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代打战的时候,人那么多是怎么发号施令进攻撤退摆阵的?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long-r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在古代战场上,还没有近现代的通信仪器、电话、无线电等技术,指挥大兵团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毕竟战场上人声马吠,干扰因素太多,而且古代步兵方阵又宽又厚,如果只靠基层军官喊叫来发布作战指令,除了前面小部分人,大部分士兵是听不到的,这种情况下指挥作战想当于妄谈。但是有办法,虽然士兵听人声受到很多干扰,但眼睛看得见,还有比人声音量更大的乐器,于是,中国古代慢慢发展出了以旗帜、乐器和塘骑为主要手段的指挥体系。笔者就在本文简单说说古代的战场指挥,是为“号令金鼓旗帜篇”。

正如前段所说,基层军官人声有限,不可能让所有士兵都听得到,所以古代军中规定士兵在前进时耳朵只听金鼓,金不是铜锣,而是铜钲,一种长得很像铜钟的乐器;眼睛只需要看着本部高挑旗帜,夜晚则看双灯。各部各队按照级别旗帜样式和颜色也不一样,所以按编制从小到大,士兵只需要看自己所在队伍的旗帜,军官则看上级旗帜指挥,比如士兵看队长的旗帜,队长看把总的旗帜,把总看中军的旗帜。在指挥时,士兵看到旗帜扬起并不断点动,就是在催促士兵们尽快收拾东西拔营出战或行军,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不能听口头指令,主要是为了防止假传军令或者扰乱军心,只能看中军旗帜听金鼓声音,其他的一概不管。等到出营列队完毕之后,继续看前面旗帜,旗帜向前点头,就是前进;向左点头,就是左转;向右点头,便是右转;转一圈而向后点头,就是要士兵们后退。而在行军过程中,如果听到一声号炮响,那就是警告有突发事件发生,让全军立定停止,然后观看部队旗帜情况做出部署。除了旗帜之外还有金鼓,就是人们常说的擂鼓进军、鸣金收兵,军队到达战场之后与敌人对战,听到中军擂鼓,那就跟着军官旗帜向前冲杀;听到鸣金,那就收拢队伍有序撤回。主要目的就是把军队固化成一个整体,再把这个整体固化成一个人,主将是脑袋,步兵是手臂,骑兵是双腿。所以明代军队中还有一个歌诀,歌词为“共作一个眼,共作一个耳,共作一个心,何贼不可杀?何功不可立?”

而主将对各部队的指挥主要用五方五色旗,所谓五方五色旗就是前后左右中五个方向配上相应的红黑青白黄五个颜色组成的五面旗帜。因为明代主要与蒙古作战,明军虽然在九边各地都部署了大量守军,但由于防线过于漫长导致兵力严重分散,蒙古部落很容易在任何一点对明军产生兵力优势,所以往往明军是被包围的那一个。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明军很多时候会把部队分成五个部分摆出四面向敌的空心阵,即前后左右四面营兵和主将所在的中军大营。为了避免有士兵客场作战或者没有参照物无法辨别东南西北方向,所以旗帜用前后左右代替。因为军中刀牌手左手持牌右手持刀、长杆兵(长枪、狼筅镗钯等)左手握前杆右手握后杆、鸟铳手左手持铳右手引火,所以分辨左右要更容易的多。五方五色旗里前方旗配红色、后方旗配黑色、左方旗配青色、右方旗配白色、中方旗配黄色。在作战时,主将令人将五色五方旗全部升起,各部就要按照战前指令位置摆好阵型,四面外向对敌。然后主将根据战局发展发布命令,比如其他旗帜落下,只举红旗,那就是要前部营兵准备听取号令指挥变动、举黑旗是要后部营兵准备、举青旗是要左部营兵准备、举白旗是要右部营兵准备、举黄旗是要中军本部准备、五旗同举是要全军准备变动。就这样,各部主官需要时刻留意中军旗帜,根据中军五色旗点动的方向再指挥本部士兵前进。当然,如果是超过数万人乃至于十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作战,五方五色旗也成了次等一级,主将就只能依靠塘骑来保持对各部将领的联系和指挥了,并在大方向上给与命令。

当然,看旗帜和听擂鼓、鸣金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指令,古代军队不可能只靠这三样来指挥,还需要其他乐器来细化更多指令。其中以唢呐喇叭用的最多,因为唢呐声音巨大,而且根据大小不同构造不同让音色变化多样,可以更加细致的区分不同指令。比如掌号笛,就是吹普通唢呐,用在军中主将召开会议的时候,各部军官听到中军吹唢呐,就是让他们尽快赶到中军大帐开始军事会议,然后各自领取军事任务。部队行军休息的时候,到了中午或者晚上的饭点,这时候火兵(炊事兵)听到军中吹喇叭一盪,就是要火兵们收拾灶坑开始做饭,听到吹喇叭第二盪,就是说饭已做好,各军按队伍编制去各自地点坐下吃饭,吹喇叭第三盪就是说吃饭时间已过,各军回到营地听候其他指令行动。

到了战场上,主将看到有塘报骑兵(塘骑就是侦查兵兼通信兵)摇着小黄旗过来,就是报告有敌军,准备作战。这时候各军士兵听到喇叭吹一声,就要各兵迅速列好队形,然后各队伍按照平常演练位置迅速集结组成军阵,随后各军听喇叭吹天鹅声一次就齐声呐喊以壮声威,这时候再听喇叭吹单摆开一声,那就是命令各军解除密集阵型转换为疏散阵型,士兵也以队长为中心散开,每队之间相隔一丈五尺。等到阵型摆好,然后敲打铜锣一声,让士兵们坐下休息保持体力等待敌军到来。如果是我军进攻敌军防守,那么先吹哱啰一声,意思是让士兵们全部起身整理好兵器盔甲站好后等待下一步指令;然后各士兵看本队旗帜,各队长、哨长看本部旗帜;旗帜先点头指定方向,然后吹喇叭一声告诉士兵可以按照旗帜点头方向前进了。

在进攻过程中不可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主将一声令下士兵们像恶狗扑食一样乱哄哄冲过去,那样等接战了估计也早没体力了。古代作战保存体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军中会用鼓声控制士兵速度,明代军队中分两种鼓,一种是擂鼓,一种是步鼓。步鼓在现代人印象里的存在感不高,然而它确是指挥步兵冲击敌军最重要的鼓,因为它控制了士兵们接敌的速度,敲一点步鼓,步兵就前进十步,对他们保持体力是很重要的手段。而擂鼓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军大鼓,电影里出场的全是它,擂鼓一响全军冲锋,但其实擂鼓意思就是连续不断的敲鼓,是军队靠近敌人后的最终冲锋指令,听到它步兵就要趋跑向前冲锋,是最后阶段使用的。若是两军相持不下,主将就会敲铜钲即鸣金,鸣金一声是要各部士兵停止进攻立定,鸣金第二声是要各部士兵缓步退回本阵,连续鸣金,就是要各部士兵迅速后退奔跑数步脱离战斗,然后转身向敌立定,缓步后退。

这算是细化到各基层队伍,然后是更加细化到各兵种的部分。比如明代进入火器时代之后,军队中火器比例大大增加,逐渐成为投射主力。但因为这时候的火枪装填缓慢,所以为了发挥最大火力并保持火力持续性,明代一般把火枪手分为3~6排来轮流开火,跟电影里演的不一样,不是军官大喊一声“放”,而是靠喇叭指挥。在接敌前先指挥火铳手在各军前面摆好队伍,然后等敌军靠近到一百步内进入射程(鸟铳八十~一百步内、神枪六十~八十步内、三眼铳三十~五十步内),火铳手听队长吹喇叭一声,第一排齐射,然后退回后排装填;再吹喇叭一声,第二排齐射,然后退回后排装填,依次顺序进行。最后敌军靠到最近即将接战,队长连续吹喇叭不停,所有火铳手齐射一轮后退回阵内,然后步兵听鼓声前进接战如前段所写。

所以,在古代能做到令行禁止的都是经过正规训练才能被称为“堪战的部队。这不单单是说士兵战斗力强悍,而更是因为光做到记住并熟悉这些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的旗帜乐器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能做到一点的,那自然是训练良好的正规军了。​​​


user avatar   da-shi-13-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李世民真的那么想当皇帝吗? 
  魏博的牙兵是什么存在?成为一个牙兵需要什么条件?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这里的志是什么意思? 
  古代战争中发生溃败的士兵都逃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于谦可以守住北京 而李自成做不到? 
  你最希望哪个中国历史人物事迹被拍成电视剧? 
  如果能回到过去 ,你最想解开哪些历史之谜? 
  东晋和南宋对比,两个偏安江南的王朝孰强孰弱? 
  十世纪的于阗王国,怎么样才能称霸西域? 
  唐朝的节度使相当于诸侯嘛? 

前一个讨论
图片上这种双头蛇真实存在吗?存在的话会不会有两种思想在争夺身体的控制权?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狮子路易要把大量王室领土分封给几个幼子呢?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