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清朝没有闭关锁国会怎样?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怎么样。历史发展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要是不闭关锁国,那中国早就资本主义化了,工业化了,要是早点资本主义化,工业化,那肯定在殖民大潮中至少不会落下风,如果不落下风,说不定现在中国早就如何如何。

那都是臆想,如果不信,敢问一句:奥斯曼帝国什么时候闭关锁国了?何止不闭关锁国,当年还和英法合作,打过克里米亚战争。

那奥斯曼帝国,那么大一个奥斯曼帝国,去哪了?

沙俄没闭关锁国,沙俄去哪了?

没闭关锁国的国家多了去了,挨打的占多数。

历史线的变动往往有诡异的后果,往往表面上的胜利铸就成你都无法预测的后果,带清当年拉胯,拉胯的似乎……也刚刚好,丢失的领土不多。

典型的就是带英,带英几乎打赢了每一次大仗,赢了每一次胜利。

可是……带英呢?那个占全球四分之一领土的带英,那个日不落的带英呢?去哪了?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闭关锁国是当代人为了甩锅给带清扣的帽子。

清朝挨打的真正原因是顺差太高加军事太弱,所以被逆差国制裁了。

这么一想是不是细思恐极。。。


user avatar   jin-ru-zhi-hu-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认为题主胡扯造谣了,

谁告诉你清朝闭关锁国了?

有研究指出,清初采取“海禁”政策的时间只有30年左右,仅占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时间的25%左右,而明朝的海禁政策要占整个统治时间的72%左右。

1、自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

从顺治统一天下后,

在中国沿海地区实行了海禁政策,

原因不是啥闭关锁国,

而是因为要与郑成功打仗,

除了军队作战,还有经济战,

对台湾进行经济封锁,

"海禁法令"一共有13项,

第一类可以被归纳为:"迁海令",也就是防止内地与海外两地居民的互相流动;

第二列可以被归纳为"禁海令",禁海令的内容大致有五条,其中实行时间最长的一条为38年。

这两类禁令的核心内容其实是顺治十二年提出的"禁止向反清武装贩卖或到反清武装控制区贩卖重要物资",所有的禁令都是围绕着一条而来的。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清朝朝廷正式剿灭了郑成功家族在澎湖地区的主力,

同年七月,郑氏家族正式向清朝臣服,标志着以"断绝"为目的的"海禁政策"取得了成功。

同时海禁也在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就停止了。

海禁时间大概是三十年左右。

这样的海禁实际是战时必然结果。

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后的第二年七月,康熙下令开放海禁,设海关,定关税,“江南驻松江,浙江驻宁波,福建驻泉州,广东驻广州”。

海关制代替了市舶司制。海关会在对外贸易中征收两种税收,一是船税,税率大概是0.53%;二是货税,其中进口税是16%,出口税是4%。

为了鼓励对外贸易,康熙还时常宣布减免关税,如规定征收欧美商船船钞,比日本的船税少20%,

1684年又规定再减20%,并且日本船只也同样推行。

1686年有29艘洋船,到1716年有81艘。

根据日本长崎交易所统计,1683年到日本的中国船只有26艘,到1688年到达了194艘。而来日本限制中国船只数量,才导致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下滑。

当时中国可以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主要特点是“西洋来市,东洋往市,南洋互市”。

当时沿海各地,“海禁既开,帆樯鳞集,瞻星戴月”,一片繁荣景象。

其间曾有过短暂的南洋贸易之禁。

康熙五十六年,由于“愚民私聚吕宋、噶喇吧而盗米透漏”,害怕本国商人出南洋勾结海寇,康熙下令:“凡客商船只,仍令照旧在沿海五省及东洋贸易外,其南洋吕宋、噶喇吧等处,一概不许商船前去贸易。”但仍允许外商来华,“其外国夹板船有来贸易者,照旧准其贸易”。

雍正五年“复开洋禁”(南洋贸易之禁)。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决定停止厦门、宁波、定海等港口的贸易,洋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此后乾隆至道光朝,又陆续颁定《防范夷商规条》、《民夷交易章程》和《防范夷人章程》,对交易商品、商船出洋和洋商活动都加以限制。

从哪能看出清朝是闭关锁国呢?

2、清朝中国对外开放的港口数曾一度达到100多个,对外贸易长期活跃,商品出口数逐年增长,贸易额比宋代、明代还要有所发展。

据历史学者黄启臣的统计,康熙二十三年开海禁以后,自辽宁至于福建、广东沿海,开放给中外商人进行贸易的大大小小的港口计有一百多处。往来中外的商船数量也逐渐增多。

学者郭松义也指出,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外国商船进入广东的数目大体维持在十多艘或十艘上下的水平,乾隆十五年到乾隆三十四年,平均每年进入广东外国商船在20艘左右。

乾隆中期以后的70年间,中西贸易实际上有了真正的发展,整个海外贸易的商品总值不断增加。如中国输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丝、茶、糖、瓷器、土布、书籍等主要商品,在开海以后数量大幅度增长。

如1689-1722年输往欧洲等国的生丝为1833担,1820-1829年增至51662担,茶叶也由1722-1739年的102795担增至1820-1829年的12209534担。

详细可见下表:



表1 乾隆三十五年至道光十八年外国商船进入广州港数额

资料来源:郭松义:《清代赋役、商贸及其他》。



表2 粤海关贸易总值统计表

资料来源: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除了列入官方记载的贸易情况外,清朝的民间贸易也十分发达。中国东南沿海向有“船不通则财用竭,米不足民多菜色,故忧在外洋”。——光绪《漳州府志》卷7.

即便在康熙海禁期间,闽粤各省滨海人群为了生计,“走险窃出”一直没有停止,“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

开海之后,贸易更是络绎不绝。据两广总督称,“出洋贸易者,惟闽、广、江、浙、山东等五省之人,而其中闽省最多,广省次之。此等之人,皆挟赀求利”。——《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8辑第138页。

仅乾隆十七年冬至次年春天,由闽海关“先后出口计六十五只”。

“富家巨室争造货船,游手惰民竟充贩客”——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上。

“江海风清,梯航云集,从未有如斯之盛者”。——乾隆《浙江通志》卷87.

因此,有历史学者认为,用“闭关自守”来形容明清两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即使适用于官方贸易,也决不适用于民间贸易。——张彬村:《明清两朝的海外贸易政策:闭关自守》,吴剑雄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4辑,台北中研院,1991年。

不能笼统地说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是闭关锁国政策,它实行的是开海设关、严格管理贸易的政策,海外贸易额比宋、明两朝是有发展的。——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认为明朝开放、清朝闭关,并不妥当,清廷的很多海外贸易政策直接继承了明朝,甚至对来华外商的待遇比明朝还要好。

清朝是否闭关锁国,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对乾隆二十二年以后广州一口通关的认识。

确切地说,广州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通商口岸,所谓“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主要是针对欧美各国。

乾隆二十年以后,英国等外国商人渐渐“舍粤趋浙”,“希图避重就轻,收泊宁波,就近交易,便益良多”。——《清高宗实录》卷549,乾隆十年十月戊子。

乾隆和浙江官员担心宁波成为第二个澳门,便逐渐从限制到不许洋船停泊浙江,此举在于“于粤民生计并赣、韶等关均有裨益,而浙省海防亦得肃清”。清朝这种限定欧洲各国在广州一口贸易的举措,或是延续了明朝贡舶贸易中指定某国在某特定港口贸易的传统。——陈国栋:《东亚海域一千年:历史上的海洋中国与对外贸易》,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至于南洋其他国家,清廷依旧准许其在闽粤两省贸易。

乾隆二十三年上谕:“如系向来到厦番船,自可照例准其贸易”——《清高宗实录》卷553,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乙亥。

据道光《厦门志》卷117记载,一直到嘉庆十四年(1809)年,厦门对外贸易依然极盛。而且,“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只是限制商人外来,而中国商人依然可以从四个海关出海贸易。

《粤海关志》记载,广东由盐课提举司兼管市舶提举司事务,办理贡舶事宜。清朝无论对于本国商民的出海贸易,还是外国商民的来华贸易,在具体待遇上也都比明朝有很大的改善。——陈尚胜:《明与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比较——从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一书谈起》。

18世纪中国的国家机器和官僚体制,要依赖白银的大量输入才得以正常运作,平均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约在180-768万两。——陈春声、刘志伟:《贡赋、市场与物质生活——论18世纪美洲白银输入与中国社会变迁之关系》,《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并参见林满红、全汉升和贡德·弗兰克的研究。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清朝朝廷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

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并装备了一些军队。

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

从1861年清朝近代军事工业开始生产到1911年清朝灭亡,

在50年的时间里,清朝军工厂一共生产了1.01万只抬枪,27.3万只步枪,1.7万只马枪,200多挺机枪,4千7百把手枪,3900门火炮,2.65亿发步枪子弹,293万发手枪子弹,365万发炮弹,871万公斤黑火药和58万公斤无烟火药,

成立了4年制的兵工学堂。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以后,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轻工业也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大力发展。

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

中国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根据1909年翻译馆所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的统计,该馆先后共译书160种,是中国近代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

其译书的具体内容有兵学、工艺、兵制、医学、矿学、农学、化学、交涉、算学、图学、史志、船政、工程、电学、政治、商学、格致、地学、天学、学务、声学、光学等方面。


又要跟我扯这是清末,

废话!

英国是世界工业化革命的鼻祖,

工业化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乾隆的后半时期,英国是开始了工业革命,
是的,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就英国自己开始了,独一份,
这个地球上除了英国以外没有任何国家,在18世纪开始工业革命,只有英国一家。
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也就是在清朝道光皇帝的末期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那么其它国家呢?

法国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20~60年代,从19世纪的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法国工业产业革命的第一阶段。

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

也就是清朝道光皇帝时期。

美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初前后开始~19世纪60年代结束。

清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清朝的自强运动,始于1861年1月11日到19世纪的九十年代。

清朝的工业革命起始晚于欧洲强国很久吗?

要知道,清朝的工业革命开始,是西方之外最早的之一,

并且跟西方主要列强比一点也不晚那去,

也比很多欧洲国家早。

清朝1860年以后引进工业化革命技术晚吗?

清朝前期欧洲有工业化革命吗?

清朝前期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吗?

清朝启动工业化不清末行吗?


user avatar   huang-ji-li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闭关锁国?不是还有十三行吗。

充其量只能称为叫Internal circulation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希望“清朝没有闭关锁国”平行宇宙的中国在推翻王朝的时候能做的比法国大革命好。


user avatar   liu-zhen-shuang-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衹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

其实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向现代的资本主义工业国转变是一个极其艰巨的过程。仅从上层建筑来看,比如髪国,其从封建王国向代议制共和国转变就折腾了近一百年(从大革命到一票共和的髪三),至于带英,别看目田壬吹的光荣革命不流血balabala,之前英格兰内战就导致带英损失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爱尔兰损失了41%!

至于中国完成这样一个剧变,不是仅仅靠打开国门、新思想涌入或是某项新技术传入就能做到的。真正需要的是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所组织动员起来的民众,他们能通过暴力革命彻底砸烂旧的社会制度(没有人会喜欢保留满清皇室玩君主立宪,即使是带英的那套玩法),进而建设一个新社会。同时还需要帝国主义在远东所能投放的力量不足以扼杀革命。(希腊共产党、智利阿连德落泪)

在本位面,从精英层意识到旧制度要有大转变(二鸦英法把圆明园烧了)到建成工业国(1960s二产终于比一产占比高了)也折腾了近一百年。不工业化固然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是对于底层人民,看完恩叔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后很难说工业化(至少是前期的)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user avatar   zhu-yi-2-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从未闭关锁国,只是要求外商去固定城市交易,怎么就是闭关了呢?清朝建立的时候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所有货物运输到英国一定要用英国船,这个比一口通商要求更严格吧?

清朝同时代的世界都是重商主义,倡导多出口少进口,所有的贵金属都留在国内才好呢。清朝可没这样,进口关税一直很低。

问题就是英国拿不出靠谱的商品,来竞争啊,中国市场最需要的产品是粮食,泰国人来华只要代购大米,其他货物免税,如果是华人,会给功名,还有毛皮,皮货在清代中国很时髦。英国自己的工业品比如布和毛纺织品,论美观不如丝绸,论价格不如棉布。自然不太好卖,这个闭关有啥关系啊。

皇汉说防止中国人和外国人接触避免反清复明,那就是胡扯了,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谁知道明清是什么玩意?要防止反清,那应该禁止日本贸易,毕竟反清的人有跑去日本的,没有跑英国的。但是清朝却十分鼓励对日贸易,日本不向清朝进贡,还偷偷购买清朝马匹,雇佣清朝武官学习骑射。但是依然要求商人去日本贸易,其实原因很简单,大清缺铜,日本有。没铜不能铸币。


user avatar   yong-le-da-di-ming-cheng-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历史上除了康熙朝禁海迁界又防备准噶尔那十几二十年之外

并没有真正闭关锁国过

无论哪个朝代都没有过

另外满清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其实是算得上繁荣的

至少是乾隆中晚期肯定是追上晚明万历时期的繁荣度了

除冶铁规模以外,其余如内贸,出版物刊印数量,都反超万历时期了

而且清代有恰克图,喀什,广州三大贸易口岸对外贸易

教科书出于种种原因,只能将晚清耻辱归咎于闭关锁国

实际上不是

主要是满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之前没受过什么正儿八经的冲击,但凡发生冲击,都是会进步的,不管是什么层面

例如晚明的一些军事技战术体制迭代,始于俺答汗,终于后金,有冲击就有刺激,有刺激就要变

你别看乾隆南征北战好像整的地盘挺大,实际除了跟缅甸越南是完整国家机器军队互相对抗之外,其余都是治安战水平

蒙古人衰落了,或内附或内讧(准噶尔,和硕特),而且体量和华东差距越发巨大

缅甸贡榜王朝和越南阮氏打跑清军尚可,冲击大清帝国社会结构基本没戏

像康熙时的噶尔丹,也就对外蒙古社会秩序结构有一定冲击,对关内基本冲击为零

小日本在丰臣秀吉之后是真正闭关锁国了

而且不管北亚大草原的势力如何衰退,都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靠西域输入新势力或者是新技术进步来对抗中原了

沙俄包围了整个中亚北面

包括什么阿夫沙尔,大英都在包围中亚,但是离和清帝国爆发大规模冲突还差得远

于是大清就处于一种微妙的安逸状态之下

沙俄大英阿夫沙尔法国佬等在往传统东亚大封贡秩序边缘推进填线,但毕竟路途遥远,周围的小势力替大清承担了缓冲职责

所以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帝国留下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实控领土的国家,却失去了天下

我倒不是说这全是满清的责任,西方势力对明朝封贡世界边缘入侵在明中期,孝宗武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对马来印尼地区的入侵,明朝也没管

不过呢,明代和清代情况不同在于当时东亚世界内部的武力还没有普遍衰落

军事技战术打法还可以处于欧亚大陆一线梯队之中

鞑靼人,东吁王朝,甚至是太君,还有后来更强大的后金,都可以对大明帝国这个东亚世界中心产生不小的冲击

西南的大土司对社会冲击也不小,那时候的西南战争规模可不是乾隆时打瞻对土司,大小金川,杂谷土司这种级别

一有冲击,就要变,要么大变,要么小变

例如康熙十一万大军和噶尔丹两万多人才打了个五五开之后,研究战场形势,认为训练度跌得太狠,阵型都站不利索

立刻开始恢复八旗的春秋二练,召集全国各地驻防部队的火器兵每年进京大练十天,再回去传帮带

然而这只能说是比较小的冲击和变化

对社会的大冲击大变化一定是源于战争

中外莫不如是

西方的崛起和骚动它们内部从上层到最下层的宗教战争是脱不开关系的

人家那边烈度大,冲击力强,波及社会各个阶层,上至王侯将相,下到乞丐

而清朝和西方势力相当于是相向挤压东亚世界残存的边缘小势力,西方入侵,而清朝则是化羁縻为实控

难度小,规模小,冲击社会几乎没有

那么安逸,当然不用进步了

加上满汉之防,顺理成章的把中国社会的军事化动员率降低到了历朝历代所没有的程度

包括在知乎被diss到飞起来的宋朝,其社会军事化动员率也远高于清朝

宋朝虽版图小,但宋辽战争这种级别,也是当时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强大国家机器正规军之间的对抗啊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人和南方少数民族,甚至是蒙古人都会在周围国家大量组织聚集。满清无法控制这些人员的流动,当组织到一定程度,会迅速推翻清王朝,满人也会被赶回通古斯去。

路线一:

在满清时期,民间被停滞翻译的《几何原本》也会开始重新被翻译起来。晚明时期出现的思想解放会开始爆发,科学技术开始发展。中国的火器会开始领先世界(事实上,有一个发明连射火铳的人被满清流放了),在土豆等高产作物的普及下,重农抑商的局面将会被打破,中国商业会开始繁荣。《几何原本》的颠覆性认知将会促使中国开始走向工业化初期。先进的生产开始发展。


路线二:

参考之前汉民族在被异族入侵之后,一段时间内会变得保守、尚武起来的特点,我们可以猜测:满清被赶出中国之后,汉民族将会变得谨慎封闭起来,整个中国将会变得尚武,武器的发展,尤其是火器将会得到巨大的进步。在社会稳定之后,之前出现的各种资本主义萌芽、社会风气的转变将重新出现。只是我们并不知道“社会稳定”需要多长的时间。这可以参考明朝和宋朝,估计需要半个世纪左右。


路线三:

中国开始陷入长时间的内乱,各种势力拔地而起,中国将会分裂为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相同。例如北方会变得尚武,军事科技将会更加发达、南方将会变得思想更加自由和繁荣。不过征战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有多股势力,它们之间会互相竞争,不发展科学的势力将会被淘汰。中国的科学技术将会进步,文学发展将会进步,思想水平将会进步,不过国家将会变得如欧洲一般分裂。我们无法确定这些国家的数量,是否会统一为一个名字叫做“中国”的国家。或者这些国家是否会形成“中华联邦”之类的组织。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这些连阿哈都不是的,居然想让八旗太君提前嗝屁吗?




     

相关话题

  为什么清朝的王爷可以以亲王的身份在朝中处理政事,而明朝的王爷只能被圈养? 
  库页岛(萨哈林岛、桦太岛)的历史归属是如何的? 
  如果没有清朝会怎么样? 
  如果鸦片战争清政府用焦土政策能赢吗。? 
  元朝是如何崩溃的? 
  清朝的某些历史细节有没有在民国时期被改动? 
  假设明朝没有亡国,在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中能打得过列强吗? 
  慈禧和明英宗谁更丧权辱国? 
  为什么好多人都黑清朝? 
  辛酉政变中肃顺有多少兵力,恭亲王有多兵力? 

前一个讨论
女检察官自爆经商存款数百万,官方核查通报称其是吹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武汉的律师被枪杀事件?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