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天天955上班模式 甚至个别体制内单位每周实质工作时间估计不到20小时
而且普遍不累 基本没太担心过被炒或行业波动啊中年危机啊项目压力啊公司内斗不测啊什么的
受南方及现代商业文化影响 民风虽不及以前了 但相对全国也还是算挺实在 团结互助氛围挺浓
顿顿不缺肉 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孩子 有商场 超市 有网购 有浴池按摩 有麻将扑克 有电视 有网咖
高教育质量 教育普及率99% 医疗基础普遍较好
有绿化 有干净水 有黑土有绿色食品 不香么
请问为啥要成为江浙沪呢 非得折腾就算好么
一波东北老百姓懵圈中微笑提问
不可能。东北地理位置不行。
除开辽宁外,黑吉可能发展为中国的铁锈带。
不能,不过应该去这么努力。
高赞的理想主义者希望东北走自己的赛道,如果能做到当然很好。
但现实是,东北不能选择自己的赛道。东北走什么赛道是由关内决定的,而且主要是由江浙沪精英决定的。
举一个例子。
之前我别的回答也提到过,粮食生产方面,中国就是个大号的孟加拉+小号的美国。大号的孟加拉就是关内,除掉东四省的中国人均粮食产量380公斤,孟加拉是350公斤。小号的美国就是东北,东四省人均粮食产量是1300公斤,美国也是1300公斤。甚至生产方式双方也更接近对标国家。
但是,我们都知道,美国农民比孟加拉农民富有的多。但东北农民并不比关内农民富有,人均收入还要更穷一点。
东北有更多的土地,更强的产能,更高的机械化水平,更少的农业劳动力占比。分母多很多,分子少很多,然后更穷。“美国农民”比“孟加拉农民”穷,这就是现状。
为什么?
2019年,所有中国人都感叹食品价格高涨的同时,东北的粮食收购价又下降了。
我在浙江农村参观,当地农民土地很少,生产手段其实也并不先进。老实说,我也没感觉到传说中的勤劳,年轻人不管不顾,也是老人种地,还是比较清闲的。也不能说懒,地不多,确实没什么可忙的。但是他们不怎么种粮食,种佛手,当然还有其他经济作物。老人种佛手,年轻人网店啊微商啊帮着卖,大致这么个分工。虽然地不多,也不忙,收入还不错。
我没有贬低浙江农民的意思,相反我一直觉得浙江人很聪明。重点在于种佛手和种玉米的区别:定价权。种佛手的浙江人既掌握生产也掌握渠道,他的竞争者是其他种佛手的,一起瓜分消费市场。而且也不存在佛手国家收购价去筑底,自由议价。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粮食也和佛手一样,东北当然也包括关内的粮食生产者掌控渠道,自由议价,一起瓜分消费市场。粮食价格一定会发生变化。或许江浙沪朋友可能会说,那我们去买便宜的美国粮食不香么。相信我,如果东北的1.7亿吨粮食改从美国进口,美国农民分分钟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残忍。最终美帝也只能做平衡配重,哪怕放弃粮食自给无非是全球农民分享市场,给14亿中国消费者一个合理但绝不廉价的价格。举个例子,粮食自给率40%的日本,超市里澳洲进口大米在每斤9元人民币左右,日本产大米就更贵了。注意,日本只有1.2亿人口。
但是这个假设永远不会实现,因为你没有定价权。
东北的优势领域,粮食,矿业,战略材料,以及更敏感的军工,普遍没有定价权。所以东北不会走上乐观答主想象的自己的赛道,即便接近美国农民生产方式,拿的还是孟加拉农民的收入。
东北要想发展,必须学会走关内的赛道,起码好过走关内指定赛道。你也要去种佛手(比喻),你也要去做小生意,你也要去参与建仓收租,总之,你也要卷。
这片土地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不会有“走出自己的路”,要么卷,要么被卷。你以为的“自己的路”,脱离定价权,其实是被卷。少数迷惑个案,本质上赚的也是地租差,先卷一步而已。
我:能,肯定能!
题主:这,你,你是开玩笑的吧!
我:谁让你先开玩笑提这个问题的。
其实没有必要成为谁,人,以及省份都一样。
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而这些所有的省份构成了一个国家,在国家的眼里,每个省份都是好孩子。
每个省份把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发展好就行,不需要跟别人一样。
不太可能。
东北人口不够,没有江浙沪的密集城市群,交通也不够四通八达……
东北发展模式,适合地广人稀,净产值高的大工业,大农业模式……
比如几十个人管理一座大型工厂,比如现代化的大型农场,围绕这些工厂农场,建设相对较小,但居住舒适的小镇。
这样的东北更有吸引力。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2010年之后,南方媒体和ngo组织下,有些地方看东北就跟欧美看中国一样。带着一些东北人自己都贬低东北,何必呢?
东北由于时代的原因,建国初期没把财富留下来进行产业升级。但80,90后的城市东北人应该都是挺幸福的,城镇化早,父母基本都是双职工,重视教育,物质生活基本不愁吃穿,高考也不难,普遍大学都考的不错。东北没有互联网企业,又不是金融中心,重工业设备比人贵,自然人才回来的少。
东北轻工业建国初期还有些保留,后来因为地理位置不便出口,再加上税率比南方中基本走的走破产的破产。吃的用的基本都是长三角和珠三角造的,叠加现在物流这么方便,财富的转移更加明显。
最大的就是人口问题,三四线东北城市人口还不如南方县城人口。没有高端产业留下人才,密集型制造业又没有那么大的人口基数,产业升级错过了最佳时期。国企逐渐衰败,10年之后的四万亿跟东北基本没啥关系,东北的城建08年左右就完成了。
政策没有倾斜情况下,只能自救呗,不求回来工作支援家乡。但有创业需求首先考虑东北,快递优先考虑东北商家,多在本地消费,在外不诋毁家乡。
作为经典流氓霸权主义国家,这是正常操作啊。而且这就完了么?
有脑子的都知道这核污水不能排,你以为排了之后美帝不讹诈你钱去赔偿?谁让你他喵的把放射性物质扔到西海岸的?
虽然环保主义啥的现在没动静,等污染物随着洋流到西海岸之后你看还有没有动静?说讹诈你几千亿美元就讹诈你几千亿美元,说让你交钱你就得交钱。再讹出来个广场协议都不是事。
所以说光看在这一条,我要是菅义伟我都不敢排。脑子早就掉进马里亚纳海沟里面去了都。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别人基本没有特别地说自己很爱中国,很爱中国文化,但能从他的视频里看出他是真的对中国文化很了解,而且郭杰瑞也没有刻意贬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比如他去印度的视频,你可以去看看,那些好的或者坏的方面都是印度当地人自己表现出来的,而且他也尽量避免不谈政治话题,至少到现在为止是我最喜欢的外国up(可能是因为郭杰瑞本身就很有钱的原因,他不需要捞金,本身教育也很好,所以不会出现其他up那种开淘宝店出问题或者草粉这种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