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于这种借书不还,用三倍赔偿来掠夺走珍贵古籍的人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sunyangq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看到这段话,笑了,此人是真正的不读书却爱装。想要利己,却丝毫不懂“精致”。

此人说此事,无非想证明两点:1. 自己爱读书,好学;2. 自己很擅长利用规则获得利益。

然而,细细审视,这两方面,他都很惨。

我们来看他列举的书名,既然特别列举,无疑是最为刻骨铭心的收获了吧!看名目:《全唐诗》、《李白全集》、《樊川全集》。

这里我想说:哈哈。

首先,五十年代时,从未出版过叫《樊川全集》的书,别说那时,连现在都没有出版过。我们通常用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的过《樊川文集》、《樊川诗集注》,旧版本的样子如下(图片借自孔网,下同):


如图所见,“馆藏书”,除了古代刻本抄本,像这样的一般出版物,都是保存不善,尤其腰间标签,非常难看。说实在的,像这样的书,送我我也不要。从前读书时,收入少,贪便宜买过一些,后来都处理掉了

话说,《樊川文集》也好,《樊川诗集》也好,都是一印再印,毫不稀罕。而且后来的装帧、纸张都有进步,分为精装平装两种,请看下图中的精装本,拿掉封皮后,里面是深蓝色布面金字,相当漂亮:


我本科时,从旧书店里买过旧版的《樊川文集》、《樊川诗集》,品相比馆藏的好得多,那时一本也就几块钱。现在也还是不贵,馆藏的话,品相普通的,孔网连邮费20以内也可以拿下了。

在此书由上海古籍出版之前,中华书局也出过,(那会儿上海古籍还是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这个版本(1962年版)价格稍贵,不过也不值钱,如图:

再说所谓《李白全集》,也是同样的道理,说出这个名词,就不像读书的人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像样的出版社如中华、上古,并未出版过叫《李白全集》的书。近年是有叫这名字的书了,大都是无价值的小出版社的骗钱普及本。

稍微懂点书的人就知道,李白作品像样的点校本,叫《李太白全集》,而不叫《李白全集》。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华书局出过以下几种款式的《李太白全集》:




上面第一图是五十年代出的。让我选择,无论如何都会选最后一图,这是近年出的布面精装,纸张厚实,带盒套,各方面都胜过从前的版本多了。

再说《全唐诗》,这回那个人倒是把书名说对了,不过,也还是没什么:

《全唐诗》的出版物,常见的比较有使用价值的为两种,一是中华书局的整理排印本,如下:

这个,图书馆会一下子整套出借?您确定?好,就算会整套出借,被此人落了去吧,其实也不算啥损失,因为年年都在印。

整理本《全唐诗》,最早出版于1960年,您猜当时的定价是多少?

答案是:50元。

“原价几角几分”?呵呵。

还有一种,就是上海古籍的缩小影印版《全唐诗》,分为上下两册:

此书也没什么,以现在的物价,电商做活动时,两册也就一百多块。

可见,此人就是在制造噱头,想装成爱书人,然而开口便错,暴露了自己完全不懂古籍出版物。这也罢了,问题是,他虽贪小便宜,却未见得真正占了便宜。认为图书馆遭受了损失的朋友,感到痛心,更是大可不必。

图书馆的书,真正的珍贵古籍且不谈了,对点校出版的书,也会分为“保存本”和“流通本”,已经绝版的,如中华书局标点本姚际恒《诗经通论》,是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外借的。能外借的,都不算什么,图书馆自己也常常以低于现市场价的价格处理掉一批批书,除旧换新。

例如,三十年代丛书集成初编本沈钦韩《春秋左氏传补注》,我手头的一套,得自孔网,就是从前上海徐家汇图书馆处理出来的,说实话,比五十年代的《樊川文集》或《樊川诗集》不知高到哪儿去了,不过,依旧不算什么稀罕物儿

总之,图片中的人不懂书,亟待提高姿势水平。如果他自称的行为属实,那么,1. 冒着缺少公德的名声,把装帧不佳、纸张脆弱、品相不佳的五十年代馆藏书弄回家,这很不智。(馆藏书的标签之类,摆到书架上,看着实在糟心)。2. 把书弄回家,又不读,(不然不会出现所谓五十年代的《李白全集》、《樊川全集》这样不存在的书名),又出来秀,这是双倍的不智。

馆藏书的名声和给人的印象多么不好,看看孔网上卖家们迫不及待的标注就知道:

想在读书上玩点“精致”,首先就要远离馆藏书 。此人利己是有点利己,但实在不够精致。

另外,我们要清楚一点:古籍类出版物,不能和古籍本身同日而语。别说50年代,就是民国时代的标点本,也不算多么稀罕。五十年代出版过的标点本古籍,其中绝大多数,要么不断再版,要么隔几年再版,要么已出升级版,要么正在再版的路上。少数没有再版的,也不是图中这位不懂书的人能搞到的了。

最后再补充一条吧,因为看到此人用了“建国之初”这样的字眼,开个玩笑:“建国之初”出版的书,千万不能按原价赔偿啊。更别提三倍了,会赔死的。

请看,1954年版《桃花扇》,定价一万八千五。这没什么,我有一本1953年的薄薄的小册子《我所认识的鲁迅》,定价都要1500。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在1955年币制改革,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前,钞票都是大面值的。一万元相当于改制后的一元。要是按定价翻三倍赔偿那时的书……家里得有多大的矿?

这就更令我觉得:不管这个“利己主义者”够不够精致,他真的见过“建国之初”出版的书吗?




  

相关话题

  弦子与她的朋友们 为什么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马云是不是膨胀了? 
  为何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背后蕴含着什么深意吗?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文本典籍至今仍为后人所传诵? 
  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共济会的阴谋论? 
  有哪一刻你觉得这个世界病了? 
  如何看待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起因是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 
  你支不支持死刑? 
  必要的恶是善吗? 
  「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对贫困地区有帮助吗? 

前一个讨论
有哪句话曾经触动你的灵魂?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以“这是我杀的第七个人”为开头写一篇故事?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