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各个专业领域的你,将如何向自己的孩子介绍自己专业的知识呢? 第1页

  

user avatar   zu-yin-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非常有必要注明一下:我还很年轻啊连女朋友都没有啊,怎么可能有儿子。。。下面的回答是一个“假设”啊。。。。评论里好多朋友都在夸赞我的“儿子”,让我压力好大。。。

=====================================================================

儿啊,咱们这一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研究种种过往,承载圣道,弘扬文化。。。要干这一行须饱受磨难,

如太史公受宫刑,

班固依附外戚受诛,

范晔造反受诛,

刘知幾终身被打压,

李心传几度被罢祠,

方孝孺十族被诛,

钱谦益身后受尽骂名,

戴震被庸医所误而亡,

洪亮吉被发配新疆,

章学诚被举世学者所轻,

王国维跳湖而死,

陈寅恪双目失明,惨死文革;

钱穆背井离乡,身陨海外。。。

诶,儿子,你别走啊。。。诶,你拿刀干什么。。。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上幼儿园的时候,别人问我,“你妈妈是做什么的呀?”

我说,我妈妈是个科学家,

“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呀”

科学家能让水变颜色,

妈妈昨天带我去她的实验室玩,她拿了两瓶清水,混在一起,水就变成了绿色,

往水里加一点白色的粉末,水就变成蓝色,

还有,有一种蓝色的“珠子”,往上面滴两滴水,就会变成红色,

科学家就是让水变颜色的。

2. 上小学的时候,我知道了,科学家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我去实验室玩的时候,用电蚊拍打死一只蚊子,用放大镜自己看着玩,

我说,妈妈妈妈,用你那台特别大的放大镜是不是看得更清楚?

于是妈妈做了一个涂片,放到她的 “放大镜"(实际上是AFM原子力显微镜)下让我从电脑屏幕上看,

看到大概是这个样子:(之前的图是STM显微镜的效果,刚才找到了AFM看红细胞的效果,更加接近当时我看到的样子)

于是我知道,科学家能看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而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组成的,科学家要研究他们。

3. 后来,妈妈也开始带自己的学生,别人都叫她梁教授,

我问,教授是不是要比一般的老师厉害? 她说,都一样的,都要好好工作。

有一次她在电话里批评一位学生,语气非常严厉,我听了都挺害怕的,因为她平时从来说话都不会这么凶,

我问,妈,怎么了?

她说,有个学生带了来历不明的样本在实验室培养,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大家都有危险,

她说,做研究不是玩游戏,涉及到生命的东西,都要慎之又慎,

于是我知道,教授是要带领学生守规矩的,要认真负责。

4. 我高中的时候,一边准备高考,一边在背单词学英语准备考SAT,

我爸有次开玩笑说,你妈现在已经是”知名学者“了,

她每天看的外文文章,比我准备SAT要做的阅读还多,开始看的时候电子词典不离手,到后来就不需要了,

我问她看这些做什么,她说,学术研究没什么大不了的,打个比方吧,有的人发现这个办法能种出苹果来,我们就试试同样的办法能不能种出橘子,有的人说种苹果需要浇水,我们就试试再撒点肥料会有什么效果,所以我们要经常看看别人在干什么,

我说,我也长大了,不需要你打这些苹果橘子的比方。我现在还没你聪明,但你可以直接告诉我你在研究什么嘛,我就当英语阅读来看看,

于是我大概了解她在研究壳聚糖,研究人造骨骼的表面纳米结构,虽然看不懂,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有用,我觉得”学者”就是不断梳理总结人类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一些新方法造福他人的人。

5. 现在,妈妈时不时会给我发个邮件,说,帮我看看这个论文的前言写得地不地道,这个实验过程的描述能不能更精炼一点。

每次回复邮件,文档里我都会留下一大片修订的痕迹和一堆吐槽的批注,

这个是中式英文..这个词不地道...这个句子太长了我给拆开来...这个段落主旨不明确...

我妈在电话那头连连赞同,“英文写作的事情你是专家,我听你的”

于是,我明白了,搞学术的人,就是要知不足,就是要向在各自领域专精的人寻求支持。

我不知道以后怎么和孩子介绍自己的职业,但我希望,在他或她不同的人生阶段,我能够带来不同的启发。


user avatar   ran-hou-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啊~我已经可以预见到吕律师会怎么教育孩子了

孩子拿石头拽他,他会说你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孩子出去打架,回家第一句:你会被判多少年罚多少钱……

孩子最后疯了:爸,你滚出去行吗!!!

——————————————————————

我打完这些字,吕律师说那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故意伤害!!!(谁让你没有给我普及到这部分的知识呢눈_눈)

————————————————————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就会给ta讲讲那个是假新闻,那个新闻会造成二次伤害,那张图片不应该出现,顺便在ta惊呼那篇文章好棒的时候告诉ta那特么是软文!你妈我就是写那个的!!!


user avatar   chen-k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上5点半把他拽起来,强行拖拽3000米。

6点半,把他叠得屎一样的被子从窗户扔出去,瞄着水坑扔

让他捡回来,跪地上叠

上午让他把小区里所有垃圾清一遍,杂草拔一遍

下午去太阳底下站俩小时,然后给他个书包,塞满砖头,然后强行拖拽5000米

晚上收看新闻联播,写作业

半夜两点强行拽起来去替小区保安值俩小时班

……

……

……

我觉得他这辈子不会对他爹是做啥的感兴趣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心理学】

芭比,什么是爱情啊?

哦宝贝,记不记得有个萌萌哒葛葛叫轩轩呀:

轩轩 - 迷恋的爱情(Infatuated love):只有激情(对于他而言)




林永健夫妇 - 伴侣的爱情(Companionate love):没有激情



火华哥夫妇 - 完美的爱情(Consummate love):激情+亲密+承诺






看名字就知道是谁 - 浪漫的爱情(Romantic love):亲密+激情

就是还没有承诺而已


躺枪黑一记 - 愚蠢式爱情(Fatuous love):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


哦,好像漏了一个?

喜欢的爱情(Liking):只有亲密,就是朋友般的感情

啊... 你们觉得像谁呢?






















当当当!



======================== 干货 ==============================


user avatar   palomit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看这不是木头吗?

树砍下来不能直接用,因为它湿啊,不管做成什么形状都会变形,而且很难加工。

所以就要把里面的水分给排出来。

我就是干这个的,干燥木头。

木头还活着的时候,就是随处可见的树木,它作为植物,也具有生物最基本的属性。

水是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所以新伐倒的木材中含有大量水分。

这个“大量”具体有多大呢?这里妈妈要告诉你一个“木材含水率”的概念。

木材内的水分分为三种:自由水、结合水和化学水,其中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和细胞腔中,结合水结合在细胞壁上,化学水构成了细胞成分。

干燥过程中木材失去的是自由水和结合水,当它们都没有了的时候,就称此时木材状态为绝干,此刻的木材质量就是木材绝干质量。

用木材的质量减去绝干质量,就是这个时候木材里面水的质量了对不对?用水的质量除以绝干质量,就是含水率。

新鲜的木头,含水率达到60%基本没什么问题,如果材质特别软的话达到150%也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水运的话那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这么湿的木头,想要进行加工,就要进行干燥。

你看妈才22就已经这么絮叨了,讲到这才说到正题。

为什么要干燥呢?直接拿来用不行吗?

殊不知啊,这么湿的木材和咱们平时使用的木材在材性上简直千差万别,根本不可能用来加工。

为啥呢?

木材并不像我们平时看起来那么光滑平整。其实它是一种疏松的多孔性材料,不仅宏观上能看到的细胞间和细胞腔是孔隙,微观上细胞壁上的纤维盘曲交错也形成了空隙。

这些孔隙能存水也能跑水,环境湿度比木材湿度高呢,它就吸水,含水率升高;环境湿度要是低了呢,它就跑水,含水率下降,就跟晾衣服一样。这就是木材的吸放湿特性。

如果它含水率变化只是个数值变化,不影响木材性质的话也就没关系了,但问题是木材还有一个特性,叫做干缩湿胀。顾名思义,就是湿了它就体积增大,干了它就体积减小。

再搭配上木材的各向异性和干缩异向性,简直厉害得飞起!很难做到规则变形。所以如果你不把它干燥到和环境湿度接近,那么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这木器扭曲挣扎着越变越小,最后死相惨烈。

那你可能就要问了,给它烤干不就完事儿了吗?

诶!不愧是妈的好孩子!这问题正问到点子上!这才是技术的关键!

木材干燥速度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内因,也就是木材树种本身的性质;一个是外因,也就是木材干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有很多,在目前的常规干燥生产中主要有三点,也就是木材干燥三要素: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

木材本身密度越大、质地越硬,就越不容易失水;环境温度高、湿度低、空气流速快,就越容易驱动水分流动。

说到这有必要补充一点木材内部水分流动路径(感觉自己坑越挖越大有点填不平了)。

木材内部的自由水都是从细胞和纤维间孔隙中向外移动,具体原理妈妈不给你展开了,因为涉及到压强和扩散原理,等你有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学认识不需要我讲你也能过大致理解。

等到自由水全部流失之后,细胞腔内完全不含水,而细胞壁内还充满水。这个临界状态我们称为纤维饱和点,fiber saturation point(f.s.p.)。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不管是在木材加工还是木材学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从这时开始,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都会随之产生变化。

不过我们木材干燥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我想告诉你的是什么呢:

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含水率越低,木材体积越小。

很好理解,因为支撑木材形态的就是木材细胞细胞壁,细胞壁内结合水含量减少必然导致细胞壁体积减小,细胞壁体积减小必然会导致木材体积减小。

妈你还是没告诉我为啥不能直接烤干啊!你光讲了干燥速度影响因素和纤维饱和点!说这些没有用的干啥啊!

好!那我就要来绝活了!

为什么不能烤!

因为如果直接火烤木材就会开裂。

火焰周围温度高、湿度小、空气受热自下而上流动速度快,按照刚才说到的干燥速度影响因素,正是最有利于木材走水的环境条件。

以至于木材内部水分的流动速度跟不上木材表面失水速度。

木材毕竟是有厚度的,外层受环境因素作用失水速度极快,含水率迅速达到纤维饱和点以下,不仅如此还在继续失水,使得木材外层体积减小。然而木材内部水分还没来得及向外走,体积还没发生变化,所以在外层体积减小的过程中内部一直抑制着外层收缩。

木头也是挺难过的:我身子骨摆在这,怎么衣服越来愈小了呢?像被念了紧箍咒的孙悟空,箍得我有点喘不过气啊!

外层也没办法,结合水没有了,空气也支撑不住我这细胞壁啊!内层抓我还抓得这么紧,我怎么办?缩小的空间没东西填充我只能开裂了。

画一张图做个辅助说明,妈画画不太好你着重领会精神:

(木材细胞数量是没有变化的……主要看细胞体积……)

画出来好像没有多严重,但实际上的开裂可不是就一个小口这么简单。我在生产中看到的比较严重的木材开裂,宽度可以达到将近一厘米,长度可以达到将近半米,深度可以达到一两厘米,甚至还有10cm宽、半米长、50mm厚的水曲柳直接裂成两半的(进窑之前在运输和储存阶段保管不善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开裂,所以干燥过程中开裂加深裂成了两半)。

还有的板材在裁板的过程中把树的髓心部分也截了一部分进来,这种板材由于本身性质的关系非常容易开裂,干燥的时候可能哪一步走急了,又赶上垫条(隔条)没有齐端头,端头部分就会炸裂开!肯定是要影响使用价值的。

所以,木材干燥重中之重,就是保证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流动速度能够赶上表层失水速度,避免开裂的产生。

光赶得上还不够。

如果干燥速度慢,确实能减少开裂的产生,但会产生其他问题,比如长毛、发霉、颜色变深。

颜色变深这一点如果客户没有要求倒是没什么需要特殊注意的,毕竟木材干燥完还有不少加工工序,表面一刨还是材色干净,只不过是技术员看了之后会觉得“嗷,这一窑基准有点软了/处理有点多了/时间有点长了。”

但是长毛和发霉就会严重一些。因为如果放任其发展,最后会影响到木材的加工和使用性能。

而且长毛发霉的木材也不容易干燥,如果还按照正常的干燥工艺走下来,最终含水率会比正常板材偏高。

有时候运来的木材一拆包装就已经霉变得不成样子了,比如樟子松在运输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发生蓝变。这时候如果不调整干燥基准适当提高温度,霉菌得不到抑制,最终出窑的板材就会含水率偏高 ,而且蓝毛上面长白毛,摸一把都是湿乎乎的,别提多酸爽了。

而且部分蓝变的板材不仅表面是蓝绿色的,内部也会变色。如果是表板(用来做表面),那就失去了使用价值。

分享一块蓝变的柞木表板。由于是我从手机导入电脑又用手机拍下来的……所以不太清晰,实际情况比这要震撼得多。即便如此也能看到颜色变化和长出来的白毛。像这样的板子基本也就告别自行车了。

但是也有客户喜欢稍微长了点白毛的板子,因为他们认为这证明了干燥过程中温度一直很低,湿度比较高,所以板材“没遭什么罪”,最终应力指标会好一些。

我所说的这些都是常规对流干燥的内容,现在工厂中常用的还有高频真空干燥,就是把木材放在一个高频高电压环境中,让木材里面的水变成水蒸气,均匀地干燥,而且容器内抽成真空,不仅降低了水的沸点,还能加快干燥进度。

可能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想问,木材干燥有你说的这么复杂吗?木头我们用了几千年了,都没听说过还有这么多事在里面,古时候的老木匠难道也需要干燥吗?

木材干燥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时间确实不算太久,1954年才由东北林业大学的朱政贤老先生设立。但是作为一门技艺,是古往今来的木匠师傅们都不敢忽视的安身之本,只不过由于专业性太强,不是木匠的人可能并不了解。而且由于中国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中国的木材干燥技术有自己的特色,跟国外的干燥技术还存在一些差异。

如果我们现在还处在土法干燥的时代,那木制家具和木制品无疑还是一种奢侈品,根本无法惠及普罗大众。

关于木材干燥学科的发展,可以参考我之前关于木材干燥前辈朱政贤老先生的一篇回答:

为什么中国解放后再未出现过像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陈寅恪、钱玄同、傅斯年、吴宓、罗家伦那样的大家? - 丁宁的回答

我回来了,接着讲木材干燥流程。


刚伐倒的树一般需要经过去皮、截断、切成小块等一系列制材过程。

干燥就在制材之后、进一步加工之前。我就给你讲板材吧,毕竟妈在干燥厂就板材干得多,方材原木什么的我也没干过几次。

板材进厂之后首先要找个地方卸车,之后把板材码成小材堆摞起来。

理论上讲应该找一个阴凉、有遮挡物不漏雨、空气流通、比较宽敞的地方自然风干到纤维饱和点附近,但是工厂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最常见的是木材太多场地不够,还有客户急着要没时间自然气干)基本做不到自然风干。

有时候可能卸了车就直接装窑开始干燥,也有的时候在外面放了很久也没有空窑。

如果长时间在外面放着,场地又达不到要求,那么最上层的板材饱受风吹日晒雨淋,轻则颜色加深(运气不好就变得黢黑),重则开裂。


木头进窑之后的干燥过程主要依赖干燥基准。

干燥基准就是标明窑内温度、湿度和时间的计划表。基准需要根据木材树种、板材规格、干燥要求、干燥窑特性的不同进行编制,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木材的树种,其次是规格,确定之后再根据干燥要求和不同的干燥窑的特性进行调整。

比如说一样厚的板材,樟子松就比柞木容易干燥。你站到窑顶上看排气孔,呼呼往外冒白汽的就是樟子松,走水快又不容易裂。一窑柞木没出锅樟子松都走了好几窑了。


干燥完之后需要让木材在窑内缓一缓,温度降到和气温差不多了就可以出窑了。有次着急出窑,温度没降下来就把窑门打开了。正是秋天,冷风一激就听见材堆里噼啪响,端头眼瞅着就裂了。

之后板材就可以拿去进一步加工了。


答案的完善拖了快半年了……看评论觉得有人关注还挺开心的,毕竟木材干燥基本上不出现在大家的生活里。直到现在有人问起我的工作经历,我说我曾经是一名木材干燥技术员,对方还会觉得很新奇。

这和木材行业现状、木材干燥自身性质都有很大关系。虽然我算是专业木工学科出身,但现在我走出这个行业回望,我自己觉得,这个行业并不需要太多像我这样的人。加上之前的工作单位“遇人不淑”,让我顶着压力带着一腔热血而来却铩羽而归,所以最终选择了告别。

创建这篇回答的时候,我还每天在中俄边境进窑看板出窑测水、下班走几里路去村里的供销社买吃的、晚上无事可做抄论文、跟自己微信聊天。而现在,我已经离开了之前的工厂在家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


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展开来说,但一次讲太多我估计我儿子也记不住。

如果各位知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评论,也可以私信,趁着我这点干货还没忘干净,我一定回复。


user avatar   fu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孩子,你可曾疑惑节假日小明爸爸老带他出去玩,而爸爸总是在上班?

孩子,你可曾疑惑去年暑假爸爸送你去爷爷那里,只给你买了火车票?

孩子,你可曾疑惑爸爸既不像小红爸爸那样倒班,也不准点朝九晚五?

孩子,你的爸爸,我是一名铁路人。准确来讲,我的职业叫做铁路交通运营管理。

铁路,就是你最喜欢的火车—咱家书房摆着的那个模型—奔跑的地方。有很多人自然会觉得,铁路和公路不是差不多么,就是火车和钢轨,怎么会需要两百万那么多职工。

孩子,火车虽然带火字,但它是冰冷的机器,并且是力量比人大得多的机器。因而,如何让火车安全地将旅客和货物运达目的地比稳妥、准点、高效都重要。

安全和效率永远是一顿矛盾体。就像你刚记事时初学步,对世界充满好奇,恨不得一秒钟就从书房跑到阳台,但妈妈总是提醒你“慢点跑,当心点”。铁路也是类似,我们既要当心,又不想慢下来。

中国的铁路运输有三个特性,叫做“高、大、半”,也就是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这仨词是分开来说的,但落脚点是一致的。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同样是寒假,你一年级时我带你去三亚穿的是薄衣,你四年级时我带你去雪乡穿的是羽绒服。地理上来讲,咱们国家的铁路点多、线长、跨度大。

人文来说,咱们祖国的东西、南北经济水平差距大,像莎莎的爸爸老家是甘肃临泽,小娜的妈妈老家是云南腾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莎莎的爷爷奶奶和小娜的外公外婆都在老家。他们也要回去看他们的亲人,毕竟就像外公跟你讲的“血脉相承”,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你对爸爸妈妈的爱是一样的。

说这么多都在讲什么呢?我们的同胞有巨大的出行需求,而这需求时间上集中、地域上广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高效。

你还记不记得,上次开汽车回外婆家,在高速公路上,爸爸跟你讲为什么路上每过一段都会有弯道?那是因为人在几乎一成不变的环境下不做些什么便会产生懈怠,从而导致意外发生,铁路运营也是一样。

在一个涉及六千车站、两百万职工、一万亿资产的庞大系统里,任何一点大意都可能随着系统进程被放大成巨大甚至不可承受的损失,比如干线中断甚至人员伤亡。

故而,为了使意外事件发生时,影响能尽量可控,我们就需要安全冗余。这就像带你去漓江划船,是不是要穿戴救生衣。也许翻船几年都不会发生一起,但发生了就会要人命,这就是课文里讲的“居安思危”和“防微杜渐”。

顺下来说,穿了救生衣翻船就一定不会出事吗?救生衣质量符合不符合标准,上面有没有严重破洞,有没有老化到一扯就坏,穿戴前有没有检查,穿戴的人会不会像小萌爸爸那么胖,需要不需要穿两个,甚至摇橹的船夫思想状况好不好,会不会故意制造事端,这都是要考虑的。

铁路运营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这个,将安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尽可能提高效率。为了旅客方便,我们平时开行的列车是公交化的,就像你每天早上6点45去小区门口等校车时总能看见712路公车路过,一般情况下8点20分火车南站有车去海口,就每天都有。

然而节假日到了,像莎莎小强小红小明他们家是不是都会坐火车出去玩啊?那是不是日常每天8点20到海口的火车就坐不下啦?所以铁路总公司的叔叔阿姨就要协调沿线的铁路局以及下属的站段,能不能加开临客,把这些人也送到海口去。

如果日常火车站一趟车工作量记作x,那新加一趟临客因为临时性和不确定性,是不是工作量可能就要大于x,这比x还大的工作量和x叠加到一起,是不是就远大于原来的x。

然而铁路运营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没办法到五道口招那些大学生哥哥姐姐做临时的兼职,对不对。所以,我们只能在节假日、春暑运、调图期等高峰期时没日没夜地加班。

铁路是7*24运营的,但除了一线生产岗位,绝大部分管理岗位不会—也没有必要—设置为7*24。然而作为管理人员,若需要充分发挥岗位的组织和控制功能,就必需添乘、夜查、跟班。

只有这样,你才能第一时间发现现场的、基层的,甚至下级机构刻意隐瞒的问题。就像上次你们班大海欺负小东的事情,如果不是李校长偶然找小东谈心,便不会有人发现校园欺凌何在。

爸爸的工作职责里需要开展不打招呼的夜查、添乘和跟班,因而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常常看起来杂乱无序。爸爸不敢答应你考年级第一就陪你吃关东煮,不敢答应你考上五大名校就陪你去登五岳,不敢答应你运动会拿两块金牌就陪你去爷爷家看狐狸……

还记得爸爸唯一一次和你一起坐火车去爷爷家么,爸爸只是刚好去开会,所以签的公免票只要两块钱。

(给孩子这部分写得为了通俗易懂,可能过于浮皮潦草,以后有机会继续完善。文中所有人名、地名均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加一句。非商业用途平台转载请自取,无需申请授权。


user avatar   zimuya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资金需要避险啊。英国一旦脱欧成功的话,汇率会大跌,海量的资金都要从英镑区和欧元区跳出来。那这时候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投资黄金白银或者其他相对稳定的货币。其实现在不光日元涨,美元也在涨,不过不如涨的不如日元多罢了。

而且现在的国际社会,日本在经济上的块头够大,但是政治上没什么自主权,典型的不搞你搞谁?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私以为这个问题两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但是看到楼上两位的答案有些迷糊了。想想还是给一个个人认为比较靠谱的答案。

所谓燃烧,本质上是一种在氧化剂的作用下,物质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的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水而言,H已经达到了最高价+1,那么如果要被氧化,只有可能是-2价的O被氧化成-1(双氧水)或是0(氧气)了。考虑到稳定性,后者更加有可能。

氧化性比氧气高的化学物质不多。同时得考虑为了实现燃烧,单纯的氧化是不够的,还得有剧烈的发光发热。这么一算到话,答案基本上就剩下那么几个了。一个很典型的反应是:

H2O+F2=HF+O2 (O3)

这个反应就可以认为是一个水的燃烧反应。当然具体的实验细节并没有找到,不过维基百科里面有一段描述:

Unreactive substances like powdered steel, glass fragments, and

asbestos

fibers react quickly with cold fluorine gas; wood and water spontaneously combust under a fluorine jet.

Fluorine



  

相关话题

  熟蛋返生论文作者还教火遁木遁、过目不忘、意念断物等课程,消协回应称涉嫌欺诈消费者,暴露了哪些问题?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姚洋称想上北大前先测测智商,低于 110 就别来了? 
  研究生阶段发一篇 Nature 正刊是什么水平?能横着走吗? 
  有很帅的爸爸是种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小? 
  如何看待辽吉黑蒙30万名大学生可跨省跨校修读学分?会带来哪些影响? 
  有大神来分享一下考上北大的经验吗? 
  国家(或者说是社会和市场)是不是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工科大学生? 
  西瓜视频上有哪些宝藏级视频作者推荐? 
  如何评价有些大学老师上课异常严格? 

前一个讨论
如何足不出户,利用一台电脑比较稳定地日赚50块以上?
下一个讨论
高考和考研哪个对一个人的未来影响更大?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