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法理解的一个问题是——在资源分配的问题上,没有什么是无代价的,等价交换才是普遍的原则。某些地方觉得自己得了好处,占了便宜,那就一定有别的什么地方吃了暗亏。如同廉价的苏俄武器,纸面性能,各种三维数据好像哪哪都不差,实战中的发挥却总是让人大跌眼镜。
中国大学的“低价”,是用什么换来的?
糟糕的生活环境:四人间起步,六人间正常的宿舍,共用洗漱间洗澡间厕所。
低下的教学质量:一两百人一起的超级大课,几十年前钱的老教材和多年不改的PPT,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课程安排。
糟糕的实验条件:好大学会稍好一些,但也只是稍好一些。很多211及以下的学校,基础学科的学生做个物理、化学实验都是两三人共用一个实验台。
全方位缺失的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这个都不是差距,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在这方面也可以认为基本为零,完全谈不上有任何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可言。一个欧美国家稍好一点大学的中上水平学生,在出校门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了,我国顶尖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做个报告连话都说不好的比比皆是。
……………………
所以一个很有特色的现象就是——我们国家的大学的认可度,与其说取决于其的教育质量,不如说取决于学校的录取分数。毕业证书与其说是证明你接受了怎样好的教育,不如说是证明了你的高考分数。你们有谁听说过,大学里哪个学霸是靠听课听出来的吗?
至于什么“我国大学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工程师”......有这样搞笑的吗?用人单位对我国大学是怎么评价的你们不知道吗?哪个新人上来能干活的?大学与其说是培养了什么合格的人才,不如说是教给了大家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和概念。然后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聪明人也多,于是到了工作岗位上再边干边学,逐渐形成系统性的东西。
其他行业也一样,与医疗“低价”相对应的就是医生低下的收入、盛行的红包、肆无忌惮的莆田系和可怕的医闹纠纷;各种“郭嘉攻城”、“大国重器”的背后,是较高的增值税与各种隐性税收,比如高昂的油价和不知哪年才能取消的高速公路收费;与“基建狂魔”相对应的,就是可怕的地方债和几乎世界第一的房价/收入比。你占了便宜自然就有人要吃亏,而没有人会当傻子白白吃亏,早晚会以某种形式反馈回来。
说到底,并不是你有任何的“优越性”,仅仅是你做了某种取舍。这种“取舍”是否是一定正确的呢?这就只能让时间来检验了。
但对本问题,有一点非常明确——对于不差钱的学生而言,真的毫无必要在国内的环境下内卷,难从来就不是好。
女王:求求题主放过我,我可不敢有什么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