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两根支柱:出口和内需
日本的两大支柱都在逐渐被动摇,甚至是趋于瓦解。反应到数字上,就会出现我们所看到的:经济停滞甚至下降。
——「出口」
日本近年来的出口额变化如下:
日本的出口额至今也没有超过2008年,更不要说在2012年的最高峰。出口的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经济的疲软,随着日本在越来越多领域的失守,出口额的提升也会愈发艰难,直到日本工业的最终溃败。 安倍经济学无法在本质上逆转这一趋势,甚至都不能延缓产业失守的时间。
为了体现对比,我们来看看近日来日韩冲突的另一位,韩国的出口情况:
韩国在2018年达到峰值,且远远超过2008年的水平,即便是今年回落,也远高于2016年的偏低谷期,而2016年的下降幅度同样很小。这才是正常经济体的增长幅度,相比之下,日本的出口是不正常的。
——「内需」
这里以最大宗的消费品——石油来说,日本从1965年至今的石油消费量:
日本的石油用量最高点,在泡沫巅峰期的1995年。那之后一路下降,目前的使用量甚至不如中东石油危机前的1971年。以人均使用量来说,甚至低于1968年。石油广泛应用于重工业、化学工业、交通、供暖等领域,直接反应了社会消费能力。
而社会居民平均消费额,亦不乐观:
日本目前的居民消费额,已经低于2006年了,考虑到实际购买力的不同,日本居民的消费能力甚至低于2003年。
家庭收入大约为2008年水平:
劳动人口参与率低于2000年:
汽车消量,至今没超过1991年:
发电量,至今没超过2006年:
全社会能源消耗,低于2000年:
「金额受汇率影响,并非不变价美元」
以上的数字,都不是孤例,日本在全社会所有领域都在溃败,几乎所有经济政策都不能拯救他们现在毫无希望的经济。
人口下降,造成经济增长乏力,进而减少了社会消费能力,又会进一步打击经济。在这个循环内,是不可能靠自己走出来。
这又不单是人口问题,日本在上世纪将诸多工业潜力发掘到极限(汽车、造船、石化),但是本世纪没有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计算机、人工智能)。就像是武士的刀法再精,也敌不过枪炮。两边有维度的差异,并非靠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日本投资了大量的新技术,但是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并不在日本。日本企业拿到了钱,但是技术却不能为日本社会发挥作用。
美国依靠科研优势成为新技术的领跑者,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将技术大规模投入使用。日本不具备这个条件,新兴科技企业,日本几乎一家也没有。
资本外流、人口减少、工业衰退、科研无力、制度僵化、活力下降,这些因素都不少见,但是聚集于一身的国家就等于是失去了未来。资本家不会投资在一片死水,人才也不会留在不见希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