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从中长期看,对中国经济应该保持乐观还是悲观? 第1页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济就像人体,有其内在的循环规律。一个产业在某一个阶段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但是当这个产业成熟兴旺过后,也就不可避免的要走向衰亡历程,这个时候如果有相应的替代产业出现,则社会的衰退可以避免,得以继续前行,比如英美,从大工业时代到现在,依然输出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也有相反的例子,那就是一些拉美国家,比如巴西阿根廷之类的老牌先发展国家,他们虽也有过兴盛历史,却无奈后继乏力,最终导致无法翻越老山头,抛锚在原地无法前行。

人类在轿夫年代,一个轿夫一天出轿一次赚十块钱,那这个社会产生的效益就是十块钱,如果需要翻倍的效益,那就得出两次轿,再获得增长,他就得出三次。可是一个轿夫毕竟精力有限,他不可能出五次十次以上,生产力的天花板就出现了,纵向扩大生产力遭遇了天花板,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横向扩张,加大轿夫的数量,从一个到N个,但这又带来一个市场容量的问题,一个市场对轿子的需求总量就摆在那儿,这个时候就遭遇了另一个天花板,市场总量的天花板,另外,即使市场需求在稳步增加,服务的价格也并没有降低多少,那就会导致消费支出的加剧而引发通货膨胀,它同样也会触碰到价格天花板上,到了一定总支出之后会抑制消费需求的继续增加,从而开始出现滞涨。那么,解决这个发展矛盾的解决方案在哪里呢?马车来了,轿夫一天只能出行三次,马车可以出行六次,轿夫一天载重量只能达到三百斤,马车可以达到六百斤,因为效率的提升,它的价格并不会随之提升,然后它就能够打开加多一倍的市场容量。破解市场容量与通胀矛盾的第一关被打通了,于是社会向前发展了一步。

从轿夫到马车,从马车到火车,人类就是这样一关一关突破过来的,人们的收入也是从十块向一百块再向一千块攀升,但通胀并没有从一冲到一千,皆因为每突破一关时,市场容量和收入水平都跳跃出了原来的维度,通胀却反而从中得到了受益,因为市场价格不是叠加的,你原来轿夫收十块钱服务费,他要增加利润就得从原来价格基础往上加,于是价格从十块变成了十五、二十,通胀就随之而来,但马车的出现,打破了轿夫不断加价的趋势,它仍然收十块钱,市场规模和收益都扩大了,但单位价格却没变化,于是,本来向上飙升的通胀趋势就此被新产业拉回了原地。


每一次的产业升级都会带来市场容量的扩张,也会带来人民收入的变化,却不会带来通胀飙升,因为新行业新产品此前没有通胀基数,所有的收入都属于增量收入,所有的消费也都属于增量消费,新产品虽然带动了大量新增消费,却不会带动通胀爆发,皆因此前没有可比数据,相反,它带动了新的消费,必然会抵消一些原有的消费需求,反过来拉动通胀回落。于是社会便有了持续发展而不出现失控的良好机制。

但既然有这么好的发展机制,为何现实世界里总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呢?比如拉美的衰退、中等收入陷阱等等现象呢?

这就是死守现成利益,不肯顺势升级的恶果。轿夫把持了王公大臣的绝对数量订单,他对马车的出现必然深恶痛绝,想尽办法打压马车,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客户选择马车。马车被人为的力量赶出市场,他无法获得成长,轿夫则为了保持每年稳定的盈利,需要不断抬高要价,总的服务量却又无法增加,而王公们毕竟也没有更多额外的给付空间,你抬高了价格,我自然就减少了使用次数,这个市场就必然陷入停滞,轿夫的收入很难再获得增长空间,成本却在节节攀升,这是一个最终对谁都没有好处的行为,但却深受现实社会当中的人所喜欢并且选择。

中国,现在就是一个这样的轿夫社会结构。

单个面来看,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已经做的很大,全球最大的移动公司在中国,全球最大的房企在中国,全球最大的油企、全球最大的车企。哪个门类都能拉出排得上号的企业出来ko对手,但这绝对不是好事,而是绝对的坏事。因为既然你都已经做到最大了,也就意味着你再无多大的发展空间了。碧桂园突破了一万亿的销售额,难道还能突破两万亿?中移动拥有了十亿个客户,难道还能拥有二十亿的用户?中石油把油价卖到十块钱一升,难道还能涨到二十块一升?

很显然,不能。不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动力已经见顶衰竭,意味着我们马上要从山顶往下俯冲了。中国就像一个绝经妇人,虽然风韵犹存笑意盈盈,但细看珠粉之下,却是肉松纹深,还恶癍连现。你把发展的接力棒交给石油钢铁,它们气喘吁吁,你把发展的接力棒交给工业制造,它们虚汗淋漓,你把发展的接力棒交给房地产,它们也已经精血相连。本来,移动突破不了的规模瓶颈,腾讯能够接班,房地产赚不到的钱,阿里能够赚到,钢铁石油无法提升的效率,百度也能够提升。能够支付二十块钱一升油价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中移动的员工,但可能是腾讯的员工,能够靠工资还清十万块钱一平米房子按揭款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中石油领三千块钱一个月的加油站工人,而要仰望那些期权池里有股票的阿里员工们。你想要推高的财富沙塔不坍塌,则必须要有产业升级跳跃的维度空间来实现,这些已经做到世界第一的企业迟早会衰退,必然要死亡,现在苦苦维系他们的现存利益,扼杀新兴产业和替代企业的成长机会和空间,最后却落得个养痈自蚀的下场。


随着时间流逝,中国走向产业升级换代通关的大门已经差不多被堵死了,就靠个BAT显然无法完全替换掉原来那么多世界第一的企业,他们这批员工的高工资也无法托举住全国性的高油价高房价。在碧桂园恒大万科们销售额只有一千亿规模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还是比较有钱的,随便折腾个百十万用不着去华山跳崖,如果那时候有一堆人加上聪明才智搞多几个特斯拉、高通什么之类的企业出来,再让那些只能给员工提供最低基本工资福利的企业自然消亡,估计现在就应该多出许多跟BAT一样能够提供高薪资承受高消费的员工来了,再由他们来推高恒大万科碧桂园们的房价,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这么虚?现在,你让一群只领着三千块钱工资的人去还几万块一平方的银行按揭,他们绞尽脑汁能撑三年还是五年呢?


2008年,曾经有一盒乌鸡白凤丸摆在中国面前,它没有接,它打翻了药罐子,还趁势踩了几脚,然后顺手打出了四万亿。

2015年,曾经有一块上好驴皮阿胶呈贡在中国面前,它没有接,它踢飞了药盒子,然后,到现在就提早进入绝经期了,它已形容枯槁,无力自行造血


接下来我讲从4个方面具体阐述:


A:中国商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存量博弈的残酷与惨烈将远超你想象!

B:中国商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区域霸主与行业寡头

C:中国经济竞争进入下半场:愚氓的绝望

D:未来二十年,我们应该怎么活下去

A:中国商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存量博弈的残酷与惨烈将远超你想象!

在所有该扩张、能扩张的领域都想尽办法扩张过一遍之后,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一个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的拐点。以前,只要你能绞尽脑汁造出好的产品,找到市场的空白点切入,总有你生存壮大的机会,将来,哪怕你绞尽脑汁造出好的产品,做足了市场营销,你很可能只会成为一个昂贵的失败案例留给各个EMBA当教材。在一个增量市场窗口期,市场的友好程度往往超乎你的预期目标,比如宗庆后卖饮料,曹德旺做玻璃,莆田晋江人卖鞋子,他们本没有想到会有那么旺盛的消费需求,结果硬被财神爷坐到家里来不想走了。当进入存量市场竞争期之后,市场的险恶程度又往往超乎所有人的心理期望值,哪怕你做了最好的研发,最精心的市场培育、最精准的市场定位、最明确的客户开发,最后得到的依然还是折戟沉沙。比如备受期待的所谓共享经济,摩拜、ofo们接二连三大溃败,他们错在了哪里?哪里都没错,有市场爆点、有营销痛点、有资本热点,该有的元素一个都不少,但他们就是失败了。这就是事实,因为趋势下行以后,做什么都是错的。

在一个增量市场里,你面对的客户人群是终端消费者,先入者占了一部分好吃的肉,后入者只要够机敏,还是能够从夹缝中找到抢肉吃的机会,比如你做高端产品服务高净值人群,我就去做低端产品以量取胜,井水不犯河水,拼的是各人的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但进入存量市场博弈之后,市场已无空白点,你新出一个产品,就得去抢别人公司已经占有的客户群,比如手机,你已经不可能再去发现一批没用过手机的小白客户群了,你只能劝现有的客户扔了苹果华为小米来用你的新品。你这样做的后果和下场就是,很可能没讨好到消费者,就被竞争对手给打死了。

这是一个何等高难度的市场切入和用户开发啊。你除了说服消费者,还得与这些巨头公司发生正面冲突和强硬竞争,打赢一个对手已经不容易,还得与所有对手进行厮杀,你被围剿歼灭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一万,现有利益格局占有者一定会先联手扼杀陌生入侵者,然后再关起门来窝里斗。所有行业、所有产业、所有项目类别,都盘踞着既得利益获得者,外来势力很难再加入游戏行列。这种商业格局的固化,会让整个社会的商业活力渐次消失,直至僵尸化,每个行业类别都只剩下少数几个寡头来垄断话语权,牢牢卡住身位,不让别人有机会插队进来。

新人无法获得出头机会,业已在列的老人们,同样将会难逃惨烈残酷的厮杀。在用户遭到深度挖掘开发的饱和市场里,新的消费需求是处于递减状态的,而这些公司需要生存下去,为了自己活命,既然无法开拓新的利润边疆,那就只好把手伸到别人那里去抢地盘。没有人买房装修,格力美的们靠存量用户的换机需求,显然谁都吃不饱,那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互相掐架,争取干死对方,当最偏僻的藏北高原都铺上了崭新的柏油路面时,全国各地能挖的地方都挖过,能建的项目也都已经完工,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人显然无法依靠后续维保的那点需求活下去,那么他们也只有展开内部的激烈搏杀,当父母的能量只能养活一个婴儿的时候,其他超生的兄弟姐妹只能凭着血腥的争斗来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

这样的残酷战争会蔓延到所有的产业链。因为失血的市场根本无力喂养这么多饥饿的狼群,唯有先通过内部的自相残杀来解决问题。我们是一个不太相信市场力量的国家,我们更相信人定胜天的神话,但市场迟早会用最恐怖的方式让我们相信,无人可以胜天,任何自以为能够调剂市场的人为手段,最后都只不过会被市场证明为一个笑话。所谓供给侧改革,所谓宏观调控,所谓软着陆,都是蒙蔽傻子的皇帝衣服,若世上真有这么伟大的智慧和能量可以掌控经济的走向和趋势,秦始皇干嘛要把位置让给刘邦?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古人只有比我们更能做到,但他们都做不到的,后人就更加难以做到。

所有的调控手段最后都只会变成王安石式的改革与变法,将本属于市场自发的良性自然衰退变成了恶性转移衰退。传统产业的未来博弈会很惨烈,那么,新兴产业方面,是否就能够避过这道恶劫呢?答案,还是并不乐观。

也许,你会说,在BAT的垄断之下,不也还是冒出了美团、今日头条等新军吗?至少,在市场空白点与产品切入方面,新兴产业的裂缝显然比传统行业更多,而且遭遇被围剿扼杀的可能性也不如传统行业那么残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中国是一个并不开放的封闭国家,我们与世界是两个平行的市场,外面一个,我们这里也有一个复刻的镜像对应,然后全体国民在这个复刻的镜像里面自娱自乐狂欢,而外面世界的那个平行市场却只能眼睁睁地像看着镜中的自己一样无可奈何。但既是镜中幻象,其他什么都不怕,唯一怕的就是镜子被砸碎的风险。我们也深知自己的命门弱点在哪里,所以拼了老命也要保护这面镜子不被砸破。

但这似乎是难逃的一劫,所有对手都知道你的弱点何在时,集中力量往你弱点上招呼就是了,而你若全身心的要拼死保护这面镜子不被砸碎,就很难顾及其他看似坚强的地方不会露出破绽。本来,传统行业那些因为竞争被淘汰下来的富余人员,是要靠新兴产业的接纳来改变衰退的。像那些盖房子修马路造手机电视空调被刷下来的资金和人员,都渴望转型到新兴产业中来,搞建筑的没房子盖了可以转行去给美团送外卖,造空调的换个工具就可以组装电动车。但历史从来不会按剧本的安排来排演,中国的新兴产业虽然是紧跟外国的潮流和趋势,但做着做着,就都会变了味,总是把西餐做出了中餐味来,装着新兴产业的高科技外衣,内里却全是传统落后的核心。

而在这几大巨头的阴影下,所有创业公司都活得战战兢兢,不是被他们围剿就是被他们收编,很难独立生存,更别提突破重围发展壮大了。凛冬未至,拐点已来。为了日益萎缩的市场规模下抢到自身生存下去的蛋糕,激烈的博弈与厮杀必然在所难免,产业兼并让所有中小规模企业破产退出、行业重组形成垄断寡头,让更多的从业者感到窒息和绝望,你要么成为它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环节,仰人鼻息挣扎求存,要么灰飞烟灭黯然出局。这将是一个漫长的产业下行周期,也许现在你还无法预知痛感,但将来,你一定会有切身感受,发展总是那么短暂,但是衰退,却是如此漫长。

B:中国商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区域霸主与行业寡头

许多中国人以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好坏应该取决于出口的好坏,特别是美国的贸易制裁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认知。即使美国不对中国发难,即使印度越南不与中国竞争,等中国把所有能盖房子的地方都盖满,把所有能修桥建路的地方都挖光,依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之中。因为中国的经济早已非靠出口那点量能就可以撑住的,即使再给你翻一倍的量又如何呢?你能靠出口换回来的那点资金接住股市的下跌,还是房市的抛盘?雇主就算不用给工人涨工资,老板能买豪车豪宅,工人靠这点工资能够有力去当房地产的接盘俠吗?若要给工人涨薪,则意味着雇主成本大幅上升,自己要卖车卖房来养工人,这样,工人是有钱去入市当地产商的接盘俠了,老板却得去跳楼跑路。于是,能跑的外商都跑了,懂收手的内资老板也早转行去搞资本运作炒房炒股去了。最后,殊途同归,无需美国人来施压,出口产业还是会转移到印度越南这些低成本的国家去,一如当年产业资本从日韩台湾到中国来一样,市场的洪流自己会去寻找价值洼地,并非靠你的围追堵截或者其他什么手段就能逆转的。将来,若有人将危机归咎于特朗普的贸易战,不是别有用心的甩锅,就是真正的愚昧无知。

外向型经济能够助推你发家致富,却不是长治久安的良方。就好像你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想当老板得先去给人家打工积累起步资本和生产经验一样,你在打工转向老板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关键。有些人自己当老板走向成功,甚至超越原东家,比如美国,日本,德国这样的,有些人转型失败,又退回去继续当打工仔,比如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但无论成功的转型还是失败的典型,在面临从增量市场环境切换到存量市场竞争环境之后,都难免会出现一个共同点:区域性霸主集团和垄断性跨产业联盟之类的行业寡头。这是一种扼杀经济创新活力的毒瘤,但大多数社会都只能无奈接受,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具有鲜明地域闭环和人文基础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强烈的地域抱团意识,形成了诸如晋商、徽商、浙商、粤商之类的财富圈子。在增量市场的环境下,大家无需争个你死我活,一起有财大家发,各个圈子尚能互相假惺惺地和睦相处,但若市场持续恶化,越到后期越难以维持生存时,各大圈子间的恶斗必将刀光剑影龙争虎斗。

将来的中国商业版图上,必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产业格局,某产业链上所有的资源都被某一个区域性的人所垄断,非该圈子中人,一律出局。比如现在搞外贸的人,他可能是东北人,也可能是西南人,他可能有自己的工厂生产产品,也可能没有自己的工厂,他只是找别人代工或者纯粹在市场上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但在将来,你不是某地人,你根本无法再做外贸生意了,如果你有工厂自己生产不假求外人,又有自己的客户群体,那就利用资金优势或者价格优势先击垮你,让你的工厂倒闭无法维持,再将你的客户占为己有。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工厂,那就联合起来不给你生产供货,哪怕你给再高的价格,整个联盟内都不替你生产,哪怕你手握巨额订单也无法完成交货合同,生生逼你出局,让出市场空间来。

中国的很多产业都具有强烈的区域性与宗族性联盟色彩,市场环境尚好的时候,能够容忍一些非嫡系分点边边角角的利润,但一到市场环境恶化,无法养活太多同类,自然首要牺牲的就是跟自己毫无瓜葛的外人利益,像快递行业,现在除了桐庐帮,还有其他零零散散的势力分羹,将来,这个行业的整合必有一番你死我活的恶斗。类似的还有鞋服、家电、化工等等,几乎每个行业类别都有一些成型成系的区域豪门盘踞着,将来,这些豪门基于各种好恶关系选择各自站队,合纵连横,或发起局部战争,或发起全面战争。

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市场萎缩,表现在具体的形式上,就是靠这样残忍地清除对手来达成产业平衡,虽然国家行政力量的“供给侧改革”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政府的手段与力量最后还是会弱化,经过一个曲折的进程之后,市场的主导权依然还是要落入到这种地域豪门的手里。因为没地可卖,极度财政扩张导致的收入窟窿无法填平之后,缺钱缺能量的政府再也没有可以束缚豪门的手段,只能屈就于豪门的输血来维持日常运转。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常见的政商力量强弱对比转换模式,一开始,因为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财政资源,它们有能力让各个产业豪门听命,否则就可以通过手上的力量把不听话的人踢出局,比如政府手上有一条铁路的修建计划,又或者有一大块地向外招商,这些都可以掐住企业的命脉。但到后期,政府已经没有项目上马了,地也卖不出去了,税又收不上来,政府的底气越来越虚,而这些企业财团自然就在博弈中慢慢占据主导地位,你们不给我政策,我就不缴税或者少缴税,曾经的强势政府,就此慢慢变成了被财团挟持的弱势政府。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财团们,失去了政府的掣肘,便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计划疯狂而贪婪地打击对手,从而攫取最大利益,然后,寡头出现了。区域豪门、全产业巨头这样的头衔显然无法满足做大了的霸主野心。他们之中有人会想要做成跨界寡头,这是所有人类都具有的共同野心,不独中国所有,只不过中国人在这方面的野心比外国人更狠毒更不择手段而已。欧美诸国能够通过反垄断法把寡头托拉斯给拆解,但我不看好中国的将来有这个能力,按照公平公正的方法拆解这些寡头建立的商业帝国,当然,通过纯粹的政治手段打击瓦解一个寡头的方法不在此讨论的范围内。因为这种模式,是另一个寡头或者一群寡头构陷一个对手,最终还是血淋淋的战斗,并且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寡头格局,只不过是从老寡头过渡给了新寡头,这跟袁绍灭了董卓,又被曹操所灭一样。

虽然中国的寡头一直都有,像现在的垄断央企,实质上也就是寡头。但将来的寡头显然会比现在复杂的多,因为现在的市场并不是市场,而是强势政府垄断下的资源摊派,虽然赚起钱来也一样狠,却还是有序的行政性掠夺。而到了弱势政府常态下时,现有的寡头们不能依靠政府给予的资源稳定获利,亏损又接不到救助,最后只能被从市场厮杀中摸爬滚打走出来的新寡头给吞并接管。这些寡头拥有嗜血的本性与基因,对市场资源的掠夺只有更疯狂,那些经历过第一阶段的区域性霸主豪门,将成这些寡头的猎物,这种绞杀,又比上一轮更加惨烈,毕竟上一轮的战争,还是区域性、行业性的整合重组兼并,而到了后面这轮,则是跨行业跨区域的全面战争,甚至是寡头与寡头间的对决。

那些打赢了首战的区域霸主们,只能败给寡头。这就像桐庐帮们与顺丰德邦恶斗几百回合,终于肃清了余敌,收编了邮政,还没喘口气,却被阿里包了饺子,要么归顺称臣,要么被釜底抽薪。当然,真实的商战也许并没有如此简单,但大体脉络却不外如此。不管最终结局如何,获益的毕竟只是圈子里少数人,受损的却是大多数,每一轮的出清与地盘拉锯争夺,最惨的并不是交战双方,而是无辜的旁观者,在夹缝中讨生活的相关行业中小从业者,终端消费者也许能从战斗中得一时小利,最终却也依然受损甚巨,具体案例可以参考补贴大战完成之后的滴滴,没有对手的寡头,是不会心疼你的钱包的。

在那种情景下,你会哀叹现实的残酷,并且无限怀念几十年前的创业机会。曾经的那个时候,只要你想干肯干,做什么都能给你赚钱的机会,而现在,你做什么都要面对寡头们的无情碾压。哪怕你开个店,寡头们都用大数据给你算好了可控的成本,万科把店租提升到你刚好能够维持成本的档位,不让你亏也不让你赚多少,而那些供货商,也给你算好了利润率,哪怕多一分钱利润,他们都要想办法搜刮进自己的账户。你不甘于被他们欺压,可是你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找私人房东租到好门面了,因为除了万科等少数几家巨头,市面上再也没有其他房东;你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选择各类批发商来平衡供货渠道了,因为放眼望去,你能选择的上家都摆在你面前,他们可以不给你供货,随时取消你的资格,而你却没有挑选甚至反抗的机会和能力。不开实体店开网店?淘宝也早算好了你的盈亏平衡点,不让你白忙活也不让你赚大头。那就去打个工呢?赚的薪水刚够你维持温饱,你想积累资本单飞自己干?门都没有。以前,你整个架子车,拉点水果上街就可以叫卖,整个炉子就可以烤地瓜,做关东煮,煎饼啥的,将来,能摆摊的地盘都是人家圈定的势力范围,你除了赚点人工费,啥都不能做主。

寡头经济统治下的社会,就像一潭死水,它不但扼杀竞争对手的生机,也扼杀了其他阶层的晋级机会。它让你的生活变成一块无缝钢板,它的触角伸展到你的方方面面,死死的困住你,让你无法动弹。你,就是一个透明玻璃房子里的苍蝇,满眼所见都是光明,却永远穿不破那层看不见的隔墙,你做着同富同福的梦,沾了共享共荣的光,眼看着离诱人盛宴的距离并不遥远,但却足以耗尽你一生的光阴。

C:中国经济竞争进入下半场:愚氓的绝望

世界经济史上发生的故事各有各的特色,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所有的经济体,都有预先透支未来收益提前消费的习惯,当然,原始社会的部族实物经济模式是个例外。《让子弹飞》里面有个情节,师爷本想收点税上来,一查却发现已被前任提前预收了九十九年的税,想靠税收捞钱的梦就此破灭。这不是电影桥段中才有的情节,现实中处处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比如股市中一轮牛市的爆发,往往都是预先透支十几年的成长预期,短短时间翻几番的利润,其实都是后续股民在替前面赚钱的人还本付息。而房地产和公路铁路等基建项目,莫不如是,短期一个项目几百亿几千亿的砸下去,都有一个漫长的回本期,而爆发出来的利润,却在投资完成的短短几年里便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历朝历代的经济增长红利期都只有短短几十年光景,但衰退期却往往长达百年以上。

处于衰退期上的政府,会因为手握的可用资源越来越少,而背负的救济压力却越来越大,在与商人的博弈中越来越弱势,甚至要陷入被商人挟持的境地,或者干脆官员倒入商人的怀抱,互相勾结,为商人的牟利保驾护航,成为财团寡头的利益代言人和看门狗。官商互惠的最坏后果,就是民不聊生。比如面对本已高涨的生活成本,还得继续提高,但是民众期盼的福利和薪资,却在逐步消失或者打折,直至最后毫无保障,逼死一批无处可逃的倒霉鬼,或有不甘就此束手待毙的,则只能铤而走险各干各的歪门邪道,或被弹压,或被歼灭,终究都难逃一死。也许会有抱团而成的组织,重现那些古老的洪门、青帮、三合会之类的地域或者行业商会,各自争抢拼杀一点可怜的生存资源。到那时候,你去搬砖开滴滴摆摊卖烤串,先问的不是你挂在哪家公司名下领薪水,而是你属于哪个商会帮派的会员,然后才确定你能在哪些地盘出勤劳作。

这些年的城市化进程,吸引来了无数新移民,大家依附在城市里各凭本事讨生活,即使有时候难免会有摩擦,毕竟还不至于太过出格。但是市场环境的紧缩积压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让大家产生谋生不易的焦虑感与暴躁感,新来客家人与本地土著的资源争夺,各个行业间优势区域群体之间的竞争关系等错综复杂的矛盾便将不断出现。人们盼了几千年的明君法制,在残酷的经济竞争下半场,又只能回到依靠底层组织结社自救的老路上来讨生活。特别是涉及到低端人口主要生存手段的劳动密集行业,这些行业最容易引起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竞争对立,也最容易形成盘根错节的组织团体,比如一个城市的出租车行业,就会有来自于某一个地区的优势团体力量,在市场环境向好时容许非本区域内的人加入圈子分杯羹,而到市场环境一恶化,这个圈子首要的就是联手起来扼杀圈外同行。

而夹杂在各个行业群体之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渺小如蝼蚁,不被裹挟进这个漩涡里面,你就很快会成为第一批牺牲品,被裹挟进去,你也依然还是会成为一个工具,并且很可能在紧要关头被牺牲。我们都是一群充满悲剧性和无力感的愚氓。如果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待一段时期的发展进程,不过是短短一瞬,但对于每个营营苟且,天天都要消耗能量的人来说,三几年的寒冬就足以冻死一大批无法承受重压的失败者。许多地方政府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权益,这些代价都将转移到当地的企业与居民个人身上来慢慢还债,而被加压在身的企业和个人,要么逃离当地,要么承接苦果,别无二法。无人能够成为不受波及的孤岛,大家都是一堆无法翻身的咸鱼,被暴晒在一个长时段的历史海滩上。时间的海浪也许过个十几二十年就能涨次小潮,把这些被暴晒的咸鱼干通通推进历史的海洋深处,泯灭无迹,然后腾出干净的沙滩来给另一批咸鱼折腾翻滚。后面的人无法感知我们在这被暴晒等死绝望的那种痛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炼狱历劫。

这就是无助而渺小的愚氓,一群翻不了身的咸鱼干

当然,人类其实也是一个善于调整自我欲望与预期的种群。在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期时,你总会在想明年迎来更好的生活,买车买房,吃香喝辣,但是一旦预期开始逆转,也许一两年内甚至三五年内的低谷期仍然能够让你不失期待,但假如长期趋势一旦形成,你就会将最乐观的预期调整成最悲观的预期模式,这样反而有利于大部分人渡过艰难的历劫岁月。比如你本来预期明年能赚一百万的,结果明年只是不赚不赔,那么你对于后年的预期就是只赚十万也行,结果后年还亏了十万,那你对于大后年的预期,就可能争取只要不赚不赔即可。如此类推下去,到了一定时间长度以后,所有人都会降低自己对未来的预期程度,这样反而更有助于生存。

只要不奢求活的有质量,只求苟活于世的要求其实并不难。当民众对企业违约,企业对政府违约,而政府又反过来对民众违约的时候,大家都互相比烂,反而又会回到一切都无所谓的浑沌状态。所谓信用体系,所谓一诺千金,早在只求能够活下去的前提条件下被撕个粉碎。如果只能通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才能以求自保,谁还有讲求体面的虚荣。身如蝼蚁者,唯有拼了命比谁更加不要脸,亲情沦丧、尔虞我诈就是存活在这个社会的标配,心狠手辣、不知廉耻则成为行走江湖的必备手段。那个时候,也许为一个盒饭闹出人命或有夸张,但为一个职位出卖友情则显得合乎常情,我们本想远离文革的蛮荒记忆,所以全民都读了这么多书,结果回首望去,我们似乎又过上了同等的生活,周围摩肩接踵的都是义和团一样的愚氓。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在人堆里谋生,竞争已是如此的惨烈又不易。不被人踢出群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成为群主,但群主资源是那么的稀有,大多数人只能注定成为任由宰割的群员。你为了谋求不被踢出,或者冀望群主把别人踢出,好让自己顶个顺位,混个群管,便只能拉帮结派或者助纣为虐。愚氓的堕落史,是如此的不堪,却又充满了血泪。可是,即使你仍是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也只能强忍恶心,一定要逼着自己为恶,否则,你就将成为别人出头的献祭品。你可以不作恶。这是一个多么轻描淡写的话语,就如同何不食肉糜一样无知。在一个整体犯恶的群体里,你若不作恶,就会被恶浪给吞噬,作恶自保是必然的自发行为。这就好像两军作战,你明知道对方阵中有自己最亲的兄弟朋友在里面,但你不能不开枪,哪怕你明知道正是你自己开的枪打死了自己最亲爱的人,但你还是只能选择开枪。你若不开枪,你最亲爱的人依然还是会被打死,并且你也很大概率会死,那么与其都是一起死,何不拼机会看看能不能逃出生天?易子互食是一个多么不伦的惨剧,但它会发生时,还是发生了,并且发生的时间,不是离我们很久的远古,而是离我们很近的时代。

面对只能靠自相倾轧才能生存的境地时,你还有多少可供选择的空间和自我发声的话语权?不要说南京大屠杀的时候那么多人为什么不反抗,那是一种旁人根本无法理喻更无法理解的绝望。你只有身处其间时,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万念俱灰,那是一种反正逃出去也是活不了的绝望,那为什么不早点解脱?经历不幸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跟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多少无关。哪怕将来所有的工作都交给机器来完成,人类只需要像蜂王一样躺着等吃的用的源源不绝送到嘴边,依然还会有不幸相伴发生。人类再富有,仍然存着贪念,人类再高尚,仍然不愿意放弃恶习,而这贪念,不是要剥夺机器的福利,是要剥夺人类同族的福利,只有看见与你一样的同类受苦,你才能够体会到幸福感,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与掠夺,促成了一部不间断的连续剧,倘若哪天真无争斗与掠夺发生,人类反而将要迎来灭绝危机。看不到对手的毁灭与沉沦,你活在世上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目标?而大多数人,显然将会沦为残酷竞争之下的炮灰。

D:未来二十年,我们应该怎么活下去

人的一生,也许有很长,但总体而言,一个人能够通过自主意识操控的时间大体就是四十年左右,其他时间,要么你还弱小,得依靠父母,要么你已老迈,得依赖儿女。去头掐尾以后,人生的黄金活跃期顶多也就二十年大运。大多数普通平凡人的生活与命运,基本上都受制于国家整体操控的气候环境,真正的是做到了与国平行状态,当然,再艰难时刻,也有活得好好的人,再繁荣年代,也有落魄潦倒的倒霉蛋。但就整个群体而言,我们依然被裹挟在时代的洪流里,成为国运浪潮中一粒无法自主决定命运的水分子,若被蒸发,我们就升空,若被打压,我们就沉入水底,随波逐流,是绝大多数人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在未来可预期的二十年时间内不至于太过悲催地活下去?在目前主要的活体记忆群体当中,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批人生逢战乱,所以到了黄金年龄段遭遇高压社会的摧残,倒也能够坦然处之,反正没有见过好的生活,也就对困苦麻木了,他们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纪以后,看见的都是一路上扬景象,所以,他们应该是最有幸福感的一批人,因为先苦过来了,后面哪怕一点甜味,就能甘之如饴。同理,六十年代那批人,从饥饿中走过来的人,也很有拼搏奋斗过来的成就感。八十年代的人,亲历了花花世界的整个成长过程,也许还要经历将来烟花谢幕之后的凄凉,最惨的应该是生于高潮,进入壮年之后却要面对幻灭的00后这一批人,他们才是最难熬的人,因为没有经历过之前的苦难,一出生,都见惯了锦衣玉食的大场面,到了后面越来越萧条,自然心里就会特别的难以接受。又因为这些人从小衣着光鲜,娇生惯养出来的,对于低端体力活根本就瞧不上,而高端工作却没那么多位置供应,眼高手低带来的骄傲感、现实幻灭的颓废感交织在一起,会让他们活得特别艰难。人生不怕起点低,人生怕的是高起点,然后一路失速下坠的那种绝望。

在可预见的未来二十年内,我们无疑将会遭遇一个机遇日渐枯竭的年代。我们将再无从农村搬进城里的那种跳跃感,也再无从逼仄的城中村地下室住进花园小区的那种喜悦感。我们将不再对苹果出的新品感兴趣,也不会因国足冲进世界杯而疯狂。因为我们曾经有过坐在安静舒适的办公室里就能领几万薪水的经历,倘若哪天突然失业后,谁还有去楼下餐厅替美团送外卖的拼劲?因为我们好歹也曾经有过买房买车的美好回忆,倘若哪天突然收入归零了,房车变成了负债,你的焦虑与不安,又岂是国足进了巴西几十个进球就能化解得了的痛苦?是啊,六十年代的人会说,我那时候就是靠从路边摆摊积累起来的财富,四十年代的人会说,老子的命是从死人堆里捡回来的,人生有什么可怕,大不了从头再来。但,这些前辈的励志宣言很难对后辈奏效,每代人出生环境不一样,对社会的整体预期就必然不相同。人家零零后出生一睁眼,看见的就是富丽堂皇的豪宅和安静舒适的豪车,任你四零后的爷爷怎么讲过去凄惨的故事,他们也无法与你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一个人赤脚徒步走了几十公里,给你一辆破自行车,你也能从心底生出无限的恩典,但一个人开了几十万公里的豪车,突然却要赤脚独行,哪怕只是短短几百米距离,却可能足以断送他们的性命,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困境,一下子降落到他们头上,他们根本缺乏应对的思想准备,他的茫然无措和紧张绝望,足以致命。

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我们将很快进入一个充满焦虑不安的躁动窗口。我们的收入已经停止了增长,但是我们的支出却在日益增长。当我们习惯了处尊养优以后,我们的每一次回坠都是无比痛苦的历程。于是负债与破产就走向了必然,如果说前辈的人性是始恶终善,那么后辈的人性将是始善终恶的,因为我们越往后生存就越艰难,没有了装逼的本钱,到最后就只能露出赤裸裸的本性,慈善和优雅,都是砸钱才能砸出来的坑。人到了无法生存之境,谁还顾得了那么多脸面?那些喊着要活下去的大公司,大人物,将会吞噬更多小公司小人物的生存权,最后互相倾轧的结果就是,最不要脸的人站起来了。

未来二十年,我们已经注定不能好好的活下去,但我们依然还是要挣扎着活下去,哪怕无尊严,哪怕不要脸。因为,我们有基因要传承。

“烹文燎暗夜,煮字充饥肠”既然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深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 
  如果我找一个韭菜,然后根据他的操作,反向操作,我会不会赚翻? 
  同样是向海外转移资产,为什么部分支持李嘉诚的中国网民会挖苦王健林? 
  央行将推出数字货币(DCEP)对整个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轮股市崩盘对国家经济战略有何影响? 
  如何看待菲律宾外长从大骂中国,到向中方道歉,大赞中国外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美国人喜欢喝冰水,中国人喜欢喝热水? 
  只用一句话总结你的交易心得? 
  2020 年 4 月 1 日,我国全面放开金融资本市场有什么具体措施又有何影响? 
  日本人现在的收入比中国人高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文章还有一些名人都劝说散户不要涉足中国股市?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要拉动内需?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