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第2页

           

user avatar   mr-anderso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大学时候花了点时间研究,后来有机会在国外图书馆查资料,我就凭印象写点我记得比较清楚的。

英语资料看着虽然废力,但是图表和插图还是能明白的。惨烈,看不下去。一战的后方没被打烂,所以资料都在,详细到数字有零有整,甚至连地图都在。英语数字三位数一个逗号,差伤亡,查消耗,逗号后面三位不用看,就看逗号前面数字,心里想着几百千,几百千已经够吓人了,合计还有两个逗号的数字,就是百万了。

开战头一个月,东线奥匈报销了整个常备军,这还没开始挖沟对射。俄军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不得不开始拔点作业,普热梅希尔要塞。老旧的星堡要塞依然不是野战火炮能捍动的,攻城炮赶来需要一个月,到位以后要现浇水泥做地基又是一个月,于是指挥官决定趁胜用人拔点。事先没侦察,开打第一天就把牌全压上了。有张图是要塞外围阵地图,特色是内侧高外侧低的一个缓坡,站远处肉眼看基本看不出这是缓慢上升的坡,过了坡顶是个凹面的陡坡,没多高,还不到两米,上半截抖,下半缓,不用跳,一滑就下来了。下到底以后是两级总共半人高的台阶,上完台阶又是一个缓坡,缓坡再向上是要塞本体外围的壕沟,机枪巢。沿着台阶向两侧走,那是几十到上百米的走道,通向其它类似缓坡下的走道,在某个走道的交会点可以找到交通壕前往要塞本体。我为什么详细说这个坡,大家一定要记住,后面我会多次提到这个坡。

俄军基层指挥官刚血虐的奥匈军,几乎是追着溃兵屁股来到要塞下,想当然的以为这里的奥军也一样菜。结果他们没想到这个驻防部队基本当地人组成,几十年没动过窝。武器除了帝国配发以外,当地议会为了保卫家乡在开战前打钱买足了军火,每一个排都有轻重机枪当地议会临时征发了后备军也不归维也纳指挥,几乎是在当地挖了两个月的工事。

第一天,俄军报销了好上万人,而后方指挥部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指挥官只知道全军整齐展开前进以后,貌似越过了奥军的路障,然后就失去了联系。前方传来激烈的交火声,一直到夜间沉寂。但是很奇怪没有报告传回,夜间多次派穿令兵去联系也都没有回复。此时俄国人还是比较乐观,认为是在追击敌人了。到第二天早上,又派了预备军上去打算占领,结果又重复第一天情况。但是这次布置了野战电话线,有回复了,报告伤亡惨重。一直到凌晨,本来打算派出第三波攻势,结果前面爬回来一拨人,算是报告了情况。两波攻势上万人全报销了,他们把尸体堆起来趁夜翻墙爬回来的。原来越过缓坡以后就是机枪扫射。那两级台阶不高不低的让俄军根本架不了重机枪,得拿尸体磊起来重机枪才能开火。第二道缓坡加台阶让俄军无法冲锋,所有人必须在台阶下趴着才不会被机枪打到。然后所有人刚趴下,上面开始往下甩手榴弹,手榴弹在缓坡上弹几下滚进沟一炸就是一团血雾。俄军要反击,甩出去的手榴弹又滚回了沟里炸起更多的血雾。于是想撤,但是那个陡坡翻不回去,只要站起来就被交叉火力覆盖。那不得已向两边走看看能不能找到出口,结果两头出口都被火力覆盖,而且出路只通向要塞,而交通沟还没一米深还是个倒梯形,两侧又是不知道多少机枪。屠杀持续到第二天晚上,还有侥幸没死的把尸体磊起来才爬了回去。

而奥军这边的记载,第一天就有很多士兵疯了,没错,杀人杀疯了。入夜以后暂时停火,沟里都是惨叫,到快天亮,终于没了声音。几个小时后,第二波俄军又上来了,于是重复第一天。

这种人间惨剧,俄军打了三天报销4万人,才慢慢夺取了外围阵地,靠堆尸体,靠人爆破。然而他们想把野战炮拉上坡好直射的时候,发现八匹马也拉不动炮上坡,于是十六匹,外加工兵铺路。这一幕被奥军发现以后,要塞里的重臼炮开火了,此前一直没动用。先说一下这个臼炮,这玩意布置在地下,向上开火,炮弹装填系数大,类似没良心炮。炮位上面是混凝土,开火处就一个孔,要摧毁这个炮得有炮弹刚好掉进孔里,而这个孔上面还有钢板,不开火时候是盖着的。那个炮是什么型号希望有大神补充一下。我只记得瞄准跟发射是分开的,装填时炮躺平不影响瞄准。于是在坡上的马队和工兵惨了,几发下来又全报销了,连送弹药的临时轨道也被破坏(当时俄军需要马拉小车走轨道翻过这个坡进行补给)。然后晚上奥军一个反击,俄军前面白打又赔进去几万伤亡。接下来零碎打了几天,基本在挖沟爆破再挖沟之中度过。一直到两周以后攻城大炮终于到位,终于正式两军开始拼消耗。6个月后奥军扛不住放弃要塞,部分守备部队被围投降,十万级别。但俄军也打不动了,从14年10月打到15年3月到前后半年不到,死人死马把沟都填平了。奥军本乡本土的守备队有不肯撤的,也基本打没了。这意味着附近村镇全成了寡妇村。就那么一个无聊的地方双方大概25万人报销了。

西线,马恩河双方营团级部队在村子里打进打出,报销了几十万人。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了。

最后付出那么大代价以后,战线都没动地方。

惨不惨?


user avatar   Nachtwac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饥饿中挣扎着死亡的平民,显然远远没有在战场上死亡的士兵给人的震撼大。

@爱斯基摩人 神通juju的回答里作出的结论“这和二战的不宣而战完全不同,当所有人都为了一场大战计谋了数十年之时,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一个月就这样诞生了。”当然正确,但食物却成为了二战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武器,纳粹德国早在战前就已经策划使用饥饿来作为武器,而这种武器的最大受害者便是平民,从这个角度说,二战在这方面更为惨烈。

芜青之冬让德国人印象深刻,对于纳粹党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在战时保证德国人的食物供应,在一战中,当德军占领了罗马尼亚之后,几乎将整个罗马尼亚全部搬空,到了二战,纳粹德国更是干脆将战时的饥饿,直接转嫁给了被占领的国家。

在1940年,波兰主要城市的食物配给量就被确定为600卡的热量,在1941年,纳粹把挪威和捷克斯洛伐克“普通消费者”的正式配给量减少到每天1600卡的热量,而比利时和法国更是只有每天1300卡的热量,荷兰在所有被占领的西部国家里最为悲惨,及至战争结束,在被占领的荷兰,正式日常食物配给量已经下降到只有400卡的热量。

而德国人呢,战争爆发初期,德国平民每天平均摄入的热量为2570卡,这个摄入量还算健康。但在此后一年,这个指标下降到2445卡,1943年下降到2078卡,在战争结束时下降到1412卡。

可见,哪怕是到了战争结束时,德国人吃的也是比任何一个占领区国家的人民吃的好。

Lizzie Collingham在她的专著The taste of war里指出,纳粹德国军队和平民所用的面包和肉类,约40%是在被占领地区生产出来的或者由这些地区驱逐出去的劳工在德国的农场里生产出来的。

至于对苏联,纳粹夺取乌克兰的很大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借此能饿死苏联,这对于苏联的影响,可以参考这个回答:

哪怕是在战争结束后,饥荒也仍在持续,在宣布停战后的几个月间,盟军只能绝望地、气馁地供养数百万欧洲饥饿人口。在德国的英军占领区,及至1945年9月,配给量下降到1224卡,及至1946年3月,配给量下降到1014卡。在德国的法军占领区,及至1945年年底,正式配给量下降到1000卡以下,这种状况持续了六个月之久。

至于在战场上,被广泛提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也不是烈度最大的那种的,在历时不过半个月左右的柏林战役里,苏军的伤亡高达34万,德军的伤亡则有32万,还有数万名平民死亡。置身于柏林战役的战场上,恐怕给人的感受要远远强于一战中的任何一场战役。


user avatar   yu-feng-7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惨烈”的对象不同,导致“战争在军事上的残酷”并未成为二战集体记忆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题主所谓的“二战的战役死伤更多”,多的是谁?

以军队伤亡比例占总人口比例和伤亡总数算,二战称得上惨烈的是苏联、德国、日本、中国以及德国的三个仆从国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其他国家在军事上真没啥“惨烈”的。像法国和意大利,军队大批大批投降被俘,俘虏死亡率也不高,你跟他讲“二战有多么惨烈”,他们表示……what's the problem?

(其实把中国放进来多少是有问题的,按照国共双方的官方统计,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连美国都不如,不到总人口的1%(中国是320万国军伤亡+52万共军伤亡 v 至少5亿人口,美国是108万伤亡 v 1.3亿人口)。不过考虑到统计的遗漏和总伤亡人数较大,还是加进来为好。)

而具体到这几个在战场上付出了重大代价的国家,三个小国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影响力,他们的经历少人关心,而中国、德国日本、苏联的“战争记忆构建”的情况则各有差异。

中国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对于抗日战争本身,平民遭遇的苦难丝毫不比战场上的士兵少,实际上平民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军人。淞沪战场上的炮火连天,大场镇,苏州河,罗店阵地争夺的残酷,相比于南京城里的屠戮和强奸,就不那么显眼了。


德国和日本的情况其实也类似,战场上的苦难被其他因素掩盖了。

如果你看过关于德国和日本战争时期人民生活的记录,诸如牛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斯塔加特基于私人信件和日记所著的《德国人的战争》,你就知道德国和日本公众对战争最深刻的集体记忆是——轰炸。当一个人家园被毁灭,忙于躲避燃烧弹时,远方亲友的死亡不说无关痛痒,其实也已经麻木了。而到了战后,战败的德国和日本面临的首先是国家的占领甚至是国土分裂,接着就是战后重建和冷战的激烈对抗,再接下来就是对于战争罪行的反思和掩盖,导致战争本身的记忆被扭曲了,在公共记忆空间中,已经没有多少地方能留给对死难士兵的哀悼和战场惨烈的追忆了。


最有意思的就是苏联的情况了。

其实可以这么说,二战在军事上的残酷性主要体现于苏联红军那巨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伤亡数字上,苏联军队在二战中的伤亡数字,比其他各国加起来还多,几乎等于一战各主要交战过军队伤亡数字的总和。那为什么这样可怕的伤亡数字没有成为超越索姆河和凡尔登的记忆呢?

意识形态敌对导致的西方对苏联战争记录的忽视当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苏联本身也是在刻意回避卫国战争的残酷性——实际上,苏军的伤亡数字是直到苏联解体的前后才逐渐公布的。

在一整个苏联时代,我们能看到的关于卫国战争的记录基本都是官方战史、报告文学作品和经过严格审查的将领回忆录。在苏东剧变之前,几乎没有士兵一级的回忆录出版。像德军士兵盖伊.萨杰《被遗忘的士兵》这样的震撼人心的士兵回忆录是缺失的。而在苏联报告文学作家们的笔下,例如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中,强调的是战争的积极、英雄主义的一面。即使有付出的代价,也是作为伟大胜利的背景衬托,这怎么会让人感到战争在军事上的残酷性呢?

有人争论什么伤亡的总数或者伤亡密度,简直可笑,1943年的奥廖尔战役,一个小小的奥廖尔就让苏军36天时间里伤亡了43万人。4月16日冲击泽洛高地那一天的伤亡人数,我相信不见得比索姆河的第一天少多少。还有1942年围绕勒热夫-瑟乔夫卡突出部一年多的争夺,前后搭进去的红军怎么也有一两百万了吧?问题是,这样庞大的伤亡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些德国人笔下麻木冲锋的两脚牲口,他们的所思所想是什么?面临这么可怕的伤亡概率,他们害怕吗?我们很难找到这方面的记录,自然也很难“理解”这些伤亡数字的具体概念。


至于其他的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洲和东南亚一票被占领的国家,军人在战场上并未付出太多代价,那战争的残酷就更是主要体现于平民遭遇的残酷,特别是纳粹大屠杀这种前无古人的暴行就构成了战争记忆的主要部分。


而一战的情况就完全是反过来了,整体上军人的伤亡人数远比比平民多。尤其是西线,英法德公众对于战争本身的残酷性记忆主要就体现于雪片般飞来的阵亡通知书上。到了战后,英法德也很快进入了和平和繁荣的时期,战争的残酷性也因为和平而被反衬得特别明显。所以才有《西线无战事》这样的反战神作的出现。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下多个回答是有问题的,至少是值得商榷的。

二战的战争冲击更小是否是因为幸存的一战士兵呢?

我不是非常同意。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我们认为是“士兵们已经经历过了战争,所以接受度更高”,那么这是不成立的。经历过大战的士兵几乎只存在于军官甚至高级军官中。这一点事实上显而易见,我们假设一个15岁的士兵在1913年应征入伍,加入基奇纳的新军,那么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的年龄已经是41岁了。

事实上两战之间服役过的典型军官往往是30-50岁的年龄段。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地中海舰队战中早期的CIC坎宁安是83年人,在1914年的时候他的年纪是31岁,在1939年的时候则是56岁。他略小一点的弟弟,陆军将军阿兰·坎宁安是87年出生的,在1914年的时候他的年纪是27岁,在1939年则是52岁。

对比之下,缅甸的第14集团军的指挥官,日后的澳大利亚总督斯利姆是91年出生的。埃塞俄比亚的指挥官威廉姆·普莱特是85年生人。海军掌门人庞德老爷是77年生人,陆军大参谋布鲁克则是83年人。策划塔兰托的莱斯特是88年——蒙哥马利大他一年,在87年出生。

在间战因为许多人的刻板印象,在大众观念里是很短暂的时间段。但是事实上整个间战持续了21年,活脱脱经过了整整2代人。大多数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往往需要在第一次大战中就是军官,年纪在30岁左右甚至以上,才能在间战中得到继续培养,在二战中成为高级将领。

而如果我们认为“经历过战争的士兵回归社会,导致社会对战争的接受度更高”——则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里同样首先可以用简单的年代计数说明:如果一个人出生于一战结束后,比如1920年,那么此人在1939年时应该是19岁。从1918年开始算起,到1939年结束,所有21岁以下的青少年(Adolescent),早期成人(Early Adulthood)外加整个战争中出生的一带都压根不会对一战有任何战争记忆。这就已经组成了远比解甲归田的一战士兵更加庞大的一个人口群体。

其次——二战对于平民的波及程度是远远高于一战的。这一点几乎显而易见:比如以战略轰炸为例,1916年9月飞艇L 31轰炸莱顿区时,总共在莱顿造成了8人死亡30人受伤的破坏,在伦敦总计15人死亡57人受伤。而1942年Bomber Command第一次报复式的“千机轰炸”直接在科隆将超过一万三千栋居民住宅夷为平地,另外有接近三万栋受损。整座城市几乎化为废墟——而这还只是1942年战局艰难时并不成熟的战略轰炸。无论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农田,还是华北和东北的村庄,或者是南英格兰的城市——巨大的技术进步和战争规模的扩大带来了统计学上数倍数十倍的平民损失,社会对于全面战争的第一次体会绝对不是在大战中,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己居住的城市和全副身家被呼啸而过的难开斯特碾成平地不算惨烈,凯撒把七大姑八大姨的二舅子送去打仗战死了反而惨烈吗?我不搞心理··· ···但是这个很反直觉啊。

说点题外的,今天我们使用的Tanner Stages被认为不准确就是因为Tanner大量使用了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孩童作为基准。而这些儿童的体脂量可以预计地比今天远低,因为发育更加迟缓。

一战因为其特别庞大的军事投入,和众多先进技术的运用,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种说法很可能是对的。但是如果认为“因为一战的存在导致社会不认为二战更加惨烈”,在逻辑上难以令人信服——因为首先间战的漫长和平冲淡了大战的记忆;其次也因为相对于一战,二战对社会带来的破坏实在是太过于不成比例地巨大。

而战争中的损失不够集中的说法更有远见,但是实际上也有待商榷。

从时间上来讲,损失二战的损失远比一战要更加密集。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为其5个月的战斗中,红军总计损失了112万人——包括伤亡和失踪的总人数。如果按照月均计算,则每个月的战斗减员要超过二十万人(注意,这个损失不是平均分布的,战斗最艰苦的几个月中损失要更多)。

整个1916年下半年,从7月到12月间,英军(帝国及联邦)总损失只有五十一万人。英法总损失也没有超过一百万。在整个1916年下半年,没有一个月的英军损失超过二十万。

注意,这是整个英帝国及其联邦在各条战线上的总和与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一座城市附近的伤亡对比。

从空间密度和损失率来看也是一样的。如果认为这是东线的特例,那么转而注意发生在世界尽头的,补给线比登天难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轴心国参战的11万士兵中,减员达到了3万6千人(包括被俘),超过了百分之三十。而索姆河战役的英法军队在战役后期接近300万人,100个师的兵力最终伤亡在60万人左右,接下来的数学计算是小学级别的了。

附一个反驳答案,兼听则明。

结果就是,在没有动任何一手资料的环境下,因为过于不成比例而很明显地能看出来:二战从各个层面上,都破坏更加严重,对社会影响更加深远——部队损失总量更大,时间,空间的密度都更大,损失率更高。

那为什么说一战比二战惨烈?

一战就不比二战惨烈。谁提出谁举证去。


user avatar   jiang-cheng-2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二战,特别是东线活下来的人不够多。

你看第12航空队有人能活下来写第22条军规;第8航空队就比较惨,活过25次的拍成电影,观感就不同了。

而且东线的阵地战也多啊,比如“我在勒热夫附近死去”、“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战争的第三百五十天。黎明还未在叶片上颤动,为了壮胆机枪在响……就是此地。他在这里死去”,只是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在大部队的突破和推进上了,不去关心士兵如何也是正常的。

P. S. 我怀疑历史教科书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P. P. S. 协约国伤亡最大的似乎是……沙俄啊。而且我说凡尔登双方伤亡加起来没斯大林格勒苏军伤亡多你们会信吗


user avatar   jiang-meng-shan-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二战中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法国等一些西欧国家就是还没巴甫洛夫中士一栋楼抵抗时间长的丑角,外带英国这个二战全程陪跑。在苏/俄(以及美国)面前提二战实在是脸上无光——好歹连中国都是坚持全面战争8年,牺牲死难人数第二多的对日主战场好不好?

这还不说二战法国自贝当赖伐尔卖国投降之后,率领法国儿女坚持抗战、组织几十万法国游击队的还是法国资产阶级在战前战后都竭力绞杀的法国共产党。

更不要说一战的英法至少还保住了超级大国、世界一霸的表面光鲜。可他们的二战、我们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成果: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成立和亚非拉共产主义思潮的蔓延可是直接判了英法比荷等作为老牌殖民帝国的死刑。

最后一番折腾下来,曾经的欧洲体面人却通通沦为了新大陆暴发户阿美莉卡对抗康米俄国的桥头堡和炮灰——第三次世界大战战端一开,这些人上人老爷就得被苏联和美国的核弹犁两遍。

所以他们对二战没有像中苏(也许还有美国)那样意气风发、自信豪迈的正面感想恐怕也是正常。

于是这帮破落户就只好去一战找补,搞一些“我大清祖上也阔过”、“我们八旗当年打天下那会儿”的把戏聊以自慰。

对此我们要体谅,我们要理解,我们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讥笑嘲讽老同志。

不过这些老爷要是哭什么“礼崩乐坏”、“文明毁灭”、“辉煌不再”、“尸骨累累”,那我就想笑了——你们凌辱与屠宰爱尔兰人、布尔人、中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和黑人的时候咋就没想起来“文明”一点呢?

这时我不禁想起中国不少青少年继德意志第三帝国之后的又一大偶像: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陛下威廉二世的一番慷慨陈词

你们来到敌人(中国人)面前,就必须击败他们!绝不饶恕!不留俘虏!只要是落入你手中的中国人,你就杀死他!
如同一千年前的匈奴人在他们的阿提拉王带领之下获得在历史记载和童话中流传至今的名声,也让“德意志”这个名字通过你们在中国响彻千年,让中国人永远不敢低看德国人!

看样子只有西欧白老爷的肉身被屠宰、西欧白老爷的城乡被炸烂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亚非拉人民心中是什么滋味?

这啊,这就叫孽力回馈。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战比二战更惨烈的大多是英国人。

他们都参加过有比较,还更有话语权。


一战和二战全都参加过的其实没几个,

其他国家很多是打酱油,没资格去比。


德国两次都是战败国,不好意思去比。

法国二战差点亡国,也不好意思去比。


俄国一战临了反水,也不好意思去比。

只有英国人两次大战都卖力有资格比。


一战比二战更惨烈,其实也说不过去。

因为是站在英国贵族和国民立场说的。


一战以前,英国人在全世界所向披靡,

胜仗概率很高,即使失败也伤亡不大。


很多人参军打仗胜利提拔形成了预期,

以为一战也能像以前一样轻松地了结。


因此很多贵族子弟也积极地参军打仗,

以为能迅速镀金从此走上人生快车道。


没想到一战打得如此狼狈,损失惨重,

贵族为了面子还得身先士卒死得更多。


战后统计死亡率,贵族比平民高很多。

整体死亡率八分之一,而贵族达一半。


这样高的伤亡率把英国贵族吓破了胆,

二战时候说什么也不愿意亲自上战场。


于是,他们使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策来。

第一,绥靖政策,尽量不和德国冲突。


第二,祸水东引,挑动德国苏联互殴。

第三,拉人垫背,让欧洲人先顶上去。


第四,给人洗脑,让殖民地派兵参战。

第五,给人高帽,让美国人替他出头。


第六,能躲就躲,撤退起来比谁都快,

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丢下法国人自己跑。


所以虽然英国在二战时候也损失不少,

但比起一战本国人尤其贵族死亡不多。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是权贵书写的,

战败国酱油国不说话,英国就胡说呗。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支撑战争的核心是人们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因为战争就是很惨烈的,就是要死人的,就是要和肠子脑浆睡在一起的,它怎么也不可能让你很舒服。生命是一个人个体层面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之一,如果你没有一个超越生命的东西支撑你,那不管你方有什么高科技加持,你都一定会崩溃。

一战这种皇帝战争的合法性显然就很低,一个连的弟兄死了几个,自己受了点伤,很自然地就会想“我为什么要给另一个人卖命”,“要是不卖命我还可以回家睡觉”,那惨烈感很自然地就产生了。

二战不是这样,二战是亡国灭种的战争。反法西斯阵营就不说了,那是被侵略战争,你可以选择拿起枪送死,或者放下枪等死,连你全家一起死,根本没有“回家睡觉”这个选项。你不在斯大林格勒跟德国鬼子同归于尽,全苏联的人,你妈你媳妇你闺女你大姨你老舅妈就要一起打包上天了。法西斯国家也是啊,从法西斯国家的角度来看,自己在过去几十年里受了多么大的委屈,好不容易站起来了,要让他们过一战战败时那种生活,或者让他们过明治维新及以前的那种生活,那简直比死了还难受,那还不如死了。

换句话说,对二战参战国的国民而言,死在战场上根本就不是最惨的,因为后方比前方更惨,战败比作战更可怕,所以人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对于一战则完全不是这样,惨是相对的,前线惨,后方没有那么惨,战败也没有打仗惨。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些人可能不把斯大林格勒里的苏联人当人看吧。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战法国战死人数:

124万。

二战法国战死人数:

30万。

一战英国战死人数:

90万。

二战英国战死人数:

40万。

知道为啥了吧……

因为现代掌握话语权的美欧死的最惨的战争就是一战,所以说这些掌握话语权的国家自然会更加渲染一战。

我给你们说啊:

等到中国哪天掌握全球的话语权,那么世界上最惨烈的战争绝对是抗日战争。

而不是什么帝国主义倒戈相向的一战,充斥着耻辱居然还能吹嘘的一战。




           

相关话题

  弗朗哥如果在二战一开始就全力倒向轴心国,会对二战进程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何看待俄总统府发言人称「如果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俄罗斯就可以使用核武器 」?其中透露出哪些信息? 
  古代战争中的将军是如何有效控制几万十几万人的军队的? 
  一战时期俄罗斯军队表现如何? 
  二战期间有日本人为中国做过好事吗? 
  火力不足恐惧症的表现都有什么? 
  美国为阿富汗战争总开支超过 2 万亿,得到回报了吗?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但情况还是一团糟? 
  如果二战时期的中国建造出了战列舰,那么风格会偏向于什么系的? 
  如何学习看懂战役态势图? 
  如何看待韩国疑似2017年军事政变未遂? 

前一个讨论
在卡佩王朝统领法兰西岛的时代,英格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王室领地大概多大?
下一个讨论
美国仍在制造波音飞机、重型航母、巡航导弹等尖端设备,但是为什么有人却认为美国制造业衰落了?





© 2024-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