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历史上看,窦宪是一个“复杂”的人,但从现实来看,窦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
窦宪身上有两种明显的气质:一为刚毅果敢、渴望军功,这可能是武将世家对他的熏陶作用,也是当时社会的风尚;一为任性使气、快意恩仇、睚眦必报,这可能是河西窦家传统的“任侠”之风的余绪。但与他的曾祖窦融相比,他的所谓“任侠”,已经失去了侠者“尚义”的灵魂(可能是四世富贵的影响),变成了纯粹为了个人私欲的胡作非为。
一句话,这就是个有才无德的世家子弟。
这样一个人,头顶河西窦家的巨大光环,注定不会默默无闻下去。
2
之前,在汉明帝执政期间,一反光武帝对豪强的怀柔政策,代之以严厉打击,窦家(有一公、二侯、三公主、四两千石)子弟因横行不法首当其冲。窦宪的祖父(窦穆,是窦融的长子,娶内黄公主)、父亲(窦勋,娶沘阳公主)都因为犯法被杀,窦家一度消沉了十几年。窦宪在这段时间内估计也过了一阵“苦日子”,但他的母亲毕竟是沘阳公主,再苦也苦不到哪里去。
永平15年,随着汉明帝开拓西北,窦家的好日子来临了。窦融的侄子窦固因熟悉边事被任命为奉车都尉,领兵出塞。永平16年和17年,窦固两次出击都大获全胜,连带着将窦家也从之前的灰暗角落中拉了出来。
有窦固的辉煌军功,加上汉章帝即位后一改汉明帝对豪强、外戚的打击、限制政策,再加上汉章帝又娶了窦宪的妹妹为皇后,一时间,窦家再次成为帝国头等豪门。
窦宪也随着窦家的再次显赫水涨船高,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为郎,迁侍中,不久又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宠。在这个时候,窦宪已经将性格中的任性、跋扈表现了出来,后来因为强买沁水公主庄园的事被汉章帝怒斥,之后长期被罢用。这是他的第二次受挫。
汉章帝去世后,和帝即位,因年龄太小,窦太后临朝,窦宪的好日子终于来临了。
他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弟弟窦笃、窦景并居要职,开始肆行其志。为了报当年的“杀父之仇”,他杀死当年主审窦家案件的官员韩纡,拿着韩的人头在父亲坟前祭奠;为防止其他人分走自己的恩宠,永元元年(公元89),窦宪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刘畅,事情闹大了,被窦太后囚于宫内。
为了“赎罪”,同时也为了加强窦家的政治地位,再加上南匈奴派人请兵,窦太后便派窦宪为帅,耿秉为副帅,统兵三万讨伐北匈奴,最终在稽落山大战一场,大获全胜。此役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81部,前后20多万人。窦宪、耿秉登燕然山,刻石勒功,令班固作铭,纪汉威德。
这场战争彻底将窦宪的地位巩固,他由一名罪人一举变为可与卫青比肩的大将军,威望剧增,权倾朝野,甚至连窦太后也无法再制约他了。
但窦宪还不满足,他还要建立更大的军功。为此,他亲自到凉州前线坐镇,燕然勒石之后2年,他派耿夔、任尚、赵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斩首五千余级,北单于遁逃,其国遂亡,算是彻底解决了匈奴的祸患。
至此,窦宪达到了人生的最高潮。自战国以来,消除匈奴之患这个无数名将的梦想最终在他这里实现了。
但窦宪绝不仅仅只想做一个像卫青一样的大将军,他的控制欲非常强。在成为大将军后,组建了一个以自己为首的庞大的政治团体(大将军可以自辟僚属),开启了一种非常恶劣的专权模式。如果说窦宪想谋反可能冤枉他了,但他一贯任性使气、快意恩仇、藐视国法,他的兄弟、属下甚至家奴们很快就有样学样,把朝廷弄的乌烟瘴气、纲纪大乱。
永元4年,汉和帝纠集郑众、丁鸿等人果断发动政变,重新夺回大权,窦宪大将军的印绶被夺,和兄弟们一起被勒令回封地,之后被迫令自杀。
3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窦宪有着难以弥补的人格缺陷。政治活动需要的是德行、公平、礼法,窦宪却任性放肆、快意恩仇、果于杀戮,有着浓厚的“任侠”风范。事实也证明,他只要一掌权,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制造众多祸患,为窦家树立无数敌人,而他自己也将很快成为众矢之的。
正因为如此,窦宪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受挫。汉明帝时代,他的祖父、父亲被汉明帝按律处死,他自己也被连累多年无法翻身;汉章帝时代,因为沁水公主田园的事,被皇帝痛斥责骂(话说得很重、很绝),长期不得重用。终于在妹妹临朝称制时,他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军功,却因为自己的擅权和“果急”的行事风格惹来皇帝的忌恨,仅仅3年就将他打倒,连累窦家也跟着再次倒霉,他的辉煌军功连带着也大打折扣。
现实中,有很多官n代、富n代们其实跟窦宪都很像,颇有才华却十分任性,最终害人害己,连累自己一身才华无法充分发挥,实在可惜!
之前的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