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中国在近代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没有变成如印度一般的殖民地社会呢? 第1页

  

user avatar   liang-gong-chun-ri-xiao-shu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使得殖民者死伤惨重,再加上为了镇压起义花费的大量资源,使得英国认为摧毁清政府,自己去管无政府状态的中国既不值得也办不到。

这让后来英国在二鸦中止步于签订不平等条约,也使其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支持清廷。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才疏学浅,竭力而为,抛砖引玉一下。

首先有一个问题是:半殖民地(我们先不说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说法)社会和殖民地的差别在哪里?这个问题能够回答本问的大半疑惑。半殖民地,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史观里提出来的意向,其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名义上为主权国家的国家,其实质仍然高度依附于其他国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如何界定,一个名义上独立的国家是否依附于其他国家呢?以何种程度,我们可以科学地,计量地界定这种依附呢?

这种问题本身首先就质疑了早期一些将世界划分为“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三者的,相对粗鲁的划分方式。因为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只有这三者作为国家实体存在,则:1,不存在,不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非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国家。换言之:任何没有在被殖民主义压榨的国家都在进行殖民主义活动。2,如果存在上面所描述的这种,没有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国家,则他们要么已经成为殖民地,要么处于半殖民地状态,不存在没有被殖民主义压迫的独立国家。换言之:任何独立非帝国主义国家,就一定被帝国主义殖民地化。

这显然过于草率。无论是否认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历史方法论,这种思路都不可接受。于是才会有“印度是否属于半殖民地社会”和为何中印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上会出现不同。本质上是我们希望回头重新探讨:什么叫做半殖民地。是否存在这种被定义为“半殖民地”的名义上独立的国家?但是实际上战后去殖民化的思潮让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马克思不会预计到,在将来会存在名义上的殖民地,实际上并不依附于宗主国的情况。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帝国,也就是BE,作为去殖民化最为标杆的模范典型,今日帝国内的各个联邦与UK的依附性并不一定大于该联邦与美国或者其他大型经济体的依附关系。比如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影响和国家安全的依赖性实际上大于今日的CAD和UK之间的依附性。而反过来,某些名义上成为独立国家的国家,比如法属西非,实际上仍然高度依赖于法国,但是又不同于“帝国主义”的倾销与原材料的经济关系,而是高度政治化的联系,所以又有“新殖民主义”这个说法。这些都是马克思死后才出现的新变化。

核心是,无论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研究,还是战后历史研究的新变革:我们应该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这种说法本身并不满足“尽数举例以分类”的方法论了。

在这个基础上,“半殖民地半封建”——就是说清帝国首先是一个半殖民地——其次作为半殖民地,他本身是一个封建国家,所以被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而当印度次大陆被整合为“印度帝国”,在我国更经常被称为“英属印度”(BJ)以后,首先英王获取印度皇位,其次联合王国也就是 UK,向印度排遣总督;其次,一套新的印度公务体系(ICS)被建立起来,并且在一段时间内由UK掌控,本地化是一个相对逐渐的过程。总的来说,至少在名义上,在1858年,印度建立了一个和之前由东印度公司和莫沃尔帝国,土邦分别掌控的系统相比不同的新系统:一套更大程度上由UK政府在国家层面上影响的公众服务,交通,法律和军事系统,并且新出现的印度帝国国家元首变为英王。

无论我们争论,印度是否是纯粹的 殖民地 ——无论1858出现的“印度帝国”究竟是在大英帝国 内与联合王国共主的印度帝国,还是纯粹的联合王国的殖民地,亦或者是半殖民地——都不影响上文中所描述的这种区别的出现。所以我们与其探究饱受争议的“为何印度成为了殖民地而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如直接提问:是什么导致了没有任何国家和清帝国进行了UK与BJ这个级别的国家整合?


后面的答案就很简单了:时间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清帝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间为“辛丑各国和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和约俗称辛丑条约,实际上标准名字是:

protocole final pour le règlement des désordres de 1900 entre l'Autriche-Hongrie, la Belgique, la France, l'Allemagne, la Grande-Bretagne, l'Italie, le Japon, les Pays-Bas, la Russie, l'Espagne, les États-Unis et la Chine.
—偷懒的维基

没错,条约是以法语为准的。翻译过来为:有关1900年奥匈,比利时,法国,德国,大不列颠,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西班牙,美国与中国乱局之最终协定。

这个名字就已经是问题的答案了。我们要先明白为什么会出现12个国家在1900年如此大的一场动乱。为什么会出现义和团活动一旦得到高层支持开始动作,就会惊动整个世界进行干预。如果以上文中提到的国家来看,是整个亚欧非澳的全部强权集体闻风而动,强压这次动乱。无论是印度大起义,英阿战争(某种意义上,印阿 战争),布尔战争,美西战争,中法战争,埃及大起义,在拿破仑战争以后,包括克里米亚战争,几乎找不到任何一次单一的,地方动乱,能够以如此大的波澜激起全世界范围内的水花。

因为1900年的国际局势已经不再是1858年的国际局势了。

1858年的英帝国即将攀上其历史地位的顶峰。经过三百年的争斗,印度次大陆本身已经被清楚了几乎所有的其他国家势力;除了东印度公司和印度本土势力 ,并不存在其他 的干预因素。当整合的需求出现的时候,BE可以很轻松的在其内部消化处理这个问题。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刚刚结束,达达尼尔和波斯普鲁斯海峡被再次封闭,法俄意土都无意也无力干预印度事物。1861美国会爆发内战。而南美独立运动正在如火如荼挤占西葡的精力。印度次大陆上的这次整合运动是极少外部干预的英印事物。

而中国 从 第一次鸦片战争 就并非单纯的某一国家与 清的问题。俄国希望获取东北利益,日本希望获取东部利益,法国希望获取越南和南亚的影响力,德意希望获得中国境内的落脚点,BE和US则恐惧各国的野心,急切希望维护中国内部的开放贸易,遏制法俄日德的扩张。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国家,存在与清政府整合出一个中国地域内的“超级国家”的客观条件。

1900年的国际局势相比起各国精力被大为牵制的1858年,更加错综复杂。矛盾更加深远。英美,英法,英俄,英日,日俄,法俄,美俄,英德,法德,德俄,德奥,俄 奥 ,俄土,中俄,中日,美西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争端。而维多利亚时代的帝国主义的巨大发展红利也即将走到尽头,各国都在急切的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市场。任何一国敢于将清政府 或者北洋政府 依附化,支持其将今日之中国甚至更大之地域整合为一个与其有直接关系的超级市场和基地都必然招来国际范围的围剿。

1906年,英德矛盾正式成为世界最大不安定因素,英法俄美日之间迅速达成一系列谅解,历史的车轮已经从“整合中国市场”迅速滑落到欧陆大战的田地了。而最后一次将中国全部殖民化的可能性是抗日战争,也就是第二次中日战争,而即便是此时,日本也没能在英美俄的全面反扑前完成整合的过程。

世道变了。


user avatar   ju-chen-2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价值是一个广义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价值观去看,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2、不同于科学,学术本就是主观性很强的产物。基于以上两点,讨论该文的“学术价值”很难,看高或看低都正常。

《甲申三百年祭》主要总结了李闯集团败亡的原因,以古喻今,吸取教训。我非历史研究者,无法判断其取证真伪,我关注的是文中表达出的某些观点,比如:“就中国来说吧,就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年间一直都没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显然,作者认为满清非中国,并且该观点在当时应该是被广泛认可的。本人70后,看小人书长大,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蒙元、满清多为反面形象。为了名族团结而和稀泥,奉蒙元、满清为正溯,是90年代慢慢开始的,到了现在,五胡乱华都成“少数民族南下”了。




  

相关话题

  印度有没有做好承受后果的准备? 
  请问有没有宗主国人民出于自由人文主义等,反对殖民战争的例子呢?比如法国反战知识分子反对阿尔及利亚战争? 
  印度南部地区各邦城市名称里出现的相同的字母组合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印军一架直升机坠毁,国防参谋长在机上,将会对印度哪些影响? 
  到底有没有外国人羡慕中国? 
  为什么西方每十年就吹一波印度,印度有可能超越中国吗? 
  印度发生6.2级地震,目前情况如何?对当地疫情防控有什么影响? 
  印度运送国防参谋长遗体车队发生车祸,车辆驾驶员受轻伤,事故车辆上遗体被临时换车,具体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大翠云号被印度在印度本土扣留? 
  实行了民主制度的印度,为什么充斥着官僚腐败? 

前一个讨论
左翼青年应该穿什么风格的衣服?
下一个讨论
古代是否确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期?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