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琥珀中发现的雏鸟化石有何科学价值? 第1页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望不是造假的。

这么大个的琥珀一次成型,那得是多么巨大的树以多么恐怖的速率分泌汁液才能形成?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歪个楼,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这个琥珀化石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但成果论文的作者栏里,是六个中国学者,两个美国学者和两个加拿大学者的名字,没有一个缅甸学者的名字。类似的,在之前的恐龙尾巴化石的成果里,我看到了中国,美国,加拿大,甚至日本学者的名字,也没有缅甸学者的名字。

这两个发现都是世界级分量的成果,我想一些缅甸学者们心情想必是非常复杂的。

其实,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岁月。在清朝末期,法国的大卫神父就受托在中国为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标本,到1888年为止,他在中国一共发现了200种野生动物、807种鸟类。其中63种动物和65种鸟类是西方生物学家们前所未知的,这其中就包括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大熊猫』,还有麋鹿和娃娃鱼等。

弱国无外交,更何况科研。缅甸政局如今仍然是风雨飘摇,缅甸学者们根本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的各项条件。相比之下,如今中国的科研正在不断收获各项成果。但这里我们要看到,促进这些成果丰收的基础,并非是科研实力本身,而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稳定。只有在这种基础的稳定性中才能诞生科研发展的确定性,只有在科研发展的确定性中才能收获各种「意料之外」的惊喜。

我们切不能因为当下的收获就沾沾自喜到忘记了曾经的历史。缅甸学者们的经历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远,无论空间上,还是时间上。


参考文献:

西方人与大熊猫_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话题

  为什么美国有众多社会、生物、考古方面的美女科学家,而中国很少?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研究院称「北京猿人代表的古人类,确是现代中国人祖先」?有科学依据吗? 
  有哪些神经科学上的事实,没有一定神经科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是否有迹象可以说明长期用耳机听音乐会损害听力? 
  假如人类女性生完后代就死亡,人类社会会怎样? 
  《自然》(Nature)论文通过骨密度研究,支持棘龙类恐龙能潜水游泳、捕猎鱼类,这次结论可靠吗? 
  感觉很多生物喜欢的“美”似乎对本体的生存并不有利,例如雄性孔雀的大羽毛,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食草动物没有进化出当遇到食肉动物捕食冲过来时集体防御的技能? 
  如何评价菲律宾洞穴发现新人类物种遗骸,其与人类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发现有哪些意义? 
  一个人中了几秒钟就会死的剧毒,这时他突然以光速状态前行,请问他会不会死? 

前一个讨论
如何给予弟弟一些指导?
下一个讨论
以后知乎的答案也可以进行赞赏了,这可能会对以后的知乎造成什么影响?





© 2025-02-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