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男性确实比女性找对象容易,特别是小城市就更容易了。
因为男性本来就普遍能接受平娶或者低娶,除了个别指望着走祁同伟路线的,一般都不会去幻想什么榜下捉婿。
而自古以来社会风气影响,女性普遍希望高嫁,不甘平嫁,拒绝低嫁。
再加上现在女生只要不是嘴歪眼斜或者奇丑无比,自己跟着小红书搞搞烘焙、旅游、瑜伽就觉得是小公举了。如果恰好再会弹个钢琴滑个雪,那就是恨不得天天高歌一曲:“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了。天天看着手机里各种10级美颜滤镜下的绝世容颜,大部分女生已经忘了镜子里那个女的是谁了。这更加剧了婚恋择偶要求偏离实际的情况。
另外还有个重要问题:现在新录用公务员,只要是不限制性别岗位,女多男少是常态,越基层岗位这种情况越普遍。而事业单位里大部分是医院和学校,这些单位更是女多男少的传统重灾区。
整体来说,最近十来年,基层体制内新人男女比例差不多4:6,个别单位甚至能到3:7甚至2:8、1:9……
相亲市场中,男女供需失衡,自然加剧了男生紧俏的现象。
各单位新录用男生只要不是有明显缺陷短板,刚进单位基本就是3-5场相亲等着,上班半年最少有10-20次相亲机会。只要别作死,很快就能解决婚姻大事。
而女生?
看看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吧:
《县域体制内的“剩女”—— 基于中部 D 县的调查》《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10期,P77-82
中西部欠发达县域“剩女”的出现改变了之前“剩女在北上广”的传统认识。县域“剩女”具有明显的“体制”特点,主要出现在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机关内,其中女教师是剩女主体,县乡女公务员呈现出越剩越多的趋势。研究发现,县域体制内女青年普遍想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体制内男性青年为婚配对象,但县域体制内男青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法满足这一择偶需求,于是出现体制内女青年越剩越多现象。县域体制内剩女的背后是县域青年人才结构不平衡、人才缺失和流失等问题。因此,在政策上进行人才扶持,引进和留住青年人才不仅仅是解决县域剩女问题,而且是解决欠发达地区脱贫和发展的问题。
体质内男生很抢手。。。毕竟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