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GDP第三的地位是在吃老本吗? 第1页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的RD投入比例非常高,但是GDP已经停滞20年了。这说明日本研发已经高度内卷化,不仅不能开辟新市场,在现有市场里还必须拼了老命的研发才能保住竞争力。

这就像在悬崖边的跑步机上跑步,拼命跑也只能原地踏步,稍微松懈身后就是万丈深渊。

比吃老本更悲哀的是没有老本可吃啊!欧洲那些卖奢侈品的国家才是吃白人祖上几百年的老本。黄种人国家近代以来在经济上都没什么老本可吃。在体制上倒是有一些,比如这次疫情,表现最差的黄种人国家也比表现最好的白人国家强。。。


user avatar   tianya_mingyue_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90年代以来的30年,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实际上是和其他发达国家接近的,约为1%。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单位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服务价值,控制了劳动力规模和劳动时间。但是,日本在这段时间的劳动力规模和劳动时间投入都是在快速下滑的,所以实际GDP增速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

当然,1990-2020年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低于90年代以前,主要是因为技术增速明显下滑,这个技术增速衡量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从1.8%快速下滑到了0.6%,这几个因素导致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了2%以上。

日本经济的劳动力供给问题,很容易理解,就是1995-2000年前后日本劳动力供给开始负增长,同时削减了工作时间。重要的是为什么生产效率提升这么慢。要知道,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技术领先国家(即美国)的65%-70%,还应该处于追赶状态,但是日本经济过早的出现了收敛,这才是日本经济的核心问题,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停滞“。不过,由于日本经济的停滞对标的是技术领先国家,就无所谓吃老本了,因为日本的经济水平动态稳定于技术领先国家的某一水平上,目前除了韩国外的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如此。

简单的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下滑,主要是因为经济危机中纾困大量低效企业,由于出清低效企业缓慢,导致日本的部门内部的生产率分化十分严重。而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日本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加上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化,使得日本经济中根深蒂固的压制消费和保护市场的问题最终暴露出来了,服务业中竞争受限且无法有效改革,最终导致了经济增长下滑和收敛。

所以,日本的根本问题在于制度性的问题——因而市场竞争受到抑制、无法有效提高经济效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欧洲就出现了生产效率的不平衡,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比最先进的欧洲国家英国和德国还高了44%和78%。所以,在美国出现了严重生产过剩问题,而且,这个失衡在大萧条和二战中大大强化。战后的美国生产率比英国高61%,比德国高了188%,比法国高了136%,比日本高了520%。

由于生产过剩,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货币供给问题,以及美国的福利国家建设失败。美国就走了促进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核心是以房产抵押为基础的信贷消费,这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按揭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式。

而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问题是供给侧的,所以就要增强生产力,于是开发了一个经济干涉模式。一个常用的模式就是,政府通过间接税为主的财政体制,压制消费并且提高储蓄,通过抑制金融和管制信贷流向来促进投资。而政府-资方-劳方三方谈判,成功地压制劳方工资,获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出口到规模巨大的国际市场(以美国为主),可以实现快速经济增长,政府再通过一些分配渠道来反馈给劳方,作为温顺的劳工组织接受妥协的回报。

在欧洲,这个回报表现为种类繁多的福利项目、劳动市场保护和公共支出(如教育和医疗)。在日本则表现为巨型的基础建设相关的财政政策、 劳动市场保护和公共支出。在就业上就表现为,欧洲经济体的结构性失业率过高,但是政府通过福利救济失业者;而日本依靠大量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创造了可能低效的充足就业。这个分析对于下文非常重要,因为日本的大量就业集中于低效部门(以医疗和餐饮业为核心)。

对于不同国家来说,这个经济模式有些许不同。在法国和德国,他们实行的是接近于上述标准模型的经济模式:法国的专家治国的管制风格更加明显,国有化规模更大,而且热衷于打造“龙头企业”;在德国,这个体制更加强调协调合作,德国政府和企业界、银行界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不透明得分配信贷资金。在意大利,政府的改革无力导致供给侧体制调整为依赖通货膨胀,汲取民间财富来代替间接税,同时货币贬值来获取竞争力。在英国,它的管制体制从一战就保留下来了,并且在二战后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难以获取欧洲市场和英联邦市场,它是第一个出口竞赛的失败者。在北欧,瑞典早在一战就推行了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的政策,用于替代私人消费(类似于今天的日本),但是不太成功,又转向了出口国际市场,而目前瑞典仍然是欧盟内部投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西班牙是欧洲的明显例外,法西斯政权末期推行了一个明显的自由化政策,实现了经济增长,加入欧共体又被倒逼改革,实行了进一步得自由化。

以上的美国消费-外国生产的模式基本遗留至今。但是,这个国际分工模式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随着经济增长规模的增长,需要维持经济增长的出口规模越来越大。旧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和第三大经济体德国还想依靠这一路径,世界就无法提供超额的外国市场。进一步恶化的是,每个国家都管制自己的消费市场,那消费不足就更加严重了。所以,随着这些出口国的经济发展,能容纳的胜利者越来越少。而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失败则更艰难,因为压制的消费市场阻碍了经济转型。于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都先后失败了,而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只有韩国成功维持了这个增长模式,德国则依靠欧盟的保护市场取胜。

由于出口增长模式会出现路径依赖,政府很少主动寻求经济转型。例如,中国目前的居民支出规模大概只有5万亿美元出头,其中还有1万多亿的各类税费,而美国差不多是15万亿。可想而知,通过政策手段来促进出口解决经济困难的诱惑是多大。政府总是觉得自己是这个幸运儿,于是犹豫中就丧失了适合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而没有足够的改革消费市场的意愿,就导致供给侧也因为需求侧出现问题——仅仅关注可贸易部门而忽视不可贸易部门

不可贸易部门以服务业为主,也包括被严格保护的农业(想想日本西瓜)。由于无法进行贸易,所以无法通过国际竞争的方式来提高效率,低效企业无法出清。这就导致一些依赖外部竞争来被动提升效率的经济体,无法去主动地提高不可贸易部门的效率。而以上经济干涉模式又培养了政商关系,改革难度更大,政府要想让这些部门增强竞争难上加难。

由此出现了内向型部门和外向型部门的效率分野,这些依赖出口的国家的外向型部门往往生产率非常高,但是内向型部门生产率明显较低,随着后者逐步占主导地位——发达经济体的逐渐服务业化,这个问题就越来越暴露了。要知道,不管是欧盟还是日本的服务业占GDP比例都超过了70%,政府集中精力提高制造业效率,无法抵消掉服务业的低效,也就无法带动整个经济体发展。

看过《Doctor X》的都会吐槽,日本的白色巨塔每一季都在崩溃,这个根本不是开玩笑,日本的医疗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长期保持了-0.5%的衰退。而上面几个嘲讽的西班牙呢?产出效率增速是1.5%,劳动生产率增速是2%。要知道日本的医疗产业总共雇佣了13%的劳动力,单单这一项就导致日本和西班牙出现了0.3%的经济增长差距。要想弥补这个损失,就需要日本制造业的增长率额外增长2%,而目前西班牙和德国的制造业增长率差距也不过是2%,日本怎么可能依赖制造业效率提升来弥补服务业的低效。反而,日本的制造业效率接近医疗产业的两倍,增强后者的产生的回报要大得多,这时候集中精力发展制造业非常不明智。

在安倍晋三的结构性改革中,一个改革要点就是医疗改革,准入私人资金,以增强竞争性。想都不用想,怎么可能会成功呢?然而,单单使得日本的医疗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平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就可以提高1%的GDP。。。

更关键的是,日本服务业低效的核心产业一直是金融业,要知道金融业负责提供信贷,这个产业出现问题了,直接影响的是所有产业的增长。所以,日本的低效企业出清非常困难,例如马自达被住友集团救助并接管多次,这根本上是因为金融业低效。很不幸的是,90年代的日本政坛发生巨大变动,政党体制解体正好打乱了金融改革的节奏,”金融国会“虽然使得日本金融业改革规模大体提升到了欧洲水平,但是恰好赶上东亚和东南亚的出口增长模式崩溃,直接导致第二次经济衰退。所以,银行坏账的出清问题直到小泉纯一郎政权才解决,金融业改革直到安倍晋三时才改革完成。

而上面几个嘲讽的英国呢?金融业强大,可以通过融资快速扶持新兴企业,果不其然,英国的互联网产业欧洲第一,独角兽数量超过整个欧洲大陆。根本不用想,欧洲金融业的干涉程度怎么可能会支持一个没有关系、资本有限的创业者呢?日本的新兴经济不发达也是必然的,日本和欧洲的金融业决定了投资者必然会支持有关系的大企业,这种金融体制只能实现渐进性创新。无法合理的将风险损失分配到能够承担的投资者手上,长期来看,潜在经济增长损失是非常惊人的。

即使银行会分配信贷给自己的关联企业,也无法保证信贷充足,企业会要求多元化投资渠道。然而银行处于这个干涉模式的核心,拥有关键性的政治影响,它们自然不会同意增强竞争。而英国这种金融业更先进的国家不仅很少搞政商关系,还可以提供透明的信息,保证资本市场上的企业信息透明化,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风险,融资规模更大。大家都讨厌财阀,日韩的企业集团内部的具体责任分配和效益,根本就是黑幕,外部投资者怎么敢投资。于是,一旦国内银行无法满足信贷需求,这些企业就只能到这些金融先进的国家获取投资,所以金融落后的国家的企业盈利会分散到金融发达的国家。韩国的普通人不是傻子,投资到吹牛逼天花乱坠的大宇集团,养老钱就没了。70年代,日本企业的债市融资被银行利益集团所压制,导致日本企业都跑到欧洲发行债券融资,才倒逼银行自我改革。所以,由于当年日本金融业低效,实际上日本的经济增长还有提升的潜力。

大家自己想想日本有哪些在中国出名的金融机构就行了,有多少个体投资者相信日本金融机构的信用?利益不相关的外国人都不相信日本的金融机构,可想而知,日本的金融业低效到什么程度。日本企业家和劳动者被迫接受这些低效服务,一旦日本擅长出口增长模式玩不转了,自然会抑制经济增长了,只不过这时候改革可比经济景气的时候困难得多了。

这些利益关系主要是资方相关的,而劳方的利益关系更难破解,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因为劳方拥有的政治影响力更大,劳动保护体制将他们组织起来。日本缺乏流动性的劳动市场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无法充分配置,往往要被动得等到破产才能出清人力资本。同时这种低效情况无法通过政治改革来解决,只能靠被动适应来解决——于是出现二元劳动市场

欧洲和日本普遍出现了得到保护的正式员工和灵活的合同工的二元劳动市场,这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是这种二元市场的正规化依旧优于完全的劳动保护政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这个改革是意大利前总理伦齐的核心改革理念,也是目前日本所处的情况。很不幸,劳动力流动性和经济增长高度相关,因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和出清。

目前,在欧洲只有英国成功实现了彻底的劳动市场改革,可见改革难度之大。而单单靠着相对于欧洲大陆的劳动力市场的灵活优势,就可以在可见的未来确保英国金融业的优势,那英国的经济基本面得多好。而目前的欧洲,最近的劳动法改革成功的例子就是西班牙,拉霍伊曾在欧债危机中紧急推动几项关键立法。而英国和西班牙,恰恰是这个问题下被疯狂嘲讽的两个国家。。。英国在次贷危机后很长时间维持了接近2.5%的经济增长率,退欧后经济增长也有1.5%,西班牙之前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在3%左右。尽管英国有投资不足和教育落后等问题,西班牙有产业结构导致的结构性失业和财政压力等问题,依旧经济增长更高,原因在于制度改革带来的经济优势。

由于制度问题导致的种种结构性问题,无法得到改革,那么经济增长自然出现问题,自然会过早得和技术领先国家收敛。一个经济体的大部分产业都由于制度引起的问题,而竞争受限、无法提升效率和难以改革,谈论仅占经济体20%的一小部分产业,不过是盲人摸象而已。

既然只能摸到制造业和出口这些象腿,那么不知道西班牙劳动生产率比日本高了12%、比韩国高了30%也是理所当然吧。。。。。之前看新闻,拉霍伊领导的经济改革成功而伦齐失败下野,西班牙的人均GDP都超过意大利了。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真的不知道面对东京都市圈这个水平的建成区、年轻人即使otaku也不会生活水平大幅度滑落、在很多前沿工业元器件具备领先地位这些东西,我们哪来的底气笑话日本的。

我们经济增速已经下来了,内部的收入分配问题完全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有恶化的趋势,基尼系数连统计局都不敢给出来,生活的下限远比日本低得多得多。

日本在吃老本,可咱们努力奋斗还不如人家吃老本,甚至我们需要吃老本的时候发现积累还没有人家老本厚,这真的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身在二十一世纪,心怀十六世纪,全国上下,共同一致,认认真真地把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田园牧歌国家。


user avatar   chen-yu-59-19-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曾经很辉煌。

人均GDP一度达到美国的150%,GDP总量达到美国的70%,这一跟美国的相对总量优势,到如今,中国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才将将达到。

日本跟它以前比是没落了,2019年日本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甚至比其1995年还低。

1995年到2020年,对于中国而言像是跨越了一整个石器时代,而邻国日本,一个中年社畜的工资比自己25年前还不如。

日本的衰退是毋庸置疑的,这个衰退不能用100分逻辑来解释,日本不是跟差生比那个永远不变的100分,即使日本跟发达国家这个群体相比,这25年来日本的经济增速也几乎就是垫底的水平。

在80-90年代那个黄种人国家普遍爬在泥沼里的灰暗时代,一个来自亚洲东部的黄种人国家,发达程度居然会超越一向自诩人类领袖的一票西方国家,的确是非常的不可思议。

我看过很多阐述日本失落的30年的分析文章,不外乎是从美国的外部打击和日本国内的溃烂谈起,比如:因为美国的广场协议导致日本衰落了30年、日本国内的老龄化导致日本走向不可遏制的衰弱、日本国内创新能力不足等。

我一向认为衰落跟崛起是呈现正相关的,以上说明或许能解释日本的衰落,但却无法解释日本90年代的崛起,因为日本的超常崛起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你或许会说日本的超常崛起是因为日元的升值,是在吹泡泡,但日本1991年泡沫就已经破灭,但日本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到1995年也达到了43350美元之高,到去年日本国内美元计价的人均GDP都还没有自身1995年的水平。

日本超常崛起在今天看有几个不可思议:

第一,日本的崛起建立在山寨之上,而非科技大爆炸,日本直到60-70年代还在大量山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产业,美国的崛起是建立在计算机、电灯、电话等一系列发明之上,而日本巅峰时期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5倍,作为后进者人均GDP高于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按理说应该爆发出了很多领先美国老大哥一个产业时代的技术,但纵观日本近代以来的发明,却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硕果仅存的二维码也不是在日本发光发热,而是在隔壁的中国。

所以日本何德何能在90年代人均GDP超过美国?居然还是美国的1.5倍?

第二,日本是黄种人国家,但在日本最鼎盛时期,以1.2亿的庞大人口总量,人均GDP到达过世界第二,稍低于50万人口的卢森堡,其他黄种人国家跟日本相比却非常羸弱,而相反日本近30年的衰退之下,各黄种人国家却神奇般的崛起了,或许也可以反过来说,黄种人国家崛起了,唯独日本却衰退了?

第三,中日人均GDP差距在90年代接近100倍,1个日本劳动力相当于100个中国劳动力,然而中国在整个90年代期间,第二产业(工业)占GDP比例已经超过了40%,1995年日本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的当口,中国第二产业占GDP比例为47.18%,接近半壁江山,这等于说中国在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业国的基础上,居然所到达的经济总量只有日本的10%,人均只有日本的1%。

中国今天已经有能力制造出种类繁复的各种工业品,今天人均GDP只有中国10%的那些非洲国家都是什么鸟样?他们有的连一根雪糕棍都造不出来,中国90年代人均GDP却只有日本的1%?不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吗?日本90年代是领先中国几个次元,但工业国之间人均GDP领先到100倍,还是让人不敢相信。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我发现了一个日本当年超常崛起的惊人秘密,日本超常崛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个国家——中国。

在那个日本夏令营、德国油纸包的河殇之痛的年代,中国人在集体无意识之下促成了日本成为了全球最富裕的国家,成为了人均GDP超越一众西方国家的传奇。

看到这或许有人就会说,中国当年GDP连日本东京的一座城市都不如,谁影响谁?谁成就谁?

那个年代是中国需要日本,而不是日本需要中国?balabala。

的确我承认当年中国需要日本的技术进来发展经济,但把当年中国说的像个乞丐一样,日本则是某个大撒币的土豪,你这也太低估日本人的智商了吧?记住一点,国与国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是利益,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已经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摸爬滚打了百年光阴,日本当年投资中国,在日本人的视角看来一定是有一个巨大的驱动力。

不错,中国当年人均GDP是非常低,但不要忘了一件事,中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国家,可以制作出大部分的基础工业品类,而日本人投资中国当年最大的驱动力就是中国的廉价工业品制作能力。

因为基于中国是工业国的事实,日本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以极低的成本微调,就可以创造出只有本国成本1%的同品质工业品。

而中国的人口总量还是日本的10倍以上,人口多也意味着日本人的可拓展空间更大。

日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工业品制作能力和本国的技术相结合,大大降低的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了本国产业的利润,而日本创造出的低利润产品外销欧美国家,也可以创造巨额的外汇,从而为日元升值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就是说日本90年代超常的人均GDP水平,实际上是建立在压榨中国工人的基础上,日本人本来要给本国工人100块钱才能做出来的零部件,交给中国工人只需要1块钱,拿回日本当成100块钱用,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而整个90年代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框架之下,对日本的这种行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能看到这很多人还是不明白。

举个例子,从前有三个部落,小美部落是买主,小日部落是销售和工人,小中部落则都是工人。

小美很有钱,财大气粗,小日以前也都是工人,主要给小美做衣服,一件100块钱,每年做10件,小日部落就有1000块钱的收入。

小中因为是工人,也能做出衣服,但小中做的衣服又丑又土,怎么也没有人买,其实制作出好看衣服的技术非常简单,但可惜小中就是不知道技术来源,小日这个时候就动了歪脑筋,聘请小中给他做衣服。

小中的衣服正愁卖不出去,小中也乐得高兴,做了10件,给了小日,小日只给了小中20块钱,平均每件只有可怜的2块钱。

小日这下就省得自己做了,拿到衣服后加入自己的技术,衣服果然就好看起来了,还是用1000块钱卖给了小美。

小日几乎没耗费什么体力就拿到了1000块,小日就用多出来的体力做了10双鞋,也是卖给小美,拿到了800块钱。

小日部落因为有了小中部落的帮忙从以前1000块的收入暴涨到了1800块。

而相反小中部落呢?做了10件衣服只拿到了20块钱,收入总额只有小日部落的1%多一点。

这个故事里,小中部落的收入是不高,但你能说小中部落对小日部落的收入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吗?

小日部落实际上在跟小中部落合作前后,制作衣服的技术能力并没有提高分毫,但因为有了跟小中部落的合作,可以余下力气投入其他的产业或者增加衣服的产量,所以小日部落的收入暴增。

从小中部落的视角看小日部落,或许完全没有想到原来正是自己的努力促成了小日部落的超常崛起,可能在小中部落看来,小日部落正在一点点的挑战小美这个买主,毕竟小中的视角里,小日和小美都是买主,都是撒钱的,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的能量。

这其实就是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国家化,在这个故事里小日是掌握技术的资本家,小中则沦为被资本家剥削还感恩戴德的工人阶级。

插一个表。

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倍数(美元)

1960年 5.4倍

1961年 7.5倍

1962年 9.0倍

1963年 9.7倍

1964年 9.8倍

1965年 9.4倍

1966年 10.2倍

1967年 12.8倍

1968年 15.9倍

1969年 16.7倍

1970年 18.0倍

1971年 19.3倍

1972年 22.7倍

中日建交

1973年 25.5倍

1974年 27.2倍

1975年 26.2倍

1976年 31.5倍

1977年 34.2倍

1978年 56.6倍

中国改革开放

1979年 49.8倍

1980年 48.8倍

1981年 52.6倍

1982年 47.2倍

1983年 46.3倍

1984年 43.9倍

1985年 39.4倍

1986年 60.9倍

1987年 82.7倍

1988年 88.5倍

1989年 80.0倍

1990年 80.0倍

1991年 86.9倍

日本泡沫破裂

1992年 86.0倍

邓小平南巡 中国全面开放

1993年 94.9倍

1994年 83.0倍

1995年 71.3倍

1996年 54.2倍

1997年 44.8倍

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 38.5倍

1999年 41.3倍

2000年 40.2倍

2001年 32.1倍

中国加入WTO

2002年 28.1倍

2003年 27.0倍

2004年 25.0倍

2005年 21.2倍

2006年 16.9倍

2007年 13.1倍

2008年 11.3倍

世界金融危机

2009年 10.7倍

2010年 9.8倍

2011年 8.6倍

2012年 7.7倍

2013年 5.7倍

2014年 5.0倍

2015年 4.3倍

2016年 4.8倍

2017年 4.3倍

2018年 3.9倍

2019年 3.9倍


可以看到,在这列表中,中日人均GDP差距最大的时间点出现在1993年,其后中日人均GDP差距的倍数逐年缩小。

1995年日本人均GDP首次超过4万美元,这个时间点可以作为日本正式步入衰落的关键时间。

从中日建交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1995年结束,都可以算是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利用四小龙这个枢纽,大量的进口中国的廉价工业品,然后经过技术包装后卖去欧美国家,在此期间日本人均GDP一度达到美国的1.5倍。

实际上这个时期日本的产业层次未必真的达到了美国的1.5倍,日本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的产业工人创造,日本是利用了中国工人暂时性的超低成本,才以较低的产业层次创造出了较高的利润空间。

1995年这个节点之后,中国技术水平也慢慢的提升上来,劳动成本上涨,日本自然而然的也就衰落了。

回到上面的那个例子。

小中部落以前还可以2块钱制作一件衣服,又过了10年,就要20块钱一件衣服,再加上各种关税和运输成本,运到了小日部落,可能就要30块一件的成本,10件就是300块。

相比以前的20块钱10件,涨了280块。

小日部落就在这10年间白白损失了280块。

但好在,小日部落花重金投入到了制鞋业,鞋子比以前多赚了280块。

里外里,小日部落10年间每年都是1800块的收入,没有变过。

这跟日本的现状何其相似。

你问我日本是不是在吃老本,其实通过上面的例子看日本并没有吃老本,相反日本国内很多产业的利润空间都在提高,但坏就坏在80-90年代日本太过于依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所制作出来的廉价工业品了,中国每年工人涨多少工资,日本就需要在其他产业上补回来多少,才能做到不赔不赚,刚好打平。

日本吃了20-30年的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红利,之后的50-60年都是还债的时代。

不努力提高企业利润,日本经济就会倒退,美元计价的人均GDP就会倒退,这就是目前日本的现状。

即使现在日本把工厂转移到了越南,现在越南人均GDP也都3300美元了,日本也很难享受到类似中国80-90年代天量人均GDP差距所带来的超级廉价劳动力红利。


1980-2019年

主要国家/地区人均GDP是世界平均的比例

(美元)

1980年

法国 502.1%

美国 496.6%

德国 479.4%

英国 396.2%

日本 373.8%

中国香港 225.1%

新加坡 194.6%

南非 114.7%

中国台湾 94.4%

马来西亚 70.1%

韩国 67.7%

土耳其 61.8%

菲律宾 27.1%

泰国 26.9%

印尼 19.4%

印度 10.5%

中国 7.7%

-

1990年

日本 591.8%

美国 557.5%

德国 520.5%

法国 508.6%

英国 445.6%

中国香港 314.7%

新加坡 276.8%

中国台湾 213.2%

韩国 154.3%

俄罗斯 81.5%

南非 73.3%

土耳其 65.2%

马来西亚 57.0%

泰国 35.2%

菲律宾 16.7%

印尼 13.7%

印度 8.6%

中国 7.4%

越南 2.2%

-

1995年

日本 802.7%

德国 585.0%

美国 530.1%

法国 496.9%

新加坡 460.4%

中国香港 434.2%

英国 427.3%

中国台湾 242.6%

韩国 232.2%

巴西 84.0%

马来西亚 80.0%

南非 69.3%

土耳其 53.5%

泰国 52.6%

俄罗斯 49.2%

菲律宾 19.6%

印尼 19.0%

中国 11.3%

印度 6.9%

越南 5.1%

-

2000年

日本 700.8%

美国 660.9%

英国 512.0%

中国香港 468.5%

新加坡 433.8%

德国 429.9%

法国 406.8%

中国台湾 271.8%

韩国 222.9%

土耳其 78.5%

马来西亚 73.5%

南非 55.2%

泰国 36.5%

俄罗斯 32.2%

菲律宾 19.5%

中国 17.4%

印尼 14.2%

印度 8.1%

越南 7.1%

-

2010年

美国 507.5%

新加坡 494.6%

日本 465.4%

德国 434.8%

法国 425.5%

英国 412.9%

中国香港 340.8%

韩国 241.7%

中国台湾201.8%

土耳其 111.7%

俄罗斯 111.5%

马来西亚 94.7%

泰国 53.2%

中国 47.6%

印尼 32.7%

菲律宾 23.2%

印度 14.2%

越南 13.8%

-

2019年

美国 570.9%

新加坡 570.5%

中国香港 426.4%

德国 404.5%

英国 370.0%

法国 354.1%

日本 352.0%

韩国 277.8%

中国台湾227.4%

俄罗斯 101.3%

马来西亚 99.8%

中国 89.7%

土耳其 79.1%

泰国 68.3%

南非 52.5%

印尼 36.2%

菲律宾 30.5%

越南 28.9%

印度 18.4%


可以看到,日本人均GDP占世界平均的比例在升到1995年的巅峰后也在极速的滑坡。

日本目前人均GDP占世界平均比例相比自身1980年还低,考虑到日本人口负增长,而世界人口40年间暴增了近100%的情况下,日本的GDP总量占世界比例相比1980年可能是巨幅衰退。

当年作为中日之间中转枢纽的我国香港和台湾,也可以看到人均GDP占世界平均的比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尤其是台湾地区,台湾在此期间人均GDP被韩国超过,从亚洲四小龙之首变成亚洲四小虎之首。

不过也有例外,韩国和新加坡在1995年日本时代走向终结后却逆势翻盘。

韩国和新加坡在日本雁阵理论盛行的时代,都算是四小龙的边缘群体,韩国的新加坡却能抓住中国大陆崛起的红利,实现逆势翻盘,这跟日港台最大的不同在于,韩国和新加坡在拓展大陆市场的时候相对来说是“融合”多于“利用”。

韩国和新加坡相对港台更乐于分享本国产业技术,港台相对保守,但港台比日本强很多,日本是最不愿意与中国分享技术的国家。

日本从头到尾拿中国都是当廉价劳动的输出地,即使现在日本也是发达国家中对海外劳工压榨最严重的国家,没有之一,派遣研修生去福岛清理核废料,以及中国研修生在日本被虐待事件,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闻。

分享技术在微观来看,是损失,但从宏观来看,分享技术可以让本国的产业标准走出去。

举个例子,日本列车再好,如果全球都用A轨距的列车,就你还用B轨距的列车,你的列车也走不出去不是吗?

分享基础技术的同时,可以把本国的标准推介出去。

日本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日本很多产业技术是顶尖,但标准却与海外几乎脱轨,这样的后果就是很多领先的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后,都被其他国家的标准所取代,通吃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吃不到。

很遗憾的是,日本现在仍然不愿意大范围的与中国分享技术,而且日本可能上层也完全搞错方向了,日本上层认为日本30年的失落是技术流失导致,日本现在不仅没有加大技术分享融入中国为首的东亚经济圈,现在的日本反而连韩国这样的同盟国都加大了对本国技术输出的管制。

这也是为什么我十分不看好中日合作的原因,中日合作从来都没有所谓的技术合作,日本到现在都没有放弃做雁阵理论中的那只头雁。

日本从规模来看,好似中日之间合作的对于中国的好处更多,但从国家的整体方向来看,韩国虽然体量不大,但其实中韩之间的合作空间更大,中国能从中韩合作中的获利也会更多,中日合作我想日本的算盘仍然是利用中国目前是日本收入25%-30%的工资待遇,搞点廉价劳动力啥的,技术合作?省省吧。

我不是日本人,但看过日本80-90年代的很多资料,都震惊于当年日本以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岛国所做出来的经济成绩,不去谈日本这个经济成绩背后的实质原因,仅以数据来看,这个成绩足够让日本人永远铭记,更何况现在的日本政坛的政客,都是经历过日本巅峰时期的人物。

日本中位数年龄48岁,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日本人在日本如日中天的时候都已经进入了工作岗位,看到了那个年代日本创造出的神迹。

叫他们相信一个能够创造出神迹的日本实际只是一个平庸的存在,一个大国之下的陪衬,他们怎么能心甘情愿呢?

更何况日本现在还是发达国家,叫一个发达国家像一发展中国家低头,他们做不到,就连台湾当初跟着分点汤的弹丸之地,你看现今堕落到这种地步台湾人的优越感依然丝毫不减,就可知日本深入骨髓的优越感有多么深重了。

未来的日本或许会更加自立,也会更加失落,你说日本是不是在吃老本?这个或许已经不重要了,真正的问题是,日本高傲的头颅已经低不下来了。

安倍时代的终结,按照惯例,日本又会进入首相高频率轮替的战国时代,政策没有办法延续,今年我说我的,明年你做你的。

未来的日本你问我怎么看?我想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等到垮掉了,里面的人才会真正的清醒过来吧。


user avatar   alex-c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上233个国家和地区,公认的发达经济体有31个:欧洲23个,亚洲4个,北美洲2个,大洋洲2个。他们分别是:

欧洲23个: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

亚洲4个: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

北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

大洋洲2个:澳大利亚、新西兰。

其中只有标粗体的7个国家人口在5千万以上,人均GDP超过3万美金,是国人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比较认可的在世界上有一定话语权的大国。

拿出他们2008年与2019年以美元计价的GDP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基本没涨,英国持平,法国、意大利还降低了一点点。中、美、日、韩保持了增长,中国的增长无疑是惊人的,但是毕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美国如此大的体量,还能有这么高的增长已经很厉害了。

如果说日本GDP吃老本,但是这个地位其实还是自己挣来的,毕竟其他欧洲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发展的更差咯。

大的背景是,美国引起的次贷危机,深刻的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走向。而在这次危机中,美国通过美元收割全世界,快速回血,并凭借着移动互联网革命,继续引领了世界的发展,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没小,反而更大了。

韩国为什么会有增长?以三星为代表的企业也在这次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分了一杯羹。但是像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并没有赶上这波产业发展的浪潮。日本摸到了边,但是因为中、韩的产业竞争,事实上并么有拿到真正的船票。

而中国,由于足够广阔的市场,相对封闭的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的推动,事实上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革命的受益者。

很多人会觉得日本机器人很强,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有积累。但因为没有互联网巨头、没有手机巨头,已经事实上落后于中、美了。就说一个华为,一个大疆,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就比日本的企业丰富得太多了,更不用说BAT、TMD这些互联网巨头了。

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第三方的印度市场,是美国、中国、印度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在竞争。这其实是产业孕育的资本、技术及经验。

是的,日本的汽车做得很好,精密仪器很棒,化工材料占据很关键的位置。但这在历史潮流发展的大趋势下都不重要。

当第四次工业革命呼啸而来的时候,日本已经错过了上半场的原始积累。所以虽然丰田很牛,索尼很大、任天堂很棒,但是他们都没有国内的互联网汽车、华为、小米、OV的手机及周边、腾讯的游戏那么酷了。无他,因为时代变了,企业的打法变了,而整个日本的产业还没跟着升级。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芯片为算力,人工智能为大脑、5G为网络神经而对整个世界的改造。最终会形成数字孪生世界,也就是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迁移。

据AlexCui对产业的了解和带有稍许偏见的判断,我认为中国在这一进程中已经略微领先于美国,但还在以芯片为代表的算力领域稍有短板,但这也会在未来10年实现彻底的改变。

至于欧洲诸国,还有日韩,到底能不能分一杯羹,就看这次他们在中美间的战略选择了。是携手和中国共创多极化世界,还是任凭美国打压,为他们划定天花板。

像日本其实还有老本可吃,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了。


user avatar   yelao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果纯说产业的话,日本从来没有在吃老本。这个看R&D投入就很容易理解,下面是世界银行的数据,主要国家中哪些在吃老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没错,说的就是你,日不落帝国)。


另外,日本的R&D投资结构也比较好,企业的投资比例很高。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展一些继续的技术,保持企业的技术壁垒,拓展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给研究机构提供经费(比如朋友的生物学的研究室就会时不时接到一些食品企业发来的研究请求,开发一些处理碎肉、边角料的发酵技术之类的)。日本在其优势产业中的研发投资也毫不手软。下面是2019年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研发投资报告里的内容。汉字比较多,应该都能看懂。

这个报告的完整版pdf请点击 我が国の産業技術に関する研究開発 活動の動向 - 経済産業省

综上,日本的产业一直在非常积极的发展,完全谈不上吃老本。


如果说日本有什么地方在吃老本,我觉得首先是在人才储备上。现在日本生活过于安逸,社会阶层被压平,加上几十年快乐教育,愿意安下心来做研发的的本地学生实在是太少太少了。现在在日本“失落的30年”之前成长起来的一代60、70后还能够挑大梁,再过十年真是不好说。

其次,整个日本社会最重要的啃老本,是在国际观和战略规划上。由于受制于美国、无责任体系造成的管理层决策困难、再加上这个国家从来就缺乏国际战略大师,日本现在的战略规划是不明确的,随波逐流的。日本具有最好的国际视野的一批人是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奇迹时期接受教育的那一批年轻人,也就是现在已经退休了的、70岁以上的那一批。


至于为什么在观感上有些人会觉得日本在吃老本呢?

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被用滥了的词来解释:内卷。

日本整个国家是真真正正的内卷化国家,特别是在这失落的三十年里。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给了日本极大的打击,之后的三十年经济几乎停滞,但是这30年的停滞和内卷真的是“失去”了吗?

日本这三十年里干了啥?

  • 基建,不断地改善社区环境、完善基建产业化,大约是现在地球上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国家,意外的获得了发展旅游业的机会。
  • 强力压制房地产价格,严格防止再次发生经济泡沫(但是防不胜防的美国爸爸又搞来了纯金融泡沫,挠头)。
  • 没有学欧美的去工业化,避免了产业空心化。
  • 投资中国工业。
  • 败笔是放松了教育。
  • 保持研发投入,战未来(数据中间缺了几年的,变化不大)。

来源 90 年代以降の企業の研究開発動向 -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


日本“失去”了三十年。整个日本社会付出了巨大的社会停滞的代价,大家都知道的“低欲望社会”“无责任体系”什么的。但是30年前日本是世界第三,现在还是第三。虽然日本无法避免的让自己的GDP数值停滞了30年,但是现在的日本和30年前哪个比较强?

日本“失去”了三十年,内卷了30年,而且估计还要继续卷下去。我觉得日本在这些年里采用了积极的防卫姿态,主动的卷成了一根被压紧了的弹簧。这根弹簧最后能舒展开来还是被美国捏成一坨废铁,就只能来日再看了。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

以R&D为标准的话,如果你从其他国家来看,日本很高的,当然韩国高的离谱,这也是韩国发展较快的原因。

但是如果你从中国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R&D比中国高的,一个都没有,和中国最接近的国家是土耳其,0.96。中国是2.15,所以你不能说土耳其差的、

人家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二,怎么差了?只是和中国差的有点大罢了。

目前和中国差不多的发达国家是法国。

中日韩都是R&D极高的国家。从这个层面来说,其实欧洲所有国家都有被高估的嫌疑。

前段时间被吹上天的越南是0.53,印度0.60.

从中国角度看来,大家都在后退,包括日本。

从其他国家角度看来,日本很不错的。

有不少行业,只有中日韩三国在玩,也是卷的可以,比如说十大锂电池厂,2个在韩国,1个在日本,剩下7个都是中国的,比如说电视面板,中国62%,台湾省15%,日本8%,韩国15%,其他国家有份么?是韩日台很弱吗?把中国去掉,剩下的地区,有国家生产这玩意么?

不是日韩差,是和中国产业重叠的太多。

还有,请分清楚什么叫“趋势”和“现实”。

我觉得欧洲那帮伪发达国家才是吃老本,西班牙人口和韩国差不多,西班牙人均GDP和韩国差不多,西班牙凭什么和韩国差不多?西班牙有啥?没病没灾动不动就10+%的失业率。


我已经看到有人说劳动力改革的问题了,主要是在吹捧英国。比如说

英国在次贷危机后很长时间维持了接近2.5%的经济增长率,退欧后经济增长也有1.5%

其实查询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并不难,对吗?

从次贷危机以后,英国维持了多久的2.5%的经济增长率?来告诉我。

1年,就1年。

好吧我们不以这个为基数,英国不是搞了劳动力市场改革吗?我们不以欧元,也不以英镑为计价,就以第三方货币:美元为计价,看看英国人均GDP从次贷危机到现在,和其他国家比如何


很明显,2008年,也就是次贷危机的元年,英国人均GDP为4.73万美元。法国4.53,德国4.54。

英国人均GDP比德国和法国都要高。

2019年,英国人均GDP 4.23万美元,法国4.05万美元,德国4.65万美元。

德国反超英国成为第一,英国在2008年比法国还高2000美元,到2019年比法国高1800美元。

抱歉,我实在没看出来英国强的那里去啊?英国这是不增反降。

“你看我列了多少表格……”“我这个劳动效率多高”“你看我有多少独角兽”

问题是反应到GDP上就不是那回事……这怪谁咧?


user avatar   luo-qian-w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15至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992年的最高点69.78%%一路跌到2018年的59.73%。总体看来日本人老了许多,挣钱的人少了10%,花钱的人多了10%,一来一去就是20%,这样还能保持住GDP,不错啦。当然日本确实有老本,原地踏步30年,英法德也没一个能打的。

现代社会,劳动力才是发展的关键,不是说绝对人口数量,而是劳动力的变化趋势,现在人均年龄动辄80多岁,一旦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老龄化,赡养老年人就要花费更大比例的社会财富,就没有更多的钱拿去别的方面了。

劳动力有多重要呢,假如日本想发展互联网产业,至少需要几百万的高素质人口才能发展起来(中国互联网从业者1700万),一年不到60万大学毕业生,哪找那么多人才来搞互联网呢,缺什么都有办法解决,缺人就没办法,除非是世界灯塔。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竟然会觉得日本吃老本?真是飘了

日本能从一个弹丸之地,发展出数家行业巨头,靠的可不是继承家产,而是数代社长一步一个脚印,经营的结果,黑船事件之前,日本是啥样?现在是啥样?

我不是日吹,我也不是日踩,我只是让很多不知道的人了解一下,日本那些行业。

1.汽车行业 丰田 本田 剩下一众马自达,日产,铃木

2.半导体 NEC 瑞萨 剩下一众夏普,东芝,松下

3.电子 京瓷 村田 剩下一众日立,罗姆,TDK

4.数控机床 马扎克,牧野,三菱 剩下一众大隈、森精机、捷太科特、小松、会田、沙迪克、西铁城、不二越、富士、东芝、兄弟、津上、泷泽、远州、冈本、宫野、霍科斯、速技能、中村留、三井精机、丰和、富士、松浦、高松、浜井、仓敷、太阳工机、和井田、库吉玛、住友重机.芬太克、发那科、池贝 这应该是日本最强悍的行业,众强云集。也是国内与国外差距巨大的一个行业,但凡有一家企业能达到上述企业的实力,国内很多产业都会有质的飞跃,包括军工! 很多机床对我国是禁运的,就算买过来了也是明确规定不能用于军工,再给你挂一把位置锁,一旦移动数公分即锁机,需厂家派人过来现场解锁。

5.机器人 安川,三菱 剩下一众 不二越,川崎,日立,松下

6.材料 无论是碳纤维,还是半导体,还是金属,日本的材料学都是出于统治地位的,东丽,富士,京瓷,住友,三菱。

参观过日本顶尖企业工厂的人,绝对不会说出日本是在吃老本这句话,人家的工艺是不停在更新的,设备也是不停的在汰换,国内一些工厂,用的还是日本工厂70年代的设备,你难以想象70年代日本人已经实现生产半自动了(即除了上下料需要人辅助,生产是自动化的),日本工厂就更不用说了,简直就像是科幻世界,同样某一个电镀车间,同样产能国内工厂可能要500个人,日本可能只要13个人,自动化程度太高了,而且工艺水平也不同。苹果X刚上市的时候某一个部件良品率只有30%,当时是日企某国内工厂做的,因为搬移到国内的产线太落后了,后来之后的产品全部是日本工厂做了,良品率90%多。 国内的电子厂,连别人70年代的水平都达不到,又何来的赶超。哎,不能说太多,说太多泄密,被认出来之后就要挨喝茶了。

日本弹丸之地 数亿人口,人均收入还能做到这么高,高科技产业居功至伟,希望国内多一点这样的企业,少一点赚快钱的企业。


任重而道远,我辈仍需勤勉。




     

相关话题

  李嘉诚作了哪些恶? 
  英特尔回应「涉疆信件」,称「对中国深怀敬意,对信件引发顾虑深表遗憾」,如何看待这一回应? 
  日本国债占GDP将近250%,为什么没人说日本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更大? 
  初三辍学没有毕业证,可以去日本留学或者去日本上初中吗? 
  是否真的越了解日本,就让人越喜欢不起来日本? 
  如何评价蔡英文到屏东玉皇宫参拜还愿 祈求台湾经济好转? 
  有人知道现在日本的真实现状吗? 
  如何看待五月天出道日本? 
  GDP 增速为 0 意味着什么? 
  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人入籍日本并成为军官的可能性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队伍将被解散?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民航局近期放宽“五个一”政策,发布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