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球,小项非常强势的原因是因为往这些全世界玩的人不多的项目上堆了大量过剩资源硬堆出来的。
小球,小项目一共没几个愿意玩的人,只要拼命选材堆资源训练,很容易在世界出头。商业价值高的项目,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全世界都在拼命玩。就好像你在学校里大部分项目都平平,然后挑一个没人听过的冷门棋,拿了校冠军。但是你为啥拿不了象棋,围棋冠军呢?
目前我国特别行的项目基本是职业体育里不怎么太挣钱的项目。
如果乒乓球能像篮球,足球一样挣钱,你再看看乒乓球能不能像现在那么牛逼。
如果乒乓球运动员工资都跟NBA一样高,动不动年薪上亿美刀,一堆贫民窟出来身体素质劲爆的黑人会从小玩了命练,信不信美国的职业体育界会把乒乓球开发出现出你想都不敢想的玩法出来?绝不是小瞧我国乒乓球球员的水平,但是到时候竞争压力会是现在的百倍。
其实并不只是大球不行,很大一大部分小球的繁荣也是虚假繁荣。
当然确实是有一些真的硬实力项目,女排,跳水,冰上运动。。。只是还不够多。而且就算女排这样的大球也不怎么挣钱,很难到足球篮球零头。多数不是高商业价值。凡是在全球都有极高商业价值的,大部分全军覆没。游泳这些年在发力
现代体育早就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系统科学了。从选材,饮食,数据统计分析,器材,训练技术的不断改进,运动员的成长跟踪,经验总结,商业联赛和青少年联赛的互补,体育产业本身的收益造血。。。非常复杂。
这方面美国属于完全独步天下的水平,甩欧洲几个身位,甩我们N多身位。美国最NB的在于整套现代体育系统已经可以量产一流运动员,不指望出个人天才。
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可以说算是接近做到了体育工业化而不仅仅是产业化,运动员可以以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像工厂的商品一样按不同质量标准量产出来,源源不绝。只要美国有狠心认真进入任何一个体育项目,可以以这一套成熟的培养系统量产优质运动员,这是最赖皮的。
我国真正能做到系统化规模化出人才的项目也就是乒乓球,举重,跳水等寥寥几个。目前很多项目还是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也就是要指望天才横空出世拯救,毕竟14亿人基数在这,总会出天才,然后天才退了就立马下滑。
这也就是我国个人项目总是时不时会出现猛如虎的人,但是团体项目却萎的多。团体项目的发达需要成熟的体育系统量产出优质运动员,指望一直出天才拯救不现实。这边自己出了一个天才很激动,然后回头一看,发现美国类似这水平的有一批,而且后续的还在源源不断顶上来。而自己这边下一个在哪还不知道。
想让大球行,整个体育产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必须上来。但是整个体育产业的科学程度和商业化,落后太多了。短时间够呛
首先,国内所定义的大球与小球,和我们通常的直觉理解是不太一样的;国内定义的大球,是指有群众基础,且从业者较多的球类项目,例如乒乓球羽毛球;虽然实际上,它们所使用的球很小。看一项运动属于大球与否,可以从管理级别看;
大球运动:篮球管理中心,排球管理中心,乒羽管理中心,网球管理中心;足球比较特殊,过去体育总局是有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但现在已经撤销,由中国足协以社团法人身份,进行监督管理。
中球运动:手曲棒垒管理中心;中球这名字是我自己起的,不是官方叫法;但实际上,在大球和小球之间,是存在一个中球,也就是群众基础较差的奥运球类项目。
小球运动: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小球中心分管高尔夫,保龄球,地掷球、台球、藤球、橄榄球、板球和壁球多个项目。(小球运动原本都是非奥项目,但现在有些项目已经进入奥运会,例如七人制橄榄球,所以在未来,这个机构设置还是会继续调整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 ;水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球。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田径中心=游泳中心=冬季运动中心=篮球中心=排球中心=手曲棒垒中心=小球中心;这就是每项运动在国家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但是在国外,大球主要指Team Sport(团队体育);(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指商业化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例如足球,篮球,排球,棒球等团队体育,加网球和高尔夫)
下面我就挨个分析下,中国男子团队体育成绩上不去的原因;
1:橄榄球(英式15人制;英式7人制)
当前水平:完全不具备冲击世界大赛的可能
成绩差的原因:
橄榄球(Rugby Union)在中国基本没有群众基础,再加上离开奥运大家庭多年,所以多年以来,国家层面的支持就很少。当前的现实情况是,15人制橄榄球国内没联赛,只有一些老外牵头的交流性比赛;现在要凑15人制国家队都很难。更别说冲击世界杯的参赛资格,那完全遥不可及。7人制因为是奥运项目,同时也是全运项目,所以发展状况略好,部分省市都拨了款项,组织队伍。但一来,为奥运发展体育的初衷就是错的;奥运是体育发展后对成果的一种检验和交流;它不能,也不该是发展体育的目标。二来,7人制本就是15人制的衍生品,没有15人制基础去发展7人制,是本末倒置的。
发展建议:
(1):橄榄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团队体育项目,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不应该缺席。我们可以先完善健全大学联赛;由重点高校牵头,采取专业组与阳光组结合的方式,创造出橄榄球的升学通道,从而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形成规模。
(2):争取世界大赛的举办资格,让更多中国人了解这项运动,但这需要媒体的大力协助。现在亚洲参加世界杯(Rugby World Cup)的名额基本就是1个,今年因为日本是东道主,自动占据了这个名额;而香港队获得了亚太区复活赛的参赛资格,但很可惜,最后输给了加拿大。橄榄球总体来说,对技术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如果你身体天赋足够好,其实经过几年较系统的训练,都可能成为很优秀的橄榄球选手。但团队体育在比拼身体的同时,更是在比拼头脑;中国作为一个没有传统的国家,培养几名可以立足国外高水平联赛的球员不难,但如果想真正在这个项目上有所提高,还是要先营造出一个橄榄球氛围才行;只有球员可以无拘无束获取大量相关信息时,他对橄榄球的理解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并最后反馈在他的临场表现上。
2:板球
当前水平:不具备冲击世界大赛的可能
成绩差的原因:
板球(Cricket)也是非奥项目,而且相对橄榄球,板球的参与国家更少,基本就是集中在英联邦国家内部。我国当前板球的发展,其实强过橄榄球;因为橄榄球(15人制)在我国基本是属于停滞状态,但板球还是有全国性的大赛,也就是全国锦标赛。板球好的一点是,它不像橄榄球,是一种对抗性项目,板球属于一种手眼结合项目,在这种项目上,人种间的差异不会那么明显。此外,板球属于对参与者身体天赋要求较低的项目,不像橄榄球,高壮快如果一项不占,基本无法参与,橄榄球你没有两米多的身高,你打不了跳球手;你没有二百二十斤以上的体格,你打不了前排;你没有十一秒的百米速度,你站不了后排。板球非常适合普通人,但门槛低带来的问题就是,你无法指望通过庞大人口基数出一个姚明,然后迅速提升这项运动的成绩;板球的成绩是直接和群众基础挂钩的,那像我国这种基础很薄弱的国家,确实就极难进一步提高。
发展建议:
(1)在过去这些年,我国也摸到了一些发展板球的经验,方法就是校园体育,但和其他运动不同的是,因为板球对参与者的天赋门槛要求较低,所以这些运动可以放在中专和高职类院校开展。
(2)交流。在男子团队体育中,亚洲在板球上是比较有优势的,不像足球和篮球,亚洲完全是送分童子的角色,这中区域环境,就为交流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例如我们的近邻,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都是板球强国;我觉得在未来几年,中国应该定一个实际目标,就是超过阿富汗,登上世界舞台。
3:曲棍球
当前水平:2018年首次打入曲棍球世界杯,获10名
成绩一般的原因:
与橄榄球和板球不同,曲棍球在中国并不是完全没传统,在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一种叫贝阔的传统体育项目,就非常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所以莫力达瓦也理所应当成为了是中国曲棍球的发源地。曲棍球虽然是冷门体育项目,但它终归是奥运会的正式项目,是奥运会自然就是全运会项目,所以各级政府还是较为重视的,虽然钱不多,但还是养了一批队员教练。但从70年代发展曲棍球到现在,我们的进步其实非常有限。
原因有三;
一,曲棍球的选材虽然没有篮球排球那么严苛,但是对球员的速度反应还是要求很高;曲棍球所需要的队员,和足球很类似,所以条件好的队员,自然会先考虑待遇发展更好的足球,而非曲棍球;早期的曲棍球队员,基本都是足球和田径项目淘汰下来的,这些队员接触曲棍球时已经十六七岁了,他们的基本身体素质(跑跳对抗)没问题,但是技术提高的空间其实已经所剩无几了。近些年的新队员,半路出家的确实少了,但很多队员都是出自农业家庭,所以他们在技战术的理解上,又有一些短板存在。
二,曲棍球是亚洲集体运动的优势项目,早期印度曾是奥运八冠王,近些年韩国队也拿过世界亚军。但随着我对此项运动的了解,我发现在这种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实更大程度是在比见识,比脑子;而我国运动员最大的短板,就是这里。首先,我国所有曲棍球从业者的文化程度是个问题,这造成他们在获取信息时非常滞后;曲棍球不像足球篮球,有大量从业者即时翻译新闻事件;曲棍球所有的新消息,都需要从业者自己去浩如烟海的英文世界中自己去搜寻;这里就存在两大问题,网络限制问题,搜索能力问题,二者叠加的结果就是,从业者的信息积极匮乏。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球员教练就不存这些问题,或许他们生活的环境与世界是脱节的,但他们的信息与世界的同步的,我们反之。
三,这个项目有些危险性,除了专业队,在群众中几乎无法开展。
发展建议:
(1)我不认为在群众中,或在高校中发展曲棍球是件现实的事情;一来项目有危险性;二来对场地要求很高,花上万千修,每年再花几十万维持,这不现实。曲棍球的提高,其实就是要对基层教练员的文化水平,外语水平进行提高。我接触过很多曲棍球从业者,我觉得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脑中无知识,心中无追求;有点空闲,就是喝酒,对此我完全不理解。我们要制定一个计划,从队员开始,利用训练之余,加强他们的文化知识储备;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认识字的文盲,场上打球不聪明,退役后也难寻求其它发展。
(2)如今体工队也在转轨,很多运动员与管理方就是合同关系。出了成绩,能获得一个编制;没有成绩,最后就是自谋生路。在我看来,对于足球这种高收益项目,高风险的存在是合理且切当的;但对于曲棍球这种收益极低的项目,存在高风险的结果不是促进了水平的提高,而是减少了参与者人数。因为现在的人多数也不是特别傻,不是领导一说,自己想都不想便去干了。他们也在权衡,当然,知道权衡和能权衡对还是两码事。风险加上权衡,最后到教练手上就是一群人数本就很少,而且还经常出工不出力的队员。我觉得我国的体育可以尝试绑定,要求每只足球俱乐部,扶持一只曲棍球队;或要求本省类似烟草公司这样的企业,专项扶持某一只运动队。
4:足球
当前水平:随着归化球员的不断加入,渐具备冲击世界杯的可能
成绩一般的原因:
(1)过去四十年中国足球一直在挨骂,但其实2004年之前,中国足球并不像后来那么差;为什么后来一下子不行了,其实还是培养机制转变时,没有一个缓冲和辅助。我们上一批有竞争的球员,还是杨晨,孙继海这批,体校-少年队-青年队-成年队模式出来的球员,这种模式最后涌现的硕果就是80年的郑智和邵佳一。92年红山口会议后,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改革,所有职业化改革,就是将球队的隶属管理交给企业和个人,然后用市场化的方式运营;这里面自然就包括了青少年队员的培养。原本青少年队员的培养是由组织担负的,现在推给了尚未富起来的中国的家庭,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量质其崩盘。97年中国大地出现的足球学校上千家,到了03年,基本所剩无几。因为这个风险和投资,本就不是普通中国家庭承担的。中国足球迎来下一批优秀球员是徐根宝的崇明系,徐根宝发现问题后,利用自己的关系和人脉,复制了一些过去体工队培养方式,培养了一批人。但从80年的郑智和邵佳一,到91年的武磊;虽然矬子里也能拔出几个将军,但整整这一代人是非常失败的,也没有涌现出哪怕一位,能在五大联赛立足的球员。
(2)任何场上的问题,其实都是场下的缩影。足球是一项全世界都发展都重视,参与门槛不高,参与者又数以亿计的运动;所以发展过程中除了踏踏实实,按客观规律来,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基本找不到发挥体制优势,或发挥人口基数优势的地方。全世界足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和国家,多少还是具有一个同性,就是国民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收入差异不大。一部分国家因为经济发达,使体力劳动者得到了高报酬;一部分国家因为秩序较乱,导致了脑力劳动者的待遇不高。而中国在这个基本前提上,是不具备的;中国发展快,没人希望在时代的大潮中掉队,所以环境决定了,多数国人都会更倾向于稳妥的选择,而非在足球这种高风险领域孤注一掷。这种思想让中国看着人口数量多,但能在足球上投入时间的人很少。没有庞大的塔基,塔自然盖不高。
(3)文化水平的差距。中国足球的文化水平差距,体现在各个层级,既体现在顶层设计的,例如69事件,输球才能进中超;也体现的教练员水平;更体现在球员身上,他们技术不过硬的同时,对足球的理解也很滞后。缺乏对先进训练和管理的深度了解,因为语言能力的限制,他们即便走出了国外,往往也只是看看热闹;并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沉淀,更不要说影响他人了。大脑是人身体中最强壮的一块肌肉,如果大脑如浆糊,但基本没有获取好成绩的可能。
发展建议:
(1)归化是一件好事,因为仅凭当前中国的训练环境,信息环境,和文化环境。确实培养不出能胜任大舞台的球员。未来中国会培养出好的本土球员,只是我们不知道要等多久;但我们知道,足球已经是职业运动,它的发展不能再指望国家,而是要依靠社会;但商人都是务实的,只有环境有利时,他们才会掏出口袋中的钱;如果成绩一直止步不前,足球始终沦为全国百姓的笑柄,那是否会有人依然既往掏钱,是要打个问号的。
(2)体育中的先行示范区。足球有点像深圳,是我们庞大国家的探路者;发展职业联赛,就是借助社会力量搞体育,这点现在看来还是成功的,我们虽然没更进一步,但也没让足球消亡掉。但改革这件事是不能停的,当外部资金利用完毕后,我们还要更好的利用外部人才。归化是一次投石问路,但未来我们要取得根本的成功,以及跨越式的成功,我们还是要从足球这里先实现国际化,最后推动整个体育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国际化。世界各种族,都具备不同的天赋和特质,最理想的搭配,就是法国队,需要瓦拉内,格列兹曼,索利托;也需要姆巴佩,博格巴,乌姆蒂蒂。
5:排球
当前水平:持续创造历史最差成绩中
成绩一般的原因:
女排是中国的优势项目,按理说男排也应该不错。但实际上,从99年之后,我们男排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08年时借助主场之利,打过一针强心剂。排球是一项门槛极高的运动,篮球你可以打死亡五小,跑死对方,但排球你让六个自由人身高的队员上去是没用的,因为排球的技术环节特别少,就是垫发扣拦传五项,这里面至少有三项,都完全离开不身高。
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大,不缺大个子,所以在周边国家未发展排球运动时,我们有一定优势。但很无奈的是,其它国家只要稍微一重视,我们国家原本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大家常问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男排和女排同种体制,女排成功而男排不行?这里面最大的原因,还是人种问题;全世界女性间,人种差异其实很小,无论黑人白人还是亚洲人,其实都没多少弹跳。但是男性人种差异非常大,这种差异有先天的,也有长期饮食结构所进一步影响。今年中国男排打世界排球联赛的成绩是1胜14负,前年亚锦赛是第六,去年世锦赛是全败。为什么成绩这么差,我在现场看了比赛后,最大的感触就是,黄种人的核心力量有很大问题。我国球员身材并不比欧美运动员矮,我们虽然没有穆萨尔斯基这种两米二的队员,但两米一的我们是不缺的,例如以前的边洪敏,现在的张嘉哲。但问题是,我们的球员起跳时,如果要和欧美运动员达到一样的高度,我们的队员需要更充分的起跳,也就是俗话说的弹速慢。所以我国运动员如果是参加单项体育,例如跳远,跳高,其实和欧美运动员的差异不会太大;但如果是需要持续反复的起跳,跑跳的运动,你就会觉得两只队伍不是一个频率;这种差异,不是一两个井底之蛙,煽动点爱国主义情绪就可以蒙混过关的,它就是客观存在的。过去很多井底之蛙认为人种没差异,就是态度问题,然后拼命增加训练量,结果效果没出来,反而弄的队员一身伤,白白浪费国家的钱。
我们经常诟病,中国男排的发球太烂,一传质量也太差。但实际这个问题的源头还是在核心力量上;我们队员如果要发出和欧美运动员同等质量的发球,他必须完全100%发力,但他100%发力时,他的技术细节就会不受控制,造成发球很容易下网送分。但欧美队员,甚至伊朗队员大力发球时,他们依然是有所保留的,他们可以在保证球速的同时,控制失误。排球比赛,通常场面上都是有来有往的,不会像足球篮球橄榄球那样,常常开场就一边倒;但排球也是个积沙成塔的运动,虽然场面上有对抗,但实际的差距,是在各个细节上均匀体现的。你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解决。在训练计划中增加关于核心力量的内容?可以尝试,但是效果不会太明显。去寻找天才?以排球的门槛,即便你不寻,天才都很难错过。
发展建议:
排球发展,首先还是要培养观众,如果一项运动最高级别赛事-世界男排联赛,都是门口送票,入场后随便坐,那这项运动应该反思下,它在哪里出了问题。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9791653501153280其实体育也是一种商品,它需要优质的内容,也需要华丽的包装。而我们的排球联赛,场地布置单调,球员所穿的球衣,就像淘宝上的睡衣,这样的产品,怎么能让球迷提起兴趣?中国百姓,最不缺的就是闲工夫,只要你拿出内容,就有千奇百怪的关注你;但问题是,你要找到老百姓关注的渠道。举个例子,我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分钱不拿,就凭爱好在网上写东西,每篇阅读量几万十几万稀松平常,一年轻松上千万;但我们某些专业体育行业机构,专门养几个人做宣传,每个人每年的工资七八万,结果写一年加起来,阅读量超不过一万。如此的团队配置,如此的考核标准,如此的平台选择,它靠西北风培养客户球迷?
排球存在巨大人种差异,这个我们不回避,我们球迷也不提不现实的目标,例如让中国男排击败巴西,美国或波兰。但日本总该和我们没太大差异吧,现在对阵日本都被打3:0;我觉得从业人员是不是该反思下,抛开天赋层面,你们在努力层面够不够,或是眼界方面够不够;如果可能,能否创造条件,将队员送去国外深入学习交流,提升下他们对排球的理解。也提升下自己的外语水平,不要一辈子都当井底之蛙,还当的心安理得。
写这个回答时,我们又输给了日本队;说实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看不到中国男排有任何提升的可能,哪怕请来了外教。因为我们被世界落下的太远了,已经到了无法追赶的程度。足球我们靠钱,篮球我们靠关注,排球又没钱又没关注,我们能靠什么?一项到了亚锦赛,电视台都懒得播的项目,希望又在哪?
6:篮球
当前水平:刚创造历史最差成绩,大概率无缘奥运会
成绩一般的原因;
关于篮球,我写了太多太多回答,这里我就引用过去写过的几条;
(1)意识与理解
“这些年行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太封闭,对世界的了解太少,这种了解的欠缺,让我们对很多事物产生了非常错误的判断;但很可惜,很多及时反馈错误的渠道,也被人为阻断了。其实了解少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自己了解少,而我们正是后者。
这届世界杯成绩如此糟糕,我觉得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我们需要一个清醒的机会,去擦亮眼睛看这个世界。看过比赛人的都感慨中国男篮后继无人,但其实中国打球的人很多,那为何参与者众多,却还是培养不出人才呢?我觉得培养方式和培养环境,确实是极大的制约。我们当前的培养模式,基本还是基层教练找苗子,找到苗子送体校,然后推荐进入俱乐部梯队,最后通过青年联赛的锻炼,再进去CBA。那恕我直言,这种闭门造车的培养轨迹,或许能培养出适应CBA的球员,但绝对培养不出能适应未来国际大赛对抗强度的球员。
首先,亚洲篮球整体水平就很低,我们如果要提高,就要努力脱离这个环境;对强度的适应,绝对是逐步提高提升的,而不是通过几个月的专项训练,就可以解决的,要适应国际比赛的对抗强度,就要让小球员从小接受这种强度的比赛,而不是到了成年阶段,突然让他接受。我们不一定要把球员完全的送出去,但每年3-6个月在不同高水平国家的训练比赛,是起码且必须的。这些训练比赛,最好以个人形式参与,而非集体。
其次,打篮球靠身体,也要靠脑子,我们需要让球员的成长环境更丰富更开放;而不是从小就开始半隔绝的生活,影响他们接受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其实每次看大赛,我们看的都远不仅是比赛;我们能看到,许多国家的球员并没有过多的紧张和害怕,但我们的队员不是。借用当年明月的一句话:“人懂得多了,害怕的自然就少了。”
第三,从小家长常说一句话,多吃饭,长身体。但事实上,吃一堆米饭除了长胖,根本长不了身体。在条件好的国家,人们饱腹主要依靠蛋白质,例如肉蛋奶;只有在很穷的地区,例如老挝缅甸,人们才是靠吃大量主食饱腹的。要进一步提升对抗性体育运动的成绩,膳食结构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杭州超市里常有阿根廷的牛肉出售,漂洋过海一万里过来,还比我们本地的牛肉便宜一半。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我国开放二胎的政策,并未起到设想中的效果,所以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必须要考虑可能存在的老龄化,以及劳动力短缺问题。足球的归化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探索。一来,当整个世界都在国际化时,我们如果想生存发展的更好,不被针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必然路径;二来,过去的发展我们借助外国的资金,未来的发展我们更要借助世界的人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我们要承认,人种间存在差异,即便我们将膳食结构,训练模式,成长环境都发挥到极致,可能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有限提高。所以在未来,我们要面向世界广纳人才。”
(2)体制与从业者
”我举两个例子;去年的亚洲U18男篮锦标赛,在泰国暖武里府举行,中国队最终获得了第三名。我看了多数比赛,就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教练组成员,是基本不看其它球队比赛的,有时进来拍两张照片,拍完又走了。
这次比赛是张劲松和刘铁带队,我很想见见久闻大名的“拼命三郎”和“草原雄鹰”,但二人都来的很晚,助理教练进场稍早,但来了基本也是发呆或闲聊。不会和其它球队的教练有任何交流。也不会像我们球迷一样,看见比赛名单,赶紧查这些球员在哪上学,出自哪个俱乐部。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9789873627275264
最让人费解的是,我们打完与菲律宾的三四名比赛后,教练组就走了,只留下几个队员看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比赛。队员不知是累了,还是怎样,基本全场都在低头看手机。反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球员,是认认真真看完了我们与菲律宾的比赛。其实后续的比赛,大家也遇不到了,但人家就是很认真的在看。图中黑色上衣为澳大利亚教练组,白色为队员。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教练和队员其实对篮球没太大兴趣,如果没人逼着,其实不爱看这东西,也不喜欢磋磨比赛输在哪。结果今年参加U19世青赛,打了一个倒数第一,最后连菲律宾都打不过。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教练员外语是个软肋,一到国际比赛,总是特别拘谨。而我们的翻译和辅助人员,又不是搞篮球出身,他们来就是上班,并没有学习,和主动研究了解的欲望。所以信息总是不畅。
我们的俱乐部也是一样,去年看陈维东带辽宁混编队来泰国打比赛,我就很奇怪,每次暂停,他都是在给球员讲道理,例如:“就这么让人打呀!能不能伸伸手呀!篮板球卡卡人呀!” 但他并不布置战术,小球员上场后,其实不知道该怎么执行,还是打到哪算哪。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9790087671103488反观台湾濮园建筑队的教练,每次暂停都有很明确的战术执行,哪怕你一个不懂球的人,你站后面看一场,也能学一些东西。
最后伊朗石油和日本千叶电击争冠军,多好的机会学习呀,特别是伊朗那个小后卫,马沙耶希,183的身高,打球太贼。但别的球队都来了,我们的辽宁队走了……
2019年的U19女篮世界杯在泰国曼谷举办;情况也是一样,我们比赛时,世界各国的教练坐了两排,还有美国大学的教练,但别人比赛时,我们的教练组成员就不见了。所以我们总是在边打边摸索,弱队或许能摸索赢,强队就交学费了。例如对西班牙的8进4比赛,对手实力明显比我们弱,但很长时间,我们始终不明确该主防谁。今年世界杯对委内瑞拉的比赛,就是最好的例子,完完全全是备战的问题,准备了半年,但依然对对手不了解,对方核心球员的打法也不熟悉。而我们所有的变化,对手全有应对措施,而且很有效。而委内瑞拉这只球队,是我们计划内的球队。”
(3)大环境与小细节
“六年前的西班牙生活学习了一段时间,相比很多西方国家,西班牙其实蛮像中国的,因为每天吃完晚饭,就能见到公寓楼下,有很多老人和小孩聚在一起聊天打球,仿佛回到了我童年时代的那个中国。西班牙的群众篮球,和他们的国家队打法差异不大。也是节奏不快的直腿篮球,节奏不快的意思是,他们打球基本是五个人同步推进;直腿篮球的意思是,他们打球很少正面强突,或玩什么crossover拜佛,基本都是掩护一下,然后不起步找人或投篮。反正你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篮球的理解,从根本上和我们就是非常不同的。欧洲打篮球的人,其实没有中国这么多,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欧洲打球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完全不会打,拉来凑人的;还有一种就是一招一式像模像样,一看就是学过练过的。欧洲不像中国,存在大量喜欢打,但没练过的人,这些人打球是为了健身,但他们是很多青年接触篮球的第一关,他们对篮球的错误理解,其实让很多青年人一开始就理解错了篮球,等后面再纠正,就很难很难。但西班牙不一样,只要你去打球,也许球场很难找,人也不多,但只要碰到一个会的,其实都能给青少年一些提升与示范,随便加一队,也是在打比较正规的篮球,而不会说一群人乱打,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以及错误的理解。任何国家的成绩,其实也是群众基础的缩影;大家都觉得西班牙已经走下坡了,今天比赛常规时间也打的非常费劲,米尔斯要是罚进,其实西班牙也就输了,但这种基础的存在,其实就是国家队保持竞争力的最大原因。”
“场上其实只是场下的缩影。西班牙可以在两大集体运动中长期保持强势,我们在关注场上的同时,更应该留意场下,这样才有追赶和改变的可能。
一;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发达国家很多,但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理解的发达国家生活方式,其实都是英语系发达国家,例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总体而言,英语系发达国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比较远的,不是那么亲近。虽然没有亚洲人那么繁忙,但也谈不上很闲。生活上,英语系的这些国家都喜欢一次买一周的食物,虽然从类别上说,也是大鱼大肉高蛋白,但问题是新鲜度很差,吃起来不是那么健康。
西班牙人的生活,其实是亚洲生活方式和英语系国家生活方式的一种结合。第一,西班牙人的居住面积比较小,一家一户也就是百十方,不像美国,我表姨这种小商小贩,都住几百方前后花园的大别墅;但西班牙邻里之间非常熟悉,他们到今天依然保有一种我童年时代中国人才有的习惯,就是邻居串门。所以西班牙人在沟通方面,实际更容易,更简单。人与人也更亲近。我在英国人家里,我觉得我就是借宿而已;但在西班牙,我觉得这就是自己家,虽然房本子上名字不是。
同时,他们又非常守规矩,这点和所有发达国家是一样的;例如吃饭,哪怕早餐就三样东西,该放什么的盘子,也不能乱放。家里所有的东西,必须放的整整齐齐,只要放乱了,我这位西班牙妈妈就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我,哪里错了哪里错了。我开始以为是她强迫症,后来去串门,我发现其实家家户户都是这样。他们在摆放整齐的同时,也有一种色系循环的关系在里面,例如浅色-深色-浅色。这个关系同时覆盖横向和纵向,所以你摆前,你就务必要设计好。这和打球一样,执行是细节,但好的细节,一定是有计划的细节,而非突发奇想。哪怕你东西放整齐了,但没有遵循这个关系,一样被叫回来重放。
管理一定是自下而上的,粗放的生活,不可能有精细的顶层设计。例如每日用餐,餐具是不可以乱拿的,刀和叉都是例子。花尾长刃是Dessert knife,也就是cuchillo de postres;短刃的一定是butter knife ,也就是cuchillo para untar;因为人不可能吃蛋糕那么大块的黄油,所以刀刃不需要那么长。但在用叉子时,长短是反过来的,最短的是dessert fork,也就是tenedor de postres,因为甜点比较松软,太长容易插碎了;叉子中最长的一定是dinner fork,也就是tenedor;其次是salad fork,也就是tenedor de ensalada。在他们的生活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点滴,是不可以弄错的;干什么的东西,它就是干什么的,没有细节的专业,你拿什么谈宏观的专业?西班牙家庭的教育,让你有了宏观意识后,又非常注意所有细节的遵守和执行。在我看来,这就是制度的雏形,制度就是这样萌发的。
西班牙所有中产家庭里。基本都有保姆,这和英国美国还不一样。西班牙的保姆有些是本地人,但也有大量北非人。本地保姆的优势是沟通容易,买菜比较快,但是做菜比较慢;北非保姆教育程度低,你经常说半天,她还是搞不懂你要买什么,但只要买回来了,她们做饭速度是极快的。因为西班牙人习惯每日买菜,所以食物的新鲜度很高(本国自己产菜)。虽然绝对生活水平不如美国(美国喝饮料只要买杯子,饮料你随便喝,西班牙就做不到),但实际生活并不会比美国差。一个家庭,一个月400-500欧元,就可以吃的很好,很丰盛。
有宏观的意识,又注意细节的把控;吃的好,一大杯酸奶0.4欧元;有大量外籍保姆干活,能从繁琐的生活中解脱;国民又注意休息,每天都要午休,这就给很多体育运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大球,其实很大程度就是生活水平的体现。但生活水平和收入,其实不是一个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二;姚主席的那句“开眼看世界”
必须承认,这些年我们看似出国的人是越来越多,但和世界的距离非但没近,反而有点渐行渐远。举个例子,如果你真正关注世界篮球,你会发现全世界的篮球明星间是存在大量相互交流与关注的,例如今天戈贝尔出去探险的,马上很多世界各地的球星就会表示“朕已阅”,但很可惜在这里,中国的球员基本集体缺席。
中国的几位资深教练都曾表示,台湾地区的球员虽然身材差一些,但是他们都可以直接和外援沟通,而我们的球员不行。这足以证明,至少在语言这里,不存在任何种族差异,就是教育问题。篮球是一项国际化运动,国际化的运动就需要国际的视野和语言去掌握;这与科研没什么区别,在一个西方主导的领域,你靠中文单打独斗,你觉得你能获得多高的成就?如果球员连获取的能力都缺乏,那怎么能提高?篮球不是举重,不是战胜杠铃你就赢了,你要战胜的是人。
三;仅靠球场,培养不出卢比奥
这个问题是问卢比奥,那我现在就说卢比奥。虽然卢比奥不算全世界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但他肯定是最优秀的第一。成达这种优秀和成就,仅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不行的。首先,环境要培养他宏观的意识,也就是没干前,先想好一切,打算好一切的意识,例如摆东西的故事;放在球场,这就是战术环节。其次,有了目标开始执行,一定要有制度去规范这个执行的过程,这个制度一定是具体到细节的,例如用叉子的故事,放在球场,这就是技术环节。最后,偏见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一种偏见;无论是培养球员,还是领导,都需要扩展他们的信息来源,例如和世界球员的交流互动;放在球场,这就是心态环节。”
发展建议:
篮球虽然也存在人种差异,但它终归不像排球,是一项比较机械化的运动;篮球的变化极多,通过战术的完善,可以抵消很多身体天赋上的差距。而且篮球很像女排,都有一位极强势的领导者(姚明,郎平),可以靠“一己之力”,去推动整个项目的改革;这是中国其它集体体育项目不具备的。
“所谓改革,从根本上就是一场解放思想,我们认识到与世界的差距,我们开始寻求变化。对姚明来说,有三件事难改;第一,因地方部门对成绩的渴望,而带来的系列问题,例如球员年龄;第二,“半职业”化联赛的现实;第三,因竞争不足,带来的提升缓慢。
第一件事,是体制原因;因为无论负责人的升迁,还是基层教练职称评定,确实都需要成绩;特别对于男子篮球这种非优势项目,获取成绩的主要渠道就在国内;为了达到目标,大家都会想一些场内场外的办法;但这些办法,实际是在阻碍中国篮球的发展;即便他姚明,想改变这点也很难。
第二件事,是时代原因;中国的足球和篮球很不一样。虽然都叫职业联赛,但足球是真正意义的职业联赛,球员就是拿合同生存;而篮球不是,我们的篮球联赛充斥着四五类球队;有私人老板的球队,有国有企业的球队,有体工队背景的球队,还有部队背景的球队;后一两种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业余球队,因为他们的第一身份不是球员。中国篮球和足球曾经起点是基本一致的,但因为各种权利角逐,最后篮球联赛改成了一个四不像。四不像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优币,这和经济领域没有任何不同;任何一个领域发展的前提,都是公平的存在;但我们的篮球领域,它就是没有公平可言,有的球队选择不用外援,这没问题,这是你的自由;但你不用外援,还要要求别家球队对阵你时,也不能正常使用外援,这就非常可笑。如果联赛始终这样畸形发展,那确实不可能培养出适应国际强度的球员。
第三件事,是组织原因;中国的顶级篮球人才,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美国NBA有三十只球队,有将近500名球员;但在NBA外,至少还有500-800人(实际远远不止),可以随时填补参与这种强度的比赛。我们当前的联赛有20只球队,经常能轮换上场的,有差不多300名球员;但在CBA外,我们非常难找到50个,也能胜任这种比赛强度的人;我们可以掐着指头算,美国大学现在有三五个球员,可以胜任CBA没问题;NBL撑死挑出3个;CUBA能出5个;草根算1个;再剩下就是青年队了。我们的联赛应当保持小规模但多层级,让球员有流动,同时增加顶级联赛的竞争力;但当前的情况是,我们联赛的规模很大,但层级很少,球员进入顶级联赛心就放下一半了,如果这只球队还有专业队或体育局背景,那基本就是混退休了,还提升什么提升。我现在拼死拼活,为了奖金,弄一身伤病;还不如养好身体,多活几年,说不定还拿的更多呢。
相对上述三件,姚明也有三件事好改;第一,联赛的赛程赛制;第二,国家队的组织选拔方法;第三,各级国家教练员的选聘方法,以及最终人选的定夺方式。
第一件事;拉长赛程,可以提供更多比赛给球员;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国联赛的球队基本都不挣钱,赛季越长,比赛越多,球队赔得也越多;那这就靠姚明和老板们协商了。但相对难办中的第一件事,这里其实触及的人很少,难度也很小。
第二件事;红蓝两队,其实就是在球员淘汰制暂时建立不起来时,通过扩大选拔的面,提升球员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也不难。
第三件事;竞聘制没问题,但如果竞聘者都是老人,那任何人都会怀疑,这个改革会有多大成效。我觉得未来姚明要想通一件事,就是CBA的环境,除了培养不出适应国际强度的球员外,它也培养不出适应国际强度,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教练员。球员这里我们很难改变,而教练这里,其实是可以的。我觉得李楠很像以前国家男足的主教练戚务生,他们都不是坏人,也不是不努力,但确实能力不足;他们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就是可能满足国内执教的需要;放在国际赛场,他们就不具备。而你将他承受不了的担子交给他后,他除了崩溃,其实无从选择。”
如果给姚明时间,我觉得中国男子篮球还是有希望再创佳绩的。因为这项运动群众喜爱,关注,也参与。一切外在条件都具备,就是缺乏拧和队伍的人。
终:水球,手球,冰球,棒球
总结一下,其实有奥运争光计划的存在,大概从三十年前,我国发展体育的主要方向就是女(女子项目),力(力量项目,举重和重竞技),技(技巧项目,体操和跳水),优(优势项目,乒乓球和羽毛球),单(单人项目),射(射击)。所有的男子集体球类项目,其实都不符合我们的发展方向;但因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所以还是给了一定空间。男子集体球类,我们有群众基础的只有足球,篮球;排球的基础都很差,其余项目就更别提了。我们要感谢全运,如果没有全运,多数集体项目根本无法生存;但因为全会的存在,也让我们所有项目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增加了一到阻碍。一句话,如果你能客观深入了解环境,你会理解为何不行。但如果你的理解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宣传,那你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
穷文富武啊
现在当然没什么文武之分了,所以体育取代了“武”的位置
但是这句话的道理不变,“文”只要有机会啃书,总有出头的机会。“武”就不一样了,天赋太虚幻不可见,但从小的营养,入门的导师,成长的机遇,都是要钱堆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一旦这条路走失败了,有钱人家有的是机会翻身,穷人就万劫不复了。
举个例现实的例子,四五线城市乃至山区的穷孩子,踏踏实实得读书,进个毛坦厂然后参加高考,考上个一本,毕业后在北上广深找份工作还是不难的,甚至还会有更高的上限。但是让他们去从事体育运动?除了进国家队然后站上国际领奖台,其他选拔过程中的淘汰者都成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中的枯骨了,又有谁还会记得他们呢?所以一般家庭不愿意送孩子去从事体育事业。
所以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现状就是语数外老师可以合理得占用体育课,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参与体育运动,因为读书是现阶段实现阶层跃升成功率最高的途径,导致我国的体育基础极差。
那接下来说说为什么有些项目例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可以获得那么高的成就?
答:因为是单人项目。
单人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可以寄希望于出一两个天才来出成绩,所以我国体育事业早起的举国体制专业队模式保证我国的人口基础可以为此变现成为红利。
但是足篮排三大球这样的团体项目不行,因为这些项目严重依赖体育事业的体系和基础,篮球5人运动尚且无法1人carry全队,更别说足球这种11人制的项目了,单个的天才永远无法保证整个项目的崛起,就连姚明也不能。团体项目必须要有群众基础,人才储备,行业管理体系,等等,这些是要积累的,这又回到了上面所说的,我国的体育事业基础太差了。
所以这看似是一个无解的死局,只能依靠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人民意识的改变,从业人数的增加才能慢慢改善。
由此可见,姚主席是在执行一件多么艰巨的任务,挑战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向姚主席致敬
问题太模糊,你这个样子学什么都不会好,首先先定义下,在你看来什么叫做好?生活安逸叫做好,事业辛苦,但是发展有前景也叫做好,首先要看你自己偏好什么东西。其次你所追求的是什么档次的学校,光看专业没有任何意义,有些专业一线学校叫做好后面的学校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