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瞬间低温冰冻人体,解冻后人体还会有生命活动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ichael-4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验室冻细胞、冻组织,之后复苏目前还是很容易的。

人体冷冻的技术难点在于人体太厚,热传导有一定速度,不像实验室冻组织一样可以均匀的快速冷冻、解冻。不均匀的冷冻,肯定会有一部分组织在周边已经冻上的情况下缺氧坏死,热胀冷缩以及水降温过程中的膨胀产生的组织龟裂也会破坏组织完整性。

也许可以在先用药物控制在低体温低代谢状态的基础下(就像目前预防神经组织水肿以及神经系统感染的附损伤中、以及心肌炎和心脏手术中使用的技术),再在冷冻过程中依次以不同凝固点的醇类缓慢替换部分组织中的水分(不能只替换血液,所以不得不适当的加压,可能会损伤一部分神经系统,而且每一步等待渗透的时间都很长),同时还要给与合适的抗氧化药物,预防神经系统等重要组织的损伤(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抗氧化药物研发出来),在解冻过程中反向重复以水替换醇类的过程。也许可以尝试,但目前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即使能成功冷冻、解冻,但不论是为了到“未来”治病、执行任务,还是为了亚光速星际旅行,冻个几百年时间本身也会造成问题。

细胞生理活动一停,各种理化因素,比如宇宙射线一类带来的遗传损伤也不会被修复了,即使呆在某个有强大磁场的行星(例如地球)上某个严密防护各种化学损伤的实验室里,冻个几百年,遗传损伤积累的程度也很有可能导致解冻后重要的细胞直接坏死。

所以亚光速星际旅行目前也还是别想了,我们还是讨论一下曲速的可能性吧。

补充一下,也许可以利用一些鳞翅目昆虫幼虫版本的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使结冰的温度低于零下70℃。这样也许就可以不用考虑冷冻过程中结冰带来的组织损伤,也不会完全停止细胞内所有的生化反应。

直接输入血管肯定不行,必须保证每个细胞都能在细胞质内表达,这样也就只能依靠逆转录病毒向人体内转入昆虫抗冻蛋白的基因,但是这种技术保证让大多数重要细胞都能表达的成功率还是很低,而且用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并且直接输入体内,需要受者免疫功能相对正常。所以保存重病者到未来治病是不可能了。除非地球突然遭遇大灾难,可能临时招募一些志愿者对这种方法进行尝试,生死由命,幸存下来成功冷冻,就放入亚光速星际飞船为人类保留“火种”。




  

相关话题

  长期从事同一脑力劳动与长期在不同脑力劳动中切换,对人的大脑影响有何不同? 
  用 pdf 版看完大部头专著是怎样一种体验? 
  全球气候变暖会对男性精子造成损害吗? 
  人濒临死亡时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自然界有哪些很残酷的现象? 
  有没有生物一生都不用繁殖? 
  鲸鱼的尾鳍是由尾巴还是后肢进化而来的? 
  精通分子动力学模拟是怎样一种体验? 
  一对基因为啥产生两种配子,如Aa会产生两种配子,为啥不是三种呢? 
  马的耐力真的不如人吗? 

前一个讨论
目前中国内陆还有大型猫科动物种群吗?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一种语言文字怎么读就怎么写的?





© 2025-04-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