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有文章称「韩国垃圾山三个月的熊熊大火遭全世界同情,现在全世界反过来谴责中国的洋垃圾禁止令」?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meng-da-xiao-yu-er-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首先,当事人韩国民众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韩国环境部表示,会设法提振因出口受阻、价格下跌而萎缩的垃圾回收市场,并倡导文明环保垃圾分类降低回收成本。

消息一出,韩国网友纷纷表示肯定。有网友说,“在这件事上,没有必要责备中国。塑料污染在世界哪里都是个问题。韩国应该以此为契机,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还有网友建议,“应该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培养爱护环境的市民意识。”


然后,英国是受这个政策影响最大的国家,他们又是怎么说的?

英国垃圾回收协会的会长西蒙·埃林说,在过去几年,他们协会一直在警告英国当局,中国有可能随时都会禁止“洋垃圾”进口,但是他们的呼吁并没有被英国重视。随着未处理垃圾的累积,未来的情况有可能更加糟糕。

英国绿色和平组织的海洋专家则指责说,英国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处理垃圾的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把垃圾直接运到中国等国家,然后就不再管事了;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老百姓对于洋垃圾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厌恶。


以上,我都没有看到提主所说的内容,更没有哪个官方组织公然指责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的政策,反而是纷纷肯定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在不停提高。

我承认,确实有个别外国民众不分事实的指责中国,但他们不能代表政府,也不能代表民意,纯属个人行为。就像国内那些砸日本车的人,并不能代表我们中国人民和政府对待日本的真实态度。

我特意查阅了主流外媒的相关报道,只是提到了禁令生效后,垃圾回收面临的新困难,以及相关从业人事的抱怨,但从没有一篇报道指责禁令的本身。

在世界越来越文明开化的今天,希望答主这样诱导性的恶劣提问可以越来越少。

参考资料:


再粘帖去年的时候、几个美国网友对禁令影响美国垃圾处理的新闻的底下评论:

这位网友说,我们美国人应该自己花钱处理掉我们制造的垃圾。


这个网友说的有些多,大意是,中国曾经处在工业世界的最底层,所以不得不接受洋垃圾。但现在中国已经改变了许多,不需要,也没有义务,继续扮演垃圾处理奴隶的角色。

这位网友从自身习惯出发,认为大家应该多用玻璃来减少污染。

————————

总之,新闻下一共90多条评论里,没有一个是指责中国的垃圾禁令。


user avatar   tang-xi-f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朋友做环境保护,之前在中部地区的一个村里做扶贫,也看到村里关于垃圾处理的一些事情。读过一些这方面的报道和报告,整理了一下。

那篇哗众取宠的文章和标题不值一哂,不过关于这个洋垃圾禁令以及背后的事情还是挺有意思的。

禁令是什么

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基本上停止进口海外的废弃塑料垃圾(除了纯度在99.5%以上的),大幅提高了对废弃纸板以及其他废弃垃圾的进口标准。总计限制4类24种固体废料的进口。




过去为什么进口

钱。

中国从1988年开始规模性进口海外垃圾。到近些年,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塑料垃圾都出口到了中国。如下图,是从1995年开始,每年中国的进口垃圾数量,单位为百万吨。

可以看到,每年都在递增,在2010年前后这样的垃圾进口达到了顶峰,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点。


过去进口废料运入国内后,进入各个处理场——有规模较大的场、更有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基本上靠人工分拣分类,选出有用的材料。

拣选出的材料整理打包之后,再分转给下游的工厂,提炼制造再生塑料、再生纸制品、金属原料等等。这样再生材料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原生材料。

于是再生材料继续运往更下游,做出各种市面上出售的产品,小到打火机、玩具、饮料瓶、胶鞋、手套等等日用品,大到工业加工品。

这样的产品再销往国内市场,以及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


于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垃圾进口—>分拣处理—>制造再生原料—>制造商品—>商品出口—>垃圾进口


国际上有媒体对此有一套描述叫 China’s "collect, sort, export” system (中国的 进口/收集——处理加工——再出口 系统)

如下图,2016年中国塑料垃圾的进口来源,线条颜色越深,进口数量越多,可以看到北美、西欧和日韩占了大头。


里面每一级都有经济利益:

*垃圾出口国:节省了巨额的垃圾处理费,卖出垃圾还有收入;

*轮船海运商:挣运费。运送中国的出口商品到北美和欧洲,运送垃圾回中国,避免回程返空;

*垃圾分拣工人:最廉价最辛苦的劳动力,有极其微薄的收入;

*再生材料加工厂:海量买进废料,分拣之后加工,作为再生材料出售;

*工厂:收购廉价的再生材料,加工成各种商品出售。




现在为什么禁止

巨大的环境危害,废弃垃圾对土壤、空气、河流的环境危害都是不可估量的。

对基本上毫无保护的分拣工人的伤害更是无需赘言。


其实这套产业链里面,最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垃圾分拣工人 + 曾经很多地方政府非常宽松的环境保护制度。


比如有名的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地。

早在2002年,Basel Action Network (BAN)就出过一份详尽的报告("Exporting Harm -- The High Tech Trashing in Asia"),里面就重点提及了贵屿。

按CBS的报道,过去贵屿的居民健康数值远远低于正常水平。

这几年贵屿又被作为一个升级示范点进行整顿,建立产业园,搞废料集中入园,集中整顿。有很多报道,但是到目前为止收效还不明朗。

这一套产业,基本上就是在吃过去国内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环保政策的红利。

国内有导演拍过相关的纪录片,Plastic China,很震撼,有长度仅20多分钟的剪辑版,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2018年至今,禁令的效果

中国2016年的进口废旧塑料是160亿磅,17年降到126亿,18年法规实行之后,猛降了99%,只有1.16亿。

2018年进口的纤维纸制品废弃垃圾也减少了三分之一


这张Global Trade Atlas的图显示得更清楚,从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中国的进口垃圾。

深蓝色是废弃塑料,绿色是废弃纸制品,灰色是废弃铜制品。

可以看到从2018年1月开始,废弃塑料进口降到接近为零。


更多的垃圾转而进入了其他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2017年的塑料垃圾进口量是3.37亿磅,而2018年翻了三倍,到了12亿磅。此外,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的垃圾进口也都有大幅度上升。

但根据耶鲁森林与环境学院(Yale School of Forestry &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9年3月的一份报告,2018年很多东南亚国家接收了大量的垃圾,结果发现自己的基础处理设施完全跟不上,造成了无法承受的处理负担,之后也又减少了进口。


同时,土耳其、波兰这些国家也在研究探讨大量进口和处理这些垃圾的可行性。

今年四月,土耳其的国民议会对这个项目展开了辩论,但到目前为止并未达成实质性的结果。根据Greenpeace East Asia的一份报告,从2018年中旬开始,土耳其每月进口的废料约2万吨(自己换算了一下单位,每月就是0.4亿磅,一年5亿磅左右,也不算少了)。


废纸和废塑料是美国对中国的第六大宗出口商品,占中国进口固体废物的四分之一。

在禁令之前,欧盟95%和美国70%的塑料垃圾制品都出口到了中国,都是通过运费低廉的海运。大部分货轮将中国制造的出口品运到发达国家,返程回中国的时候为了避免返空,收很低的运费再运送这样的进口垃圾回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往返线路。《经济学人》2018年有一篇报道,说从北美出发,驶往中国的跨太平洋海运航线,约有一半的货轮都是满载的回收垃圾。

而如果把垃圾运往其它的东南亚国家,由于这些国家本身并没有太多商品出口到西方,也就没有太多货轮往来,额外将垃圾运过去会产生高昂的运费。

一财有一篇报道里面写,「记者查阅国际运输价格的网站显示,2018年一个普通20英寸的集装箱,从美国洛杉矶到上海平均价格约400美元,运到菲律宾则要700美元, 而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价格更是翻了一番,分别达845美元和937美元。」

(报道原文如此,不过这个「20英寸的集装箱」明显有问题,应该是20英尺,那记者太疏忽了……)

大概这么大一个——

垃圾处理,每一级的中间商本来就是走薄利巨量路线。可想而知,如果一船一船大量运到东南亚的的话,比起过去运到中国,额外增加的运费差异会有多大。




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垃圾进口——再加工处理——商品出口"这套系统在国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每一级都有无数利益相关者。现在这个市场必然会有翻天覆地转变。

运送国内出口商品到北美和欧洲的货轮,很多回程可能面临打空的压力,会损失一部分可观的运费收入。

还有大量国内的以此为生的工厂、工人,都会面临巨大的变化。过去很多地方是一整个村、一整个镇都在从事这方面的产业。

不过到目前为止,不论海内外的媒体和机构,在这方面鲜有详细的报道和报告,相关资料仍然比较空缺。


其他国家的应对

过去此前长期以来把垃圾出口到中国的国家,现在大多数焦头烂额。


Fortune今年三月的一篇报道,标题直接叫"China's Ban on Imported Recyclables Is Drowning U.S. Cities in Trash”(《中国禁令将美国城市淹没在了垃圾的海洋中》……)

当然这只是修辞的描写……但包括美国、英国还有欧盟许多国家在内,过去十几二十年长期依赖中国的垃圾进口,基本尚未建立一套可行的替代处理机制。


中国2017年下半年向世贸组织WTO提出了禁令方案,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这些国家仍然在挣扎之中。很多地方垃圾堆放成山,不得不临时向当地政府申请,开辟地方填埋、甚至焚烧,先缓解燃眉之急。


同时对很多国家也是机遇。

对发达国家来说,这样的垃圾回收处理是一个新兴产业,陡然出现这么大一块市场,很多公司和机构都在研究经济的处理方案,很多地方和中央政府也在探讨,当然效率很低。

目前能看到的一些报道里面,德国对这方面的潜在市场尤其感兴趣。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各国,这也是一个接替中国之前的市场,利用当地本国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环境政策,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的机遇(和风险)。

同时一些中国的公司也已经开始尝试和美国方面合作,用他们中国国内的垃圾分内处理经验,尝试将这个产业转移到美国本土,当地垃圾在当地直接处理——当然会采用更多自动智能化,而不是国内这样的纯靠人力手工分拣。当然,处理成本也相应会高出很多。



参考材料:

ban.org/E-waste/technot

resource-recycling.com/

theguardian.com/environ

bianet.org/english/envi

e360.yale.edu/features/

bloomberg.com/news/arti

economist.com/the-econo

economist.com/special-r

fortune.com/2019/03/20/

recyclerightlancaster.org



浊世滔滔,垃圾流量铺天盖地。太过爱惜羽毛的沉默、或者一骑独逸,也都是被动意义上的不作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并算不上”virtuous”(真正的德行)。

还是爬上来挂了牌,和光同尘,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哪怕多传给一个人也都是好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不想把公共话语空间全让给傻逼。新开了公众号:uuulysses,每周末写篇东西,多指教。


user avatar   bo-ci-wa-na-de-s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世界很大,你说的干这俩事儿的不一定是同一波人




  

相关话题

  面对邱晨事件,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中国需要公知(公共知识分子)吗? 
  如何看待埃及决定对年收入超20万元自媒体创作者征税? 
  为什么中国公知落得这么惨? 
  最近大家百家号流量都正常吗? 
  面对邱晨事件,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怎么分辨微博和知乎上的带路党、公知和渗透的外国势力进而预防颜色革命等? 
  如何反驳台湾人的这个观点? 
  混乱博物馆为何凉了? 
  如何看待有文章称「韩国垃圾山三个月的熊熊大火遭全世界同情,现在全世界反过来谴责中国的洋垃圾禁止令」? 

前一个讨论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美国制裁华为等中国公司会产生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科大表白墙下关于出国读 PhD 利弊的新一轮讨论?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