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新闻传播史怎么复习? 第1页

  

user avatar   fangya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书为例,讲一下《中国新闻史》应该怎么看,怎么做笔记,以及怎么背诵~

一、真题链接

1、名词解释类型题

  • 黄色新闻;便士报运动;邸报。(2019年华东师范大334真题,名词解释)
  • 露布(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334真题)

2、历史人物类型题

  • 简述邹韬奋的报刊思想主要内容(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440真题)
  • 简述《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及其意义(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440真题)
  • 分析黄远生、邵飘萍和范长江的共性

3、历史事件类型题

  • 史量才对抗日救亡运动期间《申报》改革的贡献。(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简答题)
  • 比较1956 年《人民日报》和1942 年《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与启示(暨南大学2019年专硕真题)
  • 政治家办报的历史内涵和当代意义(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史,论述题)

4、历史环境类型题

  • 举三个中外出版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的事件(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848真题)
  • 改革开放以来“喉舌论”的继承和发展。(2018年厦门大学学硕真题,简答题)
  • 简述通讯社的出现对世界新闻业的影响。(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简答题)
新闻史要不要认真复习?
很多人考研er觉得新闻史很难背,考的又比较少,所以干脆放弃,但是我们梳理一下近几年各高校的真题后发现,新闻史在试卷中的分值占比并不少,所以还是建议各位考研er好好复习。

二、怎么复习新闻史

我把所有新闻史的题目分为上面四个类型,这也是梳理新闻史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报人、报刊以及新闻事件,要好好掌握这3个部分,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新闻史的时间线。即从历史时期入手去学习新闻史。比如先记新闻史上的“第一出现”,然后在把这些第一连起来,最后和历史时期结合起来背诵。

1、从熟悉历史时期开始熟悉中国新闻史

整个《中国新闻传播史》分为16章,除去第13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这一章基本上不会考,我翻了近十年各大高校的新传考研真题,几乎涉及到有关文革的,所以13章不用复习(极少数学校会考)。剩下15章节的考点基本上集中在第11章以前,因为后面的内容《新闻学概论》这本书里面有讲到,所以看《新闻学概论》的部分就好。提一下我考的厦门大学新传,根据往年的真题分布来看,考国民党的新闻事业的概率比较低

  • 学硕
  • 专硕
▲厦门大学2012~2018年真题涉及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的内容和分值分布


  •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整本书做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的划分:



1.1 古代传播史

古代传播史部分虽然只有书本里面第一章的内容,但是由于涉及了很多朝代和很多小的知识点,出题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具体来说,就是主要包含这几个朝代的新闻史,下面把章节内容全部复盘出来。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新闻传播在每个历史时期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也是这本书想要传递的重点,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知识。
英尼斯在《帝国与传播》这本书里复盘了西方的历史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关系,其实主要内容就是讲,西方历史就是利益团体不断争夺知识垄断的过程,而新传播介质使用会影响到这一竞争过程,随着旧垄断被打破而新垄断不断建立,新的统治阶级便确立了地位,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中国历史也是这样,每一个媒介的出现都不是凭空的
文字没有出现之前,最早的传播是口头传播,伴随着口头传播也有烽烟、结绳、图画等。(木铎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
文字出现之后,到后来秦王朝建立,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当知识垄断在上层统治阶级,传播媒介也并不发达的时期,传播是为了巩固统治,是为了确立垄断地位,所以这时候的传播媒介的主要内容是天子相关的信息
结合我们初中高中学习的历史,我们来复盘一下古代传播史。


1.1.1 三国和晋魏南北朝

天下比较分裂,所以每个王朝为了统一天下都任用贤才,善用新闻传播“笼络“民心,整个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和社会舆情比较活跃,为了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出现了很多新的媒介,比如布告露布

1.1.2 唐朝时期

中国的封建制度逐渐完善,文化、经济“两开花“。唐朝的新闻传播活动也逐渐开始规范和成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报纸,即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官报的主要内容也是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管理任免事项,臣僚们的奏章和其他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信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的政府官报的内容都是这些)出现了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即“敦煌进奏院状”“开元杂报”

1.1.3 宋朝时期

统治阶级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出现了最早的新闻审查制度,“定本“制度。相较于唐朝的官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具体可以看一下书,貌似是建立了一个专门管新闻传播活动的部门,由他们进行编辑,然后分发给地方官员。所以这个时期的官报已经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即“邸报"

宋朝特殊的一点在于,虽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但是由于知识已经不再垄断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即“小报“,小报的内容其实也就是”邸报“一样的内容,就是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管理任免事项,臣僚们的奏章和其他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信息,虽然小报本身没有言论,但是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
“小报“和”邸报“由于代表不同的阶级,因此就相互diss,由于”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统治阶级就查禁”小报“,说”小报“犯了”议论朝廷之禁“。(后面也会有很多不同阶级的相互diss)

1.1.4 元代时期

emmmm怎么说呢,没什么好讲的……“小本"注意一下。

1.1.5 明朝时期

emmmmm《万历邸抄》《天变邸抄》《急选报》

1.1.6 清朝时期

这个时候的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民间报纸比较活跃,出现了民间报房和京报


因此!!!!主要知识点就是以下部分。


记住历史时期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当你不知道这份报纸,或者是这个媒介还有什么内容时,你可以在答题纸上写下它为什么会出现,起到什么作用,以及"是中国古代传播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这种万能的话。(是不是很机智!)

三、框架划分

然后接下来的章节都是一样的套路,所以这里主要讲一下整理笔记的方法,可以先分历史时期(因为每个历史时期的报纸有不同的任务,这是所有那个历史时期报纸的共性),例如可以分成古代传播时期、近代传播时期和现代报刊时期;近代又可以分为外人在华办报时期、国人办报开端、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第二次办报高潮和民初的新闻事业5个时期,然后再在每个时期里面填充知识点,分为“史媒清单”“传媒人物”“传媒事件”“传媒风潮”“传媒改革”等。(二战的人如果有时间不妨自己顺一下!)


By the way ,有人可能认为这样整理太浪费时间了,但是你想想整本书的报刊、报人、新闻事件,如果不按照框架整理出来,该(gen)有(ben)多(wu)么(fa)难(ren)背(shou)……而且整理的过程也是背书的过程,当你整理报人的时候就会有报刊的知识点,整理报刊的时候又复习报人,记忆就会不断加深。


学习的时候有一个系统的思维非常重要!


这个小部分里面又可以分为东南亚、澳门和广州三个部分,为什么是这3个部分?(复习的时候多问为什么)
因为当时清朝闭关锁国,外面没办法进来,而当时广州很早之前就允许通商,所以基本上那个时候的外报都是在这些地区,后来再到香港,再到上海,都是慢慢打开国门后,外人办的报纸才渐渐深入内地,然后带动了国人办报活动。这样一来,就不用专门背报纸的创办地点了,因为都在广州……


而且没有打开国门之前,所有的外人办的报纸的目的都是宗教性质的,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所以报纸的内容也不用专门背了,都是一样的……


背书的时候,可以按照这4个方面背诵,一份报纸可以分成报纸性质、业务风格、创办内容、创办目的等,如果是宗教性质的报纸,那传播内容差不多都一样,机关报的传播内容有什么不一样……这样按照类型来背诵就会比较系统……比较简单……


维新变法是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时期,因为清政府的“报禁”解除了,还有就是国人吸收了外人办报的经验,知识分子的崛起等等,这些背景的分析绝对不至于让你在答题时无话可说。


但是维新派办了那么多报纸,年份又那么相似,要怎么区别背诵呢?


下面为你们总结好了……

分别是维新派第一份报纸,主要舆论阵地、华南代表、华北代表和两份湖南的报纸~一目了然。


先这样,私聊送框架~




  

相关话题

  理科生大一上期末从新闻学转入信息计算与科学怎么看? 
  林生斌事件持续发酵,网上的传言,是细思极恐,什么锁童墓,保姆是现任舅妈,保险,人性可以如此吗? 
  如何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分析孟晚舟事件? 
  如何看待搜狐调查稿《寻找尸体的人》一文被迫删除,第二作者(实习学生)被汕尾当地公安要挟返乡接受调查? 
  弟弟估分能上清北,选人工智能还是网络新媒体(新闻传播类)专业? 
  新传考研的辅导班都怎么样? 
  请问大神们考研建议笔译/学硕还是跨考法律/新闻?(大三双非西语女生公派+c1)? 
  网络暴力可怕吗?你遇到过吗?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六学体」有什么优势? 
  如何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分析孟晚舟事件?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知乎上搜光腿神器推荐,大家都说自己买的多么好,然后又不告诉店铺?
下一个讨论
上海公交车2小时内换乘减1块钱,我发现很多人一直换乘,坐1块钱的车就可以到目的地,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