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战后,德国人为什么觉得凡尔赛合约很屈辱? 第1页

     

user avatar   lsy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投降的态度

首先,很多普通士兵并不接受投降。

从皇帝到鲁登道夫,掌握全部战争信息的容克贵族知道,虽然俄国人出局、奥匈帝囯崩盘都是利好,与1914年相比再无两线作战之扰,西线法国、比利时境内的战线仍未被决定性突破,但在东线所有战果尚无时间消化,战争资源消耗殆尽之际,美国人给予了致命一击,战败已是必然。投降作为欧洲古老军事传统的一部分,虽然耻辱,却是避免更大损失的唯一办法。

做为普通一兵,其局部战争感受大相径庭。东面,苏俄代表托洛茨基已经被我打到了布列斯特的谈判桌上。南向,1年前的卡波雷托战役,2个月时间我就帮奥匈夺回了意大利人前11次战役中占领的所有土地。西线更不用说,我脚下的战壕仍在法国境内。投降对某些方向的前线士兵产生巨大冲击,被出卖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群人正是战后“刀刺在背”言论的最大受众,也是纳粹党的基本盘。

对凡尔赛条约的态度

相较对投降的认知差异,及至条约签订,高级将领、普通士兵和所有民众都共同反对。

1870年普法战争停战条约如下

(1)赔款2亿英镑。

(2)法国给予德国以最惠国待遇。

(3)德国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阿尔萨斯原本就是普鲁士一省)

和凡尔赛条约相比,法国在普法战争中作为战争挑起方所受的惩罚确实不能相提并论,可以说俾斯麦基于自身实力作出正确判断,也可以说普鲁士基本尊循了古老的欧洲军事传统。

对容克贵族而言,投降也必须保持基本的体面和尊严,普法战争结束后,我给予了对手礼遇,但凡尔赛条约违反了这种默契;对普通士兵而言,我原本就沒输掉战争,条约中如此严苛的条款是双层羞辱,所谓严苛是指条约中最具争议的第231款,迫使德国承认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其次是远超其支付能力的巨额赔款(1320亿德国马克,后减至314亿德国马克)和将常备陆军限制为10万人并不得组建空军和生产潜艇等等,等同于剥夺了日后的国防能力。如果说德国是因为失去了俾斯麦这样的战略家被拖入战争泥潭,那么法国也缺乏黎塞留这样的大师给对手留些许生机。


谁挑起和发动了战争

231条款最具争议之处在于,德国人认为自己并不承担发起战争的责任,而只是被迫应战。

后世史学家众口一辞认定徳国挑起了一次世界大战的几条理由在当时德国民众眼里完全是典型的强盗逻辑,其一,做为欧陆第一强国,德国有权建立公海舰队保护自己的航路和殖民地而不必顾虑大英帝国的脸色。其二,德国当然有权在面对普法战争后法国叫嚣尘上的复仇声浪时做出相应的整军备战。最后,在奥匈帝国的王太子进行正常囯事访问被塞尔维亚情报部门指使的枪手刺杀这种情况下,对施害方轻描淡写,反过来指责受害方反应过于强烈,并将这种强烈反应归于德国的背后支持,由此把发起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纯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按参战各国分为两个阵营这种简单办法来看,协约国(法、俄、英、意、塞尔维亚等)刺杀了同盟国(徳、奥匈、奥斯曼土耳其等)的皇太子,并率先进行了战争动员(俄国首先进行战争动员,奥匈随其后),为战争挑起方和发动方,同盟国为应战方(奥匈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应视为对其王太子被刺的回应)。在这个意义上,凡尔赛条约是对保卫国家这种正义行为的惩罚并剥夺了德国人以后保卫国家的权利。这个才是凡尔赛条约令全体德国人倍感屈辱的原因。

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休战,福熙元帅认为如此条约仍未达成自己彻底瓦解德国的预期,其激发的愤怒可想而知,最终也如其所愿。

在极端愤怒和极端屈辱的环境中,希特勒这种恶魔才可能发育成长,最终无情蔓延。不是希特勒靠巧舌如簧裹挟了几千万德国人,而是愤怒和屈辱的德国人用行动将希特勒推到了历史舞台中央。

凡尔赛会议中各方态度

法国:让徳国家破人亡(甚么要求当众处死德国皇帝)

英国:惩罚,但不能毁灭德国使法国超強而破坏欧陆均势。

美国:点到为止,因美国在一战中获得数十亿贸易顺差,从债务国成为债权国,倾向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贸易早日收回债务。

意大利:提出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后,退出了会议。这也是日后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煽动民意的基础,因为英法未实现战前的承诺。

德国:未被允许参加谈判。

奥匈帝国:不复存在。

俄国:不复存在。

谁在书写历史

胜利者的权利保证一方面源于纵横七海的舰队,一方面来自对历史和法理的界定。大量对凡尔赛条约的讨论局限于割地赔款的多少等等,这类讨论其实是在默认胜利者界定的历史一一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前提下进行,如果默认这个前提进行讨论,必定是地少赔了多少亩,钱多赔了几马克,房间里顿时充满快活的空气,最终无法解释21年后德国为什么会卷土重来。老牌强国,尤其是英语系国家,通过文化和媒体上的强势地位制造的隐性杀伤力不逊于枪炮和舰队,最典型的莫过于普法战争结束,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被打的落花流水后,化身为《最后一课》中的悲情教师,抵御侵略并反杀的一方反而成了军国主义威胁。当年对德国的评价,其列举德国挑起世界大战的理由甚至和现在对中国的许多指责如出一辙,不乏偏颇和居高临下,历史确实是由胜利者书写。

补充解释

战争动员

1900年代的战争动员,按事先计划,所有应征人员按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报道,火车改为按战时运营表运营,并将人员和军备运至指定地点,重要的军备工厂开始按战时要求进行生产,重要战争资源开始按配给供应(各国要求不同)等等,因为是全国性的行动,一但启动后中止或动员结束后取消,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混乱。俄国启动战争动员后,德国强硬要求其中止,俄国不予理睬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可以视为一个不可逆过程,战争动员就意味着战争。

《布列斯特条约》和《色佛尔条约》

俄国率先进行战争动员,率先攻入德国境内,理由是保护自己的斯拉夫兄弟(如果这也能叫理由的话),法理和事实都是无争议的战争发动方,德国应战反杀。肢解奥斯曼土耳其是自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基督教文明对伊斯兰教文明的总清算,这两个条约无论严苛于否,很难在同一基础上与凡尔赛条约并论。

除了倍感屈辱,德国人真的是心有不甘。

从1918年3月的《布列斯特合约》到11月停战这8个月,堪称欧陆战争史上最大的过山车,德国从天堂直接被拉进了地狱。

俄国和奥匈帝国退出战局后,德国陷入了绝境但同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绝境

尽管战端一开,就开始严格的食品配给,但因为英国的海上绞杀,1918年德国普通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已无法满足,饥荒从1916年就开始,饿死超过80万人。
东西两线都打成了尸山血海,15岁以上的男性几乎全部征调,兵员枯竭。

胜利的曙光

1、战略态势

自开战始,法金汉和鲁登道夫终于结束了关于东线和西线哪条战线更重要的争吵,德国可以无任何顾虑地压兵西线。南线奥斯曼土耳其虽已崩盘,但在凯末尔带领下,土耳其这个支点仍牢不可撼。西南线的意大利本就首鼠两端且战斗力很弱,兴趣在于亚的里亚海东面更多的土地,守住多洛米蒂的几个主要山口,足以变成阿尔卑斯山的凡尔登。

2、《布列斯特和约》和布尔什维克的威胁

《布列斯特和约》是俄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条约,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不但放弃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要放弃大片领土给土耳其,60亿马克相当于掏空了俄国全部家底。这个和约,等于把沙俄过去几百年明抢暗偷积攒的老本丢光。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为了保住政权,无任何底线,暂时不再有任何威胁。

3、鲸落

奥匈帝国面积为欧洲第二,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它还拥有世界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尤其以军火工业最为发达。与通常认知不同,虽然民族矛盾不断,但实际统治相当有效,战争爆发初期大部分民众积极响应,国家认同度很高。

如此强国在战争中除了耗尽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支预备队而百无一用的原因在于其二元政治结构带来的奇葩征兵制度,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征兵,分成德语军团和匈牙利语军团,军官基本都是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但匈牙利语军团的很多士兵却是根本不懂匈牙利语的罗马尼亚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或者斯洛文尼亚人。德语军团的很多士兵则是根本不懂德语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意大利人。由于军队内部语言不通,军官根本无法向士兵下达稍微复杂的命令,士兵也听不懂战友的语言,奥匈帝国两大中央军的基层指挥系统因为语言不通几乎瘫痪。

随后带来的是战场上一触即溃,造成极大的武备、人员损失和信念崩塌,简单说,且不论惊人的伤亡和被俘,斯柯达生产的机枪在一支连长必须用十几种语言发令的奥匈连队里几乎就是一堆废铁,交给德国连队才是杀人利器。

所以奥匈帝国解体对德国人而言是另外一重利好,其附带的民族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低效、浪费和战败导致的天量战损、厌战一同消失,庞大的战争资源反而可以更高效的使用。

一鲸落,万物生。

4、时间,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得益于《布列斯特条约》带来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粮仓,虽然东欧交通落后,但只要有效组织和管理,加上强取豪夺,粮食问题大概率能够缓解。

因为东线战场主要在俄罗斯境内,奥匈的核心区域毫发未损,工农业生产能力未受影响,捷克人一直看日耳曼人不顺眼,继续战斗的愿望可能不強,但斯柯达的老板不会和马克有仇,原奥匈强大的工业能力能帮助德国大幅度加强西线的力量。

解体形成的各小国反而容易谈拢,晓之以厉害——没有了民族因素,不存在谁为谁卖命,为自己打下去,胜利在望;现在退出,英法一定挨个算账,再加上东线大胜的事实,足以将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苏德台地区的日尔曼人这些利益相关的昔日战友重新拉回战场。中欧这种四战之地,各民族都是狠角色,如果军官和士兵都为同一民族————沙俄利用奥匈军队中的捷克俘虏组建的捷克兵团在布尔什维克夺权后反杀,竟然打穿整个苏俄,在海参崴悠然乘船回国;奥地利的山地猎兵在多洛米蒂山区死扛意大利人等等,战斗力不容小觑,以往的实际战斗中,奥匈帝国的脸面也几乎靠单一征兵的地方军支撑。现在按同一民族整编又是为自己而战,这些老兵一定程度能解决兵员枯竭问题。

所有摆脱绝境的行动需要时间,东线的胜利成果需要时间消化。

5、士气

这个最关键。

法国几乎只有一个战场,西线阴暗泥泞的战壕,法国人已耗尽了最后的勇气,1917年6月,法军前线112个步兵师有60多个出现了兵变现象以至有些阵地需要英国人接手。贝当能暂时稳住阵脚,但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去鼓舞自己的士兵。

除了西线和加里波利的惨痛回忆,英国人还有中东,阿拉伯的劳伦斯单人匹马成为压垮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庞然大物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胜利尚能鼓舞英国人继续坚持,但有海峡天堑和大舰队,精于算计且有退路的英国人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只有上帝知道。

在西线和他的英法对手一同信念崩塌时,东线德军是真正的胜利之师,西移的德军凭高昂士气和师从布鲁西洛夫的战术改变,在1918年仍能发动攻势。


1918年初,英法和德国就像拳台上精疲力尽的两个拳手,德国体力不支,但勇气仍在,英法体力尚可,但勇气荡然无存。如果稍事休整,德国可以从东线和鲸落获得体力补充,英法能从哪里找回勇气?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200万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国愣头青上岸,爬上拳台在亟需补充的德国身上踹了一脚,战局逆转。

一般而言,美国人参与一战是典型的“摘桃子”,没错,他摘的不是英法的桃子,他摘的是德国人的桃子。


叁考阅读zhihu.com/question/3716

zhihu.com/question/3548


user avatar   qian-tan-di-yu-sui-n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旗子没插到柏林,你们也敢骗我签这些?

一定是有叛徒卖掉了国家。”

他们一定没想到,到时候是俄国人来柏林还的愿。


user avatar   jia-hao-tian-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没打够疼啊。

你看二战后的德国人和日本人多热爱和平就知道,这才是应有的惩罚。

凡尔赛条约不公?你按着苏俄签《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约》的时候怎么没想到不公?瓜分波兰的时候怎么没想到但泽和波森迟早要还?为了民族主义者的狂热而夺取阿尔萨斯洛林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凡尔登绞肉机?

出手打中立国比利时的时候多威风啊?怎么一输掉就在那“呜呜呜帝国主义欺负我”了呢?做“匈人演说”的时候寡廉鲜耻,现在又觉得协约国不要脸,开始想仁义道德了?

呕——

幸运的是(或者说不幸的是),20年之后他们终于又获得了和英法俄美开战的机会,这一次打完他们真不敢说“错的不是我,是世界”了。


user avatar   yu-xuan-ji-xin-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还不够“屈辱”。

凡尔赛条约,丢了但泽,丢了德占波兰,丢了阿尔萨斯洛林,丢了一些边边角角的地区,丢光海外殖民地,赔巨款。很屈辱么?

雅尔塔协定,丢东普鲁士,丢东波美拉尼亚,丢西里西亚,剥夺军事能力,“普鲁士”这个概念被彻底抹杀,怎么看怎么比凡尔赛屈辱吧?怎么就不觉得这个协定屈辱呢?

列强争斗,败了就是败了,割地赔款不过是常规操作,百年战争败了,英格兰吐出欧陆全部领土,连老家安茹跟诺曼底都没保住,屈不屈辱?普法战争败了,法国吐出经营近200年、死人千万才保住的斯特拉斯堡,赔50亿法郎,屈不屈辱?拿破仑败了,二十年纵横欧陆得来的领土一寸不剩吐个干净,流放荒岛客死异乡,屈不屈辱?奥地利败了,五百年辛苦经营的领土,波西米亚、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加里西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全吐了出去,从列强沦为一个没有出海口的蕞尔小国,屈不屈辱?

德国人觉得凡尔赛条约屈辱,那一年前逼着苏俄签布列斯特条约的时候怎么不想着人家屈辱了?你的小伙伴们签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儿条约的时候,比你屈辱多了吧?德国人觉得屈辱可以学学土耳其人打到英法管不了为止啊。同盟国就数德国责任最大、惩罚最轻,还觉得屈辱,德国人就是比其他国人优越?就许胜不许败?

凡尔赛条约最大的失误,就是在侮辱德国的同时,没有伤害德国基本盘,如果按照克列孟梭的方案彻底肢解德国,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汉诺威人、威斯特法利亚人应该不会觉得屈辱。

讽刺的是,从事后看,凡尔赛合约在保留德国基本盘的同时,彻底摧毁了中欧及东南欧的强权,德国的战略态势相比于1914年反而还好了,中欧和东南欧没有了任何制衡力量——这成了德国敢于一步步冒险的最大倚仗。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十八年前普法金戈尤在耳,

凡尔赛合约刺刀镜厅逼眼前。

一部绿帽主题的三级片,拉开了大幕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凡尔赛合约其实就是一个有毛病的东西,不触及问题根本,但是看起来又很凶残。这种事实上的色厉内荏的条约,特别容易让人反感,而且还有能力去推翻它。

2,构成1的原因就是战胜国各怀鬼胎,所以搞出来的条约核心并不是“如何彻底的惩治德国”,而是“我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多拿收益,并且尽可能让其他国家没有收益”,而且为了自己能拿到最多的利益,还不能过分的削弱德国以免德国没有偿还能力了。

这些原因的本质,其实就是欧洲的天花板到了,欧洲的弊端体现的淋漓尽致:空间有限,但是国家众多,资本恶性扩张,空间很快被抢夺一空,新兴的强国资本没有发展空间,老牌强国不愿意让出空间甚至欲杀之而后快给自己争取点空间,大家最后只能拼个你死我活,但是因为国家体量相差不大,所以谁也没有办法完全把对方抹去。最后打掉了一代人,都精疲力竭,只能坐下来谈。但是又回到那个问题:大家都精疲力竭,实际上谁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继续打下去直到完全胜利包括战胜国,所以最后只能选择一个妥协的手段,从战败的一方手里尽量刮更多的好处,这是一个死结。你不能完全消灭他,还从他手里各种拿好处,他当然有能力也有精力怨恨你。

而且欧洲,大部分国家封建残余都很重,这个封建残余不是嘴上说一说就完事儿了,而是内化于心的意识形态。战争的根源在于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军国主义传统,但是因为大家封建残余重,所以谁也不觉得容克贵族这个阶级有什么问题,毕竟大多数欧洲国家那也都是贵族满地走,大家都是剥削屁民的老爷,没必要非要致对方于死地。

所以欧洲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所有问题的根本都不是欧洲自己能解决的,需要有压倒性力量的域外大国插一杠子才能彻底解决(苏联/沙俄,算不得传统的“欧洲”,而是很边缘的)。

美苏可不管你那个封建残余贵族是什么传统,也对老欧洲的传统政治秩序没什么感情,大刀阔斧直面问题:国家给你拆了,普鲁士给你灭了给波兰当领土,天天让你跪着唱征服喊爸爸,天天都要讲自己是如何如何十恶不赦。

仇恨?自然就不存在啦,国家都没了,天天说自己十恶不赦说着说着自己就信了,觉得自己就是罪人,哪来的仇恨。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凡尔赛合约》从极大程度上“坏了规矩”,这个“规矩”(或者说默契)就是西方从中世纪发端到近代以来的战争善后大致原则--列强大国之间的战争,胜利者对战败者的处理相对较为克制,不会采取大量收割领土、过度勒索赔款的行为,避免结下生死仇怨,毕竟邻居搬不走,而且王室多数还是亲戚,欧洲这么多列强关系错综复杂,今天是敌对明天说不定还要结盟,做人留一线今后好商量嘛。

以一战前较大的多国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的善后来看,俄国被英法联军攻下了克里米亚半岛的情况下,最后的《巴黎合约》俄国不但一分钱不赔,甚至又拿回了已经被占领的克里米亚领土,所付出的不过是吐出从土耳其手里夺取的比萨拉比亚南部、多瑙河口和高加索几块破碎的弹丸之地,还有让渡塞尔维亚的宗主权、黑海中立化,甚至放弃对土耳其境内基督徒保护权等零零碎碎的条款,这对俄国来说虽然面子难看,对以后的发展受限制外,又是不伤根本的处理。

同样就德法之间的案例来说,普法战争后的《法兰克福合约》,前提是法国皇帝投降、全军被俘虏、巴黎被攻占的情况下,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外加赔偿50亿法郎,分3年还清。50亿法郎确实不少,但是对当时的法国来说并不是特别难以接受,然后法国只用了2年就支付完毕。至于阿尔萨斯洛林,这两个边疆德语区17世纪还是神罗(德国)的领土,三十年战争后才被法国吞并,斯特拉斯堡甚至直到路易十四手里才夺取,他们原本也不是法国的核心地带,面积仅占法国本土面积不足1/20,这种边境上抢来抢去的领土也算浮财一般,丢了不伤筋动骨。

其他的普奥战争,更早的英荷战争,甚至算上反法联盟对拿破仑法国的战后处置,基本都遵循这个大致规律--对战败国索取有限的领土和赔款。

所以站在一战后德国上层和德国普通人的角度看,1918年德国选择投降的时候,东线德军已经获胜,西线的战线还在法国境内,1918年头上的“皇帝攻势”德军甚至一度曾经打到巴黎外围几十公里的地方,德国领土上没有一寸战壕....如果德国不投降,选择继续死打到底,你法国还会死更多的人吧?!你法国还会付出更大代价吧?!德国人普遍认为战场上德国并未被打败,所以此时此刻,德国认为自己选择停战,是一种有风度的体面行为,这么说不过分吧!因此希望获得法国体面的回应,这个想法也不过分吧!

然而法国人不想给德国体面,非但不给德国体面,还想把德国打回三十年战争之后的状态,一个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碎片化“国家”,从而让德国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即使有英国出于传统的“大陆均势”思维维护德国,法国依旧尽最大努力制裁了德国,1320亿金马克的天文数字不是为了索赔,根本就是奔着杀人灭国而去,敲骨吸髓、拆房而炊,“抢光德国最后一个铜子”,合约签订后直接把德国经济和金融给干崩溃了,德国上下所有阶层都损失惨重。在领土方面,割走德国的土地占到了德国战前领土的近1/6,其中包括普鲁士的核心地带,把德国变成东西不相连的两块,其中的但泽自由市问题成了德国日常淌血的伤口,天天提醒德国人痛苦。法国甚至在1923年联合比利时武装占领鲁尔索赔.....相比这些奇耻大辱和乱刀凌迟,其他诸如限制德国陆军规模、交出海军舰队、不允许德国研发军工之类鸡零狗碎的侮辱性条款更不用提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法国以上这些做法,已经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欧陆列强之间的默契规律,法国的短视和过于刺激性的手段,正是造成二战的巨大诱因,福熙元帅得知条约内容后也感慨这太过分了但是又不足以瓦解德国,怕是要坏事,并说了那句后来不幸言中的名言:

“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休战”


user avatar   ben-shen-shi-you-shan-wu-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德国人自己绞肉机的时候没想过带给了其他国家什么样的灾难。英法这两个国家虽然算不上啥好人,但是被德国人几乎是打死打完了一整代人,在人力方面本身他们就不如德国,还被揍成这样。战后无数村庄城镇成了寡妇村,男女比例失调。

为了跟德国人打仗,每年烧掉几十亿英镑,战线基本在法国,北法是一种啥情况,生灵涂炭,到处是弹坑,烧毁的房屋。而一战战线基本没到德国本土吧。德国人当然感受不深,毕竟毁家的又不是自己。

还有比利时,无辜躺枪。给德国人骑了几年,人都骑傻了。在这种背景下,西欧能轻易饶过德国,可能吗。还有人拿色当举例。德法战争那会之所以还能体面,是因为规模和烈度包括对于占领区的伤害都远小于一战。

霸凌者的普遍逻辑就是自己打死别人没问题,别人还手把自己揍疼了就是校园暴力,以多欺少


user avatar   12-28-1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凡尔赛条约是一个“严厉”和“宽松”倒挂,而且在原则上自相矛盾的东西。

凡尔赛条约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在政治上(领土部分后面另说)非常宽松,既没有要求德国进行民主化改造,也没有搞什么分区占领,更没有清算战犯,国防军除了缩编,它的上层组织并没有受到特别严重的损害。这样一来的战前的德国和战后的德国,除了披了一层共和的马甲之外,在政治上的延续性是很强的,因而普通德国人在政治层面几乎感觉不到战争给国家的实际运行带来了什么影响,这种延续性的心理状态就给“屈辱”说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经济惩罚上非常严厉,协约国对德索赔的总额在1921年的时候确定为1320亿金马克,按照纸面上的金马克的含金量,相当于大概4.7万吨黄金,当然赔款不是全部以货币支付,在各种实物和资产充抵之后计入赔款的部分大概是500亿金马克左右,大约相当于1.8万吨黄金。在质量上和庚款的大约1.8万吨白银差不多,但是考虑到德国的人口和金银的比价,这笔赔款给德国人带来的人均赔偿负担大约相当于庚款(人均1两白银)的300倍。如此高昂的赔偿完全超出德国的偿付能力,尤其是在德国的经济已经因为战争和封锁几乎崩溃的情况下,所以在这个方面凡尔赛和约已经不仅仅是“屈辱”,而是堪称“苛刻”。所以对于一般德国人来说,赔款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有影响的东西,和政治层面的几乎无感形成非常鲜明的反差,这就给“屈辱”说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推动力,因为面对这种情况基本上每个人都会问出一个问题,凭啥我这个国家(政治上)看起来就像没打过败仗一样,而我要背这么重的赔款负担?

在赔款以外,凡尔赛体系在民族自决这一原则上的“真双标”也是“屈辱”说的一个助推剂。在凡尔赛体系里,民族自决是一项原则,但是实际上成了战胜国肢解战败国的一项工具,变成战败国少数民族的特权。就比如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苏台德区问题。苏台德区本身确实是德意志人占多数,但是因为它在捷克的申索范围内,为了增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它就被大笔一挥划给捷克斯洛伐克了。在这个过程中德意志族的自决权确实是被无视的,那么对于德国人来说,这种双标就给凡尔赛体系带上了“虚伪”的污点,从另一个方面成为“屈辱”说的一个助推剂。


user avatar   weakness-97-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何止是屈辱,协约国在德国投降后,维持对德禁运,饿死了成千上万的人,德国代表在战后会议上被当众羞辱,协约国教会了德国人,国际政治赢者通吃,失败者没有发言权,要么胜利,要么失去一切,是一战的胜利者把德国人逼向了战争之路,可笑的是他们还拉出一个叫希特勒的替罪羊,仿佛一个战争疯子就有能力把千万正常人送上战场一样。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德国科学家称:全球99.5%感染源自意北部新冠变体,而非武汉? 
  冷战时期西柏林人可以去东柏林吗? 
  东德出版的全国地图包含西德吗? 
  如果一战德国不爆发内部问题,能否体面停战? 
  一战中英国战舰相比于德国战舰而言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我想问下德国怎么很少听过他们,还有他们的武器是否超越中国呢? 
  为什么精苏和精德那么明目张胆,而精日和精韩却被人鄙视的呢? 
  两战之间克莱佩达(梅梅尔)的形势是怎样的? 
  我想问下德国怎么很少听过他们,还有他们的武器是否超越中国呢? 
  为什么二战战列舰吨位比一战战列舰提高了那么多? 

前一个讨论
2022 年葛兰的医疗基金能翻身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福康安的军事指挥才能?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