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留学去英国好还是德国好? 第1页

  

user avatar   bu-neng-shuo-de-mi-mi-49-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题主想去英国留学,想了解一下英国留学的申请步骤和申请注意事项。作为一个留英的过来人,对于题主这个问题,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其实在我看来,申请留学这件事,说简单也不简单,但说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有着明确的目标,愿意付出努力,成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我刚从UCL的机械工程系毕业,在今年的10月之后,我就读IC化学系的研究型硕士项目。因为题主在问题中,并没有提及是本科留学的申请,还是硕士留学的申请。我从本科就已经在国外读书了,后续申请到了硕士项目。所以本科申请和硕士申请的注意事项,我都一并跟题主分享一下好了。

本科申请

首先,我先和题主介绍一下我的高中背景,我高中学的是IB课程。因为我还是比较有目标和规划的,我比较确定我后续大学想读工科方向的专业,在选课方向,我直接选择了High Level的数学、化学以及物理课程,属于IB工科生的标配课程。

同时为了同时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我还选了法语B、经济学和英语文学A。

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我的predicted一共有41分(HL 777),申请的学校list如下,题主可以参考一下:

一共是申请了五所大学,包括剑桥、UCL、IC、Exeter以及Bath。

英国的本科申请,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大学只能选择一所申请。我之前参加过剑桥的Downing College,通过亲身经历,我还是很喜欢剑桥的学习氛围的,所以在牛津和剑桥的选择上,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剑桥。

其实UCL、剑桥和IC都属于英国很顶尖的大学,之所以申请,完全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的知名度和教学含金量,我感觉没有什么可过多解释的。Bath的工科专业,也属于英国比较顶尖的level,学校知名度很不错,学习氛围也很好。Exeter这所大学,其实我是作为保底院校申请的,当时申请的时候,也比较随意,并没有想太多。

这里我可以先和题主分享一下IB比较坑的地方:

物理、数学和化学,都选High Level其实还是比较吃力的(High Level基本上就是A Level的物理、化学和FM),不过IB还有另外三个科目。

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课程,普遍都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知识点和刷题,这个应该不需要我多说什么了。不过我感觉最坑的,还是我们的化学课老师,逼着我们去学Medicinal Chemistry 的option。

我本身并没有什么生物知识的基础,没有任何基础跟着老师学,真的好累,为了搞清楚每个知识点,耗费了很多时间,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后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如果你对自己未来大学的专业有想法的话,一定要在高中期间选择一些对后续发展有帮助的option。

作为一个IB过来人,我还是比较喜欢之前高中的学习氛围的。之前也有学弟学妹们,问过我为什么没有考ACT或者SAT。其他的都是借口,没考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那时候整个人都被IB折磨得死去活来,根本没时间去备考。虽然现在想起来,有一点遗憾和后悔,但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接下来,我会说一些本科申请的Timeline以及一些申请中的心得体会:

我当时和认识的另外一个同学,申请的前四所大学、专业都是完全一样的。我并不建议题主在申请的时候这样做,因为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录取从一个高中出来的申请者的概率很低。我的那个同学predicted大概比我高一分到两分左右,所以当时我的申请处境并不是很占优势。

剑桥的工科专业在发offer之前,会有admission test,也就是ENGAA。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拿到了面试通知,那位跟我同期申请的同学并没有拿到。不过最后他拿到了IC的offer,我却没有拿到。

回望之前的本科申请季,整体来说还是很开心的,在高中期间,我个人感觉自己算得上是一个学霸,所以拿到offer的时候,特别地自信。

之前有提到过的Downing College,属于最大的College之一,在面试之前,还会安排专门的数学考试。我个人感觉自己的数学基础并不是很差,不过那个考试对我来说,还是有一点难度的,绝对高于A Level的FM或者IB的High Level的数学。

最后剑桥并没有给我后续的反馈,我自我反思和总结了一下,应该是我面试准备不够充分,败在了面试这个阶段上。

个人建议,在收到剑桥本科的面试通知之后,一定要多刷题,同时找具备相关经验的老师进行培训。一定要面试前好好准备,抓住面试机会。

如果题主是打算申请工科专业的话,也是可以来找我交流沟通一下的,毕竟是在国外读过工科专业的选手,对于如何从一个比较Engineering的角度去拆分题目、分析题目这个问题上,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剑桥大学的教授们在出题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对你的回答有太高的期待,他们不会期待你会答得多好,毕竟只是一个高中生而已。但他们比较看重你在回答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逻辑过程还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之前面试中比较缺失的一部分。

因为需要提交剑桥的相关申请,所以我的本科申请季的网申阶段,差不多在10月份左右才完全结束。

Exeter和Bath在11月中旬左右就给我发了offer;剑桥在1月份的时候,在面试后给我发了拒信;UCL和IC让我等了好久,UCL大概是在3月份左右的时候,给我发了offer,IC在4月底的时候给我发了拒信。

当我收到IC的拒信时,还是比较失落的,因为我感觉以我的背景,应该是可以拿到IC的offer的。

当时也考虑过,要不要Gap一年,重新再申请一次,重新尝试一下IC和剑桥,一度我甚至陷入了迷茫状态。这里,真的很想感谢一下我的父母在之前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当时告诉我,不管我做什么决定,他们都会无条件地支持我。

那时我看了很多网上的forum,也和很多前辈、老师们交流沟通过,综合考虑后,我决定不Gap,直接去读本科。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之前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概念——big fish little pond。

对于这个概念,我的理解如下:

如果我选择Gap一年,重新申请,最后如愿拿到了剑桥offer。就算入学了,我也很有可能分分钟被大佬和学霸比下去,在那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名校中,肯定学习强度和学习压力会很大,当你不管怎样努力,都比不上别人的时候,甚至还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学习体验应该不会特别好。

既然我的能力和实力摆在这里,那么我还不如选择UCL(当然,我并不是说UCL就不好,UCL的全球知名度和认可度还是很不错的),在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好好学习,认识新的朋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

英国本科申请季,选择offer时,是需要做出两个选择的,一个是firm,另外一个则是insurance。

当时我在选择offer时,比较纠结UCL和Bath这两个大学,不清楚应该firm哪一所。而且UCL的工科专业经常被人吐槽(真的学了之后,我发现学习难度是真的很高)。不过我很清楚,我是在选择大学,我应该更注重大学本身这个平台、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国际知名度、认可度这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UCL和Bath相比都是完胜的一方。

我具体的con如下:

UCL 39(776)、Bath 36(776)

选择完了firm和insurance之后,我发现这样的选择,背后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我High Level课程中,有两个课程考得不算太理想的话,也就是6分以下。那么不管是UCL还是Bath,我都没办法上了。

不过这样的选择,对我来说,也有着激励作用。我在最后的备考和复习阶段,变得更加努力,好在最后成绩还算不错,顺利拿到了UCL的本科unconditional offer。

高中的最后一个暑假,还是比较嗨的,可以尽情地放飞自我。后边要处理的事情,就是出Visa、预定机票、选择宿舍、飞到英国入学等等,后续的一切事情都进展得很顺利。我的大学伦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硕士申请

然后,我在和题主分享一波硕士申请的一些注意事项。

先来简介介绍一下,我的申请硕士项目时的个人背景。

我的本科是UCL,专业为机械专业,GPA均分为76分左右;

GRE总分为330+5.5分;

本科期间,具备2段科研经历,一段是上海交大的科研项目,还有一段是UCL的科研项目。

在硕士申请季中,我成功拿到了UCL - MSc Nanotechnology项目和Imperrial - MRes Nanomaterials项目的offer。

在大二的大三的那个暑假,我就萌生想要继续申请硕士项目的想法。

为了可以丰富自己的科研项目背景,我还参加了上海交大的暑研项目,在参加项目的同时,也在备考GRE考试。

最开始我其实是打算英美混申的,不过开学之后,学校的课业压力太大,我实在没有过多经历去分心申请美国的项目。为了让申请更加稳妥,我于是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申请英国的硕士项目上。

就我个人来讲,我还是比较享受科研的那个过程的,我很享受独立思考和研究的那种感觉,国外的大学还是很注重培养学生的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通过科研,让我坚定了想要申请研究型硕士的想法。

因为最开始准备了GRE,也拿到了还可以的分数,后来没有申请美国的项目,原本还比较可惜自己的GRE成绩的。不过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美国留学生的新闻,还是很庆幸自己之前没有申请美国的项目的,不然肯定会有很大的落差。

我一直对纳米技术这个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我的final year project以及暑研项目,基本上都是纳米技术方向的。这样经历,也组成了我的申请硕士项目时,在PS中撰写的一个比较完整和相互呼应的故事。

我的硕士申请其实是属于跨专业申请,虽然这样的申请,对我来说有一定的申请难度。不过凭借着UCL Predicted一等学位的成绩,其实在硕士申请这条路上,并没有太多的阻碍。

如果是申请英国硕士项目,大部分大学的招生官都是很看重申请者的本科成绩的,所以题主务必在本科期间保持一个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尽自己最大努力刷高GPA分数。

在硕士申请季中,针对G5高校,我一共申请了三个项目:

其一,剑桥大学的MPhil Nanotechnology项目;

其二,帝国理工的Imperrial - MRes Nanomaterials项目;

其三,UCL的MSc Nanotechnology项目。

在撰写PS的时候,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去阐述,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为什么这所大学比较适合你。虽然我申请的大学都是英国的大学,专业方向也差不多,但针对每个项目的PS,我还是会专门拿出一些时间去了解学校和项目的录取倾向和项目特点。

其实了解一个学校、项目的录取倾向还是比较容易的,你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搜集相关信息,比如说学校官网、留学论坛、YouTube的介绍或者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等等。

我申请的IC和剑桥的硕士都是研究型硕士项目,所以在撰写PS的时候,我会侧重突出我的科研项目经历,阐述我为什么会对纳米技术感兴趣,在之前的科研项目中我有哪些收获,学校给我提供的平台,可以让我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去探索我的兴趣。

PS是没必要写得太冗长的,一般都是一页到一页半左右的篇幅。

我在撰写PS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PEEL的写作方法。什么是PPEL呢,PEEL就是Point、Evidence、Explain以及Link,先阐述出重点,然后后续用证据去证明和解释,最后把整个Point连接回到你想要申请的项目和大学上。

用这种方法写出来PS,还是比较精练的,而且你PS中每一个观点也会让招生官印象深刻。

凭借着在UCL拿到的Predicted分数,以及在科研项目中拿到了推荐信,让我成功拿到了IC和剑桥的面试邀请。

其实纳米科技这个方向还是比较有趣的,剑桥的硕士项目隶属于材料科,IC的硕士项目隶属于化学科,其实UCL的EEE项目才是和我本科专业相关度最高的。

我的科研项目经历,让我在参加剑桥面试的时候,的确可以成为我想要探索纳米方向的佐证,但因为我缺乏量子物理学方向的知识,所以我最后并没有如愿拿到剑桥的offer。

同样,在IC的面试时,我也谈到我之前的科研项目经历。我的FYP,还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London Center of Nanotechnology(这个中心是IC、KCL以及UCL三所高校合作的一个纳米技术中心)。IC的教授对我的印象还是蛮好的,整体而言,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IC和剑桥还是有一定差别的,IC的项目对跨专业申请者的包容度会更强一点,接受跨专业申请。对于化学方向知识比较匮乏的申请者,只要在第一个学期把化学必修课程修完就可以。

当然我说这话,并没有任何冒犯剑桥的意思,我只是想以一个客观地角度,去跟题主评价一下这个项目。

最后来说一下我申请的UCL项目,因为我本身就是UCL的学生,所以硕士项目的offer出的还是比较快的,大概三周我就拿到了con offer。因为UCL工科院很认可该院毕业生的degree,所以我没有面试,直接就拿到了offer。

结语

我的本科申请和硕士申请,差不多写到这里也就接近尾声了。因为不清楚题主是要申请本科,还是申请硕士,索性这两个方面我就都分享了。

题主可以参考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进行申请季的准备。最后,希望题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拿到理想大学的offer,开启专属于自己的英国留学生涯,加油加油。


背景简述 帝国理工学院(IC)纳米材料研究型准硕士,伦敦大学学院(UCL)机械工程学士。 对英国高校申请,签证,就业等留学问题非常了解。 拥有在UCL和上海交大的科研经验,并DIY完成过本硕申请,收到包括IC,UCL,Bath 等学校录取。 我提供的留学服务针对于英国工科类申请,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来帮助你完善申请资料。





  

相关话题

  美国会变成第二个纳粹德国吗? 
  德国和中国为什么看待学历的方式不一? 
  为什么英国国旗的蓝底与苏格兰旗帜的蓝底不是同一种蓝? 
  如何吐槽英国的名校? 
  如果30年代的德国得到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之后就收手,不去入侵波兰,还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对即将赴美留学的同学,作为学长姐的你有哪些保障自己安全的建议给他们? 
  华人在欧洲(德国)留学生活无聊是因为经济问题吗? 
  自己申请留学难吗,怎么申请? 
  德国人对华人的歧视严重吗? 
  如何看待从法国回来的中国留学生“豌豆公主病的日常”报警声称自己即将在中国门诊饿死? 

前一个讨论
想问问有没有国内双非一本申请到美国名校研究生的?想要真实案例?
下一个讨论
想问一下我的条件申请KTH(瑞典皇家理工)有希望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