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国工厂》中的美国主管,看到中国公司年会表演节目,为什么会哭? 第1页

     

user avatar   xin-yang-wei-wu-bian-zheng-f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像你到了十八世纪的美国,作为一个高贵的白人冒险家,去自己南方种植园的朋友那里玩耍。这时你看到了那些黑人,艰苦劳作,艰辛生活,黝黑的身材瘦弱干枯,皮表布满了鞭子与烙铁的印痕。然而即使如此,这些人依然会在夜晚的篝火旁边,跳着从源自遥远大陆的原始舞蹈,用自己简陋的舞姿庆祝自己的生活。这种面对生活的热爱和意志,是人类共通的积极精神,难道还不值得人为之动容吗?

联想到你因为和一个贵族小姐的求婚遭到了拒绝,就感到伤心难过,你觉得这些事简直不值一提。这些苦难中的黑人鼓舞了你生活的勇气。天下之大,芳草何处不有?你下决心只要回国,就与大学里那个一直爱慕自己,自己也很喜欢,但是出于其它考虑而没有走到一起的聪慧女孩结婚成家,一起闯荡天涯,在新的大陆开创属于自己的基业。想到这里,你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让你感到如同新生一般。

对黑人的同情从此铭刻在了你的心里,再往后来你去美国的北方成为了一个工厂主,支持林肯打赢了南北战争。


user avatar   yaldi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真心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无论是支持亦或质疑,理性地交流一定大有裨益。很遗憾我没有时间和精力逐一讨论回复,但大家的评论我的确都一字一句用心看了。谢谢。

其中一个评论的焦点在于个体自由与集体主义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亦正亦邪,当然从我这个小透明的回答能反超前面的回答,以及目前不同倾向回答的排序综合来看,有更多人认可集体可能具有正面的能量。

话题的热度已经下去了,不是为了蹭热度夹带私货,而是乐于听到更多不同的见解和讨论,许多评论区的见解,水平都比我高和深。关于对已经被视为政治正确的“自由”的反思:

zhuanlan.zhihu.com/p/60



实在忍不住大半夜也要写个简答,因为连续几个高票答案和我的理解完全相反,而这迥然不同的两种理解,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真的看得见真相吗?

先说我的理解:他是真情实感地感动,而且恰恰感动于被高票答案所diss的集体主义精神,完全正面的泪水,并没有委屈和同情等负面因素。

理由:首先,他的身份是中层管理者,第一次观看这种形式的秀。我算是可以看出部分演员的疲于应付和不情愿,如果工作中有类似经历的观众可能更感同身受这些配合作秀的身不由己。但是,他是被员工欢迎、欢呼和捧着的客人啊,热情、积极相对于部分演员无奈的情绪更容易被他捕捉到。想想美国员工是不可能作秀欢呼捧着他的。

二来,他流泪的契机是婚礼。这是人共通的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和祝福。在你们眼里是连家庭都要被捆绑奉献的压榨,但在他眼里是让集体见证和分享这份喜悦的归属。

三来,他的话到底表达了什么,在西方媒体的宣传下,他本以为中国工人被奴役成了冰冷的机器,但他却看到文娱和家庭在这个公司集体的温度。这个世界是割裂的,在于他来之前并了解不到这些,但我们是一个整体,在于人与人底层的爱与情感是共通的。他的感动就是这份共通人性的注脚。反复强调我们是一起的,其实就是一种集体主义归属感,他感受到了集体主义,人们有共同目标和追求的力量,他愿意成为这股力量中的一份子。


所以,其实和高票答案最大的分歧在于,他能看透这股集体力量中,一点点伪集体主义的意味吗?大家终究是被生计和经济利益加对些许未来的期待拧在一起,而非单纯的理想和信念。

如果作为一个长期浸淫在自由散漫的组织关系里,指挥不动下属、干预不了低效的领导,他还能看破这份集体力量的脆弱,然后反讽讥笑一番?高票答主未免也有点高看他了。

他在短短的几天里真的只够领略到这份力量的难能可贵,并且由衷地为之感动。


user avatar   morgan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工厂》是一纪录片,制作人员就是客观观察者的身份,虽然后期剪辑会有选择性地选取内容,但是在拍摄时是不大可能要求被观察者表演的,所以,职位美国主管的表现应该是真情流露,不是什么假哭,也犯不着假哭。

事实上,你看在之前的年会上,职位美国主管从表情上已经被惊到懵了,一看这些工作时间这么长、劳动条件也不够好的工人,居然还能载歌载舞,还有集体婚礼,在美帝从来没见过,怎么能不懵。

然后,在走廊里,他似乎在自言自语,有似乎是在对人诉说。



“我们是一个……大星球,一个……有些分裂的世界,不过却是一提的……今晚就是一个例子。”

和中国员工的交流中,他说自己很开心,是开心的泪水。

任何故事中,故事中角色有一个自己的想法,讲述故事的人想要传达一种想法,不同的听众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故事中的角色,也就是这位美国主管,肯定是真情流露,没想到世界另一端的人是这样一种精气神,算是开眼了,感受到了世界真的非常多样,这从上面他说的话就能看出来。

讲故事的人,也就是这个纪录片的制作方,他们想传达什么想法呢?他们在拍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视频素材,最后肯定是要有选择性地剪辑内容,为什么要加上这一段呢?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觉得是体现中美文化差异带来的直接震撼,至于这种震撼的结果是什么,制作方估计也没有多想。

听故事的人会怎么想呢?

我不是美国人,我不知道美国人怎么想。

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从中国人角度来说一下我的观感:你如果和美国大众接触,你会发现大部分美国人都是懂礼貌、守纪律、有正义感的大好公民,但是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真的不多,如果说我国人民通过美剧和电影对美国还有一些二手了解,但是美国人也没啥中国电影电视可看,对中国的了解真的是非常非常少,当他们看到真正的中国的时候,肯定会十分惊讶的,如果只是看到“哦,中国这里那里不如美国”,那只是感觉不同,并不会惊讶,但是如果看到的是“哦,中国这里那里不如美国,但是还是这么有朝气有干劲”,那他们一定惊讶到懵逼了。

没关系,再过几十年,大家就会互相更了解了。


user avatar   male-s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受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吧。


user avatar   hai-lei-ding-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细节我也注意到了,既然是纪录片,很多素材应该是主创团队抓拍的,这个场景算是一个亮点。

单纯用哭来形容这个表情是不全面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表情。

说句实话,个人认为,这一段只有熟悉美国文化或者有美国长期生活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些表情背后的意思。

这哥们是这么说的:
“我们是一个大星球”

“一个有些分裂的世界”

然后憋了三五秒,说道:

“不过却是一体的”

“今晚就是一个例子”

紧接着中国的女演员过来,他表示:“Happy,Im happy”

作为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的美国人,应该是第一次来到中国,首先他第一次触碰到了集体主义,集体婚礼,集体的舞蹈,所有的一切都紧密的团结在福耀厂领导层周围,这是他们这个群体的美国人所没有见过的,就像一个看惯了超级碗的美国中部大叔突然来到近两年的春晚现场,一会一个歌颂,一会两句口号,一会一片红~~

北美中部的居民是很淳朴的(说白了就是没见过世面,笔者在加拿大中部呆过一段时间,深有体会)。。。纯粹的北美文化是非常尊重个体的,你是亿万富翁,你是市长,甚至你是我们店的客户,而我是超市收银员,我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除了在军事、外交上,大部分北美人没有什么小我、大我的概念,我就是我,小我和大我也是平等的。

这么独立的一个个体,来到福耀厂,看到一个企业,列队报数喊口号,末了还能组织这么一场思想统一、策划周密的企业内部晚会,这种震撼就像把我突然空投到朝鲜的体育场看阿里郎一样,看着那么几十万人的整齐划一的动作,看到周围参与者那对体制的赞美、发自内心激动、激动到内牛满面的表情,没准你我也会和这位大叔一样~~~eventually发出“一个有些分裂的世界”的感叹。。。

但是这样的一个世界,这样一个中部的美国佬,因为经融危机,GM倒闭关厂,来自万里之外的福耀老板前来投资,作为前GM厂管理人员(不是中高层也不会来中国参观)哥们居然会阴差阳错的去给老中打工还跑到中国来参观学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确定性比比皆是,这简直是科恩兄弟的电影情节~~~唯一的解释就是:“不过却是一体的...”“今晚就是一个例子”

从“分裂的世界”到“不过却是一体的”,中间有一个明显的间隔,这哥们的表情愈发的复杂,应该是中间快速回放了这么多天来所见所闻,心情复杂,百感交集,一万匹脱缰的烈马在他脑海里奔跑,如此生活三十年(看样子估计有40几年),直到大厦崩塌...(毕竟这哥们是来这里学习的,不是来传授经验的),可不得哭。。。

最后的“嗨皮,Im 嗨皮”,中国姑娘过来问过来,摄像机对着,复杂的心情无法言语,嗨皮是最安全的回答~~~

--------------------------2019.9.3更新-------------------------------

昨晚上看了一下,居然有这么多浏览量~~先感谢一下点赞的朋友~~

看了一下评论,补充一下

1,无论制片方(白(黑)左中坚力量奥巴马夫妇制片),还是实际观影后的感受,这部片子都是站在中间偏左的角度来讲述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评论非要说这“明显是站在资本家”角度。。。看来很多人的知识结构还不足以看这样题材的影片。

2,我在回答中说的是人格平等,不是所有方面的平等。在经济、社会地位、智商、颜值等等各个方面,当然不平等,但是作为人本身的权利,也就是人格上,平等程度远远超过中国,不同经历的人看待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同的,我相信大部分有过在北美生活经历的人知道我在说什么,这个和职业无关。

3,还有一些评论喊出了“就是喜欢中国文化”这样的口号。。。不知道在私人老板的掌控下的失我的集体主义,这是哪朝哪代的文化?您知道啥是中国文化么?他在哪里你知道么?

4,有些评论认为因为看到了集体婚礼,老美天生容易自我感动。。。所以流泪。。。这这。。。老美确实容易自己加戏感动自己。。。不过拜托。。。这哥们这么复杂的表情和那么多次欲言又止。。。大叔表示不服:别欺负我读书少哈。。。

4,我完全没有批判“私人老板的掌控下失我的集体主义”的意思,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斗胆揣摩了一下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中部白人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时的心理活动。我也非常认可片中所说,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先保证船在,大家才有饭吃。但是不同历史经验的民族对待这个道理明显有着不同的态度,这也很好理解:咱们这里过去百年翻了N次船,有过无数次船翻了大家没饭吃的刻骨体验,于是对无论如何先把船保住更容易有共识。大洋那端的国家则反之。


最后出于公德心和职业道德,曝光一个移民骗子公司: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是真哭。

这个问题有三个维度:

1、美国主管是怎么想的。

2、美国主管是怎么说的。

3、影片导演是怎么认为的。


第1个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第2个我们可以直接知道,但我们无法判断是不是真心。第3个我们则可以通过电影的主旨、情感基调、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测。


其实这个主管已经说了他为啥哭了:这个世界太大了,但是我们是可以互相理解,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这个哭肯定是正向的。

很多人认为这个年会节目太low了,美国人应该鄙视,为什么会感动。

其实这是把自己的视角带入了美国人。因为你是中国人,你看到自己同胞在外国人面前丢人,你觉得low。

实际上美国人不一定这么想。

这里有一个类似恐怖谷效应的。因为如果他对一个国家、一个文化,完全陌生,那么他只要在其中发现一丁点的和自己日常生活相似点,他就会感到亲切,然后感动,但是如果他对一个文化足够熟悉了,他就会忽视那些他熟悉的东西,比较容易看到那些他觉得刺眼的。

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阿拉伯妇女裹得严严死死的去参加运动会,你的反应不是“她参加运动会怎么还这么穿”,而是“她都穿成这样了还是坚持来参加运动会”,因为你内心预设了这是一个保守的,压迫妇女的文化环境,所以这里边只要有一丁点妇女独立、坚强、享受生活的地方,你就特别容易感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

当然还有一个理由,你自己也在公司被迫进行了类似的表演,或者被迫参加这么low的年会,你把自己代入了表演者的角色,所以你很反感,这个和老美的视角当然也不同。(你甚至还被迫参加了公司的集体婚礼,虽然我知道这个肯定是做做样子,你们肯定还有更好的婚礼,但是你当时的心情我也理解)


从电影的整体主旨看。这是一个主要讲跨国公司的片子,反映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适应当地的制度环境,对当地员工进行整合的艰难过程。影片中对中国员工在美国的生活基本是正面的。在影片的结尾,通过中美两国工人上下班的日常进行平行蒙太奇,然后切入机器人,这个意思显而易见:中国和美国的工人有相似的生活和命运,他们可以连接在一起,而他们真正共同的敌人是人工智能。


可以说整个片子完全和民族矛盾、对集权文化的批判无关,所以我认为这个主管的话是真的,作者也没有别的想法。

当然,不同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啦,这个是创作者也无法干预的。


最后谈一下我的感想。我觉得中国人看惯了《流浪地球》《哪吒》这一套的电影之后,观影的水平可以提升一个档次了。这个纪录片其实是一个好的契机。

很多中国人对纪录片的理解一个是央视主旋律政治宣传类型的,一个是bbc那种科教性质的,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他们可能还看过一些nhk关注现实问题的纪录片。

但是这些纪录片通常和我们通常看的“故事片”完全不同,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而不注重作者性、视听语言、美学追求。很多人认为纪录片应该完全客观,作者不应该介入,很多人把纪录片理解为以文稿为主,影像只是辅助的功能。然而我们看《美国工厂》,里边的电影技法甚至和传统的院线电影没有区别。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观看剧情片的观影喜欢,但是对文艺片和这种具有艺术属性的纪录片,可能还具有一定门槛。

事实上,带有艺术属性的纪录片我们国家曾经有很多,只不过最近变少了。贾樟柯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他曾经以 剧情片—纪录片 交替拍摄的形式进行创作,他的剧情片看起来像纪录片,而他的纪录片又有很多虚构、职业演员表演的部分,是非常有趣的实验。

我还记得当年看徐童导演的《算命》,看到这个腿脚不便的算命者带着弱智老婆去找政府要补助,从一楼一直爬到三楼,导演从头到尾跟在他们后边拍,这个算命者腿有残疾,走得特别慢,我也看得有点不耐烦,心里想你这个导演真没道德,你倒是过去搀一下啊,或者你直接拍他们进门不就得了,给我看这个过程有啥意义。

紧接着我就明白了:服务残疾人的办公室,设置在这个三层楼房的顶层,这个残疾人颤颤巍巍的每一步,都是在提醒观众这个黑色幽默式的荒唐现象,都是对这个部门莫大的讽刺。

领悟到作者是如此克制的介入叙事,表达自己的批判态度的,我得到了一种莫大的观影满足,这种满足是现在把观众当傻子,生怕小镇青年看不懂商业类型片所无法给予的。


user avatar   eric-yi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tephanie 知友邀请

-人会哭,应该是产生了情绪投射,有可能是自己曾经的经历,也有可能是自己想要而不得的事情

-真实的数据通过有意组合也可以“不那么真实的反映信息”,纪录片通过剪辑也可以达到同样目的,所以我以及回答这个问题的知友都只是在做推测

(1)这位男士的基本信息

我们要去推测一个人的情感经历,了解到他的基本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John Withrow,职位:Supervisor,部门:Lamination

Supervisor有两个定义,一个是广义上的,即你的直属老板,你向谁report,谁就是你的supervisor,在这个情形下,supervisor可以是Vice President,可以是Director,也可以是Manager。

另外一个是指具体的职位,属于管理工人或者技术人员的中层干部,在公司的层级里面属于中层小干部,影片中出现的supervisor全是这一类。

其实片中到中国培训的人全部都是Supervisor,影片中42分钟-43分钟表达的很清晰,除了这位Mr John,其他人分别是(纪录片中有剪辑,所以并没有所有人的镜头):

-Austin Cole,职位:Supervisor,部门:Tempering Backlight Production

-John Helton,职位:Supervisor,部门:Continuous Improvement

-Darren Nobble,职位:Lead Supervisor,部门:ARG packaging assembly

没有人会在介绍自己的职位时说广义上的Supervisor,除非指具体职位,所以可以推定片中来中国培训的全部是美国福耀中层管理干部,并不是高层或者Management。

了解到这一点,对后面的推测有帮助,其实此片中还有一个职位为Supervisor的人,谁呢?

Rob,职位:Supervisor,部门:Furnace

那位被很多观众同情、可怜,和中国同胞们交朋友的Rob,他的职位也是Supervisor。当然不是所有具体职位Supervisor都是在一个级别,但差距并不会太大。

所以Rob和John Withrow的人生经历应该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年纪也相近),至少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比他们和曹德旺、President John或者Vice President Dave的共同点要多得多。

Rob得人生经历其实片中提得也很少,但已知的几点:

-有很多年的制造业经历

-人到中年(50岁左右)重新到美国福耀工作

-人很nice,虽然人生遭遇过重大挫折但并未有过多的负面思想,即使被迫离开美国福耀但对那两年半的工作经历还是表达了尊重和感谢(确实比那些底层岗位的美国工人强太多,那些人身上仿佛只能看到负面的东西)

这几点特质我相信John Withrow先生也差不了太多,就是不知道后期他是否也被迫离开了公司。他们既然都是中层管理岗位,那么之前的生活应该也十分不错,毕竟一个普通工人之前在通用时期都能过上Middle Class的生活。

所以John Withrow大概率也是一个没有太多负面思想、比较善良的美国大叔。


(2)中国福耀的联欢活动时,John的情绪起伏原因

首先说下,很多答主其实是在胡说八道(什么美国很少这种活动简直就是bullshit)这种联欢活动在美国任何一家公司都很常见,Team building,应该就是国内很多朋友提起的团建。

既然要推测、分析John那时的情绪起伏,那么必须了解一下当晚的联欢活动历程,但看完纪录片当时的片段后,可以看到有很明显的剪辑行为。

John在同一片段中有两套穿着,一个是黑色西装+浅蓝色衬衫,另外一个是蓝色polo衫。当然,在同一晚穿着两套服装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纪录片中这两套装扮是不断重复出现的,所以很难判断前后顺序。

除非找到原版素材,否则观众是无法判断这个问题的。先抛开这个细节不谈

Team Building在美国制造业是非常常见的活动,如果经济效应不是很糟糕,每年都会有

-如果公司年终报表够好看,盈利达到预期,美国公司是一定会搞Team building的,吃饭、玩游戏、员工之间的互动啊!该有的全都有

-公司管理层也非常热衷于搞Team building,底层Operator工作劳累,有部分人很喜欢有部分人没心情,其他技术性工种Engineer、Technician们的工作量也不小,压力也稍微大一些,有的人对这种活动也不太热衷。但中层管理干部也非常享受,因为他们的压力要小一些,所以他们十分投入,也很enjoy。

-但经济效益不好的话,公司就不会弄的很大,很可能只是吃个饭,娱乐活动就取消了,毕竟book场地、弄设备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讲回John Withrow,他应该有无数次Team Building的经历,可是随着通用在其地区的衰败,Team building的规模应该是一次比一次小,参与的人们也越来越没有好心情,后来通用甚至关闭了工厂、遣散了雇员。

当再次参与这样的活动时,John Withrow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也许他回忆起了曾经的好时光,也许他有些悲伤,也许他重新看到了希望?很难说,但Mr John对这次中国福耀的team building是很投入的。

-无论黑色西装John还是蓝色polo衫John,都看得出很投入,黑色西装John稍微深沉一些,而蓝色Polo衫John则非常活泼。

-John和他的同事欢快的跳着舞,背景音乐是大名鼎鼎的YMCA(很多美国经典影视&剧集都出现过,比如Friends),YMCA是1978年Village People出的歌曲(背景是比较宗教化的,但流行不全是宗教原因)Original版本2008年上传了youtube。一首1978年的、清晰度最高480P歌曲在Youtube上的观看数是187Millions,点赞数是956K,可以想想当时的火爆程度。

-看John的年龄,他肯定经历过美国最强大的时期(现阶段美国依然是最强,但远远没有到当年恐怖的程度),那段时间大部分美国人应该都是极具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

曾经的美国要从一贫如洗奋斗到中产阶级如此容易,一个没有学历、技术也不怎么熟练的老资历普通工人每个月能拿5K美金左右(像John这种薪资只会更高,而且高不少),这种生活确实美好,也的确值得所有人羡慕(说实话我都有点嫉妒恨了,嫉妒让我扭曲,狗头!!)

一个有工作的普通人都不会把意识形态的弦绷那么紧。

John感伤:因为这种生活是他曾经习以为常的,但却多年消失不见,当你在异乡看到一个相似的活动时,自然会有所感伤!这种情感既不是那种暗挫挫的讽刺,也不是什么因为福耀牛 被震撼到了。

John开心:因为Team building不是他陌生的活动,放开了后自然能全身心投入,不过就是他本性而已,开心、投入、活泼。看看蓝色polo衫的John,无论在饭桌还是舞台上,那种开心不是可以伪装得来的,就好像Rob,当他和中国朋友一起玩耍、教他们玩枪、帮他们拍照时也是开心的,这都是一种美好的人类情感,不受任何肮脏的意识形态影响。

至于John的那段话:『We are one big planet. A world... somewhat divided, but we're one.』

建议大家看看那首背景音乐YMCA的视频,查查Village People的背景

======================================================

第一次补充(2019年9月2号晚上):
这边我没有讲的很直白,是认为大家检索了Village People和YMCA背后的故事以后,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那种怎么说呢?情感联系吧!和We're the one之间那种奇妙的联系,因为Village背景很有趣,YMCA的含义也很有趣。
但是评论中有知友貌似理解错了,而且做了简单搜索后却理解到一个奇怪的方向去了,我在评论里有详细回复(那个知友的评论是时间最早的评论),我还是认为只要大家了解背景后就会理解这种奇妙的关系,所以正文中不细讲。

嬉皮士、工人阶级、军人、土著印第安人、非洲裔、西部牛仔、警官

We're the one,没那么难理解吧?美国也一直是这么宣传的撒!Somewhat divided更好理解吧!各个阶层一定有矛盾,而且有时会激化。

完毕!

Remark:时刻都受意识形态影响,什么事情都要刻意的用意识形态分析的人,全部都是垃圾,这些人的存在简直就是侮辱了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

=======================================================

再次补充(2019年9月3好凌晨12:30):
-有些评论我删除了,主要是关于Team building的,开始有人说“团建不是每个人都讨厌的吗?”我说不是,他又回复肯定是,到这里还OK,无非就是一个偏执狂抬杠,无所谓我们大家各自保留看法就好,他不喜欢team building确定,我好多同事喜欢team building也是确定的(我反正不怎么喜欢但也不讨厌毕竟也拿过不少东西),他的结论已经过于武断和不礼貌了,但到此为止我还不介意。
-但后来几个评论的加入就显得癫狂&没有修养了,有的甚至开始说“喜欢团建的都是狗腿子和领导”,我真是怀疑这些人有没有在大公司工作的经历或者职位级别太低,我们在公司里面不是既要report自己的supervisor又要管理其他几个人的吗?那我们算是领导还是狗腿子?这种言论太low,发表者也一副山里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所以我删掉了这些言论,特此声明。
-文中其实对Team building已经有过一番叙述了,论述了我为什么会觉得John对这种场景有感慨的原因,而且着重强调了某些人会因为某些原因不喜欢,但任何职位都有喜欢Team building的人,而且不是少数。
很简单,以我之前工作过的几家美国公司来讲,Team Building的奖品都是Iphone、Macbook、Surface、吸尘器等东西,再小的奖品换算成人民币也有接近5、600块的代金券(这个几乎人人都能拿到,只要你想),而且有时Team building会选在你的工作时间,还真没有人对Team building有如此大的恨意。
所以不好意思,这样的垃圾言论我删除了,再有这样的言论我还是会删除,我也不想和这样的友善度们交流。

user avatar   liu-fang-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结合纪录片后面从中国去美国的福耀员工纳闷美国人过的没他想象中好就明白了。


其实就是双方不了解,起初都觉得对方和自己不同,结果很突然的去了各自的地方一下子把自己的世界观都重塑了。美国高管可能一直认为中国这边都是血汗厂,跟集中营一样毫无人性,里面的工人一定跟行尸走肉似的。结果逛了几天发现这里的员工虽然相比美国工人拿的少,干的多,但归属感很强,把工厂当自己的家庭看待,对生活充满热情,在精神生活上跟他们一样追求着幸福,有血有肉。很有可能几十年前他在通用的时候一样经历过类似场景。感情丰富点的人夹杂着震撼,感动,甚至一点点怜悯的复杂情绪就哭了。

中国员工那边也一样,没去美国之前一直认为美国人肯定都自由自在的,不用为钱发愁,不会像自己在中国那样为了生存牺牲很多,结果一看。。。美国普通工人过的也就那样吧,美国并不是人人都自由富有的天堂,大家过的都差不多,烦恼都一样。如果他也是感情丰富的人,情绪波动也会很大。


user avatar   mo-xuan-32-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跟美国人待久了你就会发现,虽然大家都嘴上喊着个体自由,实际上还是喜欢集体活动的。就拿我住的公寓为例子,经常会有举办读书交流会,品酒交流会,每个人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或者酒带去和大家分享,这在我国内住的小区真的相当少见。同时美国人对社区概念看得很重,动不动还有人安慰过得不好的人“别难过,至少你也在为社区做贡献”。

经常可以看到留学生说美国人嗨点很低,勉强赶上地铁也会有人欢呼“you made it!”,当众欢呼宣布自己老婆怀孕的也有人庆祝。所以当美国人看到大家放假之后还自发留下来参加集体活动,大家其乐融融各自表演才艺仿佛一个大家庭,回想起自己之前的公司,每年发了钱大家就赶紧散了,一秒都不多留,多么冷漠无情,他当然会感动落泪。

在他知道这是公司强迫参加的之前。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如果我知道了马航MH370失联的真相,美国会不会来暗杀我? 
  如何能像王陶陶一样优秀? 
  如何评价相声演员高英培? 
  如何评价知友三巡不归? 
  怎么看待想跑到国外的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强化为打压高通胀不惜一系列加息的态度」,美股应声巨震,将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11月7日美国新冠确诊超过1000万? 
  外国人总说 we need to talk 是为什么? 
  如何评价「过去我用 iPhone 1 的时候,他们拿着 Nokia 笑话我;现在我用 T1,他们又拿着 iPhone 6 笑话我」? 
  可不可以印钱然后给别的国家经济援助? 

前一个讨论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是现在大学生的主流吗?
下一个讨论
进化论的真相是什么呢?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