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姓氏以M和N开头? 第1页

  

user avatar   hei-zhi-sheng-l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问题啊,我在中学时看非洲新闻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点,可以说是促使我入坑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梦想开始的地方了。

闲话不多说。开头先说明一下,理论上这个问题的解答一部分基于语言学,其它部分则必须要考虑民族、文化等因素,一个民族习惯用什么词汇来作为姓氏,一门语言在把一般词汇变成姓氏时又是否要经历特定的语法步骤,这些事情都应该涉及,总体来看是个非常庞大的问题;而非洲在知乎上又算是相对冷门的话题(更别说是非洲的语言了),所以我这里也只能很泛泛地提供一些思路。

然后是一些必要的界定:

  • 如果以N、C、V来表示任意的鼻音、辅音、元音,那么以NV-组合开头放在各语言里都很正常,真正值得留意的是——为何会相对高频地出现NC-组合
  • “撒南非洲”这个限定其实……意义不太大,题主可能观察到姓氏有NC-特征的人“肤色较黑”[1],然而事实上整个撒南非洲的民族极其多样,去除的“撒北非洲”可能也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而已(后者只是个统称,更别提这两类“民族”都是跨撒哈拉分布的)。
  • 必须要指出的是,NC-姓氏突出只是因为它“看起来比较奇怪”,但撒南非洲的其它姓氏还有很多很多。就我个人这些年通过新闻接触到的撒南非洲姓氏来看,NC-姓氏并没有那么常见,很多情况下不符合这一特征的就直接被忽视了。

(进入正经语学范畴的分割线,以下内容需要一些语学基础)

我个人认为有两点可能性较大的原因:

1.以班图语支为代表的前鼻化现象

下图中以喀麦隆为界向东向南扩张的一大片紫红色区域是班图语支,在这样一块囊括了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地区,语言特征相对统一。而与班图语支同级、甚至是分类更靠上的一些语言群,则密密麻麻地挤在西非,所以西非的语言多样性远胜于中部和南部非洲。如果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很多中部和南部非洲的人姓氏以M和N开头”,那事情就简单一些;一加上西非,就非常复杂。

班图语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名词分类。下图展示了斯瓦希里语(东非通用语)、林加拉语(刚果金北部)、卢巴语(刚果金南部)和祖鲁语(南非东部),这里先关注第9、10类:

在目前构拟出的班图语共同祖先——原始班图语中,第9、10类是在名词前加上一个*n-,那么当原名词词干以辅音开头、并且该名词可作为姓氏时,就会出现本问题中涉及的NC-情况。

其中像斯瓦希里语在演变过程中进一步变成了N-,表示这个前缀的发音位置会根据名词词干首音位而定(即逆同化),也可以分析为原词干首辅音变成了前鼻化。比如形容词-zuri“好的”在和第9、10类名词一致时要变成nzuri /ⁿzu.ri/(当然分析成/nzu.ri/也行[2]),-baya“坏的”变成mbaya /ᵐba.ja/,-gumu“硬的”变成ngumu /ᵑgu.mu/等等。

其它班图语里可能前鼻化现象更为突出,是明确的音位,未必像斯瓦希里语这样(在词首位置)绝大多数由第9-10类前缀引起——然而,在正字法层面最直观的表示还是用⟨NC-⟩。

当然,在班图语以外的“撒南非洲语言”里(主要还是大西洋-刚果语族)也不乏这种前鼻化现象,比如乍得首都恩贾梅纳N'Djamena。事实上纵观全球来看,以班图语为代表的这一大片语言是前鼻化特征最突出的地区,其它还包括像是汉藏语系里的闽南语(比如厦门话)、彝语支,南岛语系的斐济语,图皮亚语系的瓜拉尼语等等——其中闽南语是因为在推广普通话拼音之后就较少拿来做人名发音的依据,而其它语言的存在感都不太强[3];班图语尽管单个拿出来也鲜有人知,但好歹分布范围广,样本容量大,总归还是能够碰到一点的。

2.班图语支表人的前缀m(V)-

还是上面那幅图,这里仅截取了第1类,用于表人,这就意味着也很容易出现在人名中。

在这里,只有斯瓦希里语把原始班图语的前缀*mʊ-(上表的构拟有点老)里的元音丢掉了,变成了一个成音节的m-,所以会见到诸如mtu“人”、mtoto“孩子”、mpwa“侄子”的词。像上面举过的例子-baya“坏的”,当和第1类名词一致时尽管还是写作mbaya,但音节划分是/m̩.ba.ja/,不同于第9-10类的/ᵐba.ja/。

不过,如果看向整个班图语,虽然第1类前缀里元音脱落与否的规律性不强(有些很近的语言里也呈现出差异),但总体上涉及脱落的语言也不少,Bell (1972)[4]中收集了84种班图语的数据[5],发现其中有46种会脱落,超过一半(虽然程度上确实各有差异),也能说明以⟨mC-⟩开头的单词广泛存在于班图语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前面那一点前鼻化是“班图语支为代表”,在其它大西洋-刚果语族中也存在。然而,这个表人的m(V)-则偏向于是班图语的典型特征(不过我对班图以外的大西洋-刚果语知之甚少,不敢下定论说是“独家特征”;以及,名词分类确实在整个语族都存在,但未必是以m(V)-这种形式)。


总之,上面只是非常简单地谈了两点,而且可以说是犯了试图以班图语支来概括整个大西洋-刚果语族的通病,也完全无法涉及尼日-刚果语系的其它几个语族、以及尼罗-撒哈拉语系等等的情况。能力有限,只能答到这里了。


看到评论后再补充一点,有些以m-开头的姓名可能是伊斯兰文化圈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穆罕默德”、“马哈茂德”等(各地拼写会有些差异),其它可能还有一些以mu-(或mo-)开头的名词,在阿拉伯语里表示分词,如“穆巴拉克”Mubārak是bāraka“保佑”的被动分词“被保佑的、幸运的”。

尽管现在伊斯兰的影响已大体局限在撒哈拉以北,但在西方殖民者到达之前其影响范围曾穿过撒哈拉扩散到萨赫勒地区,也顺着东非海岸来到现在斯瓦希里语使用范围内。不过识别阿拉伯语来源的m-和班图语m-的关键特征还是在于——阿拉伯语名字很少会出现mC-。

参考

  1. ^ 而且假设能分辨以“南苏丹人”为代表的尼罗-撒哈拉人,和以“埃塞俄比亚人”为代表的库施人。
  2. ^ 在有些方言中不鼻化的浊爆音其实是内爆音,那就与肺部气流的前鼻化音形成对立(如⟨b⟩/ɓ/和⟨mb⟩/ᵐb/),于是前鼻化更偏向于是独立音位。
  3. ^ 巴拉圭可能还因为足球而出名,但「巴拉圭有约九成人口能说瓜拉尼语」一事就太冷门了。
  4. ^ Bell, Alan. "The development of syllabic nasals in the Bantu noun class prefiexes mu-, mi-, and ma-*." (1972).
  5. ^ 原文本身是用于说明原始班图语的*mʊ-(第1类)比起*mɪ-(第4类)和*ma-(第6类)更容易脱落元音。



  

相关话题

  如果如果非典病毒首先爆发在非洲,非洲人会被一波带走吗? 
  如果将非洲土著的食物 进口到中国来开专卖店,会不会很火爆? 
  假如德国一战爆发前30年内大力发展建设非洲殖民地工业体系,还会输的这样惨吗? 
  如何高调的介绍你的姓氏? 
  椰子硬,还是人类的头硬? 
  姓朱的人取名朱可夫怎么样? 
  为何卢旺达议会中女议员比例高达63.8%? 
  为什么有人说一生一定要去非洲看一次动物大迁徙? 
  如何看待强烈主张“冠姓权”的女性? 
  你能接受你养的孩子跟妻子的姓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
下一个讨论
哲学能否复活?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