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师弟,在某高校当老师,此人是单位里出了名的情商低。
有一次校领导去他们系巡查,完事一帮同仁前呼后拥的恭送出门,没想到大雪初晴,天冷路滑,校长刚出门就摔了个大马趴,一群人争先恐后的抢着去扶校长,只有他自己乐呵呵的拍照发朋友圈。
放假期间系主任在工作群派了个有活干没钱拿的苦差,大家都默不作声,他办公室一个同事自告奋勇的跳出来说,领导放心,这个工作就交给我们办公室了!
他在后面跟了句,
“x你妈。”
群里瞬间鸦雀无声。
拍马屁的同事还帮着往回找补,
“哈哈,张老师,发错群了吧?!”
他秒回,
“没有,说的就是你。”
他不爱喝酒,自从进了单位,无论是同事家宴还是工作聚餐,从来没给过任何人面子碰过一滴酒,后来不光酒不喝,连人也不到场了。
不过奇怪的是他和我们几个朋友到一块的时候倒从来不拧巴:去家里不忘了给老人带礼物,孩子过生日也知道买玩具,也喝酒,还喝的挺开心。
他单位的一个同事闺女想报考动画设计,知道他是这个专业的大拿,想拜托他给指点指点,又一向听说此人是个混蛋脾气,不敢贸然开口。这位同事整好和我熟,也知道我和他关系不一般,竟然求我找他帮忙。
没几天和他吃饭我就和他说了这件事,我说真是扯淡,你们本单位的人找你办事,居然能拐到我这里来!
他乐的哈哈大笑,我说你要是愿意帮他我就让他直接找你吧,我就不从中间掺和一腿了。
他说,
“别别,还是让他通过你吧,让他欠你个人情。”
停了会又说,
“我从第一天上班就希望他们认为我是个混蛋,这样可以省掉很多无聊的应酬。”
确实,单位里的人都不喜欢他,但是又离不开他——他是这个专业的顶梁柱,带学生,打比赛,拿奖杯,得荣誉,单位里指望着他呐,人人都在搞社交,总得有人搞专业吧?
神奇的是在他手里碰了钉子的人们也并不当真和他计较——大家接受了他低情商的这个标签之后,对碰钉子这件事已经有了提前的预期,甚至把他这些不通常理的举动当做酒后的谈资付诸一笑。
他不但对同事不讲人情,对学生也态度恶劣——他常骂学生,而且越是受他器重的骂的越凶,经常把他们骂的和孙子一样,而那些学生就把他当成亲爹一样孝敬。他曾经洋洋得意的给我展示过收藏的一些蝙蝠侠的小车——他的一个学生,知道他喜欢蝙蝠侠,但是自己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每当过年过节过生日就送给他一个小车,大概几十块钱一个吧,已经攒了很长一排了。而另外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经济不错的学生则会提前给他预购新上市的游戏。他们有些在遥远的城市工作,每年回家要先去看望他再回自己家,有了女朋友也第一时间让他过目把关。
师弟有个姓吴的学生,现在上海一家游戏公司做动画设计,有一年也带了女朋友去看我师弟,那个姑娘没有工作,全靠小吴养着,而且吃要吃好的,用要用名牌,一年要和闺蜜出国旅游两次——还不带小吴同学。
他们走了之后我就和师弟聊,
“这姑娘看着不靠谱啊,留着迟早是个祸害,不如你劝劝小吴和她分了算了。”
师弟说,
“先等等吧,小吴他爹是个王八蛋他妈是个糊涂鬼,从小奶奶把他带大,现在奶奶又没了,这孩子又宅又孤僻,对金钱毫无概念,现在有个物质的女朋友挂啦着他,他就能接点人味,就能正常工作正常生活,要是没这个女朋友,别说上班了,他可能连饭都懒得好好吃。”
小吴是他带的最早的一批学生之一,按年龄其实比我们小不了几岁,这孩子在山东上学三年,爹妈一次都没来看过他,倒是奶奶来过一次,给师弟带了一大包自己种的花生大枣,师弟说,
“老太太七十多岁的人了,跑了两千里路给我送这一包花生大枣,我吃了她的花生大枣,我压力很大啊!”
从那以后,小吴放假也不太回家,跟着他的老师学习专业,去老师朋友的公司里磨练技术,和老师一起吃,一起住,师弟不光教他做动画,还教他打魔兽,弹吉他,带他去广州去看音乐节。在小吴快去上海的时候,师弟对他说,
“这个社会对你们并不友好,你去了公司,尽量多和技术打交道,少和人打交道,技术不会亏待你,而人情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值钱。”
“如果有一天,你和我说工作的很辛苦,很累,我不会心疼你,你还年轻,这是你该吃的苦,该受的罪。”
“如果有一天,你变得特别会来事,迎来送往,八面玲珑,我会特别心疼你,因为你是靠杀死了自己的一部分才换来了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的权力。”
说这话那一天也是小吴的生日,一大早师弟就兴高采烈的把我喊出去,
“小吴这孩子还没过过生日,今天咱们给他搞一搞!”
他给小吴买了一个新出的高达手办,那天师弟喝的有点多,有点得意忘形,他“啪”的把礼物拍在了桌子上,兴奋的说,
“小吴,喊爸爸!”
我们被他这种爱占嘴上便宜的幼稚鬼举动逗的哄堂大笑。
只有小吴没有笑,
他非常认真的抬起头,
看着自己师父的眼睛,喊了声,
“爸爸。”
写到这里其实已经完结,但是有人对我师弟骂学生这件事颇有微词,我想说明一下,其实他不光骂自己的学生,也骂自己的朋友,在我印象中,他几乎骂过除我之外所有的朋友:或者是因为一段不道德的感情,或者是一件缺乏理智的投资——他是那种绝对不会坐视自己身边的人犯错的那种人,他一边恶毒的咒骂着他们,一边连扯带拽的把他们拉出那个深渊,或者揪着他们的领子把他们从一条错误的歧路上拎回来,一脚踢回人生的正轨。如果和我的师弟相比我恰好是他的反面——我可以容忍朋友们所有的缺点,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付之一笑。我是众人所公认的好人,好朋友,而我自己也深以为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踏入一个可以自省的年龄,我才忽然发现,我从来没有试图改正过身边任何一个人的缺点,我总是在纵容他们,当他们身陷泥泞之时我无动于衷,只是因为我不愿意弄脏自己体面的衣服。在某个辗转难眠的凌晨,我悲哀的发现,在我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真正在乎过的其实只有我自己。
博士伺候了六年仪器;同龄的社会人伺候了十年人,要是社会人的情商还比博士低,那可过于失败了。
这个问题 @司马懿 老师已经阐述得很清晰了,我来补一刀关于人类对类似问题存在认知偏差的阴暗面吧。
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类总是会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个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去寻找参考系进行参照,社会比较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所谓幸福,就是你每个月比你老婆的闺蜜的老公多赚了一百块钱。
而人们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总有自发维持自尊的需求,当我们赚钱比不过老婆的闺蜜的老公时,我们或许会想,我运动能力比他强啊!
研究发现让人们评价自己在自己所处圈子里的地位等比较“虚”的主观感受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而我们都知道这种客观事实在数学上是不可能成立的,这也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积极幻觉(positive illusion)。
积极幻觉的另外一面,就是总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却忽视别人的优点。
同一个人接触了博士以后很容易觉察出博士的情商不如自己,而如果让他去接触一个社交能力高超的办公室主任,他可能也并不会赞叹主任情商高,而是会觉得主任为人油滑,为人左右逢源但其实没什么真本事。而他会这么想,也是因为这两种人恰好跟他处在差不多的平台,所以他才会盯着别人的不足去想自己能够胜出的方面,从而维持一种“自己也不差”的感觉。
如果真遇到了一个双商全面碾压自己的博士,彼此之间的交集往往既有限,也无法给普通人以社会比较的积极感受,因此普通人往往不太倾向于将其当作可推广的“博士群体”样本进行参照。
有不少答案喜欢用两个套路来应对这个问题:一个是用「不是情商低,而是根本没空/不值得用」这种方式来反驳题主的话,然而这并不构成有效反驳——因为我们知道在学习的时候,很多家长也是用「小孩不是学不好,而只是没认真」给自己成绩普通的孩子打圆场的;第二个就是找情商的其他定义,比如「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等等,但是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平常说的情商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我倒是觉得可以自信一点,因为情商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荣誉,尤其是这里面的「情商」指的是大家平常说的「情商」的时候——大约是管理、协调和沟通等软实力之和。
先举一个例子,假如入职一个单位,发现有几个同事的学历比你低很多。这个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呢?
同一个水平上工作的人,虽然后来会分化,但是在当时当地,一般还是会认为彼此是可以相比较的。而个人能力可以分成眼前能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学历就是眼前能看到的证明,那么学历如果明显低一截还能在一起工作,业绩不虚,那么很可能是暗地里有更强的能力是自己一时没有看到的。
有一些一路奥赛金牌,后来最顶级名校读书、最顶级名校教书的教授,是真的挺学术的,数学的感觉非常好,但是聊天什么的就比较随性,有兴趣多说几句,没兴趣就直接挂在脸上。而那些从不那么好的学校一路奋斗逆袭跳槽上来的,几乎都满足通常说的「高情商」。无他,因为从下往上奋斗本来就更难,更需要人际关系的助力,那些水平差不多但是情商不高的,大概率是在某个阶段停止了,没有爬的如此高。
人的成就,排除掉先天的因素之外,基本上就是软硬两种实力加上运气来决定的。因为运气是随机而无法控制的,所以其实期望值就是软实力加上硬实力。当两个人综合差不多的时候,那么意味着软实力弱的那个人,硬实力强的可能性更大。
而博士这个群体,平均来说,读书是要比普通的学生好一些,不然也不会选择博士这条路径。所以「情商低」的概率自然也会比平均意义上的学生更大一些,这是非常正常,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说「情商低」可以看做是一种荣誉——是对「硬实力」的褒奖。
在这里我还想发散几句。很多人一谈起来海外的华裔,总说华裔对政治偏冷淡,要学会像其他少数族裔那样去「闹」。但是我同样认为「偏冷淡」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很多华裔都是从事高科技和研发行业的,这些行业恰恰是国际流动性最高的行业。他们又不是做房地产的,需要和地方政府、地方大小公司和供应链商家以及雇员打很多交道,花很多精力来闹什么呢?人们行为的背后都自有其逻辑和理性。有些人想扎根异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一片天空,那自然是要积极的参加各种地方政治;但是有些人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职业选择,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流动性,做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也是一种应对的措施。两种不同的应对手段,都有可取之处,并没有高下之分。
前言:什么东西在社交中非常的重要,而人们往往忽视它?
回答:精力。
1.仔细观察一下,很多人都会非常注重沟通的技巧,注重如何与上司、下属、同事进行搞笑的沟通,“情商”,"语言的魅力",“高效率沟通”,"好好说话"...这方面的书籍和付费类的live和音频学了一大堆,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精力管理。
2.真相是:商业社会当中的社交真的很累。很多博士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去投入到这个环节。
想象一下:你天天996工作/科研,早出晚归一天下来精力已经所剩无几,而此时你还要去拖着疲惫的身体,仅仅靠着意志力去社交,本身就是一件有点反人性的事情。
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超人除外。
博士的科研强度丝毫不逊色于996,这个时候还要他们去学会大量的,琐碎的社交技巧和人情世故,难道他们不是人吗?
很多时候做完实验,改完论文,就想好好泡个澡,追个剧,睡个美容觉,没精力再去做那些短期看不到反馈的事物。
这才是博士们不想牵扯到太多社交的原因。
对于博士来说,很多“无效”社交的投入产出比太低,没有太多意义。
大多数时候不是博士情商低,是没有时间精力分配给人情世故,或者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
我读本科的时候也经常觉得有些学霸像是读书读傻了,不懂人际交往也不会圆滑处事。
后来我自己读博士,第一次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的时候,ppt做的精美又好看,口语练的流利又标准,还准备了几个不失幽默的小段子。但听完几个大牛的演讲之后,觉得自己花心思加的东西,可以但没必要。
学术交流,最关键的是思维,是知识,别人想听想看的,也不是美感和口语,而是真正的干货。大多数大牛的ppt白纸黑字,别说设计美感了有些连排版都没有,但不可否认他讲的东西是精华。
所以绝大多数博士并不是情商低,而是没有给这一区间分配过多的时间精力。就像给两个人同样的时间做ppt,一个要求输出干货而另一个没有要求,谁会更关注ppt的背景,颜色搭配,字体排版,好看程度呢?
多花十分钟考虑什么背景好看,就必然少十分钟准备文字干货。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多花几份心思琢磨别人的喜好,琢磨怎么说话好听,就必定少了在研究上的心思。而读博士和做干货ppt一样,最后比的是有限时间内的硬实力,核心竞争力,而从来不是花哨好看的排版和配料。
看到一些评论追加一些观点。
1. 楼主并不否认ppt美观的重要性。但是在时间有限/ 更重视内容的情况下,美观是最不需要考虑的。情商同理。
2. 不要把paper的图和会议ppt的美观混为一谈。哪个博士不知道eps,tiff图,latex排版了。和我说的完全两码事。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
恕我直言,你觉得博士傻,人家也不一定觉得你多聪明,也无所谓傻不傻,很可能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
很多人就是愿意相信博士“读书读傻了”、“高分低能”、“情商低”。那博士何必不装傻充愣,还跟你费那个劲干嘛?
既然说名校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跟你动用情商如果没有价值,那又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
女神眼中皆舔狗,丑女眼中尽渣男,差不多的道理啦,哈哈哈!
没有人愿意公开承认自己妒贤嫉能,任人唯亲,都是想阴阳怪气的讽刺、暗搓搓的挤兑人。伤害我的人,自然是想让我吃下哑巴亏。可是我情商低呀!碰到我一点儿,我就叫唤了,结果就是都尴尬。尴尬?我一个“情商低”的人感受不到呀!所以,如果不敢指着鼻子骂我,很难伤到我,撕破脸,指着鼻子骂,那就坐实了妒贤嫉能。
情商低,可以不吃暗亏。
有些品行不端的领导,会希望手下的人揣摩上意,有些话说的很隐晦,但这些往往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可能是推卸责任,可能是变相索贿。一个“情商低”的人,参不透别人的言外之意,那么只能逼着别人直给,亮底牌,扯下遮羞布,把权责利说清楚。
情商低,可以省去很多揣摩人心的麻烦。
过慧易夭,人不能活的太完美。我在一些朋友、家庭聚会的场合,就会略显冷漠木讷,因为我不想轻易的表现又有文化、又漂亮、又八面玲珑,这样会抢了人家单漂亮、单八面玲珑的人的风头。绿茶不漂亮,美女高傲,高学历的情商低,大家都有优点和缺点,才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情商低,可以避免自己树大招风,平白无故的招人嫉恨。
然而,都是高学历、聪明人的圈子,装傻充愣就不好使了。
谁不知道谁呀,你跟我玩这个?
这时候,“真诚”就成为了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大家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表面上装傻,心理跟明镜一般。这时候,一个不那么精致、算计,待人比较真诚的,反倒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情商低,可以免去很多俗世的麻烦,为人真诚,可以在精英的圈子得到信任。缺啥补啥嘛!
人都是选择最令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
我有的时候会追求一些世俗角度的成功,就是为了让庸人因自残形愧而闭嘴。
我小的时候也曾经因为自己性格隔路,现在叫“情商低”而自卑。这个世界就是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缺乏宽容。
但是,夏虫不可语冰,我费劲心力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的,即使心如孤岛,也要学着正常人的样子,在这世间生存。
哪怕我真的是个疯子,真的情商低,可是家庭幸福、金钱名利,我也并不缺少什么。
那些说博士傻的,你们是赚得多,还是升职快呢?
我从来都没想过什么大富大贵,只不过疯傻之人,也比90%的人过得好,要点脸面的看客就知道闭嘴了。
那些溜须拍马、八面玲珑的人,算计一生,都走不出一个小厂。一个小破国企,天天上演宫斗大戏,不嫌浪费生产力吗?
那些职场上的男男女女,打情骂俏,逢场作戏的,我不愿参与,难道就不能装傻充愣以对吗?我特别烦别人叫我“美女”,美你个大头鬼呀!工作场合,分什么美丑、男女。还有人叫我小x,管一个博士叫小x,这样的人情商真的有多高吗?
我要的东西,你给不了,凭什么还要我提供情绪价值?
我又不想靠被潜上位,对方又不是大帅哥,我没事闲的打情骂俏干嘛?
我看透了单位里关系林立、派系斗争严重,我一个没背景的人,参与进去也就被人当枪使、给他人做嫁衣,那我还溜须拍马作甚呀?
我已经看到了自己八面玲珑、谄媚溜须后的结果,我不想要,又何必再去做那份努力。
上位者说博士傻,是气我们没有任人宰割,没有被画饼忽悠,也是在忽悠真正傻的人去做那些我们不愿意做的事儿。
可是同为底层打工人的,哪来的自信觉得人家博士傻?
这个世界是看结果的,这世间的聪明人,有几个没有求仁得仁呢?
普通人所向往的房车、金钱、爱人、孩子,人家也不比你少。山巅的风景人家也看过,宏图大志没准哪天还能实现。普通人哪来的自信嘲笑人家情商低、痴傻。
博士不是一天读完的,一路走来,很多人已经体验过了这世间的人情冷暖,只不过老大不小了,不愿意再像小白一样,做无谓的努力,撞得头破血流了。
在我看来,高情商,就是在乎他人感受。有些博士所谓的情商低,也只不过是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迎合一些人,但是他们极少没必要的伤人。
人家就是交往比较被动,不主动讨好,也不主动伤人。
那些主动伤人的,才是真的情商低。有些人能够因为工作的事儿,伤人到结下私仇,这也真是人才。
所以,我最怕的就是和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人相处。发现身边谁有这种迹象,我立刻快闪。
聪明和善良,占一样就行,两者皆不具备,那就不要怨我情商低了。
我在一个工科院校读博。我那不算很大牛的老板经常愤愤,说他的学生情商都太低。
他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他带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车票买得离得远了点。他让学生换到他身边陪他打牌,学生都说不好换。而相对应的,他羡慕早年跟他竞争的一个大佬,学生鞍前马后、端茶倒水、打牌作牌地伺候一路。
他说这个例子的时候我们都在心底暗暗发笑。人家大佬学生毕业后送课题、安排进自己公司、给基金、合作项目,靠自己的影响力学生的尊敬爱戴拿下了国内自己方向的半壁江山。他呢?自私、薄情、格局小、心胸窄、抠门、朝令夕改、文章扣着不让发、项目结题自己弄……每个不得不在他手下干活的人都恨不得离他八丈远,反正他啥也不给我们,凭什么要伺候他?
所以,说别人情商低之前,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格要求别人用高情商对你。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情商低,而是你不配。
Ps:
所谓的有家教就是这样的。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上网买个球拍,还能牵扯出来这种糟心的事?有规定必须双一流学校才能买吗?还是说我们河南人不能买?
听完老板的回应,我这个河南人火更大了:
客服他们20多岁做这个工作不容易,因为别人投诉,情绪不好才说出这话的。
明显是这个客服素质不行,就别在这装委屈。
好多人还会说断章取义,那我先把事情说清楚:
一个学生买了球拍,对赠送的礼物不满意,过来询问,之沟通中客服就开始魔幻操作。
地域歧视,这句话没得解释,但是常年经受地域黑的我已经习惯了,我还真是感恩,谢谢你让大家知道我们河南人很穷;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人就只知道种地,每年调出 400 亿斤原粮和加工制成品,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可偏偏发展最不好、最不受重视、最不怎么见起色的就是农业。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1,搞不动教育,全省仅有一个211的高校,好几个从河南大学独立出去的院系都已经是211高校了,河南省委屈啊,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河南每年高考都是数一数二的内卷大省;
2,不懂得搞经济,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就留不住人才,人口外流严重,自己没有人才就缺少经济头脑,就更难以发展经济。
所以河南确实穷,大家都知道,没必要专门讽刺我们,只会让大家觉着你这个人没素质。
除了这些,恐怕作为名校毕业的你,早就忘记了初中历史书上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
没错,四川大学作为双一流学校,确实比河南理工大学好,但是买东西没有必要歧视一本的学生?并且人家现在已经考上郑州大学的研究生。
大学是一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没有任何大学教育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大学,你没学好,只能说是你自己的问题。
四川大学马克思毕业的,真是验证:不管受过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学过多少理论思想,永远启蒙不了屁股歪的人。
话说:阿迈威运动专营店的客服,为什么我都给你主动发信息一个多小时了,你还不回复我??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