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羊膜动物和两栖动物全部灭绝,鱼类还可能重新登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u-fake-shuo-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说希望很渺茫。有些人可能认为鱼类登上陆地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既然鱼类曾经登上过陆地,进化成今天的四足动物,那么再登上一次陆地也不是不可能的嘛。然而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很多人都知道陆地脊椎动物的祖先是鱼类,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登上陆地的鱼是哪种鱼。虽然很多鱼类都曾经前仆后继的向陆地发起过挑战,但真正成功登上陆地,并彻底摆脱水环境的只有一种鱼——肉鳍鱼

就像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一样,也不是所有的鱼都叫肉鳍鱼,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鲤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鲑鱼沙丁鱼金枪鱼……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辐鳍鱼。这个名字来源于它们鳍的结构,它们的鱼鳍是由鳍条支撑的薄膜,而鳍条则像自行车轮子上的辐条一样直接连接在肩带骨上,因而得名辐鳍鱼,这种鱼是今天鱼类中的主流,占鱼类总数的99%以上。

而肉鳍鱼则与辐鳍鱼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们的鱼鳍中间有一根肉棒。

好吧,我并不是想开车,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种结构,这条肉棒也并不是一整根实心的肉,而是内部有着一堆杂乱无章的碎骨头作为支撑。

不要小瞧了这一堆碎骨头,正是这一堆碎骨头让肉鳍鱼在脱离的水的浮力后能靠鱼鳍支撑起自身的重量,在陆地上艰难爬行,并最终进化成四足动物,而这一堆碎骨头最终进化成了我们的胳膊和腿。

而辐鳍鱼就倒霉了,它们的鱼鳍内部没有这一堆碎骨头,鳍条辐射状的连接在肩带骨上,就相当于我们的手指头直接长在肩膀上一样。

进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现有结构进行魔改,肉鳍鱼的这堆碎骨头魔改成了我们的胳膊,而辐鱼鳍,由于缺少了必要的零件,再怎么魔改都无法成为成陆地动物的四肢,这也就决定了占如今鱼类总数99%辐鳍鱼,再没有登陆的可能了。

那么,还能登陆的鱼,就只能在现存的肉鳍鱼中寻找了。然而不幸的是,跟现存3万多种辐鳍鱼相比,肉鳍鱼家族可谓是人丁萧条,现存的肉鳍鱼类,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因为只有四种——矛尾鱼,非洲肺鱼,美洲肺鱼,澳洲肺鱼。

那再看看这四种肉鳍鱼还有没有登陆的希望呢。

首先就是矛尾鱼,曾经被认为一亿年前就灭绝了的物种,但在1938年被拉蒂迈女士发现了第一条活体矛尾鱼,轰动了世界,因而又得名拉蒂迈鱼,是大名鼎鼎活化石。

得知还有活体矛尾鱼在世的消息后,南非甚至出动军队搜寻矛尾鱼,1952年,当第二条矛尾鱼被打捞上来之后,南非总统直接派直升机全程护送,甚至亲自到机场迎接,可以说给足了排面。据说南非总统看到这条矛尾鱼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原来我们的祖先长这个样子。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鱼常年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深海中,而且非常佛系,经历了数亿年的光阴,看过了无数次物种的兴衰交替之后,仿佛它已经看破了红尘,失去了一切斗志,甚至新陈代谢都快停止了,躺在海底动都懒得动一下,让它登陆,看样子是不太可能了。

再看看二号种子选手非洲肺鱼,这种鱼生活在非洲的泥沼之中,可以直接用嘴呼吸空气,即使离开水也可以好几年不死,看样子很有潜力,离登陆就差一步之遥,然而:

尼玛,那根须子是它的肉鳍吗?作为肉鳍鱼,竟然把登陆的家伙事进化成这个样子,这还拿什么登陆?与佛系的矛尾鱼相比,非洲肺鱼则更像一个败家子,把祖传的宝贵的肉鳍给进化成了一根须子,没啥雄心壮志不说,只想着更好的在泥里打滚。现在除了给鲸头鹳当食物,蹭蹭网红的热度露下脸之外,再就刷不到任何存在感了。

看到非洲肺鱼这没出息的样子,一手好牌被它打个稀烂,我只想说:

那么美洲肺鱼又如何呢?

好吧,直接白给。

到现在只剩下澳洲肺鱼这一根独苗了,看到了佛系的矛尾鱼和白给的非洲和美洲肺鱼之后,此时的澳洲肺鱼俨然成了肉鳍鱼中的杨超越。

那么澳洲肺鱼是什么样的呢?

澳洲肺鱼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跟它白给的表兄弟相比,澳洲肺鱼仍然完整的保留着宝贵的肉鳍。只要在这个基础上稍微一进化,把这四根肉鳍变成四条腿,俨然就是一个两栖动物了。

然后就可以继续进化成爬行动物,进化成哺乳动物,进化出双手,进化出发达的大脑,然后就可以成为智慧生命,实现人生巅峰了,想想还有点小的激动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你是一只澳洲肺鱼,你大概是没有心情在这意淫的,因为你已经自身难保了。如今澳洲肺鱼总数已经不到一万条,这其中还有很多是在水族馆里,野生澳洲肺鱼极度濒危。这个数量虽然听起来比大熊猫高多了,但是作为适应能力很差,一死就是一池塘的鱼类来说,这个数量简直就是在灭绝的边缘徘徊。

现实就是如此讽刺,虽然非洲肺鱼直接白给,但是它的生存状况却比澳洲肺鱼好的多,即使是一直被鲸头鹳和黑蜀黍抓来吃,但是它们远没到灭绝的程度,而澳洲肺鱼,承载着鱼类再次登陆的亿万年荣光的唯一一根独苗,如今已是自顾不暇。如果说鱼类还能不能再次登陆,可能性还是有的,就看这不到一万条的澳洲肺鱼是否给力了。

---------------------- --------------------------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作为实现了鱼类登陆这种彪炳史册的壮举的肉鳍鱼类,怎么混成这个熊样?这说多了全是泪。

肉鳍鱼类和辐鳍鱼类是硬骨鱼类进化出来的两个分支,肉鳍鱼的鳍中间都有一根骨质的中轴,连尾鳍都不例外,跟辐鳍鱼分叉的鱼尾不同,肉鳍鱼的鱼尾跟矛尖一样,因此得名矛尾鱼。

史前大大小小的肉鳍鱼都长着这种矛形尾

这种结构的尾鳍并不适合游泳,因此肉鳍鱼的结构跟辐鳍鱼相比并不占优势,自出现起就一直被辐鳍鱼吊打,失去了水中的绝大部分生存空间,被辐鳍鱼给挤压到了水体与陆地相交的狭长地带中苟且的活着。

然而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就必然为他打开一扇窗,肉鳍鱼的身体结构无法在水中同辐鳍鱼竞争,却意外的比辐鳍鱼更适应陆地的生活,于是就这么机缘巧合之下,肉鳍鱼逐渐适应了陆地的环境,就如同在欧洲大陆无法同列强争雄的西班牙被排挤的被迫下海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结果却意外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肉鳍鱼被辐鳍鱼排挤的在水中活不下去,却意外的在陆地上得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然而,对于那些苟在潮间带却没能继续登陆的肉鳍鱼来说,它们登陆的兄弟却堵死了它们最后一条活路,那些进化成四足动物的肉鳍鱼的后代们,转眼间又重新杀回到了水里,同肉鳍鱼争夺起了潮间带的生存权,这些不肖子孙门丝毫不顾及肉鳍鱼前辈登陆的恩情,用陆地上进化出来的尖牙利爪对这些苟活在最后一片根据地的前辈们展开了降维打击,于是后有辐鳍鱼,前有四足类,四面楚歌之下,肉鳍鱼最终走向衰亡。正可谓:太平本是将军定 不许将军享太平。

只有一种肉鳍鱼,眼看形式不对就一头扎进了深海里,于是在这片辐鳍鱼与四足类都不屑一顾的不见天日的苦寒之地佛系的活了上亿年,硬生生活成了活化石。

--------------2019-9-5-----------------

这篇回答写下来之后收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很多人觉得我话说的太绝对。好吧,不用劳驾各位对我口诛笔伐了,我来自己打自己脸了。

之前把目光全放在肉鳍鱼身上,难道辐鳍鱼就不能登陆了吗?虽然之前我认为辐鳍鱼的鱼鳍结构已经丧失了进化成四肢的可能性,提前给辐鳍鱼判了死刑。然而一种辐鳍鱼却狠狠的打了我的脸,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是too young,这种鱼就是——多鳍鱼。

虽然身为辐鳍鱼,但是多鳍鱼身上却保留了很多肉鳍鱼才有的特征,比如带肉柄的鱼鳍和矛形尾,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一种肉鳍鱼。

多鳍鱼本身所处的位置也是很微妙,他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辐鳍鱼,跟鲤鱼这种高度进化的真骨鱼相比,多鳍鱼可谓是相当原始。至于为什么原始的辐鳍鱼身上会存在着肉鳍鱼的特征,这也似乎印证我的一个猜测:辐鳍鱼其实就是从肉鳍鱼进化来的,只是把肉鳍里的骨轴退化掉了,鳍条直接连在了肩带骨上。

而这个猜测正确的话,多鳍鱼就是肉鳍鱼向辐鳍鱼进化的一个过度阶段留下的物种,它还保留着肉鳍鱼的矛形尾,同时鱼鳍中的鳍条虽然已经形成辐射状排列,但所幸的是骨轴还没有完全退化掉,虽然骨头的数量跟正八经的肉鳍鱼相比已经少了很多,但是还可以抢救一下。

这所剩无几的骨轴让多鳍鱼的鱼鳍上扔保留一段肉柄,相比于那些直接白给的正宗肉鳍鱼后代,多鳍鱼反而保留了更多肉鳍鱼的王道正统。就好像很多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消失了,却在脱亚入欧的日本还保存着。

虽然只剩下低配版的肉鳍,但却让多鳍鱼拥有了能在陆地爬行的能力。只要再改造一下,变成低配版的四肢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跟活的朝不保夕的澳洲肺鱼相比,多鳍鱼的处境则要好的多,至今还没有灭绝的压力。那么现在来看,鱼类再次登陆的可能性,并不渺茫,反而是大大的有。

想想肉鳍鱼也是惨,如果我猜测是正确的话,那么肉鳍鱼明明诞生出了两次进化革命,第一次进化出了纵横四海的辐鳍鱼,第二次进化出了称霸陆地的四足类,结果这俩白眼狼转手就把自己给搞灭绝了,真是好惨一条鱼。


user avatar   catfish-orch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科生物,曾经热爱养鱼(现在居无定所没法养),热爱吃鱼。

谁说要爬就非得有肉鳍的?

辐鳍鱼没登陆主要就是肉鳍鱼把坑占了好嘛,顺便咱老祖宗上岸很大程度可能就是因为在水里混不下去了(抽烟)

高赞答案应该没吃过鮟鱇,也没养过什么鱼。

辐鳍鱼毕竟脊椎类多样性第一什么奇葩玩意没有?

如果自己买过鮟鱇剖过鮟鱇就知道,作为辐鳍鱼中较为“高等”的真鲈形类,很多鮟鱇目的内骨骼鳍条(经古鱼类研究的 @ZHUYOUAN 大师指正,我想当然以为是肩带了)已经发达到可以在海底溜达甚至一溜小跑了(所以这里是鮟鱇最好吃的地方)。

躄鱼的骨架,你感受下这个。再多长几个关节不比你四足形类差


你别说

胸鳍走路的鱼太多了,大家熟知的滩涂鱼啥的不说了,说说鲶形目吸甲鲶科用腹鳍走路的奇葩玩意。这玩意我养过,平时会用后肢支撑身体在河底沙子上蹦。

gif显示是Pseudohemiodon属某种

别说用鳍了,实在不行鳍条改装改装照样能爬,鲂鮄科一帮跟伊藤润二画的似的玩意用长得跟虾腿似的鳍条在海底爬,虽然鳍条强度有限但也有魔改潜力。


别说这个了,鲽鲆类都趴在水底了,直接用背鳍臀鳍(之前笔误成了腹鳍了,常年不检查的我)在海底爬,具体原理和蜈蚣差不多....(所以这里的肉好吃,李菊福)(有朋友帮我找到图了我把图补上)俺寻思实在不行用这玩意也能登陆

别说辐鳍鱼了,有些珊瑚礁小鲨鱼也没事走两步,有时候还会迫不得已上岸从一个水坑爬到另外一个水坑

至于呼吸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迷鳃器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好像比某些两栖类的的肺效率都高)有没有人知道迷鳃器气体交换效率文献我懒得差了。其实呼吸空气的能力在很多较为原始的辐鳍鱼类中都有,比如说多鳍鱼,比如说雀鳝,感觉像丢掉了一样。

亚洲的鳗鳅还有南美的某种鲶现在已经直接蚯蚓化,直接雨林湿润落叶层里吃土,美滋滋

不过生态位这个东西,见个冷门坑占上就好了甭管多奇葩,谁都讲不准谁以后发达。


user avatar   haozhi-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按照假设,羊膜类两栖类全灭了,鱼类重新登陆的可能性应该是100%吧。。。


反过来想,如果鱼类不能重新登陆,那这么一大片生态位留给谁?总不能是无脊椎的节肢类,如昆虫纲甲壳纲之类的吧?毕竟脊椎动物的机动性以及体型优势实在是碾压性的。

那脊椎动物里面,也没剩下多少了,不是鱼类,还能是圆口类的盲鳗不成?


至于说辐鳍鱼不好上陆?

我觉得要商榷一下,毕竟你看弹涂鱼的鳍也很有力嘛。。。

至于说骨头形态简单?目前看是简单了点,但不等于以后不可能再变多啊。事实上,在古生物化石中,各种物种在演化过程中,骨头数量多少变化是再常见不过了。甚至有些物种干脆就是用这点来区分的,例如说上龙类和蛇颈龙类,经常就用脊椎骨的数量多少来区分。甚至都是树懒,不同树懒还能有不同的颈椎数目。。。


user avatar   lin-jiang-xian-7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好意思,我半瓶子水,没啥干货,让大家失望了。

高赞虽然生动有趣,但他不是生物专业的,缺乏进化方面的基础,外行人可以看个热闹,但假如对生物有兴趣,建议不要当真。

#

假设,四足类灭绝,鱼类是否会登陆,答案是:会。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鱼类百分百会登陆。

哪种鱼类最有可能登陆。答案是:硬骨鱼,而且是辐鳍鱼类。软骨鱼基本不可能。

为什么鱼类一定会登陆?很简单,陆地脊椎类全部灭绝,空出生态位来,难道就这么空着了?不可能的。很简单,生态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物种的生存空间,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陆地又是一群好汉的天下。

既然陆地脊椎全部灭绝,最有可能登陆的肯定硬件配置最好的是选手——鱼类。

无脊椎动物由于自身硬件落后太多,就算上岸,也顶多点缀一下陆地。

这个图不怎么好,因为“鱼类”是个并系群,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而硬骨鱼又包括肉鳍鱼和辐鳍鱼。

下面这个图,1是软骨鱼,2是辐鳍鱼,3是腔棘鱼,4是肺鱼,3和4为肉鳍鱼,5是四足类,包括两爬、鸟、哺乳。

由图可见,我们和肉鳍鱼有共同祖先。并不是说,我们由肉鳍鱼进化而来(不理解这句话的,可以去看看这个答案,有没有可能现代人类和现代猴子都是由原始人类演化而来的?,也可以看一下图中人和狗的位置,狗在人的前面,总不能说人的祖先是狗吧,只能说人和狗有共同祖先,同理,人的祖先也不是肉鳍鱼)。

现存的肉鳍鱼中,跟我们最接近的就是肺鱼,其次是腔棘鱼。

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说鱼类是个并系群,因为1、2和3不是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这句话可能有点拗口,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所有哺乳类都有共同祖先,且这个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都是哺乳类,但鱼类并不是这样。

另外多说一句,陆地上现存的生物,没有谁比谁更古老,所有物种都一样古老,所有生物的祖先,都是32亿年前的某种单细胞生物。那为什么大家都说腔棘鱼很古老呢?这里的古老,指的其实是“进化速度慢”。也就是说,今天的腔棘鱼和数亿年前的化石,没太大区别(至少就外形来说),因此,“古老物种”的另2个雅称分别是“活化石”、“孑遗生物”。

什么叫孑遗呢?就是跟它同族同宗的近亲死光了(因为不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被淘汰了),就剩它一个,而且保留着古老、原始的性状。

换言之,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之所以年轻,是因为我们和祖先大不一样

为什么登陆的一定是辐鳍鱼,而不是肉鳍鱼和软骨鱼呢?

软骨鱼包括鲨、鳐、魟(蝠鲼,魔鬼鱼)、银鲛,你想想它们的样子,像是能登陆的选手吗?真骨骼都没有,体型又大多偏大(猫鲨略小),登陆就是死路一条。

再说肉鳍鱼,剩2种腔棘鱼和4种肺鱼。腔棘鱼生活在深海,又是濒危,怎么登陆?肺鱼也所剩无几了。不是说它濒危,是说它不剩几个兄弟了。虽然某些肺鱼的偶鳍趋向于退化,但我并不认为它是因为这个才无法登陆(毕竟它们可以在陆地上生存),它们就是数量少才不能登陆。

现存辐鳍鱼估测有~33000种(记得有篇文献这么说的),33000 Vs 6,这绝对是碾压式的优势。

辐鳍鱼是否能登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呼吸,而不是四肢/胸腹鳍(无胸腹鳍的黄鳝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因素应该包括免疫、视力、消化等。

能登陆的辐鳍鱼,或多或少都能依靠别的器官进行呼吸。包括黄鳝、弹涂鱼、黑鱼。

1、弹涂鱼(虾虎目)

目前可以登陆的辐鳍鱼中,弹涂鱼为佼佼者。

由图可知,弹涂鱼是在逐渐侵占陆地的。

在弹涂鱼的基因组上,发现几个氨排泄通路相关的基因发生了正选择(适应陆地高浓度氨),与先天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扩张(陆地和海水中的病原菌不太一样,所以弹涂鱼抗菌肽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视力相关的视蛋白也发生了改变,更适应陆地环境【1】。

插一句,正因为陆地和海水中的病原菌有差异,因此很多海水鱼可以生吃,因为它们的病原菌不容易在我们体内存活。

我以Mudskippers, skin, respiration三个关键词搜索,ncbi上搜出来的文献懒得细看了,这里仅贴上搜到的SAT考试题:

In particular, bimodal respiration—the ability to acquire oxygen using gills or through wet skin—sets mudskippers apart from their purely water-based counterparts. 不知道能不能当作弹涂鱼可以用皮肤辅助呼吸的佐证。

2、黄鳝(合鳃目)

百度上说,黄鳝的鳃趋于退化,依靠表皮和辅助呼吸器官(肠、腹部鳃孔)从空气中呼吸氧气。刚孵出的幼鱼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经常不停地扇动,成为幼鱼的呼吸器官,稍长即行退化。

3、黑鱼(鳢形目)

学名唤作乌鳢,百度上说它可以在陆地滑行。我在ncbi上搜了一下,文献上说:

hyomandibular, exoccipital, prootic and part of the first gill arch have specialized and changed into a kind of respiratory organ to help respiration when leave water【2】.

4、泥鳅(鲤形目)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百度】。

5、攀鲈(攀鲈目)

顾名思义,这种鱼能爬树。百度上说:在鳃内部上方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称鳃上器或迷路器,能纳入空气进行呼吸,在缺氧的滞水里亦能生存。

6、鳗鲡(鳗鲡目)

日本鳗鲡、美洲鳗鲡、欧洲鳗鲡喜欢穴居,可在陆地短暂滑行,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鳗鲡的鳞片趋于退化,埋藏于皮下,使得皮肤可以裸露出来。皮肤中存在大量粘液细胞,分泌物中主要成分为酸性粘多糖。

透明质酸就是一种粘多糖,顾名思义,肯定是酸性的,这玩意啥功效大家并不陌生吧~我们往脸上抹的那种~

因此,鳗鲡在短期离水,可以保持皮肤湿润。

以前搜资料时,发现这几种鳗鲡的生境有“湖泊”这个选项,当时觉得奇怪,鳗鲡可是洄游鱼类啊,从海洋游回河川很正常,怎么游到湖泊呢?后来知道鳗鲡可以在陆地上过渡,那就不奇怪了。

7、其他可以用皮肤呼吸的鱼类【3】

鲈形目:锦鳚;大头鳚【广义的鲈形目跟“鱼类”一样,也是个并系群】(栖息于近岸沙泥底质水域底层)

鳕形目:大西洋鳕;鼬五须岩鳕

鲽形目:欧川鲽;欧洲鳎(在海底的底泥或沙子中埋栖生活)

百度上说,锦鳚科是潮间带鱼类的第四个大科,有时间我去查查其它几个科指的是什么。

#

由此可见,能在陆地上短暂生存的鱼,都有辅助呼吸器官,但是其中有些鱼是没有鳍的。鳗鲡、黄鳝无腹鳍,锦鳚和泥鳅的腹鳍短小。可见,能否登陆,关键看呼吸,鳍不鳍的没所谓。

至于其它还有哪些鱼类能登陆,那只能看天意。因为,“登陆”这个事情,是一种演化事件,既然是演化,那就是偶然、被动、随机、无意识、天意,绝非主动。

物种没有主动向哪个方向演化的能力。突变是随机的(登陆可以理解为一种突变),环境负责从随机的突变体中筛选出更适合环境的。

关于这一点,我在很多答案中提到过猿类的孩子如果从一出生就接受了人类社会的教育,会逐渐改变它们的基因,经过演化从而会说人话么?

从已知能登陆的鱼类看来,它们遍布很多科目,鳗鲡是一种很古老、原始的硬骨鱼,泥鳅所在的鲤形目相对来说也比较原始,其它的大多是高等真骨鱼类。

即便肺鱼真的登陆了,最后的生存空间也大概率会被登陆的辐鳍鱼干掉,没别的,在硬件配置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数量就是王道。

4亿年过去了,肉鳍鱼只剩6种,说明它们的竞争力相对偏弱,所以走上了灭绝之路。最后这6个成员大概率也会灭绝。

当然了,绝大多数物种一定都会灭绝,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能出现,说明我们的祖先(人类祖先哈~)在所有灭绝事件中都挺了过来。抛开生物学角度,从伦理学上来说,我们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是少数几个人的后代。总之,绝大多数物种、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地球上的过客,我们虽然也是过客,但就目前来说,好歹是笑得最久的赢家。

最后强调一点,如果陆地脊椎类灭绝,辐鳍鱼霸占陆地,是迟早的事

(待补充)

参考文献:

1、Mudskipper genom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terrestrial adaptation of amphibious fishes

2、The Anatomy of Skeletal System of Snakeheaded Fish

3、Cutaneous respiration in seven sea-water teleosts.


user avatar   wo-yi-wu-ren-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不明白为啥没腿就不能登陆了?四足动物演化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把腿退化掉,变成圆滚滚棍子的支系。从离片椎类(无足目)到壳椎类(缺肢目)到蜥形纲(蛇、蛇蜥、某些石龙子)甚至古鲸刚下海的时候也形同一条条大海蛇(参见矛齿鲸、古蜥鲸)而且腿在四足动物登录过程中很可能没什么用,你看黄鳝啥都没了不还怡然自得地在泥里滑来滑去?

既然四足动物死光光了,鱼类肯定是登陆第一军团。空出来那么多生态位,不要白不要谁抢谁赚到,甚至登陆的鱼类可能都不止一支。什么你和我说头足类?智商不说(头足类不见得比得过高等辐鳍鱼,这东西的智商被严重高估)头足类连鳃部钠钾泵都没有,我求求它先进淡水吧。就算进了淡水,你觉得它的身体结构适合上岸吗?……


user avatar   guan-tang-bao-shao-m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表下与“觉得辐鳍鱼一定不行”的高票答案不同的看法。

I. 没有任何理由能排除辐鳍鱼的某些鳍条不会钙化、特化,从而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骨骼的演化路径不是靠一对一推演来想象的,一如在解剖前,人们一定想不到蝙蝠在用手指振翅,而构成鸟类小腿的骨骼与构成我们脚掌的同源。
II.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辐鳍鱼,比如弹涂鱼,已经能够甚至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滩涂沼泽上。弹涂鱼的陆地活动能力已经比早期登陆的肉鳍鱼优秀很多了,泥盆纪前期肉鳍鱼的陆地活动能力只够让它们从一个水塘迁徙到另一个水塘而已。
III. 肉鳍鱼的水生能力并不弱,在泥盆纪牢牢占据淡水食物链顶层。恰恰是因为其生态位局限在食物链顶层,所以容易遭受历次大灭绝事件的打击。而辐鳍鱼虽然种类多,但大多都填补在食物链的中低层,无论淡水还是咸水。当然,某种意义上,至今肉鳍鱼类仍然占据着水体食物链顶层,因为水生羊膜动物也算肉鳍鱼。
IV. 最后,那个答案里说西班牙在欧陆混不下去了才下海收获美洲的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关话题

  请问这么可爱的老鼠叫什么,从哪里可以买到呢? 
  马也会躺倒睡觉吗? 
  假如全世界的人都从悬崖跳下去,人类是否会演化出翅膀? 
  猫可以胖到什么程度? 
  猫有社交压力吗? 
  如果一个物种的星球第一宇宙速度大于它们能承受的最高加速度,这个物种还会有航天科技吗? 
  体格如虎的猫的战斗力如何? 
  人造肉能结束屠杀食用动物吗? 
  在动物界,雄性动物似乎更加漂亮;相对而言,人类女性似乎更加漂亮。有什么原因吗? 
  自然界的物种是否都有各自的优势,存不存在某一物种各方面都强于另一物种? 

前一个讨论
在与德川家康的较量里,石田三成犯了哪些错误?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蓝猫淘气三千问》《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曾经/现在居于「统治级别」的国产动画?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