。
汉服运动的过程刚刚讲完了,很多人也许会奇怪,汉服复兴的是中国古代服饰,跟韩国有啥关系呢?韩国人也太那啥了。有二说二,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
如果韩国网友说,中国古代的服饰抄袭韩服,那妥妥的烧酒就泡菜喝多了。近代以前,中国在东亚都是文化输出中心,朝鲜半岛主要是当好学生,只有认真抄作业的份儿。
但汉服复兴跟韩服有没有关系?说到这个问题,心情是有点复杂的,因为如果我们抱着尊重历史的态度,这俩东西还真有点关系。下面说的事实可能不那么好听,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汉服复兴运动早期,一没经验,二没导师,整个就是病急乱投医,电视剧都能当样板,何况隔壁有现货。
2006年上海汉服同袍祭祀夏完淳,汉服界的盛事,参考了韩国宗庙祭的服装。号称儒家正统的“朱子深衣”,许多制作者直接照搬韩国版。甚至当年很多复古仪式,也都借鉴过韩国的文化遗产。
另外,由于韩国在传统服饰上有多年的研究和复制经验,中国研究机构也和他们有紧密合作。2019年嘉兴王店明墓出土的明代服装,就是由中韩合作修复的。
所以说,汉服复兴走到今天,跟朝鲜半岛多少有些关系,这个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有来有往的文化交流是常态,边缘反哺中心也不少。《四库全书》里还有日本人写的呢,乾隆皇上也没有不开心。
说了这么多汉服和韩服的关系,但我们还是要强调,作为一种潮流,“复兴的汉服”曾经从韩国吸取借鉴过营养,并不等于说“中国古代服装是抄袭韩服”。
再说中国古代那时候,还没有韩国这个国名,韩服这个概念也没有。
近代以来,朝鲜半岛被日本殖民,在民族主义驱动下,“韩服”这个概念才开始产生。20世纪60年代,为了复兴韩服,韩国将其正式礼服化。韩服概念深入人心,那至少也得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
后。
为了让这个“传统”看起来更加历史悠久,韩国的韩服圈也在拼命往历史里乱塞私货。
比如这幅韩国宣传服饰历史的图,里面稀里糊涂抄了一堆中国汉服圈的作品,还借鉴了不少中国古装剧。从这个角度说,汉服的潮流,已经在重新输入朝鲜半岛了,历史似乎又回到了正轨……
不过外国人好像还是更了解日韩的传统服装,对汉服没啥感觉。
汉服历史虽然几千年,但搞宣传满打满算才二十年,摆脱牛鬼蛇神走上正轨,也就十年。受刻板印象和前些年大热的清宫剧影响,很多外国人印象中,中国的传统服装不是旗袍,就是清代官服,可能跟傅满洲那会儿差不多。
所以最要紧的,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年的发展成果,搞好文化输出。文化从业者在消费历史的时候,也需要爱惜历史,就比如最近被下架的亮剑之雷霆战将,抹着发胶打鬼子,如果这种东西传到国外被人看见,还不笑掉大牙?
至于咱们普通人能做的,一是多支持服化道严谨的历史影视剧;二是多了解点文物和文化,多读点书,毕竟吵架的时候,知识真的是力量。
参考资料:
[1] 周星:《本质主义的汉服言说和建构主义的文化实践》,民俗研究,2014年;
[2] 刘欢:《汉服文化的产业链模式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3] 李春丽、朱峰、崔佩红:《基于亚文化视角的青年“汉服文化”透视》,当代青年研究,2015年;
[4] 高子茜:《汉服运动中改良派与复原派的博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
[5] 新周刊:《年轻人的破产之路,汉服、洛丽塔和JK服只是第一步》,2020年;
[6] VogueBusiness:《中国汉服的十亿级“大生意”》,2020年;
[7] 季勇、王革非:《韩服与汉服之关系研究》,丝绸期刊,2012年;
没有经济效益。我去过黔东南自治州,没见过几个少数民族整天穿着传统服装的。实际上少数民族的传统服装和文化最大的作用不是说塑造民族意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拿来发展旅游业。如果真的要复兴汉族,我觉得就需要完成汉服的商业化转型,让汉服变成一种廉价的、足以普及的文化产品,这样有经济效益在这里面,就可以实现复兴了。
实际上我觉得中国国内不管少数民族和还是汉族的文化传统,其最大的现实作用就算这两个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不应该超过这两点,特别要注意不要产生民族主义,不要利用民族主义强行推广一族的文化,应该去让大家去比较文化本身的美感,自由选择。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逐步消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民族主义,最后使国内只有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我国人民太实诚了。总是想这玩意到底正不正宗,这是宋款还是明款,要不要改良?
其实你去日韩看看,街上能看到的所谓韩服和服哪个不改良?
日本人还专门发明了穿木屐的袜子,比过去的布袜子好很多,看起来又有那么个意思。
你说著名的不倒翁小姐姐穿那个严谨不严谨?
日本有专门的考据严谨的古代服装宣传和表演,这就够了,普通人不需要都穿那个。
第一有中国味,第二好看,这比什么都重要。
考据是为了让它更有中国味,而不是完全照搬古代款式。
汉服,应该是一种具有中国古典审美特色的好看现代服装,不是古装。
我们的课题不应该是正不正宗,而是要让无论国人还是老外,能一眼看出中国味,而且觉得好看。
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都会被时代打败,简单来说,不流行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各个年代的服饰,基本上是统一的,所以时代变了,你想复兴也不行了。
深夜,偌大的房间里只有女孩的手机还亮着。
而上面的评论简直不堪入目:
“知山穿山?穿山甲您好意思发照片吗?”
“您知道正版厂家做一件汉服有多不容易吗?”
“最讨厌这种只会蹭汉服热度的傻x了。”
女孩摁下关机键,无力地倒在床上哭了起来。
三天前,她收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裙子。那是她省下饭钱和车费,攒了一整个学期才攒出来的。她还用爸妈给自己考试第一的奖励约了摄影师,选了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拍了一套片。回家后她兴奋地将这些照片放在网上,以为能和一堆同袍一起聊聊汉服,聊聊汉文化。
可是她得到的只有谩骂。就因为她身上那件汉服是所谓“山裙”。
女孩一遍遍地解释,她不是有意买山的,她说,“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汉服,我第一次买,不知道这个是山的。”
可是那些人像逮住了掉下树的蚕一样,一波一波往上扑。
其实只要删帖就好了吧。终于有人看不下去,评论道。
女孩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她舍不得啊。删了的话,那些忍饥挨饿的时光算什么,那些走到脚酸痛的时候算什么,自己收到裙子时的欣喜又算什么。
女孩最后心灰意冷地重新编辑了帖子,说,“我把汉服的tag去了,你们就只当这是一件普通的裙子吧。”
可站在道理制高点上的人们停止谩骂了吗?没有。现实中畏畏缩缩了那么久,终于找到一个可以隐藏身份肆意开口的地方,遇到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为了彰显自己的高尚与明智,他们怎么可能停止呢。骂到最后,因为一件裙子,连诅咒她祖宗十八代的都有了。
反正一个人骂你是他杠,一百个人骂你就是正义。既然是正义,我何不掺一脚呢。
最后,女孩还是没有删帖,她擦干眼泪,将那件汉服小心翼翼地包起来,压在柜子深处。好久好久没有去碰,也好久没有去关注汉服。
又是一年春天,女孩在生日时意外收到了堂姐送的一件汉服。两片式,是她最爱的粉色。但是,她犹豫了,拿着裙子不动。堂姐好像看穿了她的心思,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我听说汉服圈很不喜欢别人穿山,这条裙子我买的时候查过了,是正的。”
她这才笑了,看着汉服,眼睛里藏了星星似的亮。
这次她只是简单地拍了一张照片发在网上,最开始那条评论已过千的帖子被她刻意忽略了。
这次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又是一个夜晚,她托着腮,在床上打开手机,嘴角的弧度还未散尽。
可只一眼,她便如坠冰窟:
“楼主还有常识吗?两片式现在已经不算汉服了,这叫仙服。”
“两片式齐胸在历史上没有考证是存在的,形制出问题了吧,怎么可能是汉服。”
“笑死我了楼主有病吧,这也叫汉服?怕是假袍子吧。”
她的眼神从炽热慢慢冷下来,直到完全灰暗一片。
可这次她没有作任何一句解释,默默删了贴。
她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个评论:
3012年,许多人,大部分是女孩子,开始流行穿一千多年前的“简服”。这种服装不能随着人体型大小变化,也不能自动调节温度,脏了还需要洗,很不方便。但仍然有一大批人喜欢,有些是为了穿上街后别人惊异的眼神,有些说,“我是真心喜欢的啊,简服好好看哦。”
但慢慢,很多争议出来了。由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照片大多“滤镜”太重,无法辨清衣服,关于“形制”上的问题就出现了。
“没有考证证明那个年代女人的裤子也可以用皮带,请尊重简服文化!”
“T裇怎么可以加长到小臂,随意改动过的不叫简服,叫简元素!请尊重简服!”
“您真的了解简服吗?喜欢简服吗?这家的简服是山的,有洞的牛仔裤只有xx家的!”
——
评论的最后,有人说,“得了吧,这种老古董玩意,规矩还特多,谁稀罕了。”
看到这里,女孩的泪不知不觉流下来了。她放下手机,把两件为她引来过许多争议的汉服紧紧抱在怀里,小声说:“可是,我喜欢啊。”
黑夜里,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天上孤独的星星。
【你好这里麂子。评论材料源于一个知乎大佬。哎最近汉服圈真的特多事。不是,您买了一个正版LV包在大街上逛,看到一个人背着仿版,您会直接跑上去就说“哎你这个是仿的吧你看我就从不买仿的我这全是正的”这种话嘛?汉服也是如此,穿山固然不对,但您直接跑上去怼很礼貌??还有那种,天天bb啊这个形制不对啊不是汉服,啊不准改良汉服,我就喜欢一吃饭袖子全脏一走路裙子扫地的汉服,改良了就是不尊重汉文化的人,最后还要腆着个b脸问,是什么阻碍了汉服复兴呢?您觉得呢?我可去您个小杰瑞。】
附一条:所有转载标注出处和原作者均可以 谢谢您喜欢这篇破文。但是没有授权和标注直接转载的我必追溯你家族谱,特别是快手抖音某些人。
穿个衣服,仍是整出了魂穿的即视感,左手千军万马,右手指点江山。
恨不得穿个唐制就能跳《霓裳羽衣曲》,宋制就要学岳飞抗金,明制就要拳打李自成,脚踢后金。
精神穿越之余不忘大力普及对旧社会奇葩幻想,恨不得马上开启月光宝盒回到过去,成为一个大明富婆、宋朝公主、汉代王妃,一个在桥边装挥着扇子等风来的可人儿。
醒醒,你就算穿越回去也不会成为穿金戴银的王子公主,皇亲贵胄。
今天朱门酒肉臭,明日被抓去弹了琵琶骨,高门显贵也得有这个命享福。何况就以你们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水平,是能背下来圆周率还是讲得明白勾股定理?也就是让人卖了换钱。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跟你大学里的马列毛概思想相悖,不值得留恋。
成天在那刷,“啊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也不知道这帮小弟弟小妹妹看过几本明朝史。先不说这后面两句是著名“满遗”用朱棣迁都来嘲讽咸丰的,真有本事就做回尧舜,也不用心不甘情不愿把自己吊死。
“我大宋/盛唐...”,一部分频频为封建王朝统治阶级背书,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一部分大娘子上身,时刻准备智斗外室小绿茶,演绎古装小言庭院深深。次元壁之深,言论之无语,仿佛置身盆地。
这种撒鸡血,狗血的话要是讲给初二学古代历史的我,说不定还会相信。
然而在嚼舌根这方面,他们当仁不让,智勇双全,像是被夏冬春上了身。
“你不知道两片式是时代的眼泪吗?”
“什么魏晋风也能能算是汉服吗?”
“篡改历史的曲裾还好意思穿?”
“都没有出土,还好意思说杂裾是汉服?”
“汉元素都买?现代改良的也能叫汉服?”
“穿山甲还好意思出门?140斤有脸穿汉服拉低平均值?”
“呵,宋制还比得过明制?汉制还比得上唐制?”
这些人的周围好像有铜墙铁壁,根本就不能沟通,你敢反驳就是-“我们可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不知道传统文化里的礼义廉耻学到哪去了。
好你说这些都有争议,那我们说点容易考证的服饰,旗袍可以,旗服不行,秀禾可以,清末民初的汉服却不行,文艺复兴只能选择性复兴,堪称薛定谔。
动不动就“不正宗”,”不是汉人穿的“,合着过去几千年的衣服就您汉族一家有所长,都指着你们马首是瞻,五十五个民族都不穿衣服,不跟你们都不交流的吗?
哪里有纯汉人的衣服?现代改良的怎么不算?文化融合后的又怎么不算汉服?
你要是胆再大点跟他们说想穿个元清两朝的服饰,“果然非我族类”,“呵呵不愧是鞑子”。
虽然她们可能从小拍“格格照”,去了内蒙还拍“蒙古公主”游客照,但就是会自动带入那种魂穿思维,你穿了满蒙的衣服,分明是要像慕容复一样复辟,非要灭了你的反贼思想才算完。
跟这种人还同袍,我宁可断袖。
国家大力推广的是“华服节”,不是一家独大的。你恨满蒙的统治,就去恨那个时代该恨的人,把怨气发泄在现代人身上是显你读过古代史吗?亡了多少年了,还玩连坐这一套。
除了炫富根吵架,你们有做过什么利于传统文化复兴的事吗?传统文化复兴就靠你们买两件衣服,见人行个礼,动两下嘴皮子?
你们这种态度,真的会有新鲜血液愿意流动进来吗?没有科普,没有统一口径,逮到人就是一顿口吐芬芳,汉服圈要是传播的都是这种文化,不要也罢。
“诶,你这是汉服吗!”
“是啊。”
“什么朝代的啊?”
“……”
“你这个襟这儿压反了,还有带子系得也不对,这是胡服的系法……”
“我管那么多干嘛,我又不是搞研究的。”
“这套衣服,在唐朝只有歌舞伎才穿吧……”
“你竟然说我是妓!”
“你大氅拖到地上了……”
“啊哪个是大氅?”
“姑娘,你这种汉服吧(我真的不想承认那是汉服)……配斯凯奇的确不好看。”
“那你说我穿什么鞋啊,你说啊!”
“大家都穿校服了,你还是换下来吧……”
“穿汉服怎么了,怎么汉服在你们眼里就是奇装异服?这都是xxx文化……巴拉巴拉”
“可是咱得合时宜……”
“穿汉服怎么就不合时宜了?(然后开始扯传统文化扯爱国)”
“诶,他家卖的是演出服啊,这不是可以出街的汉服,你看这都一身都不到一百块。”
“演出服就不是汉服了吗,便宜就不是汉服了么……”
“我给你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写的,应该能可以帮你入个门。”
“我这没入门吗?那你说谁入门了?那些老的东西现在还适用吗?这都什么年代了,汉服都是创新的,你不懂就别瞎掺和这个圈子,都是被你们这些人搞浑的,一整就引战一整就引战……”
这些人可能就是汉服不能复兴的原因吧。
——————————————————————————————————————————
这都能破400赞,还有一百多回复。
惊了惊了。
原回答中的“这些人”是指上述对话的双方,先说话的人老实,有文化优越感,稳重,质朴。后说话的人热衷于主观的美,无顾忌,执着,拥有一种知识匮乏带来的快乐。他们谁好谁坏,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我并没有有意左右任何人的主观。
希望评论区的小伙伴不要把答主安在二者的任何一个位置上,我热衷于对已有的汉服知识的汲取,对现代“汉服”不发表评价并且没有兴趣。
阅读能力强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我讽刺的是两种人而不是“现代汉服”这种东西,这两种人代表着对于这个现象两个极端观点,一个完全的质朴保守实用主义逊于进取和创新,一个完全追求主观的美感不理会文化诚实和他人感受。
所以评论里杠我的人,我向你们道歉,没能让你们理解这个回答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