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生化环材实验室的硕博干劲越来越不足了?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er-42-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干劲越来越不足,关键是因为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实验,不一定能得到好数据,发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发出了高水平的论文,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教职工作或传化成合理的收入。而且人都是有攀比心理的,看到其他行业努力工作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收入,当然会觉得干劲不足。

身在美国,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大洋彼岸》之《未完的路》,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生物研究就像矿工挖矿一样,或者说就像石油工人找石油一样,有些地方是贫矿区或没有石油,你拼了命也找不到煤或石油”。这个纪录片介绍的是国内生物博士在美国的科研生活现状,说到科研实验的难处,这位博士后甚至伤心落泪。

国内的生物科研环境很类似,把当时的美国换成现在国内的一线城市,没有什么违和感,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依然比较贴切。通过视频,大家可以更直观感受一下生化环材实验室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压抑氛围。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9095756345995264

如果以后出路好,只会越干越有劲,然而科研理想与现实生活总是存在差距的。

对于科研理想,记得施一公教授曾在不少演讲中强调,“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兢兢业业做好你的学问”,“当国内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时,我认为国家出了大问题”,等等。

而现实生活呢,最近比较热门的新闻,10 月 17 日施一公联合创立的新创药研发公司诺诚健华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此外,2012年成立的北京青耕贝达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施一公是大股东,持有16.7%的股权,并担任董事长。2013年,施一公又成立了北京创研杏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经理、执行董事。此外,施一公还曾任职北京聚仁杏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公司高管。

所以生化环材专业的同学还是早做打算,不要太听信某些教授关于就业的言论,可能自己都做不到。这并不是在劝退,而是自己想清楚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真是想做学术,那就心无杂念,坚持下去。我所认识的有两个生物相关专业的博士生,都像施一公教授一样,辅修了计算机专业的硕士,Georgia Tech 在线的OMSCS,申请稍微容易一些。


user avatar   liu-da-ya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冠催响了汽笛,末班车已经启动。想补票得子刊,正刊。

没有这个本钱还是出门去汽车站比较好。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两天刚答了个类似的题,不过感觉搬到这里来更合适。

一个人的成功当然需要个人的奋斗,但赶上好时代或许更加重要。

在年轻博士找教职、评职称的难度的的确确比老一辈高很多。因为总的来说教职需求变少了,但参与竞争的人却越来越多。

从国家统计局和学位网公布的数据来看,自82年授予第一批博士学位开始,我国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基本上是单调增长的:

但这期间的高校对教职工的需求(包括非学术岗位)却是有起有落的:

可以看到,高校对教职工的需求在78-87年以及01-07年之间较为旺盛。前者应该是WG的遗留问题,而后者对应着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

但自2004年开始,高校对教职工的需求基本上逐年减少,可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却一直在增加。

一增一减之下,教职市场的供需比几乎呈现指数型的增长,博士生找教职的难度不言而喻。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这几年找教职可以说是形势一年一变。按以前标准能进985拿教职的博士,现在却只能找个四非院校。这当然不是因为博士越来越水了(实际上随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年轻人的平均学术能力是越来越高的),而是因为坑越来越少了 。

更可怕的是,00-05年那波进入高校的人,按35年工作时间算,至少要到2035年才会退休把位置腾出来。所以,除非再出现一次像99年哪那样的的爆发式扩招,高校对教职的需求肯定是会逐渐饱和,以后不管是找教职还是职称晋升,都会维持在一个很高的难度。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们普遍发现他们的师兄师姐文章发的越来越好,但是却混得越来越差。

怎么说呢,就那种你工资从3000涨到5000,但是房价从2万涨到10万的感jio,这都还算保守的。

生化环材的泡沫速度大概是房价的10倍吧,我只是简单目测。


这大概就是榜样的效果把,

2009年入学的博士生看到09年毕业的博士随便去个双非教授带编制或者是海龟师兄这百人那学者直接教授,心里觉得自己未来也可以。

2019年入学的博士生看到19年毕业的博士...哦不,15年毕业的博士师兄还在当临时工,这不,毕业快五年了的博士还是临时工,真的没什么搞头,还是赶紧跑路吧,都不瞎,都不用我劝,过几年更严重。




讨论组>>PI | 青椒 | 硕博 | 大学生 | 海外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


user avatar   fei-feifei-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开始非常辛苦,后来形成自己观点了,就不觉得了。因为你的观点总被人攻击,你总要还击。就比如你在逼乎发了个帖子被别人怼,你觉得你不回骂过去能睡得着觉? 学术成果就是在不断的撕逼过程中不断积累。 就比如我敬爱的Fama大神,活到老,撕到老,生命不息,撕逼不止。


user avatar   lyc-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意。

不会直接问。

介绍人靠谱,一开始就会说清楚,如果接受不了都不会来见面。

凡是见面的,都是硬件条件已经可以接受了。

反之对女方也是如此。

反正我当初相亲是这种情况。




  

相关话题

  sci-hub的作者认为其在中国还没有被广泛地被知道这是否属实?以及这份日志反应了什么问题?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自然》《科学》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发表了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化学命名中的生僻字那么多? 
  如何将传统金属结构材料的研究与物理学或化学结合起来? 
  计算机专业想好好搞科研读博士,建议平时刷 leetcode 吗,会不会浪费时间? 
  院士能够撬动的资源有多少? 
  做科研的人自己觉得幸福吗? 
  如果不告诉身份,可以检验出谁是谁的爹吗? 
  为什么生化环材在国际上这么好的学科,而且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学科,现在却在国内是天坑专业? 
  34 岁研究生自习室猝死,曾因冠心病请假被导师拒绝,家属认为导师分配任务过多,校方和导师是否需担责? 

前一个讨论
2019 年 11 月 5 日发布的小米手表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雷军暗示挖孔屏技术现已成熟?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