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市场潜力已经到极限了,韩国电影市场的增量已经没有了,目前陷入了「存量博弈」的恶性循环中。
2018年韩国观影总人次2.2亿次,平均每个韩国人一年观影4.3次,这是目前的全球最高记录,甚至超过了北美(4.1次)。韩国所有潜在的观影群体已经全部被充分动员,这种时候别人的电影票房多了,自己的就会减少。
去年韩国总计上映了1870部电影,相比之下日本上映了1192部,北美上映了758部。韩国电影市场的竞争是极为残酷血腥的,由于电影市场的全面开放,本土电影必须直面美国、日本同行的压力,韩国电影制作人是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和迪士尼、好莱坞等全球巨头正面拼刺刀。而市场增量没有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狼吃狼」的情况。
归根结底大家都是拍片混饭吃的,输给对手就意味着实打实的钱少了。靠煽动韩国人的爱国主义没办法抵御对手影片质量高,那就只能出此下策,亲自下场抵制。
不过我认为韩国导演们完全无需这么紧张,因为现实情况并不算糟糕。
在韩国上映的1870部电影中,660部为本土片,1210部为进口片,本土片的数量只占总量的35.2%。在票房方面,去年总票房18140亿韩元,其中本土片9127亿,进口片9013亿,本土片票房占总票房的50.3%。实际上高于进口片。
在美日等电影大国的直接冲击下,韩国电影的正面交锋并没有吃亏,以35.2%的数量获得了50.3%的票房,反而是占优势的。事实上今年打破韩国影史记录、在韩国击败一众美国大片的《极限职业》就是血统纯正的本土片。
韩国的电影娱乐业是没有主权的。
这块地是美国电影工业的倾销地,想咋弄就咋弄。
电影工业的含金量,那是闹着玩的?
几十天时间就卷走上亿的资金,各种衍生品迅速占据市场。
韩国市场规模就那么大,以前中国市场分给他们一杯羹,日子还过得了,有饭吃,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出来。
现在韩国的电影市场丢失了最大的一块蛋糕,中国电影工业又不断侵占周边市场,韩国电影工业的日子真是雪上加霜。
韩国导演算是有点本事,还敢抗议,韩国的演员敢抗议吗?
导演算是电影工业的核心骨干,是最有才华的一群人。他们吃不起饭,演员就更没路走了。
韩国导演在韩国干不下去,还可以到外国打工。
韩国演员,没什么地方可走。
韩国算老几,就你那点票房?
当然,蚂蚁脚杆也是肉,能刮一点算一点。
资本是最贪婪的,资本再加上航空母舰,就敢端走你全家的菜,骨头都不剩。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韩国导演小气,竞争不过就抗议,好好笑的样子。
实际呢?
这就是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你走在街上,还被人抢走了你仅有的一块钱。
关键是旁边有警察,有行人,有同行,但是一个人都不吭声,眼瞧着你在街边哀嚎,还要出言讽刺。
哀莫大于心死,谁来给我做主?
没人,没人当你是人。
就是电影财阀下面一听喝的,时局就是这样,自己收拾收拾,运气好,电影财阀说不定还给口盒饭吃。
《冰雪奇缘2》是什么?
是大托拉斯迪士尼的玩意。
观众当然喜欢,豪华大制作,电影工业的顶级作品。
但是这对于韩国电影人来说,这是在逼他们走绝路。
而对于韩国财阀们来说,这都不算事。
电影院是他们的,宣传机构是他们的,卖衍生品的商店是他们的,广告收入是他们的,躺着就把钱赚了,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
导演吃不吃饭,不关他们的事。
韩国每年有那么多人到好莱坞学习,根本不缺人。而韩国导演一大半都离不开财阀的支持。
一部电影动辄花费几千万上亿的资金,这事是一个导演可以解决的?
没有主权的市场,你就哭去吧,没人同情你。
这个冬天,对于韩国电影人来说,才是无比寒冷。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不得不说,徐峥是中国最没创意的导演。
首先依旧沿用囧这个字,继续拍电影,国内徐峥属于首例,而谁又能记得,人在囧途的导演并不是徐峥,而是香港导演叶伟民,而这位香港导演也没想到,自己当初拍脑子一热的电影,竟然在后来被一直沿用下去,在徐峥的导演下,获得了12.67亿票房。让演员徐峥蜕化成导演徐峥,并且一跃步入了亿元票房俱乐部。
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不管是人在囧途还是如今的囧妈,剧情与人设是否雷同。
同样的商业精英,同样的中年危机,同样的要孩子核心,同样有个把男主折腾到崩溃的男二或者女二。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看到冯巩,就知道对方会说我想死你了,看到蔡明就会联想到恶毒老太太。
一个系列电影拍的没有任何新意,甚至让人摸不到头脑,为什么一定要坐六天六夜的火车到俄罗斯,为什么当妈的控制欲那么强,为什么儿媳妇会毅然决然的要离婚。全部没交代。
很多情节极其牵强,这种问题从泰囧就已经出现了,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而且老梗不停的玩,手机一定掉水里,绝对没信号,走错房间被打,男主一定是科技研发者,但绝不说明研发什么。
2020年了,徐峥的电影如同那个囧字一样过时。且很多创意,还都是人在囧途玩剩下的。
徐峥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年版的郭敬明,他把自己的精明隐藏了起来,用自己的一招鲜经验加以包装,最后再加点烂鸡汤,炖巴炖巴端到大家面前。
你喝第一口会觉得是那个味道,出门还在想第一次喝它时候的感觉,时间一久,你会幡然悔悟,“呀,这老小子怕不是骗我钱吧!”
没错,他应该也明白,囧这个系列,到囧妈也就到头了,再也不会有什么新意了。
如果放在春节档,肯定能收割一波压岁钱,但谁曾想到今年肺炎闹得人心惶惶,所有贺岁档均已下架,公共区域全部关闭。
但徐峥就是运气好,这一点从泰囧开始就凸显出来,当初泰囧为啥高票房,真是得益于同行的衬托,同期上映的不是苦大仇深就是发人深省,唯有一部泰囧脱颖而出,在大家报复性观影中,它夺得了当年票房冠军。
这次也是,在春节档全面撤退的情况下,竟然版权卖给了今日头条,既不用被大家吐槽江郎才尽,也不用担心票房,估计这片真上映,连6亿都达不到,大门不出,就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说徐峥是当代锦鲤,实在找不出别的形容词。
至于为什么选择网络平台,实话实说,这一点倒是不怨,看过电影的均知道,这基本上是个网大,甚至还到不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质感。
但谁让人家免费,要饭还嫌饭馊可要不得,毕竟我国人民薅羊毛还薅不过来。
大过年的,看个乐得了,谁让我们不能出门呢?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