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19 年,古生物学领域报道的哪个新物种/化石最令你印象深刻? 第1页

  

user avatar   090811mari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自极地的恐龙羽毛化石

自从带羽毛恐龙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就不断想象恐龙披上各款“羽绒服”,漫步在冰天雪地的场景,于是各种带羽毛的极地恐龙复原图应运而生。

▼白熊龙

▼雷利诺龙

今年,一块来自澳大利亚的化石支持了这种想法。


2019年11月11日,Gondwana Research的一项研究报告宣称,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现了1.18亿年前的极地恐龙羽毛化石群,这也是极地地区恐龙羽毛化石的首个记录。

A polar dinosaur feather assemblage from Australia,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极地恐龙可能真的会穿“羽绒服”。

▼带羽毛的极地恐龙

1.为什么说澳大利亚东南部是极地?

根据Thomas H.Rich等人研究,在早白垩世晚期,澳大利亚东南部还位于极圈之内。该地区会经历几个月的黑暗,而且年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5℃。

同时,澳大利亚东南部被海道隔离,生活于此的小型恐龙无法向北方迁徙,只能在常年待在极圈里,意味着要遭遇严寒与极夜,而羽毛是它们度过漫长冬季的必备品。

▼1.2亿年前板块位置

化石点位于维多利亚州的Koonwarra,在过去,这里是一个湖泊。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发掘了大量的淡水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还有一些陆地生物,以及本文的主角——恐龙羽毛化石。

由于暂时未在化石点发掘出恐龙骨骼,因此推测当时有恐龙在湖边换羽、梳理毛发,脱落的羽毛随风飘到了湖面,继而沉入湖底、埋藏。

▼化石群位置


2.羽毛化石长什么样,属于哪种恐龙呢?

在已公布的10块羽毛化石中,各有差异,从10-30毫米不等,包含了绒毛、蓬松的原始羽毛、与现今鸟类相似的飞羽等。

▼羽毛化石群

研究人员尝试从中提取残留的生物分子,结果可想而知,生物分子在成岩和风化过程中已被分解。不过,在羽毛化石中发现了黑素体的痕迹,显示拥有这些羽毛的动物呈黑色、灰色或者深色条纹。但在极地环境中,一场大雪过来,以深色衣裳作伪装,并不吃香。因此又推测这些动物能随季节更换羽色,如同现今松鸡类。

▼会换装的松鸡类——岩雷鸟

研究认为大部分羽毛属于反鸟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早白垩世冈瓦纳大陆的反鸟类多样性。其中非常小的羽毛可能来自于刚孵化的幼鸟/非鸟类恐龙,而那一根蓬松的原始羽毛可能属于小型恐龙。

▼(左)恐龙羽毛、(右)史前鸟类

至于具体是哪种小型恐龙,尚不清楚。

基于湖泊里丰富的鱼类化石,以及维多利亚州发掘过驰龙类化石,所以本项研究的主要作者Martin Kundrát认为羽毛可能是一种以鱼类为食的驰龙类,这个湖泊能为它们提供充裕的食物来源。

其实,同时期的小型恐龙还有雷利诺龙、似提姆龙、阿特拉斯科普柯龙等,它们都生活在维多利亚州的恐龙湾,也曾经历过寒冷的冬夜,大众也曾遐想过它们身披白羽。

▼1.04亿年前的恐龙湾位置

其中雷利诺龙就很好地适应了极地环境,全年都非常活跃,没有冬眠习性。甚至演化出了大眼睛、相对发达的视觉神经,具备一定的夜视能力,能在微弱光线条件下寻找食物。

▼雷利诺龙头骨化石

▼雷利诺龙想象图

或许脱落下这片羽毛的恐龙,同样有着水灵灵的大眼睛,黑夜到来之时,在极光下欢迸乱跳......

谜团还有很多,若要一览羽毛背后的故事,需要如Thomas H.Rich所想:“期待有一天能发现完整的带羽毛的恐龙,就像中国东北地区一样。”



user avatar   yang-yang-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期哺乳类的进化史由于中生代化石零碎等原因一直不甚清晰,但2019年的几项发现让我们对哺乳类早期历史的认识进步了一大截,首先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哺乳类特殊舌骨结构化石的发现。

现代哺乳类的幼崽生下来都会本能地吸吮乳汁,但吸吮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现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哺乳类实现吸吮靠的是其特殊的舌骨结构,与爬行动物的简单棒状舌骨不同,现生哺乳类的舌骨构造是由甲状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组成的一个鞍状关节。无论是现存最原始的鸭嘴兽,或是早早分化出去的有袋类,还是包括人类在内绝大部分哺乳类所属的真兽都拥有这种舌骨关节,所以它们的幼仔都能吸吮乳汁,“哺乳类”这个名称也由此得名。

哺乳现象出现得相当早,鸭嘴兽等单孔目说明在哺乳类还是卵生的时候就已经进化出这项能力了,但究竟起于何时却一直没有定论,许多发现的早期化石例如三尖齿叉兽是没有这个舌骨结构的,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并不哺乳,也就不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

2019年,在内蒙古宁城发现的微小柱齿兽让哺乳类特殊舌骨结构的由来一下子追溯到了1.6亿年前的侏罗纪。下图为三尖叉齿兽、微小柱齿兽、狗的对比,可以看出来,微小柱齿兽的舌骨结构已经与现代哺乳类非常接近,而与更早的三尖叉齿兽明显不同。

微小柱齿兽化石保存良好,其中舌骨部分更是完整的保存下来了,通过研究可以确信,微小柱齿兽是已知最早的具有哺乳类舌骨结构的物种。现在我们知道,至少从柱齿兽类开始现代哺乳动物祖先就已经具有哺乳现象了,微小柱齿兽的发现填补了从非哺乳合弓纲到真哺乳类中重要的一环。

除了微小柱齿兽外,另一项重大发现是辽宁的盖氏热河俊兽,微小柱齿兽透露了舌骨演化的秘密,盖氏热河俊兽则是保存了听骨演化的关键,哺乳类以外的其他脊椎动物类群如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只有一块听小骨,而哺乳类的听骨却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更复杂的听骨结构带来了优良的传导效果也使哺乳类拥有了更好的听力,那么哺乳类多出的两块听骨是哪来的呢?答案是下颌,其实这两块听骨最初是原始下颌关节的一部分,相当于爬行类的方骨和关节骨,只是在哺乳类的进化过程中转移到了中耳成为了听觉系统的一部分。

如图所示,哺乳类的听骨组合比爬行类的单一听骨更加复杂

(下图所示早期合弓纲到现代哺乳类的听骨进化)

之前发现的哺乳型类动物(Mammaliaformes)都保持着较为原始的下颌中耳状态,比如刚才提到的柱齿兽,而这次发现的盖氏热河俊兽则与之不同,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CL(Computed Laminography)扫描获取了热河俊兽化石的中耳立体结构,结果显示热河俊兽的锤骨、砧骨呈叠覆式关系,处于从下颌关节向听小骨演化的过渡状态。这种接触关系,与现生的单孔类以及已经灭绝的真贼兽类(如树贼兽)相似,而与现生兽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和真三尖齿兽类(如胡氏辽尖齿兽)不同,说明热河俊兽的进化地位可能更接近鸭嘴兽等单孔类。

2019年新发现的这两种原始哺乳类各自填补了哺乳类进化史中不同方面的空白,虽然它们之间可能并非直系祖先,但如果把它们串起来,就会清晰的看出哺乳类各项特征的发展历程:微小柱齿兽(进化出哺乳能力)→盖氏热河俊兽(听骨进化)→胡氏辽尖齿兽(完整听骨)→现代哺乳类

有了这两种惊人的发现,说2019年时哺乳类进化研究的奇迹之年也不为过,此外,对盖氏热河俊兽高精度CL还有个意外发现,就是上隅骨在热河俊兽中处于从一块独立的骨骼逐渐变成与锤骨体愈合的状态,成为锤骨的后外侧部分,这为中耳骨骼的同源性讨论提供了重要证据。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早期哺乳类都是在我国发现的,其实不只2019年,今年来我国的早期哺乳类研究获得了很多重大突破,相信不久的未来还会有新的惊喜。

补充论文链接:

------5月3日---------顺便再补充下有人提到主龙类的舌骨,主龙类发展到后期其实舌骨功能完全不弱于哺乳类,只不过是用不同方式实现的,就像独立发展出了恒温一样,主龙也在独立道路上发展了舌骨的各种复杂功能。其实不只包括鸟类在内的主龙,一些更低等的动物也发展出了类似能力。

舌骨研究为古鸟类演化提供关键性证据----古脊椎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相关话题

  恐龙在地球两三亿年,为什么没有诞生像人类的高级智慧? 
  北极出现过恐龙吗? 
  在恐龙刚出现的时代,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鱼龙的味道更接近于鸟肉、蛇肉、鱼肉、鳄肉、鳖肉中的哪种? 
  有专家在内蒙古发现较为完整恐龙幼体化石,这有何重大意义? 
  中国发现过哪些很有意义的化石? 
  甘肃首次发现「隐匿剑齿虎」化石,具有哪些研究意义? 
  首次发现鳄鱼足印粪化石,这将对研究地球历史带来哪些帮助? 
  两亿多岁「仙女虾」现身,与恐龙同时代,你怎么看? 
  当孩子问「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鱼是什么」该如何回答? 

前一个讨论
1950到1990国足水平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2019/20 赛季西甲国家德比巴萨0:0 皇马,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 2025-01-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