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GDP增长率,主要是保就业。中国60-80高峰人口数量是很大,消化这个人口高峰必须要足够的就业岗位。如果GDP不增长,就是大量失业青壮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80、90年代末,都遇到了困难,甚至出现了很大的事情,威胁政治稳定。
08年再次出现经济危机,靠基建撑过了最后这一波人口高峰(1985-1995)。
1990前后,2000前后的情况,太遥远,我就不说了。
2010前后那几年,还不算太远,当时年年都是就业形势严峻、公务员报考热门。人人挤破头想进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就是就业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体制内单位受市场影响较小,体制外市场好的时候吃香的喝辣的,市场差的时候就吃土了)。
到2015年之后,1995年之后出生的人步入就业岗位,人口开始迅速下降,就有形势没那么严峻了。所以,2015年之后,GDP可以降档,开始提新常态、要做高端制造业了。
GDP增速不是主要关注点,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重点。最近5年的重点工作时扶贫,其实就是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人群(提高贫困人群到低收入,难度比让中高收入人群提高低,成本也小得多)。
中国今年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所以现在重点不是GDP的增速,而是质量,GDP能带来多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接下来,中国也可以搞一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了。
原因很简单,某些人挖空心思要找中国崩溃的理由。
现在说6.5%衰退,以前可不是这样说的,以前说的是,中国GDP增速如果低于8%就会崩溃。不相信你去翻一翻15年前的帖子。结果呢,某一年统计局大剌剌的放了一个7.9%上去,根本不考虑四舍五入的问题,完全无视键盘政治经济学家们的口水。从此之后8%崩溃学说就再也看不见了。
怎么看这个6.5% 衰退论呢?我的看法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以前说8%崩溃,好歹还有个结论,不崩溃就打脸。现在来个衰退,这算什么事。什么叫衰退?衰退有什么症状?别国符合这条件的算不算衰退?这都退化成玄学了。
以下是个人观点:
除了现代文明,以及纯粹靠着偶然建立现代文明的西欧之外,全部都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我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两个节点,三个阶段。
第一个节点是人类这个物种正式从基因进化改变为模因进化。
什么是模因?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而是学习的方式传递的信息。
这一步是一个纯偶然,需要同时具备:发达的新大脑(即学习脑),灵活的肢体(工具制造能力),以及优秀的发音器官(信息传递)。
地球生命圈30亿年的历史里只出现过一次。
在这一节点之前,人类属于胚胎期,在这之后,人类出生了。
第二个节点,就是“科学”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科学”取代“文化”,就是理性取代感性,实证取代先验。
要知道理性和实证其实是反生理的,人类的大脑在数十亿年的进化里,为了保证以最低的能耗实现最大的功能,尽可能多地采用了“预先编程”式的思考模式,这就是感性和先验。
但这对模因的进化是巨大的制约和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初数百万年的模因进化,却远远比不过现代文明区区几百年的进化。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第二个节点的出现是纯偶然的,因为“科学”这个事物在最初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的进步是无益的。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古文明都发展出过朴素古老的理性实证思想,比如古希腊的哲学与数学,比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墨、儒等哲学。
但这些哲学毫无例外地全部走向了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这才是符合统治与生产力短期发展的,纵观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发展历史就一目了然了。
欧洲也是如此,昙花一现的古希腊哲学之后就是漫长的宗教统治。
直到“科学”这个事物偶然地从西欧诞生。
我们通常认为伽列略——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从他们起,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就隐约成型了,并成为后世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方法论。
但这并不是什么必然,只是纯粹的偶然,最初的科学对统治并没有帮助,事实上对统治还有害,但正是英国皇室的“个人爱好”,使得皇家学会得以成立。在官方的鼓励下,才有“科学”这个事物在襁褓中不被扼杀。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化的“强度”是远超欧洲的,儒家和皇权对社会有极高的控制力,在这种环境下,“科学”想要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高度困难的。
跨过了这一步,人类文明正式进入少年期。
下面再谈谈我认为的下一个节点,
下一个节点应该是在人类拥有全方位改变人类身体和大脑的技术之后,那时人类可以彻底摆脱如今人类的大脑这个效率极低的模因载体的制约,模因进化效率将达到一个顶峰。
那才是人类文明的成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