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曹操到底姓什么呢?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mei-7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上的曹孟德其实是个五姓家奴。


1.曹参之后(此说法来自曹操自称)

《三国志武帝纪》: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为什么我认为这一说来自于曹操自称呢?因为曹参是后稷子孙,更确切的说他是周武王弟弟叔振铎的后人——哎呀这不就是周公一家了吗?

《三国志蒋济传》注:臣松之案: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

曹植《曹贼诔文》: 于穆武王,胄稷胤周。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奸雄老是自比周公和周文王了吧,都是套路啊。

但真的是这样吗?


2.舜帝之后 3.“邾”地曹君之后

很明显不是,曹操纯属自认了个祖宗,目的是打着周朝的旗号骗夺江山。他才不关心自己祖宗是谁呢。

到了袁睿时代,曹魏皇族出身不明的问题又开始困扰朝堂。朝臣们甚至为此发生一次大辩论。

《三国志蒋济传》: 初,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事,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以追诘隆。

这天袁睿要去祭祖,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给哪个祖烧纸——显然曹操口嗨的文王后裔说法在当时已经广受质疑,改换祖宗牌位刻不容缓。

于是袁叡近臣高堂隆一拍脑门,凭空发明出舜帝是曹魏祖宗的历史,要袁叡去给舜帝烧纸。但这一说法遭到蒋济以文反驳,蒋济表示颛顼有一庶子被封于“邾”地,并被赐姓为曹,他才应该是曹家的祖先。而舜的孩子都姓田,和曹姓一点关系没有。

实事求是的讲,和高堂隆的纯脑补祖宗相比,蒋济的说法可信度更高。因为邾地说在当时有一个很明确的实物证据——老太监曹腾的碑文。这一观点还得到了《魏书》作者王沈的支持。

《蒋济传》: 臣松之案蒋济《立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魏书》述曹氏胤绪亦如之。

而且蒋济反驳高堂隆的话语特别难听。冲他这个脾气,我想曹腾碑文应该确有其事,不然蒋济没理由去得罪皇帝。

“魏非舜后而横祀非族,降黜太祖,不配正天,皆为缪妄。”

“夫虬龙神於獭,獭自祭其先,不祭虬龙也。骐驎白虎仁於豺,豺自祭其先,不祭骐虎也。如玄之说,有虞已上,豺獭之不若邪?”

(拿畜生比曹睿,蒋济六六六)

高堂隆空口无凭,蒋济却有明确证据,那么最后袁叡拜的祖宗是哪位呢?

答案是舜。

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圜丘,诏曰:...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鼻祖帝舜。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谁叫大家都目他是圣君呢?曹家这滩稀屎就喜欢赖在圣人身上。

但是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袁叡不肯认证据相对明确的“邾”地曹君呢?因为那个曹君虽然也挂了一个颛顼儿子的名头,实际位置在古代却属于夷地(或用夷礼)。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

《六书故》: 邾邹同声,实一地。春秋时邾用夷,故邾谓之邾娄。

而在更著名的《左传》中,邾人灭须句直接被当做“蛮夷滑夏”。

《左传》: 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鲁国),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鲁僖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

邾国自称是周武王封的国,实际上它的国君却是在齐桓公的引荐下才在春秋时期得到子爵爵位,此前的历史都比较可疑。而“娄”字在使用上常和畜生有关,如“娄猪”“系牛于娄”“有兽名娄”等,并被引申为愚昧之意。大家把它作为邾国人的蔑称,显然是源于对蛮夷的厌恶。

在古代中国的世界观里,汉族是地球中心,因此周边少数民族也都是什么三皇五帝的庶子后人,比如匈奴就是夏朝皇裔之后。所以这个本属夷地的“邾”地曹君到底是正经的华夏人呢,还是匈奴一样的挂名蛮夷呢?

换言之,如果袁睿认了这个祖宗,那么他的民族成分和自称汉室的刘渊也没多大差别了....

可是古代圣人那么多,为什么袁叡一定要认舜帝为祖先呢?因为最早的刘姓是尧帝的儿子。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 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 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於秦,自为刘氏。 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於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 ,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

现在刘姓禅位给曹姓,原来和我们祖宗尧禅位给舜是一样的啊!我们曹家真是太棒了,从过去禅位到现在哩!

可见蒋济虽然懂考古,但高堂隆更懂政治。你说袁叡该选哪个?

最终袁睿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他先狠狠扇烂了曹操的狗脸,反手又给曹腾一巴掌,然后转身给一脸嫌弃的舜帝磕起了响头。真真孝感动天。


4.夏侯氏

是的,我们最常听的夏侯氏的说法其实排最后,属于史官整理增补的内容。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世语》:(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敦为从父兄弟。

这个可信度有多大呢?谁也说不好。有人用曹家后来和夏侯家通婚的事否认这段史料,但因为曹家本身就有乱伦的传统,所以也不能绝对否认。




不管史官整理的怎么样,有一点裴松之是说对了,曹门祖先不清的根本原因都是他们自己。都是他们嫌贫爱富,乱认祖宗,才被耻笑千年。如蒋济所言,简直畜生不如(笑)。

臣松之案蒋济立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魏书述曹氏胤绪亦如之。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故陈思王作武帝诔曰:“於穆武皇,胄稷胤周。”此其不同者也。及至景初,明帝从高堂隆议,谓魏为舜后,后魏为禅晋文,称“昔我皇祖有虞”,则其异弥甚。寻济难隆,及与尚书缪袭往反,并有理据,文多不载。济亦未能定氏族所出,但谓“魏非舜后而横祀非族,降黜太祖,不配正天,皆为缪妄”。然于时竟莫能正。济又难:郑玄注祭法云“有虞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自夏已下,稍用其姓氏”。济曰:“夫虬龙神於獭,獭自祭其先,不祭虬龙也。骐驎白虎仁於豺,豺自祭其先,不祭骐虎也。如玄之说,有虞已上,豺獭之不若邪?臣以为祭法所云,见疑学者久矣,郑玄不考正其违而就通其义。”济豺獭之譬,虽似俳谐,然其义旨,有可求焉。

后人也有类似观点。

顾炎武《日知录》:“魏蒋济《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王沈《魏书》云:其先出于黄帝。而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陈思王作《武帝诔》日:于穆武王胄稷周。则又姬姓之后,以国为氏者矣。及至景初中,明帝从高堂隆议,谓魏为舜后,诏日: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则又不知其何所据。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不可笑?

姚鼐 《疑冢》:“ 祖虞胄稷两难求,枯骨谁知属夏侯。邢史何尝识天道,邾娄家尽大长秋。”

同时这里也透出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曹家的民族成分恐怕确实比较特殊,甚至向上古归类都归类不清。曹操会娶妓女为正妻,并不以为辱,应该和他的家风有关,甚至曹家本身都有可能是某位妓女之后。陈琳所说的“乞丐携养”才应该是曹家最有可能的出身。

现在我们数数啊,叔振铎,邾地曹君,舜,夏侯氏,乞丐甲,足足有五个祖宗。是不是五姓家奴啊?





我们改换下思路,从历史侧面下手。曹操之父曹嵩有可能出身于海外倭国,也就是现今日本国。

这个猜想主要来自几个历史事实:

  1. 曹家和倭人非常亲密
  2. 曹操的相貌很像倭人
  3. 曹家的风俗习惯很像倭人
  4. 曹魏和倭国的交往密切,胜于汉朝十倍
  5. 曹魏把倭奴国易名倭国
  6. 乞丐携养”客观反映了倭国的经济情况

假如有这么一个朋友,他的家庭和非洲朋友关系密切,他的皮肤黑到令人发指。他的子孙三代坚持部落群婚制,成就一番事业后还多次资助非洲某国家。现在他说他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你会认为那个人会是中国籍的吗?

以下为详细内容。

一、曹嵩的长辈宗亲和倭国有超乎寻常的亲密关系

在亳州曹君墓中,出土了一块当时建墓工人聊以记事的砖文。


“……有倭人以时盟不”。

虽为残砖,却意义非凡。它说明曹操家族和倭国人早在170年就建立了特殊关系。

这个关系有多特殊呢?由于这些字是墓地工人写的,所以这些远道而来的倭国贵族大概率参与了曹家的建墓工作。他们身材矮小,又远渡重洋,不可能专门过来提供什么劳动力(带来奴隶很少不说还要献给朝廷),应该就是象征性的挖一锹土。

实际上,这种仪式性的事情一般是不会交给亲族以外的人的,倭国和曹氏家族很可能存在某种亲缘关系。

二、曹嵩之子曹操,与倭人相貌相近

虽然曹嵩本人在历史上记载很少,但曹操个子非常矮,这一点基本是历史公论。

《世说新语·容止》: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魏氏春秋》:“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魏氏春秋》为东晋史学家孙盛撰写,《世说新语》对魏晋人物风情也了解很深。他们对曹操的身高不会有错。

在三国人物的记载中,被确认身高较矮者并不多,除了曹操好像只有乐进。换言之,如果没有矮到让郭敬明俯视的程度,史家是不会往史书上写的。

考虑到三国群众营养不良,一米六都算正常身高,所以曹操的身高应该是一米三起步,上限一米五。

作为帝王,矮是矮了点,不过他“神明英发”,精气神非常足。


三、曹魏成立后,倭国和中国来往骤增,多于汉代十倍

汉魏期间,倭国发展刚刚起步,就国家利益而言没有交往价值。在曹魏景初二年(239年),卑弥呼向曹魏敬献的贡品只有“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寒酸到令人发指。

故而汉代不太愿意与他们有太多交集,只在建武二年,元兴初年朝见两次。

《后汉书》: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但奇怪的是,比起汉代外交的语焉不详,倭国与魏国的来往极其频繁。除了景初二年外,正始元年,四年,六年,八年均有朝见。

东汉国祚200年,接见倭国2次,平均为一百年一次; 魏国国祚40年,接见倭国5次,平均八年一次。换言之,魏国接见倭国的时间间隔只有东汉的十分之一不到。

魏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闲情逸致搭理这些叫花子?

四、曹嵩后代乱伦者极多,与喜好乱伦的倭国家风相近

在古代日本上千年的历史中,兄妹母子之间发生性关系都是常事。我对日本历史只有个初步认识,但仍知道草壁、圣武、仁德这些皇族的风流韵事。卑弥呼本人亦有和兄弟为性伴侣的说法。

《扶桑略记》:“乙巳正月,以幡梭皇女立为皇后,是仁德天皇之女也”。

今天的日本文化也喜欢涉及乱伦的标签。不仅包括出品大量“妹控”“兄控”向的acg作品,影视方面也内容颇丰。


这不是某个家族的个人问题,而是日本的民族问题。乱伦在日本俨然是一种主流边缘的文化,即使现在也仍旧存在。

而曹嵩他的子嗣也多有乱伦纳母的历史,家族品德上有落后民族的气息。

1)曹丕

野史中有关于他霸占义母的描述。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世说新语》

正史里他也娶过外甥女。

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祇,绍天明命,釐降二女,以嫔于魏。 ——《三国志》


2)曹睿

男风在古代确实很常见,但和堂兄乱伦者几乎没有记录(古代堂亲是本家,伦理上严禁性生活)。

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宠爱之,寝止恒同。尝与帝戏赌衣物,有不获,辄入御帐,服之径出,其见亲宠类如此。”——《世说新语》


3)曹芳

与多位曹姓妇女于帷帐中进行不可描述的接触。

于陵云台曲中施帷,见九亲妇女,帝临宣曲观,呼怀、信使入帷共饮酒。怀、信等更行酒,妇女皆醉,戏侮无别。——《三国志少帝纪》

曹魏开国后连续三代都和乱伦有关,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二案例。


五、曹魏性情残暴,与倭人军风相近

大家都知道的事,略。


六、倭国贫穷无比,符合“乞丐携养”的描述

陈琳称曹嵩是“乞丐携养”,这句话颇值得玩味。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讨曹檄文》对曹操父辈们的描述。

《讨曹檄文》: 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这篇文章虽有政治目的,但罗列的都是事实。不信我们一句一句分析。

首先是对曹腾的批评:

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

曹腾确实在朝中有结党现象。虽然现有史料没有提到他和左悺、徐璜的关系,但他与权臣梁冀的关系极其密切,甚至密议立帝之事。

《后汉书李固传》: 中常侍曹腾等闻而夜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


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现在考古工程确定了这个事实。证据在下述链接,这些百姓的砖文就是曹阉集团虐毒他们的铁证。

陈琳对于曹嵩的批评:

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史料也成功证实了他的行贿问题。

《后汉书·宦者列传第六十八·曹腾传》:腾卒,养子嵩嗣。种暠后为司徒,告宾客曰:"今身为公,乃曹常侍力焉。"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

其中“窃盗鼎司”是指曹嵩在大司农时期的贪污,“倾覆重器”是指在他的任上出现了黄巾起义事件。皆不需多言。

可见《讨曹檄文》的诚信度相当高,目前没有一条内容被证伪。所以“乞丐携养”完全可能是一个事实。

事实上,连曹操本人似乎也没有认为陈琳是瞎编。只是觉得他不应该提自己父祖。

《魏书》: 太祖平邺,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

那么携养曹嵩的“乞丐”到底是指什么呢?个人认为就是指只拿不给的倭国人。

前文已经说过,倭国非常贫穷,最初给魏国的贡品只有“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在魏国帮它们调解好与邻居狗奴国的冲突后,心怀感激的倭国也只能提供“男女生口三十人”给中国,他们的国家财富恐怕未必及得上当时中国的一个富户。

而魏国初次赐给倭国的礼物却丰富无比。

今以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约粟罽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又特赐汝绀地句文绵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厅。皆将封付难升米、牛利还到录受。悉可以示汝国中人,使知国家哀汝,故郑重赐汝好物也。

这还是魏国时期的中倭差距。汉代的倭国在第一次来时连朝贡物品都没有详细记载。

《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倭》: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二者互赠的礼物差距如此巨大,请问倭国与跑来要饭的乞丐有何差别?


七、魏国有明显抬高倭国地位的表现,不再把倭国视为蛮夷

汉朝一直把倭国称为倭奴国,而魏国却把汉代的倭奴国之名易为倭国,取消了当中的奴字。

《三国志倭人传》: 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装封付带方太守假授汝。其绥抚种人,勉为孝顺。汝来使难升米、牛利涉远,道路勤劳,今以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引见劳赐遣还。

奴在古代有蛮夷之意,魏国此举,有为倭奴洗去蛮夷身份的意思——隔壁匈奴眼圈都红了。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魏国还参与调解倭国与周边地区的战争。对于倭国的敌国,魏国文书毫不客气的冠以奴字。

《魏书东夷传》: 倭女王卑弥呼与狗奴国男王卑弥弓呼素不和,遣倭载斯、乌越等诣郡说相攻击状。遣塞曹掾史张政等因赍诏书、黄幢,拜假难升米为檄告喻之。

从卑弥呼和卑弥弓的名称看来,显然两国共出一源。但一为倭人,一为狗奴,显然倭国就是曹魏心目中东夷里的“中国”。“亲倭魏王”名副其实。


八、倭人曹嵩进入中国的时间契机和本文结论

上文提过,在107年,倭国率领团队渡海,第二次请见汉朝皇帝。

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这一次倭国使团人数众多,似乎诚意十足。但奇怪的是,倭国王的请见之愿有没有被答应,史书却避而不谈。换言之,汉朝皇帝对倭国的这次来访很不满意,有可能拒绝了他们的朝见要求。

为什么会不满呢?理由很简单,倭国首领第一次朝见时的礼品不值一提,却仍然得到金印之赐(现在仍是日本镇国之宝),这让倭国人非常开心。于是第二次倭国抱着对汉朝礼物的期待,带来了大量人口(类似事件在中国经常发生),试图通过外交获得更大的财富。结果汉廷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不予接见。

虽然皇帝拒绝接见倭王,但具体的外交工作还是需要圣意指导的。而传旨太监可以代表汉朝皇帝的意见,自然就是处理倭人事宜的一手人。

曹腾就此上线。

曹腾生于100年,在107年即使入宫也不可能掌权。但倭国使者后续可能还有到来——毕竟取得汉朝的青睐可是一件值得吹嘘的大功,他们不可能因为一时冷遇就放弃。

就这样,曹腾便与倭人们不断交往,接触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深厚。一个倭国小孩便过继给曹腾,成为他香火的传承者。

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中倭友谊的见证人。并最终出任鸿胪卿——汉代的外交官。




虽然文章罗列颇多,毕竟都是纸上论证,所以只是个人的一个猜想。总之先聊备一说,不下论断,看未来有没有新证据。

不过有趣的是,似乎日本那边也有很多人认为曹氏家族和他们有亲。

嗯,很有精神!

当然,不管曹操是不是真的日本人,就他那个为了政治利益乱认爹的习惯来看,假如侵华日军在三国时出现,他一定第一个拜日本为祖宗。

毕竟汉奸的词源就是从曹魏和梁冀开始的。

《周易衍义》:李固欲去汉奸(梁冀)而反遭羣小之毒吝也,然志在去奸,于义何咎?葛亮欲殄汉贼而反遭街亭之毒吝也,然志在殄贼,于义何咎?



  

相关话题

  新版三国有哪些合理的改编?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经常给某人锦囊,让他在特定时间拆开看里面的妙计?一开始就把妙计告诉他不行吗?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的孙峻? 
  诸葛亮是出于感性还是理性才跟着刘备下山的? 
  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有哪些有意思的玩法? 
  何进为什么要召董卓进京? 
  袁绍真的是因为儿子夭折不救刘备的吗?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司马懿对不起曹魏啊!? 
  你是如何成为一名吴国粉的? 
  诸葛亮的录尚书事和刘巴的尚书令重复吗? 

前一个讨论
数千栋违建别墅野蛮侵蚀济南泉域保护区, 主人基本都有「来头」,目前开始严查,违建别墅为何被洗白放行?
下一个讨论
古代女子清白被毁后还能嫁人么?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