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鸦片战争里,道光下了血本调兵遣将,清军却还是一败再败? 第1页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腐败吧。


这个不少教科书里都提到过,but,关于清军内部到底如何腐败的,我们却不得而知。


我在下面列举几个例子,您就知道他们是咋腐败,并且为什么没有战斗力了。说到火器不如人,的确是不如人,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咱们就以道光下了血本的浙东反击战为例,看看清军是怎么腐败的:


其一、随员勒索地方,导致主客倾轧。


为了浙东反击战的完成,道光几乎是全国大调兵,在调兵的同时,还安排了一群“小钦差”,“郎中贾承暮、员外阿彦达、御史胡元博、主事杨熙、七品笔贴联芳、中书张炳鐄奉旨带候浙营”。


这群人屁事不干,所过地方就是敲诈勒索。


向州县官需索者”,反正他们是捞的盆满钵满了,毕竟他们要是打你小报告,谁都承担不起。按说他们捞钱也不是大事,关键是搞坏了地方团结。你给钱还好说,你不给钱的话,那他们可大嘴巴抽你。


秀水知县殷焯达,就因为送钱不及时,被他们当众抽耳光。看看这帮子“监军”嚣张到什么程度了?按说压榨地方官也就算了,他们还大兴劳役,随意抓丁,“差役繁兴,怨言四起”,搞得前线的江苏、浙江二省,民心惶惶,民怨四起,就差到民变的程度了。


地方官对他们是一百个不顺眼,他们把地方官当摇钱树,结果主客不团结,就是必然之理了。军民鱼水情?想什么呢?他们这些随员就是捞一把就走的主。也没想长久跟地方官打交道。


所以当地官府百姓,愿不愿意支前,还是更愿意资敌,你品品。


其二、借招兵之命,贪污军饷。


前敌总指挥、扬威将军奕经,最信任的武将是张应云,让他全权节制奕经麾下的清军。


张应云一朝得势后,就是开启了捞钱之路:“不如兼募浙人为南勇,可浮报一二,预为他日报销地。”就在浙江开始招兵,招五千报一万,然后坐吃空饷,等着朝廷报销就行。


等奕经发现弊端之后:“而所费帑银,核算已及十余万两。”张应云已经贪了十多万两了。


这可不是小数目。


其三、前线奸商发国难财。


比较常见的发国难财,一般都是囤积居奇,高价抛售。但浙东前线的奸商,玩的手段更高明。


当时清军的军饷是发银子,要想出去采办货物,就必须把银子兑换成铜板:“市侩居奇,又必欲以钱交易。”你要是直接用银子购买,那对不起,本店概不销售。就是逼你换铜板。


至于一两银子,能兑换几个铜板,都是当地钱庄说了算。结果当然是低于市场汇率了。清军被坑害的不轻。


兵勇持银入市,被欺尤甚。


其四、以败为胜,忽悠道光


浙东反击战以全盘失败而告终,但是将领们照样打着小红旗找奕经报捷。你报捷就报捷,你还见者有份:“文武随员,已争入拜贺,并纷纷于靴筒中出小纸条。谓有私亲一二人,乞附名捷禀中。


将领们写文书报捷的时候,身边跟的文武官员,就会求将领在报捷文书中,写上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的名字,希望能给自己亲戚捞一份功劳。


但是将领也不是傻子,你想让我写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凭什么嘞?就凭你给我钱呗。


你给少了还不行,怎么着也得有个几千两吧。


其五、多报死伤人数,领取抚恤银子。


战败后总结伤亡人数,那就大报特报呗:“管带之员,利其有抚恤银,往往捏报阵亡。


死一千报一万,反正能捞钱就行。


其六、拒绝接受百姓赠送的兵器,对朝廷大报损失。


战败后清军溃退,沿途都是遗失丢失的火枪大炮,当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收集这些火器,车拉肩扛,送到清军驻扎的大营里。


照理说百姓们做的很好了吧?你就算不给点赏钱,也应该表扬两句吧。


可当地清军是怎么对待这群爱国群众的?一顿毒打。你要问为什么打他们?


一句话,挡着他们发财了。


这些枪炮丢了,就可以找朝廷要经费再造了,这就是捞钱的机会啊;结果你们不长眼给我送回来,我他妈不揍你揍谁?


结果就是再没有人敢“爱国”了。


这个是我看到所有贪腐例子中,最最最最最不要脸的一个了,真是丧心病狂。


更多的例子就不列举了,最后给大家报一下帐,看看清军贪腐了多少:


用饷银一百六十四万五千两。”不算多,也不算少。


以上例子及银两数目,出自奕经幕僚,参加过浙东反击战的文人贝青乔,所著的亲身经历《咄咄吟》。因为贝青乔就在奕经军中,而且多次上前线,所以他对浙东反击战中的贪腐记录,那真是数不胜数。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清军干不出来的。大到扬威将军奕经,下到普通兵士,打仗都是铆足劲捞钱来的。所以道光下血本有什么用,下面一堆吸血虫,血本也不够用啊。


——————————————分界线——————————————


再补充一个前线清军,从将军将领到普通士兵的集体爱好:嫖娼

咱们来看一首当时前线流行的歌谣:“杭州娼妓最堪夸,明年养出小钦差;绍兴娼妓亦有名,明年养出小兵丁;惟有宁波娼家哭不止,明年养出小鬼子!

简单解释一下,这首歌谣出现的三个地点:杭州,是浙东反攻的大后方,当时的将军督抚等文武官员云集,所以杭州娼妓接待的都是高官,所以理所当然的能生出小钦差。

绍兴,是反攻前线所在地,这里云集的都是基层清军官兵,所以这里娼妓接待的都是士兵,那生出的肯定就是小兵丁了。

宁波,是被英军攻占的沦陷区,这里的娼妓接待的都是洋人,所以他们明年都会生出小鬼子了。

关于宁波娼妓接待英军的事,有兴趣的可以看《咄咄吟》,作者有单独提到。





所以就让这群人去打仗,那一败再败不是很正常。他们就不是来打仗的,就是来捞钱的啊。


《咄咄吟》目前没有书籍,也没有简体字版,我自己在网上下载了繁体版,又断句,翻译成了简体版,有兴趣的可以私信。


user avatar   zhan-dou-de-xiao-bang-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地方的各地区早就烂到家了。

大清的官僚体系,在当时早就不知道烂了多久了,先不说大清武器比大英落后了一个带查我。

就这些老旧的武器,还不知道多少是假账。

每一次看到这类问题,我就想搬出这套图来(狗头)

假设你有7000万,打算发下去,出了京城就要少至少三分之一,等到了地方可能就剩下500万了,在被当地刮一圈就没了。


user avatar   bo-lan-si-ji-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帮助英军的本地人。仅就事论事。

满清官兵并不讲究什么军民鱼水情,反倒是对欺压良善,甚至杀良冒功更有兴趣。根据《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记载:镇江守将海龄手下兵勇“在城墙上开炮开枪,拉弓放箭,击杀平民,指为‘汉奸’”,以此邀功请赏。于是,英军尚未攻城,城内已经哗变,导致英军兵不血刃攻克镇江要塞。

而道光皇帝领导下的满清帝国的对手,大英帝国远征军,在发动战争之前,就搜集了大量关于中国社会的情报,这些情报显示,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特别热爱贸易”,“绝不热爱他们的鞑靼统治者”,所以在战争时,英军被指示“尽量少与人民作对”。基于这一思想,英军也开始在广州等地经营民心,并试图让广州人民相信“英国人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保护者”。

……………………………………

满清朝廷对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帮助英军的“汉奸”恨其入骨。朝野官员更是不断上书,要求“汉奸设法究办,以除稂莠而安善民”。1840年7月,清军在定海大败,道光帝认定“汉奸”才是军事失败的罪魁祸首,下令各地督抚一旦查获“汉奸”,即刻“从严从重发落”,暗示了军法从事的可能性。如果各省今后还有“汉奸”活动的话,则要追究地方官的责任。


然而,这场查处“汉奸”的行动,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不了了之。


首先,1841年5月28日,《广州和约》签订翌日,满清侍卫内大臣,靖逆将军爱新觉罗.奕山发布告示,命令广东省满汉官佐兵士、乡勇、水勇“各于营卡安静驻守,勿得妄生事端,捉拿汉奸……倘敢故犯军令,妄杀邀功者……依军法治罪”。

“如遇各国夷商上岸,亦不得妄行拘拿”。

……………………………………………………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清”战败。除却割地赔款,如何处理“汉奸”,成为中英一系列善后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于是,《南京条约》便有了这样一条专门针对为英军服务的中国人的“条款”:“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居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往来者,或者跟随及侍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可是,道光皇帝到底恨意难平,下诏要求清算“汉奸”:“此等莠民,若不详查情节,滥行保释,又未免失之过纵。著刘韵珂等细加核查,其有助逆抗拒官兵及为向导内应者,即与叛逆无异,天理难容,必应按律惩办;其中情罪较轻者,即不加诛戮,亦应牢固监禁,以杜后患;如查明实系胁从,并无逆迹,平日亦无为匪犯案各情,方准保释。分别递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取具邻保人等甘结,造册查核。并照军流徒犯在配章程,按期查点,毋任逃脱,不得日久生懈,视为具文。”

对此,英使马礼逊立即照会清廷,要求执行《南京条约》中关于助英中国人的“条款”。经过连战连败之后,道光皇帝已经畏战如虎,只得答应履行条约,放过“汉奸”。


user avatar   nnnnk-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带清将领守镇江,先屠了一波镇江百姓,理由是汉人资敌。

如此恶贯满盈的政权,焉有不败自理。

清粉请走开。见一个删一个。


user avatar   shu-er-bu-zuo-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终清一朝的满漢大防,因为防漢甚于防外。


比如镇江之战,满族将军海龄在英军到来前屠杀城内漢族。


镇江人所做《竹枝词》载

都统差人捉漢奸,小校场中血未干。

《出围城记》:

人疑副都统欲尽漢人而后止。

《夷氛闻记》:

散布旗兵,满城捉路人作漢奸,付邑宰监拷掠,不容置辩。

《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

在城上开炮开枪,击杀贫民,指为漢奸。

《草间日记》:

都统令旗兵满城捉漢奸,旗兵遇他县人在城者,及居人只行,或夜出者,见即追而杀之。至是捕城内居民百七十余人,于小校场行刑,并及妇人孺子,呼冤之声不绝,郡守惟流泪而已。

《剑桥晚清史》:

由于很多官员已上奏清帝,把许多失败(象宁波的失陷)完全归咎于“奸细”,满洲的将军们就倾向于相信英军主要依靠的是第五纵队。这种把外国人与汉奸联系起来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中西贸易的最初日子里,而流传下来的军事传说只是加强了这种 信念:欧洲人有笼络中国同伙的特殊有效办法,其中包括使人吸食鸦片上瘾。确实有足够的证据使满洲官员们相信,漢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潜在的反抗者。贱民,即清代社会的下层人民,一般都要依附于清政权以外的任何有政治权威或军事权威的人或组织。另外,通过沿海贸易和鸦片交易,港口城市的种种罪犯、小商人和秘密会社成员都成了与西方人士有密切关系的人。这种情况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广州附近的红巾起义中表现得相当明显。①所以当璞鼎查派波美拉尼亚的传教士郭施拉作被占领的舟山的地方官时,这个城内的每个不法之徒都抓住这个机会来利用与这个地区的任何权势集团(如绅士社团、衙门吏役和现有的各种股匪)②毫无联系的这位新保护者。举例来说,郭施拉的捕快头目便是一个劣迹昭彰的操淫业的人,他利用他的新职务向富户勒索保护费。这类消息被夸张成为不胫而走的谣言。在整个长江流域,各方面都有奸细,如船夫、私盐贩子、土匪、市场恶棍等三教九流中的人物。由于带兵官们开始分了一半力量来清查潜在的背叛者,这就对清朝的防务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最糟糕的是镇江的一位鞑靼族将军,他确信,在英国人从前面进攻时,该城的漢奸一定会从后面袭击满洲人。于是他命令一看见行迹可疑的人就抓起来,此后它的居民一看到满洲士兵走近时就惊恐地逃走。显然,有些士兵一见有逃跑者就把他们杀死,用他们的尸体去领赏。这样的恐怖统治笼罩各地。如在上海,英国人的炮声就被一些居民误认为是中国当局在下令屠城。

《华北战役纪要》: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以镇江守将海龄为例,这货居然赶在英军到来前先屠杀镇江上万汉族平民,以免汉人当“汉奸”,这种“预防性的屠杀”真是让人目瞪口呆,也足以说明即使入关一百多年了,满人还是没把汉人当国人,把中国当祖国。

这样的王朝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将领,怎么能抵挡战略战术武器都对清军呈降维打击的英军呢?!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有一个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的战略模式并不是像三国志那样,占下一块地再打旁边另一块,而是跳岛式的运动战。英军占下来的地方经常就放弃了,重新集结兵力后再进行下一波进攻。例如在《广州和约》订立后,英军就退出了虎门,转而北上;在浙东反攻之后,英军又放弃了宁波,转而发动江苏战役。

虽然就是让英军占着州县,等清军集结兵力来打,可能清军也还是打不过(浙东反攻之战,清军分两路攻打宁波、镇海,以惨败告终,清军主要瓶颈是对英军炮兵阵地的强压火力完全束手无策),不过这种情况也的确造成了清军纸面上调兵10万,很多部队却干等着无法参战的情况(大概是分散在江苏、浙江各地,英国人没有来进攻,也来不及增援)。

应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国人还是比较谨慎的,始终没有远离海岸,如果问战争结束时英军占着哪些城池,似乎还真只有厦门、定海、镇江三城(南京条约有专门开出厦门定海的英军撤军条件),而浙江战役英军占地最多的时候,也只占着一个宁波府而已(而且只是纸面上,城市周围还有很多乡民盘踞),之后就形成了跟绍兴的清军对峙的局面。


随后,英军为集中兵力,又主动放弃了宁波,北上攻打江苏,不过这个过程中,英军同样不敢恋战,乍浦、上海都是大掠一番就退走了,而扬州富商颜崇礼向英军进贡35万两白银及新鲜食物,与英军达成协议,英军不进入扬州城。所以英军实际上就攻占了镇江,周边很多重要城池如松江、太仓、苏州、常州、通州、扬州应该都还在清军手上,当然也必然分散了清军的兵力。


所以从英方角度来看,一鸦的战略并非完全没有问题。不难看出,就是把英国陆军全调来,也不足以占领中国一个省,英方有英方的困难,战争爆发后英军伤亡500多人只是战斗伤亡,并不包括非战斗减员,而后者根据经验来说可能会明显大于第一个数。因为兵力不足,又不断被战损和疾病零敲碎打,英国最后集中兵力直取镇江和南京其实也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

马公就认为如果中国哪个城抵抗都像镇江一样,英国就将失败,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仅仅是攻一个镇江(州府级别)英军就出动陆军7000人伤亡160多人,已经有点邦克山的味道了,万一碰上的是个死硬不投降的对手,英军在江苏陷入泥潭的可能性是有的,毕竟如果南京守军也如此顽强抵抗的话,英军势必付出比镇江之战大得多的代价。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人就认识到了有这兵力在江浙无底洞般地填坑,还不如直取北京,如果占了紫禁城清朝没有理由不投降吧,并且拉上了法鸡,缓解了兵力问题。


要是问,偌大一个中国,怎么被占了那么几座城池就怂了,我觉得更多是财政问题。赫德之前的清朝那种典型的古代王朝财政你懂的,道光最出名的就是节俭就说明当时清朝国库没多少银子了,而在没有准备就惹动兵端的情况下更坚持不了多久。镇江被攻陷后英军就切断了大运河的漕运,并且湖广等地还爆发了农民起义,使得部分清廷调集的大军去镇压起义去了,无法抵达江苏前线,这些都促使清廷加速决定屈辱求和。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user avatar   luo-xie-92-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拍的电视剧很多都是清朝时代的? 
  在电视剧里看到明朝清朝的六部尚书只是执行皇帝圣旨,有没有哪些事情尚书可以自行决策无需请示皇帝的? 
  准格尔汗国有机会打败清朝入主中原吗? 
  为什么国家会同意中福在线这种“电子鸦片”的存在? 
  元朝清朝为什么没有对汉人实行强制计划生育? 
  如果杀死清朝某一皇帝和皇帝本人所有皇子皇女,清朝会灭亡吗? 
  清朝在十九世纪真的有那么弱吗? 
  假设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正处于王朝的鼎盛时期,有没有打赢的胜算? 
  为什么我骂的是清政府,总有人说我是在骂满族? 
  为什么甲午战争时,淮军打不过日本陆军?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朱元璋要承认元朝是正统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正确评价F35系列战斗机?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