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理论上来讲,AAC格式与MP3格式虽然同为有损压缩,但是AAC格式的音质大幅度优于同码率的MP3[1],苹果认为256的AAC就与通常的无损格式音质十分接近了。
2.对正常人来说,你想分辨高码率有损格式与无损格式之间的区别,需要在较好的回放设备上,以较大的音量的进行对比聆听。
以上是一些基本事实,以下是正文内容。
通常来说,数字时代一张专辑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原始素材——混音师混音——母带制作——CD。然后普通人拿到CD之后,可能会将CD抓轨变成无损格式的FLAC存到电脑里。当然由于十几年前各种存储设备容量有限,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将无损格式再压缩一下,变成256K甚至128K的MP3。然后这些有损的、无损的音乐就开始在各个论坛和BT站里流通,被更多的人听到。
这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数字音乐的基本状况,但是这里有两个比较糟糕的地方,一是CD发行之后可能有人会盗版,比如说我可以直接把CD转录一下,然后简单处理一下打乱一下歌曲顺序,调整一下响度或者再做点其他什么处理,冠以“十大天王流行串烧”的名头卖出去;二是为了装逼或者拿到论坛积分,有些人可能会故意把有损格式的音乐升频一下,伪装成无损格式传到论坛上。
所以这样搞来搞去,没人能保证自己在网上搞到的资源就一定是“真无损”。
你以为你这是个320K的MP3,但其实是某盗版商搞出来的金曲串烧,被人抓轨后压缩成256K MP3然后又被一个骗积分的家伙升频成了假无损,最后被你的同学下载到本地电脑里,由于他的MP3不支持无损格式,所以他转成了320K的MP3,又被你拷了过来。
你算算这得有多乱……
当时来讲,国内首屈一指的音乐龙头不是什么酷狗,酷我,而是千千静听和百度音乐。前者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播放器,后者是中国最大的MP3搜索聚合引擎,想要什么直接搜,搜完了直接下,一分钱都不用花。除了你下下来的东西鬼都不知道是怎么被搞出来的以外,一切都很美好。
当然,这种问题不是国内所独有的,外国人民一样玩得很溜。所以到了2002年,几乎所有唱片公司都在为一件事发愁,那就是怎么同非法下载的那帮孙子做斗争。一些人已经意识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那就是CD本质上是数字音乐,既然是数字音乐,那么使用CD作为载体和使用硬盘作为载体就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考虑到当时个人电脑市场和宽带网络正在迅速地发展,那么盗版下载迟早会毁掉CD。
由于早期唱片公司过于将精力集中在防止盗版音乐上,导致他们在数字时代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失败产品,索尼与环球联手推出了Pressplay,而百代和时代华纳则搞出来了一个MusicNet,这两个音乐平台最终由于过于反人类而被《计算机世界》杂志列入了“历史上最差的25款科技产品“,并列第九。[2]最后焦头烂额的唱片公司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救星:乔布斯。
作为一个狂热的烧友,乔布斯搞出来了当时最贴近用户需求的播放器IPOD,而苹果公司也恰好在2002年由于自己在录音工程方面的贡献而斩获了格莱美奖。乔布斯向这些唱片公司提出了一个十分具有诱惑力的构想:苹果将打造一个封闭的音乐生态体系,并为用户提供正版音乐下载,用户可以在itunes商店以99美分的价格下载任意单曲,而不用一次购买整张专辑。作为回报,这99美分里有70美分是唱片公司的,9美分是版权所有者的,20美分是苹果的。在经过激烈争论之后,最终唱片公司向乔布斯屈服了,他们同意按照乔布斯的点子来试试看。
但是乔布斯明白,想要干掉盗版网站,itunes必须为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支持正版这种道义上的借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从itunes商店建立之初,苹果就运用了自己在技术和关系上的优势,让唱片公司们拿出了自己珍藏的CD母带,苹果将这些母带直接转录成了AAC。
The iTunes catalog was initially offered in 2003 as 128 kbps AAC files, many of which were encoded from original CD masters. They sounded great—in fact, these downloads led the industry in sound quality. More than 100 million songs were sold in this format in a little over a year, changing the landscape of legal digital music forever. [3]
2003年4月,乔布斯终于从自己的裤兜里掏出来了itunes商店。在发布会上他大肆抨击了当时盗版下载网站上的劣质音乐,并声称itunes商店里的音乐有着更好的音质、更完善的信息、更便捷的搜索服务,甚至还有封面和试听功能(确实如此)。而在itunes商店大获成功之后,苹果更进一步的提出了Mastered for iTunes,直接为音乐制作人提供了从母带制作到音乐发布的一条龙服务。(今年8月份这个协议已经升级到了Apple Digital Masters)可以说从Apple Music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它在音质方面就有傲视同侪的资本。2011年,乔布斯由于“iPod和网络音乐销售商店iTunes使音乐界以及音乐发行和销售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被追授格莱美奖。
而彼时国内的盗版资源依然还在泛滥,2006年,百度把千千静听收购了,后来更是开始尝试直接进行在线播放——资源哪来的无所谓,反正不耽误你听个响就是了。而后来的各种播放器开始有样学样,直接搞资源聚合,搞P2P,用户们听着免费的音乐,谁在乎这资源到底是哪来的呢?
然而唱片公司们不会永远坐视不管。从百度MP3时代开始,相关的各种诉讼就没停过。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后来还是琢磨出了一个变通的法子:我让用户上传资源不就得了么!用户上传,跟我没关系,然后大家分享,还不是一样么?
恰逢2013年中国网盘大战,于是用户上传开始如火如荼地搞起来了。这年4月,网易云凭空出世;7月阿里全资收购了虾米。大家开始为了资源大打出手,江湖传言有新成立的平台直接从别的平台上扒歌单、扒曲库、扒资源。而网易云为了突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破冰之路,那就是主打歌单推荐和评论区,而不是将精力集中到版权资源上。
这种方式为网易云提供了巨大的用户黏性,在2017年,网易云的口碑在知乎上是难以想象的好。我曾经在一个回答下面说过这事,批判了一下网易云的假无损跟曲库问题——并指出这是一个音乐流媒体 APP 的核心。结果一票人跳出来,说核心个 P,评论区才是本体,老子就是来看评论的,假无损怎么了,曲库少怎么了,将我怒斥,并有人私信要求我删回答(呵呵)。
所以讲到这儿,你大概就能理解为什么Apple Music的音质可能会超越网易云音乐了(实际上Apple Music的音质从总体上来说可能会超越国内任何一个流媒体音乐APP)。因为Apple Music上一首典型的曲子是这样被搞出来的:
母带——转录AAC。
而国内一般流媒体平台上一首典型的曲子是这样被搞出来的:
不明来源的CD——抓轨——压缩——十八手流通——升频——被用户传到平台上。
这要是音质能一样就有鬼了。
实际上,国内音乐流媒体APP到现在为止,依然在内容方面有很大的短板,这不是网易云一家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被解决的问题。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付费用户可以选择更高音质都是流媒体类APP主打的卖点之一,因此各个平台都会费尽心力去找相关的无损资源——而这资源到底是怎么来的、质量如何,并不是关键,大量的假无损就这样有意无意的被传到了服务器上。况且这两年版权已经成为了各个平台战略的核心,能不能听到自己想要的,比听的是真无损还是假无损重要多了,这就导致了网易云更没有足够动力对自己服务器上的资源进行认真鉴别了。
考虑到网易云音乐目前的困境,我个人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改善音质、干掉假无损依然不是网易云的工作重心。Apple Music音质超过网易云无损的情况还将持续很久。
拓展阅读:
Apple Music:唱片公司(独立音乐发行单位、艺术家)你好,你可以把你的音乐主动提交到我的平台上进行流播(售卖),这里是我们的相关标准。
然后 99% 的唱片公司提供的是直接用母带压的 AAC,因为这套标准流程已经实行了进 20 年。
网易云音乐:用户你好,你想听的歌我们平台上还没有。你可以主动把你的「资源」(盗版,且经过了次数不明、质量不明的压缩)上传到我们的平台,在版权方律师函发过来之前大家就都可以听啦。
网易云音乐整个平台寿命都没有 10 年,正版化也就是这几年才慢慢开始。
1、网易的无损,有可能不是真无损;
2、你朋友的听出来,有可能不是真听出来。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