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不是造假的。
这么大个的琥珀一次成型,那得是多么巨大的树以多么恐怖的速率分泌汁液才能形成?
歪个楼,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这个琥珀化石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但成果论文的作者栏里,是六个中国学者,两个美国学者和两个加拿大学者的名字,没有一个缅甸学者的名字。类似的,在之前的恐龙尾巴化石的成果里,我看到了中国,美国,加拿大,甚至日本学者的名字,也没有缅甸学者的名字。
这两个发现都是世界级分量的成果,我想一些缅甸学者们心情想必是非常复杂的。
其实,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岁月。在清朝末期,法国的大卫神父就受托在中国为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标本,到1888年为止,他在中国一共发现了200种野生动物、807种鸟类。其中63种动物和65种鸟类是西方生物学家们前所未知的,这其中就包括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大熊猫』,还有麋鹿和娃娃鱼等。
弱国无外交,更何况科研。缅甸政局如今仍然是风雨飘摇,缅甸学者们根本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的各项条件。相比之下,如今中国的科研正在不断收获各项成果。但这里我们要看到,促进这些成果丰收的基础,并非是科研实力本身,而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稳定。只有在这种基础的稳定性中才能诞生科研发展的确定性,只有在科研发展的确定性中才能收获各种「意料之外」的惊喜。
我们切不能因为当下的收获就沾沾自喜到忘记了曾经的历史。缅甸学者们的经历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远,无论空间上,还是时间上。
参考文献:
西方人与大熊猫_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