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秀为什么叫「位面之子」? 第1页

  

user avatar   gu-yuan-shi-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就对了,这不就是近年因为一些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造成的,亦或者一些营销号为博人眼球喧哗取众而已。说刘秀位面之子, 运气爆棚,支撑的证据就是昆阳之战天降暴雨是老天爷帮刘秀,刘秀会召唤陨石,呼沱河冰合事件。

但凡有点唯物史观都不会相信什么陨石,刘秀是凡人,可不是神。原本以为是调侃玩梗,但是玩着玩着发现很多人居然信以为真,还拿出史料说史书确实记载了陨石,确有其事,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后汉书•天文志》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流星≠陨石这是天文学常识,后汉书天文志部分已经说明了,这叫营头星,行振大诛,营头星对应的下方会全军覆没,大凶之兆而已。史官放在光武帝纪里是要表明天象已现,莽军必败,加强刘秀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的形象而已。历代天文志部分都有类似这种,有的和昆阳之战一模一样,难道古人都具备召唤陨石的能力?古人大部分都具备天文知识,现代人基本都不懂才会造成误解,又被一些史盲人拿去别有用心的大做文章。。



10.24

很多人质疑我先前的回答证据不足,先前回答的确是随手一答,不曾想有点小火。那我就直接把另一篇文章搬来吧。



后汉书和东观汉记的确记载了流星,但流星不是陨石。流星其实就是一种天象,出现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寓意,记载在双方交战时就是营头星而已。

后汉纪•光武帝纪

【有流星墮營中,正書有雲氣若壞山,直於營而,不及地尺而滅吏士皆壓仆。】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有流星墜尋營中正晝有雲氣如壞山,直營而霣,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壓伏。】

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昆阳之战确有流星这个词,但流星真的就是陨石吗?假如流星就是陨石,为何没有详细的大小,数量,有无人员伤亡等动态记载?

说到流星,不得不说天文学,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会说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文就是天象,天文学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古人认为观天象,把日月星辰的变化和地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示其变。了解历史不能不知天文学,不能单看本纪,还要看史书中的天文志部分。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面曾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在古代人人都懂得天文知识,现今除了天文学家,极少博学者除外,几乎所有人都是门外汉。(包括本人)

而很多人看史书又不看天文志部分,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误解昆阳之战里的流星一词。


后汉书•天文志

【莽有覆败之变见焉。昼有云气如坏山,堕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堕,其下覆军,流血三千里。”袁山松书》曰:“怪星昼行,名曰营头,行振大诛也。”是时光武将兵数千人赴救昆阳,奔击二公兵,并力猋发,号呼声动天地,虎豹惊怖败振。会天大风,飞屋瓦,雨如注水。二公兵乱败,自相贼,就死者数万人。竞赴滍水,死者委积,滍水为之不流。杀司徒王寻。军皆散走归本郡。王邑还长安,莽败,俱诛死。营头之变,覆军流血之应。

由于后汉书天文志这段篇幅长,本人只截取了一部分,后汉书天文志里解释了,昼有云气如坏山。说这叫营头星,占卜曰:营头之所堕,其下覆军,流血三千里。古人观天象一半是为了历法,一半是为了凶吉。所以看见这种天象要占卜,看上天预示什么。后面的莽军大败正是应了这个天象。

天文志里并未直接记载夜有流星坠营中这段话,而【莽有覆败之变见焉】应该就是替代了这句话,因为夜里的流星和白天的云气是一个天象,都是营头星而已。

后汉书•光武帝纪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流星是天象,流星体才是天体。这是两个概念,流星体与大气层摩擦燃烧的光迹就叫流星,通俗点可以理解流星是流星体的产物。流星和火流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天象,如果造成陨石后面会记载清楚,明史就有记载造成陨石的。

不要一看见流星就理所应当理解成陨石。


这段话应该是夜里有流星在王寻军营位置的上方。史官把它放在这里其实要表达的是天象已现,莽军必败。起着预示作用而已,和君权神授有异曲同工之理。


营头星并非只有昆阳之战才有,其他朝代的史书里也记载了。

新唐书·天文志二》:“ 孙儒攻杨行密于宣州 ,有黑云如山,渐下,坠于儒营上,状如破屋,占曰:‘“营头星也”

这个和昆阳之战的营头星简直是一个版本。


新唐书•天文志

【延和元年六月,幽州都督孙佺讨奚、契丹,出师之夕,有大星陨于营中

唐睿宗延和元年,孙佺代替薛讷为幽州大都督,率兵讨伐奚和契丹,发动冷陉之战。出师前有大星陨于其营中。这应该也是营头星,后面果然唐军大败,应了这个天象。如果坠营中就是砸在军营里,那么此处的有大星陨于营中,难道是有大星砸在了孙佺的军营里吗?很明显不是,只是孙佺军营上方有大星消失,预示其败象已现。坠,堕,陨都是同义。

新唐书•天文志

【三年五月,秦宗权拥兵于汴州北郊,昼有大星陨于其营,声如雷,是谓营头。其下破军杀将。】

唐僖宗光启三年,秦宗权集中全部兵力进汴州,白天有大星陨于秦秦宗权的军营,这个还记载了声音,但明确表示,此乃营头星。


《后汉书•董卓传》

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章、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

后汉书董卓传中也记载了,夜有流星如火,照在边章,韩遂营中。这里虽然是照不是坠,但其实和昆阳之战都是一样的,昆阳之战的流星坠营中并非是有颗星砸在了莽军营中,是在莽军营中相对应的上方消失。这里的照在营中其实也是在边章,韩遂军营上方。边章等人视为不祥,董卓却闻之大喜,董卓大喜是因为天象已现,韩、边必败。因为营头星对应的一方会打败仗,这是大凶之兆,天象已现,其下必败而已。


晋书•天文志

  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飞。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声隆隆者,怒之象也。行疾者期速,行迟者期迟。大而无光者。众人之事;小而有光者,贵人之事;大而光者,其人贵且众也。乍明乍灭者,贼败成也。前大后小者,恐忧也;前小后大者,喜事也。蛇行者,奸事也;往疾者,往而不反也。长者,其事长久也;短者,事疾也。奔星所坠,其下有兵。无风云,有流星见,良久间乃入,为大风,发屋折木。小流星百数四面行者,众庶流移之象。
  流星之类,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雉鸣,天保也;所坠国安,有喜。若小流星色青赤,名曰地雁,其所坠者起兵。流星有光青赤,长二三丈,名曰天雁,军中之精华也;其国起兵,将军当从星所之。流星晖然有光,光白,长竟天者,人主之星也;主相、将军从星所之。
飞星大如缶若瓮,后皎然白,前卑后高,此谓顿顽,其所从者多死亡。飞星大如缶若瓮,后然皎白,星灭后,白者曲环如车轮,此谓解衔,其国人相斩为爵禄。飞星大如缶若瓮,其后皎然白,长数丈,星灭后,白者化为云流下,名曰大滑,所下有流血积骨。
枉矢,类流星,色苍黑,蛇行,望之如有毛,目长数匹,著天,主反萌,主射愚。见则谋反之兵合射所诛,亦为以乱伐乱。
天狗,状如大奔星,色黄,有声,其止地,类狗。所坠,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其上锐,其下员,如数顷田处。或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者。或曰,星出,其状赤白有光,下即为天狗。一曰,流星有光,见人面,坠无音,若有足者,名曰天狗。其色白,其中黄,黄如遗火状。主候兵讨贼。见则四方相射,千里破军杀将。或曰,五将斗,人相食,所往之乡有流血。其君失地,兵大起,国易政,戒守御。
营头,有云如坏山堕,所谓营头之星,所堕,其下覆军,流血千里。亦曰流星昼陨名营头。

晋书天文志里(其他朝代史书也有这段话)已经详细的说明了流星。流星是上天的使者,自上而下叫流星,自下而上叫飞星。大的叫奔星,奔星也是流星,大星有大使命,小星有小使命。而流星所发出的声响,就代表天使的愤怒。流星跑得快,灾祸就来得快;跑得慢,灾祸就来得慢…………基于流星形状的不一,其所预示的吉凶也各不相同,但以凶兆居多。

而且流星的名字也不同,有地雁,天雁,飞星,枉矢,天狗,营头。其预示的事物也不同。

最后一个营头,就是营头星。昆阳之战的【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气如坏山】就是流星昼陨,正是营头星而已。

营头星就是古代打仗时军营上方的星星,如果坠落会被视为不详,所以莽军才会厌恶。昆阳之战中流星如果是陨石,会有详细的动态的描写。要像网上所说的砸死莽军多少人,砸出一个大坑,那得是火流星撞击地面才行,陨石其实也是火流星造成的


明史•天文志

 【成化六年六月壬申,阳信雷声如啸,陨石一,碎为三,外黑内青。十四年六月辛亥,临晋天鸣,陨石县东南三十里,入地三尺,大如升,色黑。二十三年五月壬寅,束鹿空中响如雷,青气坠地。掘之得黑石二,一如碗,一如鸡卵。弘治三年三月,庆阳雨石无数,大小不一,大者如鹅卵,小者如芡实。四年十月丁巳,光山有红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声如鼓,久之入地,化为石,大如斗。十年二月丙申,修武黑气入地,化为石,状如羊首。十二年五月戊寅,朔州有声,如迅雷,白气腾上,陨大石三。正德元年八月壬戌,夜有火光落即墨,化为绿石,圆高尺余。九年五月己卯,滨州有声陨石。十三年正月己未,邻水陨石一。嘉靖十二年五月丁未,祁县有声如鼓,火流坠地为石。四十二年三月癸卯,怀庆陨石。隆庆二年三月己未,保定新城陨黑石二。万历三年五月癸亥,有二流星昼陨景州城北,化为黑石。十七年九月戊午,万载黑烟腾起,陨石演武厅畔。十九年四月辛酉,遵化陨石二。四十四年正月丁丑,易州及紫荆关有光化石崩裂。崇祯九年九月丁未,太康陨石。】


以上这些明史天文志里就记载了陨石,数量,颜色,声音,大小,形状,皆一一详细的记载了。其中火流就是火流星,火流坠地为石,说明得是火流星才会有陨石。

流星只是天象,因为古人迷信。流星放在不同境地有不同寓意,记载在双方交战时就是营头星。


《宋史》

 雍熙元年,改封汉南国王。四年春,出为武胜军节度,改封南阳国王。俶久被病,诏免入辞。将发,赐玉束带、金唾壶、碗盎等。俶四上表让国王,改封许王。端拱元年春,徙封邓王。会朝廷遣使赐生辰器币,与使者宴饮至幕,有大流星堕正寝前,光烛一庭,是夕暴卒,年六十。

比如宋史记载钱俶去世前有大流星坠于寝前,难道是有陨石砸在他睡觉的地方吗?这也是天象的意思,预示钱俶要死了。将星陨落的意思。

总结

了解历史要看全面,不光看本纪,天文志,地理志等都要看。而天文学通常是和历法结合看的,天文学既是古老的科学,同时也具有迷信的因素。比如占星术士等,占卜就是迷信,古人认为天象预示着人事等,所以此来推断将要发生的事,我们看史料的时候要学会甄别,对于鬼神之事不要相信。古人还讲君权神授呢,现在我们知道这只是巩固皇权的一种思想罢了。

诸史基本都记载了昆阳之战【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气如坏山】,独资治通鉴未记载这段话,之前有人说是资治通鉴漏记,想来并非如此,应是资治通鉴的作者故意为之,可有可无,有它增加的昆阳之战的神秘色彩,无它也不影响昆阳之战成败

与刘秀位面之子相呼应的还有王莽的穿越人士,网上很多人认为王莽的改革很先进,如果成功天朝提前进入资本社会,这种说法更是让人啼笑皆非,稍微有点历史底蕴的都知道王莽是周朝迷,他那些所谓先进的改革思想其实都是来源于西周,他是周公迷,王莽改制就是托古改制而已,开历史倒车注定不会成功,王莽如果穿越那也是从西周穿越过去的,说他重生人士更合适

天文志,史记叫天官书,汉书叫天文志,从汉书以后基本沿用天文志。



以下不是针对提主,是针对这个问题里其他回答。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六月下暴雨很奇怪吗?又不是六月飞雪了,昆阳本就属于内陆,六月多雨水很正常,刘秀军队也受这恶劣天气影响了,老天又不是选择性的局部降雨了或者自带识别功能能自动检测出谁是汉军谁是新军。


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


《后汉书•王霸传》
及至虖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官属大惧。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即跪曰:"冰坚可度。"官属皆喜。光武笑曰:"候吏果妄语也。"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护度,未毕数骑而冰解。光武谓霸曰:"安吾众得济免者,卿之力也。"霸谢曰:"此明公至德,神灵之祐,虽武王白鱼之应,无以加此。"光武谓官属曰:"王霸权以济事,殆天瑞也。

除了虖沱河这里比较有传奇色彩,但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当时天气非常冷,刘秀一行人脸都冻烂了,可见气温之低。而气温零下河水就会结冰,流动的河水也会结冰。王霸前去看如果完全没有结冻,王霸又怎么敢说大话,说大话等大家都到了不就露馅了?有可能是岸边已经结冻了,河中央并未结冻。等刘秀一行人到达河水已经全部结冻,但是不够坚硬,只能慢慢如履薄冰。因为还有人没有过来冰就化了。当然历史上大人物有传奇色彩是不足为奇的,毕竟古人讲究圣人异象,古人巴不得神话英雄伟人。其他帝王不缺这种神奇的事,但你能说刘秀就是位面之子吗?

刘秀要是会召唤陨石会呼风唤雨,还用得着十三年才统一天下?直接一个陨石过去砸死敌人,大家都省力了,也不用拼死拼活了。玩梗就算了,但切勿当真啊。



我只想说刘秀是一步步强大的,也是一点点从太学生刘秀变成建武帝刘秀的。刘秀是靠实力统一天下,绝非是靠什么运气,也不具备召唤陨石的魔幻能力

为了支撑我的说法再贴几个之前的回答,还是那句话,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不感兴趣的无视之。


刘秀的军事能力

刘秀为何能够统一天下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这应该是某些网文选手的给取的外号吧,说刘秀是“位面之子”是典型的不读《后汉书》,直接臆想历史的荒唐之举。

刘秀得天下很顺吗?王夫之曾有一句名言给出了他的看法:“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我在这里就给你捋一捋汉光武帝得天下的过程,让你对这个历史事件有一定的整体感。

一、舂陵起兵。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刘氏兄弟在舂陵发起武装反莽的起义,此时刘秀的在军中的地位不高。刘秀兄长刘縯、绿林军领袖王凤等人地位均在刘秀之上。甚至可以说,起兵之时刘秀尚未独当一面。

二、小长安聚大败。刘縯、刘秀率领起义军取得湖阳、棘阳大捷后,乘胜北上,准备攻击小长安,直取宛城。只是小长安这个村子附近山高谷深,树林稠密,地势异常险恶,再加上天降大雾,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道路非常难走。刘縯为了慎重起见,令王凤、陈牧为先锋,自己率领中军与刘秀一起保护起义军家小走在中间,又令刘祉垫后,以防不测。起义军刚走进山谷,就听见山顶上一阵梆子响。从山上射下无数支飞箭,起义军中了新军的埋伏!起义军没有任何的准备,被新军杀了个落花流水,死伤惨重,遭到重创。在此战中,刘秀的二哥刘仲、二姐刘元和三个外甥女全部牺牲。

《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市、平林兵王匡、陈牧等,合军而进,屠长聚及唐子乡,杀湖阳尉,进拔棘阳,因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王莽前队大夫酎阜、属正梁丘赐战。时天密雾,汉军大败,姊元弟仲皆遇害,宗从死者数十人。伯升复收会兵众,还保棘阳。

三、沘水之战。莽军在小长安聚(今河南南阳南)大胜舂陵军后,便不再将绿林军放在眼里。甄阜、梁丘赐下令将辎重全部留在后方,轻装前进。莽军渡过潢淳水,前临沘水(今河南泌阳西),依两水立营。甄阜、梁丘赐又下令毁掉兵营房舍,砸碎釜甑,拆毁后方桥梁,欲与绿林军决一死战。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绿林军分两路向莽军发起进攻。下江兵为右翼,首先击破梁丘赐军,接着,左翼舂陵、新市、平林3支兵也击败了甄阜军。莽军全军溃败,甄阜、梁丘赐死于乱军之中,10万大军被歼及溺死于潢淳水达2万余人。绿林军又一次取得了重大胜利。

四、刘玄称帝。更始元年(公元23年),起义军内部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对此,刘縯、刘秀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更惨,居然被封为太常偏将军,连个主将的官职都没捞到。

到目前为止,刘秀在起义军中并无出彩表现,更谈不上处于领导地位。位面之子,为何此时如此默默无闻?看到这里,读者们是不是觉得网络写手就喜欢断章取义,博人眼球。

五、昆阳大战。昆阳之战的简要过程如下: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与严尤、陈茂会合后,即由颍川向昆阳前进,两三天即有十余万军队到达昆阳。统帅王邑立即下令围攻昆阳。王凤、王常等见新莽大军逐渐云集昆阳,形势十分严重,刘秀所率三千骑兵在颍川西北遇见新军后,也引兵退回昆阳,加上汉军其他退入昆阳的一些零星部队,昆阳守军共约一万人。王凤等鉴于双方力量十分悬殊,对坚守昆阳信心不足,一些退入昆阳城中的官兵也惊惶失措,担心妻子儿女,想分散回去,各保存自己的地区。

刘秀看到这种情况便对大家说:“目前我军兵粮缺,而城外又有强大之敌,如能集中力量抗击敌人,还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分散各自回去,势必都不能保全。况且刘縯等攻打宛城,尚未得手,也无力挽救我们。昆阳一旦失守,不出一天,各部也必将被敌各个击破歼灭。现在如果我们不同心协力,存亡与共,同立功业,反而贪生怕死,能只顾各守自己的妻子财物吗?”诸将领等听到刘秀这些话,大怒说:“你怎敢教训起我们来!”刘秀听了便笑着站起来。恰在这时侦察员回来,报告说:“王寻大军即将到达城北,军队连绵百里,还看不见后卫。”王凤等向来轻视刘秀,见当前情况急迫,才互相商量决定,请刘秀计划破敌之策。这时刘秀经过分析情况,便做了决策,以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率人坚守昆阳城,自己当夜和宗佻、李轶等十三骑,出昆阳城南门到外面去调集部队,准备对新军内外夹攻。

新莽大军进到昆阳,即按照统帅王邑、王寻的命令,开始围攻昆阳城。新军为了显示其作战威力,把昆阳包围十层以上,设置了一百多座军营,军旗遍野,锣鼓之声于数十里之外都可以听到。新军挖地道,使用冲车和棚车攻城,集中了所有的机弩向城内狂射,箭矢像雨水倾泄。城中的军民不能外出行动,连出门打水也要头顶门板,以防中箭。战斗最艰苦时,守将王凤等人一度动摇,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寻认为攻克昆阳指日可待,不许他们投降,否则,便不算建功立业,因而,决心非要踏平昆阳不可。这使守军认识到只有拼死坚守,以待援军才能有生路,于是更加顽强地与新军搏杀。

城内的汉军军民并肩战斗,一次一次地打退新莽军队的强攻,占绝对优势的新莽也无可奈何,虽经反复攻城,昆阳城仍屹立不动。王邑的“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的设想,难以实现。

昆阳被围前,乘机出城调集兵将的李轶、刘秀等十三人,到达定陵、郾城等地调集各地兵马时,一些将领贪惜自己的财物,想就地分兵留守,不愿赴昆阳增援。刘秀对他们说:“今天如果能破敌,珍宝财物要比现在多万倍,我们的大事也可成功;如果我们为敌人所败,脑袋都保不住,还谈什么金银财物呢?”于是各营将士遂跟着刘秀、李轶等一齐向昆阳地区开进。

新汉两军昆阳攻守战正在胶着状态,公元23年(更始元年)五月底,宛城在绿林军(汉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守将岑彭终于被迫投降 [7] 。但这个消息尚未传到昆阳。刘秀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动摇莽军军心,传宛城已破,绿林军(汉军)主力将至昆阳。消息传到昆阳城内,守军立刻士气高涨,更加坚决守城,并随时准备出城歼敌。新军得此消息,个个心情沮丧,士气低落。绿林军(汉军)在气势上已占据了优势。

六月初一,李轶、刘秀所率之定陵、郾城等地的汉军到达昆阳地区。刘秀为鼓舞大家的斗志,自率步骑兵一千多人为前锋,李轶率主力跟进,刘秀军在逼近新军四五里地时,即摆开阵势,准备出击。王邑、王寻也派兵数千前来迎战。刘秀亲自率领人马冲杀,斩新军几十个人,跟随的将领都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看到小股敌人,都十分害怕,今天见了大敌,却很勇猛,真是了不起。以后请你总在前面率领我们作战,我们共同协力破敌”!刘秀接着又率领将士再行向新军攻击,新军被打得大败,刘秀军斩杀新军近千人。刘秀率兵连着打了几次胜仗,这就大大地鼓舞了汉军的斗志,杀减了王邑、王寻的锐气。刘秀等在昆阳外围与新军作战,取得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为着进一步瓦解新军的战斗士气,鼓舞昆阳城内汉军军民的斗志,故意渲染宛城汉军的胜利,他把写有宛城汉军已获胜,“宛下兵到”的密信,射进昆阳城内,同时也转落到新军手中,引起新军统帅王邑、王寻的恐慌。新军将士看到,一个小小昆阳,大兵压境,苦战一个多月,都没能攻破,如若再加上宛城的十万汉军,则更无法对付。

刘秀又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自城西冲击新军的中坚。王邑、王寻轻视刘秀,自以为很容易打败刘秀。因而,他们只率领万余人巡视阵地。为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他们下令各营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出兵。王邑、王寻迎战刘秀,但他们不是刘敢死队的对手,新军的阵势很快即被刘秀军击破,士卒混乱溃逃。这时新军其余的部队,因不敢轻举妄动,故无人主动支援王邑、王寻军作战。刘秀率领汉军,奋勇冲击,并一鼓作气打垮了王邑、王寻的部队,斩杀了王寻。王邑的中坚被冲垮,王寻被斩杀后,新军各部队失去了指挥中枢,立即混乱。这时昆阳城内的汉军看到刘秀等人所率的敢死队取得胜利,也大喊着冲杀之声,冲出城门,内外夹攻新军,杀声震天动地,新莽大军迅速土崩瓦解。新莽军本是强迫征来的贫苦百姓,早已对王莽政权痛恨之极,经起义军内外夹攻,自然弃阵而逃。溃逃的莽兵相互推挤,“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碰巧又遇上大风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风刮走,大雨倾盆而下水暴涨,王邑军随队的虎豹都吓得发抖,新军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万余人,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王邑、严尤、陈茂等人仅带少数长安精骑,踏着死尸渡河才得逃脱。

“位面之子”的绰号几乎就是从昆阳大战中来的。但是我在这里要说一句,昆阳大战刘秀虽然表现精彩,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出色的先锋大将而已。昆阳大战起义军的中军主帅是刘秀吗?不要忘了,此时的刘秀只是“太常偏将军”而已,他根本没资格领导全军。《后汉书》之所以如此突出刘秀,肯定是有所隐瞒的。还有,昆阳大战的大胜,谁是最大受益人,是刘秀吗,昆阳大战后刘秀就一步登天了?当然不是,昆阳大战后,更始政权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刘秀不仅没得到像样的封赏反而处境却变得十分凶险。

六、兄长遇害。随着刘縯兄弟名气越来越大,刘玄一伙觉得刘縯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了,不除掉他实在是难以安枕。刘玄一伙决定,借大会诸将之机,以刘玄举玉佩为号,使武士乘刘縯不备,一举将其击杀。昆阳之战结束不久,刘玄下诏命诸将会宛城。刘秀警惕性较高,认为其中可能有对他们兄弟不利的阴谋,劝兄长戒备。刘縯认为大会诸将是例行公事,一笑置之。这一天,刘玄故意对刘縯表示亲近,取来刘縯的宝剑审视、玩赏。绣衣御史申屠建立即献上玉佩。按原定的计划,只要刘玄举玉佩为号,武士会冲出来斩杀刘縯。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刘玄没有举起,击杀刘縯的阴谋也就没有在这次大会上实现。会上刘縯的舅父樊宏看出杀机,为他捏了一把汗。会后对他说:“昔鸿门之会,范增举以示项羽。今建此意,得无不善乎?”刘縯一笑不置可否。此时李通的从弟曾与刘秀一同起兵的李轶,已暗中倒向刘玄,并与刘玄的心腹朱鲔特别要好,经常混在一起。刘秀对他的行动十分怀疑,多次告诫兄长,劝他不要相信此人。刘縯鉴于都是同起事的好友,与李轶也有共同战斗的经历,仍然对李轶深信不疑,没有听从刘秀的劝告。

不久刘縯所部的将领,同宗的刘稷,一个“数陷陈溃围,勇冠三军”的战将,在刘玄被立为皇帝时,他正在前线指挥作战。得到这一消息后愤怒异常,直言不讳地说:“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刘稷的表现传到刘玄那里,他们当然不能容忍。为了要检验刘稷的态度,刘玄先是任命他为抗威将军,刘稷果然拒绝接受。接着刘玄就以抗命为由,率诸将和数千士卒来到他的驻地,将刘稷收系,下令斩首。刘縯看到爱将要遭此毒手,上前据理力争。李轶和朱鲔建议刘玄,乘此时机,逮捕刘縯,一并诛杀。 地皇四年(23年),刘縯与刘稷同日遇害。

七、出徇河北。刘縯被杀,这对刘秀来说莫不是一次重大打击。但此时的刘秀人单力薄,除了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强忍悲痛外也毫无办法。但是危机中也孕育着转机,不怀好意的更始帝看到河北未平,群雄并起,是人是鬼都有。于是乎,让刘秀单枪匹马去河北招抚。他本来的意图应该是借河北群贼之手灭刘秀而后快,但是没想到,这一波操作简直是日了狗。

刘秀到河北,更始帝只给了他封官衔的权力,而不拨军马粮饷,所以时人称之为“单车临河北”。在河北期间,刘秀也绝非一帆风顺,刘秀刚到河北之地就遇到了一个神棍事件。在邯郸有一个叫王郎的人,此人通晓天文、历法,精通相面算命之术。遂以占卜为业,发现邯郸城有天子之气,即诈称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以图大事。

王莽建立新朝之前,有人自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遭到王莽诛杀。王郎利用这一事件,诈称自己是真正的刘子舆,会见赵缪王之子刘林。自称为了逃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迫害,逃到蜀地。获知河北有天子之气,于是辗转来到河北。刘林便与赵国豪族李育、张参共同计划拥立王郎为皇帝。当时有传言称,赤眉军将渡过黄河北进。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二月,刘林率数百车骑入邯郸城。清晨在赵王宫殿,王郎即皇帝位,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这一政权为“赵汉”,以区分于玄汉、赤眉汉。王昌任命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王昌派军占领冀州、幽州,利用民众依然思汉的心理,宣称新朝建立之前反对王莽的翟义没有死,而在拥护他,从而获得声望。赵国以北、辽东以西被王昌管辖。当即王昌颁布圣旨:“天下有得刘秀首级献于朕者,赏邑十万户。”就这样,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一个神棍居然靠着能说会道,直接就成为了皇帝。

面对突然冒出来的王郎政权,刘秀顿感措手不及,同时双方实力差距悬殊。此时的刘秀手里无兵可用,只能选择向北跑路,一行人食不果腹,处境颇为艰难。最后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气,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刘秀高兴的指着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取得南栾之战胜利,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

八、自立门户。平定王郎之乱后,刘秀在河北的势力迅速坐大,这就引得更始帝十分不安和紧张。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同时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谢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一场激烈的流血斗争不可避免。

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会光武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每有以慰安之。躬勤于职事,光武常称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躬既而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鄴。时光武南击青犊,谓躬曰:「我追贼于射犬,必破之。尤来在山阳者,势必当惊走。若以君威力,击此散虏,必成禽也。」躬曰:「善。」及青犊破,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躬乃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鄴,自率诸将军击之。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光武因躬在外,乃使汉与岑彭袭其城。汉先令辩士说陈康曰:「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萧王兵强士附,河北归命,公所见也。谢躬内背萧王,外失众心,公所知也。公今据孤危之城,待灭亡之祸,义无所立,节无所成。不若开门内军,转祸为祸,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康然之。于是康收刘庆及躬妻子,开门内汉等。及躬从隆虑归鄴,不知康已反之,乃与数百骑轻入城。汉伏兵收之,手击杀躬,其众悉降。

《后汉书 吴汉列传》

在刘秀斩杀谢躬不久之后,其兵马也为刘秀所收编,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弇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刘秀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但是此时的刘秀也仅仅是控制了河北这一片地区而已,距离全国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user avatar   ma-jiang-bu-hu-p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秀光武帝——63岁!

汉明帝——48岁!

汉章帝——32岁!

汉和帝——27岁!

汉殇帝——1岁!

汉安帝——32岁!

汉顺帝——30岁!

汉冲帝——2岁!

汉质帝——8岁!

汉桓帝——36岁!

汉灵帝——33岁!

汉献帝——54岁!

看看这些东汉皇帝们享年多少岁!

除了开国的刘秀和亡国的刘协活过了50岁!他倆一个早年戎马倥偬,一个颠沛流离,反而活的最大!

其次就是,一个29岁继承皇位的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和一个搞党锢的昏君汉桓帝活过来35岁!

看到这些,有没有能激发一点想象!!

我开下不负责任的脑洞!

在东汉由于士族门阀已经占据了整个朝野,皇帝只是一个符号和傀儡!

当皇帝在位时间长,年纪一长成,就想着夺权,为了防止皇帝夺权,于是,皇帝就会在年富力强的30岁左右得病病死!

那么刘秀的神迹,是不是这些士族们为了反对一心想搞三大改造抑制门阀的王莽,而帮助刘秀的呢?

例如。王莽带着大军过来了!刘秀派人去王莽大军一中游说,然后就和门阀将军们约定举火为号,一起投诚倒戈!于是有了召唤陨石,几千破几十万的创举!

刘秀渡河,门阀们帮着弄船,为了糊弄王莽,于是有了喝水结冰的神迹!

最后,刘秀得了天下,只是天下不再是姓刘得一家的了!


user avatar   chao-dian-ci-pao-55-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相关话题

  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真得到了陨石相助?他是以2万对王莽的10万还是42万? 
  古代文臣的极致是不是诸葛亮? 
  古代的方向是不是和现代是反的? 
  如果当年秦朝是扶苏为帝,秦朝结果会怎样? 
  为什么汉武帝接手大汉,对外作战越打越穷;唐太宗接手残破的国家,年年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盛? 
  中国古代音乐已经遗失了吗? 
  诸葛亮的武乡侯到底是乡侯还是县侯? 
  唐朝的皇帝要是按照正常的谥法来说的话他们的谥号应该是什么? 
  李建成为什么输给了李世民? 
  关于王安石纳妾的问题? 

前一个讨论
电影《花木兰》对刘亦菲来说意味着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菜头会飞?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